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复习学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教学教案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章末复习word版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教学教案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章末复习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f5f245ddccda38376baff9.png)
本章复习【基本目标】1.通过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作用,学会用数据说话.2.熟悉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3.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4.能根据统计图表,得到比较明显的结论并简单地说明理由.【教学重点】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感受不确定现象背后表现出的规律性,学会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制作统计图表以及从实践中得出的数据来定性地描述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1.科学地收集数据及表示数据.2.能根据统计图表,得到比较明显的结论并简单地说明理由.一、知识框图,整体建构二、知识梳理,快乐晋级本章通过问题的形式来梳理知识,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方法的把握.问题1: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是什么?问题2: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如何绘制?问题3:什么是频率,什么是频数?二者有何关系?问题4: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应注意什么问题?【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由小组竞赛的形式回答,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重点讲解与强调.三、典例精析,升华旧知例1为了了解班里同学上学方式的情况,请你对本班同学进行一次调查,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调查的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调查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调查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记录和分析结果的方法:_______________.(6)若已知全班有40位学生,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车,还有的乘车上学,请根据已知信息,完成统计表:(7)根据上图的信息你得出什么结论?并画出扇形统计图.【教学说明】可以在班上开展适时调查,收集相应数据并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例2(1)想清晰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应选择_________统计图.(2)想清晰地表示出事物的变化情况,应选择_______统计图.(3)想清晰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应选择_______统计图.【答案】;(1)条形;(2)折线;(3)扇形.例3根据下表制作扇形统计图,表示各大洲陆地面积的百分比,并回答下列问题.世界七大洲陆地面积(1)哪个洲的陆地面积最大?。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5.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5.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da345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8.png)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5.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是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5.1章节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技巧,并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数据的收集方法、整理技巧等方面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据收集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统计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进行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据的收集方法。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方法。
2.准备数据收集工具,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表等。
3.设计好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生活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关注数据来源,提出问题:“这些数据是如何收集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据的收集。
2.呈现(10分钟)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实验等。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15.1数据的收集导学案新版华东师大版62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15.1数据的收集导学案新版华东师大版62](https://img.taocdn.com/s3/m/e669f6eca1c7aa00b52acb3f.png)
15.1 数据的收集【学习目标】1、经历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2、了解不确定的现象也能够表现出规律,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新习惯;3、理解频数、频率概念并能进行计算。
4、培养观察、探究、分析、归纳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体会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树立正确的数据观2、理解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正确地解释数据结果【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下面一些问题同学们最喜欢哪一门学科?选举我们班的班干部班里同学出生主要集中在哪一年?本级全体学生的平均年龄为多少岁?二、学习新知一: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的科目二:选举我们班的班干部 1、明确调查问题:谁当班干部好 2、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 [%#&~*]3选择调查方法: 4、展开调查: 5、统计结果: 6、得出结论:综上所述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为: [~%*@^]三、收集数据的方法一般有: [@^~#%]这是一张2000~2001年赛委CBA 总决赛八一双鹿对上海东方队一场比赛后公布的比赛统计表,请你从表中进行分析,上海东方队赢在哪里35/65 科目语数外社会地 音 体 美 政劳技人数90%四、频数和频率在下列一组数:86、868、886、888、868、688、666中,数字8和6出现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多少?频数:[&^@~%]频率:[*%^#~]1.下表为一收集到的数据,总人数是50人10归纳:频率、频数和总数据之间的关系如下:实例分析:[^~#@*]例1、某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年级同龄的40名女生的身高进行测量,结果如下(数据均为整数,单位:cm)[^*&%@] 167 154 159 166 169 159 156 162158 159 160 164 160 157 161 158153 158 164 158 163 158 x 157162 159 165 157 151 146 151 160165 158 163 162 154 149 168 164 [^%*#&]164.5~169.5 6 (1)频率分布表中的A= ;B= ;C= ;D= 。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单元《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教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单元《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7cfd8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b.png)
