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语文(粤教版必修1)同步训练: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南朝诗两首》]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配套测试:第四单元+古典诗歌+第19课+Word版含答案.docx
第19课南朝诗两首学习目标 1.梳理识记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背诵课文名句。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赏佳句。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虬.()(2)怍.()(3)徇.禄() (4)卧疴.()(5)衾.() (6)褰.开()(7)岖嵚.() (8)祁.祁()(9)豳.歌() (10)谢朓.()(11)灞涘.() (12)飞甍.()(13)流霰.() (14)鬒.()答案(1)qiú(2)zuò(3)xùn(4)kē(5)qīn(6)qiān(7)qīn(8)qí(9)bīn(10)tiǎo(11)sì(12)ménɡ(13)xiàn(14)zhěn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薄.霄愧云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栖川怍.渊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进德..智所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徇禄..反穷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卧疴.对空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褰开..暂窥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举目眺岖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祁祁..伤豳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萋萋..感楚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无闷征.在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灞涘.望长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白日丽飞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澄江静如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杂英满芳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去矣方滞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谁能鬒.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迫近(2)惭愧(3)增进道德,文中指仕途上的进取(4)追求禄位(5)病(6)揭开帷帘,打开窗子(7)山势险峻的样子(8)众多的样子(9)茂盛的样子(10)验证,证明(11)水边(12)屋脊(13)白绸(14)芳草遍地的郊野(15)久留(16)黑色的头发2.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祁祁伤.豳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萋萋感.楚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日丽.飞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使动用法,使……悲伤(2)使动用法,使……感伤(3)使动用法,使……明丽3.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谁能鬒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闷征在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宾语前置句,应为“谁能不变鬒”。
粤教版语文必修1:第4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 训练-落实提升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栖川怍.渊沉怍:惭愧B.薄.霄愧云浮薄:稀薄C.无闷征.在今征:证明D.初景.革绪风景:阳光【解析】B项,“薄”应为“靠近”。
【答案】 B2.下列对诗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进德智所拙——要想增进德业,又被自己智力低劣所限。
B.离群难处心——离开群体的处境,也真难让人安心。
C.持操岂独古——我所拥有的,难道只有在古代。
D.去矣方滞淫——我将远离此地,在他乡久留。
【解析】C项应为“坚守节操岂只有古人做得到”。
【答案】 C3.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谢灵运,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南朝宋代山水田园诗的鼻祖。
B.李白的“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诗句中,“小谢”指南朝齐代诗人谢朓。
C.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写到“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其中“谢公”指谢灵运。
D.谢朓诗风清新、秀丽。
他的写景诗吸收了谢灵运作品中细致观察与逼真描写的优点,去除了谢灵运诗中的晦涩之弊,成就很高。
【解析】A项,“山水田园诗”应为“山水诗”。
【答案】 A4.名句默写。
(1)《登池上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将初春景色的清新,自然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2)《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________,________”将春日暮景的鲜明色彩用洗练流丽的语言描绘出来了。
(3)《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体现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2)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3)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5~7题。
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作业:4.19 南朝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
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媚.外联袂.魅.惑梦寐.以求B.愧怍.振作.作.坊门衰祚.薄C.衣衾.岖嵚.褰.开钦.差大臣D.豳.歌呦.呦悠.然利害攸.关解析:选A。
A.都读mèi;B.“作坊”的“作”读zuō,其他读zuò;C.“褰”读qiān,其他读qīn;D.“豳”读bīn,其他读yōu。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褰开:揭开帷帘,打开窗子B.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绪风:余风,指寒气C.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无闷:无限的郁闷D.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滞淫:久留解析:选C。
