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葛根汤的方剂详解

合集下载

葛根汤的配方和用量

葛根汤的配方和用量

葛根汤的配方和用量
葛根汤是一道具有益气健脾、滋阴清热的传统汤品,适合于秋季气候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咳嗽、干咳、口干舌燥等症状的时候食用。

葛根作为葛藤根茎的根部,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滋阴润燥的功效。

葛根所含的多糖类物质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缓解体内不适症状。

配方
以下是葛根汤的配方:
•葛根:20克
•白术:10克
•桔梗:10克
•山药:20克
•熟地:15克
•枸杞子:适量
•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
1.将以上所有中药材洗净后放入煲中;
2.加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煲1-2小时;
3.最后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用量
一天喝一次,每次一碗。

最佳食用时间为早晚餐后,温热食用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
•本汤不适合在感冒或发烧时饮用;
•需注意个人体质调节,不宜过量。

葛根汤的配方和用量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来调整,如有不适请及时停止食用并咨询医生。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健康!。

《伤寒论》113方——葛根汤

《伤寒论》113方——葛根汤

《伤寒论》113方——葛根汤第五十六方——葛根汤阳明十七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先㕮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营为寒伤,闭束二阳卫气。

葛根汤,葛根泻阳明之卫,麻黄泻太阳之卫,桂枝、芍药,通经络而清营血,姜、甘、大枣,和中气而补脾精也。

1 太阳病,有中风与伤寒之别。

本条无汗恶风者,是太阳伤寒,内传阳明经病。

本条提纲无汗恶风,恶风者,从太阳伤寒理解为恶寒,从太阳中风理解为血热也可以。

阳明十八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太阳表寒外束,经络壅迫,郁遏阳明胃气,不能容纳水谷,已化之食,必当注泄而下,葛根、麻黄,泻二阳之卫郁,以松里气也。

1 太阳表闭,二日阳明经郁,是太阳与阳明合病也。

二阳合病者,只是经病,不是腑病。

腑病一成,则太少无权。

必自下利者,二阳之经壅迫阳明胃腑,不能容纳水谷,则注泄而下也。

葛根麻黄,泻二经之卫郁,以松里气也。

2 好多用葛根汤治愈的下利医案,其病理与治则,就是本条提纲。

只是大家都偏重无汗恶风的表证,忽略了下利里证。

所以治愈下利后,按语中没有提纲本条提纲。

《金匮》卷四,痉病十二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无汗,是伤寒之证,而小便反少,寒水不降也。

甲木生于壬水,太阳不降,甲木逆行,而贼胃土,故气上冲胸,而口噤不语。

以少阳之脉,下胸而贯膈,阳明之脉,挟口而环唇也。

此欲作刚痉。

葛根汤,姜、甘、大枣,和中宫而补土,桂枝、芍药,达营郁而泻热,麻黄散太阳之寒,葛根解阳明之郁也。

刚痉是太阳表寒束逼阳明之证,故用葛根。

1什么是痉病?以下即是痉病症状与注解。

痉病一: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名曰柔痉。

痉病二: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葛根汤组成:传统配方解析

葛根汤组成:传统配方解析

葛根汤传统配方解析摘要:本文通过对葛根汤的传统配方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其成分、功效、适用范围以及现代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数据驱动模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葛根汤的科学内涵,为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葛根汤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由葛根、麻黄、桂枝、甘草等药材组成。

这些药材在中医理论中具有独特的药性和功效,共同发挥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通过数据驱动模板,对葛根汤的传统配方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葛根汤的主要药材及其药性。

葛根,又称野葛,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风湿等功效。

麻黄,又称草麻黄,是一种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的药材。

桂枝,又称桂皮,是一种具有温经散寒、助阳化气、通络止痛等功效的药材。

甘草,又称蜜炙甘草,是一种具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等功效的药材。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葛根汤的功效。

根据中医理论,葛根汤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效:1) 解表散寒:葛根汤中的麻黄和桂枝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解除外邪侵入人体所引起的恶寒发热等症状。

2) 宣肺平喘:葛根汤中的麻黄具有宣肺平喘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因外邪侵入肺部所引起的咳嗽、气喘等症状。

3) 利水消肿:葛根汤中的麻黄和桂枝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消除因外邪侵入人体所引起的水肿、尿少等症状。

4) 生津止渴:葛根汤中的葛根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因外邪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口渴、咽干等症状。

5) 祛风湿:葛根汤中的葛根具有祛风湿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因外邪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

6) 调和诸药:葛根汤中的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协调各种药材之间的药性,使葛根汤发挥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葛根汤还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抗炎、抗氧化等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葛根汤的适用范围。

根据中医理论,葛根汤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病症:1) 感冒:葛根汤具有解表散寒、宣肺平喘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治疗感冒引起的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症状。

葛根汤的准确配方

葛根汤的准确配方

葛根汤的准确配方
背景介绍
葛根汤是一道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食疗汤品,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实践中。

葛根汤不仅味美可口,而且具有滋补身体、调和阴阳、增强体质等作用。

然而,由于其药材种类繁多,配方繁杂,很多人不清楚葛根汤的准确配方,容易出现误解。

本文将系统梳理葛根汤的准确配方,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制作这道传统汤品。

原料准备
葛根汤的制作需要准备以下原料: - 葛根 - 黄芪 - 红枣 - 枸杞子 - 淮山
制作步骤
第一步:处理药材
将葛根、黄芪、淮山洗净,红枣去核切成两半备用。

