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69
2024年山东高考历史真题(解析版)
A.技术革新速度加快B.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C.城市管理体制逐步完善D.王权对城市的控制加强
5.下表为1846—1905年英国建筑师在上海、汉口、天津、北京等四地的分布情况统计。这体现了()
城市
人次
年份
上海
汉口
天津
北京
1846—1860
14
3
0
0
1861—1875
120
19
0
0
1876—1890
193
10
2
0
18914
A.晚清外交的不断退让B.英国势力范围的扩展
C.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D.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
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商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列四处考古遗址所出土器物能表明商业已有较高程度发展的是()
A.陶釜、蚌器、骨角器等B.指环、牙器、臂玉环等
C.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D.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
4.宋元时期,畜牧兽医专著记述最多的是马,并以医马、相马的书为多;明清时期,最主要的记述对象是牛,各种相牛、养牛、医牛的书占畜牧兽医专著总数的50%以上。这是因为明清时期()
A.政府强化了军事资源控制B.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
C.政治相对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D.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加强
【答案】C
【解析】
2023年北京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北京卷)高考真题历史1.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
《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侧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A.重视选贤任能B.尊重个性自由C.强调多元互鉴D.注重仁义道德2.“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
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
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
这一发现说明,汉朝()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是对唐代两个重要时期的赞誉。
一般认为,“贞观之治”更强调政治开明、社会安定;“开元盛世”更强调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以下诗文能够直接反映“贞观之治”特点的是()①“君臣相得”“乐闻直谏”②“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③“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④“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4.如图是明代经贸示意图(局部)。
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①商帮都分布于南方稻作农业区②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水平总体较高③海禁阻断了明代海外贸易路线④主要外贸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帮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
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
由此判断()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6.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
历史常见型题问法的分类 经验总结类
历史常见型题问法的分类经验总结类历史常见型题问法的分类经验总结类一、引言历史常见型题目在各类考试中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高考、中考,还是各类英语水平考试,都离不开对历史知识的考察。
这些题目不仅要求考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考察考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然而,由于历史常见型题目的题干和问法各不相同,让许多考生感到头绪不清。
为此,本文将对历史常见型题目的分类和解答方法进行探讨,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一题型。
二、分类历史常见型题目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事件及其影响类:此类题目主要询问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及其原因。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原因是什么?”此类题目需要考生明确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并能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2.人物及其作用类:这类题目主要询问某一历史人物的作用和影响。
“毛泽东是如何领导中国革命的?”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对该历史人物的生平、主要思想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并能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读。
3.政策和制度类:此类题目主要围绕某一历史时期的政策和制度进行提问。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冲击是什么?”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对太平天国的发展历程、主要政策和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分析其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冲击和变革。
4.文化和思想类:这类题目主要提问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思想状况。
“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的影响是什么?”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背景、主要思想以及对欧洲文化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读。
5.国际关系类:此类题目主要询问某一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
“一战后,欧洲国际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考生需要了解一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主要变化,包括条约和协议的签订、新兴势力的崛起等,并能进行深入分析。
三、解答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历史常见型题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答方法:1.事件及其影响类:在回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和原因。
通过分析事件的影响,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条件,得出合理的结论。
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答案详解版
A.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B.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
C.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D.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根据材料“在市者,则四方之商贾,与百工之事为多……奇货用物,本末纤巨,莫不毕至。”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当时的市场上可以见到各种珍奇少见之物,各种工匠的活计都存在,这反映出元代商品贸易较为发达。元人“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的诗句,反映其商业区繁华热闹的景象,A项正确;“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记录的是元上都的风物人情,以及元上都这座草原生态城市的繁荣,排除B项;“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和“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描写的是自然风景, 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4.赦书是朝廷颁布赦令的文告。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因赦书由书吏抄录多有差错,致使地方州县“错认刑名,失行恩赏”,遂下诏“自今赦书,令刑部摹印颁行”。由此赦书“勒楷书写本”,经勘读后雕版“印造发递”。此举有助于()
A.扩大朝廷政令推行范围B.提高国家行政管理能力
