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密云初三(上)期中化学(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北京密云初三(上)期中
化学
2023.11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24道小题,满分70分。
考试时间70分钟。
2.请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14 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
)
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A. 发光发热
B. 产生气体
C. 颜色改变
D. 生成新物质
2.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是
A. He
B. N2
C. O2
D. CO2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4. 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 灭火
B. 作燃料
C. 光合作用
D. 医疗急救
5.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红磷
B. 铁丝
C. 木炭
D. 镁条
6. 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 2H
B. 2H2
C. H
D. H2
7. 空气是由______构成的
A. 空气分子
B. 多种气体分子
C. 多种原子
D. 一种元素
8. 铜是一种常见的有色金属。
铜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铜原子的中子数为29
B. 铜的元素符号为CU
C. 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g
D. 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
9. 下列仪器中不.可直接加热的是
A. 试管
B. 烧杯
C. 燃烧匙
D. 蒸发皿
10. 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
...的是
A. B. C. D.
11. 如图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最右侧“O”表示()
A. 氢元素
B. 氢原子
C. 氧元素
D. 氧原子
12. 氯化钯(PdCl2)可用于检测CO。
PdCl2中Pd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6分)
〖生产实际分析〗
13. 医用双氧水(如图)是过氧化氢与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得到的液体,常用于伤口消毒。
过氧化氢易分解,光照会加快其分解速率。
(1)过氧化氢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医用双氧水是纯净物
B. 医用双氧水应该放置于阴凉处密封保存
C. 将医用双氧水涂于伤口消毒时有气泡产生,该气体可能是氧气
14. 2021年5月,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着陆。
“祝融号”火星车的车身选用高强韧性的新型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
(1)碳化硅(SiC)中Si元素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CO2是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火星大气中CO2和地球大气中CO2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从微观角度解释)
15. 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如图为其计算机模拟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B. 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 在弱电场下,水分子从运动转变为不再运动
D. 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科普阅读理解〗
16.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被广泛用于空气净化和污水处理等方面。
表活性炭对常见气体的吸附能力均值
mg/g)、比表面积(m2/g)、充填密度(g/cm3)、强度(%)方面的对比如图1所示(图中充填密度与强度数值都进行了可视化处理)。
用含碳量高、成本低廉、可再生能力强的农作物制备木质活性炭,有着很好的前景与可行性,比如以新疆的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可制备高效的木质活性炭。
分别称取不同质量的棉花秸秆活性炭,加入到50mL、5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中,充分混合10min后测定其吸附率,结果见图2。
图中吸附率越高表明棉花秸秆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越好。
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进,活性炭在环保、食品、医药、化工、农业等诸多领域的用途会更加广泛。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所列气体中,活性炭对______的吸附能力最强。
(2)用棉花秸秆为原料制备木质活性炭有着很好的前景与可行性,理由是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活性炭对气体的吸附能力强弱可能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
②由图1可知,比表面积越大的活性炭对碘的吸附值越大。
()
③由图1可知,煤质活性炭的充填密度与强度均明显低于纤维活性炭。
()
(4)由图2可得出结论:在50mL、5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中,充分混合10min,______。
〖生产实际分析〗
17. 如图是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有关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主要利用液氮和液氧的______不同。
(2)分离塔中发生的是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氧压机将氧气压缩到钢瓶中,压缩氧气的微观本质是______。
18. 2022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大明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在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在操作①至③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操作___________。
(填操作序号)
(2)液体D为无色、无味液体,由液体C转化到液体D的过程中,利用活性炭的性质是:
___________。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19.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水上面气体的体积为120mL。
量筒中装有40mL水。
(1)将导气管放入水中,打开弹簧夹,双手捂住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______。
(2)集气瓶内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3)最终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______mL。
(4)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红磷的用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B.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C. 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20. 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通电一段时间后,检验玻璃管b中产生的气体可以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如果观察到______的现象,则证明气体是______;a与b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
(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
21.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下同),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2)为了获得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此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操作是______。
(3)装置F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
A. 吸收有毒气体产物
B. 降温高温溅落物的温度
C. 显示气体体积变化
22. 为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采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其中1和2中均为澄清石灰水
.....
