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

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与时俱进。

1.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诗序》
赏读: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

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认真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2.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赏读: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赏读:一句善良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
漂亮·俊俏
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含有“好看”的意思。

主要区别是:“漂亮”着重指外表好看,可形容具体事物,形容人(多指年轻人)时不限男女;“俊俏”一般指人的相貌好看,多用于女子。

此外,“漂亮”可重叠成“漂漂亮亮”,“俊俏”则不能。

例句1:最漂亮的还是她那双忧郁然而动人的眼睛。

例句2:在树上挂着的笼子里,有两只俊俏的白玉鸟。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按部就班”,部、班:门类,次序。

就:归于。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原指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合乎规范,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循序渐进”,循:按照。

序:次序。

渐:逐渐。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都有“遵循一定的程序”的意思。

异:前者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后者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

例句1:学习科学知识,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例句2: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知识卡片
古汉语句的倒装句式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是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1.主谓倒装句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构成主谓倒装句。

翻译时要根据语意、语气表达的需要,适当调整主语、谓语的顺序。

主谓倒装句主要有两种形式:
2.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谓语动词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其常见的类型有三种:
3.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

定语后置句的形式主要有五种:
4.状语后置句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

翻译时,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

状语后置的形式一般有三种:
预习作业
1.下面几个句子里都有词类活用现象,请找出来并具体说明是哪一种活用。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齐威王欲将孙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驴不胜怒,蹄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句中形容词“小”活用为动词,是形容词意动用法。

②句中名词“将”活用,是名词使动用法,“使孙膑为将”。

③句中及物动词“食、见”活用,均是使动用法。

④句中不及物动词“痛”活用,是使动用法。

⑤句中名词“蹄”活用作动词,即“(用蹄子)踢”的意思。

2.古人的称谓体系很复杂,一般总是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和长辈用敬称,对平辈和晚辈可以相对随意些。

请看看下面这些称谓,说明它们分别用于什么人。

①仆、不才、不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子、竖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孤、孤家、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子、夫子、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公、君、足下、丈、大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一般人自称。

②称晚辈。

③王侯自称。

④称师辈。

⑤称朋友、尊长。

3.下面句子和成语里的加点字,读音都比较特别,请标出它们的读音。

①至吐门,遂强大,更号可.()汗.(),犹单.()于也。

②天姥.()连天向天横。

③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

④是时,曹操遗.()权书曰。

⑤彗星见.()于东方。

⑥羽扇纶.()巾。

⑦万乘.()之国。

⑧否.()极泰来。

答案①可(kè)汗(hán)、单(chán)。

②姥(mǔ)(意义:老妇)。

③食(sì)(意义:供养,给……吃)。

④遗(wèi)(意义:送给)。

⑤见(xiàn)。

⑥纶(ɡuān)(纶巾: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

⑦乘(shènɡ)(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⑧否(pǐ)(“否泰”本是《周易》的两个卦名,天地相交、通顺叫“泰”,天地不相交、不通顺叫“否”。

后来把运气的好坏称为“否泰”)。

4.选出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②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③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④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⑤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⑦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⑧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A.②④⑤⑦B.②④⑥⑧
C.③⑤⑦⑧D.③④⑥⑦
解析①没有通假字;②“吾今且报府”的“报”是“赴”的通假字;③没有通假字;④中的“还”是“环”的通假字,“还柱而走”是“环柱而走”;⑤没有通假字;⑥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汝之不惠”是“汝之不慧”;⑦没有通假字;⑧中的“衡”是“横”的通假字。

答案 B
5.古代汉语中表示被动有以下几种句子格式。

请思考,其中哪些格式在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哪些现在已经消失了。

①为……例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②为……所……例句:术怒攻布,为布所破。

③……于……例句: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④……见……例句:慈父见背。

⑤……见……于……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⑥……被……例句:忠而被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被动句式的差异。

答案⑥是现在普遍使用的表示被动的句式,剩下的几种句式偶尔还可以见于书面语中。

如①还见于“不为人知”这样的结构中;②可见于“为我所用”、“为人所不齿”这样的结构中;④还可以用于“见笑”这样的客套话里。

而③和⑤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
一、问题讨论
1.汉语的古今词义有何变化?
提示有些古代汉语的词,意义没怎么变,但是现在已经不能单独使用了。

有些古代汉语的词只在某些情况下才使用,一般则被另一个词替代了。

有些古代汉语的词的某个意义(即某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2.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一般有哪些?
提示一般有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即状语后置句)等四种特殊句式。

3.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一般有哪些?
提示一般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等几种。

二、知识结构
汉语的演变⎩⎪⎪⎨⎪⎪⎧语音的演变⎩⎪⎨⎪⎧声调的变化韵母的变化
词汇的演变⎩⎪⎨⎪⎧词语的词形变化词语的消长变化词语的替换变化词语的引申变化语法的演变⎩⎪⎨⎪⎧语序的变化句式的变化
词类的变化
三、相关知识
词义的演变规律
词义的演变,从其演变的结果来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
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这就是词义的扩大。

如汉语中的“江、河”,原专指长江、黄河,现指所有的江河;“皮”原专指野兽的皮,现则泛指皮肤,这些都是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这就是词义的缩小。

如“丈人”,原指年长的男子,现专指妻子的父亲;“臭”原指一切好闻和难闻的气味,现则只指臭味;“金”原指一切金属,现指“金子”。

3.词义的转移
即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这种现象就是词义的转移。

如“涕”原指眼泪,今指鼻涕;“牺牲”原指为祭祀而宰杀的牛羊等牲畜,现指为了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行李”原指“外交使节”,现指“出门带的包裹”。

这些都是词义的转移,即原来指称甲事物,现在变成指称乙事物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