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RI系统平台软件硬件选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SRI系统平台软件硬件选型
原则和方法
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
2007年1月
目录
1评估基础 (1)
1.1相关技术理解 (1)
1.1.1Capacity规划 (2)
1.1.2系统性能 (3)
1.1.3系统性能测试 (5)
1.1.4系统性能基准线 (8)
1.1.5系统性能profile (15)
1.2C APACITY规划 (16)
1.2.1Capacity规划分析 (17)
1.2.2Capacity规划框架 (20)
1.2.3Capacity规划工作流分析 (22)
1.2.4组件服务时间 (22)
1.2.5工作流负载分析 (23)
1.2.6平台配置 (25)
1.3A RC GIS桌面模型 (29)
1.3.1批处理性能 (31)
1.4GIS数据服务器模型 (35)
1.5真正的A RC GIS桌面用户工作流 (47)
1.5.1ArcGIS客户/服务器内存建议 (51)
1.6W EB地图服务模型 (52)
1.6.1ArcIMS服务器组件 (54)
1.6.2ArcGIS Server组件 (55)
1.6.3Web服务性能Metrics (56)
1.6.4ArcGIS Server内存建议 (64)
2硬件平台评估工具 (66)
2.1平台性能 (66)
2.2A RC GIS D ESKTOP硬件平台评估 (68)
2.3S ERVER硬件平台评估模型 (68)
2.3.1Web地图服务器(ArcIMS和ArcGIS Server)硬件选型工具和方法 (69)
2.3.2GIS数据服务器(ArcSDE)硬件选型工具和方法 (75)
1评估基础
1.1相关技术理解
从80年代后期,ESRI就已经开始实施分布式GIS解决方案。

但是多年来分布式处理环境没有被很好的理解,用户都依靠技术专家的经验来确定实施方案的硬件需求。

每个技术专家对于一个成功的实施方案需要什么样的硬件设施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因此作出的推荐也各不一样。

许多硬件方案都是基于项目预算而做出的,对用户的需求和相关的硬件技术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系统性能模型在90年代早期得到发展,它用来记录对分布式处理系统的一些理解。

从1992年起,ESRI的咨询人员就已经使用这些系统性能模型来支持分布式计算的硬件方案。

这些模型还被用来确定现有的计算环境中潜在的性能模型。

本章将阐述这些模型的基础。

对于这些模型的基本理解将有助于用户更好的理解他们的计算环境。

原始性能模式的开发是用来支持附带文件和GIS数据库数据源的GIS的相关应用。

Unix和Windows应用计算机服务器通常用来提供到达集中数据中心GIS 相关应用的远程终端路径。

简单的并行用户模型通常用来支持容量计划。

网络地图绘制服务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引进的。

基于衡量模式的业务体系用来支持容量计划和硬件的正确选择工作。

业务的时效是通过每小时的地图显示量来衡量的。

基于容量计划模型的业务被证明是比以往并行用户模型更加准确和灵活的一种模式,虽然高峰时的用户负载与每小时高峰地图需求相比,在衡量相关需求上,第一种更容易满足用户的要求。

2006年发布的ArcGIS服务器9.2为传统的衡量模型又增添了新的竞争性,它既是对以往技术的回顾,又使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到未来相关态势的发展。

该结果也是容量计划的一套新理论,与传统客户/服务器以及网络服务衡量模型的精华良好融合的同时,又能够支持未来企业GIS运行有效的衡量方式。

新的容量计划方式较以往使用更加简便,且在系统运行和传输的过程中,较早提供相关基体以支持行之有效的性能。

新型容量计划模型的开发秉承了服务软件开发商,商业合作伙伴以及技术市
场需求的宗旨,同时也为是DSRI分销商能更好的理解ESRI技术的性能和规模,该技术的应用目标就是为用户提供最好的GIS相关解决方案,支持企业GIS的运行。