第二步:煮药
1.取一个煲或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

2.将葛根、黄芪、淮山放入煲中,煮约30分钟至出味。

3.加入红枣、枸杞子,继续煮10分钟。

第三步:调味
根据个人口味可适量加入冰糖或蜂蜜搅匀,即可食用。

饮用方法
葛根汤最适宜空腹饮用,每日一次,连续饮用7天达到更好的滋补效果。

结语
葛根汤是一款具有益气健脾、滋补养生功效的中医药食疗汤品,制作简单,功
效显著。

掌握葛根汤的准确配方和制作方法,有利于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是一款值得推荐的养生美食。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了解并体验葛根汤的魅力,能够从中受益。

(1)辛凉解表升麻葛根汤

(1)辛凉解表升麻葛根汤

(1)辛凉解表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汤〖方源〗《小儿药证直决》·阎氏小儿方论:“治伤寒、温疫、风热、壮热头痛、肢体痛、麻疹已发未发,并宜服之。

”〖组成〗升麻10g] 葛根细锉[10g] 芍药[6g] 甘草锉,炙 [3g] 各等分〖用法〗同为细末,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煎至一盏,量大小与之,温服无时。

〖方歌〗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发不透,解肌透疹此为良。

〖主治〗麻疹初起。

疹出不透,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脉数。

[分析]本方原治痘疹,今多用于麻疹初起。

麻为阳毒,以透为顺,若外邪郁表,肺气失宣,疹毒郁耳不得畅发,以致麻疹不出或出而不透,身热恶风,头痛肢疼,咳嗽,脉浮数;风邪疹毒上攻则目赤流泪;热灼津伤则口渴,口红苔干。

[麻疹病因病理示意图]麻疹有顺证合逆证之分:顺证:麻毒时邪——>肺(脾)——①肺失清肃—>发热、咳嗽等(疹前期)②邪从外泄—>全身出疹(出疹期)③邪退正虚—>热退疹回(回疹期)正虚毒重①闭肺—>咳嗽、气喘、鼻煽等失治②攻喉—>咳嗽、声哑逆证:——>麻毒炽盛——③陷心肝—>神昏惊厥误治④伤血络—>衄血、发斑护理不当〖功用〗解肌透疹。

(“麻为阳毒”“麻喜清凉”“疹不厌透”。

麻疹的常规治疗归纳为三个法则:宣透、清解、养阴。

方解君──升麻──入肺胃经,味辛甘性寒,解肌透疹。

臣──葛根──入胃经,味辛甘性凉,解肌发表,升津除热。

佐──芍药──和营泄热。

佐使──炙甘草──既可配芍药增强益气之力,又可调和诸药。

四药配伍,共奏疏风解肌,透疹解毒之功。

运用1.本方为麻疹未发,或发而不透的常用方剂。

以疹出不畅,舌红,脉数为证治要点。

若麻疹已透,以及疹毒内陷而见气急喘咳者不宜使用。

2.常用以治疗麻疹初起,疹发不透以及单纯疱疹、水痘等病符合上述证治要点者。

使用注意若麻疹已透,以及疹毒内陷而见气急喘咳者不宜使用。

文献《医方考》:“小儿初间发热壮盛,为风寒,为痘疹,莫能的辨,此方稳当,宜主用之。

葛根汤标准配方与用量

葛根汤标准配方与用量

葛根汤标准配方与用量
葛根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方,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的功效。

其配方和用
量对于病人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葛根汤的标准配方与用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葛根汤的标准配方包括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

葛根6克,麻黄3克,桂枝3克,芍药6克,甘草3克。

这是葛根汤的基本组成部分,每味药的用量都经
过严格的科学计算和临床验证,能够达到最佳的药效。

葛根汤的用量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次服用15克,儿童每次服用7.5克。

如果是煎剂,用水煎煮,每次服用1剂,一日3次。

如果是
颗粒剂,成人每次服用1袋,儿童每次服用半袋,一日3次。

需要注意的是,服药期间要遵医嘱,不得随意更改用量和服用频次。

葛根汤的标准配方和用量是经过严格的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的,具有较高的药
理活性和药效。

在使用葛根汤的过程中,病人应该严格按照医嘱和药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用药,不得随意更改用量和服用频次。

同时,病人在服药期间要密切观察自身的反应情况,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总之,葛根汤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方,其标准配方和用量对于病人的治疗效
果至关重要。

在使用葛根汤的过程中,病人和医护人员都应该严格按照标准配方和用量进行用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辛凉解表之升麻葛根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辛凉解表之升麻葛根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辛凉解表之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汤钱氏再加芍药甘草是阳明发热与头痛无汗恶寒均堪倚亦治时疫与阳斑痘疹已出慎勿使。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发不透,解肌透疹此为良。

组成:升麻三钱,葛根、芍药各二钱,炙草一钱。

轻可去实,辛能达表,故用升药发散阳明表邪。

阳邪盛则阴气虚,故加芍药敛阴和血。

升麻、甘草升阳解毒,故亦治时疫。

源自: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麻疹初起未发,或发而不透,身热头痛,无汗口渴,以及阳斑、发疹和时疫初起等。

