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3. 比热容》公开课_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热容》一课比热容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说明
物理概念不但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
因为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如果对物理概念没有理解,就说不上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使用。
所以物理概念教学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本设计旨在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比热容概念建立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比热容,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相同”。
学生通过完整的探究经历感受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吸热本领。
教材力求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水平以及使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现象的习惯和水平,更重要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学,提升科学素质。
教材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水平。
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用它解释相关现象。
2、学情分析:探究实验部分对学生来说设计实验是个难点。
其中涉及到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实验做好相对应的铺垫。
实验结论只要求定性的结论便好。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知道比热容的概念和单位,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观察水平的同时、逐步养成科学地归纳分析问题的水平,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科学探究,初步学会从物理实验中找出物理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活动,在保持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的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水平。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策略
根据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学内容,本节课采取启发式教学、问题讨论、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使用多媒体课件作为必要的教学补充手段。
学生通过探究、观察、对比、分析、归纳、讨论等方法获取知识,理解概念。
五、教学过程
上课开始,向学生展示图片
比热容
创设情境: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夏天大家去海边,都有这样的体会:中午时分,沙子烫脚,而海水却让人感到舒适,同样接受太阳的辐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学们想过吗?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寻找答案。
讨论并思考: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相关?
提出问题(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
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2)一壶水加热到80℃和
100 ℃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物体吸收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3)将质量相同的铜块和
铁块加热,升高相同的
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
多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够确定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关,猜测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相关。
教师明确今天的探究任务: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相关?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哪些
因素有关?
(1)物体的质量(m)
(2)物体温度升高的多少(Δt)
(3)可能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解决以下问题:
1、你用什么方法探究这个问题?
2、如何量取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
3、用什么来加热水和沙子?
4、怎样确定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这里用到了什么物理方法?
5、根据方案需要什么器材?如何安装、操作,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
6、如何判断吸热多少是否与物质种类相关?
学生讨论回答
1、用控制变量法
2、天平称取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
3、用酒精灯
4、加热时间长短(为确保加热时间的长短代表吸收热量的多少应该选择同样的热源和同样的容器);转换法。
5、讨论回答:天平、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沙子、水、小烧杯、温度计、搅拌棒等。
6、方案一: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
实验探究:物体吸收热量是否
与物质种类有关
方法一:在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分别加
入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用酒精灯加热,
温度升高相同时,比较加热的时间。
方法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分别
加入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同时用酒精
灯加热,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升高的
温度。
为了便于操作,选择方案二实行探究。
7、表格设计
探究实验
比
热
容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实验数据引导学生的出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同。
教师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相同热量,水升温少,如果让水和沙子升高的温度一样需要怎么办?学生很容易想到要对水加热更长的时间。
换句话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的时间长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水平强,即不同物质的吸热水平是不同的。
为了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引入比热容这个概念。
(板书:1、物理意义描述不同物质吸热本领的物理量)既然物体吸热多少不但与物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相关,还与物质的种类相关,所以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水平时应该控制哪些变量?观察谁?学生根据刚才的探究得出要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水平就要比较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
故我们把一千克某种物质温度升高一摄氏度吸收的热量定义为该种物质的比热容。
如果我们知道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t时吸收的热量为Q,那么比热容c能够表示为什么?学生通过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结合数学知识得到c=Q/(m. ⊿t)。
这
就是比值法定义的比热容。
有了这个公式,比热容的单位学生也能够自己导出。
(板书比热容公式及的单位)教师讲解:一千克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一摄氏度吸收的热量和温度降低一摄氏度放出的热量是相等的,所以比热容同样能够描述物质的放热水平。
这样将比热容的意义加以完善。
理解了比热容的意义,了解了比热容的定义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热容表,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类比以前学习的密度概念总结并板书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相关。
另外还能够发现水是自然界中比热容较大的物质。
引导学生利用这个发现解释课题引入时提的问题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体会和理解比热容这个物理概念。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讲解比热容概念时从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入手提出问题,引出猜想,再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让学生亲历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经历了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学会了使用控制变量和转换法解决物理问题,这个系列活动设计都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比热容这个概念的物理意义,从而协助学生加深对比热容这个概念的理解和理解,进而理解相关物理公式或规律。
概念教学中我们的目的不但仅是让学生记住某个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而要做到这个点,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既动脑又动手。
相对于对概念本身的记忆我们更重视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将科学的思维方法渗透给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也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