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模拟卷(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下半年中学综合素质模拟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选项涂黑。

共29道题,每题2分,共58分)
1.在讲解《蜀道难》时,语文老师采用VR技术,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蜀道之艰难,以此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该语文老师的做法()。

A.合理,实现向“关注人”的转变
B.不合理,扰乱课堂的正常秩序
C.合理,实现向“教会学生学习”的转变
D.不合理,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2.小丽和小亮是姐弟,小丽的语文成绩很好,而小亮的数学成绩很好。

姐弟俩的兴趣爱好也大不相同。

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上海的一所小学在开设了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之后,还开设了绘画课、手工课和陶艺课等选修课程,以便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学校的这种做法()。

A.正确,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B.正确,体现了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C.错误,不利于国家基础课程的实施
D.错误,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4.张老师是某中学的美术老师,她发现学校好多学生想学习简笔画,但学校没有合适的教材。

于是张老师与学校其他几位美术老师一起编写了一本初级的简笔画教材,并申请开设简笔画这门校本课程。

这体现了老师是()。

A.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学生学习的主导者
C.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D.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5.七年级(1)班的小芳在课间操期间丢失了放在文具盒内的50元钱,班主任查监控发现,课间操期间只有小祥一人请假留在教室,为了查明真相,班主任对小祥的衣物和书包进行了搜查。

该班主任的做法()。

A.正确,班主任应帮小芳找回丢失的金钱
B.正确,监控中的证据已非常明确
C.错误,班主任可以根据监控直接要求小祥还钱
D.错误,班主任不得以任何理由对学生进行搜查
6.即将步入初中的明明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一只脚受伤造成跛足。

依据明明的情况,是否可以继续在普通学校就读?()
A.可以,学校应当设立特殊班级让学生就读
B.可以,学生可以随班就读
C.不可以,学生应当在特殊学校就读
D.不可以,行动困难会影响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
7.某小学教师李某,由于故意旷工多日,给学校的教学工作造成损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可以依法给予李某()。

A.解聘处理
B.行政处罚
C.罚款处理
D.取消教师资格
8.某化工厂招用十七周岁的小锐从事有毒有害的工作,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该化工厂,应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罚款;若情节严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
C.治安管理处罚
D.刑事处罚
9.小玥在上体育课时右臂骨折,经调查发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体育
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并没有及时处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对学校主管人员应依法追究其()。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刑事责任
10.某校学生表现出抑郁倾向,多次自伤,老师第一时间告知父母并对该生思想引导,无用后请家长将其带回治疗,家长以耽误学生学习为由,坚持让学生上学,刚送到学校的当天,该生自伤严重,家长要求学校负责任进行赔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在学校受伤,学校应负有责任
B.学生自伤和学习无关,学校不应承担责任
C.学校没有及时制止学生自伤,应该承担责任
D.学生是自伤行为,学校已告知父母并采取措施,学校不应承担责任
11.张某多次教唆未成年人李某吸食毒品,并获得赃款2万元人民币。

本案应由公安机关给予张某()。

A.民事处罚
B.刑事处罚
C.治安管理处罚
D.行政处分
12.林老师在某山区小学任教,学校的教学经费经常不够,为此林老师提议让全校师生周一至周五的下午不上课,去工厂进行实践劳动,从而赚取更多的教学经费。

林老师的提议()。

A.合法,学校可以从事营利性服务
B.不合法,学校不能从事社会服务
C.合法,学校可以开展勤工俭学
D.不合法,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
13.某校初二三班的班主任耿老师制定了新的班规,违反新班规的同学每次罚款10元。

耿老师的做法()。

A.错误,作为老师应该依法执教
B.正确,耿老师的做法有助于维护班级秩序
C.错误,作为老师应该关爱学生
D.正确,耿老师的做法有助于严谨治学
14.赵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他认为自己要教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脑袋里,写在备课本上是浪费时间,因此每次检查他的备课本,都只有寥寥几句话。

赵老师的做法()
A.不合理,违背了终身学习的师德规范
B.不合理,违背了勤恳敬业的师德规范
C.合理,精力用于备课本的抄写不值得
D.合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课上好
15.某校在迎接创建文明城市检查的时候,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校委会的几位老师为了学校的集体荣誉连续奋战了几昼夜。

他们白天上课,整理资料;晚上一起布置新建的专用教室,相互帮助,集思广益,最后圆满完成任务,顺利通过了检查。

该事例说明校委会几位老师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A.爱国守法
B.教书育人
C.团结协作
D.廉洁从教
16.教师和家长正确沟通的方式方法是()。

