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超前预报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3bf73611f78a6529647d5323.png)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汕揭高速02项目部叶下桃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二、作业准备1、内业准备(1)、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图纸,熟悉技术标准。
(2)、统计设计图中超前地质预报方式和预报里程,建立超前地质预报台帐。
2、外业方面(1)、由测量人员提供检测面的施工里程。
(2)、根据采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方式做好现场打孔或机械、人员的配合工作。
三、技术要求1、隧道爆破开挖后及时查看掌子面地质状况,描绘地质图,通过与设计的对比,提供地质情况预报。
2、隧道施工期的地质预测,应包含以下:(1)、断层及断面影响带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2)、软弱夹层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3)、岩溶的位置、规模及性质。
(4)、不同岩性、围岩级别变化界面的位置。
(5)、工程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位置和规模。
(6)、含水构造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四、施工程序和工艺流程1、超前地质预报施作工艺流程见下图所示:①采用TSP-203、超前钻探、地质雷达、地质素描法等进行综合探测;②超前地质预报要对多种手段所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判,相互印证,结合掌子面揭示的地质条件、发展规律、趋势及前兆进行预测、判断。
2、施工工艺隧道施工过程的地质超前预报,主要是根据地表和已经开挖的隧道的地质调查和各种探测方法取得的资料,以及地质推断法预测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长度范围内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
如:地面地质调查法、洞身地质素描法、钻速测试法、钻探孔法、涌水量观测、岩体结构面量测和围岩变形观测。
物探测试主要有TSP法、地质雷达法。
预测时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采用一种或几种方法组合综合预报,以工程地质法(包括图析法及地质素描法)进行超前宏观预报为前提,结合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地质雷达、超前探孔、经验法等综合手段,分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三个阶段对隧道岩体特征、断层、涌水等不良工程地质进行超前预测预报:采用TSP系统与地质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长期(长距离)(>80m范围)地质预报;采用仪器钻孔进行30~80m距离的中期地质预报;利用台车钻孔和地质雷达相结合,进行距离小于30m的短期地质预报;采用在钻爆循环中加深(4m)3~5个炮孔进行掌子面前方4m范围的下一循环的探测。
TS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作业指导书
![TS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23627c6b02768e9951e73882.png)
TS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现场工作指导书一、预报测量的钻孔要求1、观测布置的设计接受隧道地震波超前预报任务后,首先要认真仔细地学习并掌握该隧道勘察报告,主要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岩性与分布条件、隧道埋深与地形条件、隧道轴线方向与本区主要地质构造方向的关系、以及隧道功能设计的变径段分布等。
预报观测系统的布置设计以针对该隧道主要地质问题为核心,不断分析和总结主要地质问题的预报资料的反应和表现,做到有的放矢。
在具体的布置方面:在隧道轴线与主要地质构造方向不正交条件下,激发炮孔应选择在夹角小的一侧洞壁为宜;对存在充水构造和易溶岩地区的隧道预报中,要加密预报测量的次数,做到预报段具有重复资料能够进行动态的对比分析,并提醒其他预报手段复查核对,因为目前的物理方法尚无法预报水头压力,所以在接近病害地段施工要提醒施工单位,采取打一定数量的分布式深风钻孔作为探孔,和采取浅爆破施工相结合的方法度过病害地段,严防突水突泥事故的发生;预报的测量段应避开隧道的变径段,具体方法是要掌握变径段的设计位置,通过预报距离调节可以避开。
2、组织安排要有预报检测人员进洞布置接收和激发的孔位,用红色油漆毛笔准确标注在隧道的洞壁上。
对于接收孔标明里程桩号,对于激发孔(放炮孔)的起始孔标明里程桩号。
而后通知施工单位打孔。
打孔完毕后,预报人员要先进洞对孔深、孔径、和孔数进行验收,对于不合格的孔要进行补钻。
预报工作尽量少占用隧道作业时间,提高速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预报检测人员要进行现场布孔和检测钻孔的质量两个环节。
TGP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接收孔与激发孔深度为2m,钻孔完毕进行检查时,用大于2m 长度的木杆或者塑料管检查钻孔是否满足深度和倾斜要求。
准备工作做好了,可以大大缩短占用隧道的时间,一般现场预报测量应该控制在不大于1 个小时以内的时间完成。
如果忽视准备和检查工作,进洞安置接收探头和安装炸药时才发现问题,再进行补钻等将会延长占用隧道的时间和影响施工。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作业指导书.docx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作业指导书.docx](https://img.taocdn.com/s3/m/1c355692fe4733687f21aa0d.png)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实施作业指导书概述根据隧道区域地质资料和施工图,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预报方案,针对不同地段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地质预报重要性分级,不同级别的地段采取不同的预报手段,以达到既预报准确又节省有限预报资源的目的。
超前地质预报主要用于隧道开挖面一定距离的岩溶、岩溶突水(突泥)、断层破碎带、潜埋段、高地应力(可能产生硬岩岩爆和软弱围岩塑性变形)和瓦斯等有害气体的灾害地质的施工探测,是不良地质隧道施工的重要工作,是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艺流程见图l-lo超前地质预报仪器超前地质预报仪器见表1・1。
表1」地质预报仪器表工艺步序说明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一般采用多种手段相互验证,各工作阶段互补,并按照长短结合、上下对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保证预报的准确性。
根据各种探测方法的特点,可分为长距离控制预报、中距离预报、短距离验证预报。
下面以某工作为例对综合地质预报工作进行介绍,其主要仪器见表1・1,工作机构见图1・2。
图1・2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机构图长距离宏观控制预报:在隧道穿过的灰岩地段以及断层在洞身水 平方向上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系统进行距离100~ 150m 的 预报(采用100m 的成果)。
中距离预报:采用仪器(地质雷达、红外探测仪、HSP 水平声波 反射发)和超前钻孔进行的距离30m 的验证预报。
短距离预报:地质素描法和采用加长钻孔进行的距离小于30m 的预报。
一、利用工作面地质素描预报地质素描在隧道施工中全段进行,地质素描内容为:根据对超前地质预报的结构,对开挖面和洞身周边综合分析围岩 的岩性、结构、构造和地下水情况,判断开挖面前方围岩的地质情况、 水文地质特征,并以此提出工程措施建议和进一步预报的方案。
根据开挖面围岩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进行预报结果的验 证,提出是否修改预报方法及参数的意见。
