纺织纤维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纤维的鉴别
一、目的要求
根据纺织纤维的外观形态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将各种未知纤维鉴别出来。
要求掌握常见的鉴别纺织纤维的方法,能够制定鉴别方案,做到简便、快速、准确地将未知纤维鉴别出来。
二、纺织纤维的分类
1、天然纤维
动物纤维:毛、丝。
植物纤维:棉、麻。
矿物纤维
2、化学纤维
1)人造纤维:
再生纤维素纤维:普通粘胶、醋酯、竹纤维、Tencel、Model。
再生蛋白质纤维:酪素纤维、花生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牛奶纤维。
特种有机化合物纤维:甲壳素纤维。
无机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
2)合成纤维:氨、涤、锦、丙、腈、氯、维纶。
三、实验仪器、材料及试样
1、材料:试管、酒精灯、98%浓硫酸、浓盐酸、甲酸、二甲苯、二甲基甲酰胺、碘-碘
化钾液等。
2、仪器:生物显微镜、哈氏切片器等。
3、试样:未知的常规纤维:棉、毛、蚕丝、麻、粘胶、涤纶、锦纶、腈纶、维伦、氯
纶、丙纶等
四、碘-碘化钾溶液的制备
将20g碘溶解于100ml的碘化钾饱和溶液中。
五、鉴别纤维的步骤
1、初步确定大类:利用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对纤维进行初步判断、估
计,将纤维初步分成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两大类。
2、具体区分出品种:利用药品着色法、溶解法或显微镜观察法等具体区分品种
3、验证:用前面所没有应用过的方法或药品对纤维品种进一步验证,保证准确性。
以上三步骤需将各种鉴别方法结合运用,综合分析。
遵循原则:由简单方法入手粗略估计,再到复杂方法具体区分,最后用其他方法验证,力求简便、快速、准确。
六、常见的鉴别纤维的方法
1、手感目测法:
通过综合的感官印象对纤维种类进行初步判断和估计。
鉴别依据:纤维手感;长度、细度及其整齐度;强力;光泽;含杂情况;卷曲形态等等。
2、燃烧法:
(1)鉴别依据:纤维化学组成不同其燃烧特征也不同,从而粗略地区分纤维。
(2)燃烧特征的观察:接近火焰、在火焰中、离开火焰、气味、灰烬。
常见纤维燃烧特征见表1。
(3)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用镊子(切忌用手)夹取少量纤维,在酒精灯上燃烧,仔细观察燃烧特征。
该法适用于单一纯品种纤维或制品。
混纺或交织产品只能
粗略判断有否某类纤维。
经过防燃等处理过的纤维或制品燃烧特征会有所改
变。
表1 纤维燃烧特征表
3、显微镜观察法
利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纵向和横截面形态特征,来判断纤维类型。
纤维横截面观察,须用哈氏切片器先行制作横截面切片。
观察时注意抓住各纤维特殊的与众不同的特征。
该方法对天然纤维的鉴别特别有效,化学纤维除粘胶、维纶纤维和几种新型纤维以外只能将纤维初步分大类。
常见纤维纵向和横截面形态特征见表2
表2 纤维纵、横向形态特征
4、药品着色法
利用各种纤维其化学组成不同在相同着色剂下呈现不同的着色性能来鉴别纤维品种。
取少量纤维置于表面皿中,滴入着色剂,试样浸没0.5-1分钟后,取出充分洗涤,观察着色情况。
对照着色性能表,判别纤维种类。
该法适用于未染色或未着色的纯品种纤维或制品。
各种纤维着色性能见表3
表3 纤维着色性能表
5、化学溶解法
利用各种纤维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来鉴别纤维。
取少量纤维,置于试管中,根据前面鉴别步骤的初步印象有针对性地选择特征溶剂,观察溶解性能,对照溶解性能表,判别纤维种类
操作注意事项:
(1)注意溶液浓度和溶解温度控制
(2)试管加热时管口不能对着人。
(3)残液妥善处理
各种纤维溶解性能见溶解性能表4
表4 溶解性能表
S-溶解 SS-微溶 P-部分溶解 I-不溶解
6、其他方法
