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缘何少
浅谈渎职犯罪案源少的原因及对策

LegaJ Svm m A nd Soei e母■匦圈I邈竺竺塑型f叁整尘鱼塾金灌该渎职犯罪窭镳咖的庶固R对繁许秀云摘要反渎职侵权工作是检察院自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渎侦工作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案源少,线索发现难。
尤其是一些基层院,几乎是面临着“无米下锅”的窘境。
本文结合反渎工作实际情况,对基层反渎部门案源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渎职侵权渎职犯罪渎侦工作中图分类号:D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204.02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院近年来查处的渎职侵权犯罪实际情况看,渎耿和侵权类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加剧了社会矛盾,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然而,基层反渎成效还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反渎职侵权工作的需要,与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距离。
一、渎职侵权犯罪案源少、线索发现难的原因(一)外部原因1.反渎案件的查处对象范围相对较窄。
我国刑法规定渎职侵权犯罪的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相对应反渎机关面临的选择面就很小。
2.司法解释跟不上,在实际办案中缺乏可操作性。
现行法律对有关侵权、渎职犯罪案件的情节等标准规定不够明确细致,造成执法人员在实践中不好掌握,甚至会难以操作,直接影响到案件查处。
3.外部执法环境的制约。
一是受当地党委政府影响。
虽然宪法明确规定检察机关依法履行l f}{权不受任何干涉。
但在实践中有些地方党政领导时常以非正常程序和方式随意干涉检察机关办案,当前又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来保障检察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必然影响到渎侦案件的查处。
二是一些行业部门小团体意思突出,法制观念淡薄。
在发生渎职侵权案件时不是积极报案并配合调查,而是为了维护部门利益和个人声誉,本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千方百计为当事人进行掩饰、开脱,客观上对渎职侵权案件的查处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行政执法证据向刑事司法证据转化的现实困境与途径

行政执法证据向刑事司法证据转化的现实困境与途径[摘要]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证据制度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和完善,其中行政执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获取的特定种类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这一规定正是为行政执法证据的刑事诉讼效力正名,既避免了重复取证造成的司法资源浪费,也确保了证据的及时保留。
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由于行政管理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使得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的转化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提高行政证据的转化效率,完善转化规则把握转化时机,是推动行政执法证据向刑事司法证据转化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行刑证据转化;证据移送;转化途径一、行政执法证据向刑事司法证据转化的可行性“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这一规定正式写入刑诉法修正案,结束了我国两法证据衔接主要以法规、规章、政策等为依据的历史,①使司法实践中的行刑证据转化开始以刑事诉讼法的正式规定为基础。
(一)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具有相通性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可作为证据使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二者之间具有相通性,一般认为行政证据是指行政机关或者其他行使行政职权的主体在执法活动以及查办案件过程中,由行政主体及行政相对人为了证明具体的待证事实而形成的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以及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明材料。
②而《刑事诉讼法》第48条也对刑事证据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明确指出“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并将刑事证据的种类限定为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由此可见,两种证据在种类上具有相通性,这种相通性使得行刑证据转化成为可能。
(二)行政证据具有权威性刑罚是一个社会对其公民的最严厉惩罚。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直接关系着能否将嫌疑人的行为定性为犯罪并施以刑罚。
因此,刑事证据必须具有权威的公信力作为保障。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几个问题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几个问题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法律程序,但它们之间存在重要的衔接点,这涉及到社会稳定和公正的维护,对司法工作的高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程序不仅存在一些相互独立的问题,而且也存在一些相互影响的问题。
本文主要讨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几个问题。
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关系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是两种分别由政府和司法机关进行的法律程序,但它们的目的是相同的,即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首先,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当行政机关进行行政执法时(如查处严重的违法行为),如果发现了犯罪问题,则可以及时将案件移送给检察机关。
检察机关接受行政机关移交的案件后,可以在刑事司法程序的框架内,通过法院进行罪犯的定罪和量刑,并决定是否需要向社会公开犯罪行为。
其次,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也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经济犯罪领域),进行行政处罚可能不足以消除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必须通过刑事司法程序对罪犯进行追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和防范。
二、行政执法机关向刑事司法移送案件的问题行政执法机关在发现存在犯罪问题时,应该及时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
但实际操作中,行政执法机关往往出现了以下问题:1、依法移送不及时。
行政执法机关未能及时将案件移交给刑事司法机关,延误了案件的好时机,使得控制有害人员的时间推迟。
2、移送不彻底。
行政执法机关在移交案件时,必须完整地移交证据和犯罪嫌疑人,但有些机关往往只转交一份简单的报告,而未转交完整的证据材料,影响了刑事检察的办案效率。
3、移送不准确。
行政执法机关在移交案件时,有时候场证据不充分或情节不清楚,导致检察机关难以起诉,并且法院可能会予以驳回。
