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4_1_1人类起源和发展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2c3289fbba0d4a7302763aef.png)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资源目录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2、34.1.2人的生殖3、44.1.3青春期5、6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6、7、8、94.2.2消化和吸收10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1、12、13、14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4、15、16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6、174.4.1流动的组织──血液184.4.2血流的管道──血管19、20、21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1、22、234.4.4输血与血型24、25、26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6、27、28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8、29、304.6.2神经系统的组成31、32、33、344.6.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5、36、374.6.4激素调节38、39、40、414.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1、42、43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44、45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45、46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重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难点:胚胎的发育过程课前准备:教师:挂图、写好内容的纸条、胶条、录象学生:课前预习、分出男女生代表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二节人的生殖一、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二、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受精卵发育→胎儿分娩由作为物种的人的由来引出个体的人是怎样生殖发育的。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下学期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下学期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a6d5d7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f.png)
(3)生物进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如何?
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证意识。
3.教学内容: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2.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3.教学内容:简要介绍化石的来源、古人类的定义,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讲解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历程,如古猿、直立人、智人等阶段。
2.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掌握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学生在观察和分析实物资料方面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观察、思考,提高实证意识。
3.学生在合作交流、表达观点方面的能力,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学生对生物进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引导他们关注生物进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1)生物进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人类进化过程中,哪些事件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3.探究活动:分组进行一次实地考察或调查,了解古人类遗址、化石挖掘等方面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实证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55b528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f.png)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教学目标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3.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
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一)人类的起源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教师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学生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总结:达尔文的进化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类人猿与现代人类的比较观察几种现代类人猿图片,从运动方式、捕食等方面大胆进行想像,并结合生活经验讨论下列问题:(1)类人猿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前肢粗长,后肢细短,髋骨较窄。
)(2)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里?生活方式如何?(a.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b.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c.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交流。
)(3)为什么人类数量增加的同时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减少呢?(a.类人猿不具备发明和创造科技的能力;b.人类开发森林,破坏、污染环境。
)(4)尝试列表比较现代人类和类人猿。
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动物进化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但人类已超出了动物界,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31fba8dd88d0d232d46a13.png)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分布、特点及与人类区别得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分析环境变化、露西化石特点以及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掌握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1)掌握事实与观点的概念,尝试区分事实和观点。
(2)通过动手仿制古代“石器”和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肢体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播放露西的生活和北京猿人头盖骨发现影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认同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观点。
(3)认同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2.分析环境变化、露西化石特点以及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说明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运动和劳动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1.认同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分析环境变化、露西化石特点以及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说明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运动和劳动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方法】师生互问互答完成课堂问题、动手实践和游戏活动等形式说明语言交流和工具使用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简单而有特点的“石器”、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信息资料。
准备一些朔料泡沫,课堂上动手仿制“石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提出问题:“黑猩猩会变成人吗?”引出本节学习的主题。
学生活动:讨论上述问题,学生思考并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你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进一步明确本节学习的主题——《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二、新课讲解首先学习科学家简介:教师讲述: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书中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
达尔文在比较人与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
从此,神创论观点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习题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406cd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d.png)
思路点睛: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含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 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联系人类对现代类人 猿生存环境的破坏,可知“萁”相当于人类,“豆”相当 于现代类人猿,“根”相当于森林古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2023·北京期中]关于人类的起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 A.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直接证据是古人类的化石 B.现代类人猿数十万年后,就会成为新的人类 C.人类进化的原因是环境的变迁 D.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2023·桂林秀峰区期中]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需要区分事实和 观点,观点是基于事实提出的。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C ) A.在东非大裂谷,科学家发现了露西的化石 B.科学家发现了距今175万年前的古人类遗物——石器 C.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D.著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发现于北京西南部周口店的龙骨山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⑥⑦⑧④⑤③