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15.1数据的收集1.数据有用吗2.数据的收集【基本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概括数据收集的步骤,理解频数与频率.【教学重点】数据收集的步骤、频数与频率.【教学难点】数据收集的意义、频数与频率的意义.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已胜利召开.你知道代表是怎样产生的吗?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数据有用吗?从2010—2011年赛季CBA总决赛数据统计表得知新疆队以118∶85战胜对方,新疆队有哪些优势?(用数据说明),生活离不开数据.我们班推荐谁当学生会委员的候选人?最喜欢哪一项体育活动?哪个新教学楼的方案最好?班里有同月同日生的同学吗?请从上述问题当中挑选一个,对班级里每一位同学做一次小调查,记录下调查中收集到的数据.2.数据的收集.从所做的调查中我们能感受到,要解决以上问题离不开调查中得到的数据.数据有助于我们做出民主的决策,也有助于我们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或者事实.假如我们对推荐候选人问题有兴趣,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通过民意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谁当候选人最合适.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个同学.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投票选举的方法.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心目中认为最合适的候选人的名字写在纸上,投入选举箱.第五步:记录结果——一同学唱票,一同学计票(以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每位候选人的得票数),一同学在旁监督.第六步:得出结论——宣布得票数最多的那个同学当选班长.假如得票数较高的四位同学各自的得票数如下表所示:根据最后一行,小丽的得票数最高,老师宣布:“经民主投票选举,小丽当选班长,让我们全班鼓掌祝贺她.”在记录数据时,我们发现有的对象(比如选班长问题中小丽的名字)出现的次数很多,很频繁,而有的对象(如小明的名字)则相对较少,不太频繁.今后,我们用频数(frequency)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频率(relative frequency)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频数和频率都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你能计算出小华、小明、小丽三人得票的频数和频率各是多少吗?思考:推荐候选人问题中每个得票的频数就是每个人的___;每个人得票的频率就是每人的___与____的比值.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教师巡视并及时点评.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教材P133的“试一试”.【教学说明】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频数与频率的意义.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完成教材P135习题15.1中的第5题.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本节课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谁当候选人的数据收集中,在活动中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体会其意义.课堂形式开放,学生参与程度高,但教师要整体布控,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及时调整学生活动的时间,注意教学的高效性.15.2数据的表示1.扇形统计图【基本目标】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所反映出来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中尽可能多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教学重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制作扇形统计图.【教学难点】能够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出来.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某班委会决定用勤工俭学所得的班费购买一些有意义的书,为了满足大部分同学的需求,决定购买科技类,中外名著,课程辅导类等书籍.但有多少同学喜欢科技类?有多少同学喜欢中外名著?有多少同学喜欢课程辅导类或其他读物?如果老师安排你去购买书籍,为满足同学们的需求,你该怎样完成这一任务呢?(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后进行讨论和交流,并达成共识)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请同学们看教育软件需求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量一量每部分的圆心角是多少度?2.各部分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你量出的圆心角度数与百分比有何关系?在学生活动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板书.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其中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的是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解决问题: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①求各部分百分比;②求各部分圆心角=360°×百分比;③画扇形统计图.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教师巡视,及时点评.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例根据某中学同学们最喜爱的体育活动扇形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们最喜欢哪种课外活动?(2)最受欢迎的两类课外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什么?(4)图中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5)假如你是校长,为了尽可能多地满足同学们的需求,你会增添哪种体育设施?【答案】(1)羽毛球(2)羽毛球、足球(3)代表同学们最喜爱的某体育活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4)100%(5)羽毛球网【教学说明】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进行决策.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完成教材P138第1、2题.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在学生自学后,交流学习效果.在讲到扇形统计图是把什么图形分成若干份和用什么线来分的时候,趁机介绍扇形的知识,让学生感知扇形是圆的一部分.对于扇形统计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分组交流讨论,凭着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想法来探索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我在这里面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不再是绝对的主体的作用.在教学中,切实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更加坚信,娴熟的知识储备和教材体系的熟练程度对于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对于教材版本不断更换和教材不断修订的教育现状,我们教师只有厚积薄发,才能有备无患.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基本目标】根据图表提取信息,处理实际生活问题.【教学重点】会识别各种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教学难点】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进行决策.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三种类型的统计图表,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得出有意思的结论.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2016年第31届奥运会在巴西举行,为了帮助中国代表团分析夺牌形式,我们可以将第30届伦敦奥运会美、中、俄、英等国家奖牌以统计表和统计图呈现,见教材(多媒体展示),和我国自第24届——第30届总计奖牌数回眸.