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培训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培训考题
一、判断题(是非题,对者打“√”,错者打“×”,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一定要同型输血。
()
2.医疗机构应制定应急用血管理措施。
()
3.对有指征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血液保护,应有管理规定和执行记录。
()4.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遵循宁少勿多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5.临床输血申请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1天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6.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
7.急诊一次用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后才能输血。
()
8.贮存式自身输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
()
9.《内科输血指南》规定,血小板计数﹤5×109 /L,只要病人无出血就不必输注血小板。
()10.《内科输血指南》规定,血小板计数10~50×109 /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
()1. × 2. √ 3. √ 4. × 5. × 6. √7. ×8. √9. ×10. √11.输血前要做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三者有互补作用,缺一
不可。
()
12.在医学检验中,没有几项检验能像输血前检验一样,临床医生几乎完全依赖其结果的正确性。
()
13.给患者输入不相容的血液成分将会导致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或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
14.输血前检查用的血标本量一般不少于3ml。
()
15.未给患者配戴腕带而又不知患者血型,最好遵循两次采集血标本的规定,例如:检验科做血常规时顺便做正定型,输血时由输血科(血库)复查正定型,加做反定型。
()
16.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多由ABO以外血型系统不相容输血引起的。
()17.发生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差错。
()
18.血标本必须在送血库之前在盛血试管上标明患者姓名、住院号及标本采集日期。
()
19.一位医护人员可以同时采集两位或两位以上患者的血标本。
()
20.贴有标签的血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经核对无误后可以交给患者家属送输血科或血库。
()
21.血清和血浆原则上均可用于输血前检验,但血清更好。
原因是血浆中有时可出现细小纤维蛋白包裹红细胞的凝块,与凝集反应不易区别。
()22.常规ABO血型鉴定应包括正反定型,二者起到互相验证和质控的作用。
我国已规定常规血型鉴定还包括Rh(D)定型。
()
23.因某些疾病(例如:白血病),可导致A或B抗原减弱,容易误定血型。
()24.反定型对ABO亚型的发现特别有帮助。
原因是亚型患者红细胞上A或B
抗原很弱,通过正反定型易于发现二者结果不一致,从而引起警惕。
()25.如果血型鉴定结果与《临床输血申请单》上的血型或以往的记录不一致时,应重新采集血标本再一次检测。
()
26.弱D针对受血者而言为Rh(D)阳性,而对献血者而言则为Rh(D)阴性。
()
27.当对受血者Rh(D)定型结果有疑问时,在确认之前应当作为阳性对待。
()
28.在观察定型结果时,主要观察凝集结果,而凝集的强度并不重要。
()29.我国规定对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必须做抗体筛选试验,而对短期内需要多次输血者不必做抗体筛选试验。
()
30.用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也能检出Rh、Kell、kidd、Duffy等血型系统的抗体。
()
31.国外认为抗体筛选试验是检测不规则抗体最可靠、最敏感的方法。
()32.如果同型血不够用,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输注Rh同型的O型相合红细胞。
()
33.如果AB型血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输注A或B型相合的红细胞,尽量不用O型红细胞,因为O型红细胞宝贵,以备留作它用。
()34.患者为Rh(D)阴性,没有检测到抗-D,如需紧急输血又无同型血供应时,男性患者或无生育能力的女患者可输Rh(D)阳性血,但应向患者家属说明情况并征得同意。
()
35.微柱凝胶试验(卡式配血)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直观,能自动化操作,还能保存。
缺点是价格昂贵,试验耗时长,可出现假阳性。
()
11~15√16~20 ×21~25 √26~30 ×31~35 √
36、输注FFP如没有37℃水浴箱可放置室温使之自然融化。
()
