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三单元 综合探究 领悟辩证精髓 处理复杂问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 答案:D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D.应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思维内 容。台风既给人们带来了危 害,也给人类带来了资源, 体现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即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但这 两面性不等于利和弊,故排 除;B、C项与题意不符,排 除。
①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科学综合的认识方法 ②以动态、全 面观点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规律③在综合思维指导下静态地分析 我国社会的各要素④从我国社会的整体走向各部分和各层次的
的,充分考虑了我国社会发 展的情况,因此①②符合题 意;从认识的过程看,奋斗 目标的提出是先分析再综合, 是用发展的观点把握我国人 民的各方面要求③不符合题 意;分析是从事物的部分走 向整体的认识④表述有误。
课堂答疑
5.《中国古典艺术的辩证思维》一文论 述了辩证思维在古典艺术领域表现为多种对 立的艺术范畴,这些对立的范畴有统一性、 普遍应用性,并举例说明了艺术发展史中由 于对立矛盾的存在促使着事物发展变化。辩
证思维的根本要求是( ) 答案:A
A.坚持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要用矛盾分析法来思考问题 C.坚持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D.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 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 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
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新时代 变的过程,体现了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依据在于( ) 的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
①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
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
②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③社会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答案:C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抓住了事关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要求党 和国家在制定政策时,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日标。 与此同时,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变,要求党和国家在制定政 策时,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总之,“变”是绝对的、永恒的,“没有变”是相对的、暂时的。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体会认识的深化与发展。
总议题:领悟辩证精髓 处理复杂问题
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中正确认识复杂事物; 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思维”中把握时代的“变”与“不变”; 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处理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中
01
正确认识复杂事物
综合探究一
阅读课本92页 探究一
思考: 毛泽东所说的调查的思维方法对你有何启发?你在开展类 似的调查或认识活动时,应如何自觉地运用这种思维方法?
课堂探究小结
辩证思维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有自己的科学方法。运用 这些方法的目的在于认清事物质与量的规定性,把握事物发展 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掌握适度原则;不作简单否定与肯 定,在辩证否定的“扬弃”中推动认识不断发展,实现认识由 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与飞跃。
总结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向纵 深发展,越需要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辩证思维素养是我 们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答疑
解析: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人民不仅对物质文 国的奋斗目标,是在分析我
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 国人民的物质、文化、公平、
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环境等各项需要基础上提出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提升发展质 量和效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时代奋斗 目标。党的新时代奋斗目标的提出过程,坚持了( )
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变”与“没有变”的辩证关 系的理解。
综合探究二
“一变”与“两不变”
✓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 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1956年 党的八大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
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1981年 十一届六中全会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
解析:辩证思维的根 本要求就是要用联系、 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 A项正确;B、.面对各种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我们需要的是 理智和清醒的头脑,凡事多一点理性分析,少一点感
解析:①属于哲学 的唯物论观点,不
性冲动;多一点辩证法,少一点形而上学。只有如此, 符合题干的“多一
才能不被“热象”所迷惑。“多一点辩证法,少一点
形而上学”就是要求我们( ) 答案:B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点辩证法”的要求; ②③说法正确且符 合题干要求;④前 半句正确,后半句
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③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 ④用矛盾观点看问题,在绝对不相容中把握事物
解析:思维过程 包括两个相互依 赖、不可分割的 阶段:从感性具 体到思维抽象, 再从思维抽象到 思维具体。故选D。
C.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 D.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
答案:D
课堂答疑
4.台风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很 大的危害,但也给人类带来了大量的淡水 资源,是维持地球热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思维方式上看,材料体现了( )
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
03
处理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综合探究三