本章我们会对衡量模型以及容量规划框架结构做一个基础的回顾。

本章中的模型代表了一项普通平台性能的基准线。

以下有关平台衡量的章节我们会介绍在平台性能多边和不断快速发展的现实世界中是如何应用的。

本章所阐述的模型都是基于所有平台都拥有同样的处理能力的假设。

这是阐述和理解性能模型的一个简化的途径。

下一章将确定这些模型是如何应用于真实世界的,在那里平台性能是不一样的,并且快速的变化。

1.1.1Capacity规划
图7-2确定了一些对系统整体性能有影响的关键因素。

正确的硬件和结构选择是系统整体性能方程中很重要的一环。

对整体的用户生产能力起作用的还有许多其它的性能因素。

图7-2 系统性能因素
对任何系统性能因素改进都会增强用户的生产力,并对整个系统性能产生影响。

仅仅通过正确的硬件选择并不能保证性能水平。

本章所介绍的性能评估模型
(sizing model)将基于ESRI用户业务需求,对正确的硬件选择进行支持。

我们应用于硬件组件上的性能分配是基于10多年的ESRI GIS技术部署的经验,一个基于系统的高峰用户负载而定的平衡的硬件投资将支持系统的性能需求。

通过正确的硬件选购还可以节约金钱。

1.1.2系统性能
计算机平台是由许多组件技术支持的。

每个组件技术都影响着计算机的整体性能。

硬件厂方使用合适的组件资源来建立计算机,优化平台的整体性能。

同样道理,分布式计算方案(企业级计算环境)也是由许多决定系统整体性能的硬件平台支持。

每个硬件组件都对系统整体性能有影响,所以必须进行仔细的选择。

系统设计过程的主要目标是为可行的系统硬件投资提供高水平的用户性能,但是当前的技术水平对于系统设计方案的选择有所限制。

对每个硬件组件的分布式处理负载的理解可以为建立一个最佳系统方案提供基础。

图7-3提供了在一个standalone工作站和一个分布式处理配置中组件的概览。

每个组件都按顺序参与了整个程序的执行过程。

图7-3 平台性能组件
一个特定的应用程序请求所需的总共响应时间将是每个组件响应时间的总和。

一个计算机厂家对工作站内部的组件进行优化,以支持计算机对一个应用程序请求最快的响应时间。

一个IT或者系统集成部门有责任对单位的硬件和网络
组件投资进行优化,为用户提供系统级别的响应服务。

系统的性能能够直接的影响用户的生产能力。

图7-4表明了一系列硬件投资带来的性能上的收益。

这些投资对于在用户桌面所体验到的相对性能有很大影响。

图7-4 系统性能概况
第一列代表着一个执行着一个典型的GIS操作(请求在用户屏幕上作一个新的地图范围的显示)的standalone工作站性能。

经验表明GIS应用程序通常属于计算密集型和输入/输出(I/O)密集型。

一个standalone工作站花费在数据存取和计算处理上的时间大致相当。

剩下时间中相对较少的一部分被用来输送结果地图产品到屏幕进行显示。

第二列反映了访问位于本地磁盘上的文件服务器时系统的性能概况。

这个分布式方案包括额外的服务器CPU处理和网络数据传输。

这些额外的系统组件所导致的系统负载增加了整体的响应时间。

通过一个10Mbps网络从文件服务器存取数据能减少大约30%的性能。

第三列反映了将文件服务器的JBOD(just a bunch of disks)配置升级到高性能的RAID存储方案所带来的结果。

高性能的RAID存储方案可以将磁盘存取性
能提高50%。

第四列表明了将网络带宽从10Mbps Ethernet增加到100Mbps Ethernet所带来的影响,它大约减少了10%的数据传输时间。

用户通过在本地工作站硬盘使用这种配置而提高了性能。

第五列反映了将空间数据转移到一个ArcSDE服务器上的结果。

这种ArcSDE服务器方案可以在许多地方提高性能。

ArcSDE服务器技术对于由服务器平台的客户应用程序支持的查询处理进行了重新配置,它减少了大约50%的客户CPU处理需求。

此外,空间数据在ArcSDE服务器上进行30%到70%的压缩,也能减少50%的网络流量。

ArcSDE服务器还对被请求的数据进行过滤,这样只有被请求的图层范围通过网络送到客户端,又进一步减少了网络流量。

在ArcSDE 服务器上执行的查询处理使用了DBMS查询检索、数据缓存和搜索功能,可以将服务器上的处理负载量减少到不到传统的客户查询处理量的一半。

最后一列反映了将工作站的CPU升级到原来性能的两倍,它减少了50%的工作站CPU处理时间。

硬件组件投资直接影响到用户的生产能力,和单位的整体生产力。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它将为用户带来更高的性能和更强的生产力。

单位需要为这种变化早作打算,在他们的基础设施领域做出明智的投资,以维持工作上的高生产力。

一个明智的投资可以为GIS运行带来很大的利益。

1.1.3系统性能测试
1998年的7月的Westborough, Massachusetts,ArcInfo和Microsoft Windows Terminal Server 4.0 Edition的性能测试在Data General development labs进行。