A.认为学生不写作业的行为是家长没有尽到责任
B.建立班级家校互动微信群,与家长主动联系,及时沟通
C.家访过程中和家长共同商量怎样训诫学生才能让他们更听话
D.认为家长提出的意见都是无中生有,对教学现状不了解
17.华彦钧的二胡作品()深刻地反映了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一个个音符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现出来,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A.《黄河大合唱》
B.《天涯歌女》
C.《开路先锋》
D.《二泉映月》
18.下列报告文学中()是散文作家、诗人、小说家魏巍的作品。

A.《包身工》
B.《谁是最可爱的人》
C.《萍踪寄语》
D.《哥德巴赫猜想》
19.电视剧中经常演到半夜三更之时,会有打更者提醒人们“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这里的“三更”指的是()。

A.21—23点
B.3—1点
C.1—3点
D.21—22点
20.下图所示名画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画作的局部图,是顾恺之依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名赋而作。

它是()。

A.《步辇图》
B.《洛神赋图》
C.《天王送子图》
D.《清明上河图》
21.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评价():“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


A.林肯
B.杰斐逊
C.富兰克林
D.华盛顿
22.自从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理念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以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温室效应——一氧化碳
B.酸雨——甲烷
C.臭氧空洞——氮氧化物
D.雾霾——天然气使用过多
23.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

以下诗句中,哪项所描述的不是春节?()
A.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孟浩然
B.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
C.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叶颙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
24.某班级中六名学生线性代数课程的成绩分别是:73分、77分、74分、75分、64分、74分。

这六名学生线性代数课程成绩的中位数是()。

A.72
B.74
C.75
D.73
25.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是()。

A.赵州桥
B.都江堰
C.京杭大运河
D.坎儿井
26.在Excel中,要显示随时间而变化的数据趋势,应该选择的图表类型是()。

A.柱形图
B.折线图
C.饼图
D.XY散点图
27.李老师在批阅学生作文(Word)电子文档时,在原文当中添加个人意见的最佳方式是()。

A.利用Word中的“替换”功能
B.利用Word中的“修订”功能
C.利用Word中的“自动更正”功能
D.利用Word中的“批注”功能
28.下列选项中的概念关系,与“医生”和“郎中”一致的是()。

A.手枪∶手雷
B.菠萝∶菠萝蜜
C.兰花∶花朵
D.麦克风∶话筒
29.找规律填数字是一个很有趣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

将选项中的数字填入“1,27,5,21,9,15,13,9,17,()”空缺处,符合该组数字排列规律的是()。

A.23
B.3
C.27
D.5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共3道题,每题14分,共42分)
30.材料:
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好学生。

平时上课的时候,老师最喜欢点我发言了,因为我书读得多,想象力也不错,敢于说与众不同的东西。

可一考试,老师就看不上我了。

她常常教训我,考试的时候不要自作聪明,要写自己有把握的答案。

遇到什么默写自己喜欢的成语啦,段落啦,古诗啦,选做一个作文题呀之类可以自由选择的题目,就要写简单的,自己有把握的,才不会出错。

有几篇课文,老师还规定我们统一背哪段,都是字少的,说如果要考默写就默它,不会失分。

有一次默写成语吧,我默写的都是课外书上的,我读的课外书是我们班上最多的,
但多了一些错别字,结果一个错别字扣0.5分,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成语等于白写,结果只考了84.5分。

别小看这0.5分,多了它,我的等第就是优了。

老师还把我批评了一通,说这又不是上课,逞什么能,冒什么险,还说我不听话,不懂考试的技巧,考这个分数是对我的惩罚!我真的想不通,净默写书上默烂的成语,有什么意思?看到那些考高分的同学,我心里真委屈。

可老师似乎从来不觉得这样有问题。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角度,评析该老师的行为。

(14分)
31.材料:
晓霖,我们班的班长,是个聪明的男孩,学习成绩优秀,还参与了管乐和足球的兴趣小组活动,可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只要有什么事情不顺他的心,他就满脸不高兴,甚至流眼泪,好像受了多大委屈。