方义分析:麻疹初起,疹发不畅,为本方主证。

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

麻疹之疾,是由小儿肺胃蕴热,又感麻毒时疫之邪所致。

若麻疹初起,又遇外邪袭表,抑遏疹毒外达之机,以致疹发不出,或疹出不畅。

麻毒、外邪犯肺,邪正相争,清肃失调,故初起可见身热头痛、咳嗽、脉浮数等肺卫症状;风邪疹毒上攻头面,故目赤流泪;热灼津伤,则口渴、舌红苔干。

治当辛凉解肌,透疹解毒。

方中升麻辛甘性寒,入肺、胃经,解肌透疹,清热解毒为君药。

葛根味辛甘性凉,入胃经,解肌透疹,生津除热为臣药。

二药相配,轻扬升散,通行肌表内外,对疹毒欲透未透,病势向外者,能因势利导,故为透达疹毒的常用组合。

方中芍药当用赤芍,味苦性寒而入血分,清热凉血之中兼能活血,用以解血络热毒,为佐药。

炙甘草与芍药,酸甘以化阴,并可调和诸药,为使药。

四药配伍,共奏解肌透疹之功。

若疹出顺畅者禁用此方。

这是个三类方。

这个方剂,主要是理解药味配合当中,升麻它跟葛根相配,是个透疹解肌,升散透疹的一个很好的药,所以升麻葛根人们把它作为解肌,透疹常用的组合,配了芍药这些,考虑到本来麻疹的特点。

作为一个证候一种提示,它这个肺胃有蕴热内因,外来它有外邪这种诱发因素,外邪它有一种感染都有一种过程,所以像肺胃蕴热,必然有一定的伤及阴津。

所以如果这个麻毒内陷啦,麻疹透发不出啊,郁而化热啦,很容易伤阴,可以造成邪毒盛而阴伤这种邪实正虚,升麻葛根汤配合芍药这类,提早就考虑益阴养血。

葛根汤的标准配方

葛根汤的标准配方

葛根汤的标准配方
葛根汤是一道常见的中药食疗汤品,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益气健脾的功效。

葛根汤的配方虽然简单,但是需要严格按照比例和方法制作,才能发挥其最佳的药用价值。

下面将介绍葛根汤的标准配方及制作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葛根30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炙甘
草5克,生姜3片。

这些材料可以在药店或中药材市场购买到,确保选购新鲜、质量良好的中药材。

接下来,我们按照以下步骤来制作葛根汤。

首先,将葛根、黄芪、白术、炙甘
草洗净,放入砂锅中。

然后加入适量清水,水量要稍微多一些,因为煮药时会有一部分水分蒸发掉。

接着加入生姜片,生姜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能够帮助药材更好地发挥功效。

将砂锅置于火上,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至1小时,直至药汤浓缩
为一碗左右。

煮药的时间要根据个人口感来定,如果喜欢浓稠的口感可以煮得更久一些,如果喜欢清淡的口感则可以提前关火。

最后,将煮好的葛根汤倒入碗中,去掉药渣,即可饮用。

葛根汤味道清淡,可
以根据个人口味适量添加冰糖或蜂蜜调味。

需要注意的是,葛根汤虽然是中药食疗,但并不适合所有人饮用。

孕妇、儿童、患有感冒、发热、湿疹等疾病的人群应避免饮用葛根汤。

对于其他人群,也应该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来决定是否适合饮用葛根汤,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总之,葛根汤是一道具有药膳功效的汤品,通过严格按照标准配方和制作方法
来制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药用价值。

希望大家在饮用葛根汤时,能够注意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科学合理地享用这道美味的药膳汤品。

《伤寒论》名方“葛根汤”的适应症

《伤寒论》名方“葛根汤”的适应症

葛根汤(麻黄+桂枝汤+葛根)【方剂组成】葛根12 克,麻黄9 克,桂枝 6 克,生姜9 克,芍药 6 克,炙甘草6 克,大枣 4 枚【用法】以水先煮麻黄葛根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

煮取一杯,温服,取微汗。

【方解】此于桂枝加葛根汤更加麻黄,故治桂枝加葛根汤证无汗而喘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31 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注解: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者,则以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今以无汗,故以有麻黄的本方主之。

《伤寒论》第32 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注解:既有头项强痛而恶寒的太阳表证,同时又有自下利的阳明里证,因谓为太阳与阳明合病,此宜以葛根汤主之。

按:下利而现太阳证,则病欲自表解,故发汗则愈,无汗表实者宜本方,自汗表虚者宜桂枝汤,此证常见。

宜注意。

又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宜读作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者。

意思是说:太阳与阳明合病必须有自下利者,才可用葛根主之,而不是说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定自下利。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第12 条: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注解:太阳病,无汗,小便不当少,今由于气上冲胸,水不得畅行于下,故小便反少。

牙关紧急不得语,已是为痉之渐,故谓欲作刚痉,宜以葛根汤主之。

按:《金匮要略》曰:“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又曰:“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本条即述刚痉的证治。

