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设计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的配电网正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配电网自动
化业务种类越来越多,且对配电网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前形势下,
电力企业应当在全面分析各种通信技术特点、性能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合理选
择配电网通信自动化技术,构建配电网通信自动化系统。
关键词:通信自动化;配电网;OFDM技术;应用
引言
作为配电网中信息和数据传输的枢纽,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对配电网的
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文章比较了配电网通信方式,并基于光纤通信方式,利用OFDM调制技术,设计了通信自动化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信号
定义明确,接线简单,通信质量良好。
1 配电网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要求
对于配电网通信自动化系统构建而言,其中主要包括网络技术、传输介质、
通信设备等都受到了限制,应充分考虑网络结构及相关设备的选择,应适合配电
网系统的特点、建设规模、具体业务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
但是,对于具体的项
目而言,假如无线专网覆盖范围自身具有生产控制区终端,另外又涵盖了管理信
息区的终端,但是基于当前无线系统本身的特点来说,在数据信息采集之中几乎
无法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来进行业务区分,网络应该运用数据信息汇总来进行核
心交换机的方式,防火墙传输到配电自动化和计量自动化系统。
在实践过程中,为了能够达成用户业务量的增加以及业务的不断拓展,本文
主要是探讨配电网通信自动化系统,同时也将经济合作原则具体分析,在此过程中,运用当前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方式,不断增强数据和信息的传统质量与效率提升,与此同时也能够有效的缩短项目建设周期。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在构建过
程中,需要不断的满足配电网与通信的需求,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高、速度快、
带宽科学、组网结构合理、覆盖范围广、接入灵活等特点确保所提出的配电网系
统的安全、经济和效率。
在建立通信网络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如下的三个方面,比如说有效的运用接口组网的经济条件,运用当前有网络技术相对应的组网方式,在此过程中,需要有效的运用当前的资源与技术方式,进而来保障系统建设的协
调性。
充分考虑配电网通信自动化系统网络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及时性,确保数据
和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子网之间使用不同的通信方法。
2 配电网通信自动化系统的构建与实践
2.1 配电网通信自动化系统架构
电网通信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结构包括三层:主站系统层、通信系统层和终端
系统层。
一般采用光纤通信技术,接入通信网的功能是实现从终端层到配电网各
通信分站的通信,可用的技术手段包括光纤通信技术,载波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
技术。
2.2 配电网通信自动化系统各层设计要点
2.2.1 核心层设计要点
根据相关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国内一些供电局已经开启了关于通信网络
中MSTP光纤传输网、综合业务数据网以及相关的调查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各通信分站几乎实现了光纤全覆盖,因此,大多数通信分站都位于变电站内。
通
过综合分析,核心层的主要任务是将业务处理从分站传送到配网主站,主要是由MSTP光纤来进行传输网与相关技术的达成,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则是通信组网
之中,运用MSTP光纤传统网来进行业务信息与数据的达成。
通常来说,一旦通
信分站中MSTP中含有空闲端口之中,则能够运用MSTP光传输技术与设备板卡
之中。
在技术完成之中,主要是运用SDH或者是MSTP网络系统则将其变电站配
电网中采集的相关业务数据发送到电力调度中心和调度中心的MSTP设备落地业务,利用工业以太网将相关数据信息传送到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
2.2.2 接入层设计要点
配电网系统结构十分复杂,电气设备和分支线路数量较多,具有终端分布广
的特点;而无线通信覆盖范围广,具有组网灵活、架构方便、终端接入简单等优点。
在无线专用网中实现VLAN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IP连接,即为不同的终
端划分不同的IP网段;另一种是基于MAC地址。
从实践中可以看出,由于每个
终端MAC地址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可以根据终端MAC地址对VLAN进行有效的
划分。
具体操作如下:(1)在无线专网交换机上指定准确的物理接口,并与
VPN网络一一对应。
(2)利用现代无线专用网网关设备实现接入终端VLAN划分
有两种方式,即IP网段划分和MAC地址绑定,这两种方式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的。
(3)无线专用网VLAN网络与电力VPN网络有效互联。
由于配电网只是一
个传输通道,需要将数据信息传输到不同的系统中,然后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安全
隔离。
2.2.3 终端层设计要点
对于终端层而言,该层设备需安装CPE,基本要求如下:CPE电源为24V,采
用DC供电模式,由DTU提供,并且要保证停电时利用DTU蓄电池供电(CPE与DTU之间通过网线相连)。
如果有现成的建筑结构可以利用,则CPE可以置于室
内适当的位置,将天线安装在屋顶抱杆之上;如果没有现成的建筑结构可以利用,则在环网柜周围加装落地3m左右的抱杆,并且将CPE置于环网柜中,将天线固
定在抱杆之上。
由实践可知,由于DTU供电功率会受到环网柜空间的限制,因此,每一个配电网终端都经CPE接入。
3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全线路保护组网方案
基于同样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全线路保护组网方案与无保护组网方案的区
别在于开闭所的位置相对集中,采用星型组网部署。
在对该配电自动化网络进行
通信系统搭建时,首先采用与链型结构相同的部署方式,将OLT设备布置在变电
站中。
在ONU设备部署过程中,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链型结构不同,采用双PON口方式,并接入到变电站的OLT中。
因此,变电站的OLT设备也具有了双PON口功能,可以提供1:1的主干光纤保护功能。
保护组网方案:当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存在2个110kV变电站、5个10kV开
闭所时,可以采用手拉手保护组网的方式提高通信线路的可靠性。
即在2个
110kV变电站中分别布置OLT设备,并实现所有ONU采集终端的实时工作数据的汇聚,完成与终端的通信,并借助以太网接口与主站实现通信。
基于光纤通信技
术的手拉手保护配网方式,其结构基本与配电网的输电线路结构一致,可以在不
改变光纤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对全光纤网络进行保护倒换,实现多个OLT设备的
同时工作,确保当任何OLT设备出现故障时,备用OLT设备仍然能正常实现与ONU设备的通信,有效提高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4 结语
通过对配电网通信自动化系统的构建与测试可以看出,现代化专网技术既可
以满足配电网通信自动化的需求,又可以满足配电网在未来发展中的业务要求,
表现出移动性、便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同时,笔者认为,
相关技术人员应当不断地创新和改进组网技术。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与时俱进,才能提高配电网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浩,杜平.通信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网中的分析与应用[J].电气技术,2013(06):79-81.
[2]何明凯,陈宝生.浅谈电力自动化系统与10kV配电网运行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3):131.
[3]骆亮.光纤通信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1):207-208+210.
[4]祁辉,韩立超,张朋,耿美晓.基于10 kV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搭火线夹的研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9,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