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堡油田M区低效井特征治理对策研究
南堡油田欠平衡钻井方案优选与应用研究
![南堡油田欠平衡钻井方案优选与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89e45cd08a1284ac8504356.png)
卡 、 等钻 井 问题 , 至导 致钻 井 作业 无 法进 行 , 塌 甚 这
为该井 欠平 衡 方式 、 欠压值 与 钻井 液 的选 择 带来 一
定困难 。
高, 岩石较 致密 , 孔隙 和喉道 窄小 。 隙度 、 孔 渗透 率普
遍较 低 , 集性 能整体 较差 。 使得储 层 对于钻 井完 储 这
油 比 变化 大 (0 60 6, 度最 大 值 为 i .8 P ・ . 7 ~ 8 )粘 0 m a S 4 而最 小 值为 09 mP ・。这 些 特征 和高 气 油 比地层 . 0 aS
流体 物 性 等 因 素 都 制 约着 南 堡 油 田欠 平衡 方 案 的
选 择
有 效地保 护 储层 , 取得 良好 的技 术经 济 效益 。但 并
快 速调节
发 的需要_1 用常规 欠平衡钻 井 , l。采 l 2 同样也 面临 “ 窄
收 稿 日期 :王延 民 (9 7 ) 男 , 士 , 里 木 油 田博 十 后 科 研 丁 作站 在站 博 士 , 17 一 , 博 塔 主要 从 事 气 体 钻 井 、 控压 钻井 及 欠 平 衡 钻 井 过 程
目前 在南 堡油 田实施 了几 口欠 平 衡钻 井 ( P 一 N 5
井过 程 的伤害非 常敏感 。 邻井资 料表 明 ,东 i段储 层属 油气 同产或凝 析
油藏 , 因而原 油 密度 和粘度 低 ( 平均 为08 g m )气 . / , 0 c
l 井 与N 5 8 井 等 ) 0 P—0 ,也 取 得 了一 定 的 成功 经 验 。
由于所钻U D 数较 少 , 露问题 有 限 , B 井 暴 无法 判定 哪 种 欠平 衡 钻 井 方 案更 能 满 足 该 油 田的 高效 开 发 需 要, 因此 目前 尚未形 成成熟 方案 。为此 , 本研究 结合 实例 分析 , 该油 田今后 欠平 衡 钻井 作 业方 式 的选 对 择具有 重要 的参考 意义 。
低效井效益评价及治理对策
![低效井效益评价及治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20bb01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3.png)
浅谈低效井效益评价及治理对策【摘要】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由于油层总体动用程度高、动用差异大等原因,导致部分井开始低效益或无效益生产,部分井则采取关井措施,这些井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油田开发后期的经济效益。
本文通过单井效益评价软件,结合油井生产状况,综合分析了低效井的成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治理措施,改善低效井开发效果,为油田的持续稳产奠定基础。
【关键词】低效井经济效益效益评价操作成本1 效益评价方法目前大庆油田广泛应用的是由辽河油田开发的油田效益评价系统软件,软件结合采油厂月度数据库,录入单井的生产数据、直接费用并对公共费用进行分摊,确定各油井的最低运行费、操作成本、折旧折耗、期间费用、勘探费用以及原油的销售收入,通过投入产出之间的对比将单井效益划分为五类:效益一类井、效益二类井、效益三类井、边际效益井和无效益井(表1)。
2 低效井形成原因分析依据单井效益评价结果,2010年某油田共有低效井98口,平均单井日产液31t,日产油0.6t,综合含水91.8%。
从低效井形成原因上看,主要为高含水井,共46口井,占低效井总数的47.4%,这部分井由于油层动用程度较高,或由于层间干扰导致部分油层用状况较差,采出程度较低,从而形成高含水型低产井;从低效井分区块上看,过渡带、断层边部共有22口,占低效井总数的22.0%,这部分井由于钻遇油层厚度小,治理潜力较小;纯油区63口,占低效井的63.8%,这部分井钻遇油层厚度较大,具备一定治理潜力;从低效井分层系上看:二次加密井所占比例较高,占低效井的38.6%,这部分井多位于纯油区,由于断层遮挡,或位于滞留区,注采不完善,易形成低3 低效井治理对策研究利用盈亏平衡原理,结合投入产出情况,对各类措施治理界限进行系统研究,为低效井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3.1 措施治理界限研究凡增产一个单位产品而使可变成本或总成本增加的数值,称为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开始时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减,但产量扩大到一定限度,因“收益递减规律”作用而转为递增,这个转折点的边际成本便是极限值,在此界限下生产的产品成本与售价相等,无利可图,此界限对应着相应的产品性质指标界限。
南堡油田提液潜力研究与效果评价
![南堡油田提液潜力研究与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ee85d14a8114431b90dd8f6.png)
南堡油田提液潜力研究与效果评价【摘要】提液增油是水驱油藏开发过程中保持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有效开发模式。
目前,南堡油田M区和N区油藏注水开发已见了明显的效果,油藏能量得到补充,自然递减变缓,能量和含水上升逐渐成为影响油田稳产的主要因素。
通过综合比较国内外其他相似油田的开发状况,开展南堡油田边底水油藏注水开发期提液技术研究,以数值模拟为手段,采取注采比调整等措施,确定合理的提液时机、提液速度、提液强度,从而解决提液前后油藏开发中的主要矛盾,以达到南堡油田稳产、上产的的目的。
【关键词】边水油藏提液数值模拟1 提液机理与条件1.1 提液机理(1)提高地层流动系数:一方面通过酸洗、压裂等储层改造方式提高渗透率K;另一方面可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降低原油粘度;(2)提高地层生产压差:一方面是提高地层压力,主要依靠注水;另一方面是降低井底流压,主要通过调参、换泵来实现;对南堡油田目前最佳提液方式是放大压差,通过降低井底流压的办法来提高产液量。
由于降低了井底流压,增加了油层中的压力梯度,一些位于低渗透小层段中启动压力较高的原油克服毛管力的作用开始流动。
该方法成本低,作业周期短,效果明显。
1.2 提液条件(1)提液对象一般为中高渗透率油藏,在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上升的阶段才能产生有效的提液效果。
而对于低渗透油藏,含水率在50%之前,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上而下降,之后缓慢上升,这类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低,不宜提液。
(2)油藏压力系统能满足提液要求。
油藏压力一般应恢复到原始地层压力附近深油井井底不低于油藏饱和压力,否则在近井地带将脱气,影响产能。
此外,为保证足够的生产压差,应提高注人压力,但不应高于地层岩石破裂压力。
(3)油藏有足够的供液能力。
这与储层吸水、注入压力以及注采比等因素有关。
2 选井条件与提液时机研究2.1 选井条件提液井一般要求具有充足的边底水或注入水能量,含水大于50%,液面在1000米以上效果较为显著。
浅析低效井成因及治理方案
![浅析低效井成因及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7ba62f87c24028905fc311.png)
浅析低效井成因及治理方案【摘要】油田开发至高含水后期,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低产低效井增多。
严重影响了油田整体经济效益。
本文旨在从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入手,对某区块低效井进行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理措施,为保证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低效二次加密治理断层1 开发概况某区块自投入开发以来,历经两次加密调整。
以日产油≤1t为低产低效井界限,截止到2012年12月,某区块低效井数达31口。
2 低效井分布规律从低效井在各套开发层系的分布上看:31低效无效井中,主要分布于发育相对较差的加密调整井网。
见表1:由此可见二次加密井网的低效井是我们下步重点分析治理的目标。
