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高考语文《源头好题天天见》系列:第2周 周测(答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2019高考《源头好题天天见》系列之
第二周周测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答案】1.B 2.B 3. A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
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
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
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
B项断章取义,范围扩大。
应有“在传统社会中”,即不包括现代社会的这一前提条件。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在解答时,首先要找到结论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后根据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及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确定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是结论或者观点在前,原因的诠释或者论据在后,还是在陈述了原因后得出结论或者在陈述理由之后得出观点。
如果结论或者观点在前,其原因或者论据就要在陈述观点的句子前面去筛选概括,反之则要在这一句话的后面去筛选概括。
A项偷换概念。
“现代社会”应为“现代社会文化体系”,“现代节日”
应为“现代节日的节期选择”,“继承……”的应是“传统节日”。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答案】4.A 5.B 6.B
7.(1)不久,三板沙的倭寇抢夺民船出海,任环、俞大猷在马迹山打败了他们。
(“顷之”、“夺”、状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2分。
)(2)(任环)曾将自己的姓名写在肢体上,并说:“战场战死,是军人本分。
(不过)父母给的身体,将来或许(要靠这来辨认)收殓。
”(“分”、“或”、判断句,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首先浏览语段,把握划线句的意思,“寻犯太仓
/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不久倭寇侵犯太仓,任环率兵乘快马疾驰前线,与贼相遇,短兵接战,身负三处重伤几近死去,其随行宰夫(指行军厨师)保护任环突出敌围而自身战死,倭寇见状亦引众散去”;然后抓专有名词“太仓”“环”,再抓其他名词代词“之”“贼”
“宰夫”等,以此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B项,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A.C.D三项的概括和分析均符合原文的意思,没有失当之处。
B项,“在宝山洋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有误,“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是在太仓。
文中的表述是“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顷之”,不久;“夺”,抢夺;“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是状语后置句。
第二句中,“分”,本分;“或”,或许;“战死,分也”判断句。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任环,字应乾,今山西长治人。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
曾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在任期间皆以精明能干闻名,因而升调苏州同知。
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
任环性情慷慨,甘愿承担抗倭大任。
嘉靖三十二年闰三月,任环率兵阻击倭寇于宝山洋,其小校张治战死。
任环率兵奋力向前与敌拼杀,相持数日,倭寇逃走。
不久倭寇侵犯太仓,任环率兵乘快马疾驰前线,与贼相遇,短兵接战,身负三处重伤几近死去,其随行宰夫(指行军厨师)保护任环突出敌围而自身战死,倭寇见状亦引众散去。
没多久倭寇复来,任环包扎过伤口便率兵出海迎敌。
此时海涛狂作,船工心存恐惧。
任环执意前行且声色俱厉,结果大败倭寇,俘获、斩首百余级。
紧接着任环又率兵在阴沙、宝出、南沙阻击倭寇,皆获全胜。
故被提拔为按察佥事,专管整饬苏州、松州二府兵备。
倭寇劫掠满足,全部退去,唯独南沙岛三百倭寇因战船坏损不能离去,而任环同总兵官汤克宽却陈兵固守营地未敢出击。
数月后,海上倭寇复来,与南沙岛三百旧倭寇合兵,剽掠华亭、上海。
任环等因此遭弹劾降罪,但不
久被赦免。
次年,倭寇侵犯苏州城,城门紧闭,城外的百姓绕城哭号。
任环随即开城纳入百姓,经查活着进入城里的百姓不下几万人。
彼时其副将解明道出城击溃倭寇,此役结束,明朝廷论议近年任环抗倭功绩,遂升迁任环为苏、松两府右参政官职。
倭寇攻掠常熟县,任环率常熟知县王鈇袭击倭寇老巢,焚毁战船二十七艘。
数日后,倭寇攻袭陆泾坝,守军都督周于德战败。
任环同总兵官俞大猷率军击败敌军,焚毁战船三十余艘。
倭寇进犯吴江,任环与大猷大败倭寇于莺臆湖,倭寇逃往嘉兴。
不久,三板沙倭寇抢夺民船出海,任环、俞大猷在马迹山打败倭贼。
另有屯驻在嘉定的倭寇,放火烧杀,全部焚死。
此役论功,授任环一子为副千户。
任环之母病故,其服丧期限未满(明廷规定,当官者为父母守丧须满三年限期,此间不得居官到任),明廷即命任环离乡奔赴前线迎敌。
