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三国十大善终的大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史中,三国⼗⼤善终的⼤将!
汉末三国时期,名将辈出,有的战死沙场,马⾰裹⼫,⽐如孙坚、张郃等,有的被暗杀,⽐如孙策、张飞等,有的被擒后被杀,⽐如吕布、关⽻等,但也有很多⼤将得以善终,其中,有⼗位⽐较著名,他们都是谁呢?
这⼗位⼤将,排名不分先后。
有的正史和演义中结局不同,这⾥以正史为依据。
第⼀位,赵云。
赵云(?-229年),字⼦龙,常⼭真定(今河北省正定)⼈。
⾝长⼋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赵云先投奔公孙瓒,后来,公孙瓒派刘备和⽥楷抵御袁绍,赵云随从,因此结识刘备,后来,追随刘备近三⼗年,先后参加过⼊川之战、汉⽔之战、箕⾕之战等。
赵云在建兴七年(229年)病逝。
《三国志赵云传》: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第⼆位,马超。
马超(176年-223年1⽉),字孟起,司⾪部扶风郡茂陵(今陕西杨凌五泉镇)⼈,汉末群雄之⼀,蜀汉名将。
马超是马腾的⼉⼦,马腾⼊京后,马超割据雍州,和曹操争夺关中失败后,退守凉州。
后依附张鲁,因张鲁不信任马超,马超被迫投降刘备,帮助刘备攻取成都,⽴下⼤功。
马超于章武⼆年(223年)病逝,终年47岁。
《三国志马超传》:⼆年卒,时年四⼗七。
第三位,黄忠。
黄忠(?-220年),字汉升,南阳(今河南南阳)⼈。
东汉末年名将。
黄忠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进取益州。
建安⼆⼗四年(219年),黄忠在定军⼭⼀战中,勇冠三军,⼒斩曹魏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
建安⼆⼗五年(220年),黄忠病逝。
《三国志黄忠传》:明年卒,追谥刚侯。
在《三国演义》中,黄忠跟随刘备伐吴时,被东吴马忠⼀箭射中肩窝,回营后死去。
第四位,太史慈。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义,东莱黄县(今⼭东龙⼝东黄城集)⼈。
东汉末年名将。
太史慈⼸马熟练,箭法精良。
太史慈原为刘繇部下,曾与孙策战场上⼤战,不分胜负,后被孙策收降,助其扫荡江东。
孙权继位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的要务委托给他。
建安⼗⼀年(206年)太史慈病逝,年仅四⼗⼀岁。
《三国志太史慈传》:年四⼗⼀,建安⼗⼀年卒。
在《三国演义》中,太史慈被张辽射中,回营后死去。
第五位,张辽。
张辽(169年-222年),字⽂远,雁门马⾢(今⼭西朔州)⼈。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
张辽先后跟随丁原、董卓、吕布。
吕布死后,张辽归顺曹操。
张辽曾与关⽻同解⽩马围。
建安⼆⼗年(215年),在合肥逍遥津之战中,张辽率⼋百将⼠冲击孙权的⼗万⼤军,以七千⼈击败
孙权,还差点活捉孙权。
黄初⼆年(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
黄初三年(222年),张辽在江都病逝,享年五⼗四岁。
《三国志张辽传》:辽病笃,遂薨于江都。
在《三国演义》中,张辽被东吴丁奉射中腰部,回营后死去。
第六位,徐晃。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西洪洞东南)⼈。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徐晃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徐晃在曹操⼿下屡⽴战功,参与官渡、⾚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次重⼤战役。
在樊城之战中,徐晃救援曹仁,击败了关⽻。
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封为右将军,公元227年病逝。
《三国志徐晃传》:病笃,遗令敛以时服。
在《三国演义》中,徐晃被孟达⼀箭射中头部⽽死。
第七位,夏侯惇。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
东汉末年名将,曹魏开国元勋。
夏侯惇少年时以勇⽓闻名于乡⾥,曾杀死侮辱他⽼师的⼈。
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
夏侯惇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筑陂塘灌溉农⽥,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
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将军。
公元220年病逝。
《三国志夏侯惇传》:⽂帝即王位,拜惇⼤将军,数⽉薨。
第⼋位,许褚。
许褚(?-227年),字仲康,谯国谯⼈(今安徽亳州)。
长⼋尺馀,腰⼤⼗围,容貌雄毅,勇⼒绝⼈,被称为虎痴。
许褚年轻时在家乡聚集了数千户⼈家,共同抵御贼寇。
后追随曹操,典韦死后,许褚主要负责护卫曹操。
渭南之战时,许褚左⼿举着马鞍挡箭,右⼿撑船,在箭⾬中帮助曹操成功渡河。
曹操与马超、韩遂会⾯时,马超欲偷袭曹操,但听说许褚之名后,马超放弃了。
当曹操去世时,许褚哭⾄吐⾎,曹丕其迁作武卫将军,负责宫中安全。
曹叡继位时封其为牟乡侯。
太和元年(227年)去世。
《三国志许褚传》:褚薨,谥⽈壮侯。
第九位,曹仁。
曹仁(168年-223年),字⼦孝,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曹操从弟。
曹仁精于⼸马骑射,少时不修⾏检,成为⼤将后,则变得严整,奉法守令。
跟从曹操多年,为曹操⽴下汗马功劳。
⾚壁之战后,曹仁镇守江陵与周瑜拖了⼀年之久,渭南击败马超。
襄樊之战中,曹仁挡住了关⽻的进攻,魏国建⽴后曹仁拜车骑将军。
曹丕称帝后,封曹仁为⼤将军,⼜迁⼤司马,黄初四年(223年)病逝,时年五⼗六岁。
《三国志曹仁传》:黄初四年薨,谥⽈忠侯。
第⼗位,曹洪。
曹洪(?-232年),字⼦廉。
沛国谯(今安徽亳州)⼈。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曹操从弟。
曹洪早年随曹操起兵讨伐董卓。
曹操在荥阳被徐荣击败,失了战马,曹洪把战马让给曹操,曹操得以逃命。
汉中之战时,曹洪与曹休在下辩抵御刘备,破斩吴兰、任夔,逼退张飞与马超。
曹丕即位后,因怀恨曹洪早年不借钱给他,欲处死曹洪,因卞太后求情,将其免死,贬为庶民。
曹叡即位,拜曹洪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
太和四年(230年),复拜骠骑将军。
太和六年(232年),曹洪病逝。
《三国志曹洪传》:太和六年薨,谥⽈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