根据开挖段及开挖面的水文地质情况,提出针对性工程方案建地 质 调 查 和 素地质雷达预报洞内监控量测地质监控量测Tstt 预测红外线法探水超 前 钻 孔 预 报议。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几种方法介绍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几种方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9bdbc6a27d3240c8447efdd.png)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1.编制目的为更好地指导施工,规范操作,避免隧道不良地质地段出现塌方冒顶、突泥突水等地质灾害。
2.编制依据《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3.适用范围适用于杭长(沪昆)客专铁路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施作。
4.隧道施工期地质预测、预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4.1 地质预测、预报的主要内容1)断层及断层影响带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2)软弱夹层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3)岩溶的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4)工程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位置和规模。
5)含水构造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4.2 方法加强超前地质预报,采用TSP203 地震波探测仪或地质雷达、红外线探水仪、地质素描、超前水平钻孔等综合勘探的方法进行探测,超前地质预报是制定施工方案和工程措施的主要依据,也是隧道施工的一道重要工序。
本隧道施工中,在重点地段,上述各种预报手段并用,一般地段以地质素描为主。
实行动态监控,信息化施工。
加强对围岩监测,进一步掌握围岩的特性,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5.超前地质预报与补充地质调查工作流程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工作流程如下图。
实施方法:对于设计提供的不良地质地段,提前50m 进行探测:地震波探测仪每100m 施作一次;HY303 红外线探水每掘进循环施作一次;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图补充地质调查掌子面地质调查与素描长距离探测:TSP-203,探测距离100m短距离探测:地质雷达,探测距离15m超前水平钻孔,探测距离30mHY303红外线探水仪,探测距离15m.探测资料判释,提出探测意见及和工程措施意见超前水平钻孔(每断面布置五孔,其中一个孔钻取岩芯)30m 一个循环,每循环搭接长度5m;地质素描每掘进循环进行一次;地质雷达每30m施作一次。
根据几种探测手段的探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互相验证,提出预测预报意见和工程措施建议,及时反馈,以调整优化设计,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施工工艺和方法,实施信息化动态施工管理。
补充地质调查是在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实地调查核实:不同地层、岩性、岩层产状在隧道地表的出露及接触情况等。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8018161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7.png)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9标段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设计图纸,熟悉《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和《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超前地质预报中所涉及的各种外业技术指标,制作操作平台,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预报人员的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3.1本标段所有隧道全部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指导施工。
3.2预报人员应认真研究设计院提供的地质资料,并与地质预报结果作对比分析,出入较大的应及时将地质预报结果报设计方,请设计方现场核实。
3.3本标段地质预报的主要内容包括⑴超前探测地层岩性、软弱层的位置、岩体完整程度、断裂带位置、宽度、破碎程度、富水性、不同岩层间接触界面位置。
⑵超前探测岩溶洞穴、管道、含水体的位置、大小、规模、充填情况,预报突水突泥具体位置及可能带来的灾害程度。
⑶查明设计物探资料显示的异常体的具体位置、规模,确定其危害程度。
⑷为修改设计提供必要的地质参数:地下水压力、水量、水的侵蚀性等。
⑸隧道底部及周边岩溶洞穴及含水体的位置、规模。
⑹隧道突水、涌水、突泥等地段的规模、流量。
⑺地表环境的监测,地下涌水与降雨和补给关系的监测。
⑻综合分析各种资料,预报地质条件情况及对施工的影响程度。
⑼工程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位置和规模;⑽隧道围岩级别变化及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性判定等。
3.4预报重点⑴隧道岩溶、岩溶水发育情况及富水含泥状况;⑵隧道断层及破碎带含水状况;⑶隧道煤层瓦斯探测。
3.5本标段主要采用TSP203 地震波探测仪、地质雷达、红外线探水仪、地质素描、超前水平钻孔等综合勘探的方法进行地质超前预报。
3.6施工地质分级为了实施隧道超前地质综合预报工作,根据岩溶发育程度,岩溶水文地质条件,断层带及其软弱围岩的稳定程度、有害气体的影响程度等以及对施工安全、环境问题影响程度,对隧道施工地质危害度分级。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beb66f4483c4bb4cf7ecd195.png)
第一章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编号:JZSG7B-SZ-07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京张铁路JZSG-7标段站前工程双线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实施。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已完成。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所有仪器已经到位,经过检校并在使用有效期内。
3、技术要求针对本线隧道地质特点,拟采用地质素描法(常规地质法)、超前水平钻孔法、物探法(TSP)相结合的预报方法。
综合监测结果,即时提出对不良地质的处理措施,以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工程质量和运营安全。
4 常规地质调查法常规地质预测法是工程地质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地质图纸、现场地质纪录,运用工程经验和地质知识进行分析、预报地质的一种方法。
此法的关键在于工程地质工程师的经验丰富和现场详细的地质纪录和物探资料。
施工前预报:根据设计给出的隧道地质条件说明资料,认真分析隧道的地质断面图、平面图,掌握隧道的地质特点和水文特点。
进行长距离宏观预报各段隧道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情况。
施工常规地质法预报:主要完成开挖面的地质素描,地质展开图,超前钻孔资料进行地质分析预报,是综合地质预报的中枢。
施工阶段地质资料记录:首先对已开挖地段进行地质调查,调查的主要依据为隧道开挖面地质素描、岩石结构面调查和涌水观测记录。
开挖面地质素描内容有:岩性、地质年代、岩层产状、软弱夹层、岩脉穿插情况;断层及破碎带的形态、产状、宽度、填充物特征;主要节理裂隙的形态、产状、规模及相互切割关系。
围岩岩体结构类型、完整性、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能。
地质素描采用图表形式形象纪录。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加深炮孔法、超前钻探)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加深炮孔法、超前钻探)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ba4613f3a417866fb84a8ef4.png)
超前地质预报(加深炮孔法、超前钻探)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加深炮孔法、超前钻探)施工。
2.作业准备2.1施工前熟悉施工图及工程地质、水文资料,完成相关图纸的会审工作。