37、洗涤红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多次洗涤主要是去除血浆和白细胞。
()
38、冰冻红细胞中的甘油,冰冻血小板中的二甲基亚砜都是作为冷冻保护剂来使用的。
()
39、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输血发热反应的患者可输注洗涤红细胞。
()
40、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及高钾血症和肾功能障碍输血应输洗涤红细胞。
()
41、对施行骨髓移植及其它器官移植的患者输血时应输全血。
()
42、联袋制备浓缩红细胞在4℃±2℃条件下可保存21-35天。
()
43、全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血浆蛋白和稳定的凝血因子,其主要功能是载氧和维持渗透压。
()
44、血小板表面有ABO抗原,应做交叉配血试验,不然可导致输注无效。
()
45、新鲜冰冻血浆因不含红细胞,可同型或相溶输注。
()
46、可以用血浆补充血容量和营养。
()
47、血小板的制备有手工制和机采两种。
()
48、血浆置换能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
()
49、FFP一经融化还可再次冰冻保存。
()
50、冷沉淀粘度较大如经静脉推注,可在注射器内加入少量枸橼酸钠。
()
51、全血含有多种成分,凡有输血指征着输全血较好。
()
52、成分输血是当前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
53、粒细胞输注前必做ABO血型交叉配血试验,而且制备后应尽快输注。
()
54、全血的血浆中含有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多种抗体,输全血能增强抵抗力。
()
55、全血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其疗效与红细胞悬液相似,而不良反应却比红细胞悬液多。
()
56、白细胞输注效果主要是看白细胞数是否升高。
()
57、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患者需要,缺什么成分,输什么成分。
()
58、下列血液成分的比重依次为: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浆。
()
59、各种血液成分的制备应在采血后6-8小时内完成,严格无菌操作。
()
60、浓缩红细胞可以与药物混合输注。
()
61、浓缩红细胞可以用林格氏液稀释后输注。
()
62、洗涤红细胞制备后应尽快输用,4℃保存不超过12小时。
()
63、洗涤红细胞可用于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的患者。
()
64、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主要用于稀有血性患者输血。
()
65、白细胞制品可于室温保存,但不应超过24小时。
()
66、血小板可于4℃保存24小时。
()
67、亲属作为血小板供者,制品可不进行辐照。
()
68、血小板供、受者HLA-I类抗原匹配程度越高,输注效果越好。
( )
69、AB型血浆可安全的输给任何血型的受血者。
()
70、O型血浆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受血者。
()
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
二、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开展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负责监护的是()。
A. 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
B. 申请该疗法的经治医师;
C. 有关科室的医护人员;
D. 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和经治医师共同负责。
2.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标本保存在2~6℃冰箱,至少()。
A. 3天;
B. 5天;
C. 7天;
D. 30天。
3.输血时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
A.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B. 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C. 5%葡萄糖液;
D. 平衡盐溶液。
4.疑为溶血性输血反应,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
浆颜色,测定( )。
A. 血浆结合珠蛋白含量;
B.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C. 血浆相关抗体效价;
D. 血浆pH值。
5.要防止血样的稀释和溶血,溶血的标本一般不能使用,因为()。
A. 溶血的血标本已经没有多少红细胞,无法作交叉配血试验;
B. 溶血的血标本钾离子太高,干扰交叉配血试验;
C. 溶血后的胆红素可以干扰交叉配血试验;
D. 溶血后的游离血红蛋白可以掩盖抗体引起的溶血。
血型系统缺少()。
A. D抗原;
B. d 抗原;
C. E 抗原;
D. e 抗原。
7.稀释式自身输血(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由()。
