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急诊

合集下载

急诊科的急诊中医技术与中药药物的个性化治疗应用

急诊科的急诊中医技术与中药药物的个性化治疗应用

中西医结合在急诊科的实践
急诊中医技术
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技术在急诊科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急性疼痛、高热、惊 厥等症状具有迅速缓解作用。
中药药物应用
根据患者病情,急诊科中医师可以辨证施治,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如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药物,以迅速控制病情。
疗效评估与对比分析
疗效评估
通过对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 治疗的患者,可以发现中西医结合治 疗在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 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神经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
针灸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对于心绞 痛、心律失常等急症有一定的治疗作 用。
针灸对于中风、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 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能够迅速缓解 症状,减轻病人痛苦。
推拿技术在急诊中的应用
急性损伤
01
推拿技术对于急性肌肉、韧带损伤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
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 推广与合作
国家积极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为急诊科的中医技术与中药药 物在国际市场的应用和推广创造 了有利条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急诊科需要应对各种急性疾病和突发事件,疾病 种类多样化,对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应急能力要求 较高。
诊疗时间紧迫
急诊患者的病情往往较为紧急,需要在短时间内 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医生的诊疗水平和应 急反应能力提出挑战。
患者需求与期望
快速有效治疗
患者期望在急诊科能够得到快速 有效的治疗,缓解病痛,保障生 命安全。
对比分析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急诊科的应用能够提高治愈率、降 低死亡率,同时减少抗生素等西药的 使用,降低医疗成本。

浅谈针灸论治急症

浅谈针灸论治急症

的功绩。后之 丹 溪 、刘 河 间、孙 思 邈 、滑 伯仁 、李 时 珍 、 叶天士都是 用药又懂经络善用针灸 的一代名师 。
3 皇甫谧的针灸
《 甲乙经》 是古代第 一本 针灸专 书 ,选 载二百 余种 病 , 以 《 内经》 用 针为 其基 础 ,它承 袭 古 法 ,取 方施 穴 不 多 , 用穴不 过一 、二 ,讲 究抓穴要严 ,辨证要切 。 4 晋唐发展灸法 急诊 的专 书 《 后方》 晋葛洪所著 ,共有针灸组方 19 ,而灸法 肘 0条 其 中占 9 余 条 ,以后 王焘 的 《 台秘 要》 0 外 、孙 思邈 的 《 备
【 关键词 】 针灸 ;高热 ;中风 ;急症 【 中图分 类号 】R 4 2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8 1 (02 l 0 1 — 1 07— 57 2 1)0 一 05 0
1 针灸急诊学 的形成 源于 《 内经》 的针灸急诊 应用 有临床就必然有 急症 ,从 《 黄帝 内经》 已奠定 了针 灸 急诊 的基 础 ,内经 论 述 临床 的病 因。病 机 、经 络 、脏 象 、 诊 断 ,而其实践 的源流 往往 依靠 于针灸 实践 ,原因是 针 灸 对经络反应快 ,容易从 脉证 探求 脏腑 有 阴 阳,虚 实 、表 里
8 讨 论
针灸治疗 急症 ,当以辨证论 治为 其原 则 ,根据疾 病 发
展变化 的性质决定 ,辨其 阴阳表里 、虚实寒热 。《 灵枢 ・ 九 针十二 原》 说 :凡用 针者 ,虚 则实之 ,满 则泄之 、宛 陈则 除之 、邪盛则虚之 。《 灵枢 ・ 经脉》 说 :“ 盛则泻 之虚则补
之 ,热则疾之 ,寒则 留之 、陷下则 灸 之、不盛 不 虚、以经
卫 ,见 而 泻 之 无 门 所 会 。 ”

