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安徽省近两年(2018,2019)高考文科数学试卷以及答案(word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2018年高考文科数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02A =,,{}21012B =--,,,,,则A B =( )
A .{}02,
B .{}12,
C .{}
0 D .{}21012--,,,
, 2.设1i
2i 1i
z -=++,则z =( )
A .0
B .
12
C .1
D 3.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饼图:
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
B .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
C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
D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
4.已知椭圆C :22
214
x y a +=的一个焦点为(20),
,则C 的离心率为( )
A .
1
3
B .
12
C .
2
D 5.已知圆柱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1O ,2O ,过直线12O O 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
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 ) A

B .12π
C

D .10π
6.设函数()()321f x x a x ax =+-+.若()f x 为奇函数,则曲线()y f x =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2y x =-
B .y x =-
C .2y x = D
.y x =
7.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则EB =( ) A .
3144
AB AC - B .
13
44
AB AC - C .
31
44
AB AC + D .
13
44
AB AC + 8.已知函数()2
2
2cos sin 2f x x x =-+,则( ) A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3 B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4 C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3 D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4
9.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右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 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 ,圆柱表面上的点N 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 ,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 到N 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 A
.B
.C .3
D .2
10.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2AB BC ==,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的角为30︒,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 ) A .8
B
.C
.D
.11.已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上有两点()1A a ,
,()2B b ,,且2
cos 23
α=,则a b -=( )
A .
15
B
C
D .1
12.设函数()20
1 0
x x f x x -⎧=⎨>⎩,≤,,则满足()()12f x f x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0+∞,
C .()10-,
D .()0-∞,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函数()()
22log f x x a =+,若()31f =,则a =________.
14.若x y ,满足约束条件220100x y x y y --⎧⎪
-+⎨⎪⎩
≤≥≤,则32z x 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15.直线1y x =+与圆22230x y y ++-=交于A B ,两点,则AB =________.
16.△ABC 的内角A B C ,,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sin 4sin sin b C c B a B C +=,2228b c a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0分。

(一)必考题:共60分。

17.(12分)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21n n na n a +=+,设n
n a b n
=
.(1)求123b b b ,
,;(2)判断数列{}n b 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3)求{}n a 的通项公式.
18.(12分)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M 中,3A B A C ==,
90ACM =︒∠,以AC 为折痕将△ACM 折起,使点M 到达点
D 的位置,且AB DA ⊥.
(1)证明:平面ACD ⊥平面ABC ;
(2)Q 为线段AD 上一点,P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2
3
BP DQ DA ==
,求三棱锥Q ABP -的体积.
19.(12分)
某家庭记录了未使用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数据(单位:m 3
)和使用了节水龙头50
天的日用水量数据,得到频数分布表如下:
未使用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频数分布表
使用了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频数分布表
(1)在答题卡上作出使用了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2)估计该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日用水量小于0.35 m 3
的概率;
(3)估计该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一年能节省多少水?(一年按365天计算,同一组中的数据以这组数据所在区间中点的值作代表.)
20.(12分)
设抛物线22C y x =:,点()20A ,,()20B -,,过点A 的直线l 与C 交于M ,N 两点.
(1)当l 与x 轴垂直时,求直线BM 的方程;(2)证明:ABM ABN =∠∠.
21.(12分)
已知函数()e ln 1x
f x a x =--.
(1)设2x =是()f x 的极值点.求a ,并求()f x 的单调区间;(2)证明:当1
e
a ≥时,
()0f x ≥.
(二)选考题:共10分。

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
一题计分。

22.[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0分)
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1C 的方程为2y k x =+.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2C 的极坐标方程为22cos 30ρρθ+-=.
(1)求2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若1C 与2C 有且仅有三个公共点,求1C 的方程.
23.[选修4—5:不等式选讲](10分)
已知()11f x x ax =+--.
(1)当1a =时,求不等式()1f x >的解集;
(2)若()01x ∈,时不等式()f x x >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2018年高考文科数学试卷解析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A 4.C 5.B 6.D 7.A
8.B
9.B
10.C
11.B
12.D
二、填空题
13.-7 14.6 15. 16 三、解答题
17.解:(1)由条件可得a n +1=
2(1)
n n a n
+. 将n =1代入得,a 2=4a 1,而a 1=1,所以,a 2=4. 将n =2代入得,a 3=3a 2,所以,a 3=12. 从而b 1=1,b 2=2,b 3=4.
