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经济学的产生研究视角和内容
传媒经济学2篇
传媒经济学传媒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传媒产业和经济学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传媒行业的市场特征、竞争策略、价格设定、收入模式、市场规模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等问题。
传媒产业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为人们提供信息和娱乐,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传媒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
第一篇:传媒经济学概述传媒经济学是传媒与经济学相结合的研究领域,它研究的不仅仅是传媒产业本身,还包括关于传媒经济的理论和政策问题。
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涵盖了传媒市场的运作机制、传媒公司的经营管理、传媒产品的供求关系、传媒收入的来源与分配等方面。
传媒经济学的目标是通过研究传媒经济的规律和问题,提出一些有指导意义的政策建议,为传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在传媒经济学中,市场机制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传媒市场是信息交换的场所,其基本特征与其他市场有所不同。
首先,传媒产品是非物质的,无法直接触摸和感受,因此在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双重市场运作中,信息的价值和质量成为了关键。
其次,传媒市场呈现出一种二元结构,即垄断和竞争并存。
垄断往往集中在一些大型传媒公司手中,而竞争则体现在各种媒体的种类和形式上。
再次,传媒市场存在着网络外部性的特点,即信息的使用和传播会对其他人产生外部效应。
这使得传媒市场具有一定的非均衡性和不完全竞争性。
传媒收入是传媒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传媒公司的经营主要依赖于广告收入、销售收入和订阅收入等渠道。
广告收入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传媒公司通过向广告商提供宣传推广的机会来获取收益。
销售收入则是指传媒公司通过销售产品(如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等)获得的收入。
订阅收入主要来自于用户的订阅费用,适用于一些付费的媒体产品。
传媒收入的来源与传媒市场的特点密切相关,不同媒体形式和市场地位的传媒公司在收入结构上也会有所不同。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还涉及到传媒产业的市场规模和对经济的影响。
传媒产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信息和娱乐的提供者,还对经济的发展和就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传媒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华书局经营研究
中 华 书 局 的 出版 水 准 早 已 深 人 人 心 . 统 的 “ 传 中华 ” 品牌
形 象 也 已 根 深 蒂 固 . 贸然 改 变 品 牌定 位 不 仅 会 失 去 原有 的市 场 , 拉 拢 新 读 者 方 面 也 存在 很 大 风 险 因 此 . 李 岩 的 带领 在 在 下. 中华 书 局 以 9 0年积 淀 的 品牌 和传 统 文 化 整 理 出 版 的 优势
第 2 5卷
第 1期
河 南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J u a o n n Ra i & TV o r l f He a do n Unv ri iest y
V0 .2 No 1 1 5. . 2 2年 1月 01源自Jn 2 2 a . 01
传 媒经济学视角 下的 中华 书局经营研 究
推 陈 出新 . 展 和 丰 富 出版 内容 . 持 品牌 丰 厚 的 文 化 积 淀 扩 保 同 时 .经 营 手 段 和企 业 形 象 塑 造 都要 围绕 核 心 品 牌 进行 策划 和 设 计 . 样 才 能 使 品 牌 永 留人 心 这 李岩认为 . 持和创新“ 坚 中华 ” 品牌 的 基本 思路 应 该 是 : 挺
一
致力 于教 育发 展 和 文 化 传 承 .出版 物 也 尤 其 注 重文 化 积 累和 学术 质量 。 如 《 例 四部 备 要 》 《 今 图 书 集成 》 两项 巨大 的古 、古 这
籍 整 理工 程 . 辟 了 近代 中 国古 籍 出 版 的新 境 界 开
然 而 出 版 社在 面 向如 今 的 大 众市 场 时 .这 些 高 深 的古 籍
媒介经济学——精选推荐
媒介经济学媒介经济学复习传媒经济: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传媒经济学:应⽤经济学的核⼼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三种视⾓: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传媒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1、普遍性问题,微观经济学研究基本问题⽣产什么、如何⽣产、为谁⽣产2、特殊问题传媒和传媒产业的强⼤影响⼒问题公共物品特性问题信息共享和再⽣特性边际收益递增问题盈利模式产业边界产业内部不同细分类型外部环境与规制稀缺指的是⼈类的需要总是超过现实的⽣产能⼒,根源:⼈类需要总是⽆限的,满⾜⼈类需要的资源和⼿段则是有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单个家庭(或消费者)与⼚商在产品市场(消费品和服务买卖的场所)和要素市场(投⼊买卖的场所)上交互作⽤过程中所做决策的结果每⼀个家庭和⼚商等经济单位基于它们各⾃的私利所作出的选择,是理性选择。
家庭的⽬标被假定为效⽤最⼤化,⼚商的⽬标被假定为利润最⼤化。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是指稍微多做⼀点或少做⼀点某种活动的成本和收益。
如果边际收益⼤于边际成本,做这件事或多做这件事就是理性的,反之,不做这件事或少做这件事就是理性的。
机会成本:满⾜⼀种需要牺牲另⼀种需要的成本微观经济学三⼤问题的回答取决于社会的⽬标,分为效率和公平两⼤类如果我们通过⽣产什么或如何⽣产,能够使我们当中的某些⼈的境况变好⽽没有任何⼈损失什么(帕累托改进),或者使所有⼈的境况变好,这样做就是有效率的。
效率可以体现在⽣产中,也可以体现在消费中。
效率可以通过专业化来实现,长期来看,消费品与服务的⽣产会由于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更有效率。
公平指的是以公正的⽅式分配收⼊。
公共物品:满⾜收益时的⾮排他性和⾮竞⽤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完全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做纯公共物品;部分符合叫做准公共物品;完全不符合叫做私⼈物品。
