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
行政案件移送管理规定
![行政案件移送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0f2acf7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72.png)
行政案件移送管理规定行政案件移送管理规定行政案件的移送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发现有违反政纪或者犯罪行为,案件移送给有关部门处理的管理措施,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关于行政案件移送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行政案件移送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科技行政案件移送管理,规范执法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等规定,结合我委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政案件移送是指我委按规定向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司法机关移送行政案件。
第三条对不属于我委管辖的案件应当移送对该案有管辖权的其他行政机关。
对我委办结的案件,需要其他行政部门追究行政相对人其他行政责任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其他行政机关。
第四条我委办理的行政案件,当事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
第五条行政案件移送由我委政策法规处会同相关业务处统一办理相关手续。
第六条因管辖权问题向其他行政机关移送行政案件,应当附送下列材料:(一)行政案件移送书;(二)涉案物品清单;(三)案件证据材料原件。
以上材料由案件承办业务处提供,政策法规处审核,经委主任办公会议批准后,由案件承办业务处负责移送。
行政案件移送书副本与案件证据材料复印件留存。
第七条已办结的案件,因需要其他行政机关追究行政相对人其他行政责任,而向其他行政机关移送行政案件,应当附送下列材料:(一)行政案件移送书;(二)涉案物品清单复印件;(三)案件证据材料复印件;(四)行政处罚决定书(或处理决定书)复印件。
以上材料由案件承办业务处提供,政策法规处审核,经委主任办公会议批准后,由政策法规处三日内会同案件承办业务处办理移送手续,紧急情况下经委主要负责人批准及时移送。
行政案件移送书副本与案件证据材料原件、行政处罚决定书(或处理决定书)原件留存。
第八条涉嫌构成犯罪应向司法机关移送的案件,案件承办业务处应当立即指定二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经政策法规处审核,经主任办公会议审定后移送。
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高检发释字[2001]4号
![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高检发释字[2001]4号](https://img.taocdn.com/s3/m/62145e9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9.png)
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正文:---------------------------------------------------------------------------------------------------------------------------------------------------- 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01年9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九十六次会议讨论通过)2001年12月3日高检发释字[2001]4号印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现就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规定:一、对于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检察机关的涉嫌犯罪案件,统一由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部门受理。
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部门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后,应当登记,并指派二名以上检察人员进行初步审查。
二、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部门审查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当根据不同情况,提出移送有关部门的处理意见,三日内报主管副检察长或者检察长批准,并通知移送的行政执法机关:(一)对于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移送其他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二)对于属于检察机关管辖,但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办理;(三)对于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转本院反贪、渎职侵权检察部门办理。
对于性质不明、难以归口办理的案件,可以先由控告检察部门进行必须的调查。
三、对于不属于本院管辖但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部门在报经主管副检察长或者检察长批准后,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再行移送。
四、对于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人民检察院反贪、渎职侵权检察部门应当审查是否附有下列材料:(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二)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三)涉案物品清单;(四)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五)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讲义.docx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讲义.docx](https://img.taocdn.com/s3/m/bf14adf2767f5acfa1c7cdba.png)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讲义《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讲义一、概述《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作为国务院行政法规, 2001 年 7 月 4 日经国务院第 42 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以国务院第 310 号令公布,自 2001 年 7 月 9 日起施行。
1、“违法”与“犯罪”的区分“违法”与“犯罪”《是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中最为重要的一对核心概念。
“违法”主要指行为人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干扰社会正常管理秩序的行为活动。
它违反的对象主要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通过的以法律形式公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而“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 的规定,应当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社会危害性;②刑事违法性;③应受惩罚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犯罪”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违法行为,即具有相对严重程度的违法行为。
当某一行为超出了普通法律规定所能调整、约束的范围时,国家机器必须以刑法、刑罚来约束调整。
通俗的讲,就是某人的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人身财产安全等),通过警告、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已经不能对其形成警示,无法消除或限制其人身危险性时,必须以刑罚(管制、拘役、有期限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来将他与正常社会生活相隔绝。
2、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法律依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七条第二款:“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试行)
![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74d2c25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a.png)
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试行)篇一: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部监察部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高检会[200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厅(局)、监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局、监察局:为了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工作机制,加大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以及其他犯罪的打击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等有关规定,现就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提出如下意见:一、行政执法机关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对符合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案件,应当制作《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及时将案件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对未能及时移送并已作出行政处罚的涉嫌犯罪案件,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于作出行政处罚十日以内向同级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抄送《行政处罚决定书》副本,并书面告知相关权利人。