2.2熟悉各相关的设计文件。
并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和掌握施工工艺、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等。
2.3按照要求完成三级技术交底,即项目总工程师对项目部各部室及技术人员、技术主管对作业队技术负责人、作业队技术负责人对班组长及全体作业人员的交底。
2.4检查传感器杆,连接线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根据围岩情况准备钻孔及注水机具。
3.技术要求3.1 技术指标3.1.1海尾隧道海尾隧道超前预报在地质调查法的基础上,采用地质调查与勘探相结合、物探与钻探相结合、长距离与短距离相结合、地面与地下相结合、超前导洞与主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报,具体工作工作方法见下表。
表1 海尾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量表山头寺隧道超前预报在地质调查法的基础上,采用地质调查与勘探相结合、物探与钻探相结合、长距离与短距离相结合、地面与地下相结合、超前导洞与主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报,具体工作工作方法见下表。
表2 山头寺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量表西坝隧道超前预报在地质调查法的基础上,采用地质调查与勘探相结合、物探与钻探相结合、长距离与短距离相结合、地面与地下相结合、超前导洞与主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报,具体工作工作方法见下表。
表3 西坝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量表3.1.4埔姜山隧道埔姜山隧道超前预报在地质调查法的基础上,采用地质调查与勘探相结合、物探与钻探相结合、长距离与短距离相结合、地面与地下相结合、超前导洞与主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报,具体工作工作方法见下表。
表4 埔姜山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量表下江村隧道超前预报在地质调查法的基础上,采用地质调查与勘探相结合、物探与钻探相结合、长距离与短距离相结合、地面与地下相结合、超前导洞与主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报,具体工作工作方法见下表。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eb14717a767f5acfa1c7cd32.png)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京沈京冀客运专线施工Ⅷ标段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施工前编制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对施工人员认真进行技术交底。
2.2外业技术准备及时处理掌子面,使其具备探测条件,准备好现场使用机具设备等。
3.技术要求⑴对已有地质勘察成果的熟悉、核查和确认;⑵地层、岩性在隧道地表的出露及接触关系,特别是对标志层的熟悉和确认;⑶断层、褶皱、节理密集带等地质构造在隧道地表的出露位置、规模、性质及产状变化情况;⑷地表岩溶发育位置、规模及分布规律;⑸人为坑洞位置、走向、高程等,分析其与隧道的关系;⑹根据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结果,结合设计文件、资料和图纸,核实和修正超前地质预报重点区段。
4.施工程序及施工工艺流程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地质工作最主要的工作内容。
其工作分为地质调查法(地质素描)、超前地质预测(TSP、地质雷达)、法红外线探测法、超前钻探法及施工阶段水文地质监测等任务。
4.1施工工艺流程图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4-1-1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流程框图图4-1-1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流程框图5.施工要求5.1.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⑴对已有地质勘察成果的熟悉、核查和确认;⑵地层、岩性在隧道地表的出露及接触关系,特别是对标志层的熟悉和确认;⑶断层、褶皱、节理密集带等地质构造在隧道地表的出露位置、规模、性质及产状变化情况;⑷地表岩溶发育位置、规模及分布规律;⑸人为坑洞位置、走向、高程等,分析其与隧道的关系;⑹根据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结果,结合设计文件、资料和图纸,核实和修正超前地质预报重点区段;5.2.地质素描隧道内地质素描是将隧道所揭露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结构面产状、地下水出露点位置及出水状态、出水量、溶洞等准确记录下来并绘制成图表,是地质调查法工作的一部分,包括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和洞身地质素描。
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法)施工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法)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5a28cf0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18.png)
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法)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xx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法)作业。
2.作业准备2.1施工前应充分掌握隧道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内容,并及时与现场进行核对,以确定合适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并配备相应机具设备。
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做好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技术交底。
2.2熟悉《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9217-2015)、业主下发有关超前地质预报的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
2.3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纳入正常的施工工序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反馈系统。
2.4熟悉了解已有勘察资料,掌握掌子面所处地段的地层岩性、构造特征、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
2.5熟悉了解其他预报手段探测成果,分析判断掌子面所处地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可能出现的差异(与勘察成果比较)。
3.技术要求3.1技术指标3.1.1地层岩性预报,特别是针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及特殊岩土的预测预报。
3.1.2地质构造预报,特别是针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3.1.3不良地质预报,特别是针对瓦斯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3.1.4地下水预测预报,特别是针对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富水地层中的裂隙水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3.2技术标准3.2.1探明断层的性质、产状、富水情况、在隧道中的分布位置、断层破碎带的规模、物质组成等,并分析其对隧道的危害程度。
3.2.2测定瓦斯含量、瓦斯压力、涌出量、瓦斯放散初速度等,评价隧道瓦斯严重程度及对工程的影响,提出技术措施建议等。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详见图1。
4.2工艺流程工艺流程详见图2、图3。
