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江都实验初中七年级下第一次考试(语文)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第一次考试(语文)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默写。

⑴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_________ ____________,又酸又甜,色
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⑵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童年的朋友》)
⑶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

(《赵普》)
⑷《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的诗句是:
“,。


⑸曲径通幽处,。

(《题破山寺后禅院》)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2.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脑髓(suǐ)屏气(bǐnɡ)矗立(chù)一茬(chá)
B. 地窖(jiào)颓唐(tuí)风靡(mǐ)挑衅(xìnɡ)
C. 上溯(shù)占卜(bǔ)倔强(jiànɡ)汲取(jí)
D. 攒聚(cuán)窘迫(jiǒnɡ)脸颊(xiá)轶事(yì)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1856年3月,俄.英.法等国在此签订了《巴黎和约》.
B. 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C. 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
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帜,向南京城冲去.
D. “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向全世界再次展示了中华儿女的
炽热情怀.博大爱心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上海科技馆里大型动物标本——“两虎相争”栩栩如生,引得无数市民新春探
虎.
B. 日本某些政客,就侵略历史推陈出新大做文章,严重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
C. 世博中心的建筑别具匠心,体现了节能和生态要求,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
建筑.
D. 母亲节的礼物不分贵贱,只是表达对含辛茹苦养育我们长大的亲人的感谢.
5.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不但他在诗词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对书法.绘画也很有研究.
B. 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缺点.
C.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D. 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本文主要通过外貌.
语言描写,刻画了乐观坚毅和对世界充满爱的外祖母形象,抒发“我”对外祖母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B. 《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通过对小学时与蔡老师相处过程中发生
的七件事的回忆,给我们展现了一位温柔.慈爱.公平.伟大的老师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魏巍对恩师的热爱.赞美和怀念之情.
C. 《一面》的作者阿累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与鲁迅先生一面的情景,通过
对鲁迅的三次外貌描写,抒发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小说.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文
章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表达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

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①素不相识的陌生人②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③悄无声息的暗示眼神④不停的絮絮叨叨
A. ②④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④②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8.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注音依次填入文后方格内。

微风轻抚着院里的杨树,墙角边几株嫩黄的小草羞涩的探出头,这是个晶莹tī透的午后,我拖着铅重似的双腿迈进这个jiǒng迫、破落的家。

一只飞虫绕着屋檐的蛛网飞来飞去,shū忽,又以一个优美的姿势滑向空中,暗黑的屋里,一个苍老的面容呈现在我面前,憔悴而失落的目光游离在我脸上,中考的失败彻底打破了这个家庭的梦想,我和父亲面面相qù,羞愧的低下了头。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9.观察下边漫画《“文化”人》,完成下面两道题。

⑴请将漫画中顾客的语言修改成正面劝导的方式,让营业员易于接受。

⑵如果你是一位小记者,针对这一幕所反映的问题,让你对营业员进行采访,请你
写出一段简短的开场白,以便使他认识到不注意食品卫生的危害性。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0.梅花宋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

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②东君:司春之神。

请从外在形态和内在品质两方面,概括出梅花的形象特征。

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11.【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赵普》)
【乙】初,权谓①吕蒙曰:“卿今当涂②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③为博士邪!但当涉猎④,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⑤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注释】①谓:告诉;②当涂:当道、当权;③治经:研究经典;④涉猎:粗略地阅读。

⑤士:读书人。

解释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普少习吏事( ) (2)及为相( )
(3)家人发箧视之( ) (4)肃遂拜蒙母( )
翻译下列句子。

(1)太祖常劝以读书。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与“太祖常劝以读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B.自以为大有所益
C.跪而拾之以归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仔细研读两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

(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12.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

结构式仿生建筑,其建筑就像动物的骨骼一样,拥有
最优的力学性能和结构体系,能够有效地减少材料的用量。

表皮式仿生建筑所使用的建筑围护材料就像动物的皮肤一样,拥有防寒、透气、不透水等多重特性,而且随着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来改变表皮的透光、保温特性,从而创造出舒适的室内环境。

功能式仿生建筑的构件能够像生物的毛细血管一样运作,可以调节温度、控制室内空气的流速和流向,而且相对于普通的空调系统,大大降低了材料使用成本。

如果一个建筑同时具有上述的两点或三点,则统称为复合式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每一类仿生建筑都别具一格。

人处其中,能够感
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它们当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能够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

房子的旋转是根据太阳在天
空中的方位进行的,白天朝东,黄昏朝西。

且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子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