(2){b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由条件可得121n n
a a n n
+=
+,即b n +1=2b n ,又b 1=1,所以{b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3)由(2)可得
12n n
a n
-=,所以a n =n ·
2n -1. 18.解:(1)由已知可得,BAC ∠=90°,BA AC ⊥.
又BA ⊥AD ,所以AB ⊥平面ACD . 又AB ⊂平面ABC , 所以平面ACD ⊥平面ABC .
(2)由已知可得,DC =CM =AB =3,DA =
又2
3
BP DQ DA ==
,所以BP = 作QE ⊥AC ,垂足为E ,则QE
=1
3
DC . 由已知及(1)可得DC ⊥平面ABC ,所以QE ⊥平面ABC ,QE =1. 因此,三棱锥Q ABP -的体积为
111
13451332Q ABP ABP V QE S -=⨯⨯=⨯⨯⨯⨯︒=△.
19.解:(1)
(2)根据以上数据,该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50天日用水量小于0.35m 3
的频率为 0.2×0.1+1×0.1+2.6×0.1+2×0.05=0.48,
因此该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日用水量小于0.35m 3
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48. (3)该家庭未使用节水龙头50天日用水量的平均数为
11
(0.0510.1530.2520.3540.4590.55260.655)0.4850
x =
⨯+⨯+⨯+⨯+⨯+⨯+⨯=. 该家庭使用了节水龙头后50天日用水量的平均数为
21
(0.0510.1550.25130.35100.45160.555)0.3550
x =
⨯+⨯+⨯+⨯+⨯+⨯=. 估计使用节水龙头后,一年可节省水3(0.480.35)36547.45(m )-⨯=.
20.解:(1)当l 与x 轴垂直时,l 的方程为x =2,可得M 的坐标为(2,2)或(2,–2).
所以直线BM 的方程为y =112x +或1
12
y x =--.
(2)当l 与x 轴垂直时,AB 为MN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ABM =∠ABN .
当l 与x 轴不垂直时,设l 的方程为(2)(0)y k x k =-≠,M (x 1,y 1),N (x 2,y 2),则x 1>0,x 2>0.
由2(2)2y k x y x
=-⎧⎨=⎩,得ky 2–2y –4k =0,可知y 1+y 2=2k ,y 1y 2=–4.
直线BM ,BN 的斜率之和为 122112
1212122()
22(2)(2)
BM BN y y x y x y y y k k x x x x ++++=
+=++++.① 将112y x k =
+,222y
x k
=+及y 1+y 2,y 1y 2的表达式代入①式分子,可得 121221121224()88
2()0y y k y y x y x y y y k k
++-++++=
==.
所以k BM +k BN =0,可知BM ,BN 的倾斜角互补,所以∠ABM +∠ABN . 综上,∠ABM =∠ABN .
21.解:(1)f (x )的定义域为(0)+∞,
,f ′(x )=a e x –1
x
. 由题设知,f ′(2)=0,所以a =2
12e . 从而f (x )=
21e ln 12e x x --,f ′(x )=211e 2e x x
-. 当0<x <2时,f ′(x )<0;当x >2时,f ′(x )>0.
所以f (x )在(0,2)单调递减,在(2,+∞)单调递增.
(2)当a ≥1e 时,f (x )≥e ln 1e
x
x --.
设g (x )=e ln 1e x x --,则e 1
()e x g x x
'=-.
当0<x <1时,g′(x )<0;当x >1时,g′(x )>0.所以x =1是g (x )的最小值点. 故当x >0时,g (x )≥g (1)=0.
因此,当1
e
a ≥时,()0f x ≥.
22.[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0分)
解:(1)由cos x ρθ=,sin y ρθ=得2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22(1)4x y ++=.
(2)由(1)知2C 是圆心为(1,0)A -,半径为2的圆.
由题设知,1C 是过点(0,2)B 且关于y 轴对称的两条射线.记y 轴右边的射线为1l ,y 轴
左边的射线为2l .由于B 在圆2C 的外面,故1C 与2C 有且仅有三个公共点等价于1l 与2C 只有一个公共点且2l 与2C 有两个公共点,或2l 与2C 只有一个公共点且1l 与2C 有两个公共点.
当1l 与2C 只有一个公共点时,A 到1l 所在直线的距离为2,
2=,故
43k =-或0k =.