这是对ESRI在1993年完成的ArcInfo性能测试的更新。

这项性能测试为性能评估模型用于配置分布式GIS计算环境提供了一个基础。

这些模型的目标是为分布式GIS计算提供正确的系统硬件组件的选择和配置。

ESRI系统性能模型的基础是对计算机平台是如何回应日益增长的ArcInfo 并发处理负载的理解。

ArcInfo性能基准可用于评价平台对不断增长的用户负载的响应。

多余的内存被配置在每个服务器平台上(2-4GB),来避免在测试中可执行程序的内存分页与交换(推荐的物理内存需求是由衡量被分配到每个应用程
序的内存的单独实验来建立的)。

图7-5提供了一个对双处理器Pentium Pro 200 Windows Terminal Server进行测试得到的ArcInfo基准。

图7-5 双处理器SMP性能
对于每个并发过程配置(1-8)都进行了一个单独的测试。

第三维图形绘制了每一个并发过程测试运行的平均响应时间。

第一维图形表现了服务器平台正在处理ArcInfo指令的速率。

中间维表现了并发ArcInfo批处理的性能评估模型的曲线图。

这个测试的结果检验了ArcInfo设计模型,并且表明了Windows Terminal Server对于这个平台配置具有很好的可伸缩性能。

图7-6提供了一个对四处理器Pentium Pro 200 Windows Terminal Server进行测试得到的ArcInfo基准。

对于每个并发过程配置(1-16)都进行了一个单独的测试。

测试的结果检验了ArcInfo设计模型,并且表明了Windows Terminal Server对于这个平台配置具有很好的可伸缩性能。

图7-6 四处理器SMP性能
图7-7提供了一个对八处理器Pentium Pro 200 Windows Terminal Server进行测试得到的ArcInfo基准。

对于每个并发过程配置(1-32)都进行了一个单独的测试。

测试的结果检验了ArcInfo设计模型,并且表明了Windows Terminal Server对于这个平台配置具有很好的可伸缩性能。

图7-7 八处理器SMP性能
每个基准测试系列都可以扩展到评价平台对于每个CPU进行四个批处理过程的支持情况。

ArcInfo性能评估模型很少被用来确定每个CPU进行两个并发批处理的性能期望值。

性能评估模型在这些测试系列的较低范围内可以很好的执行。

图7-8提供了一个Windows Terminal Server批处理测试的概览。

同样的系列测试也在一个双处理器的UNIX平台进行(Sun Ultra 60)。

在UNIX应用程序服务器上的性能评估(性能曲线的形状)测试结果与我们在Windows Server测试所得结果非常的相似,这表明Windows 平台上的八个处理器的性能评估与我们在UNIX平台上看到的相似。

图7-8 批处理测试总结
1.1.4系统性能基准线
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在享受着技术发展带来的好处。

技术的进步直接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产力——我们处理信息和改造环境的方法。

我们驾驭这一变化并且利用它所带来的好处,可以有助于我们追求事业和家庭的成功。

进行一个系统设计,需要明确用户对性能上的需求。

而用户的性能需求通常由用户为支持计算需要而选择的工作站平台来表示的。

为了支持用户桌面性能需
求,应用程序和数据服务器必须配置。

在过去的十年里,用户性能的期望值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种在性能需求上的变化主要归结于更快的平台性能和更低的硬件成本,它为用户生产力的增加有直接的贡献。

图7-9表现了自1994年9月ArcInfo 7.0.2发布以来,单用户ArcInfo平台需求所发生的变化。

图7-9 ArcInfo平台性能历史
在1994年,Sun SPARCstation 10 Model 40是一个强大的单用户工作站。

这个平台的性能价格比可以与同时期的其他UNIX厂商产品相媲美。

1996年2月,ESRI发布了ArcInfo7.0.4。

SUN公司发布了他们的SPARCstation 20 model,并且SPARCstation 20 Model 71成为单用户工作站的普遍选择。

SPARCstation 20 Model 71比SPARCstation 10 Model 40大约快2.5倍。

1997年2月,ESRI发布了ArcInfo7.1.1。

第一个基于Windows的ArcInfo 产品是在Intel Pentium Pro200上运行的。

Pentium Pro200为1997年的ArcInfo用户提供了标准的工作站性能。

Pentium Pro200比SPARCstation 10 Model 40要快4倍多。

1998年4月,ESRI发布了ArcInfo7.2.1。

Intel正在发售Pentium II-300平台,
它为1998年的ArcInfo用户提供了标准的工作站性能基准。

Pentium II-300平台比SPARCstation 10 Model 40要快6倍多。

随着ArcInfo 7增强版中代码的优化,ArcInfo应用程序性能也得到提高。

1994年9月由ArcInfo7.0.2开发的脚本在同一平台上比发布的ArcInfo7.2.1运行的更快。

ArcInfo性能基准的变化与其说是软件驱动的需求,不如说是平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降低的成本而导致的用户性能期望值的变化。