现场查获的涉案货值或者案件其他情节明显达到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应当立即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行政执法机关不按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监察机关或者上级行政执法机关举报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监察机关或者上级行政执法机关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并向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
三、人民检察院接到控告、举报或者发现行政执法机关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经审查或者调查后认为情况基本属实的,可以向行政执法机关查询案件情况、要求行政执法机关提供有关案件材料或者派员查阅案卷材料,行政执法机关应当配合。
确属应当移送公安机关而不移送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向行政执法机关提出移送的书面意见,行政执法机关应当移送。
北京市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办法
![北京市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85f1891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8.png)
北京市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12.15•【字号】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74号•【施行日期】2017.03.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74号《北京市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办法》已经2016年11月29日市人民政府第13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代市长蔡奇2016年12月15日北京市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执法机关对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工作,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实施行政检查或者案件调查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且违法情节或者后果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照本办法向公安机关移送。
第三条市级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向市级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区级和区级以下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向其所在地的区级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
受行政执法机关委托执法的组织,应当通过委托机关按照前款规定移送涉嫌犯罪案件。
第四条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严格履行涉嫌犯罪案件移送职责,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责任追究;在公安机关立案前,不得擅自中止或者终止对移送案件的行政处理。
第五条行政执法机关对涉嫌犯罪的行政违法案件调查取证应当符合行政执法证据规则,向公安机关移送的证据材料应当符合案件移送的证据要件要求。
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的证据要件要求应当根据涉嫌犯罪类型,按照一类一确定的原则,由市级行政执法机关与市级公安机关共同确定;双方存在异议的,共同提请市政府法制机构和市人民检察院确定。
第六条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在案件调查终结后进行,并提供下列材料:(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二)涉嫌犯罪案件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应当载明案件来源、查获情况、涉嫌犯罪人员基本情况、涉嫌犯罪的事实、采取相关行政强制措施、实施行政处罚情况,以及认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意见等。
行政案件移送管理规定(2篇)
![行政案件移送管理规定(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3fd85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16.png)
行政案件移送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科技行政案件移送管理,规范执法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等规定,结合我委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政案件移送是指我委按规定向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司法机关移送行政案件。
第三条对不属于我委管辖的案件应当移送对该案有管辖权的其他行政机关。
对我委办结的案件,需要其他行政部门追究行政相对人其他行政责任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其他行政机关。
第四条我委办理的行政案件,当事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
第五条行政案件移送由我委政策法规处会同相关业务处统一办理相关手续。
第六条因管辖权问题向其他行政机关移送行政案件,应当附送下列材料:(一)行政案件移送书;(二)涉案物品清单;(三)案件证据材料原件。
以上材料由案件承办业务处提供,政策法规处审核,经委主任办公会议批准后,由案件承办业务处负责移送。
行政案件移送书副本与案件证据材料复印件留存。
第七条已办结的案件,因需要其他行政机关追究行政相对人其他行政责任,而向其他行政机关移送行政案件,应当附送下列材料:(一)行政案件移送书;(二)涉案物品清单复印件;(三)案件证据材料复印件;(四)____(或处理决定书)复印件。
以上材料由案件承办业务处提供,政策法规处审核,经委主任办公会议批准后,由政策法规处三日内会同案件承办业务处办理移送手续,紧急情况下经委主要负责人批准及时移送。
行政案件移送书副本与案件证据材料原件、____(或处理决定书)原件留存。
第八条涉嫌构成犯罪应向司法机关移送的案件,案件承办业务处应当立即指定二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经政策法规处审核,经主任办公会议审定后移送。
主任办公会议决定移送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决定不移送的,应当将不予批准移送的理由记录在案。
第九条在移送犯罪案件至公安机关的同时,应当将移交案件材料一并报检察机关,自觉接受检察机关的监督。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20版)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20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b9cfe1767f5acfa0c7cd5a.png)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一条为了保证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依法惩罚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以及其他罪,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机关,是指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以及其他违法行为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的组织。
第三条行政执法机关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违法事实的情节、违法事实造成的后果等,根据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等规定,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依照本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
知识产权领域的违法案件,行政执法机关根据调查收集的证据和查明的案件事实,认为存在犯罪的合理嫌疑,需要公安机关采取措施进一步获取证据以判断是否达到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
第四条行政执法机关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必须妥善保存所收集的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
行政执法机关对查获的涉案物品,应当如实填写涉案物品清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对易腐烂、变质等不宜或者不易保管的涉案物品,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留取证据;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涉案物品,应当由法定检验、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并出具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第五条行政执法机关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当立即指定2名或者2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报经本机关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审批。
