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mg7-ag与pg联合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核心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79 期2019 Vol.6 No.79
150
血清MG7-Ag与PG联合检测
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核心探索
崔琴1,屈振杰2*
(内蒙古包钢医院,1.消化内科;2.肿瘤内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要】目的 讨论血清MG7-Ag与PG联合检测方式在胃癌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 筛选出2018年4月~2019年6月于我院实施胃黏膜病变诊断处理的患者100例为研究样本,另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参照组。
对全部入选人员实施血清MG7-Ag水平及PG相关指标水平检测处理。
结果 较之参照组,观察组不同分型的胃黏膜病变患者的血清MG7-Ag水平呈现显著的提升趋势,胃蛋白酶原Ⅰ水平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
结论 对胃黏膜病变患者运用血清MG7-Ag与PG联合检测手段进行检测,有助于实现胃癌疾病的早期诊断,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早期诊断的精准度。
【关键词】血清MG7-Ag;PG;胃癌;早期诊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79.150.01
胃癌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相对较高[1]。
胃癌患者的预后结局与分期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处于进展期的胃癌患者的预后最差[2]。
因此,提升早期胃癌的确诊率对胃癌患者生存率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出2018年4月~2019年6月于我院实施胃黏膜病变诊断处理的患者100例为研究样本,另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参照组。
观察组中男女例数之比为51:49,年龄均数为(51.28±2.54)岁。
经病理学诊断可知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糜烂溃疡、异型增生、浅表性胃炎、胃癌等情形对应的例数分别为14例、21例、19例、18例、28例。
参照组中男女例数之比为16:14,年龄均数为(49.38±2.38)岁。
1.2 治疗方法
对全部入选人员实施血清MG7-Ag水平及PG相关指标水平检测处理。
对患者实施静脉采血处理,随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两组的血清MG7-Ag水平及PG相关指标水平。
PG指标: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作分析处理,分析相关数据之间的差异性(P<0.05)。
2 结 果
参照组血清MG7-Ag、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Ⅱ水平的对应数值分别为(2.51±0.67)、(93.23±3.82)、(11.08±1.98);在观察组中,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MG7-Ag、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Ⅱ水平的对应数值分别为(3.76±1.23)、(87.88±3.62)、(12.36±2.73);胃黏膜糜烂溃疡患者血清MG7-Ag、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Ⅱ水平的对应数值分别为(2.86±2.01)、(90.34±3.72)、(10.82±1.78);异型增生患者血清M G7-A g、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Ⅱ水平的对应数值分别为(3.89±1.45)、(87.78±3.62)、(11.78±2.79);浅表性胃炎患者血清MG7-Ag、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Ⅱ水平的对应数值分别为(2.94±0.62)、(92.34±3.72)、(11.32±1.89);胃癌患者血清MG7-Ag、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Ⅱ水平的对应数值分别为(6.89±4.32)、(75.36±3.27)、(12.32±2.34)。
可见,观察组不同分型的胃黏膜病变患者的血清MG7-Ag水平、胃蛋白酶原Ⅰ水平对照,差异性显著(P<0.05),且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不同分型的胃黏膜病变患者的血清MG7-Ag水平呈现显著的提升趋势,胃蛋白酶原Ⅰ水平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
3 讨 论
血清MG7-Ag的分布区域包含癌细胞的癌腺腔及胞浆内、细胞膜上及癌细胞周边的黏液物质内。
因此,对患者的血清MG7-Ag实施检测处理,能够精准鉴别患者是否存在胃癌情形,同时了解患者肿瘤的发展程度,为后续的相关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酸性条件下,PG将转变为胃蛋白酶,而胃蛋白酶的主要功能在于促进机体的吸收与消化功能。
PG包含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两种组分,而且二者的表达位置具备差异性,前者集中于胃底部的主细胞,后者集中于全胃、近端十二指肠。
胃蛋白酶原Ⅱ合成后将渗入胃腔,仅有少部分胃蛋白酶原Ⅱ参与血液循环。
胃蛋白酶原Ⅱ渗入胃腔后,经由酸性作用转变为胃蛋白酶。
因此,通过对胃蛋白酶原Ⅱ的水平进行检测,有助于了解机体内胃蛋白酶的分泌情况及胃黏膜的实际状态。
综上所述,对胃黏膜病变患者运用血清MG7-Ag与PG联合检测手段进行检测,有助于实现胃癌疾病的早期诊断,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早期诊断的精准度。
参考文献
[1] 王华,石振旺,王志红.人胃癌MG7抗原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
进展[J].安徽医药,2018,22(11):2082-2084.
[2] 孟培,龙拥军,戴平,等.联合检测血清抗HpAb、胃泌素-17
和MG7-Ag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2):216-219.
本文编辑:李星
通讯作者:屈振杰(1983-),男,汉族,赤峰市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及其他系统肿瘤的诊治及其介入、放化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