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三国野史(五)曹操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幻作家罗贯中
终于来说说被一众《三国演义》迷视为乱世奸雄、凶残阴险的一代枭雄——曹操,奸雄就是奸雄,连普遍上过历史科的小学生也是这般认为,按教科书应该以正史为实,那么曹操是绝世奸雄就错不了?非也,如今冷静的《三国》迷,逐渐认识到《三国演义》的真实成份只有一半,一半是罗贯中这文学大厨一手炮制出来,他应该也算古代的奇幻作家了吧。
曹操被迫成人大奸角
曹操形象被塑造到如此糟,内里必定有些原因,如果以小说角度去看就最简单明白不过,整个三国时代,总要有一忠一奸来角力才好看,既然罗贯中先了仁者为刘备,奸角就只有孙权与曹操,但考虑到曹操名头比孙权大,而且以无限空间加添油、醋的条件下,曹操背景又较为吸引,促使罗贯中那天笔杆就敲定了曹操为大奸角!
曹吉利不及曹阿瞒奸狡
究竟真正的曹操又是个怎样的人,大家不妨齐齐替他起底,曹操,字孟德,另一个名叫吉利(:(是今天的汽车品牌啊),还有小名阿瞒,有心人曾核查曹阿瞒的瞒字实为满,有解可爱之意,与取名之意义相同,但为何变成了『瞒』字,乃《三国演义》内文所致,原因古时满与瞒共通用之,而瞒却另有隐瞒、瞒骗之意,罗先生却索性选了瞒字,大概想诱发读者之联想,认定曹阿瞒性格上奸狡、这招果然高明,文字催眠!
曹操替身现身
一代枭雄,不得不谈谈其容貌,根据《魏氏春秋》记载,曹操是『体格短小、而神明英发』,没有特别形容五官,唯一可能是他毫不俊朗英伟,只有『神明英发』来说他有气质,说在前头的短小就是真话,直指他身形矮小,不信?!原来有史实证明,连曹操也觉得期貌不扬,才会出现了一个替身!
据说东汉末年,曹操因灭袁绍平定北方有功,献帝封曹操为魏王,正值此时有匈奴使节参见献帝,听闻曹操魏王名头,就要亲自面见祝贺,曹操自然答应,但想了想又怕自己外貌比不上匈奴人,最终找来找来儿子曹植妻子的老爹崔琰,安排这个亲家做自己替身,曹操则扮成侍卫待在旁边看戏,就此瞒过匈奴使节,但若想深一层,原来一向多疑的曹操,是怕匈奴人对自己不利,才上演这一幕。
不从战场上看道德
要分析曹操是真奸雄还是值得佩服的一代枭雄,就得由他处事上去看,如何掠地攻城,使计达到上的行军之事暂且不说,因为打仗期间,死伤必有,若只计较曹操下令杀多少人来衡量他的为人,又未免太过不公,争战沙场,不见得仁者刘备不会不杀一个人;所以可以换过另一种看法,看看死于曹操手上有什么人?而这个之死足以叫大家认定了曹操的不是,相信不用多说,大家已说了出来,就是死得不值的华佗!
华佗它没刮骨療伤
说华佗,先要明白更正一点,华佗医术的确高明,但绝非小说或民间流传的神化,再者,替关公刮骨療伤的也并非华佗,只是随行军医所为,而华佗落得受死收场,亦非因华佗拒绝替曹操治头痛病而开罪曹吉利致死。
普遍认为的案件重演下:吉利先生为建造大殿,新手将跃龙祠前的一棵梨树砍下(有说曹大爷武艺高强,于适当时候演示一番),但这次炫耀之后,即晚发噩梦,惊醒后就得了头痛病,屡医无效(未知可有延请巫医),接着来了个华歆(不做媒人三代好,不做中介亦然)推荐了华佗给曹操看病,经华圣手细心诊治下,他认为吉利
先生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病源于脑内,要根治断尾,必先服『麻肺汤』(等同麻醉剂),然后由华圣手手起刀落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以得救,当然多疑吉利就当华佗『疯言』,兼且有心想借医病来杀死他,吉利马上将华佗抓捕,令一代神医屈死牢中。
曹操与华佗死因
而有提倡多角度看历史事件的学者认为,华佗之死多少有点咎由自取,为何有此骇人看法,因为根据学者八卦心态,东拼西凑结合了一张张历史事件的碎片,蛛丝马迹告诉大家,华佗本来的人生目标就是入仕途,要当官,学习医术只不过他其中一个较热衷的嗜好,当时的年代,医生地位不高,所以他一心要往上爬达成当大官的梦想;但有心人会驳辨,当时沛国相陈珪、太尉黄琬都曾举荐过华佗一官半职,但华佗都拒绝又作何解释?学者从性格去解释此问题,华佗自感才气洋溢,医术高明,为人颇自负、有点心高气傲,对于两位大人推荐的小官职,他是不屑一看,没官当唯有继续行医,但行医过程中又不时后悔,医术高明,名亦响,屡被达官贵人延请去诊病,内心就越难受,性格变得难相处;后有机会亲治曹操顽疾,以为可趁机以治病为借口要协吉利先生,望可捞得高官做,可惜吉利先生无动于衷,华佗借口收到家书必须要回家,又砌词妻子病重不肯回去,曹操多次去信要求他回去替他治病,华佗同样不理睬,结果曹操命人徹查其妻没病,认为他使诈,遂拖入监处死!假如是真的话,曹操虽不称得上英雄,也未至于是奸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