各科室特色治疗项目

各科室特色治疗项目

临床各科室开展中医特色治疗项目
一、妇科:熏洗、耳穴、穴位帖敷、中药超声导入、熏蒸、中药外敷、灌肠、
局部用药、针灸、穴位注射(共10项)
二、儿科:中药雾化、针灸、刮痧、拔罐、熏洗、外敷、中药灌肠、穴位帖敷、推拿
(共9项)
三、耳鼻喉科:中药离子导入、中药雾化、针灸、放血、清创、中药滴剂、中药灌洗、
中药
含漱、中药外敷、穴位注射、穴位帖敷、耳压(共12项)
四、肛肠科:中药熏洗、塞药、灌肠、结扎、切开、挂线、刮痧、耳穴、拔罐、艾灸
(共10项)
五、骨伤科:中医手法正骨及外固定、牵引、手法、中药、针刀、功能康复(共6
项)
六、针灸科:针法、灸法、耳针、头皮针、拔罐、电针、腧穴药物帖敷、腧穴药物注射、
平衡针、芒针、推拿手法、膏摩、中药、湿热敷、理疗、中药熏洗、浮针
(共17项)
七、急诊科:针灸、擦浴、刮痧、拔罐、头针、平衡针(共6项)
八、脑一科:穴位注射、熏洗、穴位帖敷、针灸、中药离子导入、理疗、艾灸、养生康

(共8项)
九、脑二科:中药离子导入、康复、拔罐、针灸、熏洗、足浴、理疗、中药(共8
项)
十、外科:贴敷、灌肠、切开、引流、结扎、垫棉、熏洗、溻渍、灌注、拖线、缠缚、
涂擦、针灸、耳穴、穴位帖敷、外用中药、箍围、挂线(共18项)
十一、心内科:针灸、耳穴、刮痧、拔罐、足浴、艾灸(共6项)
十二、肝病科:针灸、熏洗、灌肠、拔罐、艾灸、刮痧、穴位注射、穴位帖敷(共8项)。

针灸刺伤后应急预案

针灸刺伤后应急预案

一、引言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针灸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患者体质原因,可能会发生针刺伤。

为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降低针刺伤带来的风险,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针刺伤的定义针刺伤是指在针灸操作过程中,针灸针或其他医疗器械刺入皮肤,导致皮肤及深层组织受损,并可能造成血液、体液等生物材料泄露的情况。

三、应急预案1. 伤口处理(1)立即停止针灸操作,让患者保持安静。

(2)用消毒棉球或纱布轻轻挤压伤口近心端,尽量挤出伤口血液。

(3)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伤口,至少持续5分钟。

(4)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伤口,并覆盖消毒纱布。

(5)如伤口较大、较深,或伴有出血,应立即送至外科急诊进行处理。

2. 预防感染(1)根据伤口情况,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出现红肿、疼痛、渗出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 传染病防控(1)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有传染病接触史,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2)如患者为传染病患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根据患者传染病情况,按医嘱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4. 报告与登记(1)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针刺伤事件。

(2)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并报送医院感染管理科。

(3)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对针刺伤事件进行追访和调查。

5. 培训与演练(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针刺伤预防与处理培训。

(2)开展针刺伤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针刺伤的能力。

四、总结针灸刺伤应急预案的制定,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能力,降低针刺伤带来的风险,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自身防护,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医疗环境。

针灸科异常处理应急预案

针灸科异常处理应急预案

针推康复理疗科
张医生嘱咐患者不要 紧张,不要乱动,以防断 端向肌肉深层陷入。张医 生迅速观察断针程度与皮 肤相平,立即挤压针孔两 旁,使断端露暴体外,用 镊子取出。
患者发生坠床、跌倒时的应急预案
由于受针灸针刺激,生坠床
根据病情变化再次评估
通知医生,守护患者,初步判断伤情
(5)血瘀的原因、处理、预防
(5)血瘀
①原因:由于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刺伤 血管所致。 ②现象:出针后,局部肿胀疼痛,继而皮肤呈现青 紫色。 ③处理: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出现的局部小块青紫 时,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 较剧烈,青紫面积大时,可先冷敷止血后再作热敷 以促进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④预防:仔细检查针具,熟悉人体解剖位置,避开 血管针刺,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演练场景 :
莱城区人民医院康复治疗科针灸室内, 张医生刚给患者刘女士扎上针灸针不久后, 由于患者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导致 弯针,之后患者由于过度紧张自己体位改变 导致断针。
针推康复理疗科
2、预案程序运用张到位医,生演练刚过程给衔患接紧者密。刘女 士扎上针灸针不久后,由 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烈,青紫面积大时,可先冷敷止血后再作热敷以促进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二、重度晕针 【应急程序】
去枕平卧
针刺水沟、涌泉穴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改善缺氧症状
补充血容量
解除支气管痊孪
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告知家属
记录抢救过程 送急诊科进一步抢救
(六) 针灸常见意外情况演练
(一)针灸时弯针、断针的应急演练
演练地点:康复治疗科针灸室 演练内容:病人突发晕针应急预案 演练模式:模拟演练