熔点法、比重法、双折射法、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等。
七、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要求写出具体的鉴别方案和步骤,鉴别方法要求简便、快速
显微镜认识纤维
纺织纤维品种很多,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
天然纤维主要有棉、麻、丝、毛等,化学纤维又分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两类。
纺织纤维品种众多,性状各异,认识纤维是更好地使用纤维和鉴别纤维的基础。
本实验通过使用普通生物显微镜来观察、认识各种常用的纤维。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普通生物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纤维,熟记常用纤维的纵横向形态特征。
二.仪器设备、材料
XS-212-103型普通生物显微镜,纤维横截面切片标本,各种纤维,载玻片,盖玻片,水等。
三.显微镜的结构与调节
1.显微镜的结构
2.显微镜的调节与使用
(1)打开电源开关,将光源强度调至适中。
(2)将低倍物镜旋至镜筒中心线,需观察的试样放在载物台上,并调节移动装置,使试样移至光路中心。
(3)将载物台升至最高,但不触及物镜镜头。
(4)使用粗调装置缓慢下降载物台,调焦,直至找到物像。
(5)将高倍物镜旋至镜筒中心线,使用微调装置调焦,使试样清晰。
四.实验步骤
1.将纤维横截面切片标本放至显微镜载物台上,在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的截面形态。
2.制作纤维的纵向标本。
方法为:将纤维整理整齐,从中抽取数10根放在载玻片上,覆上盖玻片,并在盖玻片对角各滴一滴水,使其渗透到纤维间,以增加视野清晰度。
3.在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的纵面形态。
4.绘出纤维的横截面、纵向形态特征图。
五.实验操作要点
1.试样放在载物台上,缓慢下降载物台找物像。
2.在低倍物镜下,使用粗调装置调焦。
3.换上高倍物镜后,只能用微调装置。
纱线捻度测定
加捻是纺纱工艺过程得以进行的必要工序。
短纤维通过加捻才能制成具有一定物理机械性能的纱线;长丝为了提高单丝间的紧密度,便于加工和改善织物性能,往往也需要加捻。
加捻是使平行伸直的纤维须条的两个截面产生相对回转,两个截面的相对回转数叫捻回数。
纱线单位长度内的捻回数叫捻度,我国棉型纱线采用特数制捻度,即单位长度为10cm内的捻回数。
在实际生产中,常用捻系数来表示纱线的加捻程度。
纱线的加捻方向有Z捻和S捻,单纱多为Z捻,双股线的捻向多为ZS,即两根Z捻单纱以S 捻向合股而成。
纱线捻缩是指纱线因加捻而缩短或伸长的长度。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Y331L型捻度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使用捻度机测定纱线的捻度和捻缩。
二.仪器设备、材料
Y331L型捻度机,纱线,挑针等
三.纱线捻度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捻度的测定主要有两种方法:直接退捻法和退捻加捻法。
直接退捻法的测试原理为:在一定张力下,夹住已知长度纱线的两端,一端固定,另一端按退捻方向绕轴向回转,直至股线中的单纱或单纱、复丝中的单纤维完全平行为止,退去的捻回数即为该纱线试样长度内的捻回数。
退捻加捻法的测试原理为:在一定张力下,夹住已知长度纱线的两端,一端固定,另一端按退捻方向绕轴向回转,测量经退捻和反向加捻后回复到起始长度时的捻回数,该捻回数即为纱线试样长度内的捻回数的两倍。
直接退捻法适用于股线捻度的测定,退捻加捻法适用于单纱捻度的测定。
四.捻度机的构造及实验步骤
1.捻度机的构造
2.实验步骤
(1)固定两纱夹间距离为25cm。
(2)据纱线特数给纱线加上一定的预加张力。
