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市风帆中学2024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杭州市风帆中学2024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海外网文章指出,如今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到处卖弄笔墨,其实胸无城府
....,让人联想起鲁迅笔下那些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清国留学生”。
B.在读书汇报会上,张山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
....,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她喜欢收藏,买了不少关于古玩鉴定的书,到各地去按图索骥
....,结果收回来的东西多而杂。
D.从楼市表现来看,几个品牌房企业心领神会
....的降价方式可以被称作“多形态营销”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部分房企实际上都在“以价换量”。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
A.王帆竞选班长成功,就职演说那天,他精心准备后粉墨登场
....。
B.大明湖作为济南的一张风景名片,这里的行云流水
....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C.来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
....的和谐氛围让张亮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D.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
....谈反腐,向古人借智慧,对今人敲警钟。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A.绯.红(fēi)倜.傥(tì)贮.蓄(chǔ)锋芒毕露.(lù)
B.契.合(qì)呜咽.(yè)婆娑.(suō)言简意赅.(gāi)
C.秀颀.(qí)濒.临(pīn)雾霭.(ǎi)信手拈.来(niān)
D.亘.古(gèng)下载.(zǎi)舵.手(duò)浑身解.数(xiè)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太初元年,司马迁正式开始了《史记》的写作。
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四十七岁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这一年,李广的孙子李陵带领五千步兵出征匈奴,中途遇上了敌人的大部队,虽经浴血奋战,但终因而兵败。
李陵也投降了匈奴。
消息传入汉廷,武帝大为恼怒。
当他呼问司马迁对此事有何看法时,司马迁一方面为了安慰汉武帝,另一方面也痛恨那些、的小人,便说李陵的投降也许是,“李陵虽然失败被俘,看他的心意,是想相机报效汉朝”,(),不应该再过多地责怪他。
不料想这些话更加激怒了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和他周围的一群宠幸,结果司马迁被以“诬上”的罪名被处以死刑,后经司马迁自己申请改为宫刑。
这件事
辱负重地坚持着活了下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寡不敌众看风使舵落井下石权宜之计
B.众寡悬殊顺水推舟趁火打劫缓兵之计
C.众寡悬殊看风使舵趁火打劫权宜之计
D.寡不敌众顺水推舟落井下石缓兵之计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他真的投降了敌人,他投降前那种艰苦卓绝的奋战也足以扬名天下了。
B.他投降前那种艰苦卓绝的奋战足以为国扬名了,如果他真的投降了敌人。
C.如果他真的投降了敌人,那么他投降前那种艰苦卓绝的奋战也足以扬名天下了。
D.虽然他真的投降了敌人,但是他投降前那种艰苦卓绝的奋战也足以扬名天下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料想这些话更加激怒了他周围的一群宠幸和晚年多疑的汉武帝,结果司马迁被以“诬上”的罪名处以死刑。
B.不料想这些话更加激怒了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和他周围的一群宠幸,结果司马迁以“诬上”的罪名被处以死刑。
C.结果这些话更加激怒了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和他周围的一群宠幸,不料想结果司马迁被以“诬上”的罪名处以死刑。
D.不料想这些话更加激怒了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和他周围的一群宠幸,结果司马迁被以“诬上”的罪名处以死刑。
5.诗文默写。
_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大道之行也》一文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一句话是:选贤与能,__________。
中国文人一旦远离故土,总会涌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份思念,是李商隐在绵绵雨夜中“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的喟然轻吟,是马致远古道西风里“夕阳西下,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的孤单落寞,是杜甫困居长安“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春望》)的殷殷期盼,是范仲淹驰骋于塞外边关“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的悲慨吟唱……漂泊异乡的游子们,不约而同地都有着一种思乡情结。
6.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二、阅读
7.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
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③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
老河兵⑦闻之。
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赵括(人名,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人名,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③,而括易言之④。
使⑤赵⑥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
赵括既代廉颇(人名,赵国名将),悉更约束,易置⑦军吏。
秦将白起(人名,秦国将领)闻之,纵奇兵⑧,佯败走,而绝其粮道。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②难:驳倒。
③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
④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
⑤使:假使。
⑥赵:赵国。
⑦易置:撤换。
⑧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1.解释句中画线的词语。
①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_____)
②棹.数小舟(______)
③以天下莫.能当(______)
④佯.败走(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①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②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3.赵奢认为儿子赵括不能做大将带兵打仗的原因是什么?请选用原文回答。
4.纵观甲、乙两文,从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8.阅读《醉翁亭记》,回答下列小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着,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洌,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意:______
(2)酣:______
2.把下列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文章中“乐亦无穷”的原因是指①______。
从文章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②______和③______。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9.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所好轩记
[清]袁枚
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
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
其胜群好奈何?曰:袁子好味,好茸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①、名人字画,又好书。
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
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
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虽然,谢众好而昵焉,此如辞狎友②”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
毕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
昔曾晳③嗜羊枣,非不嗜脍炙也④”,然谓之嗜脍炙,曾晳所不受也。
何也?从人所同也。
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
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
患得之,又患失之。
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小仓山房续文集》
[注释] ①珪璋彝尊:珪璋(guī zhāng):古代两种贵重的礼器。
彝(yí)尊:古代祭祀用的青铜酒器。
②狎友:关系密切而行为不庄重的朋友。
③曾晳(xī):名点,孔子的学生,曾参的父亲。
④脍炙(kuài zhì):切细的肉和烤热的肉。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_______)过是.欲少味矣(_______)患.得之(______)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______)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3.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3处)
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
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
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
5.众多的爱好中,袁枚为什么把读书的爱好置于其他的爱好之上?