C.强化地方民众法律意识D.完善朝廷文书传递体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敕书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材料提到敕书抄录多有差错,导致地方官员在落实敕书诏令时,存在失当的现象,故令刑部摹印颁行,敕书更加规范化和准确化,有利于政令的传递,上下一体,减少失误,故此举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行政管理能力,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敕令更加规划化,其推行范围并未因此扩大,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民众法律意识的高低,敕令的规范有利于地方官员的落实和管理,排除C项;“完善”的表述太过绝对,且材料并非强调敕书的传递程序,而是内容的规范,排除D项。故选B项。
2023-2024学年山东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A: 封邦建国,众星拱月B: 王室衰微,诸侯兼并C: 礼崩乐坏,等级不存D: 宗法破坏,贵族内讧【答案】D【解答】根据材料不难得知,这一时期弑君和以下犯上情况屡犯,很明显不再是西周初年那种众星拱月的政治形势,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的信息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确实已经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但是等级制度只是松弛而非不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这一时期大小宗之间矛盾尖锐,小宗作乱和以下弑上的现象屡屡发生,统治集团内部内讧严重,故D项正确。
第2题.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
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C【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体现的是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
①正确。
分封制、宗法制体现的是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②正确。
孔子、孟子、荀子等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③正确。
①②③正确,A选项排除,C选项符合题意;④错误。
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的说法与材料无关。
第3题.隋朝灭亡的时间是()A: 589年B: 618年C: 960年D: 1227年【答案】B【解答】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但是到隋炀帝时期,暴政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故B项正确。
精品解析:2024年北京高考历史真题(解析版)
2.西汉官员朱邑,少时为舒桐乡啬夫,为政“廉平不苛”“存问耆老孤寡”“所部吏民爱敬焉”,后“举贤良为大司农丞……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上述材料可以印证西汉时期()
①社会基层组织开始建立②中正官负责官员的考核
③政府通过察举选拔人才④官吏为政注重优抚老弱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
A.隆礼重法的精神B.无为而治的理想
C.修身明德的追求D.选贤任能的理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用玉的温润、坚硬、有棱角而不伤人、下垂等特质来比喻理想人格中的仁、智、义、礼等品质。这反映了孔子希望人们通过自我修养,培养和具备这些美好的品德,以达到高尚的人格境界,C项正确;“隆礼重法”是荀子观点,且材料也未涉及“法”,排除A项;无为而治是道家观点,与儒家孔子思想不符,排除B项; 材料并未涉及选拔人才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3.“判”是古时官员断决狱讼的文本,也是唐代铨选官吏的考试科目之一。唐代的《龙筋凤髓判》是我国完整传世的一部判例集,通过模拟判例的形式陈述案例缘由,给出判决意见,并进行解释,为应试者提供了“判”的写作程式和方法。这说明唐代()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中国近现代史(选择)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中国近现代史(选择)一、单选题1.(2024全国高考真题)下表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
这可用于说明新军()C.引发了军阀混战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2.(2024全国高考真题)19世纪50年代之前,江苏镇江府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
而到了六七十年代,镇江府“大地主不复存在”,十之八九的土地为耕者所有,1888年后基本集中在小农户手上。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西方列强入侵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太平天国运动D.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3.(2024全国高考真题)下图表(表)为1943年陕甘宁边区佳县城关区各阶层公粮负担情况。
A.社会阶级间的差距的扩大B.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满足C.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扩大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4.(2023全国高考真题)如表是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出()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5.(2023全国高考真题)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
这一决定的实施()A.促进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6.(2023全国高考真题)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
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
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7.(2023全国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汉朝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C. 唐朝设立东厂,加强了皇帝对地方的控制。
D. 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加强了皇权。
2.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尼布楚条约》3.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全民族抗战。
B.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C.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 抗日战争的胜利完全依靠中国自身的力量。
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A. 1950年土地改革B. 1953年土地改革C. 1956年土地改革D. 1959年土地改革5. 以下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B.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政权遭到极大破坏。
C. 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D.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6-20. (略)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 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10分)22. 论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
(15分)23. 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15分)24. 描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10分)25.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变化。
(10分)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C4. A5. C6-20. (略)二、非选择题2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主要内容有: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儒家经典、诗赋等。
历史材料题解答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历史材料题解答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作者:张齐胜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4年第12期材料题是近年来高考历史试卷中最常见的题型,该题型以文字、图片、图表、情景等材料为载体设置问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对于这类试题,有的同学不能做到合理准确解答,常陷入误区。
2014年高考结束后,笔者对本校高三文科班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力图总结考生在解答材料题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相应的对策。
问卷主要围绕考生在基础知识、审题、信息处理、史料研读、行文规范等方面的失分情况展开。
