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评课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开课点评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开课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6eaf003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6.png)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开课点评本次公开课,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堂生动而富有实效的数学课。
以下是对本课的全面点评。
1.课程结构合理2.教师从复习旧知开始,逐渐引导,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
随后通过讲解、互动、实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及计算方法。
最后通过多元化的练习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整个课程结构紧凑,逻辑清晰。
3.知识点讲解清晰4.教师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运用了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演示图形、实例解析等,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易懂。
同时,通过反复强调和练习,让学生深刻理解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5.互动环节有效6.教师在课堂上多次与学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这些互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帮助他们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使教师能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7.实例分析贴近生活8.教师在讲解周长概念时,举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如篮球场、瓷砖等,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周长的实际应用。
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9.课堂氛围热烈10.教师以亲切的语言和热情的态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积极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感到自在、愉快,更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11.学生参与度高12.本节课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互动,主动思考问题,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这说明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3.教学目标明确14.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即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教师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使整个课堂活动紧凑而有针对性。
15.逻辑性强,易于理解1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性强,使学生易于理解。
在讲解计算方法时,教师从原理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推理出计算公式,使学生不仅能记住公式,还能理解公式的由来和含义。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9dc0fb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2.png)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主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两种形状的特点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是一种矩形,它的两条边长可以不相等。
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它的四条边长相等。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是将它的两条边相加再乘以2,即周长=2×(长+宽)。
例如,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为5cm,宽为3cm,那么它的周长为2×(5+3)=16cm。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很简单,它的四条边长都相等,所以周长=4×边长。
例如,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4cm,那么它的周长为4×4=16cm。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区别呢?首先,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是任意正数,只要长和宽的数值不同即可。
而正方形的周长只能是一个确定的值,即边长的四倍。
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有关系的。
根据长方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公式:周长的一半乘以宽等于面积,即(长+宽)×宽=面积。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在已知面积的情况下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公式:周长的一半等于边长,即边长×边长=面积。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在已知面积的情况下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周长上的计算方法和特点我们已经介绍了,那么它们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长方形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我们常见的书本、手机、电视等物品的外形多为长方形,这是因为长方形的设计更容易满足人们对于使用空间的需求。
此外,许多建筑物的平面图也采用长方形,因为长方形的结构更加稳定。
正方形的应用也很常见。
例如,我们常见的正方形餐桌、正方形画框等物品的设计多采用正方形,这是因为正方形的形状更加均衡美观。
同时,正方形在计算中也具有一些特殊性质,例如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等于边长的根号2倍,这个性质在一些几何题中经常被使用。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两种常见的几何形状,它们的周长计算方法和特点各有不同。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通用6篇)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3730e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b.png)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评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优秀的评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篇1今天听了老师的教研课《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小实践的教学内容,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整堂课充分体现出二期课改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和新基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节好课。
但是除了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数学素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学生的表现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整堂课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比对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下面就选取学生突出表现的三点做个点评: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整节课中,老师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频率较高,面较广,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答,没有重复发言和言不答题的,而且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其他的学生能及时地判断和修改,对于表达不完善的发言,更能加以补充说明。
例,师:求长方形台布花边的长度其实是在求什么生1:求花边的长度就是求周长。
马上有同学举手表示异意,生2:求花边的长度其实在求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听"是学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进行认真的倾听才能有良好的发言,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流畅,使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的激发。
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评课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5f3e5e9e680203d8ce2f24f5.png)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评课《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三年级的教学内容,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整堂课充分体现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和新基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节好课。
