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学年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课内文言文知识(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乃瞻衡宇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B、穷睇眄于中天技盖至此乎
C、零丁孤苦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善刀而藏之
2、下列加点词不全是古今意义的一项是(2分)
A、既窈窕以寻叡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B、蟪蛄不知春秋臣欲奉诏奔驰
C、信造化之尤物也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D、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翱翔蓬蒿之间
3、下列各项中对相同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若稍饰以楼观亭榭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彼且奚适也④杨意不逢⑤都督阎公之雅望
⑥问征夫以前路⑦今臣亡国贱俘⑧而莫之夭阏者
A、①/②⑦/③④⑥/⑤⑧
B、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C、①⑥/②⑦/③④⑧/⑤
D、①⑥/②⑦⑧/③④/⑤
4、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之二虫又何知?彼且奚适也?
B、复以小艇游庙中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C、奚以知其然也?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D、其间一日阻风不行然今卒困于此
5、下列选项中划线词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层峦耸翠,上出重霄而后乃今将图南
B、《齐谐》者,志怪者也善万物之得时
C、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水击三千里
D、策扶老以流憩襟三江而带五湖
6、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是(2分)
A、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而刀刃者无厚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歌数阕,美人和之
C、令诸君知天亡我屈贾谊于长沙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马童面之
7、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时不利兮骓不逝逝:消逝②项王军壁垓下壁:修筑营垒
B、①项羽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②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
C、①平明,汉军乃觉之平明:天亮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D、①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服:臣服②吾为若德德:恩德,好处
8、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②屈贾谊于长沙屈:受委屈
③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胜:美好的④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前往
⑤临帝子之长洲临:登临⑥徐孺下陈蕃之榻下:放下
⑦《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⑧田园将芜胡不归胡:什么时候
⑨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全,整个⑩时运不齐,命途多舛齐:整齐
A、①④⑤⑦⑨
B、③⑥⑧⑨⑩
C、①②⑤⑧⑩
D、②③④⑥⑨
9、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2分)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⑦家叔以余贫苦⑧谨拜表以闻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⑤⑦
D、②④⑥
10、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是何楚人之多也②大王来何操
B、①吾为公取彼一将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C、①汉军不知项王所在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①若非吾故人乎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共15分)。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
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①,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
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
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
嘉平三年,拜司空。
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
俄转司徒。
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
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
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
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
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憙、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
帝不许。
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
优诏不许,遣使申喻。
冲固辞,上印绶,诏又不许。
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
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②勋,藩翼王室者也。
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
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
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朕甚嘉之。
”
九年,冲又抗表致仕。
明年薨。
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
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郑冲传》)
【注】①搜:寻找。
扬:选拔、举荐。
侧:同“仄”。
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
②庸:古同“佣”,雇佣,任用。
1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B、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C、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D、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
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郎补任地方官陈留太守。
B、朕,我,我的。
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后自秦始皇起,用为皇帝自称。
C、致仕,指古代官员自请加职或升职。
文中郑冲致仕是想为周家担负更重的责任。
D、秘器,指棺木。
郑冲去世时,武帝为了表示对郑冲的恩宠,赐给他棺木以安葬。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郑冲注重修养,作风朴素。
任陈留太守时,他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不求美名,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私产,世人因此看重他。
B、郑冲洁身自好,受人尊重,做太保时,级别虽已和宰相相同,但他从来不参与世俗的事务;贾充、羊祜等人制定礼仪、法律制度,都是先求教于他。
C、郑冲是武帝的心腹之臣。
在李憙、史光等人以疾病为由奏请免去郑冲等人的官职时,武帝依然对郑冲坚信不疑,并一次次地驳回他的辞职申请。