葛根汤本治项背强几几,实即项肌肉失和因致痉挛的证候。

若此证严重时,则致背反张的痉病、故太阳病发热恶寒无汗而痉者,当然须以本方主之。

不过本方的应用,并不限于以上所论。

由于葛根汤清凉解肌,而且解毒,故疹痘诸疾于初期太阳病时,概以本方治之。

依据经验,外感咳喘须发汗者,以用本方的机会为多。

尤其发热无汗而恶寒剧甚者,不问项背急与否多属本方证。

中医方剂》解表剂》辛温解表》葛根汤

中医方剂》解表剂》辛温解表》葛根汤

中医方剂》解表剂》辛温解表》葛根汤葛根汤,出自《伤寒论》,由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几味药组成,是临床常用的一个方子。

一、组成:葛根12克,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6克。

(炙)芍药6克大枣12枚(擘)二、药方原理:方中葛根升津液,濡筋脉为君;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为臣;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

三、葛根汤的功效。

发汗解毒,升津舒筋。

治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身痛无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

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以及关节痛等病证见上述症状者。

四、用法:上七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葛根,减至8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再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50毫升,覆取微似汗。

五、妙用葛根汤治疗14种病:对《伤寒论》有所了解的读者来说,提起葛根汤,大家想到的一般是它可以治疗项背强痛、下利,其实,葛根汤可以治疗的病证还有很多,子雨禾总结了14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治疗感冒。

临床上葛根汤用于风寒感冒比较多。

感冒伴有疲劳感,头痛,项背强,周身酸痛沉重,容易恶寒,皮肤痒,无汗,鼻塞等症状,用葛根汤30分钟就起效,加桔梗,治疗咽喉疼痛。

加生石膏,治疗感冒出现的烦渴、口渴症状。

2、治疗病毒性腹泻。

葛根是升阳、透散的药,可用葛根治疗腹泻,中医称之为逆流挽舟。

一位4岁的患儿,一开始是汗后受凉,然后就出现了肠鸣腹泻,大便清稀,有泡沫样,一天好几次。

全身症状有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纳差。

给葛根汤原方:葛根12g,麻黄5g,桂枝6g,白芍10g,大枣3枚,生姜2片,甘草3g。

1剂药以后腹泻就减轻。

3、治疗痤疮。

葛根汤治疗痤疮,如果体形壮实;脸色要黝黑,黄暗,粗糙,油腻,就可以用。

第一可以合桂枝茯苓丸,第二个可以加大黄和川芎,用于治疗有脓头的痤疮。

葛根汤——精选推荐

葛根汤——精选推荐

葛根汤「太阳病」,项背强⼏⼏,⽆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葛根汤⽅葛根四两 ⿇黄三两 桂枝⼆两去⽪ 芍药⼆两 ⽢草⼆两炙⽣姜三两 ⼤枣⼗⼆枚劈右七味,?咀,以⽔⼀⽃,先煮⿇黄、葛根,减⼆升,去沫,内诸药,煮 取三升,去滓,温 服⼀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

馀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葛根是桂枝的两倍,处⽅的时候葛根⽤四钱,⿇黄⽤三钱,桂枝⽤⼆钱,芍药⽤⼆钱,以下是桂枝汤的⽅⼦。

为什么⽤葛根汤?因为桂枝汤的时候,本⾝没有失掉很多津液,体能很好,葛根汤的时候,表就很虚了,尤其是⼩孩⼦,常常跑来跑去,汗流很多,风⼀吹,就得了葛根汤证,因为他在运动的时候,⽑孔开着的,汗就流出去了,流汗的同时,滤过性病毒进来,⼀进来就很深了,刚开始从背后进来,造成部份的⽔已离开汗腺但⼜不出⽑孔,所以项强项强,⽔渗在肌⾁⾥⾯,会很痛,所以背部强硬所以背部强硬。

原本津液就不够了,如果光靠桂枝汤把肠的津液发表发出来,困为津液不够,⼒量会不够,这时候重⽤葛根,葛根原本就是提升津液的,把⽔份发散到⽪肤表⾯上来,为什么加⿇黄?⿇黄⽤的⽐葛根少,不能太多,⽪肤表⾯没有汗,代表有中寒的现象,如果有汗,光是桂枝加葛根就可以了,没有汗,就是被表寒束到了,要发表发出来,但是光靠桂枝没⼒量,这时候加⿇黄在桂枝上⾯。

张仲景在写处⽅的时候,先写葛根,⿇黄,桂枝,⿇黄⾛表,很轻。

张仲景在⽤⿇黄的时候,⼀定先把⿇黄煮⼀下,⽩沫拿掉再⽤,如果不先煮⼀下,⿇黄的性轻⽽且性往上升,它⼀下⼦就进⼊脑部,就是安⾮他命,所以先煮⼀下,把它的「轻」去掉,让它不要⾛太快,光吃⿇黄不会⾛到⽪肤表⾯,所以单味吃⿇黄,不会流汗的,要靠桂枝把它推到肌⾁,然后⿇黄再到⽪肤表⾯,把病毒排出体外。