纯公共物品需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应由政府和私⼈联合提供,私⼈物品则应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
传播学政治经济学
传播政治经济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传播作为一种经济力量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权力机构对传播活动的控制。
它强调以一种“历史的”、“制度的”方法来研究传播现象,关注传播与社会的关系,特别是经济、政治和权力关系对传播活动的影响。
传播政治经济学一开始就放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传播研究中占支配地位的功能主义社会学,而是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为起点,提供了一套完全不同的概念框架。
它关注传播机构与经济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传播活动中的权力问题。
在研究方法上,传播政治经济学强调从历史和制度的视角出发,关注媒介机构与其他机构的关系,并特别关注公众利益和人类的发展。
这种研究方法一直被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所坚持。
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北美与西欧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代表了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它对传播活动中的经济力量、社会阶级和社会权力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了传播现象背后的经济和政治权力结构。
总的来说,传播政治经济学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学研究方法,它为我们理解传播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传媒经济学》课件-02传媒产品的生产与消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 传媒产品的生产 • 传媒产品的消费 • 传媒产品的发展趋势 • 传媒产业的商业模式 • 传媒产业的政策法规
01
传媒产品的生产
传媒产品的定义与特性
总结词
传媒产品是指通过传媒介质传播的信息内容 ,具有信息性、文化性、娱乐性等特性。
详细描述
传媒产品是传媒产业的核心产出,其本质是 信息内容的传播。它涵盖了各种形式的信息 ,如新闻、广告、娱乐节目等,这些信息通 过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传媒介质传 播给受众。传媒产品具有信息性、文化性、 娱乐性等多种特性,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价
网络化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传媒产品能够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打破了 地域限制,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与 共享。
个性化与定制化
个性化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传媒产品 越来越注重个性化,以满足不同用户 的需求。
定制化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传媒 产品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和习惯进行 定制化推送,提高用户体验。
值观念、消费行为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传媒产品的生产流程
总结词
传媒产品的生产流程包括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审查发布等环节。
详细描述
传媒产品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需要进行信息采集,获取各种新闻、事件、数据等信息来源;然后进行 加工制作,将采集的信息进行筛选、编辑、制作成完整的传媒产品;最后经过审查发布,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合规 性,将产品传播给受众。
付费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在于收入较高,用户忠诚度高;缺点在于需 要不断提高内容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吸引用户付费。
3
付费模式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互联网媒体、专业杂志、高端报纸等。
传媒经济学
1-15章1.传媒经济学就是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念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
2.从受众注意力的凝聚到媒介影响力的发挥,都是以受众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投入为前提的。
3.媒介受众有三个分身: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和实际受众。
4.规模经济是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
5.需求可以分为个人层面需求与市场层面需求。
6.报纸“负定价”或免费的奥秘在于其收益来自两个部分:一是发行;一是广告。
7.劳动、资本、土地(自然资源)是最重要的三种生产要素。
8.市场结构是根据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壁垒进行考察的。
9.当政府规制的成本高于收益时就会出现政府失灵。
10.媒介产业是指从事大众传播媒介生产和运营的企业的集合。
11.文化折扣,指的是文化产品的价值在不同文化市场上所遭受的减损。
12.传媒资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人才资本、实物形态资本、价值形态资本和无形资本。
13.传媒并购指传媒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手段。
14.传媒无形资本运营的方式包括交易式无形资产运营、融资式无形资本运营、扩张式无形资本运营和投资式无形资本运营。
15.媒介产品的三要素为:载体、资讯和规则。
1-15章1.传媒经济学主要有三种视角:微观经济学视角、管理经济学视角和政治经济学视角。
其中基础性的视角是微观经济学视角。
2.媒介消费者面临的预算约束,除了有效可支配收入外,同时还有有效可支配注意力。