图1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程序框图图2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流程图图3 地质预报信息处理流程图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5.1.1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做好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技术交底。
5.1.2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前应熟悉相应隧道的设计图纸,核对地质资料。
地质超前预报作业指导书
![地质超前预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ee74f32365ce0508763213a4.png)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作业指导书***铁路项目部二0一六年四月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一、目的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质量,根据设计提供的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结合地质超前预报,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完整的施工技术方案。
做好技术、物质、机械设备的储备,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使之达到施工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及工期目标的实现,特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二、使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隧道Ⅴ级围岩及隧道断层破碎带洞身段开挖施工。
三、依据《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铁路隧道施工规范》《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设计文件等;四、加强隧道地质预报和围岩监控测量沿线部分隧道穿越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主要为粉质粘土、角砾土、粉砂岩及硅质岩层,隧道安全问题为隧道工程施工的重点。
为此成立专门的地质预报小组,工程施工中采用超前TSP-203型地质预报仪及BK2000型地质雷达进行探测预报不良地质,严格按新奥法原则进行施工,采用CRD、CD、台阶法进行施工,并建立完善的安全控制体系,确保施工安全。
五、超前地质预报根据隧道地质复杂的特点,本着以“早预报、早预防”的原则组织施工,采用地质调查、TSP-203超前地质预报、钻孔超前探测、开挖面及其附近的地质观测素描和地质作用等综合手段,预测不良地质的位置、性质、规模和对施工的影响程度。
针对部分隧道有断层破碎带、岩溶等不良地质和设计阶段地质勘测异常区,采用超前地质预测方法主要有:地质素描法进行预报;TSP203超前地质预报仪进行距离100m~200m的超前预报;采用地质雷达、红外探水仪、HSP水平声波反射法和超前地质钻孔进行距离在30m~50m的预报。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内容及方法分别见图5-1“主要地质预报工作范围图”图5-1 主要地质预报工作范围图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多样,为完成大量地质预报工作,成立专职的地质组,由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配备先进的设备。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0ab3ec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5.png)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一)作业目标:掌握超前地质预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会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并预测潜在风险。
一、简介超前地质预报是指在地质灾害即将发生前,通过对地质条件、环境因素以及预警信号的综合分析,提前预测潜在地质灾害风险的一种方法。
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地质灾害的危害性。
二、方法1. 地质调查:通过田野调查、样品采集等方式,获取地质灾害发生的基础数据,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
2. 地质监测:在关键区域建立监测点位,采集并分析关键参数的变化,如地下水位、地表位移、地震活动等。
3. 大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对大量的地质、环境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地质灾害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4. 模型建立: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历史记录,建立相应的模型,预测地质灾害发展的可能性和程度。
5. 风险评估:结合预警信息和模型预测结果,对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预警等级和应对措施。
三、关键要素1. 预警信号:通过监测和分析,提取出地质灾害即将发生的预警信号,如地震前的地磁异常、水位的突变等。
2. 数据质量:地质预报需要大量的准确数据支持,因此保证数据的质量是确保预报准确性的重要保障。
3. 多源数据整合:不同数据源的融合与整合可以提高预报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如卫星遥感数据与实测数据的结合等。
四、案例分析以岩石滑坡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监测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岩石体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结合地震活动和降雨情况,可以预测出岩石滑坡的发生概率和规模。
五、作业要求1. 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掌握超前地质预报的理论基础。
2. 独立完成一份地质预报报告,内容包括地质调查、监测数据分析、模型建立和风险评估等。
3. 提出预测地质灾害发展的可能性和建议相应的应对措施。
4. 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六、参考文献1. XXX,XXXX(书籍或期刊论文名)。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dab3e1a14791711cc7917c0.png)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施工作业指导书9.1.成立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组织由项目部工程部组织实施,纳入施工工序管理,并根据预报结果,及时反馈设计单位,调整设计、改变施工方案。
在设计单位提供的地质资料和施工补充勘探的基础上,将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纳入到隧道施工的正常工序中,以探明前方围岩的变化情况,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
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隧道施工设计,为隧道的施工提出措施建议,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地质超前预测预报由项目总工程师直接负责,具体工作由地质工程师带领测量监控人员承担。
开工前制定详细的工作大纲,施工中严格按照大纲进行日常的预测预报工作。
将预测预报结果及时提交工程部,作为现场施工的依据。
本标段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艺流程见图9-1。
图9-1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施工工艺流程图9.2.开挖面地质素描地质素描预测法分为岩层岩性及层位预测法、条带状不良地质体影响隧道长度预测法以及不规则地质体影响隧道长度预测法三种。
对掌子面已揭露出的岩层进行地质素描(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结构构造特征和特殊标志),给予准确定名,测量岩层产状和厚度。