3 低产低效井的成因分析为了有效治理低效井,全面挖掘潜力,通过利用动、静态各项资料,结合精细地质研究成果,逐井、逐层进行成因分析,认为本区低效井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3.1 注采关系不完善导致采油井低产低效由于该区块注水井多发生套变,注水井套损关井使得平面注采失调,注水井套损层段停注导致层间矛盾突出,对生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区域内注采对应关系变差,油层动用不均匀,限制了采油井的产能,低产低效井比例增多。
目前因油井套损而关井的有4口,因水井套损而导致低效的采油井有10口,占低效井总数的45.16%。
3.2 受断层遮挡影响导致低产低效本区断层发育,井区内大大小小的断层多达10余条。
由于受断层遮挡影响,加之布井初期试井材料较少,断层位置判断不准确,后期随着试井资料的丰富,断层分布被重新解释。
先期布井存在缺陷,造成断层区域有采无注或注水方向单一矛盾突出,形成低效井。
例如A井,在投产初期认为附近没有断层发育,有3口注水井为其供液。
但随着解释资料的丰富,发现该井实际位于断层边,周围水井被断层遮挡,无法为其供液,导致该井有采无注成为低产低效井。
3.3 由于注水井注水能力差造成采油井低产低效注水是油田开发的灵魂,但目前由于地层污染,使得部分注水井的吸水能力逐年下降,个别层段严重欠注。
油井压裂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油井压裂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c4fb7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b.png)
油井压裂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油井压裂技术是目前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
压裂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井口生产能力,但是长期使用压裂技术也会导致一些问题,如压裂低效井。
压裂低效井指的是压裂后产能没有达到预期水平的油井,这种油井会给油田的开发带来一定的困难。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油藏开采的深入,不少油藏开始进入中晚期阶段,油井压裂低效井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因此,研究油井压裂低效井的综合治理技术对于改善油田生产状况、节约能源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油井压裂低效井的综合治理技术,开发适用于国内油田的低效井治理技术,并且进行实际应用。
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目标:(1)分析压裂低效井的形成原因和特点,确定治理的重点和方向。
(2)总结国内外油井压裂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开发适用于国内油田的低效井治理技术,包括技术原理、治理流程和关键设备等。
(4)通过在实际油田中的应用,验证设计的治理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
3.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油井压裂低效井的原因分析。
通过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和实地调查等方式,找出油井压裂低效井的主要原因,即针对油井本身、地质条件、压裂液、注入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2)国内外油井压裂低效井治理技术的分析。
调查国内外油井压裂低效井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出常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3)油井压裂低效井综合治理的技术研究。
结合压裂低效井的特点,设计适用于国内油田的综合治理技术,包括技术原理、治理流程和关键设备等。
(4)治理技术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油田中应用设计的治理技术,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不断改进优化治理方案。
4.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研、实地调查、理论分析和案例比较等。
(1)文献调研。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油井压裂低效井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水平井低产低效原因与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水平井低产低效原因与综合治理方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645e8a148d7c1c708a145ed.png)
水平井低产低效原因与综合治理方案研究摘要:在油田开采过程中,水平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水平井地产低效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水平井地产低效原因与综合治理方案,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水平井;地产低效原因;综合治理方案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油田的发展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
导致水平井地产低效的原因比较复杂,采用良好的综合治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本文主要分析水平井地产低效原因与综合治理方案,从而推动我国油田企业能够更加稳定快速的发展。
1低产低效水平井分类在油田企业中,根据水平井产液量的不同,低产低效水平井主要分为4类:产液产油的水平井,为0型水平井,导致0型水平井低产低效的原因是泵况与地层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平井的产量;高产液、低产油型水平井,由于该水平井中的含水量较大,其产液量较大,产油量较低;低产液、低产油型水平井,由于其产油量较低,产油量一般小于0.5吨,而其产液基本上小于1吨;低产液、高含水、底产油型水平井,该类水平井中的产油量一般小于0.5吨,其产液量大于2吨,其内部的含水量普遍大于80%。
2水平井地产低效原因分析2.1油井高含水水平井高含水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3点:首先,当油田中的渗透地层高于开采层,使得油层分布不均匀,导致油井高含水;其次,由于开采时间较长,高水体不断老化,使得油井高含水,水平井出现低产低效现象;最后,在油田开采的过程中,一旦油藏天然气缝变大,水平井中剩余的油呈条状分布,出现油井高含水现象[1]。
2.2钻井泥浆污染比较严重研究表明,高3-莲H3和高3-莲H4设备的油藏埋设深度一般在1500m到1700m之间,油层压力为11.56MPa与19.25MPa。
在开采的过程中,由于钻井井筒中的油层压力较小,与油藏埋设层压力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颗粒会直接漏到地层中,使得钻井泥浆污染比较严重,造成水平井低产低效[2]。
油田低效井治理措施浅析
![油田低效井治理措施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2e5642cc1755270622081d.png)
油田低效井治理措施浅析作者:陈学立来源:《石油研究》2019年第09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石油等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石油企业也加大了对油田的开发规模和开发数量。
现阶段我国的石油储量不断减少,很多油田在开发后期都是属于低产低效油田,石油的开发量大大减少,因此石油企业需要加大对油田低效井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根据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进一步提高油田低效井的治理效果,提高石油产量。
