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作文《从乡村到大学:我的独特旅程》
我是一个来自乡村的大学生,刚来到大学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啥都新鲜。

我还记得第一天来学校报到,那场面,人多得像赶集一样。

我拖着一个大大的蛇皮袋,这蛇皮袋在我们村里可实用了,装东西特别能装。

里面东西也杂七杂八的,有我妈给我做的厚棉被,那被子重得很,她说学校的被子不暖和不像家里自己做的实在。

还有几双我奶奶纳的千层底布鞋,那鞋穿起来可舒服了。

我就这么背着、拖着我的家当,在校园里找我的宿舍。

我看到校园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路也是平平整整的水泥路,比起我们村那布满石子的泥巴路可高级多了。

我在路上张望着,看到那些穿着时髦的同学,感觉自己就像个土老帽。

人家拉的行李箱看起来又轻巧又高级,不像我的蛇皮袋那么显眼。

找到宿舍后,舍友们都用一种有点奇怪的眼神看着我和我的蛇皮袋,我当时还怪不好意思的。

不过我可没因为这个就自卑,在村里这么多年,啥苦没吃过。

收拾床铺的时候,我就把我的厚棉被往床上一铺,那床一下子就显得鼓鼓囊囊的。

然后我把千层底布鞋整齐地放在床底下,心里想这鞋可是我的宝贝,穿着走路又稳又踏实。

在大学里的学习也和村里不一样。

在村里上学,一个教室坐不了多少人,大学的教室大得很,能坐好几百人呢。

老师讲课的速度也快,有时候我都跟不上。

不过我就想,在村里种地的时候,遇见难种的地,还慢慢摸索着种好了呢,学习上也能慢慢摸索。

所以我课后就跑到图书馆去加班加点。

这图书馆可大了,那么多的书,我在村里的时候最多就看看几本课本。

我慢慢找我想要的书,有时候找半天才能找到,那一个个书架之间的过道我跑来跑去的,像个没头的苍蝇。

但是这样时间一长,我适应得也不错,成绩也慢慢上去了。

这就是我这个乡村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新鲜的事物和不断的挑战,和在乡村的日子虽然很不一样,但我也在努力让自己更好地融入,毕竟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嘛。

《乡村娃的大学社交圈》
我这个乡村来的大学生啊,在社交方面也是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变化之旅。

刚上大学的时候,参加社团招新活动,那阵仗真是让我开了眼。

各个社团的摊位都装饰得花里胡哨的,有挂着彩带的,有贴满了漂亮照片的,那些照片里的同学都笑得特别灿烂。

我走到一个舞蹈社团面前,看到那些
女孩子穿着漂亮的舞蹈服,男孩子也是一身帅气的装扮,正在那跳街舞呢。

那蹦蹦跳跳的动作,快得我眼睛都跟不上。

我当时就想,这在咱们村里可看不到,顶多过年的时候大伙凑到一起扭扭秧歌。

我站在那看了半天,心里有点心动,想参加。

但又怕自己像个木头似的不会动,犹豫再三还是走了。

后来我参加了一个公益社团,想着这个和乡村里互相帮衬的那种氛围有点像。

在公益社团里,第一次参加活动是去养老院看望老人。

我心里就觉得特别踏实,这我在行啊。

我就主动和老人们聊天,给他们讲我们村以前的故事。

我告诉他们我们村的老槐树,那棵树据说有上百年了,夏天的时候大家都在树下乘凉,村里的老人就像老槐树一样,是村里的宝贝。

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的,还夸我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和我一起去的同学那时候才开始真正愿意和我深入交往,我想可能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我充满真诚和热情的这一面吧。

再说说和舍友的相处。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之间交流有困难。

他们谈论的一些品牌啊,流行文化啊,我都不太懂。

有一次,舍友们在讨论一款很火的游戏,我在旁边听着都插不上嘴。

但是后来有一次,学校食堂里做了有个我们家乡常吃的菜,叫梅干菜扣肉。

我可就来劲了,给他们说起这道菜在我们村里的重要性。

我们村里办喜事的时候,这道菜是必备的,做法也有讲究。

肉要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梅干菜要那种晒得黑黢黢又很香的。

先把肉煎得两面金黄,再把梅干菜铺上一块儿蒸,蒸得满屋子都是香
味。

等蒸好之后啊,肉里的油都渗到梅干菜里去了,梅干菜变得油汪汪的,肉吃起来也不腻口了。

他们听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从那以后,我和舍友之间的关系就亲近了不少。

在大学里的社交圈就像一个小社会,我这个乡村来的大学生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用我的真诚和独特的乡村故事结识了不少朋友,我的大学生活也因为有了这些朋友变得更加多彩了。

《寒暑假:乡村与大学的切换键》
我这个乡村大学生,寒暑假就像是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模式之间切换的按钮。

一到放寒假,我就归心似箭地往家里奔啊。

从大学坐火车再坐汽车,一路颠簸回到自己村子的时候,那种亲切感就扑面而来。

看着村里熟悉的房子,那墙壁有些都还是泥巴糊的,跟大学里那些高大壮观的教学楼可没法比,但在我眼里这就是家的感觉。

一进村口,就能看到村里那几只土狗,汪汪汪地叫着,像是在欢迎我回来呢。

我背着我的包,手里还拎着给家里买的一点城里的小玩意儿,快步往家里走。

到家之后,我就换回了自己的乡村模式。

跟着爸妈去地里干农活,那感觉真踏实。

有一次,我们去种土豆。

我爸先用锄头在地里挖一个个小坑,那动作又快又熟练,我照着他的样子做,可总是挖得歪歪扭扭的。

然后我
妈就往坑里放土豆种,我就负责把土坑再盖上土。

盖土的时候,我不小心把土块压在了刚种的土豆上,我爸就笑我,说我这大学生种地还不如他这个老农民呢。

我就不服气,说在大学里学的知识多着呢,种地这点事儿肯定能学会。

然后我就慢慢调整,可不是嘛,不一会儿就盖得像模像样的了。

还有在村里过年的时候,那热闹劲儿和在大学里可不一样。

村里家家都忙着贴春联、挂灯笼、做年夜饭。

我跟着村里的叔叔伯伯们去挨家挨户拜年,每个家里都准备了丰盛的食物。

在一个大爷家,他家还保留着那种土灶,烧的柴火烧得旺旺的,锅里煮着肉骨头,那汤咕噜咕噜地翻滚着,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

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唠家常,我又听到了很多村里的新鲜事儿,什么张家的小子娶了媳妇,李家的闺女生了娃之类的。

等开学回到大学,又得切换模式了。

我得把在村里养成的那种慢悠悠的节奏调整过来。

我又开始穿梭在教学楼、图书馆和食堂之间。

每次开学刚到宿舍的时候,舍友们都在分享着他们寒假里出去旅游或者玩的事情,我就给他们讲我们村里过年的那些独特的风俗,像踩高跷、舞龙灯之类的。

他们都听得入迷了,觉得我们乡村的年味特别浓。

就这样,寒暑假成为我在乡村和大学之间切换生活的特别时间段,让我在两种不同的生活中都能找到乐趣,也让我更加珍惜来自乡村和大学的双重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