经检验,当0k =时,1l 与2C 没有公共点;当4
3k =-时,1l 与2C 只有一个公共点,2l 与
2C 有两个公共点.
当2l 与2C 只有一个公共点时,A 到2l 所在直线的距离为2
2=,故0
k =或43
k =
. 经检验,当0k =时,1l 与2C 没有公共点;当4
3
k =
时,2l 与2C 没有公共点. 综上,所求1C 的方程为4
||23y x =-+.
23.[选修4-5:不等式选讲](10分)
解:(1)当1a =时,()|1||1|f x x x =+--,即2,1,()2,11,2, 1.x f x x x x -≤-⎧⎪
=-<<⎨⎪≥⎩
故不等式()1f x >的解集为1
{|}2
x x >.
(2)当(0,1)x ∈时|1||1|x ax x +-->成立等价于当(0,1)x ∈时|1|1ax -<成立. 若0a ≤,则当(0,1)x ∈时|1|1ax -≥; 若0a >,|1|1ax -<的解集为20x a <<,所以2
1a
≥,故02a <≤. 综上,a 的取值范围为(0,2].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2019年高考文科数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设z=,则|z|=()
A.2 B.C.D.1
2.(5分)已知集合U={1,2,3,4,5,6,7},A={2,3,4,5},B={2,3,6,7},则B∩∁U A=()
A.{1,6} B.{1,7} C.{6,7} D.{1,6,7} 3.(5分)已知a=log20.2,b=20.2,c=0.20.3,则()
A.a<b<c B.a<c<b C.c<a<b D.b<c<a
4.(5分)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最美人体的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是
(≈0.618,称为黄金分割比例),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便是如此.此外,
最美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也是.若某人满足上述两个黄金分割比例,且腿长为105cm,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26cm,则其身高可能是()
A.165cm B.175cm C.185cm D.190cm
5.(5分)函数f(x)=在[﹣π,π]的图象大致为()
A.
B.
C.
D.
6.(5分)某学校为了解1000名新生的身体素质,将这些学生编号1,2,…,1000,从这些新生中用系统抽样方法等距抽取100名学生进行体质测验.若46号学生被抽到,则下面4名学生中被抽到的是()
A.8号学生B.200号学生C.616号学生D.815号学生7.(5分)tan255°=()
A.﹣2﹣B.﹣2+C.2﹣D.2+
8.(5分)已知非零向量,满足||=2||,且(﹣)⊥,则与的夹角为()A.B.C.D.
9.(5分)如图是求的程序框图,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
A.A=B.A=2+C.A=D.A=1+
10.(5分)双曲线C:﹣=1(a>0,b>0)的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为130°,则C 的离心率为()
A.2sin40°B.2cos40°C.D.
11.(5分)△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 sin A﹣b sin B=4c sin C,cos A =﹣,则=()
A.6 B.5 C.4 D.3
12.(5分)已知椭圆C的焦点为F1(﹣1,0),F2(1,0),过F2的直线与C交于A,B两点.若|AF2|=2|F2B|,|AB|=|BF1|,则C的方程为()
A.+y2=1 B.+=1
C.+=1 D.+=1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5分)曲线y=3(x2+x)e x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
14.(5分)记S n为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a1=1,S3=,则S4=.15.(5分)函数f(x)=sin(2x+)﹣3cos x的最小值为.
16.(5分)已知∠ACB=90°,P为平面ABC外一点,PC=2,点P到∠ACB两边AC,BC的距离均为,那么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三、解答题:共7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第17~21题为必考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60分。

17.(12分)某商场为提高服务质量,随机调查了50名男顾客和50名女顾客,每位顾客对该商场的服务给出满意或不满意的评价,得到下面列联表:
(1)分别估计男、女顾客对该商场服务满意的概率;
(2)能否有95%的把握认为男、女顾客对该商场服务的评价有差异?
附:K2=.
18.(12分)记S n为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已知S9=﹣a5.
(1)若a3=4,求{a n}的通项公式;
(2)若a1>0,求使得S n≥a n的n的取值范围.
19.(12分)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AB=2,∠BAD=60°,E,M,N分别是BC,BB1,A1D的中点.
(1)证明:MN∥平面C1DE;
(2)求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
20.(12分)已知函数f(x)=2sin x﹣x cos x﹣x,f′(x)为f(x)的导数.(1)证明:f′(x)在区间(0,π)存在唯一零点;
(2)若x∈[0,π]时,f(x)≥ax,求a的取值范围.
