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突破口
浅析新形势下自主品牌开发的主要途径
![浅析新形势下自主品牌开发的主要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5791689d6bec0975f465e2d9.png)
科研 成 果直 接 挂 钩 的科 技 奖 励 机 制 , 力 培 养 创 新 努 型 、 家 型 技 术 领 军 人 才 。通 过 “ 研 发 ” 系 建 专 大 体
设 , 北钢 铁集 团 2 1 开 发 新 产 品 10余 个 , 河 00年 2 品
摘要 : 品牌 竞 争 力 是 企 业 竞 争 实 力 的 综 合 体 现 。在 加 快 调 整 经 济 结 构 、 变 发 展 方 式 的新 形 势 下 , 切 转 迫
Hale Waihona Puke 需 要 大力 培 育 和 发 展 自主 品 牌 。从 自主开 发 、 进 提 升 、 金 并 购 三 个 方 面 , 自主 品牌 建 设 的 主 要 途 引 资 对 径 及 相关 要 点 进 行 了探 讨 , 对政 府 和 企 业 如 何 创 建 和 发 展 自主 品牌 提 出 了具 体 的 建议 。 关键 词 : 自主 开 发 ; 进 提 升 ; 引 品牌 ; 争 力 ; 议 竞 建
种 : 是 引进 技术 联合 开发 。引进关 键部 件 或技 术 , 一 加 以整 合 生 产 ; 托 、 与 或 购买 外 方 设 计 , 以研 委 参 加 究改 进 , 都是 取得 知识 产权 、 展 自主 品牌 的 有效 途 发 径 。 比如长城 汽 车拥 有 2 0 0 0多 人 的研 发 队伍 , 仍 但
场 为 导 向 、 学研 相结 合 的技术 创新 体 系 ; 于 原 创 产 对 性 自主开 发 技术 和 自主 品 牌 产 品 , 予 一 定 的财 政 给
补贴 和奖 励 , 并在 政府 采 购 、 场销 售 、 费减 免 、 市 税 信 贷 资金 等方 面予 以优 惠 和 倾 斜 , 励 企 业 通 过 自主 激
靠自主品牌打造汽车出口的强势地位
![靠自主品牌打造汽车出口的强势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0deb12bd65ce050876321399.png)
设计企 业也 已从单 纯开 发芯 片进 到提 供解 决方 案 ,要努 力 推 进整 机 与I 企业 间 的合 作 。 ( )建 立 多元 化投 融 资机 c 3 制 。进 一步 拓宽投融资渠道 ,解 决企业 发展 所需 ,包 括 国 家 和 企 业 投 入 、
息技术 与标 准化 , 0 () 7 8 2 5 4 : — . 0
( 4)加 强人 才 培养 与 引进 。研 究 建立 I 人 才培 训 基地 , c 培养 各级 集成 电路 技术 和管理 人才 。要 制订 相关 措施 ,积 极 引进海 外 中高级人 才 。在企 事业 单位 中 ,进 一 步探 索培 养人才 、留住人 才 、使用 人才 的新 体制 、新机 制 。要研 究 不 同行业 间 的人 才交流 ,实现人 力资源 的 良性循环 。 ( ) 5 进一步 加强 政策扶 持 力度 。
价 格战 的中 国汽车 企业 得 出了一个 相 同的答案~ 一 品牌 。
以迅速提 升 品牌 ,在激 烈 的市场 竞争 中 占得 先机 。
当 全 球 汽 车 业 将 目 光 投 向 东 方 的 时 候 , 中 国汽 车 制 造
商却 坚 定地 瞄准西 方—— 美 国和 欧洲 市场 。针 对 中国汽 车
口 到 欧 、 美 市 场 。 在 获 得 出 口包 括 德 国 在 内 的 1 . 万 辆 58 汽 车 大 单 之 后 , 华 晨 汽 车 调 整 海 外 市 场 战 略 ,成 为 中 国 第
一
了考验 ,不 但没 有被 冲垮 ,还 取 得 了每年 产销 增 长百 万辆 的突 出成 绩 。2 0 年 全 国汽 车产 量 可望 达 N8 o 07 5 万辆 , 比 上 年增 长 1 % 5 。如 果2 0 年 再 增 长2 %,全年 汽 车 产 量则 08 0 可 达到 1 2 万 辆 。随着 近 几 年 汽 车业 的迅 速 发 展 ,各 大 00
中国在汽车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在汽车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ffcfac0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7.png)
一、背景介绍我国汽车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然而,随着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汽车产业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技术、市场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二、技术方面的困难和挑战1. 技术创新不足我国汽车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模仿和跟随的状态,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成为了我国汽车产业的瓶颈之一。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制造商在研发和创新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2. 新能源汽车技术落后尽管我国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我国汽车产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充电设施建设以及智能网联技术等方面,还有待我国汽车产业加大投入和研究。
三、市场方面的困难和挑战1. 价格竞争激烈我国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这导致了汽车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
低价竞争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也影响了汽车品牌的形象和声誉。
2. 品牌建设滞后与发达国家汽车品牌相比,我国汽车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很多我国汽车品牌在品质和服务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这会影响用户对我国汽车品牌的信任度。
四、环境方面的困难和挑战1. 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我国汽车产业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汽车尾气排放、废旧汽车处理等问题成为了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 能源短缺和依赖进口我国汽车产业对能源的需求量巨大,特别是对原油的依赖程度较高,这为我国汽车产业带来了不少困扰。
能源短缺和对进口依赖也增加了我国汽车产业的不稳定性。
五、解决困难和挑战的建议1.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我国汽车产业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推动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实现由“跟随者”向“创新者”的转变。
2. 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政府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自主品牌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自主品牌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cfcf2755acfa1c7aa00ccb8.png)
是 统 筹发 动机 行业 的发 展 ,共 同推 动发 动机 行业 进步 ;四是 鼓 励 企 业 提 高 自主 创 新 能 力 ,政 府 应 给 予 政 策 和 资 金 的 支 持 ;五是 充分 利用 行业 联盟 和 工程技 术研 究 中心 以及行 业协
