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五篇
【导语】《我的精神家园》一书话题大多涉及文化状态与知识分子命运。
有人曾这样说过:“《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充满睿智的诗意的世界, 一个自由思想家的精神家园, 是使人忧伤的幽默。
”。
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读后感频道!【篇一】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园》中有一篇杂文, 王小波对“媚俗”(指艺术家为了取悦大众, 放弃了艺术的格调)与“媚雅”(指大众受到某些人的盎惑或者误导, 一味追求艺术的格调, 也不问问自己是不是消受得了)进行了比对, 重点阐述了“媚雅”。
他回想在美国时, 一日去波士顿看朋友。
趋车一整天方到朋友家, 被朋友邀请去教堂听免费的高雅音乐会。
小波在婉拒不成的情况下, 和朋友去了音乐会现场。
由于坐在首排正中, 他硬撑着听了两支曲子, 结果是觉得曲子没咸没淡, 没油没盐, 演奏员在胡吹、胡拉, 指挥先生在胡比划, 整个感觉和晕船相仿。
中间居然有一段恨不能一头碰死算了……结论即是布鲁纳这两首鸟曲, 真是没劲透了!
欣赏小波的率真和透彻, 他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知名作家而猪鼻子插大葱——装象。
没有怕别人讥笑他缺乏古典音乐方面的修养而闭口不谈。
现今社会中, 不雅装雅的人比比皆是, 个别演艺明星(当然演艺明星也是人, 也不乏具有高功力、高水平人士出现), 连整句话都说不好, 一手蛛蛛
爬的“书法”, 愣说自己的爱好是读书, 读名著、读经典、读深奥的古籍……听音乐、听古典音乐……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如此“媚雅”之举不提也罢, 还不如真实地说说自己喜欢朋友围炉而坐, 喝喝大酒、吹吹小牛来得真实!
看了王小波的“媚雅”谈, 也不由得想起另一作家说过, 如果一本书, 无论评价多么好的书, 如果你看不下去, 完全可以放下不看, 不用强迫自己去迎合。
支持小波的不要故作“媚雅”状, 但辩证地分析, 不怀“媚雅”之心, 而抱“媚雅”之举, 去尝试走进高雅艺术的殿堂, 学着去听不同风格的音乐、看各种风情的舞蹈、阅读兴趣之外的书籍, 也可能在“媚雅”的驱动下, 保不齐真地培养出来了某些文学、艺术修养, 那岂不是一件快事!【篇二】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有一本书, 全是俏皮话, 你一看就乐了, 乐完了你觉得他怪损的, 连你也骂了, 接着你就反思了。
一边看, 一边笑, 一边思考…这就是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
这本书, 分为文化、艺术、社会三部分, 作者以似乎残酷的坦诚与直率, 道出了人们身在其中却从未考虑过的生活。
整本书, 黑色幽默无处不在, 但慢慢读来, 你会发现, 这是使人忧伤的幽默。
整本书文字貌似态肆随意, 但却有着一种内在的严肃。
此时, 我想到了贾平凹, 同样地, 在那貌似玩世不恭并且自嘲的表象下, 隐藏着冷静、彻底了悟的大智和无可救药的真诚。
王小波的幽默并非皮肉上的滑稽与俏皮, 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思维理念。
他的幽默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秘幽黑的洞口:他揭示社会的众生相, 追踪灵魂进行拷问, 尽显世相荒诞。
以嘲讽的态度揭示环境和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而成扭曲、畸形之态, 反衬出我们被设置得了无生趣的精神世界和压抑得失去自我的情状。
但人之所以为人, 是因为有内在的精神生命,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灵魂。
“人活在世上, 要明白些道理, 遇见些有趣的事。
”王小波用他自己独特的视角、以其生命的硕果来验证着他的信念:不断地学习和追求, 这才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不停顿的思索与追问, 这才是宇宙生命的尊严、显现!
