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学期第4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 B.血红蛋白
C.葡萄糖尿素
D.血浆蛋白氨基酸
2.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A.组织液和淋巴B.淋巴和血浆
C.血浆和组织液D.细胞内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和血浆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A.水B.无机盐C.葡萄糖D.蛋白质
4.下列选项中,与其它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浆、淋巴、组织液 D.内环境
5.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准确、快速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
C.调节物都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调节作用范围局限
6.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起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主动运输透过突触后膜
7.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这时左腿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8.下列物质中哪一种可对果实催熟()
A.生长素 B.赤霉素 C.乙烯 D.青霉素
9.生长素对植物器官的影响有相同效果的一组()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D.根的向地性和带芽扦插生根
10.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B.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在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
D.各种激素在植物体内独立起作用
11.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1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 t=N oλt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
13.动物学家考察某牧区后,认为当地狼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

预测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A.狼群的年龄组成 B.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14.在一个阴湿的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鼠类等生物,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物种
D.生态系统
15.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宜将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B.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16.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
B.年龄组成和性别比率
C.迁入率和迁出率
D.种群密度
17.下列各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一块稻田中的全部稗草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类
C.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雄性鲫鱼
D.一片草原中的全部生物
18.表示物种Ⅰ和物种Ⅱ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
19.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古诗中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0.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有关种群数量特征描述
A.2009年,成都市的人口出生率为6.77%
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C.蜜蜂等动物遇到敌害,常集群攻击
D.水葫芦的入侵使某湖泊中莲的死亡率升高
21.下面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
C.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
22.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森林中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由于栖息空间和食物种类的影响
B.一般情况下,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的丰富度越大
C.森林的垂直分层主要是由于光照的影响
D.某池塘中全部鱼是一个群落
23.下列直接决定动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
A.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B.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
C.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
D.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24.下列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发生的群落演替
B.过量砍伐后的森林中发生的群落演替
C.冰川融化而暴露的某一地区上进行的群落演替
D.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
25.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布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布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
C.湿度、湿度D.光照、食物
26.下列关于下面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
A.序号1代表种群密度
B.迁入率由序号4或序号5代表
C.序号2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
D.序号6、7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2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会发生变化
C. 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 火山岩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28.关于“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
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C.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
D.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动物种类
29.下列各项中,阐述生态系统的是()
A.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B.地球上全部生物的总和
C.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3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31.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生物圈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减轻对生物圈的压力,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项食物结构( )
A.以植物性食物为主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禽类、蛋类为主D.以猪等家畜的肉类为主
3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元素和能量都能从植物传递给各种动物,再从动物传递给植物
B.重金属沿食物链积累,对位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物种会造成灾难性影响
C.食物网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D.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都会出现上宽下窄的倒置金字塔形
33.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无机环境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34.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去向不包括
...
A.部分被分解者利用 B.部分被第二营养级摄取
C.部分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 D.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3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
B.当狼捕食兔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
36.要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
C.生产者和人 D.生产者和分解者
3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C.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38.在草→兔→狐→狼这条食物链中,属于第一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的生物分别是
A.狼和兔
B.免和狼
C.草和狐
D.草和兔
39.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C.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
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0.对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B.捕食属于种间关系, 竞争属于种内关系
C.寄生者可以寄生于寄主的体内,也可以寄生在寄主的体表
D.捕食可以发生在动物与植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动物与动物之间
4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B. 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就越多
C.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的
D. 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就越多
42.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A.草→羊→狼
B.阳光→青草→鼠→蛇→人
C.鼠→蛇→人
D.营养物质→鼠→蛇→鹰
43.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C. 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44.生态系统中含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A.昆虫的性外激素B.雄鸟的“求偶炫耀”
C.桂花散发的香气D.狼发出的嚎叫声
4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草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
A.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B.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
C. 被食草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排泄物中的能量
D. 用于食草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46.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演替
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47.某池塘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水鸟。

假如水鸟只依靠吃鱼来增加体重,那么每增加体重1千克,至少该生态系统内的浮游植物的量为()
A.50千克
B.125千克
C.625千克
D.1000千克48.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

下面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中,不合理
...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生态瓶的稳定性与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搭配有关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瓶内应加泥沙提供分解者
49.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消费者一定都是动物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D.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
50.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环节
A.生产者和分解者 B.消费者和非生命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51.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
A.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B.研究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和散失
C.研究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
D.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2.关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B.碳在生物界和无机环境间循环往复
C.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全部来自于生物的呼吸作用
D.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内要通过生产者
53.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A. 先上升后下降然后趋于稳定
B.下降后又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迅速下降
5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
A.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B.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及种类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平
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5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一种描述,此现象能说明:()A.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高
B.草原生态系统的更新速度很快,生产力很高
C.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很高
D.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很强,不易受外界干扰的影响
56.在江苏盐城,人们将丹顶鹤的栖息地建成了丹顶鹤自然保护区。

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
A.迁地保护 B.就地保护
C.恢复生态与环境
D.防止滩涂被破坏
5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D.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58.“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A.直接使用价值 B. 间接使用价值
C. 潜在使用价值
D. 经济使用价值
5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合理的保护自然的办法的是()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C. 严禁砍伐树木、禁止捕鱼等
D. 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
6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除虫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61.(10分)右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增长曲线,请据图中回答下列问题:
(1) 如果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中,则种群个体数量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在
不同
的时间段内,该种群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

(2) 图中阴影部分代表。

(3)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其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___法。

62 (10分)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

写出最长食物链。

(2)鹰和蛇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3)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上图尚未体现出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若鹰增加0.5千克体重,则至多消耗草千克。

63.(10分)下图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值的单位为kcal/(m2·a)。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生产者所固定的。

(2)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保留两位小数)。

能量在该生态系统中是沿着流动的。

(3)该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是通过动物、植物、微生物的___________实现的。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64.(10分)下面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的4种组成成分,请分析回答:
(1)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形式进行的。

(2) 图中A、C分别表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分别是和。

(3) 图中A→B过程和B→A过程,分别是通过和实现的。

邢台市二中高二生物第四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5 BCDAB 6-10 ABCCD 11-15 DBABC 16-20 DAABC 21-25 BDACD 26-30 CDBDC
31-35 ABDBC 36-40 DACAB 41-45 AABDC 46-50 CB C BA 51-55 DCA D C 56-60 BCBCB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61.(1)a 相同(恒定不变)(2)在环境阻力下被淘汰的个体(或环境阻力或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3)种群密度样方法
62、(1)3 草→鼠→蛇→鹰(2捕食和竞争(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500 63.(1)太阳能(2)11.28%、食物链(网)
(3)呼吸作用(或细胞呼吸)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4.⑴二氧化碳(或CO2) (2) 生产者分解者
(3) 呼吸作用(或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