整堂课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对比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一、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整节课中,老师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频率较高,面较广,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答,没有重复发言和言不答题的,而且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其他的学生能及时地判断和修改,对于表达不完善的发言,更能加以补充说明。
"听"是学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进行认真的倾听才能有良好的发言,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流畅,使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的激发。
二、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
整节数学课中,学生的回答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特点,语言的表达科学,简练。
例在第一环节探究长方形的周长环节中,学生展示出3种不同的算式,师: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生1:把长方形4条边的长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生2:它是看特征的,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所以一定有2个长和2个宽,就得出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生3:长方形里有2个长,2个宽,先把1个长和1个宽加起来在×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
从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也看出了学生对长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征得出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品质。
学习数学除了有良好的习惯更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从而培养优良的学习的品质。
学生在交流发言时,想到长方形是两组对边相等的,把长和宽加起来后乘2,正方形是4条边都相等的,所以只要乘4就可以了。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评课稿4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评课稿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4b310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5.png)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评课稿4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评课稿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出示学生熟知的校牌,通过给校牌围金边的活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过渡自然,从而让学生对周长的含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其次,通过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得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
第三,巩固练习阶段安排的帮哆啦A梦找家的游戏,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即有趣味性,又有层次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练习。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一、从学生的'口语表达来看,我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指导不够,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二、在教学(4+6)×2=20(厘米)这种方法时,学生说得不够清楚,我也没有及时帮学生完善补充,使学生在概念方面有些模糊;三、学生测量长方形周长时,用了过多的时间,以至于最后的“找周长、测周长”的活动没开展,老师没把握好时间。
如果能开展这个活动,就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评课稿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黄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出示学生熟知的校牌,通过给校牌围金边的活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过渡自然,从而让学生对周长的含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其次,通过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得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
第三,巩固练习阶段安排的帮哆啦A梦找家的游戏,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即有趣味性,又有层次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练习。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一、从学生的口语表达来看,黄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指导不够,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5a8c48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5.png)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一、课程背景及目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下目标:1.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特性;2.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特性;2.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3.解决实际问题中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相关的计算问题。
2.2 教学设计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2.2.1 导入新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答环节导入新知,例如: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长方形吗?请举个例子。
学生:长方形是四边都不一样长的四边形,比如书桌。
教师:非常好!那正方形呢?你们知道吗?能举个例子吗?学生:正方形是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比如小方块。
通过导入新知,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有的知识,并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2.2 学习新知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内容的讲解和示范来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例如:教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周长是所有边长相加,那么如何计算呢?让我们以一个例子来说明:① 假设长方形的长为12米,宽为5米,求其周长。
② 首先,我们将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加:12 + 5 = 17。
③ 因此,长方形的周长是17米。
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请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7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呢?学生:正方形的周长是28米。
教师:非常好!那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呢?学生:正方形的周长是40米。
教师:很好!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非常简单的,只需要把各个边长相加就可以了。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简单的例子和引导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2adc0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b.png)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评课稿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评课稿今天上午有幸听了王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三年级数学上册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一、温顾复习,查漏补缺,为本节课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课堂开始王老师以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和特点作为铺垫,让学生回顾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知识,还有就是知道周长的定义,为后面计算周长买下伏笔。
二、情景引入问题导学设计了一个十字绣的图,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计算给十字绣装边框需要多长边框,从而引出问题,开始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三、探究新知,方法多样,学生为主,总结概况得出结论。
探究新知时候,给出了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正方形的边长,让学生根据刚开始的知识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并小组合作用摆小棒的方法解释方法,让学生明白每种方法的原理,尤其是在推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通过摆小棒重复解释了公式的含义,学生一目了然。
后面用同样的方法推出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整个过程教师一直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最后总结概况周长公式。
四、教师的鼓励性语言和提示性语言非常丰富,发人深省。
课堂一开始教师就给学生提出了两条课堂的建议,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
课堂也不是的鼓励和反馈学生的回答,聆听别人的建议等等。