3.受众碎化受三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是受众差异性;第二是技术先进性;第三是政策许可。
4.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5.媒介产品市场中卖者改变产量的伸缩性和考场时间长短会影响到媒介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
6.“相对常数”理论认为广告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相对稳定。
7.工作态度的改变、备择机会的改变和移民以及就业政策的改变则会引起传媒产业劳动市场供给曲线的移动。
8.媒介产业中的大部分属于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研究视角和内容
第一节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3,消费者 • 传媒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包括内容产品的消费者和
广告的消费者,消费的大多是精神产品,具有非 排他性,支付的是时间和资金;经济学中的消费 者,仅是产品的买方,消费的大多是物质产品, 具有排他性,支付的是资金。 • 4,研究对象 • 传媒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广告,同时也是经 济学中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广告,两者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
第二节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内容
• (三)政治经济学视角
• 政治经济学(见备注)视角的研究重点,是关注 诸如传播工业(媒介产业)的集中和垄断、文化 影响、社会效果以及传播工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 题,包括传播制度和政府政策的相关研究以及国 际比较研究。
• 政治经济学者大多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立场 出发,分析和揭示媒介的所有制结构,及其与权 势集团的利益关系。他们对传播工业的利润导向 ,以及受众成为商品的现象,报有强烈的批判态 度。
第二节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内容
• (二)传媒经济学的特殊问题 • 1,传媒和传媒产业的强大影响力问题。 • 2,传媒和传媒产业的公共物品(备注1)特性问
题。 • 3,传媒信息的共享和再生特性,以及与此相关的
边际收益(备注2)递增问题。 • 4,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产业边界、产业内部不
同细分类型,产业外部环境与规制等问题。
第二节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内容
• (三)垄断问题 • 垄断问题是传媒经济学领域的一个持久热门话题
。垄断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市场失灵、不完全 竞争、传媒集中的管制问题、地方市场传媒的垄 断形势、传媒的集中对媒体报道产生影响问题, 都成为传媒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 (四)成本与价格问题 • 成本与价格,在经济学中讨论多,在传媒经济学 中讨论少,缺乏深入研究,但是,它们既是传媒 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基本问题,也是传媒经济学 最基本的议题。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传媒生产
三、结构性控制:新闻生产流程
(一)传统生产流程
传统的传媒生产流程遵循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的观点,倾向于把工作分解成若干极其简单的
任务,然后交由专门人员去完成。
传媒传统生产流程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分工带来效率提升。
第二,传统生产流程将复杂的生产活动细分为一系列标准化劳动并明确规定每一细分工种的
略,又通过深度访谈方式,汇总了国内新闻工作者一系列
的 “隐藏文本”,如 “时空转换策略”“责任转移策略”“报道事
实策略”“合纵连横策略” “反客为主策略”及 “钻研漏洞策略”
等
二、群体层面的新闻生产研究
(二)内化视角:新闻常规
进入21世纪以来,新闻生产社会学发生转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新闻生产社会学内部的转向。
中重复出现的习惯性社会实践。
“对于传媒组织,常规是一套控制机制,以促使媒介工作 者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对于
传媒内容生产者,常规是他们工作时所依循的脉络。”
不少新闻常规虽然出现在新闻教科书中,成为在校学生可以学习的 “显性知识”,但其
最初 的存在形态却是新闻实践过程中隐含的 “默会知识”。新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这些
的,编辑是重要的 “把关人”,他们的个人偏好等主观因素在新闻选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 时
“无形”环境亦会影响编辑的把关行为。
二、群体层面的新闻生产研究
群体层面的非正式约束研究将目光转向特定结构中人与人之间的功能互动。20世纪50年代和70
年代,新闻编辑部里的生产机制曾引起研究者较大的热情,研究者特别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
第二,新闻生产社会学拓展为媒介生产社会学。
(1)研究的行业类别由新闻业扩展到流行音乐、图书出版、新媒体等非新闻类行业。(2)研究的生产场域由线下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
·
第一章 初识传媒经济学
1.1 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 1.2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3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 1.4 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传媒产品的性质 1.5 “二元产品市场”——传媒产业的重要经济特征 1.6 广告支撑与内容支撑——传媒产业两大商业模式 1.7 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影响力经济
2.传媒经济学有哪些一般问题?有哪些特殊问题? 3.传媒经济学依托哪些学术平台和视角?存在哪
些研究路径?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
思考与练习
4.尝试使用博弈论方法来分析一个传媒市场的 竞争行为。
5.请谈谈你对传媒产品性质的理解。 6.什么是“二元产品市场”? 7.传统传媒产业主要有哪些商业模式?门户网站