葛根是升葛根是升⽔的,感冒喉咙痛,咽⼲,就是葛根汤证,葛根是⽣津⽌渴的,所以重⽤葛根,葛根可以⽤到四钱,不需要喝粥,光靠葛根的⼒量就够了。

肠胃因为有炙⽢草、⼤枣,所以津液很⾜,葛根直接把津液从肠胃带到⽪肤表⾯去,到头上、喉咙去了。

葛根汤

葛根汤

按语:本案为外感所致之小儿腹泻,其病 有恶寒发热无汗等一系列太阳伤寒表证,同 时又见肠鸣腹泻,下利不止等阳明胃肠里证, 切合葛根汤证。其治但须解表,以太阳为先, 表解则里自和,葛根汤对此有较好疗效。
2、阳明经表证
【主症】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 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医宗金鉴—伤寒 心法要决》)
3、太阳阳明合病
【主症】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下利,或呕逆, 舌苔白,脉浮或浮紧 【解析】“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 之。”可以看出葛根汤适用于二阳合病尤以阳明经邪 为重,由于阳明之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胃肠之里, 里气不和,升降失常,故而出现自发的下利或呕吐 等证候。以下利为主,用葛根汤解经表之邪,升阳 明之气。表解则里和,下利必自止。
【方解】 葛根—为主药,功在升津舒筋,助麻、桂解肌发表 麻黄、桂枝—解表发汗,辛温通络 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益营缓急 生姜Leabharlann 大枣—外和营卫,内调脾胃而生气血。
【适应症】 1、太阳伤寒兼经输不利 2、阳明经表证 3、太阳阳明合病
1、太阳伤寒兼经输不利
【主症】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项背拘急不舒, 脉浮紧。 Q:从用药来看,葛根汤就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葛 根、麻黄。《伤寒论》中太阳中风表虚的项背强几 几有桂枝加葛根汤,本证为表实经输不利,为什么 不用麻黄汤加葛根呢? A:麻黄汤发汗力强,再入葛根升阳发表,恐汗出 过多而伤津伤正,就达不到滋津润燥,缓和筋脉拘 挛的目的。因此选用桂枝汤加麻黄、葛根,既可发 汗散寒,又不致大汗伤津。同时用芍药、甘草、大 枣滋津化阴以缓和筋脉之急,更切合病情。
【医案】
李某,男,38岁。患顽固性偏头痛二年,久治不 愈。主诉:右侧头痛,常连及前额及眉棱骨。伴无汗恶 寒,鼻流清涕,心烦,面赤,头目眩晕,睡眠不佳。 诊察之时,见病人颈项转动不利,问之,乃答曰:颈项 及后背经常有拘急感,头痛甚时拘紧更重。舌淡苔白, 脉浮略数。遂辨为寒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利之候。 治当发汗祛邪,通太阳之气,为疏葛根汤:麻黄4克, 葛根18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生姜 12克,大枣12枚。麻黄、葛根两药先煎,去上沫,服 药后覆取微汗,避风寒。3剂药后,脊背有热感,继 而身有小汗出,头痛、项急随之而减。原方再服至15 剂,头痛、项急诸症皆愈。(刘渡舟医案)

解表葛根汤的方剂详解

解表葛根汤的方剂详解

解表葛根汤的方剂详解葛根汤,中医方剂名。

出自《伤寒论》。

为辛温解表剂。

具有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效。

是风寒束表、太阳经输不利(或内迫大肠)证的常用方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葛根汤的方剂,希望大家喜欢! 葛根汤的方剂方名:葛根汤(发表之剂)总结:发汗兼解肌组成: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桂二两(去皮)芍药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煎服法: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主治:1.治太阳病,项背几几,无汗恶风。

2.亦治太阳阳明合病下利。

归经:足太阳药也。

方义:成氏曰:「轻可去实,葛根、麻黄之属是也。

」此以中风表实,故加二物于桂枝汤中。

变化方:(1)本方除麻黄,名桂枝加葛根汤,治前证汗出恶风者。

(2)本方加半夏,名葛根加半夏汤,治太阳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

(3)本方加黄芩,名葛根解肌汤,治发热恶寒,头痛项强,伤寒温病。

葛根汤的不同制法及功用葛根汤【来源】《医学心悟》卷二。

【组成】葛根6克升麻秦艽荆芥赤芍各3克苏叶白芷各2.4克甘草1.5克生姜2片【用法】水煎服。

【功用】发汗解肌。

【主治】阳明经病,目痛,鼻干,唇焦,漱水不欲咽,脉长。

【加减】若无汗而口渴者,为热入阳明之腑,加知母;自汗而口渴者,加石膏、人参;自汗而口不渴者,乃阳明经中风,去苏叶,加桂枝;若春夏之交,惟恐夹温暑之邪,不便用桂枝,加白术4.5克。

葛根汤【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异名】葛根豆豉汤(《赤水玄珠》卷十六)。

【组成】葛根60克枳实(去瓤,麸炒) 栀子仁豉各30克甘草(炙)15克【用法】上药哎咀。

每次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

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酒疸。

由饮酒过多,胃内生热,复因酒后当风入水,以致身目发黄,心中懊憹,足胫满,小便黄,面发赤斑者。

葛根汤【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葛根汤的解释与临床应用

葛根汤的解释与临床应用

葛根汤的解释与临床应用一、葛根汤证葛根汤证的成立,必须是以下列两条经文为基础:「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

」(太阳下篇)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

」(金匮痉病)以上二条经文冒头均冠以「太阳病」三字,是明示葛根汤症必须具有脉浮、发热、恶寒或恶风之随伴症状才得成立。

由经文引伸之则如下表:体质阳实体质寒热证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身证头痛、项强背强,或其他筋肉紧张脉证浮或浮紧,总之实而有力。