中医针灸科岗位职责

中医针灸科岗位职责

中医针灸科岗位职责中医针灸科工作职责1. 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日常医疗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 在针灸基本诊疗技术的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诊疗工作,注重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3. 开展针灸、推拿、理疗、中药熏治、穴位注射、穴位贴服等中医特色护理。

4. 积极开展优势中医病种的总结及评估,及时修订和落实。

不断提高中医治疗率、非药物治疗率、草药饮片使用率。

5. 规范核心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门诊工作制度,无菌操作技术,保持床位的清洁整齐;做好医疗器械的日常维护保养,并保持性能良好,保证医疗安全。

6. 门诊及专家门诊:负责中风、头痛、面瘫等疾病诊疗工作,并积极开展科室间协作,开展相关知识健康宣教。

7.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定时巡视,依据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严格执行医保政策,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8. 加强继续教育,做好中医师承工作,积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知识及技术,开展科研及教学工作,提高中医理论水平、诊治水平。

9. 开展颈腰椎患者的基本诊疗,如:开展中风、头痛、面瘫的疾病各种针灸治疗、理疗、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治疗。

针灸、理疗室医师职责1.在院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2.负责病员的检诊,确定针灸式理疗。

3.针灸工作(1)医师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向病员详细了解病情,认真填写病案,明确诊断,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2)严格无菌操作,1人1穴1针,针具必须严格消毒,对针刺穴位应进行常规消毒。

(3)经常检查针具是否完好,为针具有弯曲变形、脱柄、针尖带钩、生锈者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4)对留针病员,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术者不得离开岗位。

(5)严格遵守针灸操作规程,应取穴准确,操作敏捷轻柔,取针后要仔细查点针数,严防漏针。

(6)对发生带针、滞针、折针、出血、血肿等意外情况应立即处理。

(7)施灸和拔火罐时要防止烫伤。

中医急诊学概论课件

中医急诊学概论课件
• 中医学之所以几千年来长盛不衰,除了它本身在科学的理论体系支 配下所产生的临床疗效的可靠性之外,还在于几千年来中国大众对 于这一学科的依赖性。
2.创新理论的前瞻研究意识
• 进行急诊研究,囿于原有的医学模式,恪守固有的理论体系和具体 的治疗措施,顺其自然地进行,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类卫 生保健的需要。
概论
中医急诊学
讲授人:
联系电话:
第一节 中医急诊学的概念
• 中医急诊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急危重症病因病机、 发病与发展变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救治以及预后和预 防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急诊”“急救”“急症”三者之间在概念上既有关系又有 区别。
• “急诊医学”“急救灾害医学”“急症医学”“中医急诊学” 是几个不同的概念,在学科形成和内涵方面各有偏重。
•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急诊医学的贡献集中反映在他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 书中除“备急方”27首专供急救之外,每一门中还有一些急救的 方药,至今仍广为应用,如犀角地黄汤、苇茎汤、温胆汤等。
四、中医急诊学理论学 术争鸣昌盛期
• 金元时期,名医辈出,刘完素等“金元四大家”更是在急诊学方面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确立研究重点,满足学科发展需求
• 1.强化完善学科发展,规范中医急诊病名 • 2.扩大中医急诊学科内涵,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 3.明确学科发展目标,确定发展优先领域 • 4.急诊重大疾病和危重病的研究
• 叶天士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温病发展变化非伤寒六经所能概 括,而提出著名的卫气营血辨证,将温病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 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创立了三焦辨证理论,丰富了温病急症的 辨治理论体系,与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并补 充了前者在虚证论述上的不足,对温病后期阴液耗竭而形成的下焦 大虚之证进行了概括。