。
(1)人呼气时,应将A______(填“打开”或“关闭”,下同),B______,此时可观察到瓶2内的现象是______;
(2)瓶2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反复多次上述操作,可得出结论。
〖科学探究〗
23. 氯酸钾可以用于制取氧气,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氯酸钾催化剂
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某兴趣小组对氯酸钾
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
(2)表中所列三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_。
(3)实验3中取氯酸钾的质量为______g。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氯化钾__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
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
..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______。
(5)要比较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______。
〖实际应用定量计算〗
24. 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主火炬塔“钱江潮涌”采用甲醇(H3COH)作为燃料,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废碳再生利用——通过捕捉二氧化碳制备甲醇。
甲醇作为燃料,有价格低、污染小、更安全的优点。
(1)甲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甲醇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为______。
(3)根据甲醇的化学式推算,每1个甲醇分子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个二氧化碳分子。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
)
1. 【答案】D
【详解】A、发光、发热是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A选项错误;
B、有沉淀或气体产生是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B选项错误;
C、颜色发生改变是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C选项错误;
D、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D选项正确。
故选:D。
2. 【答案】C
【详解】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和杂质0.03%,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是氧气;
答案:C。
3. 【答案】A
【详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氧、硅、铝、铁,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
故选:A。
4. 【答案】D
【详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不能用于灭火,故选项错误。
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可用于光合作用,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故选项错误。
D、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抢救,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 【答案】B
【详解】A、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此选项不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此选项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选项不正确;
D、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B。
6.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A.2H表示两个氢原子,故选A;B.2H2表示两个氢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C.H 表示氢元素或表示一个氢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D.H2表示氢气,表示一个氢分子,表示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表示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故D不符合题意。
考点:化学符号的意义。
7. 【答案】B
【详解】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混合而成的,所以空气是由多种气体分子构成的。
故选B 。
8. 【答案】D
【详解】A 、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铜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9,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铜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铜元素的质子数是29,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铜的中子数≈64-29=35,A 选项错误;
B 、铜的元素符号是Cu ,B 选项错误;
C 、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铜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C 选项错误;
D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铜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9,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铜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9,D 选项正确。
故选:D 。
9. 【答案】B
【详解】A. 试管可直接加热,不符合题意;B. 烧杯不可直接加热,要垫上石棉网,符合题意;C. 燃烧匙可直接加热,不符合题意;D. 蒸发皿可直接加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10. 【答案】B
【详解】A 、氧化钙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钙元素化合价为+2,化学式为CaO ,书写正确;
B 、氯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氯元素化合价为-1,化学式为FeCl 3,书写错误;
C 、氯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氯元素化合价为-1,化学式为NaCl ,书写正确;
D 、氧化铝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化学式为Al 2O 3,书写正确。
故选B 。
11. 【答案】B
【详解】由图示可知一杯水由很多水滴构成,水滴又是由很多水分子构成,通过水分子的模型可知,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图中右侧“O”表示氢原子,故选B 。
12. 【答案】B
【详解】氯元素通常为-1价,设PdCl 2中Pd 的化合价为x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 +(-1)×2=0,x =+2。
故选B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6分)
〖生产实际分析〗
13. 【答案】(1) 过氧化氢→光照
水+氧气 (2)BC
【小问1详解】
过氧化氢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氢→光照水+氧气。
【小问2详解】
A、医用双氧水中存在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错误;
B、过氧化氢易分解,光照会加快其分解速率,医用双氧水应该放置于阴凉处密封保存,正确;
C、过氧化氢易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将医用双氧水涂于伤口消毒时有气泡产生,该气体可能是氧气,正
确。
故选BC。
14. 【答案】(1)非金属(2)分子构成相同
【小问1详解】
硅是“石”字旁,所以碳化硅(SiC)中Si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小问2详解】
火星上的CO2与地球上的CO2是由相同分子构成的,因此化学性质相同。
15. 【答案】D
【详解】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分子种类没变,是物理变化,原子个数没变,A说法错误;
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分子种类没变,分子间隔发生变化,B说法错误;
C、弱电场作用下,分子运动变得有规律了,但还是在不断运动着,C说法错误;
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D说法正确;故选:D。
故选:D。
〖科普阅读理解〗
16. 【答案】(1)氯气##Cl2
(2)棉花秸秆含碳量高、成本低廉、可再生能力强(写出一点即可)
(3) ①. 对 ①. 对 ①. 错
(4)在实验范围内,在加入低于0.1g棉花秸秆活性炭时,随着棉花秸秆活性炭质量的增加,吸附率增强,但在高于0.1g棉花秸秆活性炭时,随着棉花秸秆活性炭质量的增加,吸附率几乎不变
【小问1详解】
根据表1信息可知,活性炭对Cl2的吸附能力最强。
【小问2详解】
根据资料可知,用含碳量高、成本低廉、可再生能力强的农作物制备木质活性炭,有着很好的前景与可行性,比如以新疆的棉花秸秆为原料。