行政执法机关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应当自接到报告之日起3日内作出批准移送或者不批准移送的决定。
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
![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df5540cf80eb6294dd886c66.png)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的通知公通字[2016]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有关要求,规范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公安部制定了《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执行情况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部。
公安部2016年6月16日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第一条为规范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公安机关应当接受,及时录入执法办案信息系统,并检查是否附有下列材料:(一)案件移送书,载明移送机关名称、行政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罪名、案件主办人及联系电话等。
案件移送书应当附移送材料清单,并加盖移送机关公章;(二)案件调查报告,载明案件来源、查获情况、嫌疑人基本情况、涉嫌犯罪的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处理建议等;(三)涉案物品清单,载明涉案物品的名称、数量、特征、存放地等事项,并附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现场笔录等表明涉案物品来源的相关材料;(四)附有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资质证明或者其他证明文件的检验报告或者鉴定意见;(五)现场照片、询问笔录、电子数据、视听资料、认定意见、责令整改通知书等其他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
移送材料表明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已经或者曾经作出有关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检查是否附有有关行政处罚决定书。
对材料不全的,应当在接受案件的二十四小时内书面告知移送的行政执法机关在三日内补正。
但不得以材料不全为由,不接受移送案件。
第三条对接受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对属于本公安机关管辖的,迅速进行立案审查;(二)对属于公安机关管辖但不属于本公安机关管辖的,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并书面告知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三)对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退回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并书面说明理由。
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的通知
![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d64f737f51e79b8969022625.png)
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的通知公通字[2016]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有关要求,规范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公安部制定了《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执行情况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部。
公安部2016年6月16日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第一条为规范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公安机关应当接受,及时录入执法办案信息系统,并检查是否附有下列材料:(一)案件移送书,载明移送机关名称、行政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罪名、案件主办人及联系电话等。
案件移送书应当附移送材料清单,并加盖移送机关公章;(二)案件调查报告,载明案件来源、查获情况、嫌疑人基本情况、涉嫌犯罪的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处理建议等;(三)涉案物品清单,载明涉案物品的名称、数量、特征、存放地等事项,并附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现场笔录等表明涉案物品来源的相关材料;(四)附有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资质证明或者其他证明文件的检验报告或者鉴定意见;(五)现场照片、询问笔录、电子数据、视听资料、认定意见、责令整改通知书等其他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
移送材料表明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已经或者曾经作出有关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检查是否附有有关行政处罚决定书。
对材料不全的,应当在接受案件的二十四小时内书面告知移送的行政执法机关在三日内补正。
但不得以材料不全为由,不接受移送案件。
第三条对接受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对属于本公安机关管辖的,迅速进行立案审查;(二)对属于公安机关管辖但不属于本公安机关管辖的,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并书面告知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三)对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退回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并书面说明理由。
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简报
![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简报](https://img.taocdn.com/s3/m/932cc47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7.png)
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简报
根据我了解的相关法律政策,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如下:
1. 公安机关受理案件的条件: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需具备以下条件:
a. 该案件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犯罪行为;
b. 行政执法机关已经侦查取证,并认定涉嫌构成犯罪;
c. 行政执法机关认为需要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的情况。
2. 移送材料的要求:行政执法机关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时,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和案情简报,确保案件材料完整、清晰。
3. 受理程序:公安机关接到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后,应当及时组织开展立案审查工作,并依法采取必要的调查措施。
如果经审查认为不需要立案的,应当做出不予立案决定,并及时通知行政执法机关。
4. 受理决定的时限: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后,应当依法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并通知行政执法机关。
以上是我对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的简要说明。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内容,请参阅相关法律法规或咨询当地公安机关。
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
![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3e2195ffb9f3f90f76c61b4e.png)
安监等行政执法部门移送处理的刑事案件案卷材料应当包括:
(1)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2)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包括讯问嫌疑人笔录和询问证 人的笔录、现场现检查记录和照片、监控录像、《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 可证》、《营业执照》等证照; (3)涉案烟花爆竹制品及原材料(黑火药、烟花药、引火线等)清 单,依法查扣、封存手续; (4)抽证取样的烟花爆竹制品及原材料(黑火药、烟花药、引火线 等)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监部门对工作中发现的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的线索: 1、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3、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常见违法犯罪行为处理
(一)关于撕开封条组织烟花爆竹生产的行为
1、安监部门依法对企业整治查封期间,企业擅自撕开封条进行生产 经营活动的,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 45条第(5)项规定,由安监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或者其 他人员给予警告,并可以对生产经营单位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对其主要负责人、其他有关人员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2、安监等行政执法部门在依法查封、扣押过程中,执法工作人员受 到谩骂、侮辱、殴打等阻碍执行公务的情形,由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 理处罚法》第50条第2款的规定从严依法处罚。
