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探究
一、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一)对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视度缺乏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标面向学生展开核心素养教育,但由于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教师们在高考压力的影响,对于生物等理科学科的教学模式改革重视度缺乏,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较为缺失。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需要被动的接受大量知识难点,消化学习较为困难,压力过大容易导致其厌学心理的滋生。

生物科目的学习包含了大量的科学实验,传统的技术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学习需求,教师无视互联网技术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势必也错误生物教学新模式探究的时机,影响生物教学的质量。

(二)师生对于互联网学习的观念存在偏差
作为伴随着互联网一同长大的当代高中生,其对互联网技术的熟悉度更高,也具有更积极的态度去接纳其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然而很多年纪较大的教师掌握的互联网技术比较生疏,对于互联网技术在课堂中应用的态度也较为消极,师生对于互联网学习的观念存在较大的偏差,容易引发师生关系间的矛盾。

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一方,也是生物课堂的主人翁,其
对于互联网技术进入课堂的态度是积极的,他们渴望通过新型技术才参与生物实验。

而有些教师并不具备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以此当前的生物课堂仍保有较高的传统性,与新时期的教育要求不匹配,影响了生物教学新模式的拓展。

如何解决师生之前的认知偏差,打造和谐美好的生物课堂,对于当前的教师队伍而言是一项重大挑战。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的探究
(一)教师教学观念与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在互联网开展的催化下,大批信息技术应运而生,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的技能培训,定期安排教师学习当前可适用于课堂的信息技术。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有助于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构建新型的活泼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如在进行教学实验时,通过新型技术实施反响实验中变化的数据,通过高科技成像复原较为清晰的实验图像,加深学生的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学生在生物教学新模式中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参与力量,从而提高其探索生物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与学生的观念同步转变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沟通效率,建立更加平等的教学环境。

(二)合理应用智能软件
在信息技术成熟的背景下,当前很多学校积极购进了新型科技设备,提高生物教学的科技含量,优化教学质量。

以苏教版的高中生物教学为例,如在学习“核酸”时,要区别脱氧核糖核酸与核糖核酸的不同,单靠分子
公式的解读很难让学生产生具体的印象。

教师可以借助智能模拟软件对两者进行分析,学生通过模拟软件对两种核酸进行观察,在病毒与真核生物的比照过程中加深其对遗传信息储存和蛋白质控制合成功能的认识。

智能软件是信息时代技术开展给予教育界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教师要对这些智能软件加以合理利用,稳步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拓展以新技术为依托的生物教学模式。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不仅包括了教材与教学设备,还有大量的网络信息。

当前我国互联网环境较为自由,国内外的最新生物理论都能在相应的论坛上查阅,教师应当基于此充分挖掘适用于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资源,根据教材大纲融入最新的生物发现与知识理论,保证学生获取知识的全面性,促进其生物学习的稳定进步。

资源共享是网络信息的一大特点,教师和学生不仅能够从网络上接收信息,还能将自己的反响及时上传,学生的信息交流不再局限于任课老师一人,每个网络信息构建参与者都可以提供一定的教学信息。

教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丰富自我知识面的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更全面真实的学习体验。

结语:
互联网大背景下,教师针对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的探究是新教改必须要走的一步关键棋子。

基于此出发,教师应当实时转变自我观念,充分利
用网内外资源,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新模式探究中,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生物学习习惯,提高个人专业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