传媒产品性质变化的动态机制可表述为: 技术、规制(主要是版权保护)与商业模式 之选择动态变化,合力将传媒内容的“公共 物品”性质约束在一个能使传媒产品盈利的 状态,从而使传媒产品的性质随三种力量的 相对关系而变化。
1.5 “二元产品市场” ——传媒产业的重要经济特 征
早在1989年,传媒经济学者罗伯特·皮 卡德就在其《媒介经济学——概念与问题》 一书中写道:“从经济角度看,媒介产业不 同于一般产业,原因为其在所谓的二元产品 市场(dual product market)中运作。
的商业模式与此有何不同? 8.如何理解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
1.1 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指的是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 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传媒经济 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 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 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 各种欲求与需要。
1.2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2.1 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1.2.2 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PPT第二章 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二、社会层面注意力资源的配置
对于社会层面注意力资源的配置,我们不能忽略两个方面:一是特定媒介的议程设置,二是媒介间的议 程设置。
就特定媒介的议程设置而言,要注意对海量信息的遴选把关与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信息资源的 无限性与媒介容量的有限性的矛盾,决定了传播者对信息必然有所取舍、搭配、整合,以符合世界的本来面貌;其 次,传播者的主观立场及目的性与信息内容的客观性的矛盾,决定了传播者要对信息把关,使之符合自己的目的。
色。 • 二是降低主体接触自身的各种成本,提高现时和预期回报。 • 三是通过自身内容帮助目标受众优化其注意力资源的配置,进而优化目标受众其他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Leabharlann 二、社会层面注意力资源的配置
在整个社会层面,注意力资源的总体流向结构、配置机制和变动情况,会通过牵引消费、拉动投资直 接影响关联资源的流向、配置与变动。而这种社会整体层面注意力资源的配置又牵涉到社会集体偏好的结构 及其变更,以及注意力资源牵引方面的社会博弈。
与此同时,一个人在某一时间内接收的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适当的信息量有助于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 传通量。传播学的研究表明,信息的有效传通量并不是与信息的条数成正比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同 一时间内能够接收和理解的事物一定是非常有限的。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容量是有限的,这就是说在接收者身上 也存在一个“新闻洞”。人们接收信息主要是通过听觉渠道和视觉渠道,过量的信息刺激会造成听觉和视觉的疲 劳。接收渠道的拥挤,容易导致信息的堵塞,接收效果不好。读者自己面对众多信息资源时,也会有所选择和安排, 这也是一种潜在的配置。
第二章 影响力经济—— 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本章学习要点
• 现代西方经济学分析框架在传媒经济研究中的作用 • 传媒经济在研究预设和研究重点上的特殊性 • 从注意力到影响力的转化机制 • 提升注意力资源价值的两种途径 • 传媒经济本质通过“连接一切”所表达出来的新机制
简述传媒经济的研究视角 从心理视角看传媒差异化共存
简述传媒经济的研究视角从心理视角看传媒差异化共存传播是将讯息从它的来源传递给一个或一个以上接受者的过程。
这种过程的最终实现,需要两个中介因素。
其一是媒介工具,它是显性的,像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它们起到延长人体、传播讯息的作用;其二是人的心理活动,相对于媒介工具,它是隐性的。
传者对讯息的采制、传播及对反馈讯息的处理,受众对媒介讯息的接收、认知、理解及转化为行为,无一不是凭借着人的心理活动。
离开了传者和受众的心理活动,传播活动就会化为乌有。
传播效果的实现,其物质基础是媒介工具,其心理依据是认知主体的心理活动,二者不行或缺。
大众传播也不例外,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在实现传播的过程中都会产生肯定的心理效应,比如对人类知觉、思维、心情的影响和转变等等,存在一些具有共性的影响。
另外,由于媒介形式的不同,不同的大众传媒还具有各自独特的心理效应,通过不同的心理刺激方式,能使受者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
因此,将传媒的心理效应作为对传媒讨论的切入点,借以分析理性世界对传媒的需求,应当会对猜测传媒的进展趋势有所关心。
报纸的独特心理效应报刊文字具有滞留性,白纸黑字,历历在目,可反复阅读、思索,不受时空的限制,又可以长期保存,随时复查,相互比较,具有表达上的精确性和较严密的规律性。
新闻纸属于印刷文化,这种文化“有一种趋于(具体)说明的剧烈倾向;一种概念的、推理的、连续的思索的简单力量;一种对理性、秩序的高度评价;一种对(规律上的)冲突的憎恶;一种达到分析与客观(境界)的强大力量;以及对迟缓反应的宽容。
”①因而常常大量地阅读报纸,有助于培育读者规律思维力量,反过来也可以理解为,读者为了满意对客观事物的理性分析,追求规律的严密性和思维深邃感,须求助于印刷文化。
正由于如此,报刊常为文化水平较高的读者所偏爱。
假如从人类进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追溯、考察文字的功能,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反观、反思报刊文字对读者提高规律思维力量及解放思想的巨大作用。
传媒经济学概述
传媒经济学概述传媒经济学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
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和相关议题超出了许多对该学科不熟悉的人所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从技术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特定的传媒经济学这一概念,因为这将意味着传媒领域的经济规律和理论有别于其他领域。
然而,从实践来看,将经济规律和理论具体应用于传媒产业和公司却意义深远。