提示长方形周长公式中的小括号时,也没有直接说明,而是间接引起学生的关注,印象深刻。
建议:1、长方形周长公式中还有一种2个长和2个宽的计算方法也需要给学生渗透一下,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帮助。
2、练习题的设计跳跃性较大,最后一个题难度较大,建议可以拆分成几个题逐步渗透思想和方法,层层递进,让学生更容易掌握。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评课稿_1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评课稿_1](https://img.taocdn.com/s3/m/597a263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3.png)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评课稿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评课稿今天上午有幸听了冯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三年级数学上册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一、情境创设引入比较新颖,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材且又有自己的创新,将龟兔赛跑引入本节课中,让学生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问题“谁跑的路程长?”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做到了问题导学,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探究新知简洁明了,以学生探究为主体,对比概括计算公式。
设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通过测量出每个边的长度,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周长的方法。
通过学生列出的不同计算方法,引导每个算式中不同的数代表不同的含义,最后得出最简单的一个作为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练习题设计有始有终,层次清晰,由易到难。
概括出本节课的新知后,首先解决了本节课一开始的龟兔赛跑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并练习用公式计算。
又采取了不同形式巩固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判断中有易错点和难点,突出了本节课中的重点内容。
最后又以计算拼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的周长提高训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周长的本质和计算周长的方法,并且强调了重合的边。
四、教师的讲解清晰,重难点强调比较突出。
长方形周长公式中小括号的作用,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倍数关系,单位的统一,拼接方法和周长不能相加的原因等等,几个突出的重点都做到详细讲解和强调,提高学生的认识意识。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1、对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解释不够透彻,它是两组领边的和或者是两组长和宽,这一点王老师做到了很好强调和摆图。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比较可以举一些实际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周长的大小和不确定性,增强学生生活感受意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64a1e859b307e87101f69699.png)
情系三尺讲台,绽放课堂精彩纵观赵老师所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目标明确,设计有条理。
体现了“做数学”的教学思想。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
这节课上老师从容不迫,学生学的积极主动。
学生时而独立思考,时而合作交流,还有适时的展示汇报,使得课堂上呈现出浓浓地探索学习的氛围。
我们团队认为本课的成功之处有:一、以故事为线索,激发学习兴趣赵老师用“龟兔再次赛跑”的故事导入新课,而且在后面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以这个故事为主线来衔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强调方法指导,彰显数学本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课堂伊始,教师为学生提出“小兔子、小乌龟谁走的路线长呢?”课上学生思维活跃,大胆猜想。
此时教师又抛出“光靠猜想说服不了他们,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才能使他们心服口服。
”强调方法的重要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跃跃欲试,教师将学习热情推到一个新高度。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在一节课中一定有一个有价值的提问,将这节课的魂抓住,使课堂显得简洁而深刻。
三、利用已有经验,创设探究活动赵老师在教学设计之前对学生的基础和经验进行调研。
充分了解到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并不是一无所知。
于是教师提出“你能尝试着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吗?看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独立完成学案探究新知,学习后再进行小组交流,汇报展示,归纳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让学生经历了推导公式、理解公式、运用公式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
学生在自然情境中,在教师引导下,在“做”的过程中积累了直接经验,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学会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方法。
四、多种体验形式,丰富学习过程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如果仅靠听和看,最多能吸收30%,如果动手做的话,吸收信息可以达到90%以上,所以在赵老师的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用眼看,还有用耳听,用嘴巴说,用手做,用身体去经历,用心去感悟,使学生更好的发现数学的特点,实现内化与升华。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529011f2f60ddccda38a0b0.png)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早上,我们有幸听了马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我觉得这节课是质朴,耐人寻味的。
我是从(授课内容,自己对本节课的认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提高和改进的办法,对自己的启发)这五个方面进行评价的。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授课内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授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通过推导,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该如何计算,该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易行。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整堂课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脑思考,动手验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成为积极的行动者、参与者和合作者,通过合作交流,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得以展现。
二、自己对本节课的认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去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应用意识,同时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从这节课的教学实施上看,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
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一)本节课的亮点:1.教学目标明确,新授前从复习周长意义着手,周长的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机械地学习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入自然、贴切。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2.学生自主探究周长计算的各种方法(用线围,测量等),再到提炼计算周长的一般方法,接着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cbba571850e2524de4187e62.png)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节课,目标明确,设计有条理,再加上丰富的教学经验,厚实的语言功底。
所以老师看上去从容不迫,但是学生却学得积极主动,学生时而独立思考,时而合作交流,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整堂课充分体现出二期课改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和新基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节好课。
一、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体现数学。
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整节课中,老师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频率较高,面较广,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答,没有重复发言和言不答题的,而且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其他的学生能及时地判断和修改,对于表达不完善的发言,更能加以补充说明。
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出示学生熟知的校牌,通过给校牌围金边的活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过渡自然,从而让学生对周长的含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其次,通过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得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