长 期 以来 ,发动 机及 零部 件行 业 由于 在产 品体 系 中 的价 值 地 位 所 限 ,始 终 处 于 被 动 发 展 和 边 缘 支 持 的状 态 ,此种状 态 导致 该行 业 与配套 主机 的同步 发展 受 到很
大程度 的 制约 和影 响 。 “ 一 五 ”期 间 ,这 种情 况 得到 十
才需 求 的挑战 。
展 望泛 车发 动棚行 业 “ 二 五” 十
到 2 0 年 的 1 1 万 09 5 35 中国内燃机 工业协 会 副秘 书长 台 ,汽 油 机 和 柴 油 机 产 销均 呈 良性 发 展态 势 。2 0 0 0~2 0 年 1 年 间 车 用发 动 09 0 机 持续 大 幅增 长 ,车用 发动 机企 业 在产 量 和生产 规 模上 有 了较 快 增长 ,而 且产 品 的生产 水 平和 技术 水 平有 了很
平 提高 较快 ,大 大超 过 了 “ 十一 五 ”规 划 的预 期 目标 ;
一
些大 型龙 头企 业 的工 艺和 装备 水平 已被 公 认 为国 际一
流。
泛 车 发 动 觚 f 业 发 展 面 临 帕 柏 遇 和 挑 战 j
汽车发 动机 行 业发 展面 临 的机遇 :一是 有关产 业政
竞争 力 的大型 企 业集 团 ;推动 发动机 与配套 企业 之 间的战 略 重组 与整 合 ,促进 主机 企 业 问和相 关产 业之 间 多种方 式 的的 多元 化合 作 ;坚持 鼓励 企 业与 国外 跨 国公 司进行 多种 形式 的 联 合 与合 作 ,加快 企业 国 际化进 程 ,促进 产 业结 构升级 ;加 快 发展 方 式 的转 变 ,发 展现 代 制造服 务 业 ,推 行 节能 减排 与 绿 色 制造 ,促 进 “ 两化 ”融 合 ,改造 提升 传统 产 业 ,加快企 业兼 并重 组与 产业 集聚 地 建设 ,提升 产 业集 中度 ;全 行业 经 济 效 益要 有 明显提 高 ,社会 效 益 同社 会 责任 同步 增强 ,使 我 国汽车 发 动机行 业 持续 、健 康 、稳定 发展 。二是要 加快 自主 创 新能 力 的提升 ,实现产 品结构 调整 的 目标 。根据 国 家节能 减 排 的发展 目标 ,车用 发动机 行 业应 以掌 握核 心技 术 、提 高 自主创 新 能力 为主 线 ,重点 发展 技术 水平 高 、性 能优 良、市 场 使 用前 景好 、环 境污 染少 的现 代发 动机 产 品 ,培 育 自主 品 牌 ,实现产品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的跨越。三是要健全完善 发 动机 行业 现代 化企 业管 理体 系 。在全 行 业强 化质量 意识 , 建 立科 学有效 的质量 管理 体 系 ,以切 实提 高我 国发动 机产 品 市 场覆 盖率 和市场 生命 力 。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6a820e7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4.png)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
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并展望其未来的前景。
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了2500万辆,位居全球首位。
这一巨大的市场规模为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技术水平逐步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汽车行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自主品牌车企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不断推陈出新。
同时,我国汽车制造业加强与国际顶级技术企业的合作,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提升了整体的研发能力。
3. 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电动车销量居全球首位。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大对电池技术、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4. 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明显随着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智能化、网联化已经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智能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大,推动了汽车行业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
更多的汽车企业加大了对智能化技术的研发投入,将智能化产品投放市场。
二、我国汽车行业前景展望1. 智能化、网联化将持续推进随着5G技术的商用,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技术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的汽车将更加智能、高效,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驾驶体验。
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将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2. 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出行的重要方式,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充电设施的完善,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将逐渐增加,充电时间将进一步缩短。
这将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3. 智能交通将成为未来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汽车行业SWOT分析
![我国汽车行业SWOT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7f7ff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9.png)
我国汽车行业SWOT分析SWOT分析是一种评估企业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工具。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SWOT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挑战。
以下是关于中国汽车行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1.市场规模巨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
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增长潜力仍然巨大,能够为汽车企业提供稳定的需求。
2.成本优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在成本方面具有竞争力。
3.技术进步:中国汽车行业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在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上下功夫,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4.产业链完整: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从造车到销售服务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产业布局。