关键词:油田;低效井;治理措施现阶段很多油田在开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低产无效井,这种油井地质条件复杂,对石油开发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也不利于石油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油田低效井的石油开采效率,本文首先对油田产生低效井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再提出几点治理低效井的有效对策。
一、油田产生低效井的原因很多油田在开发的过程中,开发初期油田的产量都比较多,但是越到后期,石油开发产量就越来越少,产生很多低效或者是没有效益的油井,对油田开采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需要对油田低效井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我国的石油资源分布广泛,不同的油藏地区,其地质条件也是不同的,这就会油田低效井的治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油田低效井形成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包括地质方面和开发方面的原因。
在地质方面主要是由地质的非物质性引起的。
开发原因主要是由于开发者石油开发方式不合理引起的,下面我们就来针对油田低效井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
(一)开发时间长产生低效井随着大量油田的不断开发,很多油田多进入到开发中后期,这时油井中的油层的含水量就会不断提升,油井中水的含量不断提升,导致开采出来的石油纯度大大降低,并对石油开采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影响石油开采效率,导致油田中后期石油开采率大大降低。
(二)裂缝引发低产低效井的产生不同的油区,其油田的地质条件有所不同,很多油田区域的地质环境中都存在很多的裂缝,在向油井中注水时,水就会沿着裂缝延伸的方向进行深入,从而导致油井中主裂缝方向的油井产生高压见水的现象,进而就慢慢的形成了低效井。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d6dcbd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7.png)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油田低产低效井是指产能较低、生产效率较低的井。
针对油田低产低效井,提高其产能和生产效率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以下是几种技术措施的探讨:1. 井筒增径:通过对井筒进行加大直径的改造,提高井筒的通道能力,增加井底地层油液流动的通道。
增大井筒直径可以减小井底流体的速度,降低摩阻,并降低井底流体的能量损失,从而提高井的产能。
2. 井壁光滑技术:通过对井壁进行加工处理,使井壁表面更加光滑。
光滑的井壁能减小井壁与井眼钻井液之间的摩擦,减小井壁面对油液流动的阻力,从而提高井的产能。
3. 井眼阻力降低技术:通过井眼内光滑管、光滑套管或降阻液的运用等方式,降低井眼内的阻力。
降低井眼内的阻力能提高油液在井筒中的流动速度,增加产能。
4. 高效油藏压裂技术:通过压裂技术对油藏进行改造,提高储层的渗透性。
压裂技术可以打破储层间的堵塞,增加油液的流动通道,提高井的产能。
5. 综合增产技术:通过采用综合增产技术,如水平井技术、多点压裂技术、增油剂技术等,进行综合增产。
综合增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井的产能和生产效率。
6. 提高注水效果:对于注水井,合理选择注水井位置和注水井数量,按照注采匹配原则进行合理的注水量控制和调整。
加强注水管路、井筒和油藏的整治和管理,提高注水效果。
7. 强化采油液体和控制参数的研发和运用:通过开发适应油藏特征的采油液体和控制参数,有效调控井底油液的性质和流动状态。
合理的采油液体和控制参数能够提高井的产能和生产效率。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措施,从井筒改造、井壁处理、井眼降阻、油藏改造等多个方面入手,注重技术创新和综合运用,以达到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目标。
南堡低渗透油藏洗井技术优化研究与应用
![南堡低渗透油藏洗井技术优化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db95c4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d.png)
南堡低渗透油藏洗井技术优化研究与应用发布时间:2022-01-18T05:41:48.651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27期作者:彭凯[导读] 南堡油田低渗透储层主要以绿泥石和伊/蒙混层为主,属于中孔特低渗储层彭凯冀东油田南堡作业区,河北唐山063200摘要:南堡油田低渗透储层主要以绿泥石和伊/蒙混层为主,属于中孔特低渗储层。
储层具有中等偏强速敏、强水敏、中等偏强-强盐敏、弱酸敏、中等偏弱-弱碱敏。
目前地层压力系数较低,洗井后漏失严重,含水恢复期过程,严重影响油井产量。
针对上述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控制洗井液进入油层。
从现场管理及成本角度出发,开展了关于热洗方式优化的研究工作,使油层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低渗透油藏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低渗漏;水敏;伤害机理;油层保护1、前言南堡油田低渗透油层主要分布于4号构造与2号构造转折带的一个宽缓的断鼻构造,储层以绿泥石和伊/蒙混层为主。
从储层特性上看,含有绿泥石、伊蒙混层、绿蒙混层等粘土矿物,易发生水化膨胀、分散和脱落,具有较强水敏、酸敏特征。
从储集空间看,均表现为中孔低渗,易受到乳化堵塞和水锁等伤害使油层的有效渗透率明显降低。
从流体性质看,原油中含蜡量均较高,可能生成有机沉淀。
因此,油气层保护技术是重要的稳产措施,做好油气层保护工作能够有效的保证产量的平稳运行。
2、油层伤害机理研究洗井液对油层伤害原因分类主要分为:(1)洗井液漏失水敏伤害:地层不配伍的外来流体进入地层后,引起粘土膨胀、分散、运移而导致渗透率下降的现象;(2)乳化堵塞:洗井液预处理不合格,这些颗粒随洗井液进入井筒并在井筒液柱压力和井口水泥车压力的作用下从射孔孔道侵入地层;(3)固相侵入:与地层流体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那么岩石孔隙网格中的任何膨胀性粘土如蒙脱石、伊蒙混层会发生膨胀、分散、运移,非膨胀粘土如高岭石也能分散,并易和其它微小颗粒一起流动的流体而运移,从而堵塞有效的流动通道;(4)岩石的损害:井筒液柱和地层压力的不平衡,洗井液---水相侵入井眼附近区域,使得含水饱和度增加,甚至超过原始饱和度,导致水的相对渗透率提高和碳氢化合物的相对渗透率降低,水侵入地带毛管性能改变,从而使油井含水上升且持续不降,油井产水量增加,产油量减少;(5)相对渗透率:进入地层的洗井液与地层流体配伍不好,会发生有害的化学反应,从而改变了油水界面张力和导致润湿性转变,即由水润湿变为油润湿或由油润湿变为水润湿。
冀东南堡油田开窗侧钻完井难点及技术对策
![冀东南堡油田开窗侧钻完井难点及技术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422951bcc7931b765ce1560.png)
U 翮 茜
实 施套 管 开窗 侧 钻定 向井 技 术 , 可充 分 利用 老
套管 串结构 : 3mm 钻 杆 +悬 挂 器 +49mm 8 套 管 +筛板 +套 管浮 箍 +49mr 套管 +浮箍 + 8 n短
4 9mm短 套管 +旋流 管 +浮鞋 8
井资源 , 降低 开发 成本 , 短 钻井 周 期 , 少 钻井 及 缩 减 油气采集 过程 中对 环境 的污 染 , 获得 较 好 的经 济 效 益和社会 效益 。侧钻完 井方 式 的优化选择 和成 功直 接影响 整个侧 钻 效果 。冀 东 油 田储 层 埋 藏深 、 质 地 条件复 杂 、 出砂 情况严 重 , 重影 响到侧钻 完井 的成 严
的情况 , 对套 管 固井 射孔完 井 、 管 +封 隔器完 井 、 管 +封 隔器 上部 固井 完 井技 术及 难 点进 行 了 筛 筛
研 究, 出了解决对 策。并 成功 应用 1 提 4口水平 井 , 取得 了 良好 的经济效 益 与社 会效 益。
关键 词 侧钻 筛管 封 隔器 完 井