“无闷”语出《易经·乾卦》,诗中是用典,含义是“没有烦闷”。
3.下列诗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B.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C.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D.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解析:选D。
D项,不是对偶句,上下两句的词不相同,也不相对。
4.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
(1)池塘生春草,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澄江静如练。
(3)喧鸟覆春洲,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
(5)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
(6)同声相应,______________。
答案:(1)园柳变鸣禽(2)余霞散成绮(3)杂英满芳甸(4)往者不可谏(5)小人长戚戚(6)同气相求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7题。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5.“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紧扣“晚”“望”二字写夕阳美景,在这两句诗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抓住最精炼、传神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配套测试:第四单元+古典诗歌+第14课+Word版含答案.docx
第14课《诗经》两首学习目标 1.识记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背诵课文及《诗经》中的名句。
2.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3.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姝.()(2)俟.()(3)城隅.() (4)踟蹰..()(5)娈.() (6)说怿..()(7)归荑..() (8)氓.()(9)蚩.蚩() (10)愆.期()(11)将.子无怒() (12)垝垣..()(13)卜筮.() (14)桑葚.()(15)汤.汤() (16)咥.()(17)隰.()答案(1)shū(2)sì(3)yú(4)chíchú(5)luán(6)yuèyì(7)kuìtí(8)ménɡ(9)chī(10)qiān(11)qiānɡ(12)ɡuǐ yuán(13)shì(14)shèn(15)shānɡ(16)xì(17)xí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静女其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俟.我于城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搔首踟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静女其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贻.我彤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洵.美且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匪我愆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乘.彼垝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无与士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士也罔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躬.自悼.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美丽(2)等待,等候(3)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4)美好(5)赠送(6)的确,确实(7)错过期限,指拖延婚期(8)乘,登上;垝垣,倒塌的墙壁(9)迷恋,沉溺(10)差错,诗中指爱情不专一(11)没有定准(12)躬,自身;悼,伤心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爱.而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怿女.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牧归.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子无.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于.嗟鸠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犹可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隰则有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2)“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诗中代指“彤管”(3)通“馈”,赠送(4)通“毋”,不要(5)通“吁”,感叹词(6)通“脱”,解脱(7)通“畔”,边,岸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氓.之蚩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流氓。
粤教版必修1 第4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
19 南朝诗两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潜.虬( ) 徇.禄( ) 卧疴.( )衾.枕( ) 褰.开( ) 岖嵚.( )祁.祁( ) 豳.歌( ) 灞涘.( )飞甍.( ) 流霰.( )【答案】 qián xùn kē qīn qiān qīn qíbīn sì ménɡ xiàn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薄⎩⎪⎨⎪⎧ 薄.霄愧云浮厚古薄.今 儿已薄.禄相 如履薄.冰(2)方⎩⎪⎨⎪⎧ 去矣方.滞淫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助画方.略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3)许⎩⎪⎨⎪⎧ 佳期怅何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时人莫之许.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4)易⎩⎪⎨⎪⎧ 索居易.永久故以羊易.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5)景⎩⎪⎨⎪⎧ 初景.革绪风良辰美景.奈何天赢粮而景.从【答案】 (1)动词,靠近 动词,看不起,轻视 形容词,微薄的 形容词,与“厚”相对 (2)副词,将要名词,土地方圆名词,方法,计策名词,方向(3)句末语气词名词,处所,地方动词,同意,赞同数词,表约数(4)形容词,容易动词,交换、调换动词,轻视,轻慢(5)名词,阳光名词,景色名词,通“影”,影子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白日丽.飞甍( )______________(2)飞鸿响.远音( )______________(3)潜虬媚.幽姿( )______________(4)薄霄愧.云浮( )______________(5)杂英满.芳甸( )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色彩明丽(2)形容词作动词发出声音(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媚(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惭愧(5)形容词作动词开满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池塘..生春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蓄水的坑。