此时倭寇驻兵新场,任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二县官兵攻击倭贼,不想中了埋伏,保靖县彭翅等纷纷战死,任环被停俸以期戴罪立功。
新场倭寇最终被任环剿平后,其上疏请求继续为母守孝服丧,明廷准其请求。
两年后,任环病故。
给事中徐师曾向明廷赞颂任环的抗倭功绩,朝廷遂下诏追赠任环为“光禄卿”,再授其另一子为副千户,并于苏州府建造祠堂,春、秋祭享。
任环于行伍期间,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
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其曾将姓名写在肢体上,并对士兵说:“战场战死,乃军人本分。
(不过)父母给的身体,将来或许(要靠这来辨认)收殓。
”将士听罢都非常感激,因而其部属在战场上拼杀屡建战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
(11分)
【答案】
8.收到友人书信的喜悦之情;久居在外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路途遥远不见家乡的迷惘之情;
难见家书前途难料的惆怅之情。
评分建议:一点1分,答到三点即可。
去年家里出发相别,现在驿馆喜得书信,来年不知天涯何处。
(5分)
9.①今昔对比,透着凄凉:去年还在家中,今年山峦朦胧遮挡视线,不见家乡,心中满是思念、迷惘,凄凉。
②借景抒情,营造氛围:芦叶、风雪、残烛、盘山、秋色等景物苍凉、萧瑟,物物含情,充满凄凉。
(6分)
【解析】
语分析作答。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鉴赏能力。
答题时,应从诗歌中找到能体现“别有凄凉的词句,然后根据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首先点明抒情的手法“对比”和“借景抒情”,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释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群臣进谏,门庭若市(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犹”“谏”“扪”“抚膺”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答案】
(1)选D项3分,E项2分,A项1分。
B.C选项不得分。
(2)“天职"在小说中的两重含义:一是指一个医生应尽的职责,即救死扶伤;一是指爱国者应尽的职责,即同法西斯作坚决的斗争,保卫自己的祖国。
(3)海尔曼是一个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
(2分)他心地善良,宽容,仁慈,为了救助他人,他不计个人恩怨,把救死扶伤当作自己最高的职责。
(2分)他又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以他的手术刀作武器,沉着勇敢地处死了凶恶的法西斯头目,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分)
(4)小说中的前两件事着力表现海尔曼高尚的品德,特别是他把救死扶伤看作医生的天职这一点,从而对中心事件作了有力的铺垫。
这样一位医生却把手术刀变成了武器,这就更加突出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厚重,有说服力,也强
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的设题指向性很强,要求学生答出小说题目“天职”的含义。
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前半段主要突出的写了海尔曼医生作为一位医术高超的大夫受人尊敬,小说写了两件事:为一个小偷治疗,为抛弃他的爱人治疗。
在这部分,“天职”表现出的含义显然是一个医生应该履行的救死扶伤的职责。
小说的后半部分,写了海尔曼医生面对恶魔时的第二种选择,他举起了自己的手术刀,不是治疗,而是结果了恶魔。
这时候“天职”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内涵:为人类的正义而斗争,或者说维护正义。
只要认真阅读,本题不难。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其实本题是变相的考查人物形象。
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
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可从他的语言及故事中整合答案,他救治小偷和情敌,说明他宽容,善良,履行了医生的天职,而他杀死敌人,又表现了爱国精神,所以他是一个丰满的人物,内心有着矛盾,但天职使然。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文似看山不喜平,历来,大家写作都把自己的文章经营成“尺水波澜”。
所以,对照、铺垫、伏笔等手法是大家们常用的手法。
小说、散文、戏剧概莫能外。
本篇小说,作者先写了海尔曼医生的两次治疗。
显然作者是在为后面的特殊“治疗”做铺垫——前面的只能从“小我”上看出海尔曼的医术精湛、人品高尚。
至于“大我”上,则要后面的情节完成。
只有这样,海尔曼医生形象才从一个一般的医生,上升到一个英雄,一个完美的英雄——医术精湛、人品高尚、秉持正义、面辨是非、勇敢爱国。
前后两个故事似乎有些矛盾,但因为病人不同,对他的意义不同,所以他的对待方式也不同,从而有力的表现了他的品德。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答。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答案】(1)DB (答D给3分,B给2分,A1分;答C.E不给分)