如何评价中国奥运代表团在历届奥运会上的表现呢?生1:“我看奖牌总数最好.”生2:“我以为金牌数最好.”生3:“我看将金银铜牌换成分数比较总分最为合适.”明确:引导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让他们明白综合评价的意义.师:“刚才同学们都绘制了自己本学期以来数学单元小测验成绩的统计表,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一下去读,看看都有哪些收获.”生1:“王华一直在进步,他的单元小测验的成绩一次比一次高.”生2:“李明的成绩不够稳定,看他的成绩统计表就知道,忽高忽低.”师:“你们再看看,分别设计运用了哪些统计图表.”生:“统计表不大一样,可是大家几乎都选用了折线统计图.”师:“为什么选择折线统计图呢?”生:“折线统计图更能直观地反映成绩的变化.”明确:先对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选用合理的统计图表.【教师归纳】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见教材P142.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教师巡视,及时点评.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例学期结束前,学校想知道学生对本期学校工作的满意程度,特向全体学生(1000人)做问卷调查,结果如下:(1)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作出条形统计图.(2)计算每一种反馈意见所占总人数的比,并作出扇形统计图.(3)你认为本次调查结果对校领导总结本学期工作,制定下学期工作计划有影响吗?为什么?【教学说明】熟练掌握三种统计图的制作,会对实际生活进行决策.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完成教材P143的第2题.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本节课以学生参与、合作绘制各种统计图表,结合统计图表呈现的信息,用所得的信息进行生活决策.整节课教师对学生绘制统计图表的规范性作好指导,让学生养成在统计中用数据说话的好习惯.信息的理解具有开放性,对学生不同的想法,给予指导、鼓励,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本章复习【基本目标】1.通过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作用,学会用数据说话.2.熟悉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3.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4.能根据统计图表,得到比较明显的结论并简单地说明理由.【教学重点】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感受不确定现象背后表现出的规律性,学会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制作统计图表以及从实践中得出的数据来定性地描述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1.科学地收集数据及表示数据.2.能根据统计图表,得到比较明显的结论并简单地说明理由.一、知识框图,整体建构二、知识梳理,快乐晋级本章通过问题的形式来梳理知识,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方法的把握.问题1: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是什么?问题2: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如何绘制?问题3:什么是频率,什么是频数?二者有何关系?问题4: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应注意什么问题?【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由小组竞赛的形式回答,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重点讲解与强调.三、典例精析,升华旧知例1为了了解班里同学上学方式的情况,请你对本班同学进行一次调查,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调查的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调查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调查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记录和分析结果的方法:_______________.(6)若已知全班有40位学生,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车,还有的乘车上学,请根据已知信息,完成统计表:(7)根据上图的信息你得出什么结论?并画出扇形统计图.【教学说明】可以在班上开展适时调查,收集相应数据并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例2(1)想清晰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应选择_________统计图.(2)想清晰地表示出事物的变化情况,应选择_______统计图.(3)想清晰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应选择_______统计图.【答案】;(1)条形;(2)折线;(3)扇形.例3根据下表制作扇形统计图,表示各大洲陆地面积的百分比,并回答下列问题.世界七大洲陆地面积(1)哪个洲的陆地面积最大?(2)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你能从扇形统计图上知道陆地的面积吗?【答案】(1)亚洲的陆地面积最大;(2)所有百分比之和为1;(3)不能从扇形统计图上知道陆地的面积.例4下图是A品牌奶粉的广告,看图思考回答:(1)A品牌的销售额是否真的比B品牌多?要作判定还需什么资料?(2)图中两条折线所能真正说明的是A品牌在什么方面领先?【答案】(1)A品牌的销售额不一定真比B品牌多,要作判定还要知道2010年两种品牌的基数;(2)图中信息表明A品牌的销售额相对自己增长较快.【教学说明】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时,应特别注意纵轴表示的含义或纵轴是否从0开始,减少误导.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复习到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通过本节的复习,要求达到一要了解,二要掌握,三要会用的目的.即进一步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意义和用途,比较熟练掌握数据收集与表示的基础知识,会看、会制、会用统计图表.复习的过程中应扎实组织好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说课稿1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7b8b85b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b.png)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是学生在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数据表示方法的一章。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据,提高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已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能力,但对数据的表示方法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引导学生掌握数据表示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学生可能对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表示方法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及其适用场景。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以及不同类型统计图之间的转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统计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数据表示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实际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些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基本概念:介绍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统计图的表示方法及其适用场景。
【精选】最新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教案(1)华东师大版
![【精选】最新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教案(1)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e760cc58a98271fe910ef99e.png)
三.学生查阅试卷
四.从中发现问题.