介绍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介绍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药治疗急诊疾病的原则与方法
中医药治疗急诊疾病的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即在疾病急性期以缓解症状、稳定病情为主,而在缓解期 则以调理身体、消除病因为主。
中医药治疗急诊疾病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 治疗等。中药治疗以汤剂为主,可根据病情灵活加减药物; 针灸治疗可快速缓解疼痛、调节身体机能;推拿治疗则可舒 筋活络、促进气血流通。
介绍中医药在用急诊医学中的应Leabharlann 汇报人:XX 2024-01-28
目 录
•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概述 •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理论基础 •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实践应用 •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现代研究 •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挑战与展望
01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概 述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定义与特点
当前医疗体系以西医为主导,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地位和认可 度有待提高。
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
中医药在诊疗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导致在急诊医 学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发展趋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
将中医药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推动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中医药的可 信度和应用范围。
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死亡率。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02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不同证型,采用中药注射剂、中药汤剂等治
疗手段,能够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中医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03
通过中药雾化吸入、中药注射剂等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呼
吸衰竭患者的氧合指数和临床症状。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实验研究

针灸急救

针灸急救

十二常见急诊针灸治疗针灸不仅可以用于治疗3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具有可靠的急救作用。

一、晕厥本症是由于一时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

多为患者平素体质虚弱,加之血管运动失调或神经精神因素不稳定而诱发。

取穴及治法如下:发作时取穴:合谷、人中、百会、少商。

手法:先使病人取头低足高位,同时注意保暖,维持呼吸道畅通。

先针合谷、人中二穴,捻转加提插,强刺激,不留针。

随后再针刺百会、少商,轻度捻转,得气后留针,间歇运针,直至完全清醒。

发作后取穴:百会、内关、神关、足三里。

手法:上穴均用毫针捻转补法施治,针时嘱患者放松身心,意守丹田,自然呼吸。

针入穴后,则结合呼吸补泻,吸气时意守丹田,呼气时意守针下,如此7呼。

一天一次,共治5次为一疗程。

二、虚脱多因体质素虚,加之过度疲劳、大量出汗、剧烈腹泻等原因而引起,临床上以面色苍白、汗出肢凉、脉微细为主症。

取穴及治法如下:足三里、内关穴:毫针刺用捻转补法。

神阙穴:用艾条隔盐灸。

关元穴:用艾条直接雀啄灸。

病人头低足高位,艾灸结合指针按压法,针刺留针并间歇运针布气催气,以肢温、汗收、脉起为度。

针灸治疗至吞咽功能完好时,及时给病人以热饮。

三、癫痫本病是一种间歇性、阵发性发作的神志失常的疾病。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者,多继发于脑脓肿、脑肿瘤等疾患,临床尚属少见。

针灸治疗适用于原发性癫痫。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原发性癫痫一般有小发作与大发作两种类型。

小发作的症状常类似晕厥,发作时间短暂;大发作时,一般病人均是先突然尖叫一声,继而跌扑昏倒,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口唇及全身青紫,有的发作后即呈昏睡状态。

治疗本病以解痉醒脑为急务。

取穴及治法:取合谷、下关、百会、太冲、涌泉、腰奇穴。

先以筷子等物裹以布类塞入患者上、下牙齿之间,以免咬肌痉挛咬伤舌头,随即针刺合谷(双)、下关穴强捻转刺激。

医者意守针下,辨别气感,根据针下之感,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持续捻针,促其清醒。

清醒后再针百会、太冲、涌泉、腰奇四穴,医者集中精力,意守针穴,嘱患者意守针下,随着运针而变换意守之穴,得气后酌情留针,如此每周针治1~2次,直至病人面色红润,身体一般情况好转后可暂停针。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1. 引言1.1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重要性在急诊科,中医特色护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中医特色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强调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患者的整体健康。

与西医护理相比,中医特色护理更注重预防和调理,可以在急诊病情得到控制后,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在急诊科,应用中医特色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中医特色护理还能够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增强免疫力,减轻对药物的依赖,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提升患者护理质量、改善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1.2 中医特色护理与西医护理的区别中医特色护理与西医护理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急诊科,西医护理更注重临床治疗和药物干预,主要通过药物、护理操作等手段来解决患者症状和疾病。

而中医特色护理则更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疗法,重在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调整气血。