二,巩固练习阶段安排的帮哆啦梦找家的游戏,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
从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也看出了这个班级的学生对长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征得出周长的计算方法。
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即有趣味性,又有层次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练习。
同时,整堂课充分体现出二期课改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和新基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节好课。
但是除了李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数学素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学生的表现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整堂课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比对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三、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下面就选取学生突出表现的三点做个点评: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3d7eee35580216fc710afd0a.png)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李老师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这节课讲得很成功,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整堂课充分体现出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节好课。
但是除了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数学素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学生的表现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整堂课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比对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下面就选取学生突出表现的三点做个点评: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整节课中,老师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频率较高,面较广,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答,没有重复发言和言不答题的,而且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其他的学生能及时地判断和修改,对于表达不完善的发言,更能加以补充说明。
“听”是学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进行认真的倾听才能有良好的发言,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流畅,使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的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
整节数学课中,学生的回答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特点,语言的表达科学,简练。
从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也看出了这个班级的学生对长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征得出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品质。
学习数学除了有良好的习惯更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从而培养优良的学习的品质。
在学习好长方形周长时,李老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计算两个长方形图形的周长,其中一个是正方形。
学生在交流发言时,首先想到了4×26这样的算式,理由是:长方形是两组对边相等的,把长和宽加起来后乘2,正方形是4条边都相等的,所以只要乘4就可以了。
知识的迁移在此时呈现出明显的特点,知识的灵活运用体现出数学的活学活用。
另外在课堂最后一个拓展环节中,李老师设计的一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提出问题:求这个图形的面积至少知道几条边? 哪几条 ?为什么 ?生1:8条边,并上前一一指出。
数学评课稿(通用4篇)
![数学评课稿(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707d5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4.png)
数学评课稿(通用4篇)数学评课稿篇1《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第六册几何小实践的教学内容,闵行实小的毛爱文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整堂课充分体现出二期课改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和新基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节好课。
但是除了毛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数学素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学生的表现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整堂课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比对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下面就选取学生突出表现的三点做个点评: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整节课中,毛老师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频率较高,面较广,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答,没有重复发言和言不答题的,而且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其他的学生能及时地判断和修改,对于表达不完善的发言,更能加以补充说明。
例,师:求长方形台布花边的长度其实是在求什么生1:求花边的长度就是求周长。
马上有同学举手表示异意,生2:求花边的长度其实在求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听"是学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进行认真的倾听才能有良好的发言,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流畅,使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的激发 .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
整节数学课中,学生的回答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特点,语言的表达科学,简练。
例在第一环节探究长方形的周长环节中,学生展示出3种不同的算式,9+9+8+8=34dm,92+82=34dm,(9+8)2=34dm,师: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生1:把长方形4条边的长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生2:它是看特征的,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所以一定有2个长和2个宽,所以28加29就得出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生3:长方形里有2个长,2个宽,先把1个长和1个宽加起来在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b38e2b127d3240c8547ef24.png)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发表时间:2017-01-10T16:47:39.62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5期作者:杨得莹[导读] 怎样测得长方形周长时,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用不同的方法:用绳子、用长方形滚动、用边长相加,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甘肃省积石山县后阳洼小学731799一、授课内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讲授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通过推导,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该如何计算,该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易行。
二、对本节课的认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去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应用意识,同时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亮点和不足1.亮点:(1)目标明确,新授前从复习周长意义着手,周长的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入自然、贴切。
(2)学生自主探究周长计算的各种方法(用线围,测量等),提炼计算周长的一般方法,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3)教师的逻辑清晰,善从学生角度思考,学生易理解掌握。
(4)借多媒体展示思维的过程,给学生以思维的完整性。
(5)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知识的获取不应该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充分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
2.不尽如人意的的地方:(1)合作学习的过程还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率、合作方法等因素还要重点考虑。
(2)课堂中各环节的过渡不够自然,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只顾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
(3)课堂细节关注不够全面。
