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为了提高行车的安全性,有的汽车装有日间行车灯,如图所示.当汽车启动时,S1闭合,日间行车灯L1立即亮起,再闭合S2,车前大灯L2也亮起.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A. B.
C. D.
2、《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
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它受到了一个向前的推力
C.甲用力把乙推倒,只是甲对乙有力,而乙对甲没有力
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4、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内装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在两烧杯中,距离杯底同一高度处有 A、B 两点,已知 A、B 两点压强相等,则烧杯
甲、乙对桌面的压强 P 甲、P 乙大小关系为 ( )
A .P 甲<P 乙
B .P 甲>P 乙
C .P 甲= P 乙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 处的速度是 6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 /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
6、将文具盒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对文具盒的支持力
B .文具盒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文具盒的支持力
C .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支持力
D .文具盒受到的重力和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
7、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两物体在0~1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v <甲乙
B .两物体在15~2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v <甲乙
C .两物体在15 s 相遇,且0~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 .两物体在20 s 相遇,且0~20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8、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 .书包带做的较宽
B .图钉帽做得面积较大
C .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车轮
D .石磨的磨盘做得很重
9、在商场内乘坐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上升的电梯 B.地面 C.商场内的收银员 D.货架上的商品10、利用铅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如图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1、材料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O为支点(OA<OB),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甲、乙物体(不溶于水)浸没于水中,杠杆将会
A.A端下沉B.B端下沉C.仍保持平衡D.无法确定
12、某高校研制的水下机器人在海面下作业,若它一直下潜,在此过程中
()
A.所受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B.所受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C.所受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D.所受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13、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5.3cm B.5.25cm C.3.25cm D.3.3cm
14、如图所示A、B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两物体的边长之比是LA:LB=2:1,重力之比为GA:GB=3:2,则A对地面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3:8 B.3:1 C.2:3 D.3:4
15、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
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________(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________(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2、小强行走时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倾倒.对此情景合理的解释是:小强原来相对于地面是________的,当他的________(选填“脚”或“上身”)的运动状态突然改变时,他的________(选填“脚”或“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把图钉帽在课桌上来回摩擦几下后,图钉帽热得烫手,这是用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把瓶装水放在冰箱里,一会儿变凉了,这是用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4、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5、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说明海波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请画出物体所受重力G、支持力F及滑动摩擦力f的示意图(O为物体的重心).
2、如图,重4N的小球浮在水面上,画出小球受到的力和斜面所受的压力.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图,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 5cm 处放一只点燃的蜡烛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
(2)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 B 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______;
(3)找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后,用直线把蜡烛 A 和它的像的位置连接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于是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
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 ,理由是____ ;
(4)实验中将玻璃板的上端向蜡烛 A 的方向倾斜,像的位置将会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5)若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的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________ (“能”或“不能”)看见蜡烛 A 的像;
(6)实验后,对实验进行反思总结:为了使蜡烛 A 的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__________的环境中进行(“较亮”或“较暗”);如果有 3mm 厚和 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 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___,并通过调整
_____________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___(能/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将卡片_____________.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能减少木块受到的_____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
(5)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________ (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王慧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测量一件用合金制成的实心构件中铝所占比例.她首先用天平测出构件质量为374g,用量杯测出构件的体积是100cm3.已知合金由铝与钢两种材料合成,且铝的密度为2.7×103kg/m3,钢的密度为7.9×
103kg/m3.如果构件的体积等于原来两种金属体积之和.求:
(1)这种合金的平均密度;
(2)这种合金中铝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2、如图所示,在横截面积为100cm2的圆柱形容器(不计壁厚)中装入适量的水,当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5N,且水对容器的压强增加100Pa(g取10N/kg).试求:
(1)物体浸没在水中后水面上升的高度;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物体的密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D
2、C
3、D
4、A
5、B
6、B
7、C
8、D
9、A
10、A
11、C
12、C
13、C
14、A
15、A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加速不是
2、运动脚上身
3、做功热传递
4、凸透镜会聚
5、不变晶体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
2、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了便于观察像的位置像与物等大不合理一次实验有偶然性,应多次试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升高能较暗 2
2、相反钩码的数量不能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剪成两半摩擦力竖直方向不变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3.74×103kg/m3(2)57.8%
2、(1)物体浸没在水中后水面上升的高度为1cm;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1N;
(3)物体的密度为2.5×103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