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专题7(新人教版必修三)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全册配套试题汇编(带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全册配套试题汇编(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6b68d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8.png)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全册配套试题汇编
(带答案)
本文档收集了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全册的配套试题及其答案。
试题汇编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
下是文档的内容概要:
第一章:人与政治
- 第一节:政治与生活
- 第二节:政治与经济
- 第三节:政治与文化
- 第四节:政治与技术
第二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核心价值观
- 第一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 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
- 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四节: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
第三章: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 第一节:中国梦的历史与现实基础
- 第二节: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 第三节: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和基本条件
- 第四节:青年人的中国梦
......
每章的试题以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形式出现,配有详细答案,供学生进行自测和复。
本文档的试题汇编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复和掌握政治知识,提高政治考试的成绩。
注意:本文档中的试题来源于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全册,答案仅供参考,请以教材和教师解释为准。
2011年政治必修三高考试题整理
![2011年政治必修三高考试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120dcd6b14e852458fb57f0.png)
2011年政治必修三高考试题整理(山东)19.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A.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0.“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目消费。
关于图7“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民族节目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A.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1.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BBA材料三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
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7分(安徽)7.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档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D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中国既是茶得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回答8~9题。
8.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6-3 启蒙运动(新人教版必修三)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6-3 启蒙运动(新人教版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f68f0a75aaea998fcc220eaf.png)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必修三):6-3 启蒙运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0分)1.(2009年海南高考11题)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
”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答案】A【点拨】美国是按照“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建构本国的政治框架的,此学说来自于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
【结束】2.(2009年广东高考17题)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
这种思想(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答案】D【点拨】欧洲宗教改革发生在14——16世纪,不可能受18世纪北美殖民地宗教大觉醒运动的影响。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也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宣传自由、民主和平等,必然有助于唤醒北美人民觉悟,进而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结束】3.(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20题)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答案】C【点拨】考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知识。
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二者的共同点”等有效信息限定词。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在人文主义的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A、B、C项分别为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和伏尔泰的主张,排除。
人文主义的内容包括:自由、科学、理性、追求幸福等。
正确答案为C。
ABD都只是启蒙运动中思想家的主张,C项是两者的共同之处。
【结束】4.(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8题)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62人性的复苏(新人教版必修三)1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62人性的复苏(新人教版必修三)1](https://img.taocdn.com/s3/m/9db55f5ca8956bec0975e36e.png)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必修三):6-2 人性的复苏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0分)1.(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8题)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答案】C【点拨】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说明借助古代的思想文化成果,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说明其产生根源是经济根源,与这一论断相吻合的是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故C符合题意。
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但启蒙思想没有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没有借助古典文化。
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
人文主义反对天主教,所以“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的提法是错误的。
排除B。
启蒙思想本身就含有人民主权的含义,这个提法也不能体现题干“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所以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的提法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C。
【结束】2.(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21题)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
能反映此观点的是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④拜伦的《唐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西方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理解和文艺复兴的影响。
拜伦的《唐璜》放映的是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人们对资产阶级革命后现实社会的不满,与题意不符,排除④,故选A。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的影响,符合题意。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文艺复兴运动是在14世纪——16世纪,①是在15世纪末,②是在16世纪初,③是在16世纪末;而④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故应该排除。
高考真题目整理汇编必修三专题目
![高考真题目整理汇编必修三专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d3cc21162af90242a895e5fb.png)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9小题)1.(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6题)《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答案】D【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唐朝治国方略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唐律的的解释应该是以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礼法兼施,相辅相成。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本题以《唐律疏议》的记载切入,巧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辨别和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以能力立意为主,但难度中等,关键在于对材料意思的理解。