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具体失分原因及所占比例基础知识史实掌握不准确(21%)古文功底弱,读不懂材料(15%)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25%)历史阶段特征混乱,综合能力薄弱(39%)审题缺乏认真和严谨的态度(15%)抓不住关键部分和中心语(69%)只重答题而不重读题(11%)读错或读漏题目(5%)史料研读不能与教材知识相结合(23%)找不出材料中的隐含信息(31%)抓不住史料反映的核心史实(31%)不能把多则史料有机联系起来(15%)解题思路缺乏学术思维(31%)思维定式(25%)不能运用不同史观分析问题(25%)不能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19%)行文规范泛泛而谈,逻辑性不强(50%)缺乏学科语言(42%)卷面不整洁(7%)答题区域错误(1%)问题一:基础知识不扎实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部分考生对一些基本史实掌握不准确,对基本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知识迁移能力差,常依据提取的一点信息去胡编乱造,或者照搬课本上的知识和复习资料上的答案,生搬硬套,不加分析;古文功底弱,读不懂材料;历史阶段特征混乱;学科能力差,综合能力薄弱等。
典型题目为2014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第12题:12.“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 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
高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的帝王颁布了唐律?A. 隋朝B. 唐朝C. 北宋D. 南宋答案:B2. 唐朝开元通宝的铸造对于中国货币发展的影响是:A. 发展了纸币B. 强化了货币统一C. 提高了货币的使用普及度D. 推动了与外国的贸易活动答案:B3. 下列哪个战役标志着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转折点?A. 平阳之战B. 赤壁之战C. 嘉峪关之战D. 三江口之战答案:B第二部分:填空题1.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革命的__________。
答案:物质基础2. 我国自古就有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即由上级政权担任一部分地方政权职能的制度称为__________制度。
答案:分封制度3. 运河始于两汉时期的____________修筑而成。
答案:郑国渠第三部分:简答题1. 简述唐朝的科举制度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唐朝的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三个主要影响:首先,科举制度促使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科举考试,人们的选择标准从出身扩大到能力和才干,使得更多有才能的人得以从政,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科举制度提高了政府的治理能力。
通过选拔人才担任官员,政府能够得到更多优秀的人才来管理国家事务,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能力。
最后,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科举考试强调文化修养和才华,从而激发了人们的研究和研究热情。
这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简述中国古代运河的作用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中国古代的运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运河连接了各地的交通网络,便于商品的运输和交流。
这促进了货物的流通,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其次,运河为商业和农业的繁荣提供了便利。
运河沿岸的城市和乡村都能够通过运河进行贸易和交流,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最后,运河的建设给人们带来了河工和航务等行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运河的存在也促进了各地文化和人才的交流,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023年6月全国高考山东省历史试题答案解析卷
2023年6月全国高考山东省历史试题答案解析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A. 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 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 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 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
据所学可知,人类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过着集体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归贵族所有,材料中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说明当时贫富差距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C项正确;仅凭遗址出土的陶器无法证明当时人类出现私有财产,因为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究竟属于个体所有还是集体所有,材料没有明确告知,排除A项;多人合葬墓主要反映当时人类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差距,排除B项;D项说明当时人类的陶器制作具备一定的水平,但是不能证明当时出现私有制,排除D项。
故选C项。
2. 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
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
这种“风尚”反映了()A. 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B. 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C. 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D. 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
根据材料“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
”可知,东汉后期,天子至士乘坐牛车之所以成为一种风尚,是因为牛车稳而宽敞,是沉迷于享受的表现,由此体现了当时政治的衰颓,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在东汉后期是否是戒奢尚俭,排除B项;天子至士喜乘牛车是为了享受,而不是重视农耕和农业,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乘坐车辆的变化,没有体现豪强势重信息,排除D项。
高考历史题型全归纳
高考历史题型全归纳高考历史题型一.选择题1.时间排除法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时序性较强,在高考试题中必然会有所体现,有的是具体时间,有的是大概时间,只要我们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记忆得非常准确,那么解题就非常迅速和容易,其实90﹪以上的选择题都能通过时间排除法来排除。
例如: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觉醒的历史条件包括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阵营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④无产阶级觉悟的提高和斗争性加强⑤马克思主义诞生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D﹒③④⑤本题看起来涉及的历史事件较多,其实只要搞清楚题目的核心是“工人运动兴起和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强调的时限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答案也就出来了,因为①和⑤不符合题意。
又如:2009年全国卷2的第14题(试题略)此题看似难于判断,其实只要根据课本知识明朝与后金之间的战争主要是发生在山海关外的辽东地区、清朝平定大小和卓之战是发生在今新疆地区再结合示意图首先就可否定参考答案B和C,明朝对瓦剌主要采取防御战略,不可能深入到蒙古高原的腹地,因此又可以否定掉A,因而正确答案只能是D。
再如2009年全国卷1第18题: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
”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提干明确限定时间为1917年(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指向为否定孔子,联系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导火线)是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就不难判断正确答案为B。
2.词语排除法高考选择题的备选项项中经常有一些绝对性的词语,一般情况下,带有绝对性词语的选项往往会有问题。
因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基于此,我们在做题时,除非教材中明确表述为“最早”、“第一”、“完全”、“始终”、“全部”等以外,在拿不准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该选项是错误的。
高考历史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历史试题及答案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B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以下哪项产生了积极影响?A. 农业生产B. 文化发展C. 军事建设D. 经济繁荣答案:B3. 以下哪一项不是明朝时期的“三大发明”?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活字印刷术答案:A4. 清朝康熙年间,曾有哪位皇帝亲自主持编纂了《康熙字典》?A. 乾隆B. 雍正C. 顺治D. 康熙答案:D5.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三国时期的?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答案:D...(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_______、_______、印刷术。