语文粤教版必修1练习:第四单元19南朝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
19南朝诗两首思考,更有一种神奇的效能,当你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行进的时候,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情况——顺境或者逆境、白天或者黑夜——只要你有思考的习惯,你都可以开动起你那聪明的思维器官,抓住构成你生命的一分一秒……智者思考的是进取,愚者思考的是侥幸。
思考好比播种,行动好比果实,播种愈勤收获也愈丰。
假如人与自然界一样也有春华秋实的话,那么,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有可能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的喜悦。
一个人的思考,一个人的思维活动,总是和他的理想、追求以及他的素质连在一起的。
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良好的素质,可以使人的思维活动得到升华。
1.谢朓长于写山水诗,在刻画自然景物方面,他继承了谢灵运的艺术表现手法,但不像谢灵运那样雕琢堆砌,晦涩呆板,作纯客观摹绘。
谢朓状物写景,常常融入自己的主观感情,语意清新工丽,简单而有情趣。
他和沈约等开始运用声律入诗,讲求对仗工整,注意音节和谐;所以他的诗,韵调铿锵,“圆美流转如弹丸”。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继承与创新、美、客观与主观等话题中。
2.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
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谢灵运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家庭,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
但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
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寄情山水。
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饮酒作乐。
谢灵运写的山水诗,深受人们的喜爱,每写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继位后,曾将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
谢灵运自己也骄傲地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英雄与出身、自然与山水、才华、地位、抱负与命运等话题中。
【写作范例】示范一:辛亥革命先驱于右任先生自知今生已不可能重返大陆,但又怎能割舍得下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呢?于老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最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
高中语文必修一(粤教版)第四单元南朝诗两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南朝诗两首》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栖川怍渊沉( ) (2)卧疴对空林( )(3)祁祁伤豳歌( ) (4)白日丽飞甍( )(5)泪下如流霰( ) (6)谁能鬒不变(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 薄霄愧云浮;(2) 卧疴对空林;(3) 初景革绪风;(4) 索居易永久;(5) 喧鸟覆春洲;(6) 佳期怅何许;3.翻译或者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2)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3)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4.《登池上楼》一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略作分析。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5—10题。
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悠远的鸣声)B.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为了禄位而死去)C.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揭开帷帘,打开窗子)D.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保持节操)6.请选出与“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中“薄”字的含义相同的一组:A.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B.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C.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D.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7.请选出对《登池上楼》一诗理解错误的一项:A.诗首四句,是诗的起兴,又含有比喻之意。
这里,诗人将“我”与物连接在一起,使这几句诗的比喻之意十分显明——隐居之士悠然自适,仕宦之人志得意满,我欲为官仕途不顺,我欲隐居又乏此高致。
B.“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这种对自我状态的认识和分析,反映了诗人在仕与隐的去向上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内心矛盾和痛苦。
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美好的春光,使作者的烦恼一扫而光,心境变得愉悦,决定做一个自得其乐的隐者,与自然合而为一。
语文(粤教版必修1)同步训练: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孔雀东南飞(并序)》.doc
2014-2015学年语文(粤教版必修1)同步训练: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孔雀东南飞(并序)》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赍.发(jī) 槌.床(chuí) 胸椎.(chuí) 纨.袴(wán) B .磐.石(pán) 般.乐(pán) 否.泰(pǐ) 遗.施(wèi) C .便.言(pián) 鲑.鱼(ɡuì) 自缢.(yì) 徬.徨(pánɡ) D .敷.陈(fū) 伶俜.(pīnɡ) 甸.甸(diān) 腰襦.(rú) 解析 A 项,椎:zhuī;C 项,鲑:ɡuī;D 项,甸:diàn。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 .昼夜勤作息.. 冀缓急..或可救助 B .其日牛马..嘶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C .便可白公姥.. 君遇好歹..,叫人何堪 D .我有亲父兄.. 会不相从许..解析 D 项中“从许”不是偏义复词。