本题的解题材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意思,即文“以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而以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就犹如早晚四季交替是相辅相成的。
”从中可以看出二者对政教的重要性。
“德礼为政教之本”,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德礼是政教的本体,不是刑罚的本体,排除A。
“刑罚为政教之用”,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德礼的体现,排除B。
“相须而成者”,说明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排除C。
2.(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3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答案】D【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3.(2010高考广东文综15题)“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答案】C【点拨】题眼:“万化根源总在心。
”考点:“心学”解析: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22中国古代的艺术(新人教版必修三)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22中国古代的艺术(新人教版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063faf5c336c1eb91a375d6f.png)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必修三):2-2 中国古代的艺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0分)1.(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4题)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
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答案】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的书画的发展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并以新材料和图示的方式出现,设计新颖。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个高峰大约出现在唐朝,顾恺之是东晋画家,张择端是北宋画家,郑板桥是清朝画家。
由此可知,只有吴道子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属于容易题。
解题关键是古代绘画的杰出代表人物,图中第一个高峰应为唐朝时期,A顾恺之是魏晋时期,B吴道子是唐朝时期,C张择端是北宋时期,D郑板桥是清朝时期,故B 项正确。
【结束】2.(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2题)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答案】A【点拨】A是小篆;B是楷书;C是行书;D是草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
【结束】3.(2008年海南高考4题)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答案】D【点拨】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
徽班与其他剧种交流渗透,并吸收了其他杂曲的特点。
【结束】4.(2009年上海高考2题)将右图陶尊上的刻画符号与楔形文字、甲骨文、圣书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相比照可推断该陶尊最有可能出土于( )A.两河流域 B.中国C.地中海东岸 D.埃及【答案】B【点拨】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苏美人发明的文字,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解析版):必修三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解析版):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dbb63cc35fbfc77da269b158.png)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解析版):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1.(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6题)《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2.(2011年海南高考7题)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3.(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4题)“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4.(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3题)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5.(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2题)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图3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6.(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4题)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7.(2011年海南高考6题)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
07-11年全国各地会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
![07-11年全国各地会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86e82ee009581b6ad9eb83.png)
07-11年全国各地会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0分)1.(2010年江苏会考16题)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列表述正确的有(1)是在三大改造的背景下提出的(2)强调艺术上的“百花齐放”,学术上的“百家争鸣”(3)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的繁荣(4)涌现出《定军山》,《渔光曲》等优秀电影作品A.(1)(2)(3)B.(1)(3)(4)C.(2)(3)(4)D.(1)(2)(3)(4)【答案】A【点拨】【结束】2.(2010年浙江会考31题)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提出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的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D.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答案】A【点拨】【结束】3.(2009年湖南会考14 题)建国之初,为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政府作出的战略决策是A.发展“两弹一星”B.实施载人航天工程C.开始计算机研制D.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答案】A【点拨】【结束】4.(2010年天津会考32题)2009年10月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逝世。
他对国家的重大贡献突出表现在A.基因工程方面B.生物技术方面C.巨型计算机研制方面D.导弹技术方面【答案】D【点拨】【结束】5.(2010年6月广东会考39题)普及义务教育是中国为提高公民素质而实施的一项战略决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建国初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D【点拨】【结束】6.(2010年山西会考23题)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把识字小黑板挂到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
这说明当时中国政府()A.发展高等教育B.普及义务教育C.重视扫盲教育D.模仿苏联教育【答案】C【点拨】【结束】7.(2010年2月山东学业水平测试第17题)右图人物是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年度的获得者,人们形容他“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他的科技成果主要应用于()A.农业 B.工业C.航天业 D.信息业【答案】A【点拨】【结束】8.(2009年广东会考38题)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百花齐放”主要针对A.政治领域B.学术领域C.艺术领域D.经济领域【答案】C【点拨】【结束】9.(2010年江苏会考19题)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人教版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d499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f.png)
人教版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在学习过程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做习题,我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而对于人教版必修三的课后习题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人教版必修三课后习题的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个求导的题目。
对函数f(x)进行求导,得到f'(x)=2x+3。
根据选项可知,只有B选项与f'(x)相等,所以答案为B。
2.答案:C解析:首先我们要知道,当一条直线与坐标轴交于两点时,这条直线的斜率等于这两点的纵坐标之差与横坐标之差的比值。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两点的坐标为(1, 3)和(4, 6)。
将这两点的坐标代入斜率公式,得到斜率为(6-3)/(4-1)=1。
根据选项可知,只有C选项的斜率与计算结果相等,所以答案为C。