测量该岩层距离已揭露的标志性岩层或界面的距离,并计算其垂直层面的厚度。
将该岩层与地表实测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相比,确定其在地表地层(岩层)层序中的位置和层位。
依据实测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的岩层层序,结合TSP探测成果,反复比较分析,最终推断出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即将出现的岩层在隧道中的位置和规模。
施工过程中,每次爆破后由地质工程师进行地质素描,内容包括掌子面正面及侧面稳定状态、岩层产状、岩性风化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产状、间距、长度、充填物、数量)、喷射砼开裂、掉块现象、涌水情况、水质情况、水的影响、不良气体浓度等。
同时定期对地表水文环境进行观测和监测记录,及时了解隧道施工对地表水的影响,确定施工控制措施,最终做出掌子面地质素描图和洞身地质展示图。
铁路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铁路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ec28d2b1aeaad1f347933f5f.png)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站前1标段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作业。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组建地质超前预报专业小组,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掌握隧道工程地质情况,编制超前地质预报计划,采用先进科技手段进行超前地质探测预报。
预报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地质超前探测预报系统、地质雷达、红外线探测仪、超前地质钻孔等。
2.2外业技术准备根据隧道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现场收集隧道地质情况的各种技术数据,进行分析、解译、对比后得出结论,指导隧道施工。
3.技术要求3.1预报人员为地质专业工程师,有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吃苦耐劳,有职业责任感。
3.2爆破人员必须为取得爆破作业资格证人员,责任心强,没有违章作业行为。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地质分析预测→判断地质情况→确定预报手段→收集数据→分析、解译、对比数据→反馈设计→变更调整设计参数→根据变更设计施工。
4.2 工艺流程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流程图超前地质预报5.施工要求5.1地质调查法地质调查法是根据隧道已有勘察资料、地表补充地质调查资料和隧道内地质素描,通过底层层序对比、底层分界线及构造线地下与地表相关性分析、断层要素与隧道几何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临近隧道内不良地质体的前兆分析等,利用常规地质理论、地质作图和趋势分析等,推测开挖工作面前方可能揭示地质情况的一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本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
地质调查法包括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和隧道内地质素描等。
(1)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对已有地质勘查成果的熟悉、核查和确认;地层、岩性在隧道地表的出露及接触关系,特别是对标志层的熟悉和确认;断层、褶皱、节理密集带等地质构造在隧道地表的出露位置、规模、性质及其产状变化情况;地表岩溶发育位置、规模及分布;煤层、石膏、膨胀岩、天然气、含放射性物质等特殊岩土地层在地表的出露位置、宽度及其产状变化情况;人为坑洞位置、走向、高程等,分析其与隧道的空间关系;根据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结果,结合设计文件、资料和图纸,核实和修正超前地质预报重点区段。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87ac292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d.png)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1.1 概述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管理环节和技术手段,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信息,为进一步修正、完善隧道设计参数、施工工法、防护措施,优化施工组织、超前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最大限度的规避安全风险。
超前地质预报主要用于隧道开挖过程,探测掌子面前方一定距离的岩溶、岩溶突水(突泥)、断层破碎带、高地应力(可能产生硬岩岩爆和软弱围岩塑性变形)和瓦斯等灾害性地质条件。
通过超前地质预测预报,预测可能引发隧道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位置、规模和性质,并根据地质预报成果,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与可行性建议,降低地质灾害发生几率,确保隧道施工人员和设备安全,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在隧道开工前应根据隧道区域地质资料和施工图设计,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预报方案,针对不同地段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地质预报重要性分级,不同级别的地段采取不同的预报手段,以达到既预报准确又节省有限预报资源的目的。
1.2工作内容1)地质调查:依据隧道区域地质资料和设计施工图纸进行地质核查,初步分析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地下水。
2)识别地质风险等级:依据地质调查资料,对隧道地质风险等级进行初步划分,即按照A、B、C、D四级划分。
3)编制地质预报实施方案:根据隧道地质风险等级,分级制定地质预报工作实施方案。
4)地质预报成果分析:依据地质预报实施方案进行预报,对预报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判定前方地质状态。
5)调整、优化施工方案:针对不良地质条件与设计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优化开挖工法和防护措施。
1.3工作准备1)组建地质预报工作机构:项目部由总工程师总负责,隧道地质工程师负责日常工作,配置隧道施工相关技术人员全面配合。
2)绘制地质剖面图:根据隧道区域围岩地质资料和施工图设计、地质风险等级,绘制隧道地质纵断面剖面图,并标注预报等级方案。
3)编制地质预报工作计划:根据隧道地质剖面图和预报方案,结合隧道施工进度安排,制定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计划,以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ef02b07780eb6294dd886cb0.png)
目录一超前地质预报的使用范围 (2)二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 (2)三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内容 (2)四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3)4.1 物理勘探法 (3)4.2 地质调查法 (3)4.3 超前钻探法 (4)4.4超前导坑预报法 (5)五超前地质预报信息的处理 (5)六制定不同工程地质问题相应的预报方案 (13)6.1 岩溶及岩溶突水预报方案 (13)6.2 断层破碎带预报方案 (14)6.3高地应力预报方案 (14)6.4 放射性监测方案 (15)七超前地质预报时安全注意事项 (15)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一超前地质预报的使用范围隧道及其它地下工程,深埋于地下,工程岩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限于目前地质勘探技术水平、地质勘探密度等因素,期望在勘测阶段完全查明工程岩体的状态、特征,准确地预报可能引发隧道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和形态是十分困难的。