三、刑事司法机关对移交案件不及时的问题刑事司法机关在接收到行政执法移交的案件后,也存在一些问题:1、检察机关未能及时审查。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刑事案件工作机制初探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刑事案件工作机制初探作者:李昌文关朝银张庆科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34期摘要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是打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两个基本手段,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机关与刑事司法机关既协作配合又监督制约的刑事案件移送机制,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行政执法刑事案件移送机制作者简介:李昌文、关朝银,肥东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庆科,肥东县人民检察院研究室主任。
中图分类号:D9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2-080-01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现状(一)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信息不畅通,资源不能共享目前,司法机关掌握行政执法涉嫌刑事犯罪案件的途径基本有三种,群众举报,自行发现,行政机关主动移送,但从实际情况分析行政机关主动移送的占少数,司法机关缺乏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不能及时发现线索,造成工作的被动。
(二)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没有形成打击合力有些行政执法机关部门主义思想比较严重,考虑问题缺乏全局观念,各行政执法部门之间配合不力,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缺少协调,不能形成合力,由于行政执法机关办案时缺乏相应的侦查技能和侦查手段,无权采取强制措施,导致一些本应立为刑事案件的案件无法立案。
(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中证据转换与收集难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犯罪中的证据收集只能由公安司法机关行使,行政执法人员收集的证据不能作为刑事犯罪证据来使用,必须予以转换。
此外,由于行政执法手段有限,缺乏强制措施的保障,导致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后,涉案当事人难找甚至证据灭失。
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问题的原因(一)行政处罚标准与刑事立案标准的划分不统一由于行政处罚标准与刑事立案标准关于数额大小、情节轻重的划分不统一。
两个人实施了性质、程度完全相同的违法行为,一个可能只被追究行政责任,另一个可能被移送到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法律适用的不平等。
检察院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情况调查报告

检察院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情况调查报告今年以来,宜丰县检察院以加强立案监督为契机,积极走访税务、工商、质检、国资、人口与计生等行政执法部门,通过与行政执法部门办案人员座谈,了解行政执法中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困难,对现行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目前,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中存在“三少”现象:一是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数量较少。
XX年以来,全县行政执法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仅1件1人;二是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较少。
除公安、工商、烟草、税务外,其他行政执法机关从未移送过涉嫌犯罪案件;三是移送后法院判处实刑的较少。
针对这些问题,该院认真分析,因地制宜地推出了一些积极措施。
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问题的原因分析1、行政执法机关与公、检、法的配合不密切,贻误一些侦查破案的最佳时机。
如少数行政执法机关认为主要任务是查处行政违法案件,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和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是司法机关的事。
由于司法人员对行政业务、法规、会计、金融等知识熟知程度不高,联合办案有时就成为行政执法部门单打独干了,而且双方无法相互制约和监督。
2、受理移送案件“门槛”过高。
司法机关往往以证据不符合法律规定作为拒收案件的主要理由,致使部分案件无法移送,无形中把行政执法机关摆在了“侦查部门”的位置。
司法机关也无从掌握行政执法机关处理的案件中有多少符合刑事追诉标准,不移送甚至以罚代刑,司法机关也无从解决。
3、移送反馈不足。
对于移送的案件,有时公安机关没有依据有关规定,将是否决定立案或者转交书面通知行政执法机关,致使移送案件的处理情况不予反馈或者反馈信息不具体,影响行政执法部门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4、一些联席会议机制作用不大。
联席会议仅在解决某一方面、某一时期、某一行业的法律监督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多数情况下,行政执法过程中缺乏整体配合,大多对联席会议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使联席会议机制作用难以显现。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法治化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法治化的思考——兼谈如何实现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刑事案件的有效监督行政执法机关“以罚代刑”现象严重,突出反映了行政权力的滥用和法律监督的软弱问题。
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保证涉嫌刑事案件顺利移送,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出台了诸多规定,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原则性规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这些规定与工作实践存在较大脱节,缺乏可操作性和执行性,检察权的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发挥,因此探讨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在立法和适用上的有机衔接实有必要。
一、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刑事犯罪案件少的原因目前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刑事犯罪案件存在“两少”现象,即移送案件的行政机关少和移送案件数量少。
原因在于:一是行政执法机关自身因素决定。
一方面行政权具有天然的自我扩张特性,容易造成行政执法机关权力的滥用。
随着社会事务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行政权的内容和边界被扩大,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行政机关拥有巨大的自由裁量权,若不受控制,就会导致权力滥用,造成严重后果。
另一方面是行政执法机关存在狭隘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观念,认为案件移交给司法机关就转让了对违法者的部分控制权,会影响单位利益,因此存在能罚就罚,一罚了之的现象,使得犯罪案件线索流失。
同时,实践中,行政执法活动中发现的涉嫌犯罪案件,有一部分都发生在对本地区贡献比较大的单位或部门,对他们的查处势必影响到本地区的利益,也会受到行政上的干预和阻挠。
此外,行政执法人员认知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刑事案件意识不强也会导致案件线索流失。
二是检察机关的外部监督不力。
一方面是监督无措。
相关法律规定过于粗糙,缺乏可操作性,例如移送案件的标准、程序以及责任等都没有具体规定,使得现行许多法律规定如同虚设。
另一方面是监督“为难”。