21.(12分)已知点A,B关于坐标原点O对称,|AB|=4,⊙M过点A,B且与直线x+2=0相切.
(1)若A在直线x+y=0上,求⊙M的半径;
(2)是否存在定点P,使得当A运动时,|MA|﹣|MP|为定值?并说明理由.
(二)选考题:共10分。

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0分)
22.(10分)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以坐
标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2ρcosθ+ρsinθ+11=0.
(1)求C和l的直角坐标方程;
(2)求C上的点到l距离的最小值.
[选修4-5:不等式选讲](10分)
23.已知a,b,c为正数,且满足abc=1.证明:
(1)++≤a2+b2+c2;
(2)(a+b)3+(b+c)3+(c+a)3≥24.
安徽省2019年高考文科数学试卷解析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析】直接利用复数商的模等于模的商求解.
【解答】解:由z=,得|z|=||=.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复数模的求法,考查数学转化思想方法,是基础题.
2.【分析】先求出∁U A,然后再求B∩∁U A即可求解
【解答】解:∵U={1,2,3,4,5,6,7},A={2,3,4,5},B={2,3,6,7},∴∁U A={1,6,7},
则B∩∁U A={6,7}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交集与补集的求解,属于基础试题.
3.【分析】由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易得log20.2<0,20.2>1,0<0.20.3<1,从而得出a,b,c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a=log20.2<log21=0,
b=20.2>20=1,
∵0<0.20.3<0.20=1,
∴c=0.20.3∈(0,1),
∴a<c<b,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属基础题.4.【分析】充分运用黄金分割比例,结合图形,计算可估计身高.
【解答】解: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26cm,
说明头顶到咽喉的长度小于26cm,
由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是≈0.618,
可得咽喉至肚脐的长度小于≈42cm,
由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是,
可得肚脐至足底的长度小于=110,
即有该人的身高小于110+68=178cm,
又肚脐至足底的长度大于105cm,
可得头顶至肚脐的长度大于105×0.618≈65cm,
即该人的身高大于65+105=170cm,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简单的推理和估算,考查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5.【分析】由f(x)的解析式知f(x)为奇函数可排除A,然后计算f(π),判断正负即可排除B,C.
【解答】解:∵f(x)=,x∈[﹣π,π],
∴f(﹣x)==﹣=﹣f(x),
∴f(x)为[﹣π,π]上的奇函数,因此排除A;
又f()=,因此排除B,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题关键是奇偶性和特殊值,属基础题.6.【分析】根据系统抽样的特征,从1000名学生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抽样的分段间隔为10,结合从第4组抽取的号码为46,可得第一组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的号码.【解答】解::∵从1000名学生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
∴系统抽样的分段间隔为=10,
∵46号学生被抽到,
则根据系统抽样的性质可知,第一组随机抽取一个号码为6,以后每个号码都比前一个号码增加10,所有号码数是以6为首项,以1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设其数列为{a n},则a n=6+10(n﹣1)=10n﹣4,
当n=62时,a62=616,即在第62组抽到616.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系统抽样方法,关键是求得系统抽样的分段间隔.
7.【分析】利用诱导公式变形,再由两角和的正切求解.
【解答】解:tan255°=tan(180°+75°)=tan75°=tan(45°+30°)
===.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取值,考查诱导公式与两角和的正切,是基础题.8.【分析】由(﹣)⊥,可得,进一步得到,然后求出夹角即可.
【解答】解:∵(﹣)⊥,

=,

==,
∵,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的夹角,属基础题.
9.【分析】模拟程序的运行,由题意,依次写出每次得到的A的值,观察规律即可得解.【解答】解:模拟程序的运行,可得:
A=,k=1;
满足条件k≤2,执行循环体,A=,k=2;
满足条件k≤2,执行循环体,A=,k=3;
此时,不满足条件k≤2,退出循环,输出A的值为,
观察A的取值规律可知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A=.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程序框图的应用问题,解题时应模拟程序框图的运行过程,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基础题.
10.【分析】由已知求得,化为弦函数,然后两边平方即可求得C的离心率.【解答】解:双曲线C:﹣=1(a>0,b>0)的渐近线方程为y=,由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为130°,得,
则=,
∴=,
得,
∴e=.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简单性质,考查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是基础题.11.【分析】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列出方程组,能求出结果.