C.③①⑧②⑥④⑤⑦ D.③①⑧④②⑥⑤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创新题】古人类学家研究距今约300万年前的露西少女 骨骼化石发现,其上肢骨和下肢骨在形态上已经发生了变 化,下肢骨更粗壮,说明她的运动方式发生了变化,这种 变化体现在如图哪个阶段?( A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补充设问】图乙中表示人骨 骼的是 B (填字母)。从头 骨看,人的头骨脑容量 较 大 (填“大”或 “小”),因而与现代类人猿 相比,人类的大脑更发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96efe4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6.png)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
(2)概述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进化过程中人类在形态结构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异同点、人类在进化历程中各个阶段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尝试区分事实和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观点。
(2)认同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认同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2.教学难点:采取对比的方法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总结人类在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形态结构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关于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的资料,东非大裂谷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变化的图片和文字资料,300万年前的古人类“露西”的化石被发现的录像,“露西”骨骼化石的图片,现代类人猿的骨骼和现代人的骨骼的图片,用泡沫塑料仿制成距今175万年前古人类使用的“石器”,人类发展过程中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变化图,不同时期的人类单幅图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则引发广大民众好奇心的新闻: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发现疑似的“女娲遗骨”。
根据14C同位素测定,该遗骨为6 200年前生活的古人,可能是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
听到此新闻,你想到了什么?当然,女娲造人、上帝造人都是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虽然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目前证据比较充分的还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19世纪时,达尔文第一次以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的观点,替代“神创论”对人类起源进行了解释。
达尔文提出人类的祖先与大猩猩、黑猩猩有亲缘关系。
虽然这一观点被当时的宗教势力群起而攻之,被污蔑为亵渎圣灵、有失人类尊严。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化论越来越被广泛接受。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下册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e5106e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2.png)
课题: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编号:4-1-1)年级七班级______ 小组______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 学科:生物主编:授课人:_______ 课型:新学课课时: 1 【学习目标】1.说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尝试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异同、人类在起源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人类的形态特征,描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学习重点、难点及学习方法】1.学习重点: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学习难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总结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
【学习过程】【学习笔记】一、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2-6内容,完成知识梳理)1.19世纪的科学家提出“论”,认为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一类股古猿,从而猛烈地冲击了当时流行于世的神创论。
2.四种现代类人猿有、、、;它们和人类的共同祖先都是。
3.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
4.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注意区分和十分必要。
我的疑惑:预习后,我还有以下问题和疑惑要与老师和同学在课堂上探究解决。
二、合作探究探究主题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学习“观察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四种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2.人类数量在不断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减少,这是为什么?探究主题二:从猿到人的进化1.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2.资料及证据分析:(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骨盆的髋骨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和现代人类较为相似。
想象一下她的运动方式会是怎样的?(2)“东非人”用教材“图4-3”中所示石器做什么?从石器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已经具有什么能力?3.观察、想象教材第6页图片: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区别?4.森林古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类的?探究主题三:技能训练——区分事实和观点阅读教材P6 “技能训练”内容,区分短文中的“事实和观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课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9d369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5.png)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1.2掌握人类进化中的重要事件和阶段。
1.3了解化石在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2.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2.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3.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化石在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人类进化的具体阶段和事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与生物进化有什么关系?1.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吗?2.课堂讲解2.1讲解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包括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三个阶段。
2.2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各个阶段的代表化石,如“北京猿人”、“南京猿人”等。
2.3讲解化石在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化石的形成过程、化石的分类等。
3.课堂讨论3.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4.案例分析4.1介绍“北京猿人”化石的发现过程及其在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中的意义。
4.2分析“北京猿人”化石的特征,如脑容量、骨骼结构等,引导学生理解直立人在人类进化中的地位。
5.课堂小结5.2强调化石在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6.课后作业6.1请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重要的人类化石及其发现过程。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掌握了化石在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中的作用。
2.课堂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提高了课堂氛围,但部分同学对化石的分类和形成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
3.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7c5aa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3.png)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课件,系统讲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突出重点和难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古人类的生活方式、进化特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案例教学法:引入古人类遗址和化石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分析和判断。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运用PPT、视频等展示人类进化的历程,增强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信息检索和筛选能力。
3. 模型教具:使用古人类化石模型等教具,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人类的外形特征和进化历程。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人类是如何起源的吗?人类的进化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共同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话题,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一:
题目:描述人类从古猿到现代人的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并说明其对人类进化的重要性。
答案: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使得人类能够将双手解放出来,用于使用工具和进行复杂活动,为大脑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4da60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a.png)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历程,包括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使学生掌握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和特征。