五 .学生提出问题.
六.师生研究分析问题. 共 同解决问题.
七.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鼓励学生去研究、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反思
过程与方法
查阅试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讨论 , 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试卷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难点
认识错误,正确改正,逐步提高。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法学法设计
一.你对本章数据的收集知识掌握的如何 ?请自己估算一下自己的分数。
二.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的单元考试题 。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精选】最新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教案(1)华东师大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 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试题讲评,应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更好的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力。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1 数据的收集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1 数据的收集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1769d003d8ce2f01662375.png)
数据的收集图15-1-问题:母亲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在母亲的呵护下我们茁壮成长,但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的生日吗?某年母亲节,电视台作了一个调查,结果如13-5-所示: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探究内容:观察下表下表是某单位同学对80个豌豆荚中豆子粒数的统计结果 豌豆荚中豆子粒数统计表回答问题:(1)说一说从上面统计表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2)你是怎样获取上述数据的呢?大致经历了那些过程呢?处理方式:引导学生结合统表图说一说自己获得的信息,根据获取的信息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议一议:你认为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师生共同总结:(1)明确调查问题和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 (3)选择调查方法(4)实施调查(5)收集并整理数据(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处理方式: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并引导学生概括归纳出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的过程.问题: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你能谈一谈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吗?可以通过观察、测量、调查、试验、查阅文献资料、上网查的等方式. 频数与频率阅读课本P132内容,明确以下概念,并完成下列问题解答: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这两个概念都反映出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 试一试:中国电信的电话收费(本地网营业区内)是前3分钟为o.2元(不足3分钟的按3分钟计算),以后每分钟加收0.1元(不足1分钟的按1分钟计算).上个星期天,一位同学调查了A 、B 、C 、D 、E 五位同学某天打本地网营业区的电话的通话时间情况,原始数据如下表.初步了解从事数据收集大致要经历的几个过程.通过此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确获取数据信息的方式方法是多式多样的. 通过此环节使学生了解频数和频率是表示数据常用的量.设通话时间为t(分),试根据上表填写如下的频数(落在某一时间段上的通话次数)分布表.说明:通过此试一试让学生掌握频数、频率、总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注意:频数之和等于总数频率之和等于1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应用举例】例1 在本校举行的一次学生体检中,医生对某一组学生进行脉搏测试次数如下:87次,65次,78次,76次,80次,72次,90次这组数据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例2 神舟九号于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分别于6月18日与6月24日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宇航员进入天宫一号生活了10余天,之后飞船于6月29日10时03分在内蒙古顺利着陆.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神舟九号飞船的数据,你该通过什么途径去了解?处理方式: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并引导学生概括归纳出初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例3 有人针对公交车上是否主动让座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图15-1-(1)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是多少?(2)“从来不让座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3)面对以上的调查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使学生初步了解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回顾反思,提炼升华师生互相交流总结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以及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通过学生社会调查的经历和读一读总结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频率、频数、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方式: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使大家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知识网络】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教学反思】①[授课流程反思]A.新课导入□B.□情景导入C.□D.□E.□通过设计知道母亲的生日这一问题,引出本章的学习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及时的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并现场通过举手得到调查数据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调查的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②[讲授效果反思]A.重点□B.难点□C.易错点□D.□E.□对数据的调查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并掌握,调查的相关过程比较明确,个别学生不能清晰的表达,数据的分析,尤其是对统计图展示信息的分析不是很清晰,下一步的学习加强相关的训练.③[师生互动反思]在新课的讲解中可以结合引入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调查的相关步骤和过程,利用调查的结果对学生进行的孝心教育也让学生感受到调查数据不是最终的目的,调查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④[习题反思]反思,更进一步提升.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15.2数据的表示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15.2数据的表示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285bcb43323968001c92dc.png)