(2)①向家家风和祖上的翰墨书画方面的沉浸对启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从青少年时就开始努力学习和习练;③毕生持之以恒地潜心书画创作。
(6分,结合文章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3)①重点叙述了启功在书画创作方面的突出成就。
②突出了启功在实践中总结的对书法结字、用笔的独到见解。
③写了启功多专多能,在多个学术领域的研究都卓有成效。
(6分,言之成理即可)
(4)示例:①从启功家族衰败和家境贫寒的角度刻画他从小用功学习,养成了为人正直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
②从“杂家”的角度评价启功在书画等诸多学术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
在启功身上,让人感佩的是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默默耕耘,在融会贯通处显示出文化眼光和力量。
③从他的斋号“坚净”的角度,评价启功不仅坚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也在开创中拓展着中国文化的研究,同时传统文化的素养又对他人格和性情的提升赶到了很大的作用。
(8分有关自身理解,符合要求即可)
【解析】
还总结出在书画鉴定实践中容易使鉴定不公正的七个方面”。
所以选DB。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文本中找到能体现启功的书画创作能力的成功因素的语段,然后根据语段内容的提示,提炼性的概括作答。
读后可知,答题区间在第3.第6.第7段,可根据这三段的语段内容的提示提炼性的概括出来即可。
例如,第三段“这种广览博取的建树,一方面在于他个人的天赋和功夫”“另一方面在于家学的浸润,其翰林出身的曾祖父溥良开启的向学家风、祖父毓隆对翰墨书画的沉浸,都潜移默化地打开了启功向学、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心境”。
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本写作特色的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先从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然后从传主的事迹、传记语言特点及写作手法等方面分析作答。
例如,文本前半部分重点叙述了启功在书画创作方面的突出成就;而后面的部分主要对启功在书法、用笔等其它方面的成就。
在写作手法方面,主要运用了叙事、议论的表达方式,语言质朴、凝练。
【考点定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作者如何评价传主的人物精神和人生价值的探究能力。
解答此题,应结合着传记中具体内容,从启功在人品和勤奋、从其学术成就、从其卓越的文化眼光和力量,从其对中国文化的开创等角度阐述,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一定要结合着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能力层级为探究F。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贬义)。
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可圈可点:形容表现出色,值得赞美。
瓦釜雷鸣: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
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4.【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
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B项两面对一面,改为“看它们是否感到的快乐和幸福。
”;C项“和”改为“还是”;D项表意不明,“这”指代不明。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5.【答案】B
【解析】
使”。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答案】①新的技术总是具有两面性(2分)②人类同样会创造出新的职业(2分)③人
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影响社会运行的规则(1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虽然、但是”;第②空注意前面的“一系列的新工作”;第③空注意前文“社会规则也在制约着人工智能”。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答案】由大门进入车道(1分),在检测线前停车(1分),车上检测线(1分),人进小屋登记(1分),然后到接车点接车(1分),最后到大楼二层交款盖章(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概括出图片中的各个要素,然后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六、写作(60分)
18.【答案】
莫用有色眼镜看待“北大才女干快递”
在四川什邡快递界,一个叫徐璐的女子小有名气,她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新闻专业。
身为北大才女,婚后,她却放弃了北京的白领生活,选择回乡创业,选择做快递,甚至自己还骑车到处送快递。
有人菲薄,指责如此创业不仅浪费了别人的北大指标,回过头来还抢了普通人的饭碗,真浪费了四年的大学时光。
这种观点说到底是一些人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持有“高低”的成见,从逻辑思维上就认定了学历和职业本身的不平等性,以及这两者之间所谓“合理”的固定对应。
