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期末复习(概念及原理)
《马原》期末复习

《马原》复习导论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的特点: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
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和发展规律(一)物质观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对物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
1.物质的含义: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2.意识的含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需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注意: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途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二)运动观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运动的含义: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3.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对立统一关系。
5.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马原知识点总结期末

马原知识点总结期末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和法律等上层建筑;社会的发展总的来看,是不断推动生产力进步的生产关系的进步。
即是说,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历史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历史。
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2.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主观臆造的,而是通过对历史和社会实践的概括总结得出的。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是空想的历史观,而是实证历史研究的精神产物;不是书斋里的思辨,而是全面观察社会生产实践的真理;不靠个人的意识和意志,而是派大量的社会实际调查询问、编制和综合资料。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社会生产和劳动在社会形态中的基本地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之一,就是通过劳动创造新的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这是人的生活第一的历史要求。
在社会生产中,劳动是一切的最终的和永久的根源;劳动是一切的财富创造者。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基本原理1.社会变革和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在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日益加剧的阶级斗争基础上产生的,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不稳定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
2.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是根本的,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
3.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保证,是国家政权的表现形式,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最佳形式,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安全和稳定的最有力的保障。
马原期末复习知识总结

马原期末复习知识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1. 世界观:指人们对世界、对人生、对人类社会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2. 方法论: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一套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世界观,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和发展,以及事物变化的根源与动力。
4.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关系1.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或者精神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关系表现为认识论、本体论和价值论三个方面的斗争。
三、客观和主观的辩证关系1.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论,包含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2. 客观性:是指事物和现象在存在上的独立性和客观规律性。
3. 主观性:是指人的意识、思维和判断等活动的特点。
4. 客观与主观的辩证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既强调客观规律性,又强调主观能动性。
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 实践: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改造活动,也是认识的来源和准绳。
2. 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理解,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真理性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
五、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1. 物质是世界的本质和实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存在的基础。
2. 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是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3. 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表现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力。
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 生产力:指人类在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消费资料和生产工具,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生产关系:是在生产力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
马原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马原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一、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内容: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二、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物质指不依赖于意识而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于它的物质性。
1)意识统一于物质:(①从定义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②从起源上看: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③从本质上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④从意识的能动作用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2)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
(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活动③物质资料的生产力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的主观主义。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绝对运动,相对静止。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三、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鲜明特征:(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
(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2)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3、物质观(物质的含义、意识的含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运动观(运动的含义、运动与静止、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时空观(时间的含义及其特点、空间的含义及其特点、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答:(一)物质观物质的含义: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意识的含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觉得意识。
马原理期末重点

马原理期末重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宇宙的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性和发展性。
它通过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矛盾。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结果,而不是某些个人的意志。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社会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存在的根本形式,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指出,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物质生产方式。
2.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指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的,实践和认识相互作用,是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关键。
3.人的社会性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个体的发展和自由是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来实现的。
人的社会性原理强调人类是社会关系的创造者和变革者。
4.对立统一原理:对立统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原理之一。
它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矛盾,在矛盾的对立面中体现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它通过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揭示事物的矛盾和发展,使人们从片面和表面现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全貌。
2.实证主义方法:实证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它强调通过实践和经验观察来验证和证明理论,以事实为依据,遵循客观真实和可重复性的原则。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1.指导改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指导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它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2.解放思想和推动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放思想,推动实践。
马原复习资料

马原复习资料马原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中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马原的复习资料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马原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历史背景和实践意义等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思考。
一、基本概念马原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马原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原的认识论基础,它强调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真理性;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原的历史观和社会观,它强调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的阶级斗争。
二、核心思想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原的认识论基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根源。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原的历史观和社会观,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革命和革命的发展推动的。
三、历史背景马原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当时工业革命的冲击使社会出现了巨大的变革。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了马原的基本框架。
四、实践意义马原对于大学生的实践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马原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世界和社会,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次,马原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积极向上、为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马原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综上所述,马原复习资料是大学生学习马原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马原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历史背景和实践意义的复习,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原的内容。
同时,马原的学习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马原期末复习要点-完整版详细版