功 。在 此情 况 下选 择 良好 的 完 井 方 式 显 得 十 分 重
要。
() Y C油 基 钻井 液 乳 化 冲洗 液 , 高对 环 2用 J 提 空 油膜 的冲洗效 果 ; 选顶替 排量 , 高顶替效 率 。 优 提 使用 Y C油基 钻井 液乳 化 冲洗 液 、 J 清水 隔离 液 和前 导水泥浆 , 配方为 : Y C冲洗液 , ① J 用量 14 .
套管 串
悬挂 器膨 胀 工 具 总成 ( 内含球 )
引鞋 +,8 9套 管 +筛 管 +夺8 9套 管 2跟 + / . , 8 8.
解 决油层 出砂 问题 。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20e4858941ea76e59fa0492.png)
粘接学术论文Academic papers研究报告与专论ADHESION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马江波,许尧,张瑞乾,师静静(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杏子川采油厂,陕西延安717400)摘要: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截至目前,各大储油丰富、易开采的优质油田都已经基本发掘并开采多年,很多油田都逐渐步入油田开发的中后期,很多油井都出现了低产低效的问题,开发效果欠佳。
而剩余的有待开采的油田多是一些客观地质条件差、油田产能低、开采较为困难的油田。
上述两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当前整体的油田开发的形势。
如果对这些低产低效井不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势必会显著影响油田开发的整体效果和经济效益。
因此,对油田开采过程中的低产低效井进行分析与改进,能够有效提升油田开发的成效。
文章以油田开采过程中的低产低效井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的低产低效井的成因,并给出了几点改进低产低效井的措施建议,对有效提高低产低效井的开发成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油田开发;低产低效井;改进措施中图分类号:TE3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22(2019)10-0032-03Discussion on Technical Measures for Increasing Production Capacity of Low Output and Low Efficiency Well in Oil FieldMA Jiang-bo ,XU Yao ,ZHANG Rui-qian ,SHI Jing-jing(Xing zi chuan Oil Production Plant ,Yangchang Oilfield Co.,Ltd.,Yan'an Shaanxi 7174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up to now ,all the high-quality oilfields with rich oil re⁃serves and easy exploitation have been basically explored and exploited for many years.Many oil fields have gradually entered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 of oilfield development.Many oil wells have problems of low pro⁃duction and low efficiency ,and the development effect is not good.The remaining oil fields to be mined are oil fields with poor objective geological conditions ,low oilfield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difficult mining.The above two problems have led to the current overall oilfield development situation.If these low-yield and low-efficien⁃cy wells are not treated in a targeted manner ,it will inevitably affect the overall effect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oilfield development.Therefore ,the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low-yield and low-efficiency wells in the oil⁃field exploitation proces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oilfield development.This paper takes the low-yield and low-efficiency wells in the oilfield exploitation proces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causes of low-yield and low-efficiency wells in detail ,and gives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low-yield and low-efficiency wells ,which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w-yield and low-efficiency wells.Key Words :oilfield development ;low-yield and low-efficiency well ;improvement measures收稿日期:2019-07-30作者简介:马江波(1989-),男,陕西延安人,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油田注水开发。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fb33e1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6.png)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摘要】随着油田开采的深入,低产低效井已成为对油田产能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
在文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指出这一研究对于提高油田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首先对低产低效井的现状进行了评估,然后讨论了提高油田产能的技术手段,包括水平井开发技术、增产措施和提高注水效率。
在总结了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油田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油田的产能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技术手段、水平井、增产、注水效率、技术措施、评估、提高、措施、结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是当前油田开发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油田开采的深入,很多井已经进入了低产低效状态,这不仅影响了油田的整体产能,还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来提高这些低产低效井的产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过去的研究中,虽然已经探讨过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一些技术措施,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传统的增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井的产能,但并不是所有的井都适用,而且其效果也存在局限性。