程序规定
涉案物品如何处理?行政执法机关对公安机关决定立案的
案件,应当自接到立案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将涉案物品以及与案件有关的其 他材料移交公安机关,并办结交接手续;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 其规定。 公安机关对发现的违法行为,经审查,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立案侦查后 认为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依法应当追究行政责任的, 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同级行政执法机关,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处 理。 依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20修订稿)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20修订稿)](https://img.taocdn.com/s3/m/f8db81fa65ce0508763213ea.png)
附件1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第一条为了保证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依法惩罚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以及其他罪,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行政机关,是指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以及其他违法行为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的组织。
第三条行政机关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违法事实的情节、违法事实造成的后果等,根据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等规定,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依照本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
知识产权领域的违法案件,行政执法机关基于调查所发现的案件事实和收集到的证据,认为存在犯罪的合理嫌疑,需要采取侦查措施进一步获取证据以判断是否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
第四条行政机关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必须妥善保存所收集的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
行政执法机关对查获的涉案物品,应当如实填写涉案物品清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对易腐烂、变质等不宜或者不易保管的涉案物品,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留取证据;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涉案物品,应当由法定检验、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并出具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第五条行政执法机关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当立即指定2名或者2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报经本机关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审批。
行政执法机关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应当自接到报告之日起3日内作出批准移送或者不批准移送的决定。
【法制办法】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具体问题的办法
![【法制办法】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具体问题的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ba4280363169a4517723a33e.png)
【法制办法】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具体问题的办法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具体问题的办法为进一步发挥我市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在办理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违法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违法犯罪及其他违法犯罪案件中的职能作用,加强相互间的协作配合与监督制约,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确保移送案件程序合法,证据收集符合诉讼规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和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现就我市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的几个问题作如下规定:第一条建立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联席机制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联席组)。
组长由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陈志刚担任,副组长由各单位主管领导担任。
联席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公安局副局长孙公和担任。
联席组主要任务是负责协调行政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对重大、疑难案件的同步跟进及移交工作,组织对有争议案件的研究工作。
第二条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是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共同职责,发现有关案件线索要依法及时作出移送。
在具体办案过程中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要各司其职、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为保证各职能部门及时准确地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立移送程序规范如下:(一)先期受理:由行政机关受理,根据案件调查的难易程度可由行政机关申请公安机关、检查机关提前介入。
(二)先期调查:由行政机关开展先期调查,行政机关应设专门人员负责案件调查,根据案件调查进展可协调公安机关配合。
(三)案件移交:行政机关调查后,认为其构成刑事案件,需经主管领导审批、制作案件移送报告书后移交公安机关受理立案。
(四)后续配合:公安机关受理立案后进行证据收集和证据转换工作,以确保案件正常诉讼。
行政机关主管部门应在公安机关后期工作中做好补充证据等配合工作,同时做好案件调查以外的善后工作。
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
![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c848021a227916888486d790.png)
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部监察部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2006年1月26日)为了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工作机制,加大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以及其他犯罪的打击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等有关规定,现就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提出如下意见:一、行政执法机关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对符合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案件,应当制作《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及时将案件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对未能及时移送并已作出行政处罚的涉嫌犯罪案件,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于作出行政处罚十日以内向同级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抄送《行政处罚决定书》副本,并书面告知相关权利人。
现场查获的涉案货值或者案件其他情节明显达到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应当立即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行政执法机关不按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监察机关或者上级行政执法机关举报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监察机关或者上级行政执法机关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并向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
三、人民检察院接到控告、举报或者发现行政执法机关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经审查或者调查后认为情况基本属实的,可以向行政执法机关查询案件情况、要求行政执法机关提供有关案件材料或者派员查阅案卷材料,行政执法机关应当配合。
确属应当移送公安机关而不移送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向行政执法机关提出移送的书面意见,行政执法机关应当移送。
