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题20套(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题20套(带答案)
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下列热现象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温度计都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B. 扫地时,尘土飞扬不是扩散现象
C. 北方的冬天,货车司机向水箱里加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
D. 火箭利用氢做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
【答案】 A
【解析】【解答】A.温度计利用了热胀冷缩,但不一定都是液体温度计,A符合题意;
B.尘土飞扬是固体运动,不是分子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冬天,司机在汽车力加酒精可以减低水的凝固点,避免水结冰,C不符合题意;
D.火箭利用氢气作燃料,因为氢气的热值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液体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降低凝固点可以避免水结冰。
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
C. 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45℃
D. 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6cm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A错误;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故B错误;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错误;
D、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5﹣28cm,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
3.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
A. 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W
B.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km/h
C.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
D. 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
【答案】 D
【解析】【解答】A、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30W,10W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m/s=18km/h,5km/h不符合实际;
C、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25℃,37℃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符合实际;
故选D.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需要凭借生活经验、需要简单的计算;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
4.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 两个鸡蛋重约1N
B.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
C. 人脉搏ls跳动约70次
D.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
【答案】 A
【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重约1N,A符合题意;
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27℃,B不合题意;
C、人脉搏1min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C不合题意;
D、教室的高度约为3m,D不合题意 .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
5.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
A.37.0℃
B.39.5℃
C.42℃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
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5℃,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5℃,人的正常体温是37.0℃,所以测量的结果是39.5℃,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体温计中水银柱不会自己回流,使用时必须甩几下.
6.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B. 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C. 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
D. 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 【答案】A
【解析】【解答】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A符合题意;
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m/s,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m/s,B不符合题意;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比人的体温稍高即可,一般在40℃左右,C不符合题意;
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W~200W,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估测题目,注意掌握常见的物理量,例如长度、速度、温度、电功率、质量等等,并要善于观察和积累.
7.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A.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70℃
B. 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3m
C. 公交车在市区行驶速度约为3km/h
D. 家用电饭煲的额定功率约为800W
【答案】B
【解析】【解答】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略高于正常体温,约为40℃,A符合实际;
B、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3m,B符合实际;
C、公交车在市区行驶的速度较慢,不超过30km/h.C不符合实际;
D、家用电饭煲正常工作的电流在4A左右,所以额定功率在P=UI=220V×4A=880W,接近800W.D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温度、长度、速度、功率单位的认识选择合适的选项 .
8.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冬天湖面结冰
B. 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C. 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D. 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
【答案】 B
【解析】【解答】冬天湖面结冰,水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发生了凝固现象,A不符合题意;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嘴里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钨丝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的方式有遇冷或压缩体积.
9.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你考试正在使用的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30cm
B. 你正在考试的考场内气温约为36.5℃
C. 你走进考场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100Pa
D. 你所在考场的日光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200mA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新2B铅笔的长度约20cm,不会达到30cm,故A不符合实际;
B、考试的考场内气温约为30℃,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重力为G=500N,单脚的受力面积为0.02m2,故走进考场时对水平地面的压
强约为p= = = =2.5×104Pa,故C不符合实际;
D、考场的日光灯的额定电压为40W,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I= =
≈0.2A=200mA,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10.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漂浮在水面的木块受浮力,而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不受浮力
B. 夏天向教室地面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
C.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D. 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
A、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其浮力小于重力,故A错误;
B、在夏天,人们在地面上洒水时,水蒸发吸热,利用水的蒸发可以降温,故B错误;
C、“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C正确;
D、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浸在液体(或空气)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空气)的浮力;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或空气)受到的重力;(2)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4)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
1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 汽车玻璃上出现了霜
B. 上午露珠逐渐消失
C. 早晨山林中出现了雾
D. 树枝上形成雾淞
【答案】B
【解析】【解答】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不合题意;
B、露珠的消失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
C、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不合题意;
D、雾淞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
【分析】AD、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B、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C、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
12.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
B. 要使物体的内能增加,不一定要吸收热量
C. 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就一定升高
D. 物体的比热容越大,温度升高时它吸收的热量越多
【答案】 B
【解析】【解答】A.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A不符合题意;
B.物体内能增加的方式有两个: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吸收热量.因此说只告诉物体的内能增加,不能确定就一定是物体吸收了热量,B符合题意;;
C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若吸收热量的物体正好是处于熔化状态的晶体或正在沸腾的液体,则其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大,但其温度不变,因此物体内能增加,不能确定温度是否一定升高,C不符合题意;
D. 物体吸热多少与物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物体内能增加的方式有两个: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吸收热量.
13.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A. 成都中考时教室里的温度大约为
B. 成都的快速公交车里空调的额定电功率约为
C. 成都三环路全长为350km
D. 一名参加成都中考的考生坐在教室里,地球对他的吸引力约500N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15℃-30℃之间,A不符合实际;
B、快速公交车里空调的额定电功率约为1×103W,B不符合实际;
C、成都三环路全长约为51公里,C不符合实际;
D、一名中学生质量约50kg,地球对他的吸引力G=mg=50kg×10N/kg=500N,D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叫估测法,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
1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中学生的体积大约是0.05m3
B. 教室楼层之间的高度约为5米
C.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
D. 空调电流约1A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
生的质量在60kg左右,体积在V= = =0.06m3左右.故A符合实际;B、学校广场上的国旗旗杆高度在6m左右,教室楼层高度大约是此数值的一半,在3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C不符合实际;
D、家用空调的额定功率在110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 = =5A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15.以下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 防盗门钥匙的长度约为5dm
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 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1.5kg
D.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3℃
【答案】 D
【解析】【解答】A.防盗门钥匙长度一般为5cm,A不符合题意;
B.人步行速度约为5km/h,换算单位约为1.4m/s,B不符合题意;
C.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150g,C不符合题意;
D.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3摄氏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各物理量的估算以及单位的运用,四个选项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B需要单位换算.