【解答】解:∵△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a sin A﹣
b sin B=4
c sin C,cos A=﹣,
∴,
解得3c2=,
∴=6.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函数性质,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2.【分析】根据椭圆的定义以及余弦定理列方程可解得a=,b=,可得椭圆的方程.【解答】解:∵|AF2|=2|BF2|,∴|AB|=3|BF2|,
又|AB|=|BF1|,∴|BF1|=3|BF2|,
又|BF1|+|BF2|=2a,∴|BF2|=,
∴|AF2|=a,|BF1|=a,
在Rt△AF2O中,cos∠AF2O=,
在△BF1F2中,由余弦定理可得cos∠BF2F1=,
根据cos∠AF2O+cos∠BF2F1=0,可得+=0,解得a2=3,∴a=.
b2=a2﹣c2=3﹣1=2.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椭圆的性质,属中档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分析】对y=3(x2+x)e x求导,可将x=0代入导函数,求得斜率,即可得到切线方程.【解答】解:∵y=3(x2+x)e x,
∴y'=3e x(x2+3x+1),
∴当x=0时,y'=3,
∴y=3(x2+x)e x在点(0,0)处的切线斜率k=3,
∴切线方程为:y=3x.
故答案为:y=3x.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上某点的切线方程,切点处的导数值为斜率是解题关键,属基础题.
14.【分析】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表示已知,可求公比,然后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解:∵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a1=1,S3=,
∴q≠1,=,
整理可得,,
解可得,q=﹣,
则S4===.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的简单应用,属于基础试题15.【分析】线利用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对已知函数进行化简,然后结合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去求解最小值
【解答】解:∵f(x)=sin(2x+)﹣3cos x,
=﹣cos2x﹣3cos x=﹣2cos2x﹣3cos x+1,
令t=cos x,则﹣1≤t≤1,
∵f(t)=﹣2t2﹣3t+1的开口向下,对称轴t=,在[﹣1,1]上先增后减,
故当t=1即cos x=1时,函数有最小值﹣4.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诱导公式,二倍角的余弦公式在三角好按时化简求值中的应用及利用余弦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最值的应用,属于基础试题
16.【分析】过点P作PD⊥AC,交AC于D,作PE⊥BC,交BC于E,过P作PO⊥平面ABC,交平面ABC于O,连结OD,OC,则PD=PE=,从而CD=CE=OD=OE=
=1,由此能求出P到平面ABC的距离.
【解答】解:∠ACB=90°,P为平面ABC外一点,PC=2,点P到∠ACB两边AC,BC的距离均为,
过点P作PD⊥AC,交AC于D,作PE⊥BC,交BC于E,过P作PO⊥平面ABC,交平面ABC于O,
连结OD,OC,则PD=PE=,
∴CD=CE=OD=OE==1,
∴PO===.
∴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共7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第17~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60分。

17.【分析】(1)由题中数据,结合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求解;
(2)代入计算公式:K2=,然后把所求数据与3.841进行比较即可判断.
【解答】解:(1)由题中数据可知,男顾客对该商场服务满意的概率P==,女顾客对该商场服务满意的概率P==;
(2)由题意可知,K2==≈4.762>3.841,
故有95%的把握认为男、女顾客对该商场服务的评价有差异.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求解及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的应用,属于基础试题.
18.【分析】(1)根据题意,等差数列{a n}中,设其公差为d,由S9=﹣a5,即可得S9=
=9a5=﹣a5,变形可得a5=0,结合a3=4,计算可得d的值,结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计算可得答案;
(2)若S n≥a n,则na1+d≥a1+(n﹣1)d,分n=1与n≥2两种情况讨论,求出n的取值范围,综合即可得答案.
【解答】解:(1)根据题意,等差数列{a n}中,设其公差为d,
若S9=﹣a5,则S9==9a5=﹣a5,变形可得a5=0,即a1+4d=0,
若a3=4,则d==﹣2,
则a n=a3+(n﹣3)d=﹣2n+10,
(2)若S n≥a n,则na1+d≥a1+(n﹣1)d,
当n=1时,不等式成立,
当n≥2时,有≥d﹣a1,变形可得(n﹣2)d≥﹣2a1,
又由S9=﹣a5,即S9==9a5=﹣a5,则有a5=0,即a1+4d=0,则有(n ﹣2)≥﹣2a1,
又由a1>0,则有n≤10,
则有2≤n≤10,
综合可得:n的取值范围是{n|1≤n≤10,n∈N}.