四、行政执法机关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应当妥善保存案件的相关证据。
对易腐烂、变质、灭失等不宜或者不易保管的涉案物品,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固定证据;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涉案物品,应当由有关部门或者机构依法检验、鉴定,并出具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应当附涉嫌犯罪案件的调查报告、涉案物品清单、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及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行政案件移送管理规定(3篇)
![行政案件移送管理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4c256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f.png)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案件移送工作,提高行政案件办理效率,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派出机构、直属机构、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受委托的组织在办理行政案件过程中,依法应当移送的案件。
第三条行政案件移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移送原则:行政案件移送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定程序。
(二)及时移送原则:行政案件移送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拖延。
(三)合法原则:行政案件移送应当合法,不得滥用职权。
(四)便民原则:行政案件移送应当便民,不得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派出机构、直属机构、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受委托的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案件移送工作机制,明确移送职责,加强协作配合,确保行政案件移送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移送范围第五条下列行政案件应当移送:(一)涉及多个行政管理部门的案件,需要多个部门共同调查处理的;(二)涉及重大、复杂、疑难案件,需要上级部门或者相关部门协助调查处理的;(三)涉及跨行政区域、跨部门职责的案件,需要上级部门或者相关部门协调处理的;(四)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不宜在本部门处理的案件;(五)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移送的其他案件。
第六条不宜移送的案件:(一)案件涉及当事人身份、证据材料等基本情况不清的;(二)案件调查取证存在重大困难的;(三)案件办理过程中,当事人提出异议,需要重新调查、核实证据的;(四)法律法规规定不应当移送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移送程序第七条行政案件移送程序如下:(一)提出移送:办理行政案件的部门认为需要移送的,应当填写《行政案件移送呈批表》,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二)审批: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收到《行政案件移送呈批表》后,应当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审批。
自治区建设行政执法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新建法[2001]9号
![自治区建设行政执法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新建法[2001]9号](https://img.taocdn.com/s3/m/5995955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d.png)
自治区建设行政执法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正文:---------------------------------------------------------------------------------------------------------------------------------------------------- 自治区建设行政执法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2001年10月1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厅新建法[2001]9号文件发布)第一条为了规范建设行政执法过程中涉嫌犯罪案件的认定和移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令第310号《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自治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执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立案查处违反建设行政管理秩序案件时,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该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且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情节、造成的后果等触犯刑法的,应当依照本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
第三条下列行为认定涉嫌构成犯罪:(一)建设单位要求建筑设计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违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降低工程质量,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二)建筑设计单位不按照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进行设计,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三)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四)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或者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五)建筑施工企业对建筑安全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条);(六)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职工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七)在工程发包与承包中,发包单位或承包单位索贿、受贿、行贿的,评标委员会成员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三百九十条、第三百九十一条);(八)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以及招标代理机构与招标人、投标人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条);(九)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委员会成员或者参加评标的有关工作人员泄露应当保密的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第三百九十八条);(十)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损害招标人或者他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十一)挪用住房公积金,数额较大的(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三百八十四条);(十二)破坏交通工具、燃气设备、道路,危害公共安全的(刑法第一百一十六条、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百一十八条、第一百一十九条);(十三)故意毁坏市政公用设施、公共交通设施、环境卫生设施、绿化设施等,情节严重的(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十四)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情节严重的(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十五)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刑法第三百三十条);(十六)违反国家规定,随意倾倒含放射性、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的废弃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十七)非法砍伐、损毁古树名木的,或者未经批准砍伐树木,数量较大的(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第三百四十五条);(十八)伪造或倒卖车票,数额较大的(刑法第二百二十七条);(十九)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以及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二十)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二十一)房地产评估、造价咨询等中介服务人员违反中介服务规定,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二十二)建设行政违法触犯刑法,涉嫌构成犯罪的其他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一条为了保证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依法惩
罚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以及其他罪,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机关,是指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以及其他违法行为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的组织。