注水效率也是影响油田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如何提高注水效率,减少注水量,提高采出液率,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油田低产低效井现状的评估,探讨提高产能的技术手段,如水平井开发技术、增产措施和提高注水效率等方面的措施,以期提出一些新颖的技术方案,为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在当前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下,许多油田存在着大量的低产低效井,这些井的产能较低,效率也不高,严重制约了油田的整体产量和经济效益。
本文旨在探讨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以实现对油田产能的提升和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率。
低效井的判别模型及控制措施(一)
![低效井的判别模型及控制措施(一)](https://img.taocdn.com/s3/m/0ed8631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8.png)
低效井的判别模型及控制措施(一)低效井的判别模型及控制措施一、引言低效井是指产能较低、生产效益较差的油井。
如何准确判断低效井,并采取控制措施提升其产能和效益,是石油行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判别低效井的模型,并提供几种常用的控制措施。
二、判别低效井模型为了判别低效井,我们可以建立以下模型:1.基于产量的判别模型:–根据井口产量和历史数据建立产量预测模型,如果预测产量低于某个阈值,则判定该井为低效井。
2.基于效益的判别模型:–综合考虑井口产量、生产成本、油价等因素,建立效益评估模型,如果效益低于某个阈值,则判定该井为低效井。
3.基于综合指标的判别模型:–综合多个指标,如产量、效益、地质条件等,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方法建立综合指标模型,在综合指标低于某个阈值时,判定该井为低效井。
三、控制措施为了提高低效井的产能和效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优化生产工艺:–对低效井进行生产工艺优化,包括注入压力控制、注水量调整、石油开采技术改进等,以提高井口产量和效益。
2.油藏改造:–对低效井进行油藏改造,包括人工堵水、水平井开采、增压注水等,以改善地质条件,提高产能和效益。
3.智能化管理:–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低效井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调度,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4.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加强对井队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术和管理能力,同时提供技术支持和专家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
四、结论通过建立判别低效井的模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油井的产能和效益。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研究和创新,寻找更加精确和有效的判别模型和控制措施,为石油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注意:本文基于假设情景进行创作,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应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意见。
油田低效井治理途径探讨
![油田低效井治理途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0948eb6f524ccbff1218498.png)
油田低效井治理途径探讨摘要:根据精细地质研究成果,综合利用各种监测资料,对低效井从成因上进行分类。
从完善注采关系、提高油层供液能力和完善砂体对应关系上,找出剩余油分布特点,以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和增加可采储量为目标,对不同类型低效井优化综合治理措施,并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低效井治理途径,可为其它开发区低效井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低效井;精细地质成果;综合治理1低效井成因及类型目前低效井占各个开发区的28.0%,平均单井日产油0.9t,综合含水95.39%。
在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各种监测资料进行逐井逐层分析,成因主要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注采不完善,剩余油难以动用。
目前油田断层较多,套损情况比较严重,发现关井待大修井逐年增多,井区注采不平衡,造成油井形成低压低效井。
(2)层间矛盾、平面矛盾影响,井区间形成剩余油。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采取限流法完井的井各层动用状况不均,油层吸水能力和出液能力的不同,造成油层间的相互干扰。
由于油层平面上的非均质性,造成注入水前缘不均匀推进,加大了平面矛盾,造成部分井供液能力不足甚至不上液。
(3)油层物性差影响,供液能力不足。
处于三角洲内外前缘席状砂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油层,这两类砂体特点或是厚度薄、渗透率低,或是发育不完全、连通差,油层动用差,是目前开发条件下的压裂潜力。
(4)工艺问题影响。
由于水泥胶结指数低固井质量不高,使未射孔油层与射孔层出现窜槽现象,影响了目的层的动用。
(5)采出程度高,剩余可采储量少。
在水驱现有井网和技术条件下,由于注入水波及体积的局限性,水驱控制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已经达到极限。
(6)油井工作制度不合理、机泵问题、机械故障也是造成低效井的一个因素。
统计低效井因工作制度不合理、机泵问题、机械故障影响的井占低效井总数的34%,油层物性差影响占22%,层间矛盾影响占14%,储层注采不完善占13%,平面矛盾影响占8%,采出程度高,剩余可采储量少占8%,工艺问题影响占1%。
南堡油田中低渗储层损害机理及钻井液技术对策
![南堡油田中低渗储层损害机理及钻井液技术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a4f33ccbb4cf7ec4afed080.png)
Ch mi t & Bien n er g e sr y o gie i n
d i i . 9 9 j is . 6 2 5 2 . 0 1 1 . 2 o : 0 3 6 / .s n 1 7 — 4 5 2 1 . 1 0 0
矿 化度 / - mg L () P — 井东三段 岩心 b N 14
O1 40 0. 20 1
() P 8 a N 28井东三段 岩心
累积注入倍数 f N 2 8 东三段岩心 c P8 井 )
i
暑
呈
呈
01 0 0 00 0 .8
2 斟
褂
黯00 l 0 6
透 率 ; 为 水 相 污 染 严 重 水 锁 后 的 岩 心煤 油渗 透 率 Kz
由表 1可 知 , 层 岩 心 与 液 相 接 触 后 由于 岩 心 储
原 始 饱 和 度 和 束缚 水 饱 和度 的影 响使 岩 心 存 在 明显
1 4 化 学 沉 淀 和 结 垢 分 析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与储 层 流 体 不 配 伍 的钻 井 液 滤 液 进 入 储 层 后 , 与 储层 流 体 相 互 作 用 造 成 化 学 沉 淀 和 结 垢 , 而 对 从 储 层渗 透 率 产 生损 害 。对 南 堡 油 田 中低 渗储 层 已用 钻 井 液 的 滤 液 与 地 层 水 之 间 的 配伍 性 进 行 了室 内评
1 3 水 锁 损 害 分 析 .