在现行检察机关双重领导体制下,检察院对地方行政机关存在着机构、人员和经费等依附关系,为了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协调处理好与各个部门的关系,因此对于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实在是勉为其难,导致监督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关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实践和思考

关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实践和思考第一篇:关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实践和思考关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实践和思考------------------作者:陶燕飞来源:湘西工作时间:2008-12-05 11:17:18点击:940关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实践和思考●古丈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陶燕飞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是打击违法犯罪、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两个基本手段。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就是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司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人民检察院、监察机关依法对移送案件情况进行监督;对公务人员利用职权阻挠案件移送和刑事追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通过工作实践,古丈县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各项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衔接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查处的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明显增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刑事案件工作逐步规范化。
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法律依据2001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来,国务院于2001年7月发布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出台了《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04年3月,高检院与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全国整规办”)、公安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工作联系的意见》,2006年1月,高检院、全国整规办、监察部、公安部发布了《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这四个法律文件的发布施行,成为行刑衔接的法规文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运行,对打击发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域里的犯罪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没有形成打击经济犯罪的合力。
就行政执法活动而言,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行政执法活动中以罚代刑的情况严重;二是存在部门利益现象,一些行政机关多科室有处罚权,管理较混乱;三是对行政机关移送的个别案件,公安机关也作了罚款处理。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2021.09.06•【文号】高检发释字〔2021〕4号•【施行日期】2021.09.06•【效力等级】司法解释•【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检察机关正文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规定》的通知高检发释字〔202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规定》已经2021年6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六十八次会议通过。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2021年9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规定第一条为了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结合《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人民检察院开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应当严格依法、准确及时,加强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的协调配合,确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
第三条人民检察院开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由负责捕诉的部门按照管辖案件类别办理。
负责捕诉的部门可以在办理时听取其他办案部门的意见。
本院其他办案部门在履行检察职能过程中,发现涉及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线索的,应当及时移送本院负责捕诉的部门。
第四条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责时,应当注意审查是否存在行政执法机关对涉嫌犯罪案件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而不移送,或者公安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的情形。
第五条公安机关收到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后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行政执法机关建议人民检察院依法监督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受理并进行审查。
海事行政违法涉罪案件移送的困境与出路

定》 ) , 才产 生 了行 政违 法涉 罪案件 向司法机关 移 送 的硬性 要求 。 《 规定 》 第 3 条 明文指 出 : “ 行 政执 法 机关 在依 法查 处 违法 行 为过程 中 , 发现 违法 事
改正, 给予 通报 ; 拒 不 改正 的 , 对其 正职 负责人 或 者 主持 工作 的负责 人 给予 记过 以上 的行政 处分 ; 构成 犯罪 的 , 依法 追究 刑事 责任 。 ”十六年之后 的
今天 , 国内违法涉罪案件 的移送情况并不乐 观 , 我
案 件在 本 质上 又属 于 法定 犯 , 社 会危 害后 果 缺少
直 观性 与 广泛 性 , 因而这 类 问题 一直 没有 得 到 国 家 的重 视 。 直到 2 0 0 1 年 国务 院颁 布 了 《 关 于行 政 机 关 移 送 涉 嫌 犯 罪 案 件 的规 定 》 ( 以下 简称 《 规
国在 食 品安 全 、 水 交 通 安全 及环 境 安全 等领 域 的行 政违 法涉 罪 案件 鲜有移 送 的先例 , 除 去执法
实涉及 的金 额 、 违法事 实 的情节 、 违法事 实造成 的 后果等, 根据 刑 法 ……涉 嫌 构 成 犯 罪 , 依 法 需 要 追究 刑 事责 任 的 , 必须 依 照本 规定 向公 安 机关 移
私罪 ”等 , 但 都没 有从 本质 上解决 问题 。 2 0 1 3 年, 作为 海上 执法 主 体 的 中 国公 安边 防海 警 部 队 、 中
、
海 事行 政违 法涉罪 案件移 送 的实证考 察
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