这使得中国汽车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供应链的整合和优化,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劣势:1.品牌知名度较低:相对于国际汽车品牌,中国汽车品牌的知名度和声誉还有待提高。
这给中国汽车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尽管中国汽车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技术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汽车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相对较弱。
这可能影响到产品的创新和竞争力。
3.环境问题: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汽车行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压力。
中国汽车企业需要加大研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等环保技术的力度,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的要求。
三、机会:1.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快速增长。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和潜力。
2.增长型经济转型: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
这为汽车行业提供了机会,因为消费者更注重品质和创新,而不仅仅是价格。
3.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汽车企业有机会出口汽车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并与国际汽车企业进行合作。
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发展浅析
![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发展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bc0edf76eeaeaad1f33048.png)
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发展浅析作者:齐欣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1期摘要:我国汽车企业自主知识品牌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程,在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下市场发展前期面临自主品牌缺失的困难。
随着国内汽车行业引进领先技术及市场需求的扩大,自主品牌进入了振兴阶段。
本文分析了汽车企业发展经历的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征,并提出了加强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发展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汽车企业自主品牌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a)-0226-01自建国以来,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在曲折中艰难成长,经历了近五十年的风雨历程。
根据我国汽车工业自身的发展将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958~1980年计划经济时期的自主品牌初创阶段;1981~1990年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时期的合资品牌成长阶段;1991~2000年市场经济时期的自主品牌重现阶段;2001年至今,入世后的自主品牌振兴阶段。
1 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发展阶段1.1 自主品牌初创阶段(1958~1980年)这个阶段的自主品牌主要是自创的国内品牌,总体发展模式为自力更生制造,采取单件和小批量生产方式,流通形式为计划供销制,由国家物资领导机关统一管理,后改为中央与地方两级管理,发展缓慢,呈低速徘徊状态。
这个阶段生产的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动机、底盘、车身、整车和造型都是由我们中国人一手设计和操作的,属于完全的自主生产的轿车。
1.2 合资品牌成长阶段(1981~1990年)这个阶段处于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
轿车市场以合资品牌为主,同时加大进口;市场结构呈卖方市场特征,属短缺经济,轿车供不应求,是厚利紧俏商品;汽车产品价格偏高,对老百姓来说仍属于奢侈商品;市场没有放开,国家干预较强,如国家严格控制轿车销售点,企业仅有少量的产品自销权,形成计划内、计划外双重价格;轿车市场随国家政策的变动呈周期性变化。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9e77c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4.png)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分析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外市场上逐渐增强了竞争力。
本文将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前景。
一、市场竞争现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过去几年中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瞩目。
然而,在与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相比较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仍面临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主要原因包括品牌价值、研发能力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
1. 品牌价值: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相对较低。
与国际品牌相比,中国自主品牌缺乏对品牌的长期投入和品牌文化的建设,这限制了其品牌价值的提升。
2. 研发能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创新和研发能力仍相对较弱。
相比之下,国际品牌汽车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更具优势,不断推出具备领先技术的车型,进一步加深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竞争劣势。
3. 产品质量:过去,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产品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给消费者留下了不够可靠和耐用的印象。
虽然自主品牌汽车的产品质量已经得到了改善,但仍相对不及国际品牌汽车。
尽管还存在上述问题,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其发展势头迅猛,表明其潜力巨大。