唯有这样, 人才是人, 不是一样东西!【篇三】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知道林曦要开线上书法课有2个月了, 一直犹豫是否报名。
很喜欢她的微博“林糊糊”和公众号“林曦的小世界”, 给我很多滋养和共鸣。
但犹豫在于, 一是没有时间;二是已经有线下老师了;三是同样线上课, 贵十倍。
时间真紧。
下班到家20:30, 检查小朋友功课、送她入梦乡、自己洗漱好就超过22:00了, 每天顶多半小时写毛笔吧, 别的网购或浏览网页, 真是一样都不能再干。
学费真贵。
比线下老师贵3倍, 比其他线上课程贵10倍。
讲得再好, 真有如此倍数之差, 却是未必。
报, 可能没有时间、可能效果不佳、可能半途而废、可能最终还是学艺不精, 那么, 损失一笔学费, 我后悔值的上限是一笔钱。
不报, 就会老想着那会是怎样一个乐园, 我会错过怎样的同好和朋友, 我错失了怎样的一种生活, 我的后悔值将没有上限、无法估量。
也许每一个选择都会后悔, 但说到底, 一个是金钱的损失, 一个是精神的损失。
王小波说:“我对权力没有兴趣, 对钱有一些兴趣, 但也不愿为它去受罪。
”
我没有他那么洒脱, 他说不要孩子, 就不要孩子。
我要养家, 就不能不接受一些委屈和劳累, 但如果赚的钱可以支付一些自己的喜好, 也算是补偿。
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园》一文中写到:
“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 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 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
我觉得用不着想那么多。
用宁静的童心来看, 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 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 在每个花蕊上, 都落了一只蓝蜻蜓。
维特根斯坦临终时说:告诉他们, 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 他从牵牛花丛中走过来了。
”
在我的精神家园中, 老朋友是阅读和写作, 新朋友是书法和国画。
我觉得它们都是美丽的牵牛花, 我希望它们伴我度过美好的一生。
【篇四】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很喜欢王小波, 因为他很有趣。
读一本书就像品尝精神的美食, 如果味如嚼蜡便难以下咽, 而像王小波作品的有趣让这些精神大餐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王小波说他生活一定要是有趣的, 这是他毕生追求的事情, 有趣的人的作品也一定是有趣的, 他的作品充满了黑色幽默, 不能捧腹大笑, 但是仔细琢磨起来, 越品越有韵味, 最后一声坏笑或者头脑、鼻子、嘴、肚子同时轻微震颤了一下, 不知不觉就把整本看完来了。
王小波的杂文更加出色。
王小波的某篇文章好像说过这件事, 我看了几本他的书后也是有同感的。
王小波的小说以《黄金年代》《白银年代》《青铜时代》最为出名, 被称为自叙三部曲, 具体的评价不再详述了, 各大书评网站上自然不少, 杂文要属《沉默的大多数》, 再就是这本《我的精神家园》, 《沉默的大多数》因为用手机看的电子版, 实在是不喜欢电子书, 没有书香, 没有触感, 有点像无味的香瓜, 口感实在像黄瓜, 觉得不能糟蹋了好东西, 看到一半就决定还是买书看的舒服, 至于这本《我的精神家园》是很凑巧前几天在图书馆看到的, 两天不舍释卷的看完了, 除了吃饭睡觉外基本上就是在看这本书。
王小波的杂文给我的精神享受远远超过小说, 小说看过之后的感觉是, 写的好, 语言用的很朴实却很巧, 色色的,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是一种无声的控诉, 一种沉默的呐喊, 杂文每篇虽短, 但是每篇即使放在现在也非常的应景, 完全没有被
20年的时光所淹没, 反而更觉得先知先觉, 在岁月中熠熠生辉, 这种对社会和人性的透视与分析深刻而生动, 他所指出的问题非常有前瞻性, 很多问题至今仍未解决, 甚至至今越加严重, 更为突出。
从王小波的杂文中可以看到一个有责任感和责任心的前沿作家的风范, 还有社会旧疾一直未加治理或者无法根治的悲哀。
王小波说他不喜欢张爱玲, 较之张爱玲, 我更喜欢三毛。
女人应该看三毛和张爱玲, 三毛的文字是生活的, 软软的, 想一件薄纱的衣服, 轻抚着皮肤, 张爱玲的故事是美的, 无论凄惨或更加凄惨, 缓缓地, 像潺潺的流水, 声声入耳, 轻敲着读者的心;男人应该看王小波, 特别是王小波的杂文, 如春天的细雨, 清新明朗, 雨过之后头脑清醒。
书中的《精神家园》一篇里面写到: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 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 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
当然, 他是把尘世的嚣嚣都考虑在内了, 我觉得用不着想那么多。
用宁静的童心来看, 这条路是这样的, 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
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 在每个花蕊上, 都落了一只蓝蜻蜒。
这也是我的精神家园, 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不仅在书中可以看到, 但是要坚信, 要懂得体验与寻找。
【篇五】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我的精神家园》一书话题大多涉及文化状态与知识分子命运。
有人曾这样说过:“《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充满睿智的诗意的世界, 一个自由思想家的精神家园, 是使人忧
伤的幽默。
”读完全书后,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知识分子的不幸这一部分内容。
我从中得到了这样一个感悟:不断地学习和追求, 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书中写道:“什么是知识分子最害怕的事?”答案就是“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
”是的, 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是十分重要的。
毋庸置疑, 好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一个人实现理想和目标。
同时, 我认为虽然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是十分重要, 但并不起绝对作用。
我坚信个人的努力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追求, 才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才能活得更有价值。
不断地学习和追求, 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我们大多平庸而不自知, 或者只是软弱的去承受, 他却对平庸的生活有一种狂怒, 发誓要从上面飞腾过去并且用他的一生去努力这样做了;我们大多趋利避害或只是沉默以对, 他却逆流而上, 选择严肃写作, 而且直言不讳, 视批评文化、社会、艺术为自己的责任;我们大多呆板或以肉麻当有趣, 要么惟恐自己不”贫”、不”痞”, 他却在智慧和爱中创造出了一种了不起的有趣, 而且显示了智慧和爱中本应具有但却被我们遗忘了很久的一种属性, 那就是高贵;我们大多具有一种狡猾的聪明, 他的聪明却是建立在科学的自由、平等和诚实的基础上, ”真理坚硬无比”, 我觉得这种聪明很可爱, 也很必要。
所有的所有, 也许我们心存向往而自己却做不到。
在现实社会中, 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 我们往往会摔跟斗。
但是, 命运就在我们的手中。
作为知识分子的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就要不断地学习和追求, 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从而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其实, 不断地学习和追求, 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