6.上文中,袁枚说道:“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
”《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很多可以佐证以上观点的语句,请写出三处。
(不要求用原文,用自己的话表达即可。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生机
汪曾祺
芋头
一九四六年夏天,我离开昆明去上海,途经香港。
因为等船期,滞留了几天,住在一家华侨公寓的楼上。
这是一家下等公寓,已经很敝旧了,墙壁多半没有粉刷过。
住客是开机帆船的水手,跑澳门做鱿鱼、蠔油生意的小商人,准备到南洋开饭馆的厨师,还有一些说不清是什么身份的角色。
这里吃住都是很便宜的。
住,很简单,有一条席子,随便哪里都能躺一夜。
每天两顿饭,米很白。
菜是一碟炒通菜、一碟在开水里焯过的墨斗鱼脚,顿顿如此。
墨斗鱼脚,我倒爱吃,因为这是海味。
——我在昆明七年,很少吃到海味。
只是心情很不好。
我到上海,想去谋一个职业,一点着落也没有,真是前途缈茫。
带来的钱,买了船票,已经所剩无几。
在这里又是举目无亲,连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
我整天无所事事,除了到皇后道、德辅道去瞎逛,就是踅到走廊上去看水手、小商人、厨师打麻将。
真是无聊呀。
我忽然发现了一个奇迹,一棵芋头!楼上的一侧,一个很大的阳台,阳台上堆着一堆煤块,煤块里竟然长出一棵芋头!大概不知是谁把一个不中吃的芋头随手扔在煤堆里,它竟然活了。
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
在寂寞的羁旅之中看到这几片绿叶,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喜欢。
这几片绿叶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张地说,使我获得一点生活的勇气。
豆芽
秦老九去点豆子。
所有的田埂都点到了。
——豆子一般都点在田埂的两侧,叫做“豆埂”,很少占用好地的。
豆
子不需要精心管理,任其自由生长。
谚云:“懒媳妇种豆”。
还剩下一把。
秦老九懒得把这豆子带回去。
就掀开路旁一块石头,把豆子撒到石头下面,说了一声:“去你妈的!”又把石头放下了。
过了一阵,过了谷雨,立夏了,秦老九到田头去干活,路过这块石头,他的眼睛瞪得像铃铛,石头升高了!他趴下来看看!豆子发了芽,一群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
“咦!”
刹那之间,秦老九成了一个哲学家。
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
玉渊潭当中有一条南北的长堤,把玉渊潭隔成了东湖和西湖。
堤中间有一水闸,东西两湖之水可通。
东湖挨近钓鱼台。
“四人帮”横行时期,沿东湖岸边拦了铁丝网。
附近的老居民把铁丝网叫做铁蒺藜。
铁丝网就缠在湖边的柳树干上,绕一个圈,用钉子钉死。
东湖被圈禁起来了。
湖里长满了水草,有成群的野鸭凫游,没有人。
湖中的堤上还可以通过,也可以散散步,但是最好不要停留太长,更不能拍照。
我的孩子有一次带了一个照相机,举起来对着钓鱼台方向比了比,马上走过来一个解放军,很严肃地说:“不许照!”行人从堤上过,总不禁要向钓鱼台看两眼,心里想:那里头现在在干什么呢?
“四人帮”粉碎后,铁丝网拆掉了。
东湖解放了。
岸上有人散步,遛鸟,湖里有了游船,还有人划着轮胎内带扎成的筏子撒网捕鱼,有人弹吉他、吹口琴、唱歌。
住在附近的老人每天在固定的地方聚会闲谈。
他们谈柴米油盐、男婚女嫁、玉渊潭的变迁……
但是铁蒺藜并没有拆净。
有一棵柳树上还留着一圈。
铁蒺藜勒得紧,柳树长大了,把铁蒺藜长进树皮里去了。
兜着铁蒺藜的树皮愈合了。
鼓出了一圈,外面还露着一截铁的毛刺。
有人问:“这棵树怎么啦?”