腹证一般为健康者腹型、有弹力、厚薄适宜、屡於脐上发现如铅笔蕊大之硬结压痛点。

葛根汤与麻黄汤、大青龙汤及小青龙汤同为太阳伤寒之基本方剂。

因为此四方均有桂枝麻黄配合,故亦可视为麻桂汤之类。

葛根汤虽由桂枝汤方中之桂枝、白芍各减去一两而加葛根四两、麻黄三两组成,粗看如桂枝汤之加减力,实际上与桂枝汤相反而自成其独立的体系—葛根汤证—故不得视为桂枝汤之附属。

太阳伤寒四个基本方剂中,以本方之治疗领域最为广泛,其次则为小青龙汤,这是一般临床家所公认的。

上面所引两条经文是为葛根汤的正面证;针对各种急性热性传染性疾患之初期而发挥其发汗解热、缓解筋肉孪缩并增强体内杀菌作用。

侧面证—转用—则可应用於下述各种杂病,但必是具有「葛根汤证」。

痉挛性急性热病葛根汤之适用於痉挛性热病,其理由是依据上文引述之两条经文。

即葛根汤之正证。

所谓太阳病,即今日之急性热性传染病初期之总称。

而金匮之痉病帅即今日痉挛性热病—如破伤风、脑膜炎之类。

所以葛根汤证包含Kernigsches氏症候群在内—如僧帽筋范围之筋肉孪缩。

经文冒头冠以「太阳病」,即为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等症候之省略。

又「无汗」二字亦为脉浮紧之省笔法(此为伤寒论惯用之自明省笔法)。

太阳病何以形成筋肉孪缩?又何以重用葛根?关於此一问题,日本歧阜声大教授杉原德行博士在其近著「汉方医学伤寒论篇」有如下解释。

「本证(葛根汤证)为邪风阳及邪湿阴之侵袭者,风湿并强。

邪风阳胜,则发热;邪湿阴胜,则恶风。

葛根汤,发汗解表,升津舒经,疏散风寒,解肌发汗

葛根汤,发汗解表,升津舒经,疏散风寒,解肌发汗

葛根汤,发汗解表,升津舒经,疏散风寒,解肌发汗葛根汤【方剂名】葛根汤,出自汉·《伤寒论》。

【组成】葛根四两(12克)、麻黄三两(9克)、桂枝二两(6克)、生姜三两(9克)、甘草二两(6克)、芍药二两(6克)、大枣十二枚(3枚)。

【用法】水煎温服,覆取微似汗。

【功效】疏散风寒,解肌发汗。

【主治】伤寒表买证。

症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项背牵强,或下利,或呕吐,舌苔薄白,脉浮紧。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腹泻、颈椎病、项背筋膜炎、周围性面瘫等病症。

是由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切)、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组成。

葛根汤在《伤寒杂病论》中主要涉及以下三条条文:《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金匮要略》:“太阳病无汗,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可见张仲景言本方,主治为太阳伤寒、下利、刚痉。