答案:指南针、火药2.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3. 唐朝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而_______被誉为“诗圣”。
答案:杜甫...(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清朝末年“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
答案: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清朝末年光绪皇帝在1898年进行的一次政治改革。
主要内容有:改革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改革官制,裁汰冗员;改革财政,实行节约;改革军制,建立新军等。
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慈禧太后的干预,以及变法派内部的分歧等。
2. 请简述“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答案:“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实行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
其基本内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
这一政策对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促进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浙江卷)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浙江卷)2023年6月高考浙江历史真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
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
该文化的代表器物是()A. 黑陶B. 彩绘陶器C. 玉器D. 骨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
根据材料“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龙山文化距今约400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其精美的磨光黑陶为代表器物,A项正确;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大汶口等文化中,代表器物是彩绘花纹的陶器,排除B项;红山文化玉器依据造型和题材可以分为动物形玉类和几何形饰玉类,良渚玉器的造型、装饰技艺都有一定的创新,但都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不是骨器,排除D项。
故选A项。
2. 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
下列项中,反映孔子民本思想的是()A. 无为而治B. “相生相胜”C. 反对苛政D. “兼爱”“非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抨击残暴统治认为“苛政猛于虎”,认为君王应当关注人民的疾苦和需求,尽力满足人民的利益,反对苛政,C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排除A项;战国末期的邹衍用五行相生相克、终而复始的观点解释历史发展现象,即“相生相胜”,排除B项;“兼爱”“非攻”是战国时期墨子的主张,“兼爱”意思是强调每个人都应像爱自己一样爱他人,“非攻”即反对不义的战争,排除D项。
高考历史专项训练:表明说明类选择题
高考历史专项训练:表明说明类选择题说明类【题型特点】表明说明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其“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以考查推理能力为主,兼有考查记忆、提取信息、比较等能力,重点考查的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分析判断能力的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的基本设问的标志性细化词语有“说明”“表明”“表明了”“可见”“看出”等。
此类试题中的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一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因果关系;二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三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判断关系。
【用语阐释】说明表明类试题也是现象—本质题中的本质题。
“表明”是指表示清楚,比较确切地指出;“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
表明、说明的含义相似,即都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能得出的历史结论,但也有所不同,“表明”多含有求答历史现象本质之意,“说明”含有分析、阐述(以说明方式来证明结论的对错)之意。
【解题技巧】作答时要首先排除错误说法,然后再看哪个选项能够更深层次地反映材料信息;在正向选择的前提下,哪个选项离材料更远,哪个更接近本质。
“表明”是指表示清楚,比较确切地指出,确切的来说,“表明”题的选项应该只有对错,没有程度关系(现象—本质关系)。
不过,全国卷大多数“表明”的正确选项是指向本质的。
此外,“表明”是对事物本身的清楚表达,选项中对这一事物的原因分析或影响分析基本上不是正确答案。
高考试题中“反映”“表明”是有一定的区别。
“反映”一般指的是表面背后的东西,是一个可深可浅,深触及本质、浅可接近表面,但不是纯表象,具体要看题的要求。
“表明”一般指的是表象,一般来讲,考查的程度比“反映”低。
具体的也要根据题意决定,不是僵化的。
从这些年的高考题来看(全国卷),“反映”的考察力度还是比较准的,基本是上面的说法,但是“表明”就不太一样了,有的接近“反映”,有的是表象。
故要具体试题具体分析。
表明说明类典例及解析1. (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及练习专题69时代楷模作文素材整理:名言金句+精彩段落+真题演练+精彩时评文
名言金句:1、青年的思想愈被榜样的力量所激动,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
——法捷耶夫2、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
——塞内加3、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
——法捷耶夫4、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
——英国画家威·亚历山大5、青年时代太放纵就会失去心灵的滋润,太节制就会变成死脑筋。
——圣堤布福6、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
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李大钊精彩段落:泱泱华夏一撇一捺都是脊梁,神州大地一思一念皆是未来。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时代楷模。
他们燃烧青春,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他们奉献自我,让人民更加富裕幸福,他们挥洒汗水,让社会更加欣欣向荣。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要争做新时代青年,弘扬楷模精神,争当楷模。
时代楷模的光辉精神,以鲜活的笔触描绘我们奋斗前进之路。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氢弹之父”于敏,秉承爱国奉献的精神,在茫茫戈壁默默耕耘,让中华民族肩膀硬朗起来;“人民好代表”申纪兰,秉持爱岗敬业的精神,在基层岗位默默付出,让贫困人民脱贫致富起来;“守岛卫士”王继才夫妇,秉持坚守信仰的精神,坚守开山岛三十二年,为祖国和人民守护好疆土……时代楷模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和一个社会的英雄模范,为国为民,造福于世。
我们唯有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践行时代楷模爱国奉献、爱岗敬业、坚守信仰的精神,方能弘扬时代楷模精神,助力民族兴旺,国家富强。
真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的战士,在解放战争中先后立下多次战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60多年来,张富清深藏功名。
直到2018年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他的事迹被发现。
(2)陈俊武院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石化工业不懈奋斗70年,推动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进入耄耋之年,他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附参考答案)(10年新课标卷)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
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
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
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
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
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案来源于材料,注意答题项和答题方式即可,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9分)答: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