马原期末复习要点-完整版详细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复习要点: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人进一步创新发展了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一方面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革命运动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为实现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定的阶段--机器大工业的社会化生产的新的阶段。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社会经济根源。
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并不能保证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相反,这种生产力正在起来反抗束缚它进一步发展的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19世纪30年代以来,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开始上升到了首位。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当时欧洲的发达国家,已经逐步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业无产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实践和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成为真正科学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即与他们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是分不开的。
马原期末原理总结

马原期末原理总结一、物质观和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认为,世界是物质世界,物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决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和整体系统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由于内部矛盾的斗争。
二、实践论和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现实社会的实践视为认识真理的根本依据,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实践的积极作用,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改造世界,实现真理的认识。
认识论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感觉直接认识和抽象思维进行间接认识的,是一种主观能动的活动。
三、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特点和规律,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四、历史唯物论和社会形态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历史唯物论研究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形态的变革。
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相对不发展到相对发展的过程,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过程。
五、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离开了自然界,成为了自己的奴隶,目标是解放劳动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六、实践唯物主义和物质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唯物主义和物质生活。
实践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改造世界和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物质生活,认为物质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
七、人的价值和共产主义道德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的价值和共产主义道德。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人的价值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建设实现的。
期末马原知识点总结

期末马原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唯物的;世界的发展变化是由物质内在的矛盾性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是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规律性。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基础。
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实践的反映。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4. 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这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阶级斗争、社会形态的更替等规律。
5.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不同的阶级,阶级是根本的社会政治实体。
资本主义社会是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而产生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无阶级社会。
6.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内在矛盾推动而产生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它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等内容。
2.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包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过程、规律、方法和哲学基本原理的阐述。
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对社会发展规律、阶级斗争规律、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研究。
4.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包括对道德、价值、人的本质、人的自由等问题的阐述。
5.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对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实践、科学发展规律等问题的阐述。
马原期末重点总结

马原期末重点总结1. 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先进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实践指导。
2.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畴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基本范畴包括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运动发展。
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人的认识源于社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实践的本质是人类与自然的物质交往,包括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认识实践。
4. 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从实践的感性认识到抽象的理性认识,再从抽象的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感性认识。
5. 矛盾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矛盾论的基本观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论的方法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
6. 唯物史观和历史辩证法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历史辩证法是研究历史发展规律的方法论,包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连续性、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
7.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体是能动的,能够通过对客体的实践改造来认识客体。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辩证的,既是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又受客观规律的限制。
8. 必然性与自由意志的关系必然性与自由意志的关系是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必然性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自由意志是对主观能动性的实现。
必然性与自由意志是辩证的统一,在实践中实现。
9. 实践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实践的历史条件是指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发展。
实践的社会条件是指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
实践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决定了人类实践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10. 价值和人的全面发展价值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的重要范畴,是社会实践目标与人的需要的统一。
《马原》-期末知识点考点总结

1.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意识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关系必然性与偶然性既对立又统一。
首先,两者相互对立。
它们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趋势,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
其次,两者又相互统一。
必然性与偶然性相互依赖:必然性离不开偶然性,必然性靠偶然性表现,靠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偶然性也离不开必然性,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制约。
在一定的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为事物存在和发展提供前提。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2.为事物发展提供条件。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各自得到发展。
3.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之所以能够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是有规律地向自己对立面转化。
!!"#()&!1.引起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的变化。
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引起矛盾统一体的破裂。
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的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4.质变与量变相互关系原理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的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的。
马原期末复习 重点整理

马原期末复习重点整理单元: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意义:P22.●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2.怎样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24-25●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史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
●否定时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4.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P44-45●矛盾分析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
●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体现:a.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b.“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c.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d.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矛盾分析方法的核心要求是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认识和化解矛盾,尤其是优先解决主要矛盾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单元: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1.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P61-6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马原期末知识点总结