数据的表示(1) 如果你是小强,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 (2) 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 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 你能设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处理方式:让学生计算各种球类爱好者的百分比,思考所有百分比之和为1的结论,为解决第(3)问提供准备条件•学生在三个问题 的思考中明确数据经过收集整理后,要进行数据的表示, 通过对各种球类爱好者的百分比的计算推动学生思考扇形与整圆面积的比 与百分比的关系. 探究内容:具体做法如下:(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藍球足球羽毛球 其它23% 21%9% 32%12%⑵ 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x 该项所占的百分比•图 15 — 2-(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处理方式:让每个学生都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对于有问题时可以小组内进行交流,此环节学生可能会提出百分比除不尽如何保留小 数位的问题,在此只要保证百分比和为 1即可,同样要保证圆心角 度数之和为360 °,并总结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 数=360 °x 该项所占的百分比,从而画出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 统计图的步骤:1. 调查收集数据;2. 计算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3. 根据百分比求出该部分扇形圆心角的度数;4. 画扇形统计图.吊虑然的虽乓理荘他69 63 27 96 36 9调查结果如下:数据的过程 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 意义•活动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足球排球乒乓球荘它82.附 75."胪 32+44115. Z 943.2* 10, S*通过两个表 格的分步填 写,明确制 作扇形统计 图的基本步 骤•可以让 每个学生都 经历知识的 生成过程, 对于有问题 时可以小组 内进行交 流•本校学生视力悄况统计图图 15 — 2 —1. 下面是对本校学生近视情况进行调查后所作的扇形统计图 (1) 这个扇形统计图画完整了吗?(2) 若已知真性近视人数有 80人,则该校视力正常有多少人?处理方式:教师出示检测题,监督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矫正学生做完后,教师出示答案,指导学生校对,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学2.某一家电卖场对其销售的空调情况进行了调查, 息:得到了下面的信AH c其他品牌ZOOS 年 ].7 1a2009 年L S ].21.2 5 9 2010 <F1.55].1S2510200S-2010年九乩「三咼牌空调的悄件申单位:万台)请你制作适当的统计图,反映下列信息:① 2008 — 2010年,C 品牌空调在该卖场销售量的变化情况; ② 2010年,A B 、C 及其他品牌的空调在该卖场的市场占有率情况;3.目前我市“校园手机”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针对这种现 象,我市某中学九年级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随机调查了学校若干名 家长对“中学生带手机”现象的看法, 统计整理并制作了如下的统计图:400- (360)300 200-活动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I 哼二口理刖口很赞无不遥项 赞同所赞 同 谓同图 15 — 2 —(1)这次调查的家长总数为__________ .家长表示“不赞同”的人数⑵求图②中表示家长“无所谓”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处理方式: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出示答案,小组互相批改,教 师及时点评表扬,对于做错的展示错误之处, 在班内进行讨论,纠正错误,对全做对的小组进行表扬 •说明: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的具体数量 【应用举例】主要是扇形 统计图的应用:体会扇 形统计图中 的部分和总 体之间的关 系,能根据 百分比求出 扇形所对的 圆心角的度 数,同样, 给出圆心角 的度数也能 求出扇形部 分所占的百 分比..能选择合适 的统计图, 并能制作统 计图.生根据答案进行纠错•2.七年级就“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曾进行过问卷调查,每人只能报一项,结果300人回答的情况如下表,如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 来•根据图示的信息再制成条形统计图.并比较两图,通过两图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你对学校提出怎样的合理化建议处理方式: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让 学生对板演的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及时点评表扬, 小组进行交流得出合理化的建议.【拓展提升】用水魚° * 12图 15 — 2-为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向阳小区开展了 “建设节水型社区,保障用水安全”为主题的节水宣传活动. 小莹同学积极参与小区的宣传 活动,并对小区300户家庭用水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他在300户 家庭中,随机调查了 50户家庭5月份的用水量,结果如图 15— 2 —所示.⑴ 试估计该小区5月份用水量不高于12t 的户数占小区总户数的 百分比; ⑵ 把图中每组用水量的值用该组的中间值 (如0〜6的中间值为3)来代替,估计该小区 5月份的用水量•所以估计该小区5月份用水量不高于12t 的户数占小区总户数的百 分比约为52%.(2)因为 300-50X (3 X 6+ 9X 20+ 15X 12+ 21 X 7+ 27X 5)=6X (18 + 180 + 180+ 147+ 135) = 6X 660= 3960五、归纳小结,收获园地鼓励学生结 活动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 合本节课的四: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节课, 你们有什么收获?其中你们体会最学习和操作 课堂 深的是什么?大家可以相互交流•过程,谈自 总结 1.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己的收获与反思2.扇形统计图中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1 ;感想(学生3.在不同的统计图中,不能根据百分比的大小来比较部分量的大畅所欲言,解:⑴由于6-50=0x 100%^ 52%检测学生对 所学知识的 理解程度和 记忆程度, 发现学生的 理解误区和 漏洞,课后 尽可能的进 行补救•。