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2001.12.03•【文号】高检发释字[2001]4号•【施行日期】2001.12.03•【效力等级】司法解释•【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检察机关正文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01年9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九十六次会议讨论通过)2001年12月3日高检发释字[2001]4号印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现就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规定:一、对于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检察机关的涉嫌犯罪案件,统一由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部门受理。
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部门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后,应当登记,并指派二名以上检察人员进行初步审查。
二、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部门审查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当根据不同情况,提出移送有关部门的处理意见,三日内报主管副检察长或者检察长批准,并通知移送的行政执法机关:(一)对于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移送其他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二)对于属于检察机关管辖,但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办理;(三)对于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转本院反贪、渎职侵权检察部门办理。
对于性质不明、难以归口办理的案件,可以先由控告检察部门进行必须的调查。
三、对于不属于本院管辖但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部门在报经主管副检察长或者检察长批准后,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再行移送。
四、对于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人民检察院反贪、渎职侵权检察部门应当审查是否附有下列材料:(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二)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三)涉案物品清单;(四)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五)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人民检察院可以要求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补充上述材料和证据。
行刑衔接机制:三大类问题待破解(一)

行刑衔接机制:三大类问题待破解(一)行刑衔接机制:三大类问题待破解(一)行刑衔接工作机制系“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的简称,主要指工商、税务、烟草、海关、质监等行政执法机关在依法查处行政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依法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司法机关移送案件的一种工作衔接机制。
同时,它也包含公安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对虽然不构成犯罪、不需要处以刑罚,但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案件,依法移送有关行政机关进行处理的工作机制。
本文论述的主要是前一种情形。
■行刑衔接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一)立法上存在的不足。
1.行政法律中有关刑事处罚的规定简单笼统,不利于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中直接参考适用,并作出是否涉嫌犯罪的判断。
2.刑法规定存在明显不足,不利于保障行刑衔接。
如刑法第四百零二条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规定将适用条件限定为“徇私舞弊”,规制范围比较狭窄;将犯罪主体仅限定为“行政执法人员”,没有涵盖“行政执法机关”。
3.证据转化方面规定不完善,对应当移送的刑事案件中行政执法机关形成证据的法律地位及证明规则问题没有相应的规定。
如司法机关如何对待行政执法机关收集、调取的证据?上述证据材料是否具有刑事证据的诉讼效力?如果允许行政执法机关代替侦查机关进行刑事司法活动中的证据收集工作,势必违背司法权的专属性和独立性。
但是,如果对于这种常见多发的证据收集活动予以完全否定,又会违反诉讼的效率原则。
有观点提出,应当借鉴国外的专家证人制度,在刑事诉讼中把行政执法人员归入证人行列。
该观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并未将行政执法人员或者其他人员纳入专家证人的范畴,而且从维护司法秩序的统一性角度来讲,目前也没有足够的依据赋予其证人的法律地位。
4.移送案件的条件和标准比较笼统,不利于行刑衔接。
5.有关行刑衔接的规范性文件法律位阶低、调控范围有限,执行力度、强度不够,直接影响行刑衔接的实际效果。
对行政执法机关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调查研究

对行政执法机关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调查研究作者:任玉鹏来源:《活力》2011年第18期[关键词]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近日,我院同松岭区公安局、监察局、人大法制办、政府法制办联合开展了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专项监督活动。
同时,对我区2008年以来11个行政执法部门办理的行政违法案件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存在“案件多,查处少,行政处罚多,移送追究刑事责任少”的现象,不少案件该移送司法机关而未移送,针对这种现状,如何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的机制,如何加强对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监督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一、行政执法机关不移交涉嫌刑事案件的原因(一)认识上有差距行政执法人员移送案件意识欠缺,制约着行政执法机关对涉嫌犯罪的刑事案件的移送。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对刑事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中有关破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犯罪的规定的认知程度还不全面,有的行政执法机关存在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私人化的现象,一些行政执法人员存在着“执法就是罚款,管理就是收费”的执法意识。
这种认知程度直接影响着执法人员对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
部分人认为,行政执法机关主要任务是查处行政违法案件,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和其他司法部门的事,加之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标准高、要求严,行政执法人员大多不愿惹这个麻烦。
(二)狭隘的部门利益阻碍了案件移送行政执法机关掌握较大的处罚权,行政罚款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其部门的经济利益。
有的行政执法机关认为:自己处罚的案件一旦移交给司法机关,就等于让渡了对违法者的部分控制权,会影响到行政执法单位的利益,所以,行政执法单位往往以罚款兑现为行政处罚的目的。
出于保护部门利益的考虑,行政机关处理的大部分案件都不会移送到司法机关。
在利益的驱动下,行政执法部门就存在能罚就罚,一罚了之,甚至存在明知是犯罪行为该移送却仍然一罚了之的现象。
检察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移送涉刑案件若干问题研究

