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室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护理安全管理。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血液透析室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意义重大。
标签:护理安全管理;血液透析;护理质量
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开展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控制这些风险,保证血液透析的疗效,对于提高治疗效率、减少不良事件并避免医患纠纷均具有重要意义。
文中就我院血液透析室开展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进行回顾,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对象共100例,资料来源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平均分为两组。
先就诊的25例归为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58.7±12.4)岁。
后就诊的25例归为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7.6±13.2)岁。
入选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配合护理干预,对本次研究表示知情同意。
两组对象的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对比均为P>0.05,可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接受护理安全管理干预:(1)对血液透析室所有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血液透析管理能力,定期进行护理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考核。
科室内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规定,精细划分工作流程,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员。
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将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到绩效考核成绩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
(2)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所有进入透析室的患者均需要全面的记录信息。
高资历和年轻护士搭配进行护。
上下机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管理,提前告知患者潜在的护理风险,向患者说明配合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保证患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患者的護理配合度。
整个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询问患者的治疗感受,倾听患者主诉,对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进行评估。
如果患者的焦躁情绪明显或者患者视物不清,需要在透析治疗时使用床挡、约束带,预防坠床、脱管等不良事件。
(3)加强对透析过程中出血和导管感染的安全管理。
针对透析过程中出血的问题,护理人员需要提前评估患者的内瘘成熟情况,确定最佳穿刺点,完成穿刺后需要蝶形固定预防穿刺针滑出。
检测患者的活化凝血时间,如果患者存在出血倾向,需要报告医生并遵医使用抗凝血剂。
整个过程中需要密切巡视,在患者的穿刺侧肢下
放一个软垫,观察穿刺点状态。
下机时,需要适当加大压迫止血的力度,预防皮下血肿。
在使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加压包扎,预防流血。
对于导管感染的问题,需要为患者制定导管信息档案,记录导管时间、导管位置、穿刺部位、导管长度、型号、封管肝素浓度、剂量、责任医生等。
冲管时需要在回血前使用生理盐水冲净动脉导管血液。
下机前10min换药,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患者皮肤外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最后贴好敷料。
下机时生理盐水采用密闭回血,回血后用纯肝素或是肝素盐水封管[1]。
叮嘱患者在平时要保护好导管,保证干燥、稳定,预防感染。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发生透析中出血、导管感染的几率;对比3个月后患者的SAS焦虑情绪评分(总分75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情绪越严重);对比护理质量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越高。
)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达,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则用()表达,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没有发生透析中出血和导管感染的情况,对照有2例患者透析中出血、2例患者导管感染,并发症率为16%(4/25),差异对比X2=4.347,P=0.037;观察组在安全护理管理下患者的SAS焦虑评分为(54.32±5.35)分,对照组SAS 评分为(65.18±4.37)分,差异对比t=7.860,P=0.000;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8.12±1.74)分,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5.65±3.28)分,差异对比t=16.792,P=0.000。
3讨论
血液透析治疗专业性强、操作复杂,存在很多安全风险[2]。
我院开展安全管理,对所有护理人员均实施了护理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促使护理人员在各项操作中更加用心、细致,实现了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为了更好的实现护理安全管理,科室针对透析过程中出血和导管感染加强护理管理,所以在本次护理结果中,观察组并没有出现这两种情况,说明安全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血液透析科室对原有的护理制度重新进行调整,针对透析治疗中潜在的停水停电等事件制定应急管理预案,有效避免了突发事件对于治疗的影响。
每一项血液透析治疗设备均需要安排专人负责管理,详细记录设备的使用、维护、消毒、保养情况,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透析治疗的安全性。
在细致的护理干预下,患者的心理情绪和生理症状都得到了更加全面的保护和照料,所以观察组患者的情绪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语:
综上,为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几率,提高治疗安全性和护理服务质量,应广泛推广安全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高军丽,王蕾.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4):107.
[2]付桂玲.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3):4661-4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