表 1
Ta b.1
冀 东 南 堡 中低 渗 储 层 岩 心 水 锁 评 价 结 果
W a e l c ng e a u t o e u t o o k o t r b o ki v l a i n r s ls f r r c f
26892660_井震藏结合判定井间砂体连通性研究及应用——以南堡油田M区中深层为例
![26892660_井震藏结合判定井间砂体连通性研究及应用——以南堡油田M区中深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caa680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c.png)
2022年第12卷第2期油气藏评价与开发PETROLEUM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井震藏结合判定井间砂体连通性研究及应用——以南堡油田M 区中深层为例林伟强,曲丽丽,朱露,冯林平(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南堡油田作业区,河北唐山063200)摘要:南堡油田M 区是冀东油田的主力注水开发区块,目前已进入中含水阶段,主体区域注水效果显著,局部区域受井间砂体连通性认识不清的影响,注水效果不明显,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较低。
准确判定井间的砂体连通性,对于完善该区注采井网,提高采收率意义重大。
该区砂体横向变化快,纵向砂体层数多而薄,叠置关系复杂,井间砂体连通认识难度大。
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地质、地震、测井、油藏等多学科综合技术来判定井间砂体连通性,其中包括地震相技术、地震属性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油藏动态分析技术等。
井震藏结合的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该区的井间砂体连通性判定,并在开发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研究成果提高了该区井间砂体连通性判定的准确率,为指导该区的油藏开发调整提供了有利依据,对同类型油藏的井间砂体连通性判定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南堡油田;井间砂体连通性;井震藏结合;地震相技术;地震属性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油藏动态分析技术中图分类号:TE357文献标识码:AEvaluation of inter-well sand body connectivity by combination of well,seismic,and reservoir and its application:Taking the middle and deep layers of M area ofNanpu Oilfield as an exampleLIN Weiqiang,QU Lili,ZHU Lu,FENG Linping(Nanpu Oilfield Operation Area of Jidong Oilfield Branch Company,CNPC,Tangshan,Hebei 063200,China )Abstract:M area in Nanpu Oilfield is the main water injection development block of Jidong Oilfield,and it has entered the middle water cut stage at present.The water injection effect in the main area is remarkable,but in some areas,the effect is not obvious due to the unclear understanding of inter-well sand body connectivity,and the utilization degree of water injection reserves is low.An accurate evaluation of inter-well sand body connectiv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well pattern and enhancing oil recovery in this area.The sand bodies in this area change rapidly in transverse direction,and the number of layers in longitudinal direction is large and small,thus it is difficult to recognize the inter-well sand body connectivity.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the inter-well sand body connectivity is evalued by the multi-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including including seismic phase technology,seismic attribute technology,seismic inversion technology and reservoir performance analysis technology.With the combination of well,seismic and reservoir,this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ter-wellsand body connectivity in this area,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development practice.The research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inter-well sand body connectivity evaluation,and provides a favorable basis for guiding reservoir development adjustment in this area.It is of good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inter-well sand body connectivity in the same type reservoir.Keywords:Nanpu Oilfield;inter-well sand body connectivity;combination of well,seismic and reservoir;seismic phasetechnology;seismic attribute technology;seismic inversion technology;reservoir performance analysis technology引用格式:林伟强,曲丽丽,朱露,等.井震藏结合判定井间砂体连通性研究及应用——以南堡油田M 区中深层为例[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12(2):373-381.LIN Weiqiang,QU Lili,ZHU Lu,et al.Evaluation of inter-well sand body connectivity by combination of well,seismic,and reservoir and its application:Taking the middle and deep layers of M area of Nanpu Oilfield as an example[J].Petroleum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2022,12(2):373-381.DOI :10.13809/32-1825/te.2022.02.013收稿日期:2021-04-29。
渤海南堡油田疏松软地层井径问题及其对策
![渤海南堡油田疏松软地层井径问题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eec21c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4.png)
渤海南堡油田疏松软地层井径问题及其对策
姜伟
【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
【年(卷),期】2003(015)001
【摘要】渤海南堡油田由于储层埋藏浅、岩性疏松、胶结强度低,在钻探过程中出现了井径扩大问题,给钻井和评价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地质储层保护和钻井工程等方面的特点及要求,对井径扩大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综合考虑了钻井参数、储层地质特征对井径问题的影响,提出了在水力参数和钻井措施2个方面采取措施,协调钻头水眼、泵排量、机械钻速、钻头转速及辅助措施,提出了防止井径扩大、保证井身质量的10项技术,在南堡35-2-8Sa侧钻井的钻井作业实践中进行了应用和验证,保证了地质评价和资料选取的要求.南堡35-2-8Sa井的成功经验,对今后开发南堡35-2油田及进一步提高松软地层的钻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5页(P34-38)
【作者】姜伟
【作者单位】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北京,10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5
【相关文献】
1.创新点燃渤海湾上的火炬——中石油发现南堡油田纪实 [J], 王炜
2.渤海湾盆地南堡油田原油特征与油源分析 [J], 万中华;李素梅
3.冀东南堡油田——环渤海经济圈又一经济增长点 [J], 李航;
4.南堡油田深部地层微心PDC钻头个性化设计与应用 [J], 周岩;宋巍;程东;朱宽亮;党辉
5.南堡油田硬脆性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原因实验 [J], 歹震东; 朱宽亮; 李皋; 郑淑媛; 刘厚彬; 周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堡油田M区低效井特征及治理对策研究
![南堡油田M区低效井特征及治理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9a810e24afe04a1b071def6.png)