在急诊科的护理过程中,中医特色护理更强调通过穴位按摩、中草药熏洗、艾灸、拔罐、气功调理等传统中医疗法,全面调理患者的身心健康。

中医特色护理还倡导顺应自然规律、强调内外兼顾、预防为主的理念,更注重患者自我调理和康复能力的培养。

相较之下,西医护理更加注重疾病的治疗过程,侧重于对症治疗和术后恢复。

中医特色护理与西医护理在治疗方法、理念和效果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二者相辅相成,在急诊科的实际工作中,结合运用中西医护理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2. 正文2.1 中医特色护理的具体内容中医特色护理的具体内容包括针灸治疗、中药疗法、推拿按摩、气功调理等多种形式。

针灸治疗是中医特色护理的核心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病和调理身体的目的。

中药疗法是利用中草药煎煮或熏洗等方式来治疗疾病,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

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揉推拿身体各部位来放松肌肉、活血化瘀、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身体状况。

针灸急救技术ppt

针灸急救技术ppt

01
02
03
系统学习
阅读经典中医著作,掌握 针灸急救技术的经典理论 和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
通过实践操作,熟练掌握 针灸技术的操作技巧,并 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技 术水平。
交流与讨论
参加学术会议、技术交流 以及与同行进行经验分享 和讨论,了解最新进展和 技术。
针灸急救技术的学习资源和建议
中医学院校
参加中医学院校的针灸专业课程, 系统学习针灸急救技术专业知识。
禁忌
针灸急救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和所有病症。如患者处于昏迷、休克或患有急性炎 症、恶性肿瘤等疾病,针灸治疗可能会加重病情,应禁止使用。
针灸急救的步骤和操作流程
诊断
首先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确定需要针灸治疗的穴位 和刺激强度。
消毒
对患者的穴位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刺入
使用适当的针具刺入穴位,深度和刺激强度根据患者病 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对针灸急救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展望
深入研究针灸急救技 术的治疗机制和原理
进一步深入研究针灸急救技术的治疗 机制和原理,探索针灸对人体的作用 规律和机理,为针灸急救技术的临床 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支持 。
创新和发展针灸急救 技术的方法和手段
积极探索和创新针灸急救技术的方法 和手段,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兴技 术,进一步优化针灸急救技术的操作 流程和方法,提高其疗效和应用范围 。
加强针灸急救技术与 现代医学的结合与…
加强针灸急救技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与应用,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和思路,提高针灸急救技术在急危重 症救治中的疗效和应用水平。同时, 要加强针灸急救技术与现代科技、生 物技术的融合,推动针灸急救技术的 现代化和高端化发展。

针灸晕针的应急预案

针灸晕针的应急预案

一、预防措施1. 在进行针灸操作前,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细致耐心的解释,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 操作中医护人员应与患者交谈,或抚摸患者,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3. 避免在紧张、饥饿、饱胀、疲劳时进行针灸操作。

4. 医护人员应具备扎实的针灸技术,操作熟练,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5. 针灸科室应常规备有50%葡萄糖,以备不时之需。

二、应急预案1. 一旦发生晕针,立即停止操作,通知值班的其他医护人员。

2. 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 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并取头低足高位,松解衣扣,注意保暖。

4. 口服温热糖开水一杯或50%葡萄糖20ml静注(高血糖者除外)。

5. 病人发生晕针时,立即将病人移至安静、通风良好处平卧,松解衣扣,注意保暖,并观察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

6. 喂服温开水或糖开水或葡萄糖水,指压人中穴。

7. 数分针后仍未恢复者,可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成人0.5-1.0ml,10岁以下儿童0.3-0.5ml。

8. 根据需要,可转内科门诊或急诊治疗。

9. 做好整个过程的记录,报门诊办公室。

三、应急程序1. 发生晕针时,立即停止操作,通知其他值班医护人员,就地抢救。

2. 将患者抬到空气流通处或吸氧。

坐位患者立即改为平卧位,以增加脑部供血。

3. 指压或针灸人中、合谷穴。

4. 口服温热糖开水一杯或50%葡萄糖20ml静脉推注。

5. 心脏、呼吸骤停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6.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

7. 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解释沟通工作,确保患者及家属了解处理情况。

8. 对晕针原因进行分析,查找原因,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总结针灸晕针的应急预案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提高对晕针的认识,加强预防措施,确保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的安全。

同时,科室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针灸科应急预案

针灸科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在针灸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提高针灸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针灸科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晕针、跌倒、烫伤、药物过敏性休克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针灸科主任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预案的实施。

