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区域经济是经济发展中的空间单元,一国的国民经济正是由多种类型的区域经济耦合而成。
区域经济按其形成的直接缘由可粗分为两类:一类是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区域,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等;另一类是“行政区域经济”,如省域、市域、县域,省、市、县既是行政管理层次,而其行政辖区内的经济活动,又构成省域经济、市域经济、县域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区际间发展差距有所扩大,但纵向比较均呈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包括兰溪在内的许多市、县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创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现在“十一五”规划已进入酝酿阶段,各地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正在探寻富民兴市之策,谋划区域持续发展大计。
从理顺地区发展思路的层面,笔者将一些市、县的经验归纳为“顶天立地,三个循环、一个中心,四个文明”,下面就这4句话,依序谈点体会和认识。
一 以全球眼光,综观国内外经济、科技发展走势,深察市
(县)情,在两者结合中找准本市(县)的定位
如果说,以全球眼光综观国内外经济、科技走势是“顶天”,“立地”就是立足本地,深察本市(县)的市(县)情,“天、地”相接,看清自身的优、劣势,从发挥比较优势出发,以培育竞争优势为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一个重要判断,即“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对我国各市、县区域经济发展而言,这是普遍适用的全覆盖判断。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新科技革命推动着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的大调整35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和国际产业的大转移;我国社会稳定,人力资源成本低,市场特别是潜在市场广阔,产业的配套能力较强,近年投资软硬环境明显改善,自然成为许多跨国公司的首选地。
2003年9月8日世界银行发表了《2003年全球工商企业运营报告》,世行在这份对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营环境综合评估后指出:“中国的企业运营环境近年来得到较大改善,在企业运营环境指标的排名属于最好的30%之列。
”
再看国内,近年新一轮增长周期有力启动,除国际产业转移因素外,就内部增长动力考察,主要原因是随着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导致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城乡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这轮经济增长,有如下明显特征:
(1)工业打头阵。
就全国近年工业增长在GDP增长中的贡献率达2/3(2002年兰溪市同类指标值为59 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率2003年为17%,2004年上半年为17 7%,据有关方面预测今后几年仍可维持15%左右。
(2)工业快速增长中,具有明显的重化工化特征。
重工业增幅高于轻工业增幅,2002年高1个百分点,2003年和2004年上半年分别高4个百分点;涌现了一批高增长行业,如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冶金、化工等,这批主导产业在工业增长中的贡献度大约占一半。
(3)规模以上工业增幅高于全部工业的增幅等指标表明,资源正在向优强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高加工度的加工业集聚,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行业,产业集中度正在提升。
(4)“入世”以后,特别是即将进入后过渡期,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竞争压力加剧。
为了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不仅企业层面上出现兼并、重组、企业战略联盟;城市层面亦出现了联合、整合,如大都市圈等;区域层面的联合亦涌现出新一轮的高潮。
抬头看天,低头看地,下面就兰溪市情说几句。
(1)从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等指标看,2002年兰溪市国内生产总值80亿元,人均GDP12403元,折合美元为1326美元,如全面小康按3000美元计,就是说现在已走了一小半,还剩一多半的路程。
同年兰溪人均GDP比45经济布局与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