马原期末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整体,它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人类意识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参与改造世界,人与自然是统一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原理。
1.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发展的具体过程都是以辩证法为基本规律的。
辩证法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表现为对立统一。
(2)质量互变规律: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不断发展变化,事物的数量变化会引起事物的质量变化。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事物的消亡和新事物的产生是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
2.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而产生。
生产力的发展是第一生产关系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会导致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制度和社会变革是由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商品交换和资本主义剥削。
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最根本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1.商品和货币商品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生产者为了交换而生产的产品。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2.价值和剩余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经济属性,是商品交换之间的等价关系。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剥削工人而获得的价值。
3.资本和资本主义制度资本是一种价值的价值增殖。
资本主义制度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通过商品交换和剥削关系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形态。
4.资本主义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指通过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榨而获得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又被资本家用来扩大再生产。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意义。
2、为什么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3、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是指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4、意识的能动作用及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④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6、为什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7、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②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具体表现在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另一方面,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主要表现在: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又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也就是要做到“异中有同,同中有异”9、如何把握量变、质变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怎样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
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作用。
4.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5.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6.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2.如何理解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2 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是指在分析事物的矛盾时,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而且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
“重点论”是指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他们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
3.系统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的理解及其应用。
1.系统思维能力就是从事物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功能进行系统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系统思维能力,要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
2.应用:坚持系统观念,提高系统思维能力,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宏观与微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要立足现实需要,以系统思维聚合力,用系统方法谋全局,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审视,把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统筹起来规划,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略、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
马原复习资料(超全)

马原复习提纲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看】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阶级属性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马克思主义【总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阶级性);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创始人);是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推翻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几大弊病:物质财富对人的统治;人与人的对抗、分裂;最重要的是,资本主义不能给绝大多数人以幸福●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消除人与人的对抗、分裂,实现人类解放,建立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如何实现人类解放两大根本途径:发展生产力;变革社会关系,特别是消灭私有制●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整个人类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地为自身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历史。
更具体地讲,就是人类不断摆脱自然界和社会关系的奴役,逐渐掌握自身命运,最终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的奋斗过程.原始社会:人尚未受到社会关系的奴役,但却是自然界的绝对奴隶。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矛盾性的看待,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发展,是辩证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这两个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对世界的认识和分析的基础。
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也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
在剩余价值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和危机,说明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规律。
此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分析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和方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规律。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强调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规律。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道路,包括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以社会主义市场调节经济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以社会主义民主为形式的政权制度,以无产阶级为领导核心的政治体制等。
此外,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发展道路和规律,包括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理论指南,是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纲领。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认识和把握世界,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实践中,要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种矛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同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不断更新和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理论和实践。
期末马原必背知识点

期末马原必背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一切事物都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的斗争来发展和变化的。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历史发展是规律性的,历史上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2. 劳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劳动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一种活动,通过劳动,人们改造自然界,创造出符合自身需要的物质财富。
劳动是物质生产的基础,而物质则是劳动的结果。
劳动与物质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物质是人类的劳动对象,同时也是人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产品。
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等。
社会意识则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和理解。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劳动与人的自由发展1. 劳动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劳动是人们实现自身价值、实现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劳动,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实现个人追求和社会目标的有机统一。
同时,只有在劳动中,人们才能真正地认识和改造自己,实现自由的全面发展。
2. 劳动过程中的人的本质劳动过程中,人体现了自己的本质。
劳动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通过劳动,人们能够改造自然界,实现物质的增加和财富的创造。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也是人类实现自由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
3. 劳动价值和劳动对人的双重意义劳动价值是指劳动通过生产创造的物质财富所具有的价值。
劳动价值是劳动成果的体现,也是劳动者自身劳动能力的体现。
劳动对人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手段,能够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劳动也是人们实现价值和自由发展的重要方式。
三、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1.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和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概念及原理)一、重点概念:
马克思主义
物质
意识
运动
静止
联系
发展
新事物
矛盾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实践
真理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人民群众
群众史观
商品经济
商品
使用价值
价值
货币的职能
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力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
垄断资本主义
二、重点原理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普遍联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5.永恒发展及其方法论意义
6.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7.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8.对立统一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9.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10.“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关系
11.质量互变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辩证否定观
12.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1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6.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17.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18.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19.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
20.“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