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另嫁他人等一次次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梦想,由原来那个老实、坚韧、健壮的祥子变成了狡猾、麻木、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莫泊桑是德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了300多部短篇小说,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王之一,除了我们学过的《我的叔叔于勒》之外,他的代表作还有《羊脂球》《项链》等。
D.《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的作者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诓骗糟塌轻歌曼舞
B.作揖恣睢山肴野籁
C.广袤潮讯长途跋涉
D.瞥见脚踝旁逸斜出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是()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气质。
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
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高雅淡然平静B.高贵淡泊平静
C.高贵淡然平和D.高雅淡泊平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位于杭州湾产业带关键位置的钱塘新区,是湾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肩负着培育杭州产业发展新增长点。
B.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举办亚洲文明展,追溯亚洲各文明的发展历程,展现各文明之间互鉴、交流、对话的轨迹。
C.杭州把城市大脑视为献给世界的礼物,始终致力于为全球化、数字化时代的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提供“杭州方案”。
D.“5G+医疗”模式将实现远程影像阅片、远程会诊、远程病理等各类远程医疗服务,让市民看病变得更便捷、更方便。
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的转型,就是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发展本位走向民生本位:从国家本位走向公民本位;从权力本
位走向权利本位。
B.从明年4月1日起,国家将加大对酒后驾车、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掉头,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牌证三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C.“哪个记者不在质疑呢?不会质疑的记者还叫什么记者呢?”这是王志在央视做记者时常说的一句话,工作中他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D.颁奖晚会渐进高潮,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主持人高声宜布:“刚才颁发的是二三等奖,下面即将颁发的是一等奖。
”
二、名句名篇默写
6.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弟皆分散,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
(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表现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写“山间之四时”中夏天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窗文化
①窗子是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人说它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审美意象的体现。
②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的《红楼梦》里有这样一个情节,老祖宗贾母领着刘姥姥参观了林黛玉的闺房潇湘馆。
贾母来到潇湘馆就对窗户上的绿窗纱提出了意见。
贾母说,窗外现在外面种的是翠竹,绿窗纱和外面的翠竹重叠在一起,效果不好。
于是,贾母指示人把窗纱换成银红色。
这样,窗纱是银红色的,很薄很透,外面是翠竹,红绿搭配,看起来就是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
古时审美要求窗框就是画框,看出去得是一幅画,那么如果窗框外面没有自然风景的话,就要有人造风景,比如立一块太湖石,养一只仙鹤,墙角种爬山虎,等等。
中国古代对窗的第一个心理需求就是,它必须是一幅画。
③我们到苏州园林里面会发现,很多的窗子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有实用功能的窗子,它不在房子里面,在廊里面。
这就是中国传统窗的第二个特点,它本身应该具有装饰趣味。
西方是很注重窗的采光性,比如西方的落地窗。
中国古典窗,为了追求唯美,获得审美愉悦,它可以牺牲掉采光性和透气性,并要求它本身就是一个图案。
这样的窗子不仅在苏州园林有,在北京颐和园长廊也有。
④中国古典窗的第三个特点,就是不要求严密。
西方从古典窗始,就追求窗扇闭合时要十分严密,尽量做到隔音、隔气息以及一切窗外的信息。
但中国古典窗不但不追求严密隔绝,相反,还追求窗里窗外的沟通,“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对于从窗外渗进的地气与虫声,不但不反感,而是倍觉欣慰。
⑤有一首唐诗更充分地说明中国人对窗的审美需求了,就是唐朝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中的四句:“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傍晚归来的诗人将屋子里的窗户都打开,然后
闲适地躺下享受窗给他的乐趣。
池塘里的荷花的香味,通过窗户传递了进来,又听见庭院里竹叶尖上所凝聚的露珠,一滴一滴往下滴,像是一段曼妙的音乐。
他从窗所获得眼、耳、鼻、舌、身、心的全方位享受和诸多的美感,这就是中国文化当中的窗文化的精华。
(选文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窗子既是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审美意象的体现。
B.古时审美要求窗框就是画框,看出去得是一幅画,窗框外面必须要有风景。
C.苏州园林里有很多的窗子不在房子里面,而在廊里面,都是些具有实用功能的窗子。
D.中国文化当中的窗文化的精华,就是指能够从窗所获得全方位的享受和诸多的美感。
2.选文第②段引用《红楼梦》中的情节,有何作用?