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还得靠施工过程中开展深入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本指导书适用福平Ⅱ标范围内隧道工程的超前地质预报。
二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1)进一步查明前期没有探明的隐伏的重要地质问题。
(2)进一步探明可能引发隧道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和性态。
(3)为隧道动态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4)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三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内容(1)地层岩性的预测预报,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岩土的预测预报。
(2)地质构造预测预报,特别是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3)地下水预测预报,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及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富水地层中的裂隙水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4)不良地质的预测预报,特别是对溶岩、人为坑洞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四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超前地质预报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物理勘探法、地质调查法、超前钻探法、超前导坑预报法等,施工中应将这几种预报手段综合运用,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和印证。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eb5c9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e.png)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制定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超前地质预报是指在地质灾害发生前,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预报,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地质监测网络。
地质监测网络是超前地质预报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监测网络,才能对地质灾害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和预报。
监测网络应该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地表位移、地震活动等多个方面的监测点,以全面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地质灾害预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预警技术是超前地质预报的核心,只有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对地质灾害进行准确的预警。
目前,地质灾害预警技术主要包括遥感监测、地震预警、地质雷达等多种技术手段,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和应用,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需要有快速、有效的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应急预案应该包括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救援流程、资源调配等内容,救援体系需要有专业的救援人员和设备,以保障灾害发生时的快速响应和救援。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公众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防范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从而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
总之,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加强预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高度重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共同致力于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开展。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275d60ba1aa8114531d95a.png)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作业指导书1、工程概况新建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西安至江油段(四川省境内)站前工程XCZQ-1标段D2K344+470~DK383+878,线路长为38.925Km。
连蒙村隧道位于标段尾部,属于既有宝成铁路改线隧道。
隧道全长1305米,进口位置为20米明洞,全桥V级围岩895米,IV级围岩245米,III级围岩165米,地址情况复杂。
2、编制依据2.1、新建西成铁路客运专线工程隧道施工图;2.2、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2.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3-2005);2.4、本管段隧道的现场实际情况及调研结果;2.5、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超前地质预报设备配备能力。
2.6、超前地质预报设备的使用说明。
3、超前地质预报目的隧道建设中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认知和掌握程度是确保快速、安全修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开挖前对地质情况的了解,对于隧道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实施超前地质预报可以有效地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减少由于揭露接触带、破碎带及断层带岩体产生大量突泥、涌水而带来的损失,通过超前预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报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及其围岩结构的完整性与含水的可能性,为正确选择开挖断面、支护设计参数和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并为预防隧道洞内涌水、突泥、突气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事故及时提供信息,提前做好施工准备,保证施工安全,同时还可节约大量资金。
所以隧道超前预报对于安全科学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避免事故损失、节约投资等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开展施工地质超前预测预报工作,以制定有效施工方案,确定合适施工工艺,并开展必要的监测工作。
4、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由于隧道地质结构较复杂,为准确地了解掌握地层岩性的变化、地下水的发育地质特征,在施工中将采用中、短期相结合的地质预测预报系统。
主要方法有:地质调查法、物探法及超前钻探法。
超前地质预报责任书
![超前地质预报责任书](https://img.taocdn.com/s3/m/21b5be7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68.png)
