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 第一单元 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 (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公转速度最慢
C.公转速度由慢变快
D.公转速度最快
6.依据二十四节气判断夏至时视太阳的黄经为( )
A.270° B.180°
C.45°
D.90°
答案 4.A 5.C 6.D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 如何判断地球的自转速度?
情境探究
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是干支历午月的起 始。芒种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太阳黄经达75°。芒种代表麦类等有 芒作物已经成熟,是一个典型的表现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俗话说“春争 日,夏争时”,“争时”即是这个忙碌的时节最好的注释。 结合材料探究: (1)说明芒种时我国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此时我国江南地区以何种天气 为主? (2)材料中芒种时“夏争时”主要说明的是什么场景?并分析华北平原出现这 种场景的原因。
第一单元
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
地理
内容索引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课标导引
课程 标准 —
1.通过材料,了解二十
四节气的划分。(综合
目标 导引
思维) 2.结合资料及生产、 生活,理解二十四节气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
知识建构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本课结束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二十四节气(如图)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总结一年中时令、气 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读图,完成1~2题。
1.2021年10月19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秋分
B.寒露
C.霜降
D.冬至
2.我国古人制定“二十四节气的依据应该是( )
A.日、地、月的位置关系
素养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综合思维能力。根据二十四节气图中二分二至节 气判断其所在日期,进而判断与近日点即1月初日期最临近的节气。 解析 第(1)题,地球位于近日点时为每年的1月初,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过 后的一段时间,应为小寒。第(2)题,12月7日为北半球的冬季,此时济南为昼 短夜长;南极出现极昼现象;我国北方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小满麦 类等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答案 (1)A (2)C
第四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状况; 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惊蛰预示万物惊醒复苏,清明表示空气清新, 草木返青,是植物播种的大好时光。
方法技巧二十四节气在解题中的应用 在高中地理试题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二分二至日,重点记住二分二至日太 阳直射的地理纬度和时间,再推算出二十四节气在回归线之间的位置,以春 分到夏至为例,共六个节气,间隔23.5度,相邻节气相差纬度约4度,时间15天, 即一个月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约8度。
B.太阳直射点运动
C.我国农业生产活动安排
D.月亮的阴晴圆缺
解析 第1题,秋分为9月23日前后,冬至为12月22日前后,每半个月一个节气, 寒露为10月8日前后,霜降为10月23日前后。故2021年10月19日最接近的 节气是霜降,故选C项。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古人确定二十四节气的 依据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主要作用是方便安排农业生产活动,故选B 项。 答案 1.C 2.B
为了能反映物候和农事活动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我国古代人民把一年平 分为二十四等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十四节气。下图为我国二十四 节气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节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多出现在( ) A.3月6日前后 B.3月31日前后 C.4月5日前后 D.4月20日前后 4.对我国北方的城市来说,下列各组节气中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 A.小寒、小雪 B.立夏、立秋 C.雨水、清明 D.雨水、处暑
提示 (1)芒种时我国昼长夜短,且昼变长,夜变短。我国江南地区进入梅雨 季节,以阴雨天气为主。 (2)“夏争时”说明麦类成熟时收割忙碌的场景。原因:此时小麦成熟快,不及 时收割易造成损失;雨季即将来临,造成小麦无法收获。
方法突破
1.二十四节气对应的日期
方法技巧巧记二十四节气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视野拓展二十四节气与养生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于养生的观念就有精辟的 阐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 根。”老子在他的著作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些浑然 天成的启蒙式的养生思想,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顺应四时,效法自然”。
2.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 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 为四季。注:与平时所指气候上北半球四季有所不同,如3、4、5月为北半 球春季,而二十四节气中2、3、4月为春季。 第二类是反映太阳高度变化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用来反映太阳 高度变化。 第三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变 化和热量状况;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状况;白露、寒露、霜降 反映水汽凝结、凝华现象。