3.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一句体现了中国古典窗的哪一特点?请说明理由。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永恒之莲长生草
①长生草是多肉植物中的一种,在分类学上属于景天科,长生草属。
它曾是被忽略的草根阶层,给人摆不上台面的印象。
但是,现在它的魅力越来越大,形象越发高大上,已然成为美化环境的生力军。
②长生草的形态特征与它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长生草原本生活在欧洲中南部的高山上,那里到处都是贫瘠的碎石,山高风大。
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它的叶片肥厚多汁,储存了宝贵的水和营养。
叶片轮生,每株8到18枚,排列紧密。
整个花株的形态与盛开的莲花相似。
它的花是是粉色系、呈星形。
它通常侧芽繁殖,有的也通过叶心分裂繁殖。
欧洲人见到这种花朵一样的植物冬天也不凋落,而且而且繁殖得越来越多,认为它可以永生。
于是取名长生草。
③长生草的进化历史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
那时欧洲百姓开始把长生草从野外带回家园,用它来美化环境。
他们将长生草从石缝中拔下来,粗暴地扔到屋顶上,顽强的长生草就把根扎在在瓦片间,长出一座空中花园。
后来园艺家们也关注到这种神奇植物,通过近百年的杂交培育,目前已有400多个园艺品种。
除蓝色之外,彩虹中的其他颜色都能在长生草中见到,长生草的家族可谓异彩纷呈!中国早就引进了长生草,但仅限于极少的几个品种。
近两年,更多的多肉玩家赴欧洲考察,拍回长生草的各种照片,于是长生草圈粉无数,各种新鲜的园艺品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走进寻常百姓家。
④那么如何养好长生草?
⑤长生草在野外是生长在石缝中的,所以它的根喜欢透气。
栽培时最好用泥炭、椰土、珍珠岩、剩的蜂窝煤烧碎渣等充分混合的土,这样的土透气透水。
南方潮湿,所以大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北方干燥,则小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
⑥长生草的家乡没有大树遮阳,它只能全天暴露在阳光下,又饱受寒风阵阵。
家庭栽培时,春季秋冬这三个季节最好把花盆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保证长时间日照。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生草会呈现出最美的颜色。
夏季高温高湿,对长生草是个考验。
这个季节要避免它晒到直射阳光,但又不能太暗,需要明亮的
散射光。
还要少浇水,因为空气湿润,土壤很热,过多的水会把植物闷死。
可在凉爽的夜间稍微浇点水。
如果长生草是超级大群生长的,就很难在特别潮湿的环境里生长,那么最好忍痛分株,否则容易腐烂。
⑦长生草容易染上“根粉蚧”(一种吸食根部汁液的白色小虫),可以用蚧必治、速扑杀或呋喃丹等药物灌根,但这几种药都属于高毒性农药,最好不要轻易使用。
最安全的是整盆土倒掉,清洗根部后,将它植入新土中。
⑧造景时可以将长生草群植在一起,形成“百花齐放”的壮观美景;也可以利用长生草侧芽繁殖的特点,打造长生草“瀑布”;还可以把它种在墙缝里、砖块间,欣赏它原生的味道。
⑨长生草,是欧洲的老明星,中国的小新贵。
永恒之莲,魅力无限。
(选自《博物》,有删改)
1.下列做法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
A.现在,长生草在欧洲有许多品种,但在中国只有极少的几个品种。
B.春天,我们可把长生放放在窗台上,让它享受充足阳光。
C.发现长生草生出白色小虫,可以给它清洗根部,更换土壤。
D.为提升长生草的观赏性可以买来大花盆,进行群植。
2.选文②-⑧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长生草?
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中⑤⑥⑦三个段落位置不能调换,为什么?
9.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也许把蚂蚱腿就绑掉,线头上只拴了一只腿,而不见蚂蚱了。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抡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
“下雨了,下雨了。
”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定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在说明什么?
2.文中童年的“我”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概括。
“我”为什么对大花园这么喜爱?
3.“一切都是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4.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呼兰河还有哪些精神上的盛举?
10.最可悲的教育,是寒门养贵子
①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父母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看中“富养”孩子,就算勒紧裤腰带,也要倾其所有地供养孩子。
②但普通家庭再怎么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无法凭空假装富裕。
结果是,父母在身后负重前行,子女在人前过得光鲜亮丽,还嫌父母没见识,不懂生活。
③真正的富养,富在见识和眼界。
可是,在焦虑的现代社会,“富养”早己被人误读,许多父母简单地将“富养”理解为“砸钱”,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
④之前去四川支教时,见到一个现象:支教的那个班级里,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只有春节期间才能回来见孩子一面。
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他们给孩子买最新的iPad,每个月给他们高于当地生活水平的生活费。
结果呢,这些孩子却花大量时间用iPad看小说、玩游戏,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最新的科技产品。
他们在物质上贫乏吗?比起周围的孩子,他们的物质条件算是好的,但有了基本的物质,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教育,他们仍然缺乏眼界和知识。
⑤真正优质的教育从来不是砸钱就能获得的。
家长们不应该为经济不够优渥而焦虑,而应该反省有没有在精神上富养孩子。
⑥在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16岁的武亦姝在舞台上表现的自信与从容令人折服。
她至少有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用她的话讲就是:“先抢下来再说,反正我都会的。
”但她并不是一个诗词的复读机。
她的诗词(A)(积累、沉淀),是出于热爱,更是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她父母喜欢阅读,家中藏书很多。
⑦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面,双门洞的孩子都是“富养”长大的,他们富在精神世界,富在父母给了他们很多很多的爱……孩子们也从父母身上继承了贱兮兮的乐观、穷兮兮的精致,以及好强。
虽然生活很清苦,但大家在一起比什么都开心。
⑧给孩子很多爱,他才会明白家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也许贫困的家庭会让他们过早地感受到成人世界的不易,但也让他们更加懂得感恩父母,进而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
⑨富养不是为了满足孩子对富人生活的想象,而是教会孩子在生活的苦难面前竖强、坚韧;体贴父母的不易,引导孩子依靠勤奋和付出改变不如意的现状。
让他们明白:唯有精神的成长、意志的坚强,以及勇气的磨炼,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⑩西方精英教育坚持一个育人准则:终身学习和全面成长。