1999年7月,ESRI进行了ArcInfo8的第一次发布。

Intel Pentium III-500平台是当时最流行的ArcInfo工作站选择。

Pentium III-500比SPARCstation 10 Model 40要快11倍多。

2000年5月,ESRI发布了ArcInfo8.0.2。

Pentium III-733被选为支持2000年夏季部署的性能基准。

Pentium III-733比SPARCstation 10 Model 40要快22倍多。

随后的性能提高速度的减缓一直延续到2001年。

这种延缓是由于下一代的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引起的。

Pentium III-900被选为支持ArcInfo8.1发布的性能基准。

2002年6月,Intel Xeon MP 1500-MHz服务器提供了一个显著的性能收益。

但是Intel服务器技术仍然落后于工作站,到了年中正在达到Xeon MP 2400-MHz 的性能门槛。

IBM和Sun UNIX服务器平台与Intel的工作站性能水平保持一致。

Intel的1500-MHz芯片由一些性能上的问题,所以其部署一直延迟到秋季。

Intel Xeon MP 1500-MHz平台被选为支持ArcInfo8.2发布的性能基准。

2003年6月,Intel Xeon MP 2000-MHz支持当前的Windows服务器。

Intel Xeon MP的性能问题已经得到解决,2000-MHz处理器支持着当前的服务器平台。

这个服务器比上一年有了一个明显的改进,可以与Intel Xeon MP 2400-MHz工作站性能媲美。

Intel在年中之前又发布了Intel Xeon MP 3060-MHz工作站平台。

Intel计划在在秋季发布2800-MHz的服务器版本。

Intel Xeon2400被选为2003年的性能基准。

2004年6月,Intel Xeon MP 3000-MHz支持当前的Windows服务器。

Intel Xeon MP的性能问题已经得到解决,3000-MHz处理器支持着当前的服务器平台。

这个服务器比上一年有了一个明显的改进,可以与Intel Xeon MP 3200-MHz工
作站性能媲美。

Intel在年中之前又发布了Intel Xeon MP 3600-MHz工作站平台。

Intel Xeon3200被选为2004年的性能基准。

2005年,由于CPU技术终端的限制,硬件性能发展缓慢,Intel Xeon 3000 MHz平台仍作为MP服务器。

这也是近10年来我们首次未看到GIS拥护平台性能基准线发生任何变化。

2006年,硬件的商家们使得该性能有了进一步提高。

双核处理器技术的问世,使得产品服务器平台的容量达到了过去的2倍,且减小了硬件的自身成本。

Intel Xeon 4 CPU(双核)3773 MHz能够与早期的Intel Xeon 2 CPU 3800 MHz 服务器想匹配,并支持两倍的计算容量。

3800 MHz服务器(双核3773 MHz服务器)被认定位2006年GIS用户性能的基准线。

随着用户越来越关注高电能消耗以及高MHz Intel服务器产生的热量等问题,AMD平台也逐渐开始普及。

AMD可提供也中较低MHz的平台解决方案,它能够与拥有较高MHz的Intel处理器平台性能相匹配。

HP适应较低的温度以及AMD 平台的低电能消耗,因此在引进了新的HP刀片服务器后,将AMD作为其服务器的应用技术。

DELL公司开始决定销售AMD服务器技术作为Intel的代替品。

直到年中,Intel发布了新的Xeon 3000 MHz产品服务器,它附带双核电线插座,能够与AMD平台上的L2超高速缓存相匹配,且在运行速度上也较Intel Xeon 3800s提高了40%。