【小问3详解】
①由表1信息可知,H2、N2、O2、CO2、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活性炭对它们的吸附能力也依次变强,则活性炭对气体的吸附能力强弱可能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说法正确。
①由图1可知,纤维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越大,其对碘的吸附值越大,则比表面积越大的活性炭对碘的吸附
值越大,说法正确。
①由图1可知,煤质活性炭的充填密度与强度均明显高于纤维活性炭,说法错误。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在加入低于0.1g棉花秸秆活性炭时,随着棉花秸秆活性炭质量的增加,吸附率增强,但在高于
0.1g 棉花秸秆活性炭时,随着棉花秸秆活性炭质量的增加,吸附率几乎不变。
〖生产实际分析〗
17. 【答案】(1)沸点 (2) 物理
(3) 压强增大,氧气分子间隔变小
【小问1详解】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主要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分离开来,液氮先变成氮气挥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
【小问2详解】
分离塔中主要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分离开来,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小问3详解】
氧压机将氧气压缩到钢瓶中,压缩氧气的微观本质是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变小。
18.【答案】(1) ①.过滤 ①. ①
(2)吸附性
【小问1详解】
过滤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因此操作①的名称为过滤;河水通过明矾吸附沉降除去大颗粒杂质,通过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操作①为吸附,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得到无色无味的水,再通过操作①得到蒸馏水,故操作①为蒸馏;这三种净水方式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故填:①;
【小问2详解】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由有色有味的液体C 转化到无色无味的液体D ,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19. 【答案】(1)装置气密性良好
(2)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3) 16 (4)B
【小问1详解】
将导气管放入水中,打开弹簧夹,双手捂住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小问2详解】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小问3详解】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消耗氧气体积为1120245
mL mL ⨯=,进入水的体积为24mL ,所以最终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
为40mL-24mL=16mL ;
【小问4详解】
A 、该实验中,红磷需过量,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不符合题意;
B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防止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导致测定结果偏大,符合题意;
C 、红磷熄灭后,应等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否则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0. 【答案】(1) ①. 木条复燃 ①. 氧气##O 2 ①. 2:1
(2) ①. 水通电氢气+氧气 ①. 分解
【小问1详解】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电解一段时间后,a 与b 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为2:1;玻璃管b 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故用带火星的木条在玻璃管尖嘴口检验气体,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小问2详解】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通电水
氢气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是分解反应。
21. 【答案】(1) ①. A ①.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 ①. C ①.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则已满 (3) B
【小问1详解】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A ,该反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小问2详解】
为了获得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故装置选C ,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此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操作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则已满;
【小问3详解】
装置F 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所以装置F 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降温高温溅落物的温度,防止集气瓶炸裂,故选B 。
22. 【答案】(1) ①. 关闭 ①. 打开 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检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小问1详解】
人呼气时,应将A 关闭,B 打开,呼出的气体进入2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较多,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时可观察到瓶2内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关闭;打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问2详解】
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所以瓶2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检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故填:检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科学探究〗
23. 【答案】(1)与2、3、4组实验分别形成对比组
(2) 二氧化锰 (3) 5
(4) ①. 有 ①. 反应生成的氯化钾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5) 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
【小问1详解】
为了明确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增加空白实验形成对比,所以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与2、3、4组实验分别形成对比组;
【小问2详解】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加入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溶液收集气体的时间最短,所以其催化效果最好;
【小问3详解】
为了控制单一变量,所以氯酸钾质量保持一致,所以实验3中取氯酸钾的质量为5g ;
【小问4详解】
由实验1和实验4中收集时间可知,氯化钾有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mL 氧气,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 ,说明反应生成的氯化钾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小问5详解】
反应速率还可以用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来表示。
要比较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
〖实际应用定量计算〗
24. 【答案】(1) 3:1
(2) 121100121+161+14
⨯⨯⨯⨯⨯% (3)1
【小问1详解】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甲醇中C 、H 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1431
⨯⨯=::,故填:3:1; 【小问2详解】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甲醇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121100121+161+14⨯⨯⨯⨯⨯%,故填:121100121+161+14
⨯⨯⨯⨯⨯%;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根据甲醇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则每1个甲醇分子完全燃烧可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故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