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是不存在的

合集下载

女性:从“无”到“有”的可能性

女性:从“无”到“有”的可能性
“ ” 可 能性 。 有 的
2 横 向分 析
21男权的压制 .
短篇小说 《 双丝袜》 《 一 、黄墙 纸》 诗歌 《 入残骸 》 及 潜 都
表现 了女性通过顺从 、反抗 和反思来 确立 自己的身份和地 位, 男性 的压制是 导致 女性 身份缺失 的直接原 因。 肖邦《 一 双丝袜》 里的萨默斯夫人用结余 的 1 5美元 给 自己买 了一 双 丝袜 , 觉得心满意足。这个把 自己献身给家庭的妇人从来没
中心对女性 的压制导致 了女性身 份的缺失 。按照拉康 的说
法 ,就是女性是作 为男性纯粹他 者存 在的 。女性根本不存
在 , 谓 的女 性 特 质 只 不 过 是 为男 性 需 要 而 作 的 面具 伪 装 。 所
的发展过程。每个 阶段都对应一个具体 的历史时期 : 女性阶
段 是 从 14 8 0年 到 18 8 0年 , 权 阶 段 是 18 女 80年 到 12 9 0年 ,
醒被长久 以来形成 的习惯所淹灭 。《 黄墙 纸》 的妻 子更加 里 具有反抗意识 , 但最终也是以疯 狂的方式来表达。反抗意识
( 转第 5 下 3页 )
4 | 缸 c 6 | f ‘
女 , 时生 活是 多么美好啊 !可就在此时她 又第二次 “ 此 被遗 弃” , 了 丈夫突然去世 , 留给她 的仅有几名需要 抚育 的子 女 。 再次经历挫折 , 依然没能打倒 韦塞罗尔奶奶 , 她再一次选择 坚强 ,选择在生 活中扮演男人 的角 色 ,一人把 孩子抚育成
女人阶段 是 12 9 0年至今 。被誉为“ 国的弗洛伊 德” 法 的拉康
有一个著名论断 :女性不存在 。 一方面它的含义是女性完 “ ” 全作为男性“ 他者 ” 存在 , 女性是一切无 ”另一方 面它暗 即“ ; 示着女性原本是 自由的 , 因为 “ , 正 无” 她们才可 能脱 离阳具

男人对妻子情人知己的定义

男人对妻子情人知己的定义

什么是妻子?就是你愿意把积蓄交给她保管的女人。

什么是情人?就是你偷偷摸摸地去和她约会又怕妻子撞见的女人。

什么是红颜知己?就是你能把有些秘密说给她听却不能说给妻子听的女人。

妻子是一种约束,约束你不能随便和别的女人交往;情人是一种补偿,补偿你想从妻子那得到却又无法得到的激情;红颜知己就是一种点拨,点拨你心中的迷津。

妻子陪你过日子,情人陪你花钞票,红颜知己陪你聊聊天。

妻子不能替代情人,因为她没有情人有情调;情人不能代替妻子,因为她没有妻子的亲情;妻子和情人都代替不了红颜知己,那是心灵的需要。

妻子是一个和你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女人,却为你深夜不回家而牵肠挂肚;情人是一个和你没有一点家庭关系的女人,却让你尝尽做男人滋味尽情消魂;红颜知己是一个还没和你扯上关系的女人,却能分担你的快乐和忧愁。

妻子是一个家,是一个能给你浮躁的心带来安抚的港湾;情人是家的累赘,只是不到万不得已你不想甩掉;红颜知己是家的点缀,没有她你不会觉得寂寞,但你会觉得生活没意思。

()妻子的关心像一杯白开水,有时会成为一种唠叨,只是在生病时才成为一种温馨;情人的关心就像在白开水里加了一勺糖,慢慢地品上一个晚上还不满足;红颜知己的关心就像工作到午夜喝一杯咖啡,越喝越提神。

妻子怀上你的孩子会深情地问你想要个男孩还是要个女孩,情人怀上你的孩子会哭着来问你该怎么办怎么办啊?对于红颜知己,你会把你的情人怀孕的消息告诉她,并问她你该怎么办。

至于妻子,你会在她发现你的情人肚子大了的秘密后才告诉她:“其实,我早就想告诉你了。

”然后拼命地向她解释,并作可怜状。

妻子回了娘家一个星期不回来你也不想,情人三天不见你就给她打电话:上哪去了?今晚我们到老地方喝杯咖啡好吗?心中有了苦闷,你最想找个红颜知己倾诉,告诉她你在妻子和情人之间疲于奔命,实在受不了了。

最让男人受不了的是妻子的唠叨,情人的眼泪,红颜知己的误解。

妻子的唠叨使男人的心乱上加乱,情人的眼泪让男人已硬的心变得酥软,红颜知己的误解把男人的心由悬崖推进深谷。

真实的不可能和女性的不可能——拉康思想研究

真实的不可能和女性的不可能——拉康思想研究

摘要摘要拉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具独立见解而又最有争议的欧洲精神分析学家,有“法国的弗洛伊德”之称。