检察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移送涉刑案件若干问题研究作者:王婷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8年第05期摘要:监督行政机关的移送涉刑案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检察机关两法衔接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检察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移送涉刑案件的主要职权散见于多个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在整个执行过程中基本可分为四个步骤,分别为线索来源、审查决定、立案监督和后续跟进,但是其在运转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使得整个的监督机制不能顺畅进行,其主要问题有线索数量少、认识不到位、调查方法缺乏多样性以及监督协调难等。
但是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相关立法不足和检察机关监督行政机关定位不准确所导致的,因此我们要先明确监督权限,再完善相关立法,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根据检察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移送涉刑案件的现状,讨论其在实践中存在的复杂问题,并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根本成因,积极思考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检察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移送涉刑案件现状;存在问题;根本成因;解决对策一、检察机关监督行政机关涉刑案件的现状(一)相关规范性文件检察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移送涉刑案件主要根据两个主要的规范性文件。
一部是在2001年由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刑犯罪案的规定》,另一部是在2011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
除此之外,不同的省份也出台了许多与此相关的规范性文件。
(二)实际运行现状就目前移送涉刑案件的现状而言,侦查监督业务发生了令人可喜的转变,由办事模式转变为了办案模式。
在本文摘要中提及的四个部分是当下监督行政机关移送涉刑案件的具体全面性的概括。
另外,近期在线索来源中增设了主动抄送的内容。
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监督线索数量少在实际的操作执行中,监督线索存在着一些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
一般来说,监督线索的三个来源渠道分别为,举报渠道、办案发现渠道和抄送渠道。
关于举报渠道,许多的行政当事人对于检察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移送涉刑案件的具体操作不是十分了解,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举报渠道的线索不能够及时地发挥出自身的最大价值,而在办案发现渠道中的线索来源在就更少了。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存在问题及对策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存在问题及对策张兴武【摘要】为了保证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及时、规范地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001年7月4日国务院颁行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
这一行政法规的出台、实施,对于打击、遏制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以及其他犯罪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然而,时至今日,行政机关在办理的涉嫌犯罪案件中却仍然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该移送司法机关而未移送的现象。
因而,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问题进行了一番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transfer suspected criminal cases to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n a timely and standardized manner,on July 4,2001,the State Council enacted the "provisions of transferring suspected criminal cases by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The introd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ombating and curbing the crime of destructing the order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the crime of obstructing the order of social administration and other crimes.However,there is still generally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should but didn't transfer the suspected criminal cases.Thus,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of transferring suspected criminal cases by th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期刊名称】《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2页(P34-35)【关键词】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问题分析;对策研究【作者】张兴武【作者单位】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沈阳1101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312为了保证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及时、规范地移送由其先行管辖的涉嫌犯罪的案件,依法惩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以及其他犯罪,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2001年7月4日经国务院第42次常务会议通过,公布、施行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1.07.09•【文号】国务院令第310号•【施行日期】2001.07.09•【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犯罪和刑事责任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10号)《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已经2001年7月4日国务院第4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朱镕基二00一年七月九日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一条为了保证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依法惩罚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以及其他罪,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机关,是指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以及其他违法行为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的组织。