如数学教学术语,板书设计等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从学生的口语表达来看,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指导不够,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38870d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c.png)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
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教学成功之处听了徐老师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后,感觉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流畅、完整,以下几点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坚持和发扬:
1、教学目标明确,新授前从复习周长意义着手,到学生自主探究周长计算的各种方法,再到提炼计算周长的一般方法,接着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教学的目的性强,最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很高。
2、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自然地有层次展开,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之后形成一般解决方法,提升到公式层面,再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提高,并设计利用公式灵活解决实施问题的拓展性练习。
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既把握住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教师的数学素养较好,教师的思维逻辑清晰,又善于从学生角度思考,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掌握。
教学语言规范,语言表述准确,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范本。
4、亮点是借助多媒体展示思维的过程,给学生以思维的完整性。
教学不足之处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几下几个方面可以进一步改进与提高:
1、教师的语言要更具感染力,在语言方面应该有激励性,可以更好地调控教学节奏。
2、新授部分围绕周长本质展开教学,纠缠在方法上的时间较多,其实方法本质一样。
3、巩固阶段的练习设计密度高一些,照顾中等及偏下学生。
作为新授课,对拓展性练习设计可以少点。
3、在注意思维完整性的同时,注意作业细节的指导,使学生有范例可以参照。
贲友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
![贲友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224a3ac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0.png)
贲友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这节课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比对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下面就选取学生突出表现的三点做个点评:一、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整节课中,老师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频率较高,面较广,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答,没有重复发言和言不答题的,而且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其他的学生能及时地判断和修改,对于表达不完善的发言,更能加以补充说明。
例,师求长方形台布花边的长度其实是在求什么生1:求花边的长度就是求周长。
马上有同学举手表示异意,生2:求花边的长度其实在求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听”是学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进行认真的倾听才能有良好的发言,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流畅,使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的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
整节数学课中,学生的回答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特点,语言的表达科学,简练。
例在第一环节探究长方形的周长环节中,学生展示出3种不同的算式,9+9+8+8=34dm,9×2+8×2=34dm,(9+8)×2=34dm,师: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生1:把长方形4条边的长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生2:它是看特征的,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所以一定有2个长和2个宽,所以2×8加2×9就得出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从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也看出了这个班级的学生对长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征得出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品质。
学习数学除了有良好的习惯更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从而培养优良的学习的品质。
在学习好长方形周长时,老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计算两个长方形图形的周长,其中一个是正方形。
学生在交流发言时,首先想到了4×26这样的算式,理由是长方形是两组对边相等的,把长和宽加起来后乘2,正方形是4条边都相等的,所以只要乘4就可以了。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36c091a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13.png)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是学生是学生让课堂更精彩——《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第六册几何小实践的教学内容,闵行实小的毛爱文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整堂课充分体现出二期课改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和新基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节好课.但是除了毛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数学素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学生的表现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整堂课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比对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下面就选取学生突出表现的三点做个点评: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整节课中,毛老师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频率较高,面较广,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答,没有重复发言和言不答题的,而且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其他的学生能及时地判断和修改,对于表达不完善的发言,更能加以补充说明.例,师:求长方形台布花边的长度其实是在求什么生1:求花边的长度就是求周长.马上有同学举手表示异意,生2:求花边的长度其实在求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听"是学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进行认真的倾听才能有良好的发言,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流畅,使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的激发 .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整节数学课中,学生的回答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特点,语言的表达科学,简练.例在第一环节探究长方形的周长环节中,学生展示出3种不同的算式,9+9+8+8=34dm,9×2+8×2=34dm,(9+8)×2=34dm,师: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生1:把长方形4条边的长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台布的周长.生2:它是看特征的,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所以一定有2个长和2个宽,所以2×8加2×9就得出长方形台布的周长.生3:长方形里有2个长,2个宽,先把1个长和1个宽加起来在×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从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也看出了这个班级的学生对长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征得出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品质.学习数学除了有良好的习惯更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从而培养优良的学习的品质.在学习好长方形周长时,毛老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计算两个长方形图形的周长,其中一个是正方形.学生在交流发言时,首先想到了4×26这样的算式,理由是:长方形是两组对边相等的,把长和宽加起来后乘2,正方形是4条边都相等的,所以只要乘4就可以了.知识的迁移在此时呈现出明显的特点,知识的灵活运用体现出数学的活学活用.另外在课堂最后一个拓展环节中,毛老师设计的一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提出问题:求这个图形的面积至少知道几条边哪几条为什么生1:8条边,并上前一一指出.生2:只要知道2条边即可,因为有几条可以移动,再一一指出.师立刻对此表示肯定和表扬,此时,有一生马上举手:我要提醒同学们不是所有的不规则图形都能巧算的.这个回答的出现让老师和同学对移动部分边长巧算周长又有了新的认识.