A. 手术医师负责实施;
B. 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负责实施;
C. 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D. 血站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实施。
8.新生儿溶血病换血疗法由()。
A. 输血科(血库)人员负责实施;
B. 经治医师负责实施;
C. 血站技术人员和经治医师共同实施;
D. 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9.对血浆蛋白过敏反应的患者应首选()。
A. 悬浮红细胞;
B.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C. 洗涤红细胞;
D. 冰冻红细胞。
10.由于输血或妊娠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首选()。
A. 悬浮红细胞;
B. 少(去)白细胞的红细胞;
C. 洗涤红细胞;
D. 冰冻红细胞。
11.新鲜冰冻血浆不能用于()。
A. 补充凝血因子;
B. 大面积创伤;
C. 大面积烧伤;
D. 补充血容量。
12.不适合贮存式自身输血的情况是()。
A. 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
B. 血红蛋白<110g/L;
C. 行择期手术;
D.患者签字同意。
13.不适合稀释式自身输血(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的情况是()。
A. 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
B. 血红蛋白≥110g/L;
C. 红细胞压积≥;
D. 估计术中失血量不大。
14.《刑法》第333条规定,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处以()。
A. 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B.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C. 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D.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15.《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的,有权对实物进行封存的人员是()。
A. 医疗机构负责人;
B. 医患双方;
C. 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负责人;
D. 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负责人。
; ; ; ; ; ; ; ; ; ; ; ; ; ; 。
16.有关不规则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指血清中存在的红细胞抗体;
B. 指血清中存在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抗体;
C.指血清中存在的抗-A和抗-B以外的红细胞抗体。
17.输血前检验的每一个环节均有可能发生差错,以下最常见的差错是:()A.配血报告单书写错误; B. 血标本搞错;C.血液发放错误。
18.患者正在输液,可以从输液管中获取血标本,正确做法是:()
A.先以生理盐水冲注输液管,然后将先抽取的5ml血液弃去,再采集血标本;B.先以生理盐水冲注输液管,然后抽取5ml血液用作血标本;
C.先以5ml生理盐水冲注输液管,再抽取一定量的血液用作血标本。
19.右旋糖酐会干扰配血,患者输注右旋糖酐后采集的血标本,处理方法是:()A.将受检血清用生理盐水适当稀释;
B. 在受检红细胞中加入适量EDTA盐水溶液;
C.将受检红细胞用生理盐水适当洗涤。
20.溶血的血标本不宜用于输血前检查,其原因是:()
A.溶血的血标本已有部分红细胞破坏,受检红细胞量少容易造成假阴性;B.溶血标本的血清中的游离血红蛋白可蒙蔽抗体引发的溶血现象;
C.溶血标本的血清中游离血型抗原增多,导致交叉配血假阳性。
21.我国规定配血用的血标本必须是:()
A.输血前3天之内的; B. 输血前5天之内的; C. 输血前7天之内的。
22.国外规定对3~14天前有过输血史的患者,标本要求是:()
A.输血前1周内; B. 输血前72小时内;C.输血前24小时内。
23.有一患者,正反定型结果如下:
抗-A 抗-B 抗-AB A细胞B细胞O细胞
++++ —++++ + ++++ —
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血型是:()
A.A型;B. A2亚型; C. AB型。
24.有一患者,采用IgG型抗-D进行Rh血型鉴定时,盐水法阴性,凝聚胺法阳性,该患者Rh(D)血型是:()
A.Rh(D)阳性;(D)阴性; C. 不能确定。
25.配血用的血标本保存不当会溶血、细菌污染、补体失活及不规则抗体效价降低。
因此,血清或血浆标本在4℃条件下只能保存:()
A.3天; B. 5天; C. 7天。
26.在血型鉴定中,只有正反定型结果相符才能正确判定ABO血型。
单纯正定型最不可靠的是:()
A.A型;B. O型; C. AB型。
27.新生儿可省略反定型的原因是:()
A.新生儿血清(浆)中抗体活性太弱,并且含有来自母亲的抗体;
B.新生儿血清(浆)中抗体活性太强,容易误定血型;
C.为了节约血标本(新生儿采血标本困难)。
28.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需进一步鉴定,在正定型试剂中增加抗-A1的目的是()