直接退捻法的预加张力为0.25cN/tex,退捻加捻法的预加张力为1.8tex—1.4 cN/tex。
(3)退捻加捻法允许伸长限位为4mm。
(4)选择调整试验方法、退捻方向,预置捻回数,输入纱线特数,试验次数等。
(5)引纱,将纱线夹入左、右纱夹,放开定针片,并使读数指针调至0位后,割去纱尾。
(6)按“试验”键后按“启动”键。
退捻加捻法测试时,待仪器自停可得纱线捻度;
直接退捻法测试时,退捻至预置捻回数时,右纱夹停止回转,将挑针插入纱线
左端两根纱线之间,从左到右将股线挑开,并转动手柄退掉剩余捻回,按“处
理”键,即可得到股线捻度。
(7)直接退捻法测试时,需读取退捻后的伸长读数以计算捻缩率。
五、结果计算
平均捻度、捻系数、捻缩率
织物结构分析实验
织物结构要素包括纤维品种、纱线结构、织物组织结构、织物正反面、经纬向判别、织物密度紧度、织物厚度、单位面积质量等。
一、织物中纤维品种分析(见纺织纤维鉴别)
二、织物正反面判别
1、原理:一般根据织物的外观效应加以判别
2、判别方法
(1)大多织物正面的花纹、色泽均比反面清晰美观
(2)观察织物的布边,光洁整齐的一面为正面
(3)具有条格等外观的织物正面花纹清晰悦目
(4)凸条或凹凸织物,正面紧密而细腻,具有条状或图案凸纹,而反面较粗糙,有较长的浮长线。
(5)起毛织物
单面起毛织物,起毛绒一面为织物正面
双面起毛绒织物,绒毛光洁、整齐的一面为正面
(6)双层、多层及多重织物,一般正面具有较大的密度或正面原料较佳。
(7)纱罗织物,纹路清晰,绞经突出的一面为正面
(8)毛巾织物,以毛圈密度大的一面为正面
三、织物经纬向判别
机织物由经、纬向两个系统纱线交织而成,判别经纬向是其他结构分析项目的先决条件。
判别方法
1、观察布边,与布边平行的方向为经纱,与布边垂直的方向为纬纱
2、含有浆料的是经纱,不含浆料的是纬纱
3、一般织物密度大的一方为经纱,密度小的一方为纬纱
4、筘痕明显的织物,筘痕方向为经向
5、织物中若纱线的一组是股线,而另一组是单纱时,则通常股线为经纱,单纱为纬纱
6、若织物中两个方向的单纱成纱的捻向不同时,一般Z捻的为经向,S捻纱为纬向
7、若织物中纱的捻度不同时,一般捻度大的为经,小的为纬
8、若织物的经纬纱特数、捻向、捻度差异都不大,则纱线条干均匀,光泽较好的为经
纱
9、毛巾类织物,其起毛圈的纱线为经纱,不起圈者为纬纱
10、条子织物其条子方向通常是经纱
11、若织物有一个系统的纱线具有多种不同特数时,这个方向即为经向
12、纱罗织物,有扭绞的纱线为经纱(绞经),无扭绞的为纬纱
13、在不同原料交织中,一般棉毛或棉麻交织的织物,棉为经纱;毛丝交织中,丝为经
纱;毛丝棉交织中则丝、棉为经纱;天然长丝与绢丝交织物中,天然长丝为经纱;
天然丝与人造丝交织物中,则天然丝为经纱。
四、织物组织判别
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或彼此沉浮的规律称为组织。
织物组织包括原组织(平纹、斜纹、缎纹)、变化组织、联合组织、复杂组织。
原理:根据经纱沿纬向顺序浮起和下沉的规律来进行判断。
方法:
对于较简单的组织,可直接于放大镜或密度镜下观察经纬纱沉浮规律
对于较复杂的组织,可采用拆纱法,同时在意匠纸的方格内描绘出经纬纱沉浮规律
五、织物密度测定和紧度计算
1、基本概念:机织物密度是指织物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分为经密和纬密
经密:沿织物纬向单位长度内的经纱根数,根/10cm
纬密:沿织物经向单位长度内的纬纱根数,根/10cm
经纬密大小只能反映相同直径纱线制成的织物的紧密程度,纱线直径不同的
织物,比较其紧密程度只能用紧度表示。
紧度:又称覆盖系数,是指纱线在织物上的投影面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
紧度分为经向紧度、纬向紧度和总紧度。
是可以用纱线细度和密度求得的相对指标,
可用于比较不同细度纱线构成的织物的紧密程度。
算式如下:
经向紧度E T=d T M T ×100%
纬向紧度E W=d W M W×100%
总紧度E= E T+ E W -E T E W×100 %
式中:d T、d W分别为经、纬纱直径(mm);M T、M W分别为经、纬纱密度(根/10cm)
E>100%说明织物中纱线有重叠