2. 针灸科护士长负责应急预案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培训、演练和应急物资的储备。

3. 针灸科医护人员负责应急预案的执行,按照预案要求进行应急处置。

4. 针灸科物资管理员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存和管理。

四、预防措施1. 对患者进行充分解释,消除紧张情绪,避免在饥饿、疲劳等情况下进行针灸治疗。

2. 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技术,动作迅速,减少患者疼痛。

3. 针灸科室常规备有50%葡萄糖、肾上腺素等应急药物及物品。

4. 加强对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五、应急处置流程1. 晕针(1)立即停止操作,通知值班医护人员。

(2)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取头低足高位。

(3)口服温开水或糖开水,指压人中穴。

(4)数分针后仍未恢复者,可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成人0.5-1.0ml,10岁以下儿童0.3-0.5ml。

(5)根据需要,转内科门诊或急诊治疗。

2. 跌倒(1)立即将患者扶起,观察生命体征。

(2)给予安慰,避免患者恐慌。

(3)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3. 烫伤(1)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减轻疼痛。

(2)用消毒纱布覆盖烫伤部位,避免感染。

(3)根据烫伤程度,给予相应治疗。

4. 药物过敏性休克(1)立即停止用药,更换药物及输液器。

(2)保暖、吸氧,监测生命体征。

(3)实施心电监护。

(4)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治疗。

六、演练与培训1. 针灸科每月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2. 针灸科每年对医护人员进行一次应急预案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流程。

3. 对新入职医护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应急处置流程。

针灸科会诊单书写范文(精选17篇)

针灸科会诊单书写范文(精选17篇)

针灸科会诊单书写范文第1篇会诊制度一、医疗会诊包括:院内会诊和院外会诊,院内会诊分科间会诊、急诊会诊、院内大会诊、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等。

二、科间会诊: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申请会诊。

普通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主治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写明会诊要求和目的,送交被邀请科室。

应邀科室应在24小时内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

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

会诊后要填写会诊记录。

三、急会诊:因患者病情紧急、急需其他专业协助诊疗时能够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急会诊,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0分钟内到位。

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

四、院内大会诊:凡遇到下列状况,应及时申请院内大会诊;危重疑难病例需要有关科室协助诊治;患者病情危急需要及时抢救;重大手术前因病情复杂、涉及其他相关专业;以专业基础性疾病收入院后经诊断有其他专业状况或合并症;家属或患者有会诊要求,需要转科治疗等。

五、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出现以下状况时,科室应申请组织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

(一)临床诊断困难(一般入院后超过3天不能确诊)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病例;(二)申请会诊超过3个专业的病例;(三)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四)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六、院外会诊:邀请外院医师会诊或派本院医师外出会诊。

(一)外院医师会诊:因疑难病例或家属要求邀请院外专家来院会诊,务必有科主任提出书面申请《院外专家会诊邀请函》上报医务部,邀请函资料包括简要病史、查体、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及会诊目的和要求等状况,医务部审核同意后与受邀医院相关职能部门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安排相关会诊事宜,由科主任主持会诊,必要时医务部或分管院长参加,主管医师作好详细会诊记录,院外专家签字确认。

(二)外出会诊:按照_《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七、会诊权限:科间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主治医师担任;紧急会诊可由值班医师先行处理,根据实际状况请示上级医师指导或由上级医师随后到达现场处理。

急诊病例范文大全

急诊病例范文大全

一、针灸门诊病历样本和其他科的门诊病历没有太大的差别,1.主诉:2.现病史:3.既往史:4.查体:包括一般的阳性体征和针灸的病变腧穴、经络,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腰部肌紧张压痛阳性,腰3-4.、4-5、及腰5骶1压痛阳性,痛沿督脉、足太阳经、足少阳经循行放射,腰阳关、环跳穴压痛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左30度,右90度,加强实验,左阳性,右阴性,拾物试验阳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等等。

5.辅助检查。

6.诊断:包括中医、西医诊断7处理:就是你做的治疗,特殊之处在于要把针刺治则、取穴、刺法、还有什么TDP、拔罐等等写清楚。

二、血液科住院病历范文谁有一、病历的组成(一)、病历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完整病历应包括与病人诊断治疗相关的所有的文字记录。