A.用来鉴定孟买型; B. 用来鉴定B亚型; C. 用来鉴定A亚型。
29.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需进一步鉴定,在正定型试剂中增加抗-AB的目的是:
()
A.用来鉴定孟买型或类孟买型; B. 用来确认弱A或弱B抗原;C.用来鉴定AB型。
30.抗体筛选试验用的筛选细胞通常是:()
A.2~3个单人份O型红细胞组成一套筛选细胞试剂(商品化产品);
B.随机获得的2~3个单人份O型红细胞组成一套筛选细胞试剂(实验室自行配制);
C.用献血者2~3个单人份O型红细胞,经生理盐水洗涤3次即可组成一套筛选细胞试剂。
31.抗体筛选试验的方法很多,国外使用的金标准方法是:()
A.盐水法; B. 凝聚胺法;C. 间接抗球蛋白法。
32.我国中小医院进行抗体筛选试验比较适合的方法是:()
A.间接抗球蛋白法; B. 凝聚胺法; C. 微柱凝胶技术。
33.我国中小医院适合用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最主要原因是:()A.凝聚胺对Kell系统之外的大多数血型系统(包括Rh系统)敏感度高;B.凝聚胺法操作简便、快速;
C.凝聚胺价格低廉。
34.在交叉配血时,由于受血者血清蛋白紊乱(如巨球蛋白血症),常引起红细胞缗钱状假凝集,正确的排除方法是:()
A.温箱孵育法; B. 吸收放散法; C. 盐水添加法。
35.在我国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最常见血型系统是:()A.Lewis血型系统 B. Rh血型系统;C.Kell血型系统。
36.在交叉配血时,主侧(+)、自身对照(-)、抗体筛选(+),可能的原因是:()
A.患者血清中的同种抗体与供者红细胞上相应抗原起反应;
B.患者血清中白蛋白/球蛋白比例不正常引起的假凝集;
C.试剂受到细菌污染。
37.在凝聚胺试验中,凝聚胺的作用是:()
A.增加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 B. 增加红细胞表面的正电荷;
C.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
38.在交叉配血试验中,如果观察到部分或全部溶血,则结果为()
A.阴性;B. 阳性; C. 不能确定。
39.在凝聚胺试验中,观察结果的时间要求是:()
A.1分钟之内; B. 5分钟之内; C. 时间越长越好。
40.在凝聚胺试验中,加入重悬液之前轻轻转动试管,发现有凝集可判定为()A.试验结果阳性;B. 非特异性凝聚; C.前面的试验步骤正确有效。
16~20 CBACB 21~25 ACBAC 26~30 BA CBA
31~35 CBA CB 36~40 ACBA C
41.婴幼儿输注全血,容易发生:()
A. 高血压;
B.外周组织水肿;
C.脑水肿;
D.急性肺水肿。
42.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其原因是:()
A.全血中细胞碎片多,乳酸、钠、钾、氨等含量高;
B.全血中含有较多的血浆,容量大;
C.全血中含有较多的抗凝剂;
D.全血中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多种复杂的血型抗原。
43.全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其原因是:()
A.全血中所含的血浆多;
B.全血中所含的乳酸多;
C.全血中含有多种复杂的血型抗原;
D.全血中氨离子含量高。
44. 全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
A.红细胞、血浆蛋白和稳定的凝血因子;
B.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C.红细胞、血浆蛋白和各种凝血因子;
D.红细胞、血浆蛋白和血小板。
45. 关于新鲜血,下列哪一种提法比较正确?()
A.保存12小时之内的血叫新鲜血;
B.保存24小时之内的血叫新鲜血;
或CPDA保存7天之内的血叫新鲜血;
D.刚采出来的,热乎乎的血叫新鲜血。
46. 保存期较长的血中下列哪一种物质的含量较高?()
A.钙;
B.铁;
C.镁;
D.钾。
47. 下列哪一种红细胞制品在临床上最为常用?()
A.悬浮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B.洗涤红细胞;
D.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冰冻红细胞)。
48. 悬浮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中的添加剂所起的作用是:( )
A.有利于红细胞的保存;
B.有利于粒细胞的保存;
C.有利于血小板的保存;
D.有利于不稳定的凝血因子的保存。
49. 下列哪一种临床情况需要输注新鲜血?()
A.再生障碍性贫血伴有全血细胞减少需要输血者;
B.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需要输血或换血者;
C.因外伤引起急性失血而需要输血者;
D.急性白血病伴有明显贫血需要输血者。
50. 下列哪一种红细胞制品几乎适用于临床各科的输血?()
A. 浓缩红细胞;
B. 悬浮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C. 辐照红细胞;
D. 洗涤红细胞。
51. 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患者需要输血时,首选下列何种红细胞制品?()
A.辐照红细胞;
B.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冰冻红细胞);