因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经济影响力如何指导或限制传媒活动,以及它如何对传媒市场的具体动态产生宏观影响。
传媒产品和服务有着独一无二的特征和属性,这与人们对其它产品和服务的理解迥然不同。
一个基本的区别就是:传媒产品和服务具有双重性,它同时服务于受众和广告商。
由于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对传媒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同,因此经常会产生不均衡的经济影响力。
传媒产品和服务有别于其他产品的另一个特征是传媒产品可以被多次重复利用,能够产生比初次使用更高和更持久的价值。
基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电影、录音录像节目以及信息等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其经济价值。
还有必要认识到的是,对于传媒企业和组织来说,传媒产品的生产过程是艺术性的创造过程,这与一般性的工业化生产有着极大的区别。
经济力量影响所有的媒体,而这种影响力也应因市场和社会体制而异。
传媒经济学分析不仅适用于理解自由和开放的市场,它也为许多不同市场条件下的传媒活动提供观点和分析方法,包括在一些较为封闭或是具有很强管制及国家干预的市场,传媒经济学研究都能为其提供很多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初期的传媒学研究主要关注传媒的作用与功能,传媒学者大部分来自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和文学批评等领域。
20世纪后半叶,随着广告业的发展,媒体的经济力量增强,报纸杂志日渐繁荣,商业广播电视不断获利,甚至公共广播电视也开始将广告作为其增加收入的一种手段。
这些变化加上行业竞争的加剧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商业和经济问题。
有关传媒经济学论文
有关传媒经济学论文传媒经济是新世纪的一个朝阳产业,是新经济的的重要构成部分,蕴含着无穷的影响力和巨大的经济潜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推荐的有关传媒经济学论文,欢送浏览。
有关传媒经济学论文篇一《浅析传媒经济研究》当今我国传媒经济研究正处于百家争鸣的起步阶段。
笔者针对周鸿铎教授的观点/传媒经济不是经济学科,认为传媒经济研究的范式与进路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讨论一个研究对象必须把它置于恰当的学科话语框架内才有意义。
研究指出:传媒产业经济学和媒介经营管理应是传媒经济研究的两个主要范式,而选择媒介产品作为研究起点是最正确的进路。
【关键词】传媒经济;范式;进路一、传媒经济研究的范式传媒产业经济学它以经济学为主导,以产业经济学和系统经济学为理论支持,并辅以传播学。
传媒产业经济学可以借助一般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但也有其特有的规律,因为提供信息产品的传媒产业具有与其他产业所没有的特殊性。
传媒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整个传媒业及其相关的产业政策和总体经济。
这里有一点要特别提出,传统经济学是无法对传媒经济进行准确描述和深入研究的。
因为在传统经济学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但对传媒经济却不适用,如对信息产品的消费是不符合这一规律的,它是可以反复使用并且边际效用往往是递增的。
况且,传媒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传媒经济系统,而传媒经济系统的构成是由以传播过程为载体相伴发生的一些经济过程或者经济增值活动。
所以我们只能运用系统经济学理论来研究它。
系统科学中的老三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和新三论(突变论、协同论和耗散结构)都可以在传媒经济研究中大展拳脚。
它还可细分为报业经济学、电视经济学、广播经济学、络经济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目前,这些学科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传媒管理经济学它以管理学为主导,以管理学和微观经济学为理论支持,并辅以传播学,研究对象为媒介实体以及消费者。
管理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经济学理论与管理决策的桥梁。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传媒经济学科图景概貌
传媒经济学科图景概貌
媒介即信息。 ——马歇尔·麦克卢汉
第一节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一、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 二、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一、传媒经济学的三种研究视角 (一)微观经济学视角
微观经济学取向的传媒经济研究将传媒经济学视为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在传媒领 域的延伸。
在抽象掉传媒的一些特殊性之后,传媒机构与传媒受众的经济行为可以用微观经济学 的视角加以解剖,传媒产业内部的组织问题也可以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加以研究,这一点是没 有什么疑义的。
从高频和高中心度关键词来看,传媒产业和市场、报业、媒介融合、新媒体和广告是受到 研究者们较多关注的研究对象和问题。
从传媒经济研究者与合作网络来看,与一般学科的平均水平相比,传媒经济学核心研究 者的群体规模较小,有80%以上的研究者在12年间仅发表了1篇被引频次达到6次及以上的论文。
从研究的无形场域即论文发表的期刊来看,发表于《新闻记者》《当代传播》和《新闻 界》上的传媒经济类论文数量最多,这三本期刊较为集中地呈现了传媒经济的研究成果。
基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传媒经济学可以研究传媒市场的结构、变化和趋势, 传媒产业的环境,产业价值链,技术进步导致的产业变革等问题,也可以细化到各种类型的传 统媒介和新媒介产业。
一、传媒经济学的三种研究视角 (二)管理经济学视角
传媒经济的本质特性集中反映在以下方面:它具有独特的商业路径和经济模式;它具有 较为明显的公共性特征;它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意义和价值(符号价值)功能十分突出。
新闻传播学媒体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新闻传播学媒体经济学知识点梳理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学与媒体经济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理解这两个领域的交叉点和关键知识点,对于我们把握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规律以及社会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媒体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媒体经济学主要研究媒体产业的经济现象、经济规律和经济行为。