探究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并提出合
理使用手机的方案。
使用手机的“利” 1、方便与家人沟通 2、有利于学习 3、有利于同学交流 4、紧急时刻可以求助
使用手机的“弊” 1、增加家庭支出负担 2、引起学生间互相攀比 3、玩手机影响学习 4、电话铃声干扰课堂教学 5、不健康网站、信息影响学生的 心理健康;手机的辐射会影响发育 阶段学生的身体健康
错误,应在对立统 一中把握事物。故 选B。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 析 : ①属于唯心史观,
课堂答疑
不选;“从全面建成小
7.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全面
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 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
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 主义现代化强国”,是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 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
第三步
思维具体阶段
启发
第一步
感性具体
综合探究一
思维抽象
第二步
第三步
思维具体
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中正确认识复杂事物: 我们调查研究的时候要遵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 体”的认识深化过程。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这样才能整体 认识复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 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 十九大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理解
综合探究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方向上、在发展谋划中、在发展政 策的制定中体现了“变”与“没有变”的辩证统一。“变”是实事求是, “没有变”也是实事求是,是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
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说明我国社会发展是( )
①动态性与静态性的统一
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③既克服又保留的辩证统一
答案:B
④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思维 的有关知识。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发生了改变,但基 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变, 这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是 动态性与静态性的统一, ①正确;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的转化是由我国多年来 的“量的积累”促成的, 这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是 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的统 一,④正确;②③与题意 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 为B。
看到这件事物的大体 轮廓,形成一般概念 一个初来延安的人,开 始他对延安的认识只 是一般的、笼统的。
第一 感性步具体阶段
综合探究一
再用综合法把对各部 分的分析加以综合, 得出整体的延安。
思维抽象阶段
第二步
当他参观了抗大、女大以及 延安的各机关学校之后,他采 取了第二个步骤,用分析方法 把延安的各部分有秩序地加 以细细的研究和分析。
分析方法
答案:A
故本题应选A。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课堂答疑
3.我们在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一 般是通过实践调查,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 析研究,确定论点论据,在头脑中大体形成调查报 告的体系结构,然后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顺序, 一部分一部分地把调查报告写出来。这里体现的思 维顺序是( ) A.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从思维具体到感性具体 B. 从思维抽象到感性具体
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思维”中
02
把握时代的“变”与“不变”
综合探究二
阅读课本93页 探究二
思考: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变”与 “没有变”的辩证关系的理解。
综合探究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 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同时又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 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 地位没有变。”
高三—统编教材—政治—选择性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探究
领悟辩证精髓 处理复杂问题
探究活动目标
结合认识复杂事物的典型案例,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
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领悟质量互变规律,掌握适度原则; 剖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
④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统一,②③符合题意;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 替旧事物,④错误。故 选C项。
课堂答疑
8.中国语言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是( )
A.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B.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综合探究一
1941年,毛泽东在《关于农村调查》一文中写道:“当我们观察一件事物时, 第一步的观察只能看到这件事物的大体轮廓,形成一般概念。好比一个初来延安 的人,开始他对延安的认识只是一般的、笼统的。可是当他参观了抗大、女大以 及延安的各机关学校之后,他采取了第二个步骤,用分析方法把延安的各部分有 秩序地加以细细的研究和分析。然后第三步再用综合法把对各部分的分析加以综 合,得出整体的延安。这时认识的延安就与初来时认识的延安不同,他开始看见 的是整个的延安,现在看见的也是整个延安,但与开始的了解不同了,现在他对 延安就有了科学的认识和具体的了解。”“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分析。应该是分 析而又综合,就是在第二步骤的分析中,也有小的综合。古人说:文章之道,有 开有合。这个说法是对的。苏东坡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历史,用‘八面受敌’ 法研究宋朝,也是对的。今天我们研究中国社会,也要用‘四面受敌’法,把它 分成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四个部分来研究,得出中国革命的结论。”
6、诈骗、诱惑、恐吓信息可能会 使学生面临欺诈、人身安全的威胁
合理使用手机的方案
方案:上课时,手机放置手机袋中;在教学区不使用手机;在 规定的时间段使用手机……
取其利,去其弊,才能与时俱进,物为我用;反之,用其弊, 失其利,就会背道而驰,玩物丧志,荒废时日。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 事物正是在矛盾中存在和发展的。正确把握事物的辩证矛盾,才能 更好地解决问题,推动事物发展。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搜集寓言故事、智慧故事或日常生活中的 案例,分析其中的思维方式,领会辩证思维的精髓。
谢谢
高三—人教版—政治—第三单元综合探究
领悟辩证精髓 处理复杂问题 答疑