C.悬浮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D.洗涤红细胞。
52. 某患者在以往输血中曾发生两次原因不明的发热反应,此次输血应选择下列何种成分血?()
B.辐照红细胞;
C.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D.悬浮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53. 某患者在以往输全血时曾发生过敏反应(全身起荨麻疹),此次输血最好选择下列何种成分血?()
A.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B.浓缩红细胞;
C.辐照红细胞;
D.洗涤红细胞。
54.辐照红细胞主要用于:()
A.稀有血型患者输血;
B.免疫抑制患者输血;
C.肾功能障碍患者输血;
D.肝功能障碍患者输血。
55.辐照红细胞主要用于预防下列何种疾病的发生?()
A.梅毒;
B.弓形体病;
C.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
D.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56.辐照红细胞是用γ射线灭活下列何种血细胞?()
A.单核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57.下列何种血制品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减少?()
A.辐照红细胞;
B.冰冻红细胞;
C.浓缩白(粒)细胞;
D.辐照血小板。
58.下列何种血液制品只需同型输注,不必做交叉配血试验?()
A.洗涤红细胞;
B.浓缩白(粒)细胞;
C.手工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
D.单采法(机采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
59.单采法(机采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我国规定1个治疗量所含血小板数应为:()
A.≥×1011个;
B.≥×1011个;
C.≥×1011个;
D.≥×1011个。
60.有一位肝病男患者,因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引起全身多部位出血,你建议他用下列何种血制品治疗?()
A.新鲜全血;
B.冷沉淀;
C.普通冰冻血浆;
D.新鲜冰冻血冻(FFP)。
61.有一12岁男童患血友病甲(甲型血友病),随母外出旅游时摔了一跤引起右膝关节血肿,你建议他用下列何种血制品治疗?()
A.新鲜全血;
B.冷沉淀;
C.普通冰冻血浆;
D.新鲜冰冻血浆(FFP)。
62. 老年人输全血可发生:( )
A.面部浮肿;
B.脑水肿;
C.急性肺水肿;
D.双下肢浮肿。
63.全血输多了对患者哪两种器官有害?( )
A.心和肺;
B.肝和脾;
C.肝和肾;
D.肺和脾。
64.多次输全血的患者,再次输全血可能会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这种反应是由何种原因引起的?( )
A.全血中复杂的血型抗原引起的;
B.全血中所含的血浆引起的;
C.全血中所含的抗凝剂引起的;
D.全血保存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引起的。
65.全血疗效差,其原因是:( )
A.全血内所含的血浆太多;
B.全血内所含的抗凝剂太多;
C.全血内所含的葡萄糖太少;
D.全血内所含的成分不浓、不纯和不足一个治疗剂量。
66.在现代输血中,全血只适用于下列哪种临床情况?( )
A所有急性失血患者;
B.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C.长期慢性贫血患者;
D.血容量不足且有进行性出血的大量失血患者。
67.临床输血不用全血而使用单一的血液成分,最主要的好处是( )
A.减少了用血量;
B.减少了血浆的浪费;
C.减少了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D.减少了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率。
68.红细胞与全血相比,它最主要的优点是:( )
A.提高携氧能力兼扩容;
B.只需同型输注,不配血;
C.以较小的容量提高携氧能力;
D.保存时间长。
69.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输血量过大或输血速度过快可使患者发生:()
A.高血压;
B.脑水肿;
C.急性肺水肿;
D.外周组织水肿。
70. 下列哪一种临床情况不宜输注全血?()
A.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患者;
B.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30%的患者;
C.新生儿溶血病需要换血的患者;
D.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患者。
71.下列哪一种血制品或制剂不宜用于单纯为了补充血容量?()
A.白蛋白;
B.晶体液;
C.人造胶体液(血浆代用品);
D.全血。
72.外伤或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需要输血时首选下列何种红细胞制品?()
A.悬浮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B.洗涤红细胞;
C.年轻红细胞;