它关注媒体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探讨媒体企业如何在市场中运作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媒体产品具有独特的经济属性。
首先,媒体产品往往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例如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多人同时消费,且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其次,媒体产品具有很强的信息属性,其价值取决于内容的质量、时效性和相关性。
此外,媒体产品还具有网络外部性,即用户数量的增加会提高产品的价值。
二、媒体市场结构媒体市场的结构类型多样,包括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媒体企业数量众多,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市场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然而,在现实中,媒体市场很少呈现完全竞争的状态。
垄断竞争市场中,存在众多的媒体企业,但它们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价格。
寡头垄断市场则由少数几家大型媒体企业主导,它们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对市场价格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完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家媒体企业控制着整个市场,具有很强的市场势力。
三、媒体的供求关系媒体产品的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兴趣爱好、文化程度、社会环境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信息、娱乐需求的增加,媒体产品的需求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媒体产品的供给则受到生产成本、技术水平、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制约。
技术的进步,如互联网的普及,降低了媒体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供给。
四、媒体的定价策略媒体企业的定价策略多种多样。
对于广告支持的媒体,如免费的电视节目和网站,其主要通过向广告商收取费用来实现盈利,广告价格通常根据受众规模、受众特征和广告投放效果等因素确定。
试论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路径
传播政治经济学专辑253试论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路径曹沥伟摘要传播政治经济学兴起于20世460年代,旨在'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研究大众媒介如何成为一种社会基G,与资本一同实现对社会的宰制。
在媒介日益“下沉"的今天,传播政治经济学已经成为研究媒介技术影响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学派。
本文梳理了20世460年代'来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路径,依据研究的客体的不同,本文将研究路径分为微观领域生产过程的商:化、数字化研究路径,中观领域媒介产业集中及所有权控制的空间化研究路径,宏观领域跨文化传播的结构化研究路径三大路径#本文认为,在媒介社会化的今天,媒介作为一种与经济、政治、社会并列的元资本,在自我的场域中发挥着剥削受众、控制产业,影响国家民族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传播政治经济学商:化产业集中所有权的控制跨文化传播引言传播学是研究传播作为一种力量对社会的影响社、经济权力机构对传播活动的作用的一门科学,强调以一种“历史的”、“制度的”方法来研究传播现象。
自学科创建以来,和欧洲为研究主要阵地。
自发表了《传播(克思主义的盲点严,提出了受众商品论后,传播作者简介曹沥伟,男,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电子邮箱:1094088464@。
254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大约有以下三种研究路径:一、微域生产过程的(受众、内容、劳动)商品化、数字化研究众所,马克思主学的研究起点是“商品”,因为它构成了主义社析的起点。
然而,马克思时代的大众传媒与传播未发样广泛的地步,以至于「仅是对劳动而言的,媒介被当作建的“精神”对物质的反映。
随着媒介的发展,媒介参与余价值的生产这一角色开始被学者们所认知。
(—■)受众商品化将受众的非劳动时间纳入体系的视角观点是传播学最引的。
究起始于的“受众商品论”。
即媒介 播放受众的节目,将受众出售给广告商以吸引受众注意,广告商支付媒介报酬,同时从受众身上获余价值,完成对受众所有眠时间的占有。
传媒经济学概述及我国传媒经济的发展
传媒经济学概述及我国传媒经济的发展2016-11-24 23:17:07 商2016年33期秦彤彤李丽曹广亮摘要:近些年,中国的传媒市场取得了繁荣的发展,与此同时,由此衍生的传媒经济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由于中国传媒市场化发展所产生的自身需求及来自国外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学术影响,中国的传媒经济学正不断兴起。
本文从传媒经济学理论和我国传媒经济学的发展进行分析,以独特的视角出发论述传媒经济学的内涵、特点、本质,同时结合中国实际阐述传媒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使科研人员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与由其衍生出来的传媒经济,以及传媒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传媒经济学;本质;特点;发展传媒经济学的成长有将近百年的历史,它的研究始于美国,早期的科研人员的科研方向主要为报业竞争及广播电视部门和管理方面等,认识传媒经济的活动,讨论传媒经济的组成与发展,全面了解经济对文化、政治以及社会方面的影响,展现媒介在经济以及社会变化中的影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传媒经济学综合发展的阶段,欧洲研究人员对传媒经济学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成熟而完整的传媒经济理论体系。
中国传媒经济学的兴起是近些年的事情,并且包含了鲜明的美国实证主义色彩。