当然学生简练流利的表达,具有良好的数学语言和习惯是和老师平时关注学生的发言,培养学生的发言是分不开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更何况要上好一节课,更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好,好老师再加好学生才能使短短的35分钟留给他人成就的思考和收获.《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第六册几何小实践的教学内容,闵行实小的毛爱文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整堂课充分体现出二期课改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和新基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节好课.但是除了毛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数学素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学生的表现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整堂课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比对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下面就选取学生突出表现的三点做个点评: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整节课中,毛老师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频率较高,面较广,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答,没有重复发言和言不答题的,而且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其他的学生能及时地判断和修改,对于表达不完善的发言,更能加以补充说明.例,师:求长方形台布花边的长度其实是在求什么生1:求花边的长度就是求周长.马上有同学举手表示异意,生2:求花边的长度其实在求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听"是学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进行认真的倾听才能有良好的发言,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流畅,使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的激发 .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整节数学课中,学生的回答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特点,语言的表达科学,简练.例在第一环节探究长方形的周长环节中,学生展示出3种不同的算式,9+9+8+8=34dm,9×2+8×2=34dm,(9+8)×2=34dm,师: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生1:把长方形4条边的长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台布的周长.生2:它是看特征的,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所以一定有2个长和2个宽,所以2×8加2×9就得出长方形台布的周长.生3:长方形里有2个长,2个宽,先把1个长和1个宽加起来在×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从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也看出了这个班级的学生对长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征得出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评课稿_0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评课稿_0](https://img.taocdn.com/s3/m/2b2912fb28ea81c758f578d9.png)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出示学生熟知的校牌,通过给校牌围金边的活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过渡自然,从而让学生对周长的含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其次,通过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得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
第三,巩固练习阶段安排的帮哆啦A梦找家的游戏,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即有趣味性,又有层次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练习。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从学生的口语表达来看,我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指导不够,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
二、在教学(4+6)×2=20(厘米)这种方法时,学生说得不够清楚,我也没有及时帮学生完善补充,使学生在概念方面有些模糊;
三、学生测量长方形周长时,用了过多的时间,以至于最后的“找周长、测周长”的活动没开展,老师没把握好时间。
如果能开展这个活动,就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反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一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a3c23cad1f34693dbef3e37.png)
一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评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
听了冯老师的这节课后,我总结了一下几个亮点:
一、以故事为线索,让学生通过猜想激发学习兴趣。
冯老师首先出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从而引入了两个图形,让学生们观察哪个周长短一些,为了验证大家的猜测,引出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而且在后面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以这个故事为主线来衔接,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交流。
在探讨长方形周长公式时,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想出了“长方形周长=长+
长+宽+宽”,“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三种策略。
冯老师在组织大家进行小组活动中,每一次都有明确的操作要求,更利于大家在操作时能节省时间,而且在比较哪种方法最简单后能及时总结。
三、练习设计操作性强。
在练习中,冯老师把侧重点放在让学生动手拼一拼的训练上,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对图形的拼接能力,
建议:
1、长方形周长公式的读法要规范,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法。
2、练习设计可以在题型多样一些,加入实际应用的环节。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50d097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2.png)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
评课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XXX老师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设计有条理,注重实际生活中数学的应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研究,从而深入理解周长的概念。
这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生活中数学的应用。
XXX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周长的概念,让学生亲身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XXX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逐步建构周长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三、注重深化概念的基本练。
XXX设计了一系列巩固练,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加深内化。
四、关注学生研究中的误区。
XXX善于抓住学生容易犯
错的地方,加以强调,并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做法,从而避免以后的研究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总的来说,XXX老师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充分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探索中研究,从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第六册几何小实践的教学内容,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整堂课充分体现出二期课改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和新基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节好课。
但是除了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数学素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学生的表现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整堂课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比对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下面就选取学生突出表现的三点做个点评: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整节课中,老师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频率较高,面较广,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答,没有重复发言和言不答题的,而且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其他的学生能及时地判断和修改,对于表达不完善的发言,更能加以补充说明。
例,师:求长方形台布花边的长度其实是在求什么生1:求花边的长度就是求周长。
马上有同学举手表示异意,生2:求花边的长度其实在求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听”是学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