3.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个求极限的题目。
当x趋向于无穷大时,函数f(x)的极限等于x的最高次幂的系数与x的幂次数的比值。
根据选项可知,只有A选项的极限与计算结果相等,所以答案为A。
二、填空题1.答案:4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个求函数值的题目。
将x=2代入函数f(x),得到f(2)=2^2=4。
所以答案为4。
2.答案:-2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个求函数值的题目。
将x=-1代入函数f(x),得到f(-1)=-1-1=-2。
所以答案为-2。
3.答案:-1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个求函数值的题目。
将x=0代入函数f(x),得到f(0)=0-1=-1。
所以答案为-1。
三、解答题1.答案:解: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个求导的题目。
对函数f(x)进行求导,得到f'(x)=3x^2+2x-1。
所以答案为f'(x)=3x^2+2x-1。
2.答案:解: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个求不定积分的题目。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4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人教版必修三)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4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人教版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8065e07a783e0912a2162a6f.png)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必修三):4-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
1.(2009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11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将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科学发展观③邓小平理论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答案】D
【点拨】很简单,可以按照国家领导人顺序选出,先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三个代表”——江泽民,科学发展观——胡锦涛。
【结束】
2.(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8题)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答案】B
【点拨】此题考察第6分册第2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拨乱反正,产生巨大影响。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
考试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伟大的历史转折/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分析:此题实际上考查了“讨论”的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要对“十年文革”的全面的拨乱反正。
故排除三个失之片面的ACD三项。
【结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0小题,共0分)。
2007-2013年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7课 启蒙运动 新人教版必修3
![2007-2013年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7课 启蒙运动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e856f83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69.png)
第7课启蒙运动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某某文综·3)孟德斯鸠认为,某某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他主X实行的政体是( )A.某某某某B.贵族某某 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考点】启蒙运动【解析】孟德斯鸠的这段话,分别指出了某某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的弊端,因此,他个人都不赞成这三类政体,而是主X把这三类政体结合在一起,即实行君主立宪制,才能确保人利的有效行使和某某政体的确立,故选C。
【答案】C2.(2013·某某单科·15)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考点】启蒙运动【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辨析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从题干材料信息: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可知其主要含义是强调理性的作用。
由此可知A 正确。
BCD是对题干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
【答案】A3.(2013·某某基能·56)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
”“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 )A.君权神授B.基督教思想C.启蒙思想D.马克思主义【考点】启蒙运动【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影响法国大革命的原则和理论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示“大革命……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说明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与理论来源于启蒙思想。
故答案C符合题意。
高考真题分解栏目必修3分课汇总人民版
![高考真题分解栏目必修3分课汇总人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0237384028915f814dc236.png)
浙江省瑞安中学历史组《高考真题分解》栏目必修 3 分课汇总(人民版)专题七 3 人类文明的引擎一、选择题2017 年题组1.( 2017·天津高考· 10)对以下列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 .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B .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 .信息化普及贯串全过程2016 年题组1.( 2016·天津高考·5)1899 年初,中国入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
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成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刚刚起步。
这反应了()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当先地位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④世界市场的发展A .①②B.①③C.①④ D .③④2015 年题组(备注:无)2014 年题组1.( 2014·广东高考· 20)欧美国家产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根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
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A .牛顿经典力学B .达尔文进化论C.蒸汽机 D .计算机【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剖析】牛顿经典力学是科学知识,与题干“直接推动”的要求不符,故 A 项错误; 1859 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思想,此时题干中动力根源的转变已经实现,且进化论与动力根源没有关系,故 B 项错误;抓住题干的重点信息“动力根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联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令人类生产活动的动力由人力、畜力转变为蒸汽动力,而蒸汽机以煤为燃料,故 C 项正确; 1946 年计算机出现,而动力根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已经达成,故 D 项错误。
【答案】 C2.( 2014·江苏高考· 17)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好存心识地认识到 ,, 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量前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11年高考真题分课汇编:必修三专题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0分)1.(2008年江苏高考7题)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A.魏源B.林则徐C.洪仁玕D.严复【答案】D【点拨】题目所给的漫画是讽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而严复是将进化论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是该理论的坚定的支持者。
选D项。
【结束】2.(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5题)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答案】B【点拨】解析1: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理论。
题干三个人物的理论虽然在当时都具有进步意义,但哥白尼、牛顿的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A 错误。
C只符合爱因斯坦的理论, D只符合牛顿的理论。
解析2: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理论。
解答本题时应准确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并结合所处时代科学发展的特点综合分析理解。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但太阳中心说并非是完全科学的,对技术发展影响甚微;牛顿学说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飞跃,对人类认识、科技发展产生深远意义;爱因斯坦相对论极大扩展了物理学应用领域,为人们提供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