这是保证财富代际传承的必要条件。
所以,“富养”并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物质要求,而是富在养精神、见识和自我修养。
(摘自《意林》2017年12月24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文中画线的句子(A)处应选择的词语是_______,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5.为了避免“寒门养贵子”的现象发生在自己身上,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想怎么做。
四、文言文阅读
11.文言文阅读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材料一: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材料二: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材料三: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泛爱乐善。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
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1、这首词写于欧阳修贬官颍州时。
2、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
1.解释(丙)文中的加点字。
徙.陈州_________其后虽.贵_________
2.《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的“记”是一种文体,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判断“记”属于哪类文体?()
A.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
B.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C.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
3.(乙)文中五个句子都是“也”字句。
“也”在全文出现了21次,使我们读来摇曳生姿。
“也”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
那么和“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中的“也”表达的语气相同的一句是()
A.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B.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环滁皆山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5.给丙文中的划线句断句。
(限断2处)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坚守的信条,请联系(丙)文中的三则材料,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
7.从(丁)词中“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和《醉翁亭记》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欧阳修?结合(丁)词内容,说说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体现在哪里。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___________)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__)杂然
..相许(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文正公在睢阳掌学,有孙秀才者索游上谒,文正赠钱一千。
明年,孙生复道睢阳谒文正,又赠一千,因问:“何故汲汲①于道路?”孙秀才戚然却色曰:“老母无以养,若日得百钱则甘旨②足矣。
”文正曰:“吾观子辞气,非乞客也,二年仆仆,所得几何,而废学多矣。
吾今补子为学职,月可得三千以供养,子能安于为学乎?”孙生再拜大喜。
于是授《春秋》,而孙生笃学不舍昼夜,行复修谨。
文正甚爱之。
明年,文正去睢阳,孙亦辞归。
后十年,闻泰山下有孙明复先生以《春秋》教授学者,道德高迈,朝廷召至太学,乃昔日索游孙秀才也。
汲汲:形容心情迫切。
甘旨:美味的食物。
1.解释加点的词语何故.汲汲于道路(2)吾观.子辞气
2.下列对加点句的理解,最恰当一项是
A.孙明复专注于学习,昼夜不回家
B.孙明复放弃了学习,昼夜不回家
C.孙明复专注于学习,昼夜不放弃
D.孙明复专注于听课,昼夜不放弃
3.本文最后一句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
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心窃乐之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林壑尤/美B.作亭/者谁C.饮少辄/醉D.昨/游江上
3.(小题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4..读懂山水山水风光,移步换景。
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
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3
分)
五、名著阅读
15.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鲁滨孙给野人起“星期五”这个名字,主要是自己在星期五这天救了他,这样既便于称呼,也可以纪念这个日子。
(______)
(2)《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戴宗有道术,绑四个甲马,可日行八百里,他的江湖绰号是“拼命三郎”。
(______)
(3)在艺术上,《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______)
六、诗歌鉴赏
16.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七、作文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98年,著名美籍华裔花样滑冰选手关颖珊和美国花样滑冰新秀——15岁的高一学生李宾斯基争夺奥运会女子单人滑冠军。
决赛中,经验丰富的关颖珊因为紧张出现了明显的失误,最终屈居亚军。
李宾斯基毫无压力,正常发挥,获得了冠军。
赛后,两人都接受了采访。
李宾斯基说:“我当时就想着转呀转呀,结果完全发挥出了水平。
”关颖珊说:“我想到了父母、奶奶……为了报答他们,我要好好发挥。
”
请仔细阅读上述材料,提炼观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见闻感受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④书写认真、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
【详解】
C.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
2.D
【解析】
【详解】
A项,糟塌——糟蹋;B项,肴野籁——山肴野蔌;C项,潮讯——潮汛。
3.D
【解析】
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气质有雅俗之别而无贵贱之分,所以高雅最恰当;后两空的选择则要注意语意的相对这一点,如奢华与淡泊,偏激与平和。
解答此题,可结合词义及语境辨析作答。
4.C
【解析】
【详解】
A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战略使命和责任”。
B词语顺序颠倒,改为“对话、交流、互鉴”。
D“更便捷、更方便”重复,去掉其中一个。
5.C
【解析】
【分析】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