前天放学,我遇见了他,看见他满脸的气愤样,经过再三询问,才知道,那天的足球比赛中,本来队长说好让他上场,可是不知为何,又没让他上场,所以,他就生气了。

不仅如此,一次在我的课上,他一直不停地和同桌说话,我点了他的名,请他站起来,可是他很不乐意,还不停小声嘟囔……后来,其他科任老师也反映,他经常和老师唱反调。

为此事我还专门请了他的家长来学校一起商量应对,还当着他的面对他进行教育,他也点头答应说一定改正。

可是,时间一长,我觉得他又“犟”起来了……实在没想到,班里面成绩好的学生有时也不好管。

于是,我开始在图书馆查阅资料,请教心理学相关专家,之后才明白,原来,晓霖的这些行为是逆反心理的一种表现。

这一类学生往往自尊心很强,容易把他人的某种举动与是否尊重自己联系起来,但是由于生活经验有限,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意见,一受批评就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长此以往,对身心发展都是不利的。

明白了这些之后,我决定把握“宜疏不宜堵”的原则,重新寻找合适的方法进行教育,希望可以让他顺利度过叛逆阶段……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

(14分)
32.材料:
好梦成真——这是现在流行的一句祝词,人们以此互相慷慨地表达友善之意。

每当听到这句话,我就不禁思忖:好梦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吗?
有两种不同的梦。

第一种梦,它的内容是实际的。

譬如说,梦想升官发财,梦想娶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或嫁一个富甲天下的款哥,梦想得诺贝尔奖,等等。

对于这些梦,弗洛伊德的定义是适用的:梦是未实现的愿望的替代。

未实现不等于不可能实现,世上确有人升了官发了财,娶了美人或嫁了富翁,得了诺贝尔奖。

这种梦的价值取决于能否变成现实,如果不能,我们就说它是不切实际的梦想。

第二种梦,它的内容与实际无关,因而不能用能否变成现实来衡量它的价值。

譬如说,陶渊明梦见桃花源,鲁迅梦见好的故事,但丁梦见天堂,或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梦见一片美丽的风景。

这种梦不能实现也不需要实现,它的价值在其自身,做这样的梦本身就是享受,而记载了这类梦的《桃花源记》《好的故事》《神曲》本身便成了人类的精神财富。

所谓好梦成真往往是针对第一种梦发出的祝愿,我承认有其合理性。

一则古代故事描绘了一个贫穷的樵夫,说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贵梦,奇异的是每晚的梦像连续剧一样向前推进,最后好像当上了皇帝。

这个樵夫因此过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倘若把夜晚的梦当成现实,把白天的现实当成梦,他岂不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这种自欺的逻辑遭到了当时人的哄笑,我相信我们今天的人也多半会加入哄笑的行列。

可是,说到第二种梦,情形就很不同了。

我想把这种梦的范围和含义扩大一些,举凡组成一个人的心灵生活的东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艺术的体验、哲学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归入其中。

这样的梦永远不会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现实,在此意义上不可能成真。

但也不必在此意义上成真,因为它们有着与第一种梦完全不同的实现方式,不妨说,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种内在的现实,这样的好梦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真。

对真的理解应该宽泛一些,你不能说只有外在的荣华富贵是真实的,内在的智慧教养是虚假的。

一个内心生活丰富的人,与一个内心生活贫乏的人,他们是在实实在在的意义上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我把第一种梦称作物质的梦,把第二种梦称作精神的梦。

不能说做第一种梦的人庸俗,但是,如果一个人只做物质的梦,从不做精神的梦,说他庸俗就不算
冤枉。

如果整个人类只梦见黄金而从不梦见天堂,则即使梦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铺满金子的地狱里而已。

问题:
(1)作者论述的“第二种梦”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分)
(2)作者为什么说“如果整个人类只梦见黄金而从不梦见天堂,则即使梦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铺满金子的地狱里而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分)
三、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商人的儿子大学毕业了。

一天,商人问儿子:“一斤芝麻多少钱?”“7元。

”儿子答。

“一斤黄糖呢?”“顶多3元。

”“一斤芝麻加上一斤黄糖值多少钱?”“正好10元呀。

”“只有10元吗?”“7加3不是等于10吗?”“但一斤芝麻加上一斤黄糖可以做成芝麻糖,这样,芝麻糖就可以卖到20元了。

”商人告诉儿子,生活给你一斤芝麻,不只是一斤芝麻,生活给你一斤黄糖,也不只是一斤黄糖,它们的延伸值,就全靠你的智慧去创造了。

用好人生的加法,对于人生的成功,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要求:
请以“用好人生的加法”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自定立意,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