二、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前景随着中国政府加大对自主品牌汽车支持力度和中国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汽车接受度的提高,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前景正变得更加光明。
1. 政府政策扶持:中国政府积极出台一系列支持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提供补贴、降低关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以鼓励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2. 技术创新与合作: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正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并加强与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的合作。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有望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3. 品牌建设: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并加大对品牌的投入。
浅析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品牌
![浅析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品牌](https://img.taocdn.com/s3/m/b80b0383e53a580216fcfe1c.png)
2009年第25卷第2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25 N o.2 2009 (总第104期)JOURNAL OF NORTH UN IVERSIT Y OF CH INA(S OC I AL SC IENCE ED ITI ON)(Sum.104)文章编号:167321646(2009)022*******浅析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品牌Ξ王宇鹏(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摘 要: 汽车产业是国家工业水平的代表性产业,要适应国际竞争就必须发展自主品牌。
纵观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不够,研发机构效率较低,自主品牌缺乏国际竞争力,研发经费与人才不足,汽车零部件发展滞后等问题制约了我国自主品牌发展。
文中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整改措施,如建立和完善创新环境;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注重研发人才的培养;发展零部件产业。
关键词: 汽车产业;自主品牌 中图分类号: F273.1 文献标识码: AA n A na lys is of A utom ob ile Indus try S e lf2ow ne dB ra nd in O urC ountryW ANG Y upeng;Schoo l of E lectrical&M echanical EngineerΚN o rth university of Ch inaΚT aiyuan030051ΚCh inaΓAbstractΠT he developm en t of A u tom ob ile indu stry stands fo r the level of a coun tryΕs indu stry.In o rder to adap t in ternati onal com petiti on sΚdevelop ing self2ow ned b rand is very i m po rtan t.It has analyzed that sho rtage of po licy gu idance and spo rtingΚlow efficiency of R esearch&D evelopm en t O rgan izati onΚlack ing com petitive strengthΚdeficiency funds and talen tsΚpoo rly developm en t of au to parts have restrained the develop ing of self2b rand.A t lastΚsom e co rresponding m easu res to so lve them have been p u t fo r w ardΚsuch as founding innovative m ilieuΚadju sting au tom o tive indu strial structu reΚi m p roving capab ility of self2reliance and innovati onΚtrain ing talen tsΚdevelop ing au to parts.Key wordsΠau tom ob ile indu stryΜself2ow ned b rand 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企业要生存,就需要不断创新。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0a4aafe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f.png)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本文将探讨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汽车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汽车保有量也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8亿辆,其中私人乘用车占据了较大比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汽车需求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二、技术创新成为发展主导在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中,技术创新是推动力量之一。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的汽车制造业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份额逐年增加,成为国内外竞争对手无法忽视的力量。
三、企业竞争激烈,品牌崛起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我国汽车行业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
国内外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
国内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等手段,逐渐崛起。
一些本土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四、政策支持推动行业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如新能源汽车补贴、购置税减免等政策,为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策的支持使得我国汽车行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五、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尽管我国汽车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新能源汽车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保持竞争优势。