超前地质预报责任书甲方(委托方):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受托方):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需要对特定工程项目进行地质预报服务,乙方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协商一致,特制定本超前地质预报责任书。
一、服务内容1. 乙方负责对甲方指定的工程项目进行地质预报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地质结构分析、风险评估、预警信息提供等。
2. 乙方应根据甲方提供的工程资料和现场情况,制定科学的地质预报方案。
二、服务期限本责任书服务期限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
三、服务标准1. 乙方提供的地质预报服务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
2. 乙方应确保预报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可靠性。
四、责任与义务1. 甲方应提供必要的工程资料、现场条件等信息,确保乙方能够顺利开展工作。
2. 乙方应保证所提供的服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资质。
3. 乙方应定期向甲方报告工作进展,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甲方。
五、费用及支付方式1. 甲方应按照双方约定的费用标准支付乙方服务费用。
2. 服务费用的支付方式、时间节点等具体事项,由双方另行商定。
六、违约责任1. 如乙方未按约定提供服务或服务不符合约定标准,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 如甲方未按约定支付服务费用,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支付违约金。
七、争议解决双方在履行本责任书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提交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八、其他1. 本责任书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补充。
2.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注:本责任书为示例文本,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超前预报指导书一、适用条件及目的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是隧道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隧道施工中一道重要的施工工序。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目的是采用各种地质分析、物探、超前钻探等手段在隧道施工当中探明前方围岩地质情况,并根据前方地质、水文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从而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为设计变更提拱地质依据,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二、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针对本段隧道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技术要求,隧道施工期地质预测、预报应包括以下内容:1)断层及断层影响带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2)软弱夹层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3)岩溶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4)不同岩性、围岩级别变化界面的位置。
5)工程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位置和规模。
6)含水构造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7)隧道底部溶洞、暗河等对地基稳定性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体探测。
8)煤系地层采空区与隧道的位置关系。
重点是隧道突水涌泥可能性的探测和分析判释,隧底基础溶洞的探测等。
三、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的原则和要求1、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是隧道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阶段应将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纳入施工工序进行组织管理。
2、质预测预报坚持隧道洞内探测与洞外地质勘探相结合、地质方法与物探方法相结合、多种物探方法相结合、(辅助导坑与主洞探测相结合),开展多层次、多手段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3、超前地质预报的结果应体现出及时性,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决策部门和施工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使不良地质体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在预报前方地质情况正常的情况下,亦应将预报结果及时通知决策部门和施工单位,使其安排正常施工工序,组织正常施工生产。
4、地质预报结论应有书面报告,并及时交由决策部门和施工单位,对所有预报资料应存档备查。
5、施工过程中应将实际开挖的地质情况与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指导和改进地质预报工作。
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逐步得到提高和完善。
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工作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6、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应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分级进行,并按不同级别确定相应的方法和手段。
1)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分为以下四级:A级: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如大型暗河系统,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软弱、破碎、富水、导水性良好的地层和大型断层破碎带,特殊地质地段,重大物探异常地段,可能产生大型、特大型突水突泥地段,诱发重大环境地质灾害的地段以及高地应力、瓦斯、天然气问题严重的地段以及人为坑洞等。
B级:中、小型突水突泥地段,较大物探异常地段,断裂带等。
C级: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地段、小型断层破碎带,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较小。
D级:非可溶岩地段,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极小。
2)不同地质灾害地段的预报方式为:A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TSP隧道地震波反射法、HSP声波反射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测、超前水平钻探等手段进行综合预报。
首先以地质分析法进行长距离预测预报,然后采用中长距离TSP或HSP和一种或几种短距离物探方法相结合进行预报,同时进行多孔超前钻探探查。
B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TSP或HSP,辅以红外探测、地质雷达,进行必要的超前水平钻孔。
当发现局部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时,按A级要求实施。
C级预报:以地质分析法为主。
对重要的地质(层)界面、断层或物探异常地段可采用TSP进行探测,必要时采用红外探测和超前水平钻孔。
D 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