这也同时开启了自下年开始多元硬件性能和容量升级时代的到来。

图7-10对过去9年中Intel工作站性能进行了图形化概述。

厂商发布的商业基准结果提供了图中表示的相对性能。

图7-10 Windows平台性能历史
图片下方的数框代表了支持ESRI衡量模型的性能基准线。

每年都会对其进行复审并更新,从而紧随快速发展的硬件科技。

⏹Arc00 ( 2000年) 性能基准线 = Pentium III 700 MHz
⏹ArcOl (2001年) 性能基准线= Pentium III 900 MHz
⏹ArcO2 (2002年) 性能基准线= Intel Xeon 1500 MHz
⏹ArcO3 (2003年) 性能基准线= Intel Xeon 2400 MHz
⏹ArcO4-Arc05 性能基准线= Intel Xeon 3200 MHz (2 MB L2 超高速
缓存)
⏹ArcO6 (2006年) 性能基准线= Intel Xeon 3800 MHz (1 MB L2 超
高速缓存)
双核电线插座技术(在每个处理器芯片有两个计算机处理单元)是于2006年引进的,用以替代单核技术。

双核技术可同时没个插座提供双倍的平台容量及更好的性能水平。

大部分软件商都将基于软件通行证的CPU换成了基于通行证策略的双核电线插座。

该举措使得双核技术与传统的单核电线插座相比非常具有竞争优势。

直至2006年夏天,主要的硬件商家相继发布了双核Xeon 3000 MHz (4 MB L2 超高速缓存)平台,它同时表明,与单核技术相比,软件性能上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进,且容量也随之扩大了两倍。

近年来在硬件性能上的转变,已经使得用户容量计划以及正试图满足用户对性能和规模需要的软件商家具有了一种独特的竞争力。

因此,懂得如何掌握软件性能间的差别在执行容量计划性能和规模能问题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位于图表底部的方框表示被选择的ArcGIS桌面用户性能基准。

每个方框的注记表示相应的年份(Arc99表示1999年的性能基准,Arc00表示2000年的性能基准,如此下去,直到Arc04表示2004年的性能基准)。

这些性能基准与图8-1中确定的用户平台相一致,他们代表了用户在那段时期的性能需求。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ArcInfo平台性能比五年前提高了10倍多。

图7-11是一个简单的关系图,即词关系图适用于平台性能和系统容量的匹配
图7-11 如何应对变化
图7-11 相对性能理论
上图关系式中简要的阐述了:如果一方能够确定由服务器A(服务器A支持客户)支持的工作量,并能够鉴定服务器A与B之间的相对性能,则该方就能够鉴定出由服务器B所支持的工作。

这种关系对单核服务器(有单个的计算机处理单元)和多核服务器(具有相同核数的服务器之间)尤为适用。

该关系式在比较服务器A和B的相对容量时和同样适用。

要发现一个可靠并且客观的能够用于建立厂商平台之间的相对性能的基准集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理想的基准集是简单的、一致的,并且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们都想知道新的工作站的性能相对于现有的旧模型来说如何)。

我们也希望每一个厂商平台能够基于这些基准进行测试,并由厂商在网上发布这些基准,使之作为用户的参考。

我们也希望这些基准在本质上是中性的,厂商不会怀疑它们的有效性。

7-12是当前SPEC宪章。

标准性能评估公司(SPEC)于80年代组建的,其宗旨是确立和创建客观的面向应用的测试集合,可以作为公共参考点,并且用于
评估不同工作站平台之间的性能。

图7-12我们如何衡量变化
自1992年ESRI便已经开始启用SPEC计算集中基准作为相对平台容量基体的参考,从而通过系统构筑设计平台衡量模型与相对性能基体的结合,支持ESRI 用户容量计划。

在1996年和2000年,我们对SPEC基准进行了更新,以适应技术的变化和基体的改进。

此外,今年发布的SPEC2006将会为明年开始启动的ESRI 系统构筑设计衡量模型提供平台基准线基体(通常在测试阶段会有6-12个月的重叠期,且SPEC发布了新的基准后,也会立即会公布相关结果)。

SPEC提供了一套独立的整数和浮点基准。

优化计算机处理单元(CUP)以支持整数或浮点的计算,此处环境之间的性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自ArcGIS技术发布以来,相关ESRI ArcObjects测试都是严格执行整数基准的结果,这表明ESRI ArcObjects软件是完全执行整数计算的软件。