答案 D3.下列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府吏见.丁宁渐见.愁煎迫 B.⎩⎪⎨⎪⎧ 誓天不相.负舟与哨相.后先 C.⎩⎪⎨⎪⎧ 适.得府君书始适.还家门 D.⎩⎪⎨⎪⎧阿母谢.媒人闭门谢.客 解析 A 项,我|被;B 项,你|表互相;C 项,刚才|出嫁;D 项,都是“拒绝”的意思。
答案 D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生人..作死别 B .自可断来信.. C .便复在旦夕.. D .可怜..体无比答案 C5.下列句子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何意致不厚B.隐隐何甸甸C.汝今何罪过D.作计何不量解析A、C两项“什么”,疑问代词;B项,“何等”,程度副词;D项,“为什么”,疑问副词。
答案AC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互文修辞的一项是( )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B.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C.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D.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解析D项,应为顶真。
粤教版必修一《南朝诗两首》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语文试题试卷.doc
「》同步测控會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登池上楼谢灵运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忤渊沉。
进徳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 穷海,卧疝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嵌。
初景革绪风,新阳 改故阴。
池塘牛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 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1. 请选出对《登池上楼》一诗理解错误的一项()A. 诗首四句,是诗的起兴,又含有比喻之意。
这里,诗人将“我”与物连接在一起,使 这几句诗的比喻之意十分显明——隐居之士悠然自适,仕宦之人志得意满,我欲为官仕途不 顺,我欲隐居又乏此高致。
B.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这种对自我状态的认识和分析,反映了诗人在仕与隐 的去向上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内心矛盾和痛苦。
C.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美好的春光,使作者的烦恼一扫而光,心境变得愉 悦,决定做一个自得其乐的隐者,与自然合而为一。
D. 这首诗,或比喻,或直陈,写景对仗生动,写情真挚坦诚。
解析:选C 。
优美的春光更加勾起了作者的感伤情怀。
2. 诗的开头两句“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鉴赏这两句 诗。
答:答案:这两句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首句写俯视池中,不禁联想起虬龙的深潜而白媚。
一个 “媚”字,把潜隐者悠然自得的情态描绘得栩栩如生。
诗人倍助想彖的彩翼,化虚为实,把本 属传说的动物描绘得相当逼真。
次句写仰视飞鸿,想象它振翅高飞而扬音九霄,又描绘出进取 者春风得意、奋发有为的情状。
3. 诗的后六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美丽的春光,茂盛的春草,竞使诗人想起了前人感 伤的诗句,诗人心中的抑郁沉重得难以排遣,新鲜Z 感激起的愉悦心情转瞬即逝了,诗人由此 又联想到自己“归”与“不归”的矛盾,心情复而沉重起来。
语文(粤教版必修1)同步训练: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南朝诗两首》.doc
2014-2015学年语文(粤教版必修1)同步训练:第四单元古典诗歌《南朝诗两首》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潜.虬(qián)愧怍.(zuò)徇.情(xún) 岖嵚.(qīn)B.沉疴.(kē) 祁.州(qí)豳.风(bīn) 霰.雪(sàn)C.灞涘.(sì) 绮.霞(qǐ)澄.江(chénɡ) 芳甸.(diàn)D.衾.枕(qīn) 淫.雨(yín)褰.开(jiǎn) 怅.然(chànɡ)解析A项徇:xùn;B项霰:xiàn;D项褰:qiān。
答案 C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栖川怍.渊沉怍:惭愧B.薄.霄愧云浮薄:稀薄C.无闷征.在今征:证明D.初景.革绪风景:阳光解析B项“薄”应为“靠近”。
答案 B3.下面对诗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进德智所拙——要想增进德业,又被自己智力低劣所限。
B.离群难处心——离开群体的处境,也真难让人安心。
C.持操岂独古——我所拥有的,难道只有在古代。
D.去矣方滞淫——我将远离此地,在他乡久留。
解析C项应为“坚守节操岂只古人做得到”。
答案 C4.下列有关《登池上楼》一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紧扣早春景物的特点,由远及近,绘形绘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B.“萋萋感楚吟”的大意是:“春草生兮萋萋”这首楚歌使我产生无限的悲伤。
这是一个用典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情。
C.“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抒发了诗人决心远离污浊的官场,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
D.《登池上楼》这首诗是谢灵运在任永嘉太守时所作,表现了作者官场失意、进退维谷的感伤情绪。
解析A项“绘形绘色”应为“绘声绘色”;B项“表达了作者的怀归之情”;C项“诗人无心归隐山林,故作旷达而已。
”答案 D5.对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两句用典精当,对仗工整,道出了离京的原因和路程。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配套测试:第四单元+古典诗歌+单元检测试卷(四)+Word版含答案.docx
单元检测试卷(四)(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做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单元过关综合检测卷(含解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单元过关综合检测卷(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测试时间:150分钟评价分值:150分)一、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愆.(qiān)期卜筮.(shì)沉溺.(ruò) 乘彼垝.(guǐ)垣B. 骐骥.(jì) 城隅.(ǒu)公姥.(mǔ) 夙.(sù)兴夜寐C. 伶俜.(pīng) 葳蕤.(ruí)孟.陬(zōu) 呦呦.(yōu)鹿鸣D. 彷.(fáng)徨凝噎.(yē)阡陌.(mò) 自出机杼.(zhù)解析:A.沉溺nì;B.城隅yú;D.彷páng徨。
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即见复关言笑宴宴搔首挠耳B. 其黄而殉泣涕连连情投意合C. 总角之宴载歌载舞踟蹰不前D. 匪夷所思乌雀南飞默默不语解析:A.即—既,宴宴—晏晏;B.殉—陨,连连—涟涟;D.雀—鹊。