八年级数学上册 15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小结与复习学案 华东师大版(2021学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 15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小结与复习学案 华东师大版(2021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0001cbeaa6c30c2258019e02.png)
八年级数学上册15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小结与复习学案(新版)华东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数学上册15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小结与复习学案(新版)华东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数学上册15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小结与复习学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第15章小结与复习【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调查问题的方法过程,会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初步整理;2.让学生学会制作统计图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3.结合各种统计图,让学生学会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会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和计算,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学习重点】制作统计图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学习难点】制作统计图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互研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知识链接:频率=频数÷数据总数,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知识结构我能建2.知识梳理我能行一、收集数据的过程: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第四步:展开调查;第五步:记录结果;第六步:得出结论.频数与频率在统计调查中,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叫做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百分比叫做频率,所有对象的频率之和为1.数据的表示(1)数据的表示常用的统计图有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2)扇形统计图反映出各部分数量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特征;折线统计图直观地反映出数量的变化趋势.自学互研生成能力错误!典例1:已知30个数据被分成4个小组,各小组数据频数之比为2∶4∶3∶1,则第二小组和第三小组的频数分别是12和9,第四小组的频率是0.1.错误!典例2: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在本校学生中开展“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先进事迹知晓情况专题调查活动,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分为A、B、C、D四类,其中A表示“非常了解",B表示“比较了解”,C类表示“基本了解”,D类表示“不太了解”,划分类别后的数据整理如下表:类别A B CD频数304024b频率a 0。
八年级数学上册 15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课题 数据有用吗 数据的收集学案 华东师大版(2021学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 15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课题 数据有用吗 数据的收集学案 华东师大版(2021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d8e2f9e4f12d2af90342e602.png)
八年级数学上册15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课题数据有用吗数据的收集学案(新版)华东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数学上册15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课题数据有用吗数据的收集学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数学上册 15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课题数据有用吗数据的收集学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数据有用吗数据的收集【学习目标】1.通过实践,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2.让学生亲身实践收集数据,了解数据的重要性,体会出“让数据说话”的现实意义;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及发现的快乐.【学习重点】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让数据说话”的现实意义.【学习难点】从收集数据中总结规律,从而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思考:小丽为什么会当选?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知识链接:数据的收集步骤:1.明确调查问题;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展开调查;5.记录调查结果;6.得出结论.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小明、小红、小丽、小刚四人竞选班长,在统计了全班62名同学的投票数后(每人限投一票,且无人弃权),得到以下表格:候选人小明小红小丽小刚唱票记录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得票数1573010(1)请你完成表格;(2)你认为应该是谁当选?答案:小丽自学互研生成能力错误!阅读教材P130~P133,完成下面的内容:归纳:收集数据的方法步骤: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展开调查;记录结果;得出结论.为了了解七年级同学在家做家务的时间,选择了我校七年级(1)班进行调查,在这个问题中,调查的问题是了解七年级同学在家做家务的时间,调查对象是我校七年级(一)班学生.范例:假如你想知道你们全班同学对踢足球、打篮球、打乒乓球和跑步的爱好情况,那么你在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中:(1)你的调查问题是全班同学对四种体育运动的爱好情况;(2)你的调查对象是全班同学;(3)你要记录的数据是爱好四种运动中每项的人数;(4)你的调查方法是直接问卷调查.仿例:如果让你调查豌豆荚里大约有几粒豆子,那么:(1)你的调查问题是完整的豌豆荚里通常会有几粒豆子;(2)你的调查对象是一定数量的豌豆荚.变例:在设计问卷调查时,下面的提问比较恰当的是(D)A.我认为小狗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B.难道你不认为科幻片比武打片更有意思吗C.你给我回答到底会不会做这一题D.请问你家有哪些使用电池的电器错误!归纳:(1)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2)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百分比)称为频率;(3)频数和频率都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范例:某学校在全校进行了一个调查,共有3402人参加,内容是:你认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师最需要具备如下哪个条件?