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普通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052018010601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学期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05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粗糙(zào)笞刑(chī)模糊(mó)汗涔涔(cén)
B.肇事(zhào)恫吓(dòng)抽搐(xù)缄默(jiān)
C.惊愕(è)拙劣(zhuō)铿锵(kēng)祈祷(qí)
D.卓越(zhuó)镣铐(liáo)伺候(cì)濒临(bī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寒暄残羹冷炙走头无路天有不测风云
B. 烟霭针砭时弊唉声叹气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C. 徇私礼上往来百无聊赖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D. 砂砾迫不急待徒劳无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田锋回头看了一眼被自己甩在后面的其他选手,微微一笑,并依靠这种五十步笑百步的自豪,向终点线奋力冲刺。
B.据这家慈善机构最后的统计,这次为残疾儿童捐款数量最多的并非那些大方之家,而是生活在底层的许多普通的市民。
C.人家叫伽西莫多跪在那块圆形底座上,他照着做了。
人家脱掉了他的上衣和衬衣,直到露出胸膛,他也听之任之。
D.在日本今年举办的世博会上,张宁与小学同学不期而遇,二十年后他乡相遇,一见如故,两位老同学激动万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最新统计,目前社会上有近20%左右的人将按月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河里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造成的恶果。
C.所有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D.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智慧和风度。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天到仙都踏青,_________________ 。
那娇艳欲滴的朵朵桃花,_________________。
山间的清风轻轻吹过,带走了缭绕的雾气,_________________。
①除了可以看到自然秀美的景色外,还可以感受被桃花簇拥的美妙快感
②除了可以感受被桃花簇拥的美妙快感外,还可以看到自然秀美的景色
③在迷濛的烟雾中亭亭玉立,像是一个个害羞的少女④像是一个个害羞的少女,在迷濛的烟雾中亭亭玉立⑤点染胭脂的春桃,不由使人想到“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春光惟此花”的诗句;桃花的笑脸
一下子变得清晰明媚起来⑥桃花的笑脸一下子变得清晰明媚起来;点染胭脂的春桃,不由使人想到“东风吹开花千树,
占断春光惟此花”的诗句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6.下列各句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B.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C.世界名著《人间喜剧》《死魂灵》《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的作者依次是巴尔扎克、果戈理、托尔斯泰和莫泊桑。
D.《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
7.下列四句中的“之”字,与“佯狂不知所之者”的“之”字讲法相同的是()
A.毕礼而归之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父母之遗体行殆B.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C.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D.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9.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激于义而死焉者也B.求人可使报秦者
C.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D.若属皆且为所虏
10.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B.臣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C.同舍生皆被绮绣D.四支僵劲不能动
二、名句填空(8分)
1.,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2.,不坠青云之志。
3.执手相看泪眼,。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5.,此时无声胜有声。
6.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既来之,则安之。
8.亦余心之所善兮,。
三、文言文阅读(10分,选择每题2分,翻译每句2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1.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
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⑧D.②④⑤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斧斤以时入山林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或五十步而后止④然而不王者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3.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①养生丧死无憾②不违农时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
4.翻译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四、古代诗歌鉴赏(8分)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
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
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五、文学作品阅读(16分)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
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肢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
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
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鱼,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
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啊,不见一个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材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茫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这一片一片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摩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
后来我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
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
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
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
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圆明园一片喧嚣。
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昔日皇族的赋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
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也有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唱着“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几位看似干部模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捧着
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
在大水法遗址面前,就是那
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接吻。
刹那,我有一点不知所措。
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湖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都隐隐地疼起来。
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来了。
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的。
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嬉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的岁月之后,眼前这残壁断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
与奇耻大辱?!
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下来,劈头劈脸。
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1.对这篇散文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十年前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十年后圆明园却喧闹起来。
十
年之间人们对圆明园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B、作者在第二段和末段的景物描写,都是衬托心境的,只是前后的心情同中有异。
C、散文写了作者两次凭吊圆明园的经过,第一次重在描写自己面对废墟的悲愤心情,第二次重在写面对游园人们的行为所触发的无限感慨。
D、全文的主旨是批评当前人们民族情感的缺失,因此,只要写第二次游园所见即可。
E、全文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在描写景物和描写人们的行为表现时融进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2.我们应从哪几个层面理解文中圆明园的“哭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对圆明园废墟,作者为什么说“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以自己的话解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第二段对圆明园废墟的细腻描述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六、语言运用(8分)
1.把下列句子组合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在文段的横线处。
(只填序号)(3分)。
我国现在的古村落大多依山傍水,宁静淡远,但又因地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风情。
湘西的古村落依山而建,。
整个村落与周围的群山组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①建筑物沿山坡依次向上排列,错落有致
②村落沿河呈带状分布
③或者缘水而建
④有拾级而上的村道,富有特色的马头墙
⑤村内有众多的小桥以及临河的吊脚楼
⑥民居随地形起伏
2.现在的电视节目中,有很多选秀节目,如“梦想中国”、“星光大道”、“名师高徒”、“中
国好声音”等,人们对此褒贬不一,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现在的人越来越重视自我风采的展示。
请以“展现自己的风采”为主题写一段演讲词,所写的内容必须观点明确,表达恰当,100 字左右。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30分)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
”生活中,有人认为,放
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请选择“放下”或“不放下”为话题,联系你的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命标题,
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10分,选择每题2分,翻译每句2分)
1 A
2 B 3B
4(1)直:只是;耳:罢了;是:这;走:逃跑。
(2)何异于:状语后置,与……有什么不同;兵:兵器。
六、语言运用(8分)
1.①④⑥③②⑤(3分)
2.立意明确1分,说理合理充分2分,符合演讲词的表达特点2分。
(5分)七、作文(30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