答案:C3.下列各句中,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①士贰其行②名余曰正则兮③字余曰灵均④足以荣汝身⑤时人伤之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④⑤解析:①“贰”,数词用作动词;②③“名”“字”,名词用作动词;④“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⑤“伤”,动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B4. 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隰则有泮②犹可说也③以我贿迁④ 爱而不见⑤自牧归荑⑥恐年岁之不吾与⑦指九天以为正兮⑧徘徊庭树下⑨山不厌高⑩夙昔梦见之A. ①②④⑤⑦⑩B. ②③④⑤⑥⑨C. ①②③④⑥⑦D. ②③④⑦⑨⑩解析:①泮—畔;②说—脱;④爱—薆;⑤归—馈;⑦正—证;⑩昔—夕。
答案:A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女也不爽.(差错) 无与士耽.(迷恋,沉溺)B. 杂英.满芳甸(花) 山不厌.高(满足)C. 俟.我于城隅(等候) 日月忽其不淹.兮(久留)D. 夙.兴夜寐(早) 爱.而不见(喜欢)解析:D.爱:通“薆”,隐藏,遮掩。
粤教版-语文粤教必修1单元综合测评(四)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
单元综合测评(四)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积累(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活用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①士贰其行②名余曰正则兮③字余曰灵均④足以荣汝身⑤时人伤之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④⑤【解析】①“贰”,数词用作动词;②③“名”、“字”,名词用作动词;④“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⑤“伤”,动词的为动用法。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咎:不吉利B.夫唯捷径以窘.步窘:贫困C.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致:招致D.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尔:这样【解析】B项,窘:困迫。
【答案】 B3.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相同的一项是()A.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青青子衿,悠悠我心D.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解析】A项,用飞鸟徘徊起兴,来写夫妻离别;B项,是夸张的修辞手法;D项,比喻;只有C项的“子衿”和例句中的“杜康”都是借代的手法。
【答案】 C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说出来)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通“悦”,喜爱)B.否.泰如天地(坏运气)榆柳荫.后檐(遮盖)C.羁.鸟恋旧林(束缚)脉脉..不得语(含情相视的样子)D.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赠送)夫唯捷径以窘.步(困迫)【解析】A项,“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中“说”通“脱”,是“解脱”的意思。
【答案】 A二、阅读鉴赏(46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8分)南海旅次曹松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作者以“旅次”作为全诗的结构线索,在广州的独特地理背景的衬托下,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作者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万缕归思。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南朝诗两首含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虬.()(2)怍.()(3)徇.禄() (4)卧疴.()(5)衾.() (6)褰.开()(7)岖嵚.() (8)祁.祁()(9)豳.歌() (10)谢朓.()(11)灞涘.() (12)飞甍.()(13)流霰.() (14)鬒.()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薄.霄愧云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栖川怍.渊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进德..智所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徇禄..反穷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卧疴.对空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褰开..暂窥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举目眺岖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祁祁..伤豳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萋萋..感楚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无闷征.在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灞涘.望长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白日丽飞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澄江静如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杂英满芳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去矣方滞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谁能鬒.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祁祁伤.豳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萋萋感.楚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日丽.飞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谁能鬒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闷征在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1)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2015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古典诗歌练习题14份
2015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古典诗歌练习题 14 份课余撷珍参考之资能够攻玉自然的也是最美的——《〈诗经〉两首》喜爱《诗经》,是由于它那朴素的文字里流淌出来的干净得没有任何渣滓的感情,如《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的那点“小俏皮”,唱出了那个时代男女之间最为贞洁的爱情,曾令多少人为之赞美。