E<100%说明织物中有空隙
2、织物密度的测定方法
密度的测定方法有:移动式织物密度镜法、织物分解点数法、间接推算法等
移动式织物密度镜法:
(1)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镜介绍:放大镜(10×,20×各一),5 cm(2英寸)直尺,有机玻璃指针片,螺杆
(2)测量位置的规定:距布的头尾不少于5m,纬密必须在每匹经向不同的5个位置测量;经密必须在每匹全幅上同一纬向不同的位置检验5处。
(3)每处最小测定距离:
(4)测定方法步骤:
将密度镜指针与直尺零线对齐,作为点数的起点,放在织物上2根纱线间空隙
的中间,转动螺杆开始点数,直至最小测量距离内测数完毕,将纱线根数精确
到0.5根。
3、结果计算
将测得的结果折算到10cm长度内所含纱线的根数,并分别计算经、纬向平均
值,精确到0.1根/10cm
六、织物厚度的测定
织物的厚度与织物的体积重量、膨松性、刚柔性、保暖性、耐磨性等有关,织物的厚度取决于纱线线密度、织物组织、结构相、密度以及纱线结构等。
织物厚度用织物厚度仪测量,加压大小、加压时间、测试次数等试验参数需按GB/T1380—1997的有关规定执行。
织物厚度是指在一定压力下,织物正反两面间的距离。
1、测试原理
将试样放置在基准板上,用压脚对试样施加压力,测量接触试样的压脚面积与基准
板之间的距离,即为厚度值。
2、测试步骤
(1)清洁基准板和压脚表面,放下压脚,调节指示表读数为0。
(2)升起压脚,将试样平整、无张力地放在基准板上。
(3)轻轻放下压脚,在压脚接触到试样开始,经过30秒立即读数。
3、结果计算
计算各次测得厚度的平均值,用mm表示,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七、织物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织物的单位面积质量与纤维种类、纱线线密度、织物厚度及紧密程度有关,它不仅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而且是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织物单位面积质量一般用织物在公定回潮率下每平方米的重量克数表示。
1、测试原理
裁剪已知面积的试样,测定出其在公定回潮率下的质量,折算到每平方米克重。
2、试验步骤
(1)试样准备
在经过调湿处理的织物样品上,用大样板标出一个正方形,其对角线分别沿经纱和
纬纱方向,在该正方形中间用小样板标画一个面积不小于150cm2的正方形,,其各
边分别与经纱和纬纱平行,从样品中裁取试样。
(2)试样称重
利用电子秤称出试样质量,计算出织物单位面积的质量,以g/m2表示,精确到小
数点后1位。
织物综合性能实验
一、织物的分类
1、从加工方法分:针织物、机织物、非织造织物
2、从用途分:服用、装饰用、产业用
二、织物综合性能
1、物理机械性能:拉伸、撕破、顶破、耐磨性能等
2、服用性能
(1)外观性能:抗起毛起球性、悬垂性、抗皱性、硬挺度(抗弯刚度)等
(2)舒适性能:保温性、吸湿性、透湿性、导水性、透气性等
3、功能性:阻燃、防辐射、抗静电、抗菌、防紫外线、远红外等
4、生态纺织品检验:PH值、甲醛含量、禁用偶氮染料、色牢度等
三、织物的结构分析
织物结构分析包括原材料、组织、密度、紧度、匹长、幅宽、厚度、经纬织缩率、纱线线密度、织物单位面积质量等分析。
织物保温性测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织物的舒适性能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织物的保温性能是织物舒适性能的指标之一,隔热保温是冬令纺织品及某些产业用纺织品的重要性能,通常用平板式织物保温仪来测试。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YG606平板式保温仪的结构和测试原理,使用保温仪测定各种织物的保暖性能。
二.仪器设备、材料
YG606平板式保温仪、各种织物等。
三.测试原理