然而,这些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促使企业加快创新步伐,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六、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展望未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政策的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新兴技术将成为行业的发展方向,改变人们对汽车的使用方式。
同时,汽车与城市交通的融合将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总结起来,我国汽车行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456d8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8.png)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产销规模持续增长:我国汽车行业在过去几年中,不断增长的产销规模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2500万辆,占全球总产销量的30%左右。
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汽车行业在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截至2024年底,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
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在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新技术领域也有很多创新成果。
三、品牌建设取得成效:中国汽车品牌逐渐崭露头角,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了认可。
例如,长城汽车、比亚迪等中国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部分品牌的产品在海外市场也获得了一定的销售额。
四、制造业升级转型:我国汽车行业正在进行制造业升级转型。
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为主要目标,加大了对绿色制造的研发和投入力度。
此外,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企业选择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五、市场竞争白热化:我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品牌竞争日益激烈。
特别是在豪华车市场上,国际豪华汽车品牌和国内品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此外,互联网汽车、共享汽车等新兴业态也对传统汽车行业带来了冲击。
六、政策环境趋利于发展:政府在激励和支持汽车行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
例如,减税降费、补贴新能源汽车购买等政策的出台促进了汽车市场的发展。
同时,政府也在加大对绿色环保、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汽车行业转型升级。
七、面临挑战和问题:在发展过程中,我国汽车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仍待解决;互联网汽车行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需要引起重视;同时,国内外汽车品牌的竞争也对中国汽车品牌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总之,我国汽车行业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只有坚持自主创新、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适应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才能使中国汽车产业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与建议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288bfc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1.png)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与建议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持续增长,汽车行业也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也备受瞩目。
然而,与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相比,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在技术、品质、品牌知名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将对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1. 技术水平和品质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技术水平和品质表现仍然需要提升。
虽然近年来一些自主品牌汽车在外观设计和配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动力系统、底盘调校、安全性能等关键方面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仍存在差距。
这也导致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市场竞争中的劣势。
2. 品牌知名度和口碑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品牌知名度和口碑还有待提升。
虽然一些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市场拥有一定的销量和市场份额,但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仍然较弱。
一些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品牌认知度低、口碑差等挑战。
3. 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在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方面相对不足。
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创新能力较弱,研发投入也较为有限。
这也导致了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在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革新方面的竞争力不足。
二、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建议1. 提升技术水平和品质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应着力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