诸这样类,没有大张旗鼓的事件,没有优美华美的辞藻,但就是那些来自先秦民间的最朴实的歌唱和最朴素的感情却令我们久久地沉醉,一醉就是几千年!在看似朴实的文字里,我们能够读到它的睿智,它的多情,它的诚挚读不尽《诗经》的美。
【素材运用】《诗经》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源泉,自此,人性中诗一般的美幸亏古中国大地上悠悠流淌了几千年。
那些和善而朴实的人们,勤劳地劳作,高兴地歌唱,追求美好的爱情。
当他们还不懂得什么做诗的时候,诗的精灵早已从他们的歌谣中出生,翱翔,向来飞越了几千年的时空,终于栖息在我们的心灵,令我们在读到这些古老陌生而又熟习的文字时,怦然心动。
那时的诗歌,是真实的“诗歌” 。
他们以诗的形式,放飞诗的精灵。
每当静静地翻阅那些年月长远的四言诗的时候,我老是惊诧于人们的纯真和天真以及那些字里行间表露出的诚挚美感。
写到这里忍不住苦笑了一下,会这样惊诧,也许是由于我的心境已不如他们干净吧。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
他们与自然和平共处,生活在一个简单的世界里,有着简单的感情。
【有关话题】 1. 自然 2. 朴素 3. 经典美文品读漂亮《诗经》鲍鹏山《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奥密没有被揭开。
但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煞费苦心不胜疲倦的解谜失败以后,仍旧对它流连忘返。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表此刻我们对它的无知上。
我能够略微果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就” ,大部分是出于推测与猜想。
对好多问题我们都各持看法而互不相让。
即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 ,但那也正是全体的力所不及。
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贤人物总有一个神奇身世同样,《诗经》的身世也颇虚无缥缈。
同步粤教语文必修一讲义:南朝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
19 南朝诗两首一、读准字音潜.虬( ) 徇.禄( ) 卧疴.( )衾.枕( ) 褰.开( ) 岖嵚.( )祁.祁( ) 豳.歌( ) 灞涘.( )飞甍.( ) 流霰.( )[答案] qián xùn kē qīn qiān qīnqí bīn sì mén ɡ xiàn 二、一词多义(1)薄⎩⎨⎧薄.霄愧云浮( )厚古薄.今 ( )儿已薄.禄相 ( )如履薄.冰 ( )(2)方⎩⎨⎧去矣方.滞淫(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助画方.略 (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 (3)许⎩⎨⎧佳期怅何许.(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时人莫之许.也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4)易⎩⎨⎧索居易.永久( )故以羊易.之 (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 (5)景⎩⎨⎧初景.革绪风()良辰美景.奈何天 ( )赢粮而景.从 ( )[答案](1)动词,靠近动词,看不起,轻视形容词,微薄的形容词,与“厚”相对(2)副词,将要名词,土地方圆名词,方法,计策名词,方向(3)句末语气词名词,处所,地方动词,同意,赞同数词,表约数(4)形容词,容易动词,交换、调换动词,轻视,轻慢(5)名词,阳光名词,景色名词,通“影”,影子三、词类活用(1)白日丽.飞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飞鸿响.远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薄霄愧.云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杂英满.芳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色彩明丽(2)形容词作动词发出声音(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惭愧(4)形容词作动词开满四、古今异义(1)池塘..生春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蓄水的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语文(粤教版必修1)同步训练:第四单元古典诗歌《南朝诗两首》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潜.虬(qián)愧怍.(zuî)徇.情(xún) 岖嵚.(qīn)B.沉疴.(kē) 祁.州(qí)豳.风(bīn) 霰.雪(sàn)C.灞涘.(sì) 绮.霞(qǐ)澄.江(chénɡ) 芳甸.(diàn)D.衾.枕(qīn) 淫.雨(yín)褰.开(jiǎn) 怅.然(chànɡ)解析A项徇:xùn;B项霰:xiàn;D项褰:qiān。
答案 C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栖川怍.渊沉怍:惭愧B.薄.霄愧云浮薄:稀薄C.无闷征.在今征:证明D.初景.革绪风景:阳光解析B项“薄”应为“靠近”。
答案 B3.下面对诗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进德智所拙——要想增进德业,又被自己智力低劣所限。
B.离群难处心——离开群体的处境,也真难让人安心。
C.持操岂独古——我所拥有的,难道只有在古代。
D.去矣方滞淫——我将远离此地,在他乡久留。
解析C项应为“坚守节操岂只古人做得到”。
答案 C4.下列有关《登池上楼》一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紧扣早春景物的特点,由远及近,绘形绘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B.“萋萋感楚吟”的大意是:“春草生兮萋萋”这首楚歌使我产生无限的悲伤。
这是一个用典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情。
C.“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抒发了诗人决心远离污浊的官场,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
D.《登池上楼》这首诗是谢灵运在任永嘉太守时所作,表现了作者官场失意、进退维谷的感伤情绪。
解析A项“绘形绘色”应为“绘声绘色”;B项“表达了作者的怀归之情”;C项“诗人无心归隐山林,故作旷达而已。
”答案 D5.对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两句用典精当,对仗工整,道出了离京的原因和路程。
这里的“灞涘”即“河阳”,“长安”即“京县”。
B.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中的两句:“云月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与谢朓诗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意思相同,不过形容过实,不如小谢的这两句鲜明空灵。
C.“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两句抒发了诗人延误佳期的惆怅,描摹出诗人追悔不已,泪下如霰的情态。
D.诗人以“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收束全诗,写的仍是傍晚时登上三山回望京都的情景,与开头相呼应。
解析A项中,“灞涘”非指“河阳”,“京县”指洛阳而非长安;C项中,“佳期”指还乡之期,写作者想到还乡之期,心中充满惆怅;D项中两句抒发怀归之情。
答案 B6.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谢灵运,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南朝宋代山水田园诗的鼻祖。