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
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
(6分)答: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
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10年新课标卷)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
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
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
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
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
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
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
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
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
”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
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材料提供新情境,对探究性学习进行考查。
概括背景时从战争形势、美国、日本多角度思考;第二问分析原因,要把中国放在世界大背景中考虑;评价时注意答题方式是简要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8分)背景: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失败;美国等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与管制;开始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
理由:最重要国际组织的既成事实;国际惯例;法庭所在国最高军事当局首领同意。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7分)原因:中国为战胜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中国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中国法官代表民族利益。
评价:抗争关系到中国的地位、荣誉和尊严。
(10年新课标卷)45.(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是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年)材料二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做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做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
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等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题时第一问以材料为依托,关键是把握答题方式是概括指出;第二问除依据材料外,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多角度思考民主观形成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
(9分)答:孟德斯鸠:政治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在法律框架内做应该做的事)。
托克维尔:无限制的权力即暴政(多数人的暴政);反对暴政和绝对权威;崇尚自由;倾向民主制,但并不热爱民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克维尔与孟德斯鸠不同的民主观形成的原因。
(6答: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孟德斯鸠是启蒙思想家,针对法国专制制度及时弊;托克维尔的观点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受美国民主的影响。
(10年新课标卷)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
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
盗者论以法。
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材料二刘委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
在产盐乡“固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
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
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
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答题关键是注意答题方式的字眼“指出”,答题内容是意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
(8分)不同之处:第五琦:官营专卖,官府专利:强行加价。
刘晏:官督民产商销,官商分利;设常平盐。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
(7分)促进盐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利商,便民;有助于社会稳定。
(10年新课标卷)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解析:此题体现19世纪中——20世纪初“日本新词”的变化,由来自中国到影响中国,这时期起决定作用的是日本自身的发展并为亚洲邻国提供启迪和经验。
考查在比较中得认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故选C。
(10年新课标卷)29.图四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
此漫画反映了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解析: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时间限定语是1782年,北美独立战争期间。
漫画体现英国要与“美利坚”是拥抱着的母女关系,英国愿与美利坚和解。
故答案是D。
(10年四川卷)21.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组。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他的意思是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答案】:D【解析】:准确理解题中所述“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10年四川卷)20.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答案】:B【解析】:题中“灯光”是指欧洲国家的综合国力及在国际格局中的影响力。
(10年上海历史卷)22.“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
”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C.《四国条约》的签订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解析:A。
此题考察第5分册第30课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内容,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祸水东引,在1938年通过《慕尼黑协定》,允许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体现了大国政治。
(10年上海历史卷)19.若为右侧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文字说明,应写上A. 克里米亚B. 凡尔登C.列克星敦D.萨拉热窝解析:D。
此题考察一战前的重要事件,记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0年上海历史卷)16. 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A. 实行地税改革B.开化社会文明C. 引进欧美科技D.鼓励工商贸易解析:D。
此题考察第4分册第17课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在经济上鼓励工商,嘉奖贸易。
材料并不是新材料,学生在日常的练习中多次使用过这一材料。
(10年浙江卷)39.(26分)美国独立后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创新,其宪法在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中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
……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
……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
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材料二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三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的争吵。
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1)指出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的理论思想主张出自哪本著作,并请概括该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7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