课堂答疑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
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D.应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思维内 容。台风既给人们带来了危 害,也给人类带来了资源, 体现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即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但这 两面性不等于利和弊,故排 除;B、C项与题意不符,排 除。
①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科学综合的认识方法 ②以动态、全 面观点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规律③在综合思维指导下静态地分析 我国社会的各要素④从我国社会的整体走向各部分和各层次的
的,充分考虑了我国社会发 展的情况,因此①②符合题 意;从认识的过程看,奋斗 目标的提出是先分析再综合, 是用发展的观点把握我国人 民的各方面要求③不符合题 意;分析是从事物的部分走 向整体的认识④表述有误。
课堂答疑
5.《中国古典艺术的辩证思维》一文论 述了辩证思维在古典艺术领域表现为多种对 立的艺术范畴,这些对立的范畴有统一性、 普遍应用性,并举例说明了艺术发展史中由 于对立矛盾的存在促使着事物发展变化。辩
证思维的根本要求是( ) 答案:A
A.坚持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要用矛盾分析法来思考问题 C.坚持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D.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 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 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
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新时代 变的过程,体现了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依据在于( ) 的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
①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
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
②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③社会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答案:C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抓住了事关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要求党 和国家在制定政策时,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日标。 与此同时,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变,要求党和国家在制定政 策时,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总之,“变”是绝对的、永恒的,“没有变”是相对的、暂时的。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体会认识的深化与发展。
总议题:领悟辩证精髓 处理复杂问题
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中正确认识复杂事物; 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思维”中把握时代的“变”与“不变”; 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处理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中
01
正确认识复杂事物
综合探究一
阅读课本92页 探究一
思考: 毛泽东所说的调查的思维方法对你有何启发?你在开展类 似的调查或认识活动时,应如何自觉地运用这种思维方法?
课堂探究小结
辩证思维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有自己的科学方法。运用 这些方法的目的在于认清事物质与量的规定性,把握事物发展 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掌握适度原则;不作简单否定与肯 定,在辩证否定的“扬弃”中推动认识不断发展,实现认识由 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与飞跃。
总结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向纵 深发展,越需要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辩证思维素养是我 们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答疑
解析: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人民不仅对物质文 国的奋斗目标,是在分析我
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 国人民的物质、文化、公平、
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环境等各项需要基础上提出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提升发展质 量和效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时代奋斗 目标。党的新时代奋斗目标的提出过程,坚持了( )
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变”与“没有变”的辩证关 系的理解。
综合探究二
“一变”与“两不变”
✓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 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1956年 党的八大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
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1981年 十一届六中全会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
解析:辩证思维的根 本要求就是要用联系、 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 A项正确;B、.面对各种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我们需要的是 理智和清醒的头脑,凡事多一点理性分析,少一点感
解析:①属于哲学 的唯物论观点,不
性冲动;多一点辩证法,少一点形而上学。只有如此, 符合题干的“多一
才能不被“热象”所迷惑。“多一点辩证法,少一点
形而上学”就是要求我们( ) 答案:B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点辩证法”的要求; ②③说法正确且符 合题干要求;④前 半句正确,后半句
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③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 ④用矛盾观点看问题,在绝对不相容中把握事物
解析:思维过程 包括两个相互依 赖、不可分割的 阶段:从感性具 体到思维抽象, 再从思维抽象到 思维具体。故选D。
C.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 D.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
答案:D
课堂答疑
4.台风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很 大的危害,但也给人类带来了大量的淡水 资源,是维持地球热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思维方式上看,材料体现了( )
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
03
处理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综合探究三
探究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并提出合
理使用手机的方案。
使用手机的“利” 1、方便与家人沟通 2、有利于学习 3、有利于同学交流 4、紧急时刻可以求助