多渠道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强自主品牌汽车的设计、研发和制造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提高汽车的整车质量,以此增强自主品牌汽车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 塑造品牌形象和提升口碑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应加大对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口碑的提升力度。
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加强售后服务,树立自主品牌汽车的良好品牌形象和口碑,提升用户对自主品牌汽车的信心和信赖度。
加大品牌营销和推广力度,提高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使自主品牌汽车更好地走出国门,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路径探索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路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3adc1617e21af45b307a8f1.png)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关
于 《 我国汽车行 业专 利 申请 与授 权情况调 查》报 告显 示 ,18 95年 至 20 0 5年 ,我 国共 受 理 国 内 、外 企 业 涉 及 汽 车 的 3 专 利 申请 种 3 7 , 1 9 件 其中国内企业申 1 66 4 请 5 8 件 ,国外 企 业 申请 1 1 58 1件 ,各
占总 量 的 5 % 。在受 理 的发 明专利 0
车辆座椅和发动机叶片。目前 ,许
多中 国合 资企业 经常 吹嘘 其整 车 国
产化率达 6 %到 8 % ,但核心 零 0 0 部件往往排除在国产化率的范畴之 外。因此 ,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建
设方 面 ,很 大程 度上 在于 培 育关键
零部件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 1 3 研 发经 费短 缺 。投入 不足 . 虽然我国汽车产业 的研发投人 数量不断增加 ,但与国外大型汽车 生产企业相比,我国整体汽车行业
瑞 、吉利为代表的国内民族汽车企
业 ,在树立 自主品牌的道路上艰难 地探索出自主研发之路 ,并取得了
骄 人 的成绩 。以奇瑞 公 司为例 ,该
1 我 国汽 车产 业 自主创 新 的
发 展 现 状
1 1 我 国汽 车 企 业发 明专 利 明 显 .
偏 少
送特殊物体 车辆 、车辆防 窃配件 、
对涉及汽车生产制造的核心技术和 关键技 术 的技 术转移 项 目实行优
惠 ,鼓励和促进更多的核心技术的 良性转移 ,并深化引进技术的扩散
效应 。 第三 ,自主研 发过程 中注 重吸
业摸索的自主研发道路 ,还是合资 新的过程中打造 自己的研发力量 , 积 企业利用合作伙伴的技术优势来推 进 自主品牌产品的开发都是有效的 路径 选 择 。对 于 不 同的 汽 车 企 业 , 可针对 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研 发模式 , 健全和完善 自主知识产权 建设 ,以增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的竞 争 力 。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及现状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及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74e1e525ccbff121dd36834d.png)
以前中国没有汽车制造业。
中国土地上第一辆汽车是1903 年输入的美国产奥斯莫比尔牌小汽车,领得第一号汽车行驶牌证,其所有者为上海富翁。
中国制造汽车的尝试是在奉系军阀张学良将军支持下,于1928 年聘请美国技师指导,在沈阳北大营军工厂成功仿造了美国万国牌载重汽车,1 年中装出10 辆。
1936 年中国政府曾有计划与德国奔驰公司合作,成立官办“中国汽车制造公司”,拟先组装汽车、后制造汽车。
翌年,抗日战争爆发,此议遂搁置下来。
直到1949 年****离开大陆,中国只有汽车使用和修理业。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汽车产业才得以建立和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创建阶段、独立自主发展阶段和对外开放阶段。
1. 创建阶段1953~1958 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创建阶段,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成是这一阶段的标志。
这一阶段的特点为建设工作是在原苏联的全面援助下进行的,产品由苏联引进,工艺流程由苏联设计,主要设备由苏联提供,连厂房设计也是由苏联方面承担的。
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设计能力为年生产汽车3 万辆,产品是载重4t 的载货汽车和相应的越野车。
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3 年奠基,1956 年从第一汽车制造厂流水装配线上开出第一台“解放牌”汽车。
1958 年生产汽车16 000 辆。
2. 独立自主发展阶段1958~1984 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第二阶段。
1958 年左右,中苏关系恶化。
中国汽车产业与其他经济部门一起进入自力更生的时期。
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基础工业之后,我国各地纷纷仿造和试制了多款汽车,逐渐形成了几个较有规模的汽车制造厂。
除第一汽车制造厂外,较大规模的还有南京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制造厂等。
1958 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了中国人的第一辆轿车,起名“井冈山牌”开进了****。
从此,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标志性的成果是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
1964 年开始筹建第二汽车制造厂,从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建设观点出发选择湖北省西北部山区(现今十堰市)建厂。
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e6b2456acaaedd3383c4d338.png)
我 国汽车 产业 发 展 面 临 机遇 与 挑 战并 存 的形 势 ,机 遇主 要 来 自 3个 方 面 ,一 是 我 国正 处在 汽 车普及 发 展 阶 段 ,汽 车 消 费 仍 有 巨 大 的 市
场空 间 ;二是 新 兴 产 业 发展 为 我 国创 造 了与 汽 车 强 国平等 竞 争 的机 会 ;三是 节 能 与新 能 源 汽 车 被 定 为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之 一 ,为 我 国 汽 车 产 业 转 型 升级 指 明 了方 向。
1 汽 车 产 业大 而不 强
就我 国汽 车 产 业 发 展 的 现 状 而 言 ,在 拉 动 就 业 、贡献税 收 、保 证 GDP增 长 等方 面都 发挥 了显 著 作用 。近 10年 来 ,自主 品 牌 汽 车 得 到 长 足 发 展 。 汽 车工业 自主 发 展 能 力 已经 从 一 般 的 整 车 开 发 , 发展 到核 心 部 件 的 升 级 、综 合 性 质 的 提 高 和 品牌 的持 续建设 ;汽车产 品升 级换 代 提 速 ,产 品 线 日益 丰 富 ,并 已开始 向中高 档 产 品延 伸 ;节 能 与新 能源 汽 车也在 稳 步 推进 。通 过 近 1O年 的 自主 研 发 和 示 范运行 ,我 国在动 力 电池 、驱 动 电机 等 关键 技 术 领域 取得 了明 显 进 步 ;通 过 实 施 严 格 的 乘 用 车 燃 料 消耗量 限值 标准 和鼓 励 小 排 量 汽 车消 费 的 财政 政策 ,汽 车的 油耗 明显 降 低 ;企业 兼 并 重 组 的 力度 加 大 ,前 3家 汽 车 企 业 的生 产 集 中度 已经 达 到 了 近 50% ,行业 组 织结构 进 一步优 化 。