7、地质复杂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应编制实施细则,内容包括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分段预报内容、方法及技术要点,并编制气象、重要泉点、暗河流量等观测计划和观测技术要求。
四、地质预报工作流程地质预报工作流程见下“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图”。
五、地质预报的方法和手段1、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应坚持常规地质法、物理勘探法、钻探法等多种预报手段综合运用,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和印证的原则。
并结合本段工程特点,以及局项目部安排,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方法如下表:2、适用范围1)长距离预报主要采用地质分析法,根据地面测绘和其它基础资料对隧道通过区的地质界线、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围岩级别、储水构造、富水规模、岩溶发育规律及特征、其它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发育情况进行长距离、宏观预测预报,预报距离一般在掌子面前方200m以上,并根据揭示的情况进行不断的修正。
2)中长距离预报是在长距离预报的基础上采用TSP、HSP、地质雷达、深孔水平钻探等对掌子面前方30~200m范围内的地质情况作进一步的预报,如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性质作较为详细的预报,粗略的预报围岩级别和地下水情况等。
3)短距离预报是在中长距离预报的基础上采用掌子面素描、红外探测、地质雷达和超前钻孔等方法进行预报,比如掌子面前方30m范围内有无水、在哪个方位有水、掌子面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发育情况等,对以上判断可能有突泥、突水和其它有害地质情况的地段进行钻孔验证。
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实施方法1)地质分析法,包括地质素描法、地层分界线及构造线地下和地表相关性分析法、地质作图法等。
地质素描包括正洞、平导和辅助导坑洞壁及掌子面素描,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地质○1地层岩性,包括地层时代、岩性、岩体产状等;○2断层,包括断层性质、位置、产状、破碎带宽度及构造岩划分,并进行断层带岩体的稳定性评价;○3节理,包括节理产状、密度、宽度、延伸情况、节理面特征、力学性质,分析组合特征、判断岩体完整程度;○4地应力,包括高地应力显示性标志及其发生部位,如岩爆、软弱夹层挤出、探孔饼状岩心等现象;○5特殊地层,煤层、沥青层、含膏盐层和含黄铁矿层应单独描述;○6塌方,应记录塌方部位、方式与规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产生塌方的地质原因。
(2)水文地质○1出水点位置、出水状态、水量、水压、水温、颜色、泥砂含量测定,必要时进行长期观测;○2水质分析,判定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3出水点和地层岩性、构造、岩溶、暗河等的关系分析;○4必要时进行地表相关气象、水文观测,判断洞内涌水与地表径流、降雨的关系;○5必要时应建立涌突水点地质档案。
(3)岩溶包括岩溶规模、形态、位置、所属地层和构造部位,充填物成分、状态,以及岩溶展布的空间关系。
(4)摄像和影像隧道内重要的和具代表性的地质现象应进行摄像或录像。
2)物探方法,包括TSP隧道地震波反射法、HSP声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法、红外探测等。
(1)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TSP(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是一种新颖、快速、有效、无损的反射地震技术。
它是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而专门设计的,其目的在于迅速超前地提供在开挖周围及前方的三维空间的工程地质预报。
TSP方法探测距离远,对大多数岩层,从隧道掘进面起算,其探测范围可以达到前方100米,硬岩层甚至可达200米,最适合长期(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
TSP203现场数据采集包括打接收器孔和爆破孔、埋置接收器管、连接接收信号仪器及爆破接收信号过程等工作。
TSP203系统在围岩较好的地段可测出前方100~200m范围内的岩层分界面、岩层的物理性质、断层破碎带、洞穴、隐伏含水体等;围岩完整性较差时,预测范围在50~100m之间,需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应重叠10m以上。
根据局项目部安排,此项物探方法委外。
原理:通过小药量爆破所产生的地震波信号沿隧道方向以球面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岩层中地震波以不同的速度传播,在其界面处被反射,并被高精度的接收器接受,获得反映隧道工作面前方的P波、SH波、SV波的时间剖面、深度偏移剖面、提取的反射层、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各反射层能量大小等成果,以及反射层在探测范围内的二维或三维空间分布。
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前方围岩性质、节理裂隙分布、软弱岩层及含水状况等,最终显示屏上显示各种围岩结构面与隧道轴线相交所呈现的角度及距掌子面的距离,并可初步测定岩石的弹性模量、密度、泊松比等参数以供参考。
但仪器在作业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较高,若噪声过大则会影响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如下图探测方法:①爆破孔布置: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洞内布置的接收器孔和爆破孔不是在掌子面上,而是在掌子面附近的边墙上,一般情况下,它是由两个接收器孔和24个爆坡孔组成。
接收器距掌子面约55m,在隧道两侧对称布置,最后一个爆破孔距掌子面约0.5m。
爆破孔间距1.5m,孔深1.5m,孔径35~38mm,孔口距隧底约1.0m,向下倾斜10°~20°,接收器与第一个爆破孔间距20m,接收器孔深2.0m,孔径43~45mm,孔口距隧底1.0m,向下倾斜5°~10°。
②埋设传感器杆:埋设传感器前,先清孔,清除孔底虚碴,放入环氧树脂药卷,插入传感器套杆,用钻带动其钻动,保证环氧树脂药卷充分搅拌。
待传感器杆固定后,插入传感器,注意传感器方向朝向掌子面。
③连线检查:把传感器、检波器(电脑)、起爆器、同步器连接起来,并检查其是否正常工作,注意此时起爆器不得与雷管相连。
④测量时间:测量时间选在施工交接班时间,要求工作面800m范围内不得有机械作业和作业人员作业,作业前与现场施工员联系,以确定停工时间,此时准备好爆破药卷、电雷管等。
⑤装药爆破:由最里边炮孔开始,逐个依次装药联线,起爆器起爆,装药量根据围岩情况,一般控制在10~40g左右。
⑥成果分析:采用TSP203自带的软件分析系统,剔除一些明显的干扰波,软件自动分析,自动生成图表,反映前方围岩的物理特性,岩层分界线、软弱带、断层的位置等信息。
因此,通过TSP超前地质预报,能够及时地了解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为隧道施工和及时合理地调整支护参数提供依据,有效地控制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支撑隧道的岩石牢固可靠和施工质量,改善工地的安全,赢得了施工时间,降低成本,提高隧道掘进的进度,将风险降低到最小。
(2)地质雷达当TSP203系统预报前方有溶洞、暗河水体、岩层层面等不良地质时,其规模、形态需要具体了解,就需用地质雷达进行探测。
加拿大pulseEkkO100型地质雷达在前方岩石完整的情况下,可以预报30m的距离;当岩石不完整或存在构造的条件下,预报距离小于10m。
雷达探测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不同介质的电性差异,即介电常数,若介质之间的介电常数差异大,则探测效果就好。
根据局项目部安排,此项物探方法委外。
探测原理:发射机通过发射天线向隧道掌子面前方地层定向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传播的路径上当遇到有电性(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差异的界面时即发生反射。
从不同深度返回来的各个不同时间的反射波由设置在发射天线旁的接受天线接受,另外还最先接受到从发射天线经两天线所在介质的表面传播到接受天线的直达波,取其时间之半,乘以该介质的电磁波传播速度即代表反射目标的深度,再根据反射信息特征(反射强度、反射波组合特点以及横向、纵向变化等)判别反射目标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