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发现教案北京课改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发现教案北京课改版
教学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的故事,了解有关镭的知识。
2.学习居里夫人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3.激发学习兴趣,重视阅读积累。
说明:
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她的伟大不仅在于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了贡献。
在其道德品质、思想境界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因此本课通过对居里夫人以及她发现的镭的了解,让学生走进名人,学习名人,所以确立目标一和二。
通过学习,
引导学生扩大阅读,增加积累,故确立目标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
人物中,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
盛名宠坏的人。
”第一流人物对于
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
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
方面还要大。
激发情感,为进入课文作铺垫。
检查课前预习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镭和
居里夫人的资料。
2.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
(《三克镭》、《跨越百年的美丽》、
《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悼念
玛丽居里》等。
)
1.学生筛选资料:从居
里夫人学习、工作、为人、
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以及对
待名利的态度、伟大的人格
魅力等方面归纳、筛选。
2.学生进行资料交流。
在学生对居里
夫人的了解的
基础上,为下文
的学习设置情
境,作情感铺
垫。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为什么说
是伟大的发现?
1.学生阅读。
2.思考归纳。
让学生从整体
上了解课文内
容。
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通过阅读,你从中感受到了到
了这位伟大科学家哪些可贵的品
质?结合课文中具体材料说明。
2.朗读居里夫妇发现镭时的段落,
体会他们此时的思想感情。
3.发挥想象,通过对人物的神态、
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再
现居里夫妇发现镭那一刻的情景。
1.学生圈划、思考、交流。
2.朗读、思考、交流。
3.写作、交流、点评。
让学生走进文
本深处,加深对
人物的理解,训
练思维和语言
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你觉得居里夫人成功的主要秘诀
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写一篇读后感。
完成作业。
陶冶情操,感受
居里夫人的人
格魅力,训练语
言表达能力。
思路点拨
这篇课文的教学,也可以先不布置预习,先进入文本,从“伟大的发现”中体会出居里夫人
在简陋而又艰苦的生活环境中献身科学研究的快乐,从而让学生思考:“最简陋的布置”和
“伟大的发现”体现了居里夫人怎样的人生追求?最后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调动积累,补充一些有关居里夫人的其他资料。
练习举隅
1.课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话,说说引用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课外阅读《居里夫人传》。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3、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4、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体会揣摩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
3、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二、文言词汇
1、读音
隶( ) 扳( ) 谒( ) 邑()矣( )
泯( ) 称( ) 卒( ) 焉( ) 耶( )
2、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父利.其然也
3、重点词语
①世隶.耕②未尝.识书具③并自为.其名④指物作诗.立就
⑤稍稍宾客
..其父⑥或.以钱币求之⑦环谒.于邑人⑧不能称.前时之闻
⑨泯然
..众人矣⑩受之于.天⑾贤于材.人远矣⑿得为
..众人而已耶
4、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
三、整体感知,问题探究
1.在疏通文意及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
5.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随堂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2)指物作诗立就.()
(3)不能称.前时之闻()(4)稍稍
..事言其父()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4.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中考链接】xx年宁德市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
(17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
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
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
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
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
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
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
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2分)
2.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4分):
3.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4.《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意思相近的句子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