葛根汤主治范围实远不只此,为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的良方。

今有不少医者与病家,多好贵恶贱,以参、芪、归、地、胶、茸为至宝,视麻、桂、附、辛、黄、硝为砒毒。

不甚重视之,如此好方,石沉入海,实可惜哉!今就葛根汤本人临床经验述之如下。

常用剂量:葛根30g,麻黄10g,桂枝10g,芍药10g,炙甘草10g,生姜15g,大枣十二枚。

根据不同病症,每种药物用量需适当加减。

但药物种类宜加不宜减。

使用指征:临床以①发热,头痛,恶寒,无汗。

②项、肩、背挛痛,③脉浮有力为辩证要点。

适用本方者平素身体健康、体形壮实,肌肉发达。

使用注意:本方主治急性热性疾病,患者必有恶寒、发热,但临床也常用治如慢性头痛、鼻窦炎、肩周炎等非热性杂病,此时不必兼有发热、恶寒亦可用之。

尽量使用经方原方,随证可适当加药,勿拆原方。

本方对于体质瘦弱、多汗者慎用。

煎者注意:仲景云生姜“切”,大枣“擘”,因二药整入,成分不易析出,故二药煎煮之前,应切和擘,生姜切碎,大枣应剥开去核。

葛根汤方证解析

葛根汤方证解析

临床表现为无汗。因此也可以说,葛根汤 葛根汤,但是患者虚寒更甚且有心下停
解表的力量比桂枝汤强许多,但是比麻黄 饮,所以临床表现为呕吐,因此加用辛温
汤又温和、安全许多。
的半夏治疗。
但是,葛根汤证又不同于桂
葛根黄芩黄连汤是太阳阳明
枝麻黄各半汤证,后者更虚些,
并病,因此其下利为热利,病机如
且无汗,所以脉象表现为微缓,
于虚人的强效发汗解表剂,属于针对外 显著,不同于桂枝人参汤的绝对里虚寒。
感,扶正和祛邪力量都比较强的联合作战 从这个角度看,葛根汤更接近于桂枝汤而
军团。
非桂枝人参汤。
虽然麻黄汤也可以治疗太阳阳明合
临床在应用葛根汤时,需从病机角度
病,但是由于患者体质更壮实些,所以不 和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黄
此,临床应用时容易鉴别。■
用药剂量也相对很轻。
葛根汤原文解读
(发稿编辑:吴王群)
43 2019.07 No.21
同时,葛根汤治疗的下利,是胃肠道 感受外邪所致,葛根汤证的无汗,可以理 解为腠理的拘急,也就是说,葛根汤证还 可以治疗表现为胃肠道、腠理的拘急,这 些都可以认识为平滑肌拘急。
我们根据临床进行适度推演,即对 于患者的呼吸道、泌尿道、生殖道、血管 等处的平滑肌拘急,症状பைடு நூலகம்现为尿频、痛 经、头痛等,均属于葛根汤的治症。
会表现为下利。由于葛根汤证的患者体质 芩黄连汤鉴别:
相对麻黄汤证更虚些,所以在感受外邪时
桂枝加葛根汤方证表现为有汗,病机
容易出现太阳与阳明合病,这类似于桂枝 上患者的体质更虚弱些。
汤,可以出现下利;而且因为葛根汤证的
葛根加半夏汤方证表现为无下利而
患者比桂枝汤证的患者相对壮实些,所以 呕,这同样是胃肠道受邪所致,所以仍用

51、项背僵痛不适基础方:葛根汤

51、项背僵痛不适基础方:葛根汤

51、项背僵痛不适基础方:葛根汤项背僵痛不适基础方:葛根汤葛根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广泛应用于治疗项背僵痛不适的病症。

它由多种药物组成,每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

在葛根汤方剂中,君臣佐使药的配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葛根汤方剂中的君臣佐使药。

葛根是这个方剂的君药,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能够缓解身体的寒冷感觉,促进血液循环。

黄芩是这个方剂的臣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

黄连和半夏是这个方剂的佐药,它们能够增强葛根和黄芩的功效,协同作用,提高方剂的疗效。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葛根汤方剂的功能作用和主治病症。

葛根汤方剂的主要功能是解表散寒,清热解毒。

它适用于项背僵痛不适的病症,这种病症通常由于寒湿或风寒侵袭而引起。

葛根汤方剂可以通过解表散寒的作用,缓解肌肉的僵硬和疼痛感,同时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寒湿和病邪,促进身体的康复。

在八纲辩证方面,葛根汤方剂主要适用于寒湿外袭的病症,如寒湿郁滞于表,导致项背肌肉僵硬疼痛。

在六经辩证方面,葛根汤方剂主要适用于太阳经和少阳经的病症,如太阳经寒湿郁滞,导致项背肌肉疼痛不适。

中药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配伍非常重要。

君臣佐使药的合理配伍可以发挥药物的最大功效,增强方剂的疗效。

在葛根汤方剂中,葛根作为君药,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黄芩作为臣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黄连和半夏作为佐药,能够增强君臣药的功效。

这种配伍使得葛根汤方剂能够同时起到解表散寒和清热解毒的作用,有效缓解项背僵痛不适的病症。

总之,葛根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药方剂,适用于治疗项背僵痛不适的病症。

在葛根汤方剂中,君臣佐使药的配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配伍可以发挥药物的最大功效,提高方剂的疗效。

对于中药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配伍,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并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提高中药的疗效,造福人类健康。

方剂讲解—葛根汤

方剂讲解—葛根汤

方剂讲解—葛根汤2017-12-30经方文化传播导读葛根汤具有表里双解,通阳化气,开窍通痹,养阴生津,活血通络,缓急止痛,补虚和中之功。

分享地点:基层中医之家分享时间:2017-08-26分享医生:湖南省湘乡市邓志强中医馆邓志强温和的发汗剂,散寒舒筋的功效,醒酒的作用。

具有解肌,镇痛,抗过敏,抗凝,改善头部供血,抗疲劳,促月经等作用。

适用于恶寒无汗、头痛、身痛,颈项腰背强痛,嗜睡,易疲劳,大便溏薄为特征的疾病。

方歌: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

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经典配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方法: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

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功用:发汗解肌。

主治:太阳伤寒兼经输不利证。

经典方证伤寒论条文:31.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原文梳理本方论太阳伤寒兼经输不利的证治。

项背强几几:项背拘急不舒。

风寒袭表,邪客太阳经腧,经气不利、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指头、颈、肩、腰、背拘急疼痛。

无汗:太阳表实,寒邪外束毛窍不开。

恶风:风寒袭表,亦必恶寒。

黄煌老师对项背强几几解释比较全面。

后头部至后背部肌肉拘急疼痛,甚至包括腰部。

患者主诉:头昏、头痛、肩背酸痛、腰酸困重,甚至头面五官疾病。

如头昏、头痛耳鸣。

背部皮肤痤疮,毛囊炎也可看作项背强痛的延伸。

次要症状:自下利、大便不成形,腹泻、伴项背强几几。

方解本方由桂枝汤,麻黄汤化载而来。

桂枝汤: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麻黄汤:麻黄杏仁甘草桂枝(去杏仁换葛根,重用葛根)葛根:升津液,濡筋脉,起阴气,为君。

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为臣。

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为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表葛根汤的方剂详解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解表葛根汤的方剂详解》的内容,具体内容:葛根汤,中医方剂名。