南堡油田M区低效井特征及治理对策研究【摘要】对南堡油田M区的低效-无效井进行了统计,将低效-无效井分为低产液、高含水、关井和措施成本过高4类。
分析了对不同类型低效-无效井特征及形成原因,指出低效-无效井形成原因在地质上表现为:(1)地层能量亏空,(2)储层非均质性强,(3)储层剩余可采储量少;在油藏管理上表现为注水滞后,注水效果不理想。
提出了以水井措施为核心的不同类型低效井治理原则。
研究成果在南堡油田M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是对油藏从“产量管理”向“效益管理”转变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南堡油田低效井注水措施Study on the feature and harness countermeasures of inefficient well in Nanpu M areaXiong Qiangqiang,Zhao Chongzhi,Wu Peng,Zhang Lin(Jidong oilfield of CNPC,Tangshan,Hebei,063200)【Abstract】Count the inefficient wells in M area of Nanpu oilfield,and 划分divide them into four type:low production fluid;high water content;closed in production;high measure cost. Analyse the form reason of different inefficient wells,point out it has there reasons on geology,there are(1)lack producing energy;(2)powerful reservoir heterogeneity;(3)little remainder available reserve,and the reasons on reservoir management is flooding delay and bad flood effectiveness. Propose the core of inefficient wells administer is water wells administer. The outcome of study get preferable effect in M area of Nanpu oilfield.【Key words】Nanpu oilfield inefficient well flood measure随着油田开发过程的深入,开发区块物质基础的减弱、产量递减、含水增加、油井井况变差等因素,低产液、高含水井所占比例将逐渐增大。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最新资料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最新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91e23e987c24028905fc36a.png)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前言随着油田不断开发,对油藏特征深入了解,注水系统配套不完善等,原油开采日趋困难,如何提高单井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现在目前的主要的问题。
而如何提高低产低效井的开发效益是目前油田开发的最迫切、最实际的技术难题。
1.低产低效井定义1.1 低产低效井定义低产低效井,指产量较低、没有经济效益或效益低下的井。
1.2 低产低效井特点低产低效井主要集中分布在开发时间长、开发处于中后期、注采井网不完善的区块。
这些区块的共同特点是地层供液能力严重不足,产量低,泵效低,抽油设备系统效率低,能耗损耗大。
1.3 低产低效井成因分析1)当开发单元进入中后期,随着油井含水率的不断升高,产油量急剧下降,进而形成特高含水低效井。
2)能量补充不及时。
因注水井自身原因、井网不完善等,或靠天然能量开采,地层能量不足,使油井处于低效状态。
3)近井地带污染严重或堵塞,造成油井生产水平降低。
4)因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导致注入水沿着大孔隙突进,含水大幅度上升造成低产。
2. 低产低效井的综合治理对策2.1加强注水,保持地层能量加强注采关系的调整,使注采关系和水驱状况保持最佳的状态。
主要包括:1)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储量的控制和动用程度。
最近两年没有油井转注井,但根据前几年油井转注效果分析,转注后,地层能量得到有效补充,见效较明显。
2)调整注采关系,维持注采平衡。
根据油藏开发技术并结合油井的生产动态,进行精细化注水,使注采关系趋于合理。
3)改善吸水剖面,对剖面上吸水不正常的层位,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其吸水状况。
2.2措施改造,提高单井产量2.2.1 解堵,改善地层有效渗透率通过解堵措施,解除近井地带污染,恢复和改善近井地带物性,使油井增产,水井增注。
主要措施井表现为低液量、高含水,地层能量保持较好的油井,分析原因认为堵塞了油层的有效渗流孔道,实施解堵后,效果明显。
2.2.2封层补孔,提高油井采出程度通过对该断块的再认识,封掉无效益层,挖掘油井剩余层潜力,改善油井的生产现状。
浅论油田低产低效井的研究
![浅论油田低产低效井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883e3fe172ded630b1cb65f.png)
浅论油田低产低效井的研究摘要:油田由于长期开采,造成油井的低产低效井。
本文论述的重点就是地产低效井的成因以及治理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低产低效井制定了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取得了理想效果,对今后油田中低产低效井的治理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低产低效成因治理一、低产低效井成因分析1.地质因素分析1.1砂体平面非均质性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从该区砂体沉积类型可以看出,不稳定型席状砂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3.74%,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砂体形态越复杂,平面非均质性越严重,水驱阻力越大,油水井间的渗流特性差异越大,油井受效越差,越容易形成低产低效井。
1.2构造、断层因素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从微幅度构造图分析,如果油井处于构造高点,由于重力作用,注入水推进速度相对较慢,导致油井受效差,易形成低产低效井;从断层面图上分析,由于受断层的遮挡,注水方向单一,连通不好或不连通,也会造成单层注采关系不完善,产生低产低效井。
1.3单砂层注采关系完善程度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通过分析油水井射孔对应状况,分析是否存在有采无注或无注无采;分析油水井射孔层位性质,是否存在薄注厚采或低注高采现象,这两方面的存在都会产生低产低效井。
1.4注采井距适应性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实验证明,在驱动压差13MPa的情况下,不同沉积相的储层动用程度受注采井距的影响,外前缘IV类表外储层注采井距要达到109m才能动用;外前缘III类表外储层注采井距要达到193m才能动用;外前缘II类表外储层动用注采井距为300m,外前缘I类表外储层动用注采井距为350m,因此,如果注采井距过大,水驱阻力大,压力传导慢,油层动用所需的注采压差大,导致油井受效差或不受效,易形成低产低效井。
二、开发因素分析注水量变化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注水井投注后严格按照开发方案注好水是避免出现低产低效井的关键因素。
一是:油层污染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
由于二次井的油层条件较差,注入水质、钻井、射孔及作业施工过程中对油层的污染,导致杂质堵塞油层,很容易造成水井低注、油井低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堡油田M区低效井特征及治理对策研究
【摘要】对南堡油田m区的低效-无效井进行了统计,将低效-无效井分为低产液、高含水、关井和措施成本过高4类。
分析了对不同类型低效-无效井特征及形成原因,指出低效-无效井形成原因在地质上表现为:(1)地层能量亏空,(2)储层非均质性强,(3)储层剩余可采储量少;在油藏管理上表现为注水滞后,注水效果不理想。
提出了以水井措施为核心的不同类型低效井治理原则。
研究成果在南堡油田m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是对油藏从“产量管理”向“效益管理”转变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南堡油田低效井注水措施
study on the feature and harness countermeasures of inefficient well in nanpu m area
xiong qiangqiang,zhao chongzhi,wu peng,zhang lin (jidong oilfield of cnpc,tangshan, hebei,063200)【abstract】 count the inefficient wells in m area of nanpu oilfield, and 划分divide them into four type: low production fluid; high water content; closed in production; high measure cost. analyse the form reason of different inefficient wells, point out it has there reasons on geology,there are(1)lack producing energy;(2)powerful reservoir heterogeneity;(3)little remainder available reserve, and the reasons on reservoir management is flooding delay and bad
flood effectiveness. propose the core of inefficient wells administer is water wells administer. the outcome of study get preferable effect in m area of nanpu oilfield.