(4)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地球运动位置。
【思考感悟】分析全球变暖对二十四节气的影响。 提示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每个节气的增温幅度都十分显著,立夏越来 越早,立冬越来越晚,符合小寒、大寒气候特征的天数越来越少。
二、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 1.二十四节气与历法 (1)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的范畴,节气的阳历日期相对固定。 (2)上半年在每月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左右。 2.二十四节气与季节划分 (1)春秋战国时期: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2)秦朝:加上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 (3)西汉:二十四节气基本确立并运用于实践。
解析 第5题,根据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排列顺序和时间间隔判断,小暑和大暑 为夏至之后的连续两个节气,每15天一个节气,夏至为6月22日前后,则小暑 的日期为7月7日前后,大暑的日期为7月23日前后。图中两节气期间,太阳 直射点向赤道移动,因此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变大。第6题,“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描述的是春天的情景;“一载农耕今播种,蓑衣斗笠雨浓 浓”,描述的是谷雨时节的情景;“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描述的是寒露时 节的情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描写的是夏日忙碌的情景,与小暑和 大暑表示的时期相似,故选D项。 答案 5.C 6.D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并纠错 (1)二十四节气划分与地球绕日公转有关。( ) 答案 √ (2)从立春开始,逢单的节气为“节”;逢双的为中气,简称为“气”。( ) 答案 √ (3)一般情况下,一个阳历月内有一节一气。( ) 答案 × 提示一般情况下,一个阴历月内有一节一气。
(4)3月、4月、5月为春季,6月、7月、8月为夏季,9月、10月、11月为秋 季,12月、1月、2月为冬季。这样的四季划分以太阳直射点为依据。( ) 答案 √ (5)“芒种”时,东北地区小麦已经成熟。( ) 答案 × 提示“芒种”时,东北地区小麦还未成熟。
D.光照
答案 C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 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 下图示意二十四节气。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节气中北极处于极昼期的是( )
A.白露 B.寒露
C.大寒 D.惊蛰
5.处暑时地球( )
A.公转速度由快变慢
微信中的创意中国二十四节气表情包,用时尚现代的传播方式,向世界推广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图为小暑和大暑的表情符号。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两节气期间( ) A.长江中下游平原进入雨季 B.浙闽丘陵茶树萌发 C.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D.地球公转速度渐慢 6.下列描写的是图中节气期间景色的是( ) A.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B.一载农耕今播种,蓑衣斗笠雨浓浓 C.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D.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解析 第3题,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一年平分 为二十四等份,因此15天为一个“节气”,结合我国二十四节气分布图,清明 处于春分3月21日前后的15日之后,清明节应该多出现4月5日前后。第4题, 昼长时间最接近的节气应该是太阳直射点所处的纬度位置应最接近或相 同时才可能出现。结合选项只有立夏和立秋分别处于夏至前后,且距夏至 的时间基本上是相等的,也就是立夏和立秋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大致 是相同的,我国北方城市昼长时间最接近。B项正确。 答案 3.C 4.B
2.考虑二十四节气的节气含义,可概括为三类,其中不包括( ) A.反映季节时令类 B.反映月相变化类 C.反映气候特征类 D.反映动植物表象类 答案 B
3.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
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降水
B.霜冻期 C.热量
3.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一些节气名称就由农事活动而来。如:谷雨、小满、芒种。 4.二十四节气与气象规律 (1)二十四节气能揭示寒来暑往的气候变化规律,其中有些节气说明气温的 冷暖状况,有些节气说明降水的形态与多少。 (2)小暑节气中的“暑”是指炎热,“小”是指炎热的程度;大雪节气直接反映 降水特征。 5.二十四节气与节庆民俗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冬至饺子夏至面”等谚语都是重要的生 活智慧。
必备知识
一、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 1.概念 我国古代历法将地球绕日公转的规律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动植物生长 等自然现象变化规律相结合,将一年分为24个等份,并给每一个等份取了个 专有名称,合称为二十四节气。
2.划分 (1)方法: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划分为24等份,以春分点作为0°起点,地 球每运行15°,日期大约经过15天,对应一个节气。 (2)“节”与“气”划分:从立春开始,逢单的为节气,简称为“节”;逢双的为中气, 简称为“气”。 (3)闰月的产生:一个阴历月内有一节一气,当某个月不包含中气时则该月 作为上个月的闰月。
应用体验
【例题】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文化遗产,这不 仅反映季节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读图,完成下列各 题。
(1)二十四节气中与近日点的时间最临近的是( ) A.小寒 B.小雪 C.小暑 D.大暑 (2)2021年12月7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该日前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正确 的是( ) A.济南昼长夜短 B.南极出现极夜 C.北方地区寒冷干燥 D.麦类等作物籽粒开始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