我国汽车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汽车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2d5eb18cc7931b765ce15b3.png)
技 术含量最高 ,保护时间最长 ,对市场 的控制 度更强。因此大量的发明专利掌握在 国外企业 手中 ,使得 国内企业在激烈的汽车行业 竞争 中 处于相对 被动的境地。 、
了自主创新 的发展 思路和定位后 ,有效整合 国 研 发投 入。国家应加 大投 资补贴力度 ,大力扶 内外人才和技术 资源 ,通过与世界上掌握核心 持具有 自主研发能力 的汽车生产企业 ,鼓励组 关键 技 术 的团 队合作 开发 ,在 引进 、消 化吸 建 核心技 术开 发的工程 技术 中心和研发 中心 , 尽 快建立 完善的 自主创新 体系。同时 ,在技术 引进政 策方面 ,政府应对 涉及汽车生产制造的 核 心技 术 和关键 技 术 的技术 转移 项 目实行 优 惠 ,鼓励 和促进 更多 的核心技术 的 良性转 移 , 并深化 引进技术 的扩散效应。
摘 要: 随着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 , 自主创新 问题 日 益成为我 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 “ 颈” 本文在分析 了我 国汽 车产业 自主创新的现状 , 瓶 。 尤 其是存在 的突出问题后 , 结合 国内汽车企业 自 主创新的道路选择 , 有针对性地提 出促进汽车产业 自 主创新体 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 汽车产业; 自主创新 ; 路径选择
社会科 学
Cawc —sdIc 嵋 饵— ‘ h hl Z—d 山 ■■ i eeoiUPUs n T nga r. N o u 囵团 蓬阉 en oI U  ̄t 5 I ●
我 国汽车 自主创新存在 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
郑 书伟
( 黑龙 江省黑大 高等级公路 管理处 , 黑龙江 哈 尔滨 10 8 ) 5 0 1
我 国汽车生产企业 自主创新 能力 薄弱 ,成 控股设 计公 司为支撑点 ,与关联零 部件企业 为 制约 我 国汽车产 业壮 大和 发展 的重 要 “ 瓶 和供应 商开展 协同设计 ,同时兼顾与 国内大 专
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及自主品牌的发展
![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及自主品牌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4d9b5d70508763231121282.png)
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及自主品牌的发展作者:朱佳来源:《商情》2014年第02期[摘要]通过对中国汽车产业现状的分析,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汽车品牌只有拥有独立的品牌,才能够拥有足够的主动权,不受外资的限制。
因此,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提出几方面调整的建议。
[关键词]汽车产业自主品牌现状一、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其它产业具有强力的带动作用,其规模经济实现情况受到了国内共同的关注和研究。
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状况有所改观,仍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最小规模经济。
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
中国汽车总产量大,企业数量多,单个企业数量产量相对较少,同时不同企业产量相差很大,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企业能够达到最小经济规模外,大部分企业产量低于最小规模经济。
但是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正在改观,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达到最小经济规模入最优经济规模的企业数量正在增加。
行业集中度较高与生产分散并存,地区割据使竞争不充分,资源分散,地方政府的不合理干预对汽车产业造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构建了市场进入壁垒,造成了市场的地区性壁垒,市场过于分散;二是降低了产业进入壁垒,地方政府积极扶持地方企业进入汽车工业,致使汽车产业有产能过剩的风险,同时生产能力低、产能落后的企业数量增加;三是,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地区积聚,汽车工业在空间上过于分散,不利于形成积聚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四是不利于汽车工业的横向调整,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了并购、重组的难度。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大,不少重点企业的生产达到或接近了规模经济,因此产业集中有了明显提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09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产量占全国总销量的24.85%。
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上的汽车品牌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国外品牌,这类品牌都归跨国公司所有,国内合资企业只有使用权,一般是完全引进国外技术且主要是中外合资企业所生产的,这类为国产乘用车的主流。
新能源:中国汽车业“突破口”
![新能源:中国汽车业“突破口”](https://img.taocdn.com/s3/m/b507ab2ea5e9856a56126047.png)
近 50 % 的利润
如何将 零
充 分 借 助 巴菲特 旗 下 的 电力 公 司 修 建 大 量 的 充 电站
。
部件本土 化
加 以利 用
一
,
对外部 资 本
,
将它 们融 合为
共 同发展 是
。
一
比亚 迪 为 加 速 电动 汽 车 的 商 业 化 步
个整 体
,
伐
,
进行了
10
一
些 产业垂 直整 合的并购
,
。
个 值 得 考 虑 的 问题
。
掌握 了
一
些核
经 济 的办 法
进 行 弓I 导 和
,
这 样其在拥 有 电
,
支持
” 。
原商务部副部长
池 技术领 先地 位的前提 下
又 掌握 了 驱
国务 院积极 办 主 任徐 秉金 担 心 新 能源 成为下
一
动 电机 控 制 技 术 制 高 点
《促 进 新
。
个行
。
能源 汽车 消费的支持政
,
业 泡沫 的起点 不无 道 理
将 策》 在 今年 6 月份 出台
新 能源 汽车
。
在 目前情 况 下
,
抓住
的产业化进 程将进 入提 速 期
有价值 的整 合机 会 应 该 是 车企 不错 的选择
海马福仕达E
门 电动 车
,
奇瑞 S
吉 利熊 猫三
。
成技 术
、
快 速 充 电材 料
、
、
原 东 风 汽车集 团 的总 裁 沈宁吾 介
,
莲 花 竞 悦 纯 电动 车
工 艺设计
电池 使用 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突破口
王丽华齐淑贤赵岩