【key words】 nanpu oilfield inefficient well flood measure 随着油田开发过程的深入,开发区块物质基础的减弱、产量递减、含水增加、油井井况变差等因素,低产液、高含水井所占比例将逐渐增大。
以往对于此类井的治理更多从“产量决策”的角度出发,其结果是油田产量增加,而开发效益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尽早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开展低产、高含水井的经济效益评价及综合治理工作对于油田开发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低效井分类
低效井是在一定开发方式及原油价格下,油井生产收入与收益比小于一定数值的油井。
依据文献1、2所提供的方法,对南堡油田m 区油井效益情况进行分析,共识别出低效-无效井213口。
按低效井形成原因,可分为以下4类:
(1)低产液导致的低效井:产液能力一般小于9t/d,含水变化范围较大。
目前,此类低效-无效井共96口,占低效井总井数的45.1%,日产油量占低效井总产量的62.3%(图1)。
(2)高含水导致的低效井:含水一般高于50%,产液能力较高,一般大于15t/d。
目前,此类井共29口,产油量占低效井总产量的9.2%(图1)。
(3)因开井时间不足导致的低效-无效井:包括长停井、计划关
井、间开井等。
共61口,在数量上是所有低效-无效井中的第二大类,但产量仅占低效-无效井产量的1.2%(图1)。
由于关井期间发生的费用很少,此类井虽属低效井范围但亏损有限,是低效井中效益相对较好的一种。
(4)因措施费用较高导致的低效-无效井:此类井在目前生产情况上不属于低效井,但将措施成本折算到吨油成本中后,在经济效益上属低效井。
此类井共26口,占低效井总井数的12.2%,但产量占低效井产量的20.8%(图1)。
不同类型低效井的治理策略也不同。
在治理过程中,低产液和高含水低效井是主要的治理目标。
在治理时,力争通过增油或管理措施降低吨油成本,将前两种低效井转化为后两种类型,以提高油田生产的经济效益。
2 低效井特征及原因分析
2.1 低效井特征
(1)低效井具有明显的低产液、高含水双重特征。
南堡油田m区低效井平均产油量为4.6d/t,平均含水为44.9%。
依据油田吨油成本、日产油量、综合含水三者的关系,制作低效井类型识别图版。
结果显示:大部分低效井具有明显的低产液、高含水双重特征(图2),即大部分低效-无效井产油量低于4.6d/t,含水高于44.9%。
这一特征增加了低效-无效井类型的识别的困难。
论文认为单井类型的划分应该与区域地质认识相一致。
单个低效-无效井类型的识别应从其所属区块的区域地质特征入手,分析区
域上油藏是属于高含水区还是属于低产能区,并据此来划分具有双重特征油井的低效-无效类型。
(2)平面上低效-无效井总体以低产液为主要类型,高含水低效在局部地区占优。
(3)剖面上明馆浅层在以低产液为主要低效类型前景下,较之深层,高含水低效更为明显。
低产液能力是南堡油田m区低效井的普遍特征,在此背景下,与东营组中深层相比,明馆浅层低效井平均含水可达63.08%,较之中深层的43.01%具有明显的高含水特征。
2.2 低效-无效井形成原因分析
2.2.1 地质原因
(1)地层能量亏空:是低效井最主要的形成原因。
这部分井物质基础相对较好,但由于初期采液速度过大,导致地层能量下降过快,产液能力下降。
地层能量下降还易造成油藏边底水突井,在局部地区形成高含水低效。
同时,地层能量下降导致油井动液面不断下降,泵挂加深,致使油井工况恶化,增加油井措施成本[3-5]。
(2)储层非均质性强:由于储层平面和剖面非均质性的存在,导致平面上相邻油井产油能力相差较大,在物性较差地区(层系)形成低产液低效油井。
(3)储层剩余可采储量少,油井物质基础薄弱:一般位于构造低部位或油水过渡带附近,油井投产后产量低且见水较快,易形成以高含水主主要类型的低效井。
2.2.2 生产管理因素
分析认为,m区低效井形成的主要管理原因为注水工作滞后,注水效果不理响。
(1)注采井网不完善、注水量不足,使得各区块、各层系油藏地层能量普遍不足,造成了剖面上、平面上低产液低效井的普遍存在。
(2)注采方式不合理,造成油藏层间、层内矛盾突出,油井含水上升过快,高含水低效-无效井在部分地区、部分层系集中出现。
3 低效-无效井治理
3.1 不同类型低效-无效井治理原则
依据本文分析所得低效-无效井形成原因,认为研究区低效井应以水井措施为核心,依据注水情况确定对应的油井措施。
力争“实施一口水井,治理一批油井;实施一批水井,治理一个区块”。
(1)低产液低效井治理:低产液低效井的根本治理措施补充地层能量。
对注采系统不完善的区块,优先考虑水井投转注;对于水井地层条件较差的井考虑实施压裂改造,以改善吸水状况,或者实施增压注水;对于套漏、套损井,应尽早进行处理,解决水井停注对地层压力的影响。
(2)高含水低效-无效井治理:对于层内非均质性导致的高含水低效-无效井,优先考虑在水井方向上注入调剖剂以封堵高渗透部位;其次考虑在油井上用化学堵剂堵掉高渗透部位,以加强物性差部位储量的动用。
对于层间非均质性导致的高含水低效-无效井,优先考虑通过水井细分或浅调来控制水淹层注水,同时通过提高注水压力来加强差油油水层注水。
(3)开井时间不足导致的低效-无效井。
对于因产液能力低而关井的低效井,通过增注措施,提高油藏地层能量,依据注入状况,确定油井工作制度;对于因高含水关井的低效井,通过调剖、细分注水等措施,改善层间和层内动用程度,依据注入状况,确定返层、补孔等油井措施;对于因无潜力关井的低效井,依据注入状况,研究剩余油分布,确定侧钻等措施。
(4)措施成本过高导致的低效-无效井:通过注采调控,控制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
3.2 治理效果
管理措施方面:通过开展全区油水井效益普查,共关停11口高含水无效益井,日产油减少2.45吨,日产水减少221方,减少无效产水量2.13万方,节约运行成本134万元。
气举井优化注气量68井次,制定间歇注气6井次,节约用气48万方,节约运行成本73万元。
油水井措施方面:实施低产低效井转注8口,对应受效油9口,阶段累积增油1012吨;实施油井挖潜措施16口,有效9口,累计增油1207吨。
对比油水井治理措施,两者累积增油量油井措施略高于水井措施,但水井措施量仅为油井的一半。
实施以水井为核心的低效-无
效井治理,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油井。
参考文献:
[1]苏陕宏,尚明忠,侯春华等.胜利油区低效井对策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1):46-48.
[2]刘先涛主编.石油工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3]蔡鹏展.油田开发经济评价[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4]刘清志.石油技术经济学.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
[5]苏权林.大庆油田发现40年论文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