第三条行政执法机关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违法事实的情节、违法事实造成的后果等,根据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等规定,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依照本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
第四条行政执法机关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必须妥善保存所收集的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
行政执法机关对查获的涉案物品,应当如实填写涉案物品清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对易腐烂、变质等不宜或者不易保管的涉案物品,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留取证据;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涉案物品,应当由法定检验、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并出具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第五条行政执法机关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当立即指定2名或者2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报经本机关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审批。
漫谈行政处罚案件移送

漫谈行政处罚案件移送来源微声天下法律意义上的案件移送是指行政机关在办案过程中,遇到涉嫌犯罪的,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在实际执法过程中,还会遇到行政机关之间案件移送和违法线索移送等广义的案件移送情形。
对于移送司法机关,处罚法有明确的概念和要求,但条文相对简单。
对于需要移送到其它行政机关的案件,没有明确的概念和要求,只是隐含在相关条文中。
至于违法线索移送则是基于其它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因此,案件移送,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需要慢慢掰扯。
移送前提。
一般来说,一个案件,无论是移送到司法机关还是其它行政机关,应当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违法行为,二是目前承办机关无管辖权。
严格意义上讲,没有管辖权也就无调查立案权。
因此,所谓无管辖权,应当是指无最终处罚权。
移送情形。
导致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无最终处罚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情形:一是案件性质发生变化。
通常责任承担与追究分民事、行政、刑事三类。
行政机关负责追究行政责任,司法机关负责刑事责任。
行政机关在案件调查中一旦发现违法行为涉嫌犯罪,就超出其管辖权限,需要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如:税务管理部门对偷税漏税行为有行政处罚权。
发现偷税漏税行为应当立案调查,并根据情节作出行政处罚。
在调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违法情节、后果涉嫌犯罪,则应当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二是涉及多个行政部门。
同一违法行为,违反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规范,导致多个行政主管部门都有管辖权,按照一事不再罚(款)的原则,需要依照处罚法管辖争议解决规定,将案件移送到其中某个行政主管部门。
如,严重超载行为既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又违反公路法规的规定。
交通路政和公安交警都有管辖权,发现违法行为,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移送案件。
三是涉及多个行政层级。
处罚法规定,处罚由县以上行政机关管辖。
意味着县、市、省、部四级行业管理部门都可能有管辖权,具体由哪一级管辖,有时由法律法规直接规定,有时则是由行政机关内部分工确定。
这就是形成表见处罚权——但纯从法律法规上看,某一行政机关有立案调查和处罚权,或是该机关真的作出处罚从形式上看并不违法。
浅谈涉罪案件移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涉罪案件移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尹潘勇;任浩
【期刊名称】《质量与市场》
【年(卷),期】2008(000)010
【摘要】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是各行政执法机关的法定义务。
近年来,天河区质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从提高人员素质、完善稽查执法办案制度、健全工作机制等方面人手,积极开展涉嫌犯罪质量技术监督案件移送工作,2005年至2007年间共移送涉罪案件7件、犯罪嫌疑人12人(其中判决完毕5件),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尹潘勇;任浩
【作者单位】天河区质监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2.42
【相关文献】
1.浅谈深挖余罪在收容审查工作中的作用 [J], 陈树奎;
2.浅谈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郑坤
3.浅谈“三打”行政执法涉罪案件移送工作中需破解的难题及对策 [J], 曾超雄;尹潘勇;
4.涉油企业保卫反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刘延军
5.浅谈商洛市涉牧扶持项目申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朱安民;高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缘何少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缘何少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少,给检察机关立案监督工作提出了如何向前延伸的问题。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少又可能导致徇私舞弊案件的发生,这给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
最近,某市检察院组织人员对该市20XX年度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发现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存在“两少”现象。
一是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少。
该市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行政部门共有26个。
20XX年度只有4个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了涉嫌犯罪案件。
二是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数量少。
20XX年度该市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税务局、烟草专卖局分别查处行政违法案件63件、421件、230件、61件。
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情况是,工商局2件,公安局立案侦查1件;质量技术监督局2件,公安局立案侦查2件;国家税务局14件,公安局立案侦查5件;烟草专卖局1件,公安局立案侦查1件。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存在“两少”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认识上有差距。
少数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认为,行政执法机关主要任务是查处行政违法案件,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和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是公安和其他司法部门的事,加之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标准高、要求严,行政执法人员大多满足于查纠行政违法行为,罚款结案了事。
二是业务上不适应。