第三条行政执法机关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违法事实的情节、违法事实造成的后果等,根据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等规定,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依照本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
第四条行政执法机关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必须妥善保存所收集的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
行政执法机关对查获的涉案物品,应当如实填写涉案物品清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对易腐烂、变质等不宜或者不易保管的涉案物品,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留取证据;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涉案物品,应当由法定检验、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并出具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第五条行政执法机关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当立即指定2名或者2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报经本机关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审批。
行政执法机关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应当自接到报告之日起3
日内作出批准移送或者不批准移送的决定。
决定批准的,应当在24小时内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决定不批准的,应当将不予批准的理由记录在案。
第六条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附有下列材料:(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二)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三)涉案物品清单;
(四)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五)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第七条公安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当在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的回执上签字;其中,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应当在24小时内转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并书面告知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
第八条公安机关应当自接受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之日起3日内,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立案标准和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的规定,对所移送的案件进行审查。
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立案的,应当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不予立案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相应退回案卷材料。
第九条行政执法机关接到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通知书后,认为依法应当由公安机关决定立案的,可以自接到不予立案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提请作出不予立案决定的公安机关复议,也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立案监督。
作出不予立案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行政执法机关提请复议的文件之日起3日内作出立案或者不予立案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
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复议决定仍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复议决定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建议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立案监督。
公安机关应当接受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的立案监督。
第十条行政执法机关对公安机关决定不予立案的案件,应当依法作出处理;其中,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一条行政执法机关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移送。
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前已经作出的警告,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
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前,已经依法给予当事人罚款的,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依法折抵相应罚金。
第十二条行政执法机关对公安机关决定立案的案件,应当自接到立案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将涉案物品以及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材料移交公安机关,并办结交接手续;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三条公安机关对发现的违法行为,经审查,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立案侦查后认为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依法应当追究行政责任的,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同级行政执法机关,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处理。
第十四条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接受人民检察院和监察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行政执法机关违反本规定,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而不移送的,有权向人民检察院、监察机关或者上级行政执法机关举报。
第十五条行政执法机关违反本规定,隐匿、私分、销毁涉案物品的,由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实行垂直管理的上级行政执法机关,对其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以上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前款所列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比照前款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行政执法机关违反本规定,逾期不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的,由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实行垂直管理的上级行政执法机关,责令限期移送,并对其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执法机关违反本规定,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不移送,或者以行政处罚代替移送的,由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实行垂直管理的上级行政执法机关,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拒不改正的,对其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给予记过以上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本条第一款、第二款所列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比照前两款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公安机关违反本规定,不接受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或者逾期不作出立案或者不予立案的决定的,除由人民检察院依法实施立案监督外,由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对其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前款所列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比照前款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行政执法机关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贪污贿赂、国家工作人员渎职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等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比照本规定及时将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
第十九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