B.李白的“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诗句中,“小谢”指南朝齐代诗人谢朓。
C.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写到:“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其中“谢公”指谢灵运。
D.谢朓诗风清新、秀丽。
他的写景诗吸收了谢灵运作品中细致观察与逼真描写的优点,去除了谢灵运诗中的晦涩之弊,成就很高。
解析A项“山水田园诗”应为“山水诗”。
答案 A7.据要求填写出相关诗句。
(1)《登池上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将初春景色的清新,自然生动逼真地描绘出来了。
(2)《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将春日暮景的鲜明的色彩用洗练流丽的语言描绘出来了。
(3)《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体现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2)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3)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8.请简要赏析诗中大雁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作者在“孤雁”的刻画中融进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析“大雁”的形象时应联系杜甫的形象。
答案这是一只悲伤寂寞而执着的大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飞着、叫着,追寻他的同伴,即使声竭力衰无人理解也不放弃。
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孤苦无依、苦闷抑郁之情以及对理想的执着。
9.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分析时注意两点,一是表现手法,二是艺术效果,即对突出形象表达感情的作用。
答案示例:(一)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
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二)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也可以说,使用了衬托的写法。
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水调歌头·台城游贺铸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
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①。
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
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②。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
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
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注①陈后主沉湎酒色,宫中宴会,令八妇人襞(bì,折纸)彩笺作诗,十客唱和,稍慢则罚酒。
②“回首”二句:鸳瓦,华丽建筑物上覆盖的鸳鸯瓦;井中蛙,陈亡,后主偕二妃躲入井中,隋军扬言欲下石,后主惊叫,隋军用绳索把他们拉出井外。
10.结合词作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
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需要对诗歌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在具体分析过程中,要抓住诗歌中一些能够体现情感的关键词语,进而明确诗人写作的情感基调。
如透过本词中的“醉、羡、寒”等词语,便能体会出诗人内心的伤感情绪。
这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便可以得到规范而全面的答案。
答案上片通过偏安江南的六朝君主奢侈豪华、陈后主亡国的史实的描写,表现了词人鲜明的态度和强烈的爱憎之情。
下片化用唐人诗句,由咏史转入抚今,表现沧桑巨变、兴亡之感,抒发了作者对北宋朝廷奢侈腐化的不满和批评。
通过昔盛今衰的对比,表达了对某些人奢靡的批评,抒发了作者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苦闷。
1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词的上片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对作品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平时所了解的具体手法,对诗歌进行赏析。
这首词充满着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又有着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很明显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
这样,就可以由此进行分析。
答案对比。
二、三句用生动的史实铺叙六朝最后一个君主陈叔宝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第四句与二、三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以“回首”二字,由繁华陡折至败亡,以“却羡”二字,漫画似的勾勒出被隋兵攻破金陵,陈后主走投无路,最后连做井中蛙也不得的悲惨结局,表达了词人对这些群丑的愤怒与鄙弃。
三、语言表达12.依照示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学校决定在校园里某些地方写上富有教育性的诗句,用来劝学和励志,请你推荐一条,并说明推荐理由。
注意:①必须是比较有名的诗句;②一定要写出作者。
示例: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理由:它提醒师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必须亲身实践才能深刻理解,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理由:它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只有多读书,知识才会不枯竭,才思才会不间断。
它鼓励人们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理由:它告诉人们,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可以激励人们勇攀高峰,不断进取。
13.2014年1月,著名职业网球运动员李娜获得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和约1400万人民币冠军奖金,湖北省领导在武汉机场为李娜举行欢迎仪式并代表政府奖励李娜80万元。
这一行为引起了各界人士的热议,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请你为双方各拟一条理由,要求语言准确简明,每条不超过25字。
赞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示例:赞成:李娜向全世界展示了荆楚儿女的顽强拼搏精神,奖励李娜,是传递正能量。
反对:李娜不缺钱,奖励李娜可以有其他方式,80万应该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四、随堂练笔14.古人在不得志时往往寄情山水,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