少数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素质不高,执法水平低下,对刑法中有关罪名和构成要件掌握不够,对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等把握不准。
三是移送案件工作机制不健全。
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之间缺乏统一的案件移送标准,关于案件移送的法律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协调性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
四是监督不到位。
从检察监督的角度来看,近几年检察机关开展的立案监督主要对象为公安机关,而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问题的监督很少或未涉及,加之移送案件程序缺乏规范,使得此类案件移送难以得到切实监督。
关于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

关于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金鑫2001年7月4日,国务院以310号令公布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同年12月27日高检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国务院的规定制定并下发了《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有关规定》,2004年3月18日和2006年1月26日,高检院又分别联合公安部、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监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联系的意见》和《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对行政执法机关及司法机关办理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并就如何加强协作联系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为了解我县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情况、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下一步的工作,2009年4月,我院侦查监督科采取问卷调查、案件统计、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县税务工商等八个行政执法单位,就行政执法机关近两年来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工作情况,以及如何与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案件办理和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情况及存在的问题2007年以来,八个行政执法机关共办理行政执法案件8 50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4件,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报捕并移送起诉2件。
存在的问题: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实际发生多,实践中查处的少,而且多采取行政处罚进行处理,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
近年来,尽管经济违法犯罪案件发案数逐年增长,行政执法机关查处的案件也在增加,但移送司法机关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很少。
主要表现为:一是行政执法机关中以罚代刑现象较为严重。
经济犯罪与普通刑事犯罪相比有其特殊性,一般是先由行政执法机关查处,在查处中行政执法机关认为可能构成犯罪的再移送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立案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机关移送的多少。
实践中存在着少数行政执法机关因受部门利益驱使等种种原因,把一些应向司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的案件不移送或者以行政处法代替刑事处罚。
浅析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制度的缺陷与对策

浅析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制度的缺陷与对策
白宁
【期刊名称】《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 为杜绝以罚代刑现象,依法惩罚犯罪行为,2001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以下称<规定>),明确规定了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依据、程序、标准,以及有关部门的责任,建立了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制度.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但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有关部门配合不力,对犯罪标准认识有分歧等原因,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存在许多迫切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白宁
【作者单位】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法制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
【相关文献】
1.浅析监视居住制度的缺陷及对策 [J], 李秀富
2.浅析我国公务员选拔制度的缺陷及其对策 [J], 蒋麓
3.浅析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缺陷及对策 [J], 李树琴
4.浅析社会组织管理的制度缺陷与改进对策 [J], 董文琪;王远松
5.公共租赁住房的制度缺陷和对策浅析--以大连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为例[J], 李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缘何少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少,给检察机关立案监督工作提出了如何向前延伸的问题。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少又可能导致徇私舞弊案件的发生,这给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
最近,某市检察院组织人员对该市20XX年度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发现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存在“两少”现象。
一是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少。
该市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行政部门共有26个。
20XX年度只有4个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了涉嫌犯罪案件。
二是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数量少。
20XX年度该市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税务局、烟草专卖局分别查处行政违法案件63件、421件、230件、61件。
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情况是,工商局2件,公安局立案侦查1件;质量技术监督局2件,公安局立案侦查2件;国家税务局14件,公安局立案侦查5件;烟草专卖局1件,公安局立案侦查1件。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存在“两少”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认识上有差距。