一个老人说:“铁蒺藜勒的!”
这棵柳树将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继续往上长,长得很大,很高。
1.本文作者描写了三种植物顽强的生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按要求赏析句子。
(1)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他的眼睛瞪得像铃铛,石头升高了!他趴下来看看!豆子发了芽,一群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3.文章第三部分最后一句“这棵柳树将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继续往上长,长得很大,很高”有什么含义?4.本文与陆蠡的《囚绿记》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5.阅读本文后,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不少于三点)?
11.现代文阅读
蔡志忠
⑴二哥蔡高雄小学毕业后,便到台北当学徒。
那年冬天的一个傍晚,母亲在厨房煮饭,我坐在炉灶前帮忙把柴火丢入灶中。
13岁的二哥忽然从台北回家,蹲在灶前不发一语。
⑵母亲说:“台北工作怎么样啊?生活习惯吗?”
⑶二哥默默不语,红了眼眶。
母亲接着问:“我托你堂哥带棉被给你,听说你拿到棉被便开始哭,到底怎么回事?”二哥突然哭起来:“原本我已经和老板讲好,要回家拿棉被,堂哥却送来了,我就不能回家了啊!”二哥说完,又开始哭,原来他想家想得紧,一心想逃离台北,借故回家。
⑷三年级暑假,家中接到一封来自台北的电报:“雄,车祸,父母速来。
”
⑸父母急急忙忙坐火车去台北。
原来二哥在台北水电行工作时,骑自行车送货,在赤峰街平交道的坡上,被一辆人力三轮板车撞了个正着,内脏严重受损,生命垂危,必须立刻动开腹手术。
母亲留在台北医院看护二哥,父亲赶回彰化向亲友借了四万元,又急忙赶去台北。
⑹此后三个月,父母都在医院全心照顾二哥,偶尔回彰化来,也只住一天就急忙离去,生怕二哥的病情随时发生变化。
⑺第一次开刀,二哥病况仍不稳定。
医生立刻开第二次刀,二哥却依然在死亡边缘挣扎。
⑻第三次开刀时,二哥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打麻醉剂,只好无麻醉开刀,听说他有如来自地狱的惨叫声震动了医院整栋大楼。
可怜的二哥,肚皮上留下了三条长疤,每一道疤痕都长达二十厘米。
⑼父母将家中所有的钱都用来抢救二哥了,没留下一分生活费给我们姐弟三人,更别说零用钱了。
漫漫三个月,我和大姐、妹妹三人相依为命,自己料理生活起居。
唯一能依靠的是:一缸白米、几瓮豆腐乳及酱瓜。
⑽我大嫂是秀水乡富豪的长女,娘家经营酱油工厂。
除制作酱油,也利用制作酱油的豆瓣生产豆腐乳和酱瓜。
自从大哥结婚后,我们家中的酱油、豆腐乳、酱瓜就从未缺过。
⑾姐弟三人苦守家园的日子正逢梅雨季,天天下小雨,白米长米虫,酱油、豆腐乳、酱瓜也都长满肥胖蠕动的蛆,看起来很可怕。
⑿整瓮白米都生满了约一厘米长的黑色小虫,淘米时无法筛选干净,煮成饭后,上面密密麻麻爬着几百只小虫,看起来挺吓人;煮成稀饭,虫子会漂浮在上面,再用勺子捞干净。
⒀这三个月我们每天吃稀饭,配豆腐乳和酱瓜。
我与姐姐对瓶子里的虫子不在意,妹妹则要我们替她挑选方方正正、没被虫子咬过的豆腐乳,她才敢吃。
⒁三个月后,二哥健健康康地回到家乡,大家都感到欣喜万分。
走在他后面拎着衣服杂物的父母,开朗的笑容背后是掩不住的疲惫,双颊明显凹陷下去,看起来好像老了好几岁。
⒂我知道父母亲度过了一段精神与体力极度耗竭的岁月,而二哥也真的没有辜负这段少年时期父母对他的悉心呵护。
在父母过世之前的十几年岁月里,他是我们兄弟姐妹五人当中,真正照顾双亲到老的孝子。
而我只是名义上给父
⒃我们姐弟三人只靠一缸白米和几瓮豆腐乳及酱瓜,没花一块钱度过三个月的那段日子,也让我对钱有了新的认识:“过多的钱只是为了满足对财富的贪欲,不是为了生活。
”
(相关链接)蔡志忠,男,1948年出生于彰化,著名漫画家。
先后拍摄了《老夫子》、《乌龙院》等长篇动画电影。
1983年开始创作四格漫画,已有100多部作品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多种语种版本出版,销量超过了3000万册。
1981年获得金马奖最佳卡通片奖,1985年获选十大杰出青年,1999年获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颁奖,2011年获"金漫奖"终身成就奖。
1.“与虫混战的日子”,“我们”一家主要经历了哪些事情?