题干三个人物的理论虽然在当时都具有进步意义,但哥白尼、牛顿的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A 错误。
C只符合爱因斯坦的理论, D只符合牛顿的理论。
解析3: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理论。
题干三个人物的理论虽然在当时都具有进步意义,但哥白尼、牛顿的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A 错误。
C只符合爱因斯坦的理论, D只符合牛顿的理论。
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对自然世界的认识,都改变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B正确。
【结束】3.(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22题)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A.日心说 B.量子论 C.相对论 D.经典力学【答案】C【点拨】本题以《泰晤士报》文章标题作为切入点,通过现代世界的科学技术——相对论考查学生对近代世界科技的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分析历史概念的能力,体现了高考对文化史的高度重视和基础知识对解决历史问题的重要性,难度不大。
审题扣住关键词,由“牛顿观念的破产”可知该理论解决了牛顿经典力学的危机,为现代科学革命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论,故排除A 、C。
由“宇宙新理论”可知为相对论,光线在通过强引力场附近时会发生弯曲,相对论主要是宏观领域的理论,而量子论主要是微观领域的理论。
总之,由关键时间信息1919年和“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可以判断为爱因斯坦提出于1915年的相对论。
故选D项。
【结束】4.(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21题)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
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答案】D【点拨】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是来自原子弹而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A项偷换概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于反法斯同盟的建立而非原子弹的使用,排除B项;科技是双刃剑,本身不会带来灾难,关键在于人的作为,排除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比如原子科技、航天科技的发展与二战中的原子弹、导弹有密切关系,故选D项。
【结束】5.(2010高考广东文综21题)《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A. 17世纪初期B.18世纪中期C.19世纪中期D.20世纪初期【答案】C【点拨】题眼: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学说)。
考点:马克思主义学说与达尔文进化论解析:阐述“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的两个学说分别是1859年《物种起源》和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因此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19世纪中期。
【结束】6.(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5题)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
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答案】C【点拨】从材料中梁启超措辞“猖獗”来看,梁启超对科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持否定态度,否定“科学万能说”,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游历欧洲的梁启超目睹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而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得出此结论。
注意时间:1920年。
一战期间,飞机、坦克、大炮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成果应用于军事之中,体现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一战结束后;著作《欧游心影录》,关注点是欧洲;观点则是对针科学的一定程度的批判,指责科学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杀人的工具,从而否定“科学万能说”。
【结束】7.(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19题)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
这是因为它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答案】A【点拨】“地球中心说”是中世纪神学基础。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提出,是对中世纪的“地球中心说”的挑战。
故选A【结束】8.(2008年江苏高考15题)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
”这位科学家应该是()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答案】B【点拨】A项伽利略是自制望远镜,观测到一些肉眼看不见的行星,证明了“日心说”的正确性,并没有说明行星的运动和图像。
C项爱因斯坦主要贡献是相对论,打破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但他不是第一个。
D项普朗克主要是提出了“量子假说”。
B项牛顿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用科学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打破了基督教之前所宣扬的“神的力量”。
应选B项。
【结束】9.(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6题)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答案】B【点拨】蒸汽机发明以后,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问题,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
此题考查的是对工业革命的理解。
根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结束】10.(2009年广东高考21题)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A.日心说 B.相对论 C.量子假说 D.万有引力定律【答案】B【点拨】普朗克的观点主要是高度评价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日心说是哥白尼的学说,量子假说是普朗克首先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经典力学的组成部分。
爱因斯坦的主要学说是相对论,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把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普朗克高度评价爱因斯坦主要是基于此。
【结束】11.(2008年上海高考A10题)“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
”说这句话的科学家是()A.牛顿B.波义耳C.拉瓦锡D.哥白尼【答案】A【点拨】从题干的材料可以看出,此科学家是研究天文的,而且运用了万有引力的知识,选项中的波义耳和拉瓦锡均属于化学家,可以排除掉;而哥白尼时代还没有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因此也可排除。
所以正确答案为牛顿。
材料中的话体现的是万有引力定律,提出的是牛顿,选A项。
【结束】12.(2011年海南高考10题)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
这一现象说明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答案】D【点拨】注意关键词“普遍接受”“常识”等关键词,可以判定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故选D。
从关键句“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可见不仅是从“实用角度”,排除A。
科学素养作用还很小不能等同于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排除B。
C错误明显,排除。
【结束】13.(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20题)图9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涉笔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
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A.“超越时空的梦想”B.“探索与发现:海王星”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答案】B【点拨】此题对图片信息的解读要求较高,第一层信息月亮受地球引力影响绕着地球转,第二层信息月亮运行同时还受其它星体引力的影响,科学家们正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和计算才发现了海王星的,故选B。
此题用排除法也比较容易选出B。
【结束】14.(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6题)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答案】C【点拨】“君权神授说”是宣扬君主的权力是来自神的,所以众人应该服从于他的统治,这种思想是服务于君主专制的。
“社会契约论”则宣扬人民有反抗暴君专制的权力的。
二者是相矛盾的。
智者学派思想属于古希腊哲学派别,智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故A符合题意;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也可看得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B也符合题意;“君权神授”是说皇权是上帝授予的,不是人民授予的,人民不得反抗,而“社会签约论”是说国家是按社会契约形成了,谁违背民意,阻碍国家的发展,侵犯人民的权力,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由此可以看出二者观点相反,不具有继承和发展关系,符合题意。
故C为正确答案。
【结束】15.(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11题)20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A.普朗克B.麦克斯韦C.玻尔D.爱因斯坦【答案】D【点拨】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