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单元整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如图所示:
2.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对我国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启示 (1)在改善投资环境中,除了注意一般软、硬件设施建设外,还应该加强对外宣传, 以提高地区的知名度。 (2)在兴办新产业、新企业的同时,应注意加强对原有产业部门的更新改造,减少 企业破产倒闭数量,以便从总量上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3)在制定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时,应注意原有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结 合与协调。把区域技术进步、新兴产业的发展建立在原有产业以及区域未来发展的客 观要求之上,“扬长避短”,以求得区域持续稳定的发展。 (4)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注重“下岗”职工的“转业”培训和在职职工的进修,以适 应未来产业发展对职工教育水平的新要求。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单元整合
1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2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01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① _干__旱___ ② _水__土__流__失___ ③ _生__物___ ④ _煤__炭___ ⑤ _产__业__结__构___ ⑥ _改__革__开__放___
02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 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如参照 宁夏中卫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治理、亚马孙雨林的保护等的经验或措施,结合区域实际问 题,提出类似的且有针对性的措施。
3.中国主要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地 生态问 区题
形成原因
整治措施
黑土侵 东
大障碍
水盐运动
续表
地 生态问 区题
形成原因
整治措施
①干旱多大风的气候 西 土地荒
①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水
②丰富的沙源
资源
北 漠化、
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地 土地盐
②合理调整农业结构,解决农
④水资源利用不当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牧区的能源问题
区 碱化
⑤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③构筑防护体系
【例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山西多年来发展了煤炭、冶金、电力、焦炭、化工和建材等以资源为核心
的资源型产业,其中煤炭、冶金、电力、焦炭成为四大核心传统主导产业。 材料二 2015年以来,受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下降,国际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
持续下跌等影响,山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成为影响经济和就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 山西的钢铁、煤炭行业压产能、调结构的任务迫在眉睫。
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严重、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所以两地区应采取 的对应措施就是退耕还林、还牧、还草。 (2)根据区域特点确定措施 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 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防 治措施如下。

①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
土 高
水土流 失
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导致植被破
农业技术措
【例1】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甲、乙两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B )
A.草场退化、水土流失
B.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
C.湿地破坏、森林锐减
D.土地荒漠化、石漠化
(2) 治理图中乙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是( A )
A.小流域综合治理
B.建立湿地保护区
C.发展立体农业
D.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思路导引(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_河__套__平__原___的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会造 成土壤_盐__碱__化___;乙地位于_黄__土__高__原___的旱地耕作区,水土流失严重。(2)乙地位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_小__流__域__综__合__治__理___是其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措施。
思路导引(1)材料一中提及四大核心传统主导产业都属于_资__源___型产业,都是对 _煤__炭___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从资源开发条件角度分析。(2)材料二提及面临的困境: 国内外煤炭、钢铁市场需求下降、_价__格___下跌,侧面说明市场供大于求,行业存在__产__能__ _过__剩__现象。措施可运用资源型地区整治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交通与科技、美化
专题二 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1.分析思路 (1)资源型地区开发条件的评价。资源型地区开发条件的评价要从优势条件与制 约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重点考虑以下要素: ①资源及其组合状况。资源的种类及组合状况,资源的数量、地位,水源条件等。 ②位置及交通状况。优越的位置及便捷的交通利于与外界的联系,可以降低原料和 产品的运输成本。一般要从水陆交通两方面具体分析。 ③科技、市场、政策等。影响资源开发的规模、效率、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 (2)资源型地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源型 地区,大多有过衰落经历,原因大体相同,即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成本上升、市场需求量 下降、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环境污染严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
(1)自然原因 ①地形原因(海拔、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等)。 ②气候原因(光照、热量、降水、风力、风向等)。 ③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 ④植被原因(类型、覆盖度、季节变化等)。 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季节变化、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主要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 向等。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分析,应有针对性地对某区域生态环境问 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材料三 山西省煤田分布图(图1)和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图2)。
图1
图2
(1) 分析山西形成四大核心传统主导产业的区位条件。 [答案] 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政策支持。 (2) 简析山西钢铁、煤炭行业要压产能、调结构的原因和措施。 [答案] 原因:国内外煤炭、钢铁市场需求下降;煤炭、钢铁价格下跌;行业产能过剩。 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美化环境;改善交通;发展科技。 (3) 说出山西煤炭综合利用的意义。 [答案] 有利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机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
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遭到破坏,引起 ①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
蚀、湿 土壤冲刷 北
造林,土壤培肥
地萎 ②沼泽开垦导致湿地萎缩
②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

缩、森 区
③林木超采、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
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建设
林破坏 民烧柴等导致森林资源减少
自然保护区
续表
地 生态问 区题
形成原因
整治措施
旱涝、 ①气候具有春旱严重、多风沙、气温年 ①旱涝——兴建水利工程,发
华 风沙、
展节水农业
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
北 平 原
盐碱是 农业发 展的三
②地势平坦,有大面积的地势低洼处 ③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等
②低湿地治理——采用“鱼 塘—台田”模式发展立体农业 ③盐碱地治理——调节控制
环境等)回答即可。(3)从可持续发展三个内涵(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生 态持续发展)角度,结合山西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从产业结构的调整、__产__业__链__ _的__延__伸__、经济效益的提升、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环境等角度分析。
专题一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以人 为原因为主。
1.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有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湿
地破坏等)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其次从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分析该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