将试样覆盖在平板式织物保温仪的试验板上,试验板、底板及周围的保护板都用电热控制相同的温度,并通过通、断电保持恒温,使试验板的热量只能通过试样的方向散发。
试验时,通过测定试验板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恒温所需要的加热时间来计算织物的保暖指标——保温率、传热系数和克罗值。
四.实验步骤
1.裁取试样3块,尺寸为30×30cm,并在标准大气下调湿24小时。
2.按“电源”,显示器显示“P、T”
3.设置试验参数:“时间拨盘”一般为30分钟;“温度拨盘”的上限为36℃,下限为
35.9℃;“循环次数”为5次。
4.按“启动”,各加热板开始预加热,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显示器显示“t、t n”。
5.按“复位”,随即按“启动”,进行“空板”试验,当显示器显示“t、t n”时,“空板”试验结束。
5.放置试样,按“启动”,开始第一块试样的试验,显示器显示“t、t n”,本块试样试验结束。
6.换试样,按“启动”,测试所有试样。
7.自动打印试验结果。
织物透气性测定
织物透气性,是指织物两面在存在压差的情况下,织物通过空气的能力。
织物透气性的大小与织物组织、厚度及纱线特数、捻度等有关。
织物透过空气的能力对服装面料有重要意义。
冬令外衣织物需防风保暖,应具有较小的透气性;夏令服装面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以获得凉爽感。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YG416A型织物中、低压透气量仪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测试原理,使用透气量仪测定各种织物的透气量。
二.仪器设备、材料
YG416A型织物中、低压透气量仪、各种织物等。
三.测试原理
在规定的压差下,测定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织物的空气流量,推算织物的透气性。
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流量孔径两面的压差,查表得到织物的透气性。
当流量孔径大小一定时,其压差越大,单位时间流过的空气量也越大;当流量孔径大小不同时,同样的压力差所对应的空气流量不同,流量孔径大,空气流量也越大。
四.实验步骤
1.打开电源。
2.调节低压、中压定压示压管,流量差压示压管液面对零及低压定压压力计定准水泡定中。
据测试要求,旋转定压选择阀旋钮,使仪器置于不同的定压状态。
3.据不同的被测织物,选用不同的流量孔径,使织物在规定压差下测得的流量值差压在60—340mmH2O之间。
4.放上试样,调节压头高低,扳下加压手柄,压紧试样。
8.缓慢旋转调压器旋钮,启动吸风机,逐渐增大风量,使低压定压压力计的斜管液面逐渐趋近并最后稳定在13mmH2O处。
6.从流量差压示压管读取流量压差,并据流量孔径查表得到对应的透气量。
织物毛细效应(导水性)测定
纺织品内部纱线间或纤维间有细小空隙,或纤维本身表面有沟槽、孔洞,这些都形成毛细管。
人体穿着纺织品,在运动后或夏季,发生有感出汗,液态的汗接触到纺织品,由于液体表面张力作用,汗液会沿着纺织品中的毛细管向外渗透并散发出去,这种现象称为毛细效应(或芯吸效应)。
毛细效应的好坏与纤维材料表面状态有很大关系,并直接影响到人体穿着的舒适性能。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毛细效应的基本概念和测试原理,掌握毛细效应的测试方法。
二、试验仪器
YG(B)871毛细管效应测定仪
三、试样准备
织物裁成30cm×2.5cm尺寸,经、纬试条各5根。
四、测试原理
垂直放置的纺织品,一端浸在液体中,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在规定时间内,液体沿纺织品的缝隙上升或渗入,用量具测量液体上升的高度。
五、试验步骤
1、试验槽加蒸馏水,高度至标尺零位(标尺下降到最低处)。
2、调节温控器至27±2℃,时间控制器至30min。
3、试样下端悬挂3g张力夹,张力夹上平面与标尺零位对齐,按经纬顺序悬挂于横梁
上。