D、郑冲受到皇帝的称赞,皇帝通过赞美汉高祖刘邦的知人善任,回顾祖辈君臣的通力协作,进而夸赞了郑冲等人的勋劳,并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
1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
(5分)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共11分)。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释】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
②上国:指京城。
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
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C、“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E、“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
16、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17、名句填空(共16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
-----------------。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
-----------------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3)我们经常用《归去来兮辞》中-----------------,-----------------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4)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韦绚烂的秋景图:-----------------,-----------------。
(5)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6)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 -----------------,-----------------”也曾出现过。
(7)庄子在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展开对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
(8)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9)作者举“现实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
(10)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
(11)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12)李密在《陈情表》中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
-----------------,-----------------,-----------------,-----------------。
(13)《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用“-----------------,-----------------,-----------------,-----------------”形容祖母垂危之状。
(14)《陈情表》作者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
(15)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
”
(16)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俩句是
“-----------------,--------------------。
”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共6分)
①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②“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
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
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
③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
”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
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
”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
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④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
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
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期,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⑤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
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17.5.12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C、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
D、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国之灾。
1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上丝路财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玄宗时期龟兹的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
C、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放、交流非常重要。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
藏青色西服
季明
工地离住处,有很长一段路程,老磨他们需要坐公交车回去。
傍晚,收工之后,老磨他们满身都是泥灰和臭汗。
他们一屁股瘫坐在地上,一方面是喘息片刻,另一方面呢,老磨他们是在等大傻。
大傻,真名叫于大厦,喊来喊去,老磨他们就给他起了个绰号:于大傻。
大傻跟老磨他们不一样,每次收了工,立即冲洗干净,然后从带来的包里,取出一套西服,换上,再把脏工作服,裹上塑料袋,塞进那个包里。
那西服,是藏青色的,大傻来到这个城市打工,刚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就上街买了这套西服。
等大傻换洗完毕,大家一块儿往回走。
这景象有些独特:一群脏了吧唧的民工队伍里,走着一位身穿干净而笔挺西服的人,很是不协调,同时,也让大傻显得很另类,很不合群。
回去的时候,正值晚高峰,公交车上异常拥挤,但只要老磨他们一上来,人群立马闪开条道,让他们过去。
毕竟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衣服,与泥灰和汗水亲密接触。
这个时候,车上绝对没有空座位,但老磨自有办法,他来到一个座位旁,站住,随着车的晃动,身体与坐着的乘客,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
在泥灰和汗味的骚扰下,终于,那位皱着眉头、捂着鼻子的乘客,忍无可忍,狠狠瞪了老磨一眼,起身离开,老磨赶紧一屁股拍到座位上去。
这时候,一身西服的大傻,则静静地融合在人群中,用不屑的目光看着老磨,他最讨厌的,就是老磨这个拙劣的表演。
节假日不干活时,老磨他们喜欢逛逛街,穿着也很随意,有的干脆就穿着皱巴巴的工作服。
大傻则不同,必须换上西服,才出门。
这样一来,大傻就很醒目,在一行人中,很有些众星捧月的样子。
这令老磨他们非常不舒服,就与大傻拉开了距离。
一次,老磨斜着眼睛,说,大傻,穷烧个啥哩?瞧把你能的,穿上西服你还是农民工,变不成城里人!
大傻不服气,说,穿干净点不好吗?农民工就应该是脏兮兮、臭烘烘的形象吗?那是犯贱!
大傻又说,挤公交时,你看人家那厌烦的目光,我都替你脸红。
这话,噎得老磨直翻白眼,一愣一愣的。
于是,老磨他们就决定,必须收拾一下大傻。
这天,收了工,冲洗完毕,大傻却发现那个装着西服的包不见了。
大傻急了,遍地翻找,可横竖找不到。
老磨他们坐在地上,喝水抽烟,冷眼看着大傻忙活,偷偷地笑。
过了许久,满头大汗的大傻,仍然四处寻找那个包。
老磨喊,大傻,别找了,再不回天就黑啦。
又有人喊,大傻,你那西服,长翅膀飞啦。
大傻不听,依然在工地上跑来跑去,执着地寻找。
老磨他们说,真是个大傻熊!就撇下大傻,先走了。
当老磨他们得到消息,赶到医院时,大傻已躺在了手术台上。
在寻找西服时,楼顶一截钢筋倏地掉下来,从大傻的左肩膀插进去,从腰部穿透出来……
老磨他们怔怔地守在手术室外,彻底傻了。
过了很久,大傻才被推出来,仍处在昏迷之中。
老磨哭了,冲上前去,喊,大傻,不穿那西服,你他娘的能死啊?!