较强的教学能力(604人),合理的知识结构(235人),对学生的爱心(838人),现代教育理念(1725人),从这次调查中,你认为一名教师最需要具备的条件是现代教育观念,所占比例约为51%.仿例:随手写一串数字:1010011000111010011011,“1”出现的频数是12,频率是\f(6,11),“0”出现的频数是10,频率是\f(5,11).方法:频率、频数和总数据之间的关系如下:1.频率=\f(频数,总数据);2.所有频率之和等于1。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efe4d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8.png)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是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的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的方法,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能够运用图表表示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
本章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的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对于数据的整理、表示方法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的方法。
2.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学会运用图表表示数据。
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
4.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方法,频数、频率的概念。
2.教学难点:对于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数据的图表表示。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数据处理的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数据处理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如调查问卷、实际数据等。
2.准备数据处理软件或者工具,如Excel、图表制作软件等。
3.准备教学PPT,进行课件展示。
4.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某校八年级有1000名学生,其中有600名喜欢打篮球,400名喜欢打足球。
请问喜欢打篮球的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例是多少?”引发学生对数据处理的好奇心,从而引出本章内容。
2.呈现(15分钟)展示几个数据处理的真实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的过程。
通过案例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整理方法以及表示方法,如频数、频率等。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2 数据的表示导学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2 数据的表示导学案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ca779a58fafab068dc02cd.png)
数据的表示
年级八学科数学课型新授授课人学习内容数据的表示
学习目标1、理解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
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学习重点制作扇形统计图;
学习难点制作扇形统计图;
导学过程复备栏【温故互查】:
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哪几种?
【设问导读】:
阅读“问题1〞,答复:
1、图中各个扇形分别表示什么?
2、人们失去牙齿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对于不同的人群,情况是否有变化
4、如何求出各局部所占的圆心角的度数?
阅读“问题2〞,答复:
1、怎样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各国得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
2、完成图.
归纳: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是什么?
课后143页练习第1题
【稳固训练】
折线图:
从上表与上图中,可以发现:
〔1〕国内生产总值总体上呈现 的趋势; 〔2〕增长的趋势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平安提示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952年1962年18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小结与复习
【导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统计表、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来表示你所收集到的数据,并能识别它们各自有的优点。
2、通过对数据的学习掌握分类比较的思考方式,理解数据与图表之间的联系。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试图让学生经过观察、归纳猜想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积累,从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导学核心点】
导学重点:能说出图表所反映的信息。
导学难点:根据已知数据来绘制统计图,能理解各自图表的特点并加以应用。
导学关键:扇形图的运用。
【导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提出问题→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
|┏————┓
频数-—频率统计图表
二、要点:
1、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我们了解到: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再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2、频数用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频率则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在总数中所占的比值。
频数和频率都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数程度。
但在总次数不相等时,应比较频率而不是频数。
3、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我们可以适当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借助统计图表读取或传递一些有用的信息,让数据说话。
合作交流:
三、反馈练习:
A 组
问题: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我们来做一个调查。
1、 就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 如下的调查问卷:
2、全班同学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
3、数据描述 (1)、条形统计图 (2)、扇形统计图
新闻:3600× %≈ 0,
体育:3600× %≈ 0,动画:3600× %≈ 0,娱乐:3600× %≈ 0.
在一个圆中,根据算得的圆心角的度数画出各个扇 形,并注明各类节目的名称及相应的百分比。
(3)、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__________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