一般分门(急)诊病历(含急诊观察病历)及住院病历。

1、门(急)诊病历,是病人在门(急)诊就诊时,由接诊医师书写的病历记录。

2、住院病历:是病人办理住院手续后,由病房医师以及其它相关医务人员书写的各种医疗记录。

(二)、门诊病历有以下内容组成:1、门诊病历首页;2、门(急)诊病历记录。

3、在门诊进行的化硷、特殊检查声、影像学报告单等。

(三)、住院病历有以下内容组成(以出院病历装订排序);1、住院病历首页:要求一定要写好主要诊断及次要诊断。

2、入院记录,住院病历(即实习医师写的大病历)。

3、病程记录(以时间顺序排列的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首次查房记录、日常查房记录、会诊记录、交(接)班记录、阶段小结、转出(入)记录、术前讨沦、术前小结、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抢救记录等)。

4、出院记录或死亡记录及死亡讨论。

5、化验及其他辅助检查报告单。

6、体温单。

7、医嘱单。

8、护理记录。

9、手术报告单或手术知情同意书及有创伤性的检查和治疗、输血、自费药等的知情同意书等。

二、病历书写注意事项(一)、住院病历中的病历要求用蓝黑色墨水书写。

病历中各个大标题用红墨水笔书写(打印病历可用黑体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晕厥——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口诀:晕厥要在山里涌泉边的水沟中冲醒。

2、虚脱——素膠水沟内关。

口诀:虚脱要速(素)关水沟。

3、抽搐——百会印堂人中合谷太冲。

口诀:堂中(人中)百合气味太冲,引发抽搐。

4、中风闭证——十二井穴水沟太冲丰隆。

口诀:中风是由于十二条水沟臭气太冲,轰(丰)隆一声倒地所致。

5、中风脱证——关元神阙(隔姜灸)。

汗出配阴郄(xì)、复溜,小便失配三阴交。

口诀:中风脱证会元神出窍
6、痛经——(实证)中极、次髎、地机。

(虚症)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口诀:实痛是中计(中极)吃了(次髎)低级(地机)食品。

虚痛是三阴天在山里太久气海没有关圆(元)。

7、内脏绞痛
(1)心绞痛——心俞厥阴俞内关膻中。

口诀:心绞痛到内堂休息,心越平静,感觉应越好。

(2)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俞肝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

口诀:胆囊疾病主治肝胆,日月不停,其(期)门自通,扬名(陵)全靠这。

(3)胆道蛔虫症——迎香透四白鸠尾透日月胆囊穴中脘阳陵泉。

口诀:九尾偷日月,您想(迎香)偷肆佰?阳陵泉边过,胆怯早中晚。

(4)肾绞痛——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口诀:肾绞痛只要自大观园的阳陵泉,三叫三应肾即愈。

8、牙痛——合谷下关颊车。

口诀:何故(合谷)下车?牙痛啊。

9、高热——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

口诀:高热何故拿十二斤大锥去池边?是宣发热气。

10、血管性头痛
(1)外感头痛——百会太阳风池合谷。

口诀:何故(合谷)太阳风总拜会(百会)我?让我头痛啊!
(2)内伤头痛
A、肝阳头痛——百会风池太冲太溪。

口诀:慈(池)禧(溪)拜会太宗(太冲),大怒,肝阳直线上亢。

B、肾虚头痛——百会肾俞脾俞足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脾肾俱虚,肾亏头痛也。

C 、血虚头痛——百会心俞脾俞足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心脾两虚,血虚头痛也。

D、痰浊头痛——头维太阳丰隆阴陵泉。

痰浊头痛会引起头围、太阳穴丰隆,可能是阴陵泉浊气太盛所致。

E、淤血头痛——阿是穴合谷血海三阴交。

血淤何故头痛?是三股阴气交会(即三阴交)于血海是也!
11、急性腰扭伤——肾俞腰眼委中。

腰扭伤自己在肾部腰眼处揉揉,再放首娓娓中听的曲子。

12、呕吐——中脘内关足三里。

在关内走三里地中脘不舒服,吐了。

心电图记忆
我也来给大家支一招;
房看P波,室看QRS波。

右房肥大P高尖,
左房肥大双峰见,
肥厚心肌电压大。

自己领会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