汽车行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拥有足够数量的强有力的自主品牌对中国汽车产业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纵观我国汽车市场的品牌状况,合资品牌主导着中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在轿车、SUV(运动型多用途车)等领域内存在众多问题,导致了自主品牌地位的下降。
而在客车、卡车等领域内自主品牌拥有较大的占有率和竞争力。
做大做强卡车市场是发展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突破口。
一、发展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意义
对于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而言,品牌的最终价值是通过建立稳固的交易关系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并在市场竞争中握有主动权或决定权。
这就需要企业对品牌拥有控制权,即要拥有自主品牌。
拥有我国自主的汽车品牌,是我国汽车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的砝码,是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
(一)品牌含义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一个或一群销售者的产品及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品牌存在的最终价值或意义是促进顾客的实际购买,并维持和巩固这种交易关系,直至使顾客产生品牌忠诚,这是品牌的核心含义。
(二)发展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意义
1、品牌创造价值
品牌的核心价值在于能促进产品销售,维持和巩固客户关系,直至使消费者产生品牌忠诚。
回顾奔驰、宝马等国外成功汽车企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首先,通过长时间对其品牌的塑造和培育,展示其独有个性和魅力,与竞争对手进行有效区分,使国外汽车巨头借助品牌有效地促进了产品的销售,并获取了超过行业平均
水平的附加价值。
其次,通过对品牌的长期维护,培养了一批对其品牌产生极度忠诚的消费群体,继而使其产品在市场上有稳定的地位与收益。
2、有品牌才有话语权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达国家无一不是牢牢地掌握汽车工业的控制权。
但是如果没有强大的自主品牌作为支撑,在市场开放的条件下,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竞争国际化浪潮,中国汽车产业继续依赖合资模式将导致其彻底丧失独立的可能。
所以只有有了中国自己的汽车自主品牌企业才拥有话语权和决定权。
二、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现状
(一)我国汽车品牌市场的概况
我国的汽车市场中包括外来品牌,合资品牌,自主品牌三种。
目前共有载货车、客车和轿车品牌355个,其中自主品牌占69%,国外品牌占31%。
但是在100个轿车品牌中,自主品牌只有37个。
2005年汽车产销分别超过500万辆。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市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97个载货汽车品牌中,90%是自主品牌,158个客车品牌中,76%是自主品牌。
(二)合资品牌概况
合资品牌主导中国市场,合资品牌不断给中国灌输着跨国公司的品牌文化,同时又为拉近客户的认同感而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
他们是一群正在或者曾经影响着中国汽车业的公司和品牌:如东风神龙、奥迪、别克、富康、桑塔纳……。
(三)自主品牌概况
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国产汽车中载货车自主品牌占全部载货车品牌的90%,市场要占到94%;客车自主品牌占全部客车品牌的76%,市场要占到95%。
轿车自主品牌虽占全部轿车品牌的比率达40%,但市场占有率很低,仅为18%;而国外品牌却占82%。
由此可见,目前中国自主品牌主要集中在载货车市场。
1、轿车领域
轿车领域是在国内汽车产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中国入世已经近5年,很多专家认为“人世后,中国汽车产业不仅没有受到冲击,而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但事实上,如果按照品牌所属国家划分,然后看增长状况,自主品牌轿车在经历了增长后,又出现了整体下滑,且整体状况堪忧。
市场地位下降,竞争环境艰苦。
目前我国自主品牌轿车正面临两大问题:一是低价策略造成自主品牌地位下降。
二是产品品质落后,不能做到精益求精。
2、SUV领域
2004年SUV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大部分价位产品销量都有增长。
但是SUV 市场自主品牌的处境仍旧十分困难。
(1)高中低端市场的竞争状况
2006年与2005年相比,在20万元以上市场中,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竞争品牌数量没有变化:在10万~20万元和10万元以下的市场中,市场份额有所增长,但竞争品牌分别从5个上升为8个和从5个增加至7个。
品牌数量的增加幅度高于市场份额的增长幅度。
(2)能源状况与国家政策
从当前中国的能源状况看,SUV没有节能的发动机,就全部被压缩在低价市场区间,而且市场空间日益缩小,只能在几家之间进行着残酷的价格战,赢利能力的下降,使得各家的自我发展能力受到影响。
3、客车领域
与其他车型相比,我国客车自主品牌几乎占据了100%的国内市场,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也有了和外国品牌较量的底气。
客车产品之所以能率先在汽车行业取得“中国名牌”称号,得益于中国客车产品的市场地位和客车企业重视品牌建设的努力。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客车大国,过去那种低档次、低水平的面貌已经大大改观。
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不能称为世界客车强国,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技术先进性、品牌美誉度和自主开发能力都有待提高,这是客车行业在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的今天所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
4、卡车领域
(1)竞争激烈
去年卡车市场在汽车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亮点和增长点。
有业内专家预测,在2006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重型汽车将继续在我国汽车产业领域保持较高增长的态势。
目前中国卡车市场还掌握在一汽、东风、中国重汽、北汽福田等大型中、重卡企业手里。
但是国际品牌MAN、雷诺、沃尔沃、斯堪尼亚等企业的进入,将会使得市场竞争惨烈。
(2)发展缓慢
相对于轿车,卡车的发展步伐有些迟缓。
目前,小轿车的生产厂家大小有50多家,而中重型车的厂家只有几家。
近几年,在汽车业合资最多的也是轿车生产企业,卡车合资项目很少。
近两年,轿车的产销量越来越大,预计到2006年,轿车的年产量在120万辆,而卡车的产量也就在50万辆左右。
从总体上看,卡车市场的发展较慢。
三、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未来
(一)自主品牌开发的突破点应放在卡车市场
通过对我国汽车品牌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客车、卡车领域,国内自主品牌占领着相对比较重要的地位,并且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国外品牌在这一领域的数量不是很多,与国内自主品牌的竞争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