这是典型的在用有色眼镜看待“北大才女干快递”。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职业的权利。
职业本身也是平等的,唯一的差别就是不同的人在同一职业的表现。
所以说,“抢普通人饭碗”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是思维上的等级偏见。
而且,这位北大才女也尝试过“对口”的工作,也曾在实践中去争取、去磨合,只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并不适合自己。
既然选择做快递创业,并且认为这是适合自己的路,只会有利于其个人价值的实现。
对于个人对职业的选择,公众应该给予的是尊重,不要过多的去评判,也没必要去主观臆测和盲目放大她的选择对他人的影响。
确实,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对职业有很大影响,一般意义上,个人学历层次越高,其接受职业培训的范围就会越广,其职业取向的领域也就越宽。
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历与职业有明确
的对应层次和等级,并且按照层次和等级对号入座。
学历只是一个基础,一种积淀,只是给职业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学识保障。
所以,不要把学历和职业生硬的去挂钩。
“北大才女干快递”并不是对大学时光的浪费,恰恰相反,大学培养的能力会给她的快递创业注入新的生机,就像她所说,虽然没有从事新闻,但是学新闻对她的事业还是有帮助。
这说明,其学识依然发挥着作用,只不过这发挥的领域与公众潜意识中的认定不同而已。
由此看来,“北大才女干快递”会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是一种逻辑谬误。
“人人出彩”的社会不能容忍这种成见继续固化下去,否则,不仅会给那些追求自己选择的年轻人带来额外的舆论攻击,影响他们对其事业的追求和信心;还会让这种偏执的见解不断的扩大化,侵蚀我们的主流思想,给社会思潮带来没必要的混乱。
当然,现实中类似北大才女的一群人应该得到人们的尊敬和欣慰,因为他们从自身做起,摒弃了思想意识中差距与不平等,用实践去追求那一份期望。
这类行为如果能得到理性并且有价值的传播,将有利于逐渐弥补人们的逻辑思维上的短板,间接的促进社会思想的改造。
从而也将能让更多的人看清事实,学会尊重,不再用有色眼镜看待类似事件。
试想,如果每个大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放下出身和学历的高姿态,平视所有职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且社会也能摘掉有色眼镜,平淡待之。
人们不会因为个人选择的职业与其所有的学历不相符而对其嗤之以鼻,各类职业也在公众内心占据同样的地位。
到那个时候,逻辑思维上的不平等和错误定位就会消除,我们的社会也会真正的成熟。
时至今日,“北大才女干快递”这类新闻还会引起争论或出现一些偏薄观点,确实值得社会反思。
因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不仅是执政者的奋斗目标,更需要每一个人依照自己的内心去追求梦想,需要每一个人拿出实干的精神和劲头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活力。
在这里,我要为“北大才女干快递”点赞。
因为,劳动者是美丽的,自食其力者是美丽的,立足自身的实情创新创业者是美丽的。
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抛弃固有的择业成见,遵从自己的内心去追梦、去拼搏,奋斗的人生才是多彩的。
【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
意角度。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时评类材料作文题。
首先要综合所给材料的内容,明确争议的焦点,了解各自的看法,然后选择自己最有感触、最有话说的一个角度,确定观点立意,进而完成写作任务。
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于北大才女回乡创业这类十分抢眼的新闻材料,找们可以就事说理,赞同或反对,旗帜鲜明、言之有理即可。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立意角度:
(1)为北大才女回乡创业而点赞。
徐璐女士曾是北大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按说应该在更高的平台工作,但她或许确实不能适应北京生活,或许出于家庭的需要返回四川自主创业,但不管哪种原因,她办的快递业务小有成就,这就说明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成长之路,因而应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尊重。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既然徐女士自己无怨无悔,我们外人又何必要大惊小怪、莫名激动,甚至妄加批评、横加指责呢?
(2)为大材小用而惋惜。
国家培养一名北大学生需要比普通大学花费更多的教育和物质资源,名牌大学毕业生干普通人干的活(如杀猪、卖红薯、送快递),的确有大材小用和浪费资源之嫌。
也许徐女士有自己的实情和苦衷,她选择什么职业我们也无权干预,但她的个例不具代表性,不足为训,媒体也不要对此肆意炒作或推波助澜。
(3)为不顾世俗目光而自主择业鼓与呼。
当今时代是“人人出彩”的美好时代,只要有真才实学,只要肯真抓实于,就一定能闯出一片天地。
北大才女徐璐婚后放弃北京的都市生活,放下名牌大学生的身段,回到家乡创办快递公司,这对当今人们择业动辄“北上广”、生活追求“高大上”的世俗之风是一种挑战;同时,它也是一面旗帜,昭示人们:学历与择业没有必然联系,全民创业大有可为。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