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知识教学点:?1、复习本课的十几个生字。
掌握“强、划、削”三个字多音字组词,会写“胆怯、抵御、侮辱、拒绝、
和氏壁、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
2、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将相和事件的前因后果。
? 3、结合课文相关语句体会人物特点。
从
蔺相如的不顾个人生死,以国事为重的精神和对友忍辱退让的品格及廉颇勇于改错的行为中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重点:了解
“将”和“相”从“和”到“不和”再到“和”的发展过程及变化的原因。
?难点;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故事与“负荆请罪”的故事存
在的因果联系。
?教学方法,解决策略:通过重点语句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复习巩固
,回顾旧知根据句子意思,选择“强、划、削”正确读音。
听写词语。
回顾旧知:采用师生互动问答的形式进行。
《将相和》故事主人公是谁?课文
讲了三个小故事,分别在文中哪个部分?用什么标题概括?他们关系有什么变化?最后怎样?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没?再读课文,加深理解教学
策略:采用教师提问,学生文中找原句,朗读,讨论问题,教师相机点拨的方式进行。
(一)“和”转向“不和”的过程问题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
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学生1:“我廉颇立下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要是
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
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对蔺相如有偏见,内心的不满,愤怒……)从
这里可以知道前两个故事是后一个故事发生的原因,正是因为蔺相如两次立功升官导致了廉颇将军的不满情绪。
(2)指导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廉
颇的不满愤怒心情。
问题2:假如你是蔺相如,听见下属这样说,你会怎么做?想象一下情节。
学生2:“假如我是蔺相如,手下人这样无理挑衅,
我一定要主动会会廉颇,看看他到底有什么本事让我下不了台?”学生3:“假如我是蔺相如,我会在赵王面前告他廉颇一状,让赵王处罚廉颇。
”
师: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甚至成为敌人。
到那时赵国就会出现内乱,秦国就会趁虚而入攻打赵国。
现在大家来做个裁判,看
看廉颇将军说的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问题3:评论蔺相如两次立功事件,是不是完全凭借一张嘴得到的?学生4:(1)“
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
柱子上撞。
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师: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我
指给您看”这是有谋;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这是有勇。
)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学
生5: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元。
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师
: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
特点?(舍身救主不畏权势)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
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尝试着来说服廉颇。
(二)“不和”转向“和”的过程问题4:蔺相如在听闻廉颇将军的言
语挑衅后是怎么做的?路上偶遇廉将军时又是如何应对的?并尝试着猜想一下蔺相如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学生6:“蔺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
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躲避、忍让)师:蔺相如一味的退让,忍让,究竟
是怕廉颇将军,还是有别的原因?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学生7: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蔺相如认为国家大事比自己的个人面子重要。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句子,从中感受蔺相如的博大胸怀和顾大
局舍小我的精神。
问题5:廉颇将军在听到了蔺相如的这番言语后又是怎么做的?此举说明廉颇将军的什么特点?学生8:“于是,他脱下战袍,背
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知错就改)师:廉颇将军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彻底改变了自己对蔺相如的偏见,并对之前的言行感到羞耻。
他
痛下决定,脱下战袍,身背荆条,主动请罪。
这样的认错方式难能可贵,更需要莫大的勇气来完成,是勇于认错,勇于改错。
大家也可以回想想:自
己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没有过认错的经历,你当时是怎么表现的?有这样的勇气吗?课堂总结本文通过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
请罪”三个小故事,串讲了蔺相如与廉颇关系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变化过程。
全文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
大局,舍小我
的高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将军勇于认错,改错的可贵精神。
千百年来深受国人的敬仰,流传至今,希望我们的同学能从他们的身上有所启发,有所
收获。
教学设计意图:本堂课设计意图是在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将蔺相如与廉颇的关系变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既相互独立,又前后
相连,重点了解二人关系变化的原因,理解三个故事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采用教师提问,学生找语句、读句子、品意思、寻究竟的学习方法,让学
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特点。
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认识到事情的本质,人物的性格特点。
同时不忘教师的教书育人特点,在课堂上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故事主人公的可贵的精神品质。
教学反思:《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相
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每个故事都有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个故事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
在教学上,我把三个故事结合起
来,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1、廉颇为什和蔺相如不和?廉颇是怎样对大家说的?蔺相如真的象廉颇说的那样吗?再让学生仔细
研读前面两个小故事,找出相关的语句反驳廉颇的话。
2、蔺相如为什么处处对廉颇将军躲避、忍让?找重点段落、句子细心品读。
3、廉颇主动与
蔺相如和好。
通过对人物的行为描写,感悟人物特点。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充分的时间保证下去自读自悟。
三个学习目标完成较好,但由于设计安排的问题较多,学生品读讨论时间费时,因此没能在一堂课的时间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设计还需再做缩减,同时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我今后
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目标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