少数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认为,行政执法机关主要任务是查处行政违法案件,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和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是公安和其他司法部门的事,加之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标准高、要求严,行政执法人员大多满足于查纠行政违法行为,罚款结案了事。
二是业务上不适应。
少数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素质不高,执法水平低下,对刑法中有关罪名和构成要件掌握不够,对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等把握不准。
三是移送案件工作机制不健全。
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之间缺乏统一的案件移送标准,关于案件移送的法律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协调性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
四是监督不到位。
从检察监督的角度来看,近几年检察机关开展的立案监督主要对象为公安机关,而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问题的监督很少或未涉及,加之移送案件程序缺乏规范,使得此类案件移送难以得到切实监督。
五是执法环境不理想。
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驱动的问题仍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程度存在着。
不少行政执法部门以多查案件、多罚款为创收途径,搞以罚代刑。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少,致使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得不到有力打击,造成有的地方假冒伪劣暗流涌动,假种子、假农资、假化肥等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
某地近年来因污染事故,多次发生农民群众堵路,围攻有关化工厂的群体事件,但是从未查处一起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件,没有运用刑罚手段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多以基层政府出面协调,有关厂家对遭受污染损害的农民赔偿了事,姑息、纵容了一些具有严重刑事违法性的行为。
因此,行政执法机关及时向公安等司法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对于维护法律的权威,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少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行政执法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国务院20XX年7月9日颁布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规定》明确了行政执法机关和公安机关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中各自的职责、义务、移送的法定期限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应加强学习。
除此之外,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业务上要熟练掌握本部门的单项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学习《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相关罪名及构成要件,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这类犯罪的司法解释;熟练掌握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从而保证行政执法人员在查处行政违法案件时,准确区分罪与非罪之界限,做到不枉不纵,及时向公安等司法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
二、健全制度,创新工作机制。
(一)行政执法机关内部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查处行政违法案件的制度。
目前,行政执法机关在查处行政违法案件工作中,普遍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罚缴分离制度、错案追究制度。
在这些制度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下两项制度。
一是建立调查、处理分离制度,改变查处行政违法案件由执法大队或稽查大队一杆子插到底的状况。
即查处行政违法案件,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为一组,负责调查行政违法案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交由行政执法机关法制部门审查,提出行政处罚或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建议;尔后,将建议交由行政领导决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或者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二是健全错案追究制度,正确界定错案标准。
目前不少行政执法机关往往把办案质量的好坏,执法水平的高低,定位于有没有行政复议案件和行政复议改变处罚决定的案件,有没有行政诉讼败诉案件。
对于程序违法,或者已构成犯罪而不移送、以罚代刑的现象则不视为错案予以追究。
(二)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
一是行政执法联席会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由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参加的联席会,通报各自行政执法情况,交流执法经验,对行政违法案件与刑事犯罪案件调查、处理和移送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协调。
二是备案审查制度。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明确指出:“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接受人民检察院和监察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
”因此,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同时抄送检察机关备案。
公安机关对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经审查作出立案或不立案决定,在书面通知行政执法机关的同时,也应抄送检察机关备案,主动接受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
三、强化监督,完善制约机制。
当前,行政执法监督弱化的主要问题是柔性监督多,刚性监督少,对事监督多,对人监督少;表层问题监督多,深层问题监督少。
因此,要维护法制高度统一和有效实施,必须要有完备的法律监督体系。
要建立人大监督、检察监督、行政监察监督等全方位的监督工作络,充分发挥各自的监督职能,置所有行政执法机关于监督之下,以达到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目的。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进行行政执法检查时,应吸收公安、检察、法院等单位的人大代表参加。
采用听取行政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和行政执法情况的汇报与走访行政管理相对人,查阅行政违法案件卷宗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以便了解真实情况,发现执法中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保证行政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正确实施。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少,给检察机关立案监督工作提出了如何向前延伸的问题。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少又可能导致徇私舞弊案件的发生,这给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
张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