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人类起源研究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搜集、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历程,包括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2.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人类起源研究中的应用,掌握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和特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准备人类进化历程的挂图或PPT课件。
搜集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资料,以便向学生介绍。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内容,了解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历程。
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四、教学过程【导入】(3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人类进化的挂图或PPT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人类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如何进化的?2. 学生观看挂图或PPT课件,思考并回答问题。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新课讲解】(25分钟)一、人类的起源(5分钟)1. 教师介绍人类起源的背景,包括地球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等。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人类起源的科学假说,如“神创论”和“进化论”,并着重介绍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3.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猿的生活环境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古猿向人类进化的原因和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人类起源的背景和科学假说,使学生对人类起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类的进化历程(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或挂图展示人类进化的历程,包括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阶段。
人教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学期 第1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同步练习题 无答案
![人教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学期 第1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同步练习题 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3a993301f69e3143329485.png)
第1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选择题(共17小题)1.下列各项,不能作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的是()A.形态结构相似B.生活环境相似C.生理特征相似D.行为方式相似2.下列人类与类人猿的关系中,错误的一项是()A.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B.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C.现代类人猿与人类都起源于森林古猿D.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3.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祖,下列属于人和类人猿共同祖先的是()A.黑猩猩B.森林古猿C.长臂猿D.狒狒4.下列哪一项不是现代类人猿的特征()A.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丛林中,适于树栖生活B.能下地,能直立行走C.手不如人类的手灵巧D.大脑和智力不如人类发达5.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特征是()A.发达的大脑B.会使用天然工具C.会用复杂的语言交流D.会制造简单的工具6.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A.直立行走B.产生语言C.防御敌害D.制造工具7.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由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类最关键的一步是()A.制造工具B.直立行走C.形成语言D.形成思想8.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重要阶段,若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出现语言③直立行走④使用工具⑤用火⑥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A.③④⑤⑥①B.①③④⑤⑥C.④③⑤①⑥D.⑥⑤①③④9.1993 年在南京直立人颅骨化石。
研究发现,南京直立人和北京直立人形态特征十分相似,都显示了许多蒙古人种的性状。
证据表明直立人是最早能够()A.直立行走B.用火、狩猎C.语言交流D.缝制兽衣10.下列关于人类进化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露西”时代的古人类正处于既会使用工具,又会制造工具的时代B.“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己经掌握了语言C.用火烧烤食物以及复杂精巧工具的制造和使用,都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达D.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了,可以完全不受自然的制约11.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问题,有的科学家认为,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讲解与例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讲解与例题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f0651b4afe04a1b171deb1.png)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讲解与例题新人教版1.人类的起源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一书中,通过比较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例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黑猩猩 B.猴子C.森林古猿 D.以上都不是解析:A ×黑猩猩属于类人猿,和人的亲缘关系较近,但不是人类的祖先。
B ×猴子是现存的一种哺乳动物,不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C √通过研究森林古猿的化石,可以证实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D ×答案:C2.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1)四种现代类人猿的分布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的赤道地区;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雨林中;长臂猿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
(2)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它们主要依靠从森林中获取的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像人类那样进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3)类人猿和人类的区别①运动方式不同。
类人猿主要是四肢行走;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②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类人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③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毫升,无语言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 200毫升,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现代类人猿已经不可能进化成人类。
一方面现代类人猿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与森林古猿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现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与森林古猿进化时的情况不同。
【例2】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祖先不同B .运动方式不同C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D .脑发育程度不同解析: A √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即森林古猿。
B ×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运动方式、制造工具的能力及脑发育的程度三个方面。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2章知识点总结及章节测试(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2章知识点总结及章节测试(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dd444031b765ce04081400.png)
第 1 页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每课知识点总结4、一个人的发育起始于 的形成。
受精(1)概念: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场所: 。
5、怀孕(1)概念:精子与卵子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10缓慢移动高子宫,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
(2)场所:子宫6、胚胎的发育和营养发育:受精卵 胚胎 胎儿 婴儿 (1)青春期发育: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功能特点 心脏 结构、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性发育 男性受雄性激素的调节,女性受雌性激素的调节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2)男孩第二性征:长喉结、变声、出胡须、出现腋毛阴毛、阴茎睾丸发育等。
女孩第二性征:乳房发育、臀部变圆、出现腋毛阴毛等。
第 2 页a 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点滴葡萄糖液,这是因为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b 病人几天吃不下东西,身体明显消瘦,这是因为储存在体内的 等营养物质消耗多而补充少。