2.第⑼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第⑿段中为什么细致描写“吓人”的“虫子”?
4.下面这段文字中的加点词语富有表现力,请进行赏析。
走在他后面拎着
..下去,看起来好像老了好几岁。
..,双颊明显凹陷
..衣服杂物的父母,开朗的笑容背后是掩不住的疲惫
5.第⒂段中的“而我只是名义上给父母增添光彩,实际上是华而不实的角色。
”有怎样的含义?
三、应用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近日,网民“山鹰加错”在微博中称,在游览腾冲北海湿地保护区时,一张鸟类图文介绍让人深感困感。
在对大斑啄木鸟的宣传材料中,“其他”一栏居然写着“全体可入药,有滋阴补虚、健骨、解毒的功效";至于对其他珍稀鸟类的介绍中,也都写有“肉味鲜美,食用强身健体,可入药”的字样。
这条微博一经发出,便引起网民的热议一因为就保护区的定位而言,湿地保护区身负野生动物保护之责,其科普宣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人们认识动物,进而珍惜和保护动物;但是这种把科普变成了“食谱”,告知人们其味道如何鲜美,其营荞如何丰富,让人顿生食欲的宣传方式很多人表示无法接受。
这种“食谱式”的宣传方式实在有违保护区的宗旨。
你认为什么样的宣传材料更合适?(不少于120字)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请以“在心间流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亲情、快乐、泪水等),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用上多种表达方式、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书写工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④不得抄袭或套作;⑤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A“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符合句意,B“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D“心领神会”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不符合句意。
故答案为C,“按图索骥”比喻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D
【解题分析】
A.粉墨登场,意为用粉墨化妆,登台演戏。
多指坏人乔装打扮,登上政治舞台,也指单纯的登台表演。
含贬义,不符合语境;
B.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不符合语境;
C.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不符合语境;
D.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使用正确;
故选D。
3、B
【解题分析】
A.贮.蓄zhù。
C.濒.临bīn。
D.亘.古gèn、下载zài。
4、1.A
2.A
3.D
【解题分析】
1.寡不敌众:人少的一方抵挡不住人多的一方。
众寡悬殊:指双方力量相差很大。
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寡不敌众”。
看风使舵:比喻态度、做法等跟着情势转变方向(含贬义)。
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看风使舵”。
落井下石: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
趁火打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泛指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益。
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落井下石”。
权宜之计: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变通方法。
缓兵之计:使敌人延缓进攻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
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权宜之计”。
故选A。
2.根据语境可知,括号里的内容应是司马迁谈对李陵投降一事的部分看法。
B选项的表述突出了李陵的战绩,弱化
果”句的基础之上,这不合实情。
D“虽然……但是”表转折关系,“虽然”句认可李陵已投降,这不合实情。
故选A。
3.A 语序不当。
“他”指汉武帝还是李陵,表意不明;重点不突出,“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应与“他周围的一群宠幸”对调位置。
B 语序不当。
介词“被”应放在“司马迁”之后。
C不合逻辑。
根据逻辑可知,“不料想”应发生在前,“结果”应发生在后。
5、(1)我想那缥缈的空中(2)一蓑烟雨任平生(3)讲信修睦(4)何当共剪西窗烛断肠人在天涯烽火连三月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
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
此题中注意“缥缈”“蓑”“睦”的书写。
6、罗广斌、杨益言《烈火中永生》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
答这种题,必须要熟悉原著的情节内容。
死记硬背作者。
二、阅读
7、1.终于,到底划船没有一个(人)假装
2.(1)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是只知道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难道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2) 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赞美他。
3.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4.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讲理论不重视实践,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只有从实践中得到的理论才有价值,否则不仅无益,而且害人。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根据语境来判断字义。
特别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现象。
本题注意:竟:终了,最后。
棹(zhào):名词作动词,划(船)。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或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必须准确理解关键字词,这一句要抓住尝、言、难、善这几个词,弄清重点字词含义后,再逐字翻译,翻译后疏通语句。
注意以下关键词:据理臆(yì)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臆断,主观地判断。
尝:曾经。
言:谈论。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审题,再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答题范围。
对于可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