第二天,老磨他们来到工地,从一堆水泥里,挖出那个装着西服的包。
它,已经变成了个水泥疙瘩,半晌,他们都没说话。
许多天,老磨他们都像丢了魂儿,蔫着脸,闷头干活,那件藏青色的西服,总是在眼前晃动、晃动……
一个月后,大傻出院了,但需要回家继续休养。
那天,老磨他们专程上街,精心挑选,给大傻买了套藏青色的西服,送了过去。
大傻走后,老磨他们每人也都买了套西服,藏青色的,像大傻一样,收工后,冲洗干净,换上西服,再去挤公交车。
这时候,他们才发现,乘客们的目光,很平和,丝毫没有了厌恶、敌意和距离,能同这个城市的人们亲密地挤在一起,坐一程车,这感觉,真不赖!
于是,老磨就给大傻打电话,他说,于大厦,现在咋样?养好了赶紧回来吧,我们等着你!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2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于大厦在工地上遍地翻找西服的情景以及后来因此受伤的遭遇,是呼应前文“必须收拾一下大傻”,说明老磨他们的计划得逞。
B、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又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老磨和于大厦逛街的场景,突显他们形象的反差,为老磨及工友穿藏青色西服埋下了伏笔。
C、小说在情节叙述的详略上颇有讲究,比如,于大厦及工友挤公交回家的情景属于详写;于大厦在工地上受伤的情景只做了必要交待,属略写。
D、小说以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生活为题材,主题鲜明突出:歌颂了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默默奉献,表达了农民工对融入城市生活的渴望。
22、在对比中写人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请结合本文,对此加以分析。
(5分)
23、小说为什么以“藏青色的西服”为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六、语言文字应用(共8分)。
2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法国在欧洲杯四分之一决赛中对阵冰岛,张路解说本场比赛时指出,德尚此役的排兵布阵是法国取得大胜的关键,而博格巴此役踢得游刃有余。
②未来一段时间,本市的气温将会持续走低,昨天一大早,降温明显,出门的市民浑身不寒而栗,从路边飘下的落叶感受到秋天渐行渐远。
③当下,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快食”已成为许多人的习惯,花费大量时间细细研磨各类食材,坐下来对食品含英咀华,是很难做到的。
④对各类兴趣班,家长一定要有选择,适度给孩子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去学习,才会有意义,把所有的东西强加给孩子,无疑是拔苗助长。
⑤老爷爷喜欢葫芦艺术,家中到处都挂着萌芦。
上面刻着梅兰竹菊、喜鹊闹梅等精美图案,栩栩如生,老人家爱不释手,常拿出来把玩。
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武警陕西总队铜川支队时时处处做表率,通过以上率下形成上行下效的强大效应,推进学习教育落地落实。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2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让可拆卸的奥运会场馆“伦敦碗”成为了海内外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它的美丽身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金九银十”历来是楼市旺季,但进入九月以来,各大一线城市房地产业销售纷纷遭遇“滑铁卢”,主要的原因是政府一系列严厉的调控政策造成的。
C、国庆长假的第二天,对于故宫保卫处而言,是整个国庆长假中安保压力最大的一项工作,上午11时,此前规定的8万限流人数就已突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了。
D、“天宫一号”将会在升空一个月后和神舟八号进行对接试验,并将在两年内和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交会对接,这将为我国顺利地建立自己的国际空间站奠定基础。
26、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古往今来,总有一些勇敢者在钱塘潮涌之际,与潮搏击,_______出人的活力和勇气。
②"五一"黄金周期间,十多万游客来到杨柳青________这里的民俗艺术。
③________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________基本上都处在假设和推测的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
A、展示观赏即使/也
B、展现参观即使/也
C、展现观赏尽管/但
D、展示参观尽管/但
2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分)
A、卡塔尔拒绝了沙特、阿联酋、巴林等国要求卡塔尔关闭半岛电视台的不情之请。
B、他坚持要尽地主之谊,招待家乡人吃一顿饭.盛情难却,我们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C、他勉励新上任的领导说,新官才疏学浅,切总好大喜功,施政要兼顾“软”“硬”实力。
D、这幅作品的作者是社区居民刘智贤,刘智贤特意将这幅书法作品送给社区,聊表寸心。
七、作文
28、根据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每一位长辈都是一本厚重的书。
这本书一旦打开,我们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我们阅读长辈,已经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根据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选好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