D.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冰冻红细胞)。
73.为避免悬浮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在输注过程中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最好的办法是:()
A.输注前在血袋内加入少量生理盐水;
B.输注前先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
C.输注前先给患者的静脉穿刺部位进行热敷,以使血管扩张;
D.输注前在血袋内加入少量血管扩张药物。
74.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如重型地中海贫血)可从第一次输血起就选用下列何种血制品?()
A.浓缩红细胞;
B.悬浮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C.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D.辐照红细胞。
75.某患者因肾功能障碍出现高钾血症,此时因贫血症状显著需要输血,最好选择下列何种血制品?()
A.浓缩红细胞;
B.悬浮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C.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D.洗涤红细胞。
41 D 42 A 43 C 44 A 45 C
46 D 4 7 A 4 8 A 49 B 50 B
51 C 52 A 53 D 54 B 55 D
56 C 57 C 58 D 59 C 60 D
61 B 62 C 63 C 64 A 65 D
66 D 67 C 68 C 69 C 70 D
71 D 72 A 73 B 74 C 75 D
76.父母血型为AXB型,一般子代血型可能为(D )型
A. A或B,
B. A、B或O,
C. A、B或AB,
D. A、B、O或AB 77.下列哪一项属于红细胞血型系(D )
A. RH血型,
B. P血型,
C. MN血型,
D. 以上均是
78.特殊情况下,AB型血浆(D )
A. 只能输给AB型人,
B. 能输给AB型或O型人,
C.能输给A型、B型或AB型人,
D. 能输给A型、B型、O型或AB人
79.A型人血清中含有抗体为(B )
A. 抗A,
B. 抗B,
C. 抗O,
D. 抗A及抗B
80.RH阴性一般是指(B )
A. C抗原阴性,
B. D抗原阴性,
C. E抗原阴性,
D. C、D、E抗原阴性81.输血有一定的危险性,其中(C)与输入血液抗体的含量有直接关系A. 输血后肝炎,B. 细菌性反应,C. 致敏作用,D. 非心源性水肿82.输血前的血型血清学试验,通常包括(D )
A. ABO、RH定型,
B. 抗体筛选和鉴定,
C. 红细胞交叉配合试验,
D. 以
上均是
83.用CPD-A保养液采集的全血保存期为(D )
A. 14天,
B. 21天,
C. 28天,天
84.手术或外伤失血在500毫升以下(B )
A.必须输血,
B. 不要输血,
C. 输注血浆,
D. 必须输注多种成分血85.中国汉族人群中,RH(D)阴性的发生率是(D )
A. %,
B. 96%,
C. 4%,
D. %
86.冷沉淀物主要成份为(D )
A. VIII+IX因子,
B. I+II+VII因子,+V+VII+IX因子,D. 纤维蛋白原+ VIII 因子+纤维结合蛋白
87.液态血小板保存的适宜温度是(C)
A. 4℃,
B. -20℃~-40℃,
C. 20~24℃天,
D. 37℃
88.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可能原因有( B )
A. 产生RH抗体,
B. 产生HLA抗体,
C.产生GM抗体,
D. 以上均不是
89.HLA系统存在于(D )
A. RBC上,
B. WBC+RBC上,
C. WBC+RBC+BPC上,
D. WBC+BPC+组织细胞上
90.HLA定型可应用于(D )
A. 器官移植,
B. 长期输注血小板,
C. 某些疾病诊断, d
D.以上均是91.全血输注不是缺点(C)
A. 因含有WBC、BPC可使受血者产生抗体,
B. 含有的WBC、BPC和凝血因
子的量很少,C. 对血容量正常的病人,输注后不会引起循环超负荷,D. 易引起发热反应
92.新鲜全血中粒细胞丧失功能为第(A )天
A. 1天,
B. 7天,
C. 14天,天
93.VIII因子在全血内保存(A)后活性下降50%
A. 1天,
B. 7天,天, D. 21天
94.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是由于(B)引起?
A. 红细胞,
B. 淋巴细胞
C. 血小板,
D. 单核细胞
95.最有效预防TA-GVHD的方法有(C )
A. 贫血者尽量输注红细胞,
B. 输血前血制品进行г线照光,
C.使用白细胞过滤器,
D. 输注病毒灭活血浆
96.输血前临床医生应向患者或者其家属说明什么?(A )
A 输血目的,经输血可能传播的疾病,同种免疫反应及不可预测的过敏反应
B 输血支持疗法
C 输血治疗同意书的鉴定
D 不同意输血可能发生的问题97.患者到什么单位做自身储血的采集和贮藏?(B )
A 采供血机构
B 医院输血科或血库
C 病房医护人员
D 手术室98.卫生部何年何月发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B )
A 2001年2月
B 2000年6月
C 2002年8月
D 2003年6月99.手术室对患者实施自身输血,可能采取几种方法?(A )
A 血液等容稀释,术中自身血回输,术中控制性低血压
B 控制出血,用止血药及红细胞生成素
C 术前采血,术后输血
D 晶体盐或胶体液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