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中国游客海外形象调查报告》出炉.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份《中国游客海外形象调查报告》出炉
12月15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发布《中国游客海外形象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尽管外国人对一些中国游客在海外旅游时表现出的不文明行为较为敏感,但是整体而言,国外居民对中国游客仍然持积极欢迎的态度。
在发布会现场,来自维也纳的小伙说: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在维也纳观看歌剧,然而他们经常在演出中间鼓掌,令当地观众匪夷所思。
近年来,旅游不文明行为频频被媒体曝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出境游中的不文明行为,不仅干扰正常的旅游秩序,更对我国文明礼仪之邦的国家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展的中国游客海外形象调查,外国人认为一些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主要包括:乱扔垃圾、闯红灯、围观起哄、插队、抢座和践踏花草、小孩随地大小便等。
调查课题执行组组长、中国旅游研究院宋慧林博士介绍说:比如,23%受访者表示乱扔垃圾是中国游客的海外不文明的行为的一个最主要表现。
不同地方受访者对中国游客海外不文明行为的认知是有一定差异的。
对大洋洲的调查,我们发现,受访者认为中国游客闯红灯、插队、乱扔垃圾这几方面不文明行为比较突出,而亚洲受访者,主要围观起哄是中国游客比较突出的不文明行为。
据了解,这项调查主要是针对外国人对中国游客海外不文明行为认知进行的,调查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亚、非、欧、美、大洋洲均有选样。
在大多数受访的外国人眼中,文明意识差和文化差异构成了一些中国游客在海外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原因。
此外,哈萨克斯坦、埃及以及澳大利亚的外国人还认为,生活习惯差异也是导致一些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重要因素。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除了外国人眼中的这些原因,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之所以频现媒体,也是由于我国大众旅游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但同时出境旅游增长过快所造成的,首先,中国人出境游规模大,发展旅游时间短,所以我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其次,我们的规模大,所以不管是文明的行为还是不文明的行为,都会引起国际国内的关注。
简单地讲,是我们大众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和出境旅游高速增长的历史阶段所造成的。
不过,虽然一些中国游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但调查中发现,外国人对中国游客的态度是友好欢迎的。
比如,他们会明确反对他们的国家或地区限制中国游客入境的政策。
宋慧林认为,这样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和中国人表现出的强大购买实力有关:因为调查中发现,在食住行游购娱这样的旅游活动中,外国人对我们中国游客最关注的是中国人在购物中的行为。
并且在不同环境的形象认知上,他们也认为中国人在旅游购物的环节中的形象认知是最高的。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
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
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