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富国强兵的秦国》1294人教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一度量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
军
等爵制
事 废除世卿世禄制
严肃军纪
普遍推行县制
政 建立户籍制度,制定
治
连坐法
制定秦律
文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习俗 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积极作用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
基础 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 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商鞅认为“六虱”是其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 不利于新法的推行。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 后的历史发展造成怎样的消极影响? 使秦朝法律严苛、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 是导致秦亡
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 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 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课堂练习
(1)韩非子对商鞅的“轻罪重刑”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
“连坐”与什伍相结合。直接目的是强化对基层民众的
▪ 军事: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 文化:“百家争鸣”;法家学说顺应时代要求,成 为思想武器
▪ 总结:中国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由奴隶社会 向封建社会过渡,由分裂趋向统一)
▪ 2、各国改革和变法风起云涌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 教训
二、背景 (二)秦国小环境
▪ (二)秦国小环境: ▪ 1、不利状况:政治、经济、文化落后;
1、积极影响:①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②发展地主 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 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③提高了军队战斗 力,壮大了军事力量;④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 法,收富国强兵之效,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 基础,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2、消极影响:①轻罪重罚,轻视教化;连坐法加 重了对人民的压迫。法律的严酷,容易造成统治 者的暴政;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 展;③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 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 魏国李悝改革 ▪ 楚国吴起改革
比较春秋与战国变法的不同
▪ 春秋时期的改革:为适应争霸的 需要,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任 用贤能,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增强军事。
▪ 战国时期的改革:为巩固地主阶 级专政,完成统一,主要是承认 私有,废除奴隶主特权,实现中 央集权。
措施
为田开阡陌封疆 经 ——废除井田制 济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提高军队战斗力;轻罪重罚 加强中央集权 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改变社会风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三、措施、性质和特点
2、性质: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化改革 3、特点:“重农”和“法治”
四、历史影响
BC4世纪初秦国开始改革,但总体面貌 仍无根本改观。
▪ 2、有利条件:权力集中、法家学说、 尚武精神
▪ 3、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士人要求” ▪ 4、主观因素:孝公雄心、商鞅来秦
各国的改革与变法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 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 衰征” ——实质承认土地私有
▪ 鲁国“初税亩”:“履亩 而税” ——公开承认土地私有
(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 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 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
课堂练习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刑”,主张“以刑去刑”,对 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 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 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 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 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 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 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 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杀掉,这也是一种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一、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 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 期的时代特征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 内容,认识其特点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背景 (一)历史大环境
▪ 1、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决定了改革是时代的趋势
▪ 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 确立
▪ 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王室衰微,新兴地 主要求改革
课堂练习
1、阅读下列材料:(2009年浙江高考)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 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 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 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 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 以遇秦之锐士。——《荀子●议兵》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 因。(4分)
课堂练习
1、阅读下列材料:(2009年浙江高考)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 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 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 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 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 以遇秦之锐士。——《荀子●议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 “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 果如何?(6分) (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 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 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