16.下列数据接近实际的是()
A.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5mm
B. 1个鸡蛋的质量约是100g
C. 一个成年人的正常心率是30次/分
D.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答案】 D
【解析】【解答】A、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mm左右,A不符合实际;B、1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g,B不符合实际;C、一个成年人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正常心率是70次/分,C不符合实际;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D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D。
【分析】熟知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知道1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g,知道成年人的正常心率,知道常见的温度值。
17.如图,下列对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当a为路程b为运动时间,甲表示该物体正在做加速运动
B. 当a 为速度b为运动时间,乙表示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C. 当a为质量b为体积,甲说明该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 当a为温度b为加热时间,丙表示晶体的凝固过程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当a为路程b为运动时间,甲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A不符合题意;
B、当a为速度b为运动时间,乙图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以一定速度做匀速运动。
B不符合题意;
C、当a为质量b为体积,甲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C符合题意;
D、当a为温度b为加热时间,丙是一条随加热时间降温的图线,而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得出纵坐标与横坐标之间的关系,结合有关物理规律分析判断即可.
18.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 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
C. 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
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壶中喷出的温度高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A的分析错误;
B、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利用冰熔化时吸热,起到降温的作用;B的分析正确;
C、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升高;食物容易烂;C 的分析正确;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D的分析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19.初春的清晨常常有雾,雾的形成是()
A. 凝固
B. 升华
C. 液化
D. 熔化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的现象。
故答案为:C。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20.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A. 铁丝网上出现霜
B. 草叶上出现露珠
C. 屋檐下出现冰凌
D. 盒中的干冰变小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A不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B不符合题意;
C、冰凌是水凝固形成,此过程放热;C不符合题意;
D、干冰变小,属于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1.如图是选自物理课本的四幅图片,下列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 霜的形成
B. 冰凌的形成
C. 冰冻的衣服晾干
D. 露珠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解答】A.霜是水蒸气形成的固体颗粒,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A不符合题意;
B.冰凌的形成的水变成固体的冰,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B不符合题意;、
C.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C符合题意;
D.露珠是水蒸气变为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22.如图所示,四种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冰雪遇暖消融
B. 水烧开时冒“白汽”
C. 草叶上形成“白霜”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答案】 B
【解析】【解答】A.冰雪遇暖消融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水烧开时冒白气是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
C.草叶上的霜是凝华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干手器将手烘干是汽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液化现象是气体变为液体的现象。
23.冬天,户外的人口鼻周围冒“白气”,这种“白气”是()
A. 小冰晶
B. 水蒸气
C. 小水滴
D. 无法确定【答案】 C
【解析】【解答】解:北方的冬天,室外的气温很低,户外的人们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外面的冷空气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故答案为:C。
【分析】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液态水,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看不到。
24.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
B. 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 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D. 烧坏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答案】 B
【解析】【解答】A.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符合题意;
C.人从水中出来感到冷,是汽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日光灯变黑,是凝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水蒸气变为水是是液化现象,固体变为气体是升华,气体变为固体是凝华。
25.对图中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 D
【解析】【解答】A.冰挂是水凝固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云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不符合题意;
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形成固体,是凝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
D.雾的形成是水蒸气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不同的自然现象,分析物体状态前后的状态并判断变化。
26.下列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 人步行的速度是3.6m/s
B. 人感觉舒适的室温是370C
C. 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在约是1J
D. 家用空调的功率为50W
【答案】 C
【解析】【解答】A.人的步行速度约1m/s,A不符合题意;
B.人感觉的舒服的室温是25℃左右,B不符合题意;
C.两个鸡蛋的重力为1N,举高1m做功约1J,C符合题意;
D.家用空调的功率约1000W,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感觉常见的物体的速度、温度、重力或功率的大小解答。
27.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A. 打在枝头的霜
B. 屋檐下结的冰凌
C. 山间中的雾
D. 消融的冰雪
【答案】 C
【解析】【解答】A.枝头的霜是凝华,A不符合题意;
B.屋檐下结的冰凌是凝固现象,B不符合题意;
C.山间的雾是液化现象,和露的形成原因相同,C符合题意;
D.消融的冰雪是熔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雾和露都是水蒸气变为水,是液化现象。
2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A. 冬天哈出的“白气”
B. 正在消融的冰凌
C. 夏天湿衣服晒干
D. 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
【答案】 A
【解析】【解答】A.冬天哈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A符合题意;
B.正在消融的冰凌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B不符合题意;
C.夏天湿衣服晒干,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C不符合题意;
D.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物态变化中,液化、凝固、凝华要放热。
29.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一支2B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
B. 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宽度约为30mm
C.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
D. 中学生跑完800m所用的时间约为1min 【答案】 C
【解析】【解答】A.一支2B铅笔的质量约10g左右,A不符合题意;
B.中考物理试卷的宽度约25cm,B不符合题意;
C.正常人的体温约37℃,C符合题意;
D.中学生跑800m,时间约3min左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温度和相应时间的常数解答。
30.下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冰雪遇暖消融
B. 水烧开时冒出“白气”
C. 草叶上形成“白霜”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答案】 B
【解析】【解答】A.冰雪的消融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水烧开时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符合题意;
C.草叶上的“白霜”是水蒸气形成的固体,C不符合题意;
D.干手器烘干时,加快了汽化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液化是水蒸气变化为液体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