【点评】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以及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涉及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属于基础题.
19.【分析】法一:
(1)连结B1C,ME,推导出四边形MNDE是平行四边形,从而MN∥ED,由此能证明MN∥平面C1DE.
(2)过C作C1E的垂线,垂足为H,推导出DE⊥BC,DE⊥C1C,从而DE⊥平面C1CE,DE⊥CH,进而CH⊥平面C1DE,故CH的长即为C到时平面C1DE的距离,由此能求出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
法二:(1)以D为原点,DA为x轴,DE为y轴,DD1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证明MN∥平面C1DE.
(2)求出=(﹣1,,0),平面C1DE的法向量=(4,0,1),利用向量法能求
出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
【解答】解法一:
证明:(1)连结B1C,ME,∵M,E分别是BB1,BC的中点,
∴ME∥B1C,又N为A1D的中点,∴ND=A1D,
由题设知A 1B1DC,∴B1C A1D,∴ME ND,
∴四边形MNDE是平行四边形,
MN∥ED,
又MN⊄平面C1DE,∴MN∥平面C1DE.
解:(2)过C作C1E的垂线,垂足为H,
由已知可得DE⊥BC,DE⊥C1C,
∴DE⊥平面C1CE,故DE⊥CH,
∴CH⊥平面C1DE,故CH的长即为C到时平面C1DE的距离,
由已知可得CE=1,CC1=4,
∴C1E=,故CH=,
∴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为.
解法二:
证明:(1)∵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
AA1=4,AB=2,∠BAD=60°,E,M,N分别是BC,BB1,A1D的中点.
∴DD1⊥平面ABCD,DE⊥AD,
以D为原点,DA为x轴,DE为y轴,DD1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M(1,,2),N(1,0,2),D(0,0,0),E(0,,0),C1(﹣1,,4),
=(0,﹣,0),=(﹣1,),=(0,),
设平面C1DE的法向量=(x,y,z),
则,
取z=1,得=(4,0,1),
∵•=0,MN⊄平面C1DE,
∴MN∥平面C1DE.
解:(2)C(﹣1,,0),=(﹣1,,0),
平面C1DE的法向量=(4,0,1),
∴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
d===.
【点评】本题考查线面平行的证明,考查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20.【分析】(1)令g(x)=f′(x),对g(x)再求导,研究其在(0,π)上的单调性,结合极值点和端点值不难证明;
(2)利用(1)的结论,可设f′(x)的零点为x0,并结合f′(x)的正负分析得到f (x)的情况,作出图示,得出结论.
【解答】解:
(1)
证明:∵f(x)=2sin x﹣x cos x﹣x,
∴f′(x)=2cos x﹣cos x+x sin x﹣1
=cos x+x sin x﹣1,
令g(x)=cos x+x sin x﹣1,
则g′(x)=﹣sin x+sin x+x cos x
=x cos x,
当x∈(0,)时,x cos x>0,
当x时,x cos x<0,
∴当x=时,极大值为g()=>0,又g(0)=0,g(π)=﹣2,
∴g(x)在(0,π)上有唯一零点,
即f′(x)在(0,π)上有唯一零点;
(2)
由(1)知,f′(x)在(0,π)上有唯一零点x0,使得f′(x0)=0,
且f′(x)在(0,x0)为正,
在(x0,π)为负,
∴f(x)在[0,x0]递增,在[x0,π]递减,
结合f(0)=0,f(π)=0,
可知f(x)在[0,π]上非负,
令h(x)=ax,
作出图示,
∵f(x)≥h(x),
∴a≤0,
∴a的取值范围是(﹣∞,0].
【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零点等问题,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难度较大.
21.【分析】(1)由条件知点M在线段AB的中垂线x﹣y=0上,设圆的方程为⊙M的方程为(x﹣a)2+(y﹣a)2=R2(R>0),然后根据圆与直线x+2=0相切和圆心到直线x+y =0的距离,半弦长和半径的关系建立方程组即可;
(2)设M的坐标为(x,y),然后根据条件的到圆心M的轨迹方程为y2=4x,然后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即可得到定点.
