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三第10课梨园春秋(教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三第10课梨园春秋 (教案1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高中历史三第10课《梨园春秋》,主要讲述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京剧的诞生与发展。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第十节,详细内容包括戏曲的起源、元杂剧的兴起、明清传奇的繁荣、京剧的形成及其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掌握各个时期戏曲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2. 使学生理解京剧的形成过程及其艺术特色,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京剧的形成过程及其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各个时期戏曲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京剧选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
(1)戏曲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戏曲的起源,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
代戏曲的发展历程。

(2)元杂剧:讲解元杂剧的兴起及其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3)明清传奇:介绍明清传奇的繁荣,引导学生学习其代表作品。

(4)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详细讲解京剧的形成过程,分析其艺术
特色。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戏曲艺术在当代社会的
传承与发展。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与戏曲艺术相关的典型题目。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1.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发展历程
起源
元杂剧
明清传奇
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2. 京剧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简述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

(2)分析京剧的艺术特色。

2. 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
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进行评价。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看京剧演出,深入了解京剧艺术,
提高审美情趣。

同时,推荐相关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内容的详细阐述;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
6.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
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一、教学内容
在讲解教学内容时,应深入挖掘戏曲艺术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
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对于戏曲的起源,可以详细介绍巫术、歌
舞等元素如何融合形成了早期的戏曲形式。

在元杂剧部分,详细阐述
其兴起的社会背景,如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等,并分析
关汉卿、马致远等大家的作品特点。

至于明清传奇,应着重讲解汤显
祖的“临川四梦”等经典作品的艺术成就。

对于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需要详细解读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四大名旦等关键历史节点。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概述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脉络,识别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2. 能够分析京剧的艺术特色,如生、旦、净、末、丑的行当特点,唱、念、做、打的表演技艺;
3. 能够通过戏曲艺术的学习,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应集中在京剧的形成过程及其艺术特色上,需要详细解
释京剧的唱腔、表演、脸谱等独特之处。

教学重点应放在戏曲艺术的
发展历程上,特别是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代表性成就。

四、实践情景引入
实践情景引入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的重要环节。


以设计如下情景:
1. 让学生模拟一场古代戏曲表演,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体验戏曲艺术;
2. 组织学生参观戏曲表演后台,了解演员的化妆、服装、道具等
准备过程;
3. 邀请戏曲演员到校进行互动讲座,让学生直接感受戏曲的魅力。

五、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如分析《西厢记》、《牡丹亭》等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随堂练习应设计成不同难度的题目,包括基础知识填空、分析题、论述题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
需求。

六、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应兼顾深度与广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还要
鼓励他们进行深入研究:
1. 设计一份关于戏曲艺术发展的时间轴,要求标明重要事件和代
表作品;
2. 分析一篇京剧剧本,从剧情、角色、对白等方面进行解读;
3. 写一篇关于观看现代戏曲表演的感想,探讨传统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七、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应关注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应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给予反馈。

拓展延伸部分,教师可以:
1. 推荐经典戏曲作品和现代改编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2. 组织学生参观戏曲博物馆,加深对戏曲历史的了解;
3. 创设戏曲艺术俱乐部,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学习和传播戏曲文化。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在关键知识点处适当提高音量,强调重点。

3. 适时运用幽默语言,增强课堂氛围。

二、时间分配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充足。

2. 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实践时间,避免“满堂灌”。

3. 注意控制课堂进度,避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时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

2.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不足。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音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现实生活,创设有趣、贴近实际的情景,让学生产生共鸣。

3. 与学生互动,鼓励他们参与情景演绎,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提问是否有针对性,是否有助于学生思考。

4. 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

5.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

7.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