4、旋动横梁控制旋钮,使其下降至最低点,试样下端浸入液体中,计时器开始计时。
5、时间到,蜂鸣器响后旋动旋钮,使横梁恢复到最高位,逐根测量毛细高度并记录。
6、结果计算
分别求出经、纬向毛细高度平均值。
织物抗起毛起球性测定
织物在服用过程中,不断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使织物表面的纤维或单丝逐渐被拉出,称起毛。
当毛茸的高度和密度达到一定值时,外力摩擦的继续作用使毛茸纠缠成球并突起在织物表面,这种现象称为织物的起球。
织物起毛起球后其外观变差,且降低其服用性能。
因此,在设计织物、选择服装面料时都应考虑织物的抗起球性。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YG502型数字式起毛起球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使用起毛起球仪对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测定。
二.仪器设备、材料
YG502型数字式起毛起球仪、各种织物等。
三.测试原理
测定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仪器的设计原理一般是模仿织物在实际穿着使用过程中导致起毛起球的现象而研制的。
先用摩擦作用较剧烈的磨料(如毛刷)对织物摩擦一定次数,使表面起毛,然后用摩擦作用较缓和的磨料(如织物)对织物进行一定次数的摩擦,使纤维纠缠成球。
再将起球后的试样与标准样照对比,评定其起球等级。
四.实验步骤
1.接通电源,按“预置”,显示窗显示默认次数,再按此键个位闪烁,按“停止”键数字减1,按“启动”键数字加1对数字进行修改,据试样类型所要求的摩擦次数依
次对个、十、百位进行修改。
2.剪直径为113mm的试样5块。
分别将试样装入夹环内,试样正面朝外,并按规定加上配重。
3.翻动夹头臂,使试样压在磨料上,按“启动”,试验开始,待摩擦至预定次数,仪器自停。
4.将起球磨料转至工作位置后,按“启动”,待摩擦至预定次数,仪器自停。
5.取下试样,在评级箱内将试样上的毛球大小、数量、形态与标准样照对比,评出每块试样的起球等级。
织物硬挺度测定
织物硬挺度是织物抵抗其弯曲方向形状变化的能力。
织物的弯曲性能是我们研究织物的挺括性、悬垂性、柔软性等性质的重要物理参量,织物硬挺度是人们考核织物服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LFY—207自动织物硬挺度试验仪的使用方法和测试原理,使用硬挺度试验仪测定各种织物的硬挺度。
二.仪器设备、材料
LFY—207自动织物硬挺度试验仪、各种织物等。
三.测试原理
在LFY—207自动织物硬挺度试验仪上,试样被作为均布载荷悬臂梁置于工作平台上,通过驱动机构使其沿长度方向作匀速运动。
当试样被从工作台上推出,因自重作用弯曲下垂,接触斜面检测线时,测得伸出长度,基于Peirce公式,计算得抗弯长度(悬垂硬挺度)和抗弯刚度(弯曲硬挺度)。
四.实验步骤
1.接通电源,按任意键。
2.按“设定”、“增加”、“减少”设置试验次数N和单位面积质量G。
3.按“CR”进入工作状态
4.按“压板升降”放试样,试样尺寸为2.5×20c m。
5.按“启动”,试样被从工作台上推出,接触斜面检测线时停止运行。
6.按“STB”,试样按一经一纬的顺序重复步骤4~5。
7.按“显示”、“减少”,显示总弯长度C Z和总抗弯刚度B Z,再按“减少”,显示L01 —L0n.。
8.按“设定”,按“CR”。
9.按“CR”。
织物折皱弹性试验
织物的抗皱性是指织物在使用中抵抗起皱和折皱复原的性能。
对于外衣面料,特别是西服面料,抗皱性尤为重要。
抗皱性通常以测定反映织物折皱回复能力的抗皱回复角来表示。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YG(B)541D—Ⅱ型全自动数字式折皱弹性仪的使用方法和测试原理,使用折皱弹性仪测定各种织物的抗皱性。
二.仪器设备、材料
YG(B)541D—Ⅱ型全自动数字式折皱弹性仪、各种织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