这样的设计能使位于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以最大日照角度对准太阳。

建筑物四周的太阳能集热器也能面对直射的阳光,以获取更多的太阳能。

此外,“向日葵建筑”旋转的动力全部来自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地吸收和储存
水分。

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大面积的户外阳台就是它们吸收和储存能量的“凸起”和“刺”。

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的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是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它除了是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能量传送带,
使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之间传送。

“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将热量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

此外,塔楼的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

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界面,将风速提高为环境风速的4倍。

当风吹过,“马蹄莲建筑”就会迎风招展,呈现着蓬勃的生机。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4年第11期,原文作者:吴旭阳,有删改)
作者为本文拟题时,在“仿生建筑”和“会呼吸的建筑”这两个题目上反复推敲,难以确定,请你帮他从中选定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说第②段中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中看,“马蹄莲建筑”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和。

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科技将产生无限可能。

你认为未来还将会出现什么样的仿生建筑呢?请写出来并指出其原理或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
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

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

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的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

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

”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
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
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

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

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

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
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

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
亮才睡去。

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

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

”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
父母家中去。

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

”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
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

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
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
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

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节选自《三毛文集》,有删改)
本文第(1)(2)段写了“我”少年时拖树根回家的事,有人认为这件事与标题“痴心石”无关,应该删去,你认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面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作者却在第(10)段中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14.生活于世间,我们常常被美丽而感动。

为一朵花的美丽,为一句祝福的美丽,为锦
绣河山的美丽,为父母之爱的美丽……我们深深的感动着。

请以“最美丽
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词或短语(如笑容、瞬间、风景等),使题目完整;
②题材自选,立意自定。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⑴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⑵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
⑶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⑷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⑸禅房花木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特别是⑷题,要求考生理解诗中的意境,抓住“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这个关
键词,“万籁此俱寂”是静,“但余钟磬音”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此题需要注意“珊瑚”、“攒”、“籁”、“俱”、“磬”、“禅”等字的书写。

2.【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

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
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

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
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做题时让学生用排除法去做。

B.挑衅xìn;C上溯(sù);D脸颊(jiá)。

故选A。

3.【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

解答这类题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基础,对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了如指牚,还要根据具体语句看要表达的意思是
什么,平时要多练习,才能熟练正确解答。

A、C、D项标点使用正确;B项中冒号后面是直接引用孟子的原话,所以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里面。

B项错误,故
选B。

4.【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辨析及运用能力。

答题时要认真分辨词义,注意词
语的感情色彩,思考这个词义在这个语言环境中是否恰当,从而选出符合题
意的一项。

B.推陈出新:推出粮仓里的旧粮;更换新粮。

引申为剔除旧事物中
的糟粕;吸取精华;使之向新的方向发展。

这里写中日本的侵略历史不恰当,
感情色彩不对。

故选B。

5.【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平时要多加练习。

选项A关联词位置不当,应该把“他”提到“不但”前面;选项B属于语序不当,应该改为“我们必须随时发现、认真克服日常生活中的缺点”;选项C不合逻辑事理,应该改为“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A.B.C均有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

6.【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及作品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要求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把握作品的主旨,体味作品的情感。

并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

D.《从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而
非小说。

故选D。

7.【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语句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型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选择相应的语句。

第一空根据前面的“婉转的和风细雨”,从内容和结构上应对应选
择②走了火的雷霆霹雳,“和风细雨”和“雷霆霹雳”相对应;第二空对应前面“寥寥的片言只语”,应该选择④不停的絮絮叨叨,话少与话多相对比;第三空根据前面“直对相知的友人”,从内容结构上很容易选择①素不相识的陌生
人;第四空根据前面“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从内容上考虑,应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③悄无声息的暗示眼神。

选项A符合要求,故选A。

8.【答案】剔窘倏觑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的能力。

汉字书写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注
意多音字、同音字、形似字的字形。

复习中应重点把握字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

此题要求写的字是:剔、窘、倏、觑。

注意笔画正确。

9.【答案】⑴示例:同志,用旧报纸包食品很不卫生,既不利于身体健康,也影响了你的声誉,而且还会受到工商执法部门的处罚,请你换用健康卫生的包装袋装食品,好吗?此题答案不唯一。

⑵示例:(叔叔)你好,我是XX学校的小记者,想请你谈谈对食品卫生安全的认识,好吗?此题答案不唯一。

【解析】
⑴此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做这类题型的方法是:首先要语言委婉得体,必须要有称呼,说话有礼貌,然后再考虑语言简明与连贯,把缘由说出来,要明确说话的目的。