【解答】解:∵⊙M过点A,B且A在直线x+y=0上,
∴点M在线段AB的中垂线x﹣y=0上,
设⊙M的方程为:(x﹣a)2+(y﹣a)2=R2(R>0),则
圆心M(a,a)到直线x+y=0的距离d=,
又|AB|=4,∴在Rt△OMB中,
d2+(|AB|)2=R2,
即①
又∵⊙M与x=﹣2相切,∴|a+2|=R②
由①②解得或,
∴⊙M的半径为2或6;
(2)∵线段AB为⊙M的一条弦O是弦AB的中点,∴圆心M在线段AB的中垂线上,设点M的坐标为(x,y),则|OM|2+|OA|2=|MA|2,
∵⊙M与直线x+2=0相切,∴|MA|=|x+2|,
∴|x+2|2=|OM|2+|OA|2=x2+y2+4,
∴y2=4x,
∴M的轨迹是以F(1,0)为焦点x=﹣1为准线的抛物线,
∴|MA|﹣|MP|=|x+2|﹣|MP|
=|x+1|﹣|MP|+1=|MF|﹣|MP|+1,
∴当|MA|﹣|MP|为定值时,则点P与点F重合,即P的坐标为(1,0),
∴存在定点P(1,0)使得当A运动时,|MA|﹣|MP|为定值.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关系和抛物线的定义,考查了待定系数法和曲线轨迹方程的求法,属难题.
(二)选考题:共10分。

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0分)
22.【分析】(1)把曲线C的参数方程变形,平方相加可得普通方程,把x=ρcosθ,y=ρsinθ代入2ρcosθ+ρsinθ+11=0,可得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
(2)法一、设出椭圆上动点的坐标(参数形式),再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写出距离,利用三角函数求最值;
法二、写出与直线l平行的直线方程为,与曲线C联立,化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大于0求得m,转化为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求C上的点到l距离的最小值.
【解答】解:(1)由(t为参数),得,
两式平方相加,得(x≠﹣1),
∴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1),
由2ρcosθ+ρsinθ+11=0,得.
即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为得;
(2)法一、设C上的点P(cosθ,2sinθ)(θ≠π),
则P到直线得的距离为:
d==.
∴当sin(θ+φ)=﹣1时,d有最小值为.
法二、设与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为,
联立,得16x2+4mx+m2﹣12=0.
由△=16m2﹣64(m2﹣12)=0,得m=±4.
∴当m=4时,直线与曲线C的切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小,为.
【点评】本题考查间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考查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考查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的应用,训练了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的应用,是中档题.
[选修4-5:不等式选讲](10分)
23.【分析】(1)利用基本不等式和1的运用可证,(2)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证明方法可证.【解答】证明:(1)分析法:已知a,b,c为正数,且满足abc=1.
要证(1)++≤a2+b2+c2;因为abc=1.
就要证:++≤a2+b2+c2;
即证:bc+ac+ab≤a2+b2+c2;
即:2bc+2ac+2ab≤2a2+2b2+2c2;
2a2+2b2+2c2﹣2bc﹣2ac﹣2ab≥0
(a﹣b)2+(a﹣c)2+(b﹣c)2≥0;
∵a,b,c为正数,且满足abc=1.
∴(a﹣b)2≥0;(a﹣c)2≥0;(b﹣c)2≥0恒成立;当且仅当:a=b=c=1时取等号.即(a﹣b)2+(a﹣c)2+(b﹣c)2≥0得证.
故++≤a2+b2+c2得证.
(2)证(a+b)3+(b+c)3+(c+a)3≥24成立;
即:已知a,b,c为正数,且满足abc=1.
(a+b)为正数;(b+c)为正数;(c+a)为正数;
(a+b)3+(b+c)3+(c+a)3≥3(a+b)•(b+c)•(c+a);
当且仅当(a+b)=(b+c)=(c+a)时取等号;即:a=b=c=1时取等号;
∵a,b,c为正数,且满足abc=1.
(a+b)≥2;(b+c)≥2;(c+a)≥2;
当且仅当a=b,b=c;c=a时取等号;即:a=b=c=1时取等号;
∴(a+b)3+(b+c)3+(c+a)3≥3(a+b)•(b+c)•(c+a)≥3×8••=24abc =24;
当且仅当a=b=c=1时取等号;
故(a+b)3+(b+c)3+(c+a)3≥24.得证.
故得证.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不等式和基本不等式的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证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