随着互联网日益发展,媒体传播晋升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世界也把传媒的焦点逐渐投向了中国。
近些年,我国传媒产业发展十分的迅速,中国传媒产业以每年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增长,传媒经济学的研究也划到了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里面,传媒经济学以新兴学科的姿态逐步发展起来。
一、传媒经济学的内涵、特点以及研究对象传媒经济是以传播媒介为中心而形成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
它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经济形式,由这样两个前提决定:(1)确立商品经济和商品经济的传播是传媒经济及其理论形成的条件;(2)形成信息经济是传媒经济体系和其理论产生的根本。
关于传媒经济学的本质有各种各样的学说,例如注意力经济学说、影响力经济学说和意义经济学说等。
传媒经济研究的理论和价值
传媒经济研究的理论和价值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以及文化体制机制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内传媒行业也随之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社会以及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第二个黄金阶段。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媒经济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相关专家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更加的普遍和深入,为我国传媒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指导推动作用。
但是和世界上其它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需要向国外学习先进的方法和经验。
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对《传媒经济》这部作品中蕴含的传媒经济研究的理论和价值进行了深入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传媒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标签:传媒经济;理论价值;评介分析艾尔巴兰是就职于北德克萨斯大学的一位知名的国际传媒经济专家,在传媒经济的研究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学术地位。
《传媒经济》是艾尔巴兰所撰写的对传媒经济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作品,这部作品从宏观以及微观等不同角度,对传媒产业以及相关运行工作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对传媒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作用以及扮演角色进行了详细阐述,对传媒经济从一个更新式的角度展开了更为全面的审视和探究,而且这部作品更是拥有观点新颖、思路清晰以及语言精练等特点,对国外在传媒经济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探究,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
所以,本文展开传媒经济研究的理论和价值——《传媒经济》评介探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媒经济》的研究内容论述结合实际,通俗易懂《传媒经济》这部作品属于一门交叉性学科,其将经济学科以及新闻传播的相关基础理论与研究综合在了一起展开了传媒经济问题探究,并在经济学理论的应用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给我国传媒经济的研究以及传媒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这部作品以传媒经济问题为中心,重点展开了以下几点问题探究:首先,其从宏观角度入手对传媒经济问题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探究,对传媒经济研究领域的基础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深入产出的分析解读;其次,艾尔巴兰站在宏观角度上,对传媒经济发展的科技、管制、全球化以及社会等可能会对传媒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展开了全面的梳理分析;再次,对劳动力、对外投资、价值评估以及财务管理等和传媒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展望了未来传媒经济的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迄今,对传媒经济本质和特 殊规律的认识深化。多数学者认为传媒经济的本质 是影响力经济,也有学者认为传媒经济是舆论经济 。
• 四是自21世纪初以来,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开 始完整地引入传媒产业领域,传媒经济学作为一门 学科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第一节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二,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 中国的传媒经济学学科体系迄今尚处在建构中。 国内开展传媒经济有关的经营、管理、产业等研 究,最早可以回溯到20世纪上半叶,如徐宝璜的 《新闻学》(1919)、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 (1927)、刘觉民的《报业管理概论》(1936) 。
第一节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三)20世纪70—80年代 • 这一时期电视网作为全国性媒体在美国等西方国
家成为重要的媒体形式,传媒经济学独立成型, 其标志是一些针对传媒经济学的专门化研究开始 出现。如1970年,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B.M欧 文专门辑录出版了传媒经济研究资料。1989年,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博士R.G.皮卡德撰写了世 界上第一部传媒经济学教科书《媒介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学科正式形成。
第一节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3,