在使用SRI软件技术时应同时采用整数基准来完成相对平台性能的计算。

SPEC同时提供两种用于执行和公布基准结果的方法。

SPECint2000基准可测量单个基准的执行时间,并将测量的结果用于计算相对平台性能。

SPECint_rate2000的基准是由几个基准协力支持的(最大的平台容量),并由此测量超过24小时的可执行周期。

SPECint_rate2000基准结果主要用在ESRI系统构筑设计衡量模型中的相对平台容量计划基体。

每个基准在SPEC网站上都发布了两种结果。

保守(基础)基体和激进(结果)基体。

激进(结果)数值主要用在ESRI衡量图中。

图7-13提供了一个SPEC2000基准集的概览。

SPEC2000包括两套基准:针对计算密集型的整数性能的CINT2000和针对计算密集型的浮点性能。

这两套集合提供了组件级别的基准,可以量度计算机处理器、内存结构和编译器。

SPEC 基准是从现有的运行于多种平台的应用程序和基准源代码中选择的。

每个基准都在不同平台上进行测试,以取得主流硬件和软件平台的平均性能结果。

图7-13 SPEC2000基准集
1.1.5系统性能profile
ESRI系统的的构筑设计衡量模型最初是通过ESRI软件技术以及由ESRI系统构筑设计咨询处得来的反馈,并基于用户的使用心德开发研制出来的。

上世纪90年代,从电器产品的使用以及当地政府对其的使用状况中,我们可获得相应的反馈,从而支持该模型的应用。

ESRI公司测试小组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意在投身于ESRI容量计划模型的开发和使用。

2000年时又建立了性能应用测试项目,并为使用ESRI发布的每一个软件测量相关性能的变化实验提供良好稳定的测试环境。

ESRI发展部门还提供了用于支持ESRI软件内部性能使用测试的基准手册。

在得出测试结果后,根据事先由基础系统构筑设计咨询模型预测出的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

使用即将发布的软件进行相关性能测量,其目的是用来更新系统构筑设计衡量模型,并为新软件性能和规模的开发提供早期的反馈。

此测试项目的成功,为在系统设计战略文献中所列出的容量计划模型的改进与扩展工作提供了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图7-14 是自2001年以来ArcGIS桌面用户/服务器性能的变化概况。

在这些示意图中所现在的性能的变化代表的是硬件平台性能的改进状况,并不是同期ESRI软件的变化状况。

图7-14ArcGIS桌面性能基准线发展历史(图略)
如图显示的是软件分组服务的一系列时间。

这是一个典型的图示。

图中所显
示的是计算机对ArcGIS桌面,SDE,以及DBMS软件分组的处理时间。

用户回应的时间是分组服务的时间之和。

举例来说,一个典型的ArcGIS桌面应用,即存取在Xeon 0.9 GHz平台环境下执行的SDE DBMS地理数据库会在大约3.6秒的时间里生成一个标准的地图显示。

相同的地图显示记录也会在大约0.8秒内在Intel Xeon 3.8 GHz的平台环境中生成。

系统的性能和容量的不同使硬件的选择有很大程度的不同。

在过去的15年里,对选择适当硬件重要性的认识对数以百计的GIS用户的成功使用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同时也显示认识硬件性能和规模发展的价值。

图7-15
图7-15显示的是自1991年以来ArcIMS网络地图服务性能基准线发展的历史。

ArcIMS分组软件包括网络服务器的应用,ArcIMS空间可执行服务器,以及地理数据库软件的分组(SDE和DBMS)。

使用Intel Xeon 3.8 GHz平台技术,一项ArcIMS地图服务的回应时间为0.4秒;而在使用2001 vintage Intel Xeon 0.9 GHz技术的条件下,要几乎花费1.9秒的时间。

图7-16
图7-16 是ArcGIS服务器地区服务器性能基准线的历史。

ArcGIS服务器技术是于2004年发布的,首长地图使用Intel Xeon 3.2 GHz平台技术约在1.1秒内生成。

ArcGIS组成软件包括网络应用服务器应用发展基准体系运行时段以及由数据库软件(SDE和DBMS)支持的服务器目标存储器。

组成软件服务时间如上性能基准线图所显示。

图中给出了能代表软件性能和规模的基体,在下一章里,我们将介绍一种适宜的容量基准体系,可被用做鉴别高峰GIS工作流量需求的工具,并生成支持硬件平台的技术说明
1.2Capacity规划
GIS桌面和数据库(客户/服务器)评估模型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它是基于最大并发用户工作流建立的。

通过用户需求分析可以确认并发用户数和最大工作负载,并依据这些参数结合评估模型来进行硬件capacity规划。

评估模型会根据用户反馈和新的平台技术每年更新一次。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引入了Web Services技术,原来的ArcIMS评估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