3、食物的消化(三种物质消化曲线图P31)第 3 页(1) 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2)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的过程如图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糖类、蛋白质、脂肪被化学性消化的程度,字母表示组成消化道顺序的各个器官,试根据图回答:(1)代表胃的字母是______,原因是______.(2)曲线甲代表______被消化的情况,理由是______.(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内主要的消化场所是______,其中所含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名称)5、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bd14c2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2.png)
生物课程资源教学设计稿课题:《人的起源和发展》一、课标解读:《人的起源和发展》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章既包括人类在生物圈中的起源和发展,又包括人类个体的生殖和发育。
课程标准对于本节课的要求是: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的起源和发展这一部分能充分体现人与生物圈之间相互影响,紧扣本册书的主题,为本册书“生物圈中的人”打下一定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课我设计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和老师充分互动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思考、促使课堂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有效发挥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活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重点介绍被大众认可的观点,即人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人类古猿,并指出可以用古人类的化石和遗物作为证据进行研究,探索人类的发展。
围绕这两个重点内容教材一步步引入,使学生在主动地探索中理解探究的思路。
学情分析:我们采用的是山东教育版的生物教材,本节课初二课程,初二的学生对生物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已经有了较稳定的学习方法。
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问题,敢于质疑和讨论的能力,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老师引导分析。
在新课程理念的氛围之下,我们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原则,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并且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优势,提高学生展示的自豪感和讨论的收获感。
通过自己的分析,自己的探究,加深对本课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说出人类起源的进化论观点。
2. 通过资料分析,能说出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关系。
3. 通过文本资料分析和对化石的研究,能说出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人类发展的历程。
4.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四、评价设计:通过课外资料阅读,课堂交流,进行个人评价,最后课堂小测,进行总结性评价,达成目标1。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课时教案二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课时教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b44cfcc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8.png)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课时教案二篇4: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化来的。
(2)比较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异同、黑猩猩骨骼和露西骨骼化石的异同,描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视频和图片的观察、比较,提升观察、对比、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难点】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现代类人猿、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示意图,总结人类在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黑猩猩的图片,提出问题:(1)人是从什么动物变来的?(学生给出不同答案:猴子、大猩猩、猿猴等。
)(2)图片上的黑猩猩能不能变成人呢?(不能。
)(二)新课展开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1)教师多媒体展示达尔文及其进化论,介绍相关知识。
提出问题:为什么达尔文说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学生疑惑。
)(2)教师播放现代类人猿的纪录片,提出问题:这些类人猿分布在哪些地方?生活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3)类人猿和人类在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制造工具、语言交流等方面有哪些异同?(类人猿与人的根本区别有以下几点: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是直立行走;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一般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简单和复杂的工具;脑发育程度不同,类人猿到脑量约为400毫升,无语言文字能力,人脑容量约为1200毫升,语言文字能力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起源和发展(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概述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2、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1、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形成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难点】
形成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正确观点。
【课堂学习】
1、温故知新:
⑴现代类人猿主要
括、、和四种。
⑵.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仔细比较
了与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有着共同的祖先——。
⑶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等地区,过着
以生活,吃的
是等
2、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
概述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3、课堂助学:
知识点一:1.化石:深埋在地层中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和遗物。
2.证据:
(1)300多万年前露西少女时代化石:从骨骼来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具有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阔,说明她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2)175万年前“东非人”时代:“东非人”所使用的石器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当做
工具来砍砸和削物体,因此“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
知识点二:从猿到人的进化
⑴.进化的原因:
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大量消失,森林古猿中一部分由树上到地面上生活。
⑵.进化过程中活动方式的变化: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⑶.进化历程:(课前收集四种现代类人猿生活环境,归纳总结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
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赤道一带;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雨林;长臂猿生活在南亚、东南亚地区和中国云南省;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雨林中。
由此可以总结出森林古猿生活在森林环境中。
)从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漫长过程中,有许多因素起到促进作用,请分析总结。
4、归纳小结:
(1)小组交流本节所学主要知识点。
(2)独立完成归纳梳理知识点。
5、反馈矫正:
⑴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大象
B.金丝猴
C.黑猩猩
D.阿拉伯狒狒
⑵.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类人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5个月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A.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
B.人和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类人猿比人高等
D.现代的类人猿也能进化成人
⑶促使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是()
A.生活环境的改变
B.降雨量的加大
C.气温的变化
D.身体结构的变化
⑷.最早能直立行走,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的是时代的古人类: A.“东非人” B.“南非人” C.“露西” D.北京猿人
⑸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A.古猿的树栖生活B.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
C.古猿从树栖到地面,四肢行走转变为直立行走D.产生了语言
⑹.在以下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代类人猿,如同其祖先一样,仍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从林生活
B.“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已经可以制造简单的工具
C.“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已经能够用火,并且产生了语言
D.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的其他生物,环境对人类没有影响
⑺.进化论的建立者是,他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它的生活环境是,现在类人猿仍过着的生活。
⑻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岁月进化成人类,其进化的历程
是。
⑼.下图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请回答:
①A的生活方式是由以生活为主转变到生活,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②由图中可看出,人类的体型一代一代地向着的方向发展,这
样肢得到解放,促进了的发育,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人
类的工具越来越复杂;衣着上
由发展到。
③黑猩猩能利用树枝取食洞穴内的蚂蚁,与人类使用工具的不同是。
④A~G中大脑的重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