使用手机的“弊” 1、增加家庭支出负担 2、引起学生间互相攀比 3、玩手机影响学习 4、电话铃声干扰课堂教学 5、不健康网站、信息影响学生的 心理健康;手机的辐射会影响发育 阶段学生的身体健康
错误,应在对立统 一中把握事物。故 选B。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 析 : ①属于唯心史观,
课堂答疑
不选;“从全面建成小
7.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全面
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 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
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 主义现代化强国”,是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 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
第三步
思维具体阶段
启发
第一步
感性具体
综合探究一
思维抽象
第二步
第三步
思维具体
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中正确认识复杂事物: 我们调查研究的时候要遵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 体”的认识深化过程。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这样才能整体 认识复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 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 十九大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理解
综合探究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方向上、在发展谋划中、在发展政 策的制定中体现了“变”与“没有变”的辩证统一。“变”是实事求是, “没有变”也是实事求是,是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
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说明我国社会发展是( )
①动态性与静态性的统一
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③既克服又保留的辩证统一
答案:B
④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思维 的有关知识。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发生了改变,但基 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变, 这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是 动态性与静态性的统一, ①正确;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的转化是由我国多年来 的“量的积累”促成的, 这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是 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的统 一,④正确;②③与题意 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 为B。
看到这件事物的大体 轮廓,形成一般概念 一个初来延安的人,开 始他对延安的认识只 是一般的、笼统的。
第一 感性步具体阶段
综合探究一
再用综合法把对各部 分的分析加以综合, 得出整体的延安。
思维抽象阶段
第二步
当他参观了抗大、女大以及 延安的各机关学校之后,他采 取了第二个步骤,用分析方法 把延安的各部分有秩序地加 以细细的研究和分析。
分析方法
答案:A
故本题应选A。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课堂答疑
3.我们在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一 般是通过实践调查,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 析研究,确定论点论据,在头脑中大体形成调查报 告的体系结构,然后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顺序, 一部分一部分地把调查报告写出来。这里体现的思 维顺序是( ) A.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从思维具体到感性具体 B. 从思维抽象到感性具体
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思维”中
02
把握时代的“变”与“不变”
综合探究二
阅读课本93页 探究二
思考: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变”与 “没有变”的辩证关系的理解。
综合探究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 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同时又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 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 地位没有变。”
高三—统编教材—政治—选择性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探究
领悟辩证精髓 处理复杂问题
探究活动目标
结合认识复杂事物的典型案例,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
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领悟质量互变规律,掌握适度原则; 剖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
④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统一,②③符合题意;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 替旧事物,④错误。故 选C项。
课堂答疑
8.中国语言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是( )
A.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B.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综合探究一
1941年,毛泽东在《关于农村调查》一文中写道:“当我们观察一件事物时, 第一步的观察只能看到这件事物的大体轮廓,形成一般概念。好比一个初来延安 的人,开始他对延安的认识只是一般的、笼统的。可是当他参观了抗大、女大以 及延安的各机关学校之后,他采取了第二个步骤,用分析方法把延安的各部分有 秩序地加以细细的研究和分析。然后第三步再用综合法把对各部分的分析加以综 合,得出整体的延安。这时认识的延安就与初来时认识的延安不同,他开始看见 的是整个的延安,现在看见的也是整个延安,但与开始的了解不同了,现在他对 延安就有了科学的认识和具体的了解。”“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分析。应该是分 析而又综合,就是在第二步骤的分析中,也有小的综合。古人说:文章之道,有 开有合。这个说法是对的。苏东坡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历史,用‘八面受敌’ 法研究宋朝,也是对的。今天我们研究中国社会,也要用‘四面受敌’法,把它 分成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四个部分来研究,得出中国革命的结论。”
6、诈骗、诱惑、恐吓信息可能会 使学生面临欺诈、人身安全的威胁
合理使用手机的方案
方案:上课时,手机放置手机袋中;在教学区不使用手机;在 规定的时间段使用手机……
取其利,去其弊,才能与时俱进,物为我用;反之,用其弊, 失其利,就会背道而驰,玩物丧志,荒废时日。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 事物正是在矛盾中存在和发展的。正确把握事物的辩证矛盾,才能 更好地解决问题,推动事物发展。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搜集寓言故事、智慧故事或日常生活中的 案例,分析其中的思维方式,领会辩证思维的精髓。
谢谢
高三—人教版—政治—第三单元综合探究
领悟辩证精髓 处理复杂问题 答疑
课堂答疑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
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