广告的消费者,消费的大多是精神产品,具有非 排他性,支付的是时间和资金;经济学中的消费 者,仅是产品的买方,消费的大多是物质产品, 具有排他性,支付的是资金。 • 4,研究对象 • 传媒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广告,同时也是经 济学中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广告,两者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
第一节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二)20世纪40—60年代 • 这一时期在欧美分别形成了公有公营制和私营制
两种主导性的广播电视制度,引起了经济学界的
关注。尤以英国人罗纳德·科斯研究最深。至60年
代,传媒产业的主要类型都已分别在经济学中得 到了研究,如1963年,英国剑桥大学应用经济学 教授W.B.瑞德威在《经济杂志》上发表了《报业 经济学》一文,提出了“报业经济学”概念。
• 一,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 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20 年代,迄今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节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一)20世纪20—30年代 • 这一时期,美国无线电广播业突飞猛进,传媒活
动与传媒产业初步进入经济学、管理学视野,传 媒经济学科开始孕育。1925年,美国威斯康辛大 学社会学和经济学教授杰米出版了最早系统研究 传媒产业的经济学类专著--《广播产业经济学》 。
• 和微观经济学关系密切的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内部 、企业之间的产业组织问题为研究对象,又称产业组 织理论或产业组织学,属应用经济学科。
第二节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内容
• 微观经济学取向的传媒经济研究,是将传媒经济 学视为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在传媒领域的延 伸。在抽象掉传媒的一些特殊性后,传媒机构与 传媒受众的经济行为,可以用微观经济学的视角 加以解剖;传媒产业内部的组织问题,可以从产 业经济学的角度加以研究。
第一节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辨析:传媒经济学、传播学
• 1,研究目的 • 传媒经济学侧重信息传递的经济效益研究,传播
学侧重信息传递过程所达到的效果研究。 • 2,研究内容 • 传媒经济学和传播学在研究内容上是一致的,都
是研究信息和媒体的学科。前者研究用什么媒体 传递信息、怎样传递信息可以使资源最大化利用 ,后者研究用什么媒体传递信息、如何传递信息 ,能够使信息完整地传递给受众。
第二节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内容
• 一,三种研究视角
• (一)微观经济学视角 • 在西方经济学中,相对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又
称个体经济学、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亦属理论经 济学。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 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 和市场均衡理论)、要素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 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
第一节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辨析:传媒经济学、经济学
• 从资本运动(购买、生产、销售)环节来看: • 1,生产者 • 传媒经济学中的生产者的政治属性强于经济属性,
是第一属性。经济学中的生产者只是追逐利益的团 体,经济属性是第一属性,而政治属性是生产者追 逐利益的条件。 • 2,产品 • 传媒经济学中的产品绝大多数为信息形态的精神产 品,如新闻、电影、户外广告、手机信息等;经济 学中的产品绝大多数为实物形态的物质产品,如衣 服、肥皂、汽车等。
第一节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四)20世纪90年代至今 • 传媒经济学增添了许多具体内容,传媒企业战略
的经济学研究、国际比较研究和全球化研究,成 为新的研究领域。走产业经济学路线的研究得到 了官方的认可。 • 1994年起,在R.G.皮卡德的倡导下,世界传媒经 济学术会议在欧洲和北美等地轮流举办。 • 此期先后出现了影响较大的传媒经济学教科书( 见教材6页)。
第二节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内容
• (二)管理经济学视角 • 管理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微观经
济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是经济学理论与企业 管理决策的桥梁。 • 管理经济学视角的传媒经济学研究,不仅深入传 媒市场以及传媒企业内部,研究成本收益、价格 等财务和金融问题,需求、供给和管理决策问题 ,传媒企业竞争战略问题,传媒组织的内部治理 结构问题等,以增进传媒机构的利润最大化,而 且关注传媒经济的本质,关注传媒产业的制度安 排以及传媒经济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政策、决策及 其他公共议题。
传媒经济学
授课教师 唐晓童(副教授)
传媒经济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传媒经济是指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 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在当代特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的媒介生产、分配和消费实践。
• 传媒经济学是研究如何运用有限的媒体资源,最大 程度满足传媒消费者信息需求的边缘应用性学科。
• 20世纪50年代,复旦大学教授王中提出“报纸的两 重性”及“读者需要论”的观点。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传媒经济学的研究 ,渐渐摆脱了传播学的惯性思维,实现了四次大 的突破。
第一节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一是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将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引入新闻领域的研究,并引发了人们对 新闻商品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