出自《伤寒论》。

为辛温解表剂。

具有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效。

是风寒束表、太阳经输不利(或内迫大肠)证的常用方剂。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葛根汤的方剂,希望大家喜欢!…
葛根汤,中医方剂名。

出自《伤寒论》。

为辛温解表剂。

具有发汗解表, 升津舒筋之功效。

是风寒束表、太阳经输不利(或内迫大肠)证的常用方剂。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葛根汤的方剂,希望大家喜欢!
葛根汤的方剂
方名:葛根汤(发表之剂)
总结:发汗兼解肌
组成: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二两(去皮)芍药二两(切)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煎服法: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主治:1.治太阳病,项背儿儿,无汗恶风。

2.亦治太阳阳明合病下利。

归经:足太阳药也。

方义:成氏曰:「轻可去实,葛根、麻黄之属是也。

」此以中风表实,故加
二物于桂枝汤中。

变化方:(1)本方除麻黄,名桂枝加葛根汤,治前证汗出恶风者。

(2)本方加半夏,名葛根加半夏汤,治太阳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

(3)本方加黄苓,名葛根解肌汤,治发热恶寒,头痛项强,伤寒温病。

葛根汤的不同制法及功用
葛根汤
【来源】《医学心悟》卷二。

【组成】葛根6克升麻秦苑荆芥赤芍各3克苏叶白芷各2. 4克甘草1.5克生姜2片
【用法】水煎服。

【功用】发汗解肌。

【主治】阳明经病,目痛,鼻干,唇焦,漱水不欲咽,脉长。

【加减】若无汗而口渴者,为热入阳明之腑,加知母;自汗而口渴者,加石膏、人参;自汗而口不渴者,乃阳明经中风,去苏叶,加桂枝;若春夏之交,惟恐夹温暑之邪,不便用桂枝,加白术4. 5克。

葛根汤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异名】葛根豆豉汤(《赤水玄珠》卷十六)。

【组成】葛根60克枳实(去瓢,隸炒)梔子仁豉各30克甘草(炙)15 克【用法】上药哎咀。

每次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

去滓温
服,不拘时候。

【主治】酒疸。

由饮酒过多,胃内生热,复因酒后当风入水,以致身目发黄,心中懊懾,足胫满,小便黄,面发赤斑者。

葛根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组成】葛根生姜各18克独活12克当归9克甘草桂心茯苓石膏人参白术寻窮防风各6克
【用法】上十二味,哎咀。

以水1.2升,煮取300毫刀,去滓,每次服100毫升,每口三次。

【主治】产后中风,口噤痉痹,气息迫急,眩冒困顿。

葛根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葛根12克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芍药6克大枣12枚(擘)
【用法】上七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葛根,减至800毫升,去上沫, 纳诸药,再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50毫升,覆取微似汗。

【功用】发汗解毒,升津舒筋。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儿儿,身痛无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

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以及关节痛等病证见上述症状者。

葛根汤
【组成】葛根1钱,桂枝1钱,川写1钱,细辛1钱,防风1钱,麻黄8分,枳壳8分,芍药8分,人参8分,炙甘草8分。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六引刘河间方。

【主治】寒邪在经,胁下疼痛不可忍。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1钟半,入生姜3片,煎至8分,食远温服。

葛根汤
【药物组成】葛根4两,豉1升。

【处方来源】《医方类聚》卷六十二引《王氏集验方》。

【方剂主治】伤寒初起至2日,头痛内热,脉洪。

【用法用量】上用水3升,煮取半升,温服。

葛根汤的类方
1.桂枝加葛根汤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载:〃太阳病,项背强儿儿,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二两,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

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

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注:以主方加味扩大主治、拓展方规,是张仲景提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辨证论治法则的示范例举。

此方以桂枝汤主治〃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因〃项背强儿儿〃再加葛根,提示葛根乃〃项背强儿儿〃的专治药证。

葛根加半夏汤的〃但呕者"加半夏,提示半夏止呕是药证。

主证主方,兼证加味,凡以〃XX加XX汤〃之名称谓的所加之药味, 皆是
药证。

主证加药证,是张仲景学术思想的一大特色。

另:桂林古本《伤寒论》载:寒病,骨痛,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 肩背颈项引痛,脉沉而迟,此寒邪干肾也,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其著也则两胭痛,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葛根四两,右六味,先以水七升,煮葛根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不须啜粥,余如桂枝将息及禁忌法。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伤寒论》的现存版本多种,该桂枝加葛根汤条文的写作体例,与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体例大不相同,显然伪文。

殆由于年湮代革,医家在辗转传抄的过程中掺杂己见,致使如今〃一人一仲景,一家一伤寒",并不奇怪。

从临床计议,即便那文例不合训诂,只要符合实际效果,也极有价值。

此条文症候描述不但与桂枝加葛根汤的主治功效颇为吻合,且与王叔和推理的六经病证中太阳病极为相同(见本文四〃王叔和推理六经病证的思路〃),足见作伪文者的学识高明。

2.葛根加半夏汤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载:〃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甘草二两,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生姜二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

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


3.葛根黄苓黄连汤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载:〃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 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苓黄连汤主之。

葛根半斤,甘草二两,黄苓三两,黄连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