可以这样说:同志,用旧报纸包食品很不卫生,既不利于
身体健康,也影响了你的声誉,而且还会受到工商执法部门的处罚,请你换
用健康卫生的包装袋装食品,好吗?
⑵此题考查拟写开场白的能力。

开场白要紧扣主题,言简意赅;要有现场感,
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要语言生动,有文采。

此题是采访,要简明扼要。

可以这
样开场:(叔叔)你好,我是XX学校的小记者,想请你谈谈对食品卫生安全的
认识,好吗?
10.【答案】【小题1】
清瘦明丽,傲雪凌霜。

【小题2】
寄寓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坚忍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对抗金的胜利充满了必胜信心的爱国之情,以及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美好愿望。

(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中形象的理解和赏析。

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诵读的同时了解诗词内容,学会鉴赏。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句,是从形态上来写梅花,概括出梅花的形象特征为“清瘦明丽”;“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一句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梅花不惧严寒,傲雪凌霜的形象,赞美了梅花的坚贞不屈的精神,从内在品质上可以概括出梅花的形象特征为傲雪凌霜。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中作者情感的把握。

解答此类题型需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通过品味语言来深入领会其所传达的情感,注意捕捉诗歌文本中直接点明感情基调的字词。

陈亮,南宋词人,一生极力主张抗金,反对投降,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

诗中“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表达了作者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坚忍品质的赞美。

“玉笛休三弄, 东君正主张”,意思是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伤感的“梅花三弄”曲调了,春神就要来到人间,主宰大地。

颂扬了梅花坚贞不屈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爱梅、惜梅,想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美好愿望。

并以颂赞梅花来寄托自己坚信抗金必胜的爱国之情。

11.【答案】【小题1】
(1)熟悉
(2)等到
(3)打开
(4)于是
【小题2】
(1)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

(或者:太祖常用多读书来劝告他。


(2)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3)我难道是要你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学问精深的人)吗?
【小题3】

【小题4】
示例:两人的成就都很大,但读书太少,限制了水平的发挥;两人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读书后他们的处事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多读文言文,理解文意,尤其是理解重点实词及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要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理解并翻译的能力。

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

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本题中要注意“及、岂、博士”等词的意思。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多读文言文,理解文意,尤其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此题要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

例句与A句中“以”的意思都为“用、拿”;B句中“以”的意思都为“认为”;C句中“以”是连词,不译;D句中“以”的意思都为“认为、觉得”。

故选A。

此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

此题要结合文章对这两个人的描写来分析他们的共同之处。

就可以看
出,两人的成就都很大,但读书太少,限制了水平的发挥;两人都善于听取他
人的忠告;读书后他们的处事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12.【答案】【小题1】
示例一:我选“会呼吸的建筑”,题目新颖,运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形象生动;
示例二:我选“仿生建筑”,题目直接简明。

【小题2】
示例:从结构上看是总领下文,三个分句分别和③、④、⑤段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便于读者理清阅读层次;从内容上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三种建筑的总体形态特征。

【小题3】
从文中看,“马蹄莲建筑”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供热和发电。

【小题4】
示例:变色龙建筑——仿照变色龙生态特征,具有在不同的环境下呈现不同颜色的功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说明文把握内容及拟题的能力。

要想拟好标题,需要了解
文章内容,能准确地概括出主要内容。

能找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然后选择恰
当的表述形式。

常见的形式有点明说明对象式、特征+说明对象式、说明对象
+特征式、疑问式等。

为了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可以借助比喻或拟人等
修辞手法或者用相关的诗词歌曲为题,新颖别致。

本文抓住仿生建筑的特征,
运用拟人修辞,拟题为《会呼吸的建筑》,形象生动,吸引读者;本文说明对象
是“仿生建筑”,所以直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直接简明。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文本内容与结构的理解和
把握。

解答这类题型必须立足全文,了解全文每一段的内容,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还要把握全
文的结构特点,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能够对局部内容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用做出阐述。

本题划线句子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一样旋转”,对应文章第三段,介绍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这句对应文章第四段,介绍“仙人掌建筑”;“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对应文章第五段,介绍马蹄莲建筑。

因此划线句子与③、④、⑤段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结构上总领下文,便于读者理清阅读层次;从内容上,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三种建筑的总体形态特征。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文本内容的理解。

解答这类题型必须通读全文,立足全文,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然后按照提示精读问题所在段落,筛选有用信息。

“马蹄莲建筑的功能”主要在文章的最后一段,“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将热量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其中的一个功能是供热;从“塔楼的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

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界面,将风速提高为环境风速的4倍”这一句中可以看出其发电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