除了在精神分析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拉康的关于性和女性的理论也极大地推动了当代女性主义运动,为后现代女性主义运动提供了丰富而又深刻的理论基础。

后现代女性主义者从拉康那里吸收了丰富的营养,但也有对他不满意的地方。

在介绍拉康的主要思想时,笔者首先介绍其思想渊源,由此我们可窥见拉康思想的起源与创新。

拉康在精神分析学领域最为重要的贡献就是创造性地提出了著名的“三界说”,即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的三重区分。

三大界域奠定了拉康全部理论的基础。

在此三界说的基础上,拉康提出了著名的主体理论:主体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回答,是实在界对大他者和象征秩序提出的问题的回答。

而且,人类主体是一个无,我们主体生存的真相就是不存在,或者是虚假的存在,这就是所谓的“真实的不可能”。

拉康解构了主体,证实了人类主体的虚假性,并且颠覆了传统关于性和女性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女性并不存在”这样的命题,由此拉开了拉康同后现代女性主义之间联系的序幕。

后现代女性主义即为女性主义与后现代思潮的相遇、碰撞并且相互渗透的结果。

拉康对后现代女性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的关于女性的命题和关于主体的论述,为女性主义寻求自我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研究拉康及其与后现代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不仅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位精神分析大师的思想及其与后现代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西方哲学状况。

关键词:想象界;象征界;主体;大他者;欲望;实在界;大写的真实;女性主义IIIABSTRACTAbstractLacan is the most independent-minded and controversial psychoanalyst after World War II in Europe, and is known as “French Freud”. Lacan not onl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psychoanalysis, but also his theory about sex and women have greatly contributed to the contemporary women’s movement, so he provides a rich and profou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ost-modern women’s movement . Post-modern feminists absorb a wealth of nutrition from Lacan, but they also express dissatisfaction with him. I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ain ideas of Lacan, we first introduce the origins of his ideas, so we can have a glimpse of the source of Lacan's ideas and his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psychoanalysis, Lacan make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which is that he puts forward the Three Realms: the imaginary, the symbolic, and the real. These three Realms have laid a basis for Lacan's theories. In Lacan's opinion, the subject body is not a problem, but an answer. It is the answer of the real to the question of the Other and the symbolic. Moreover, our subject does not exist, and the truth of our existence is that Real does not exist, or the existence is false, which is the so called “Real can not exist.” In other words, Lacan deconstructs the subject and confirms that the subject is false. At the same time, he subverts the traditional ideas about sex and women, and creatively puts forward a proposition about women: "women can not exist", which opens the prologue between Lacan and post-modern feminism. Post-modern feminism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result of the encounter, collision and mutual penetration of feminist and post-modern thought is affected seriously by Lacan, especially his proposition about women and the discussion on subject, so h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elf-liberation of feminism. Overall, the study of Laca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ost-modern feminism, not only enables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piritual masters, and his relationship with the post-modern feminism, but also enables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western philosophy of the latter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Keyword: the imaginary; the symbolic; subject; Other ; desire; the real; Real;feminismIV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社会性别”概念的确立与解构

“社会性别”概念的确立与解构

!社会性别"概念的确立与解构内容提要性别研究的核心概念!gendeo"在女性主义思想中被赋予重要的政治意涵,并形成了sex/gen-des对立的研究模式,这使得早期性别研究在强调gendeo具有社会性的同时忽视了身体与性的因素。

后现代女性主义者朱迪斯i巴特勒通过消除c/的自然性,破解了se/gendes的二元对立,从物质化的角度刻画了二者之间的实际联系,进而描述gendeo的运作逻辑,以揭示其与sexuality的复杂关系,阐明其维持异性恋霸权基型的社会功能,对此概念进行了有益的改造。

关键词gendeo性别研究女性主义朱迪斯•巴特勒Gendeo概念是女性主义学术的重要思想成果,也是女性研究(Women,s Studies)和性别研究(Gendeo Studies)的核心概念。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之后,性别研究被引入中国学界。

二十多年来,性别研究快速发展,对gendeo"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缺乏一致。

对于此概念的译名,有学者最早发明了“社会性别"这一新词来翻译,认为中文已有的“性别"一词应与英文的se/对译①。

李小江主张直接以“性别”作为译名,而用“性”来翻译se/;她认为,在汉语中不需要“社会性别”或“自然性别”这种隐含着对立性质的概念②。

台湾学者则译为“性/别”,以区别既有的“性别”;此译法在台湾、香港颇有影响③$尽管“社会性别”的译法已为多数大陆学者接受,但一直有学者撰文讨论此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求“辨析”“辩义”“澄清”,如王政最早提出,对当时在国内学界用法混乱的“女性意识”和“社会性别意识”表述加以纠正④,之后也总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学科旨趣试图廓清gender概念⑤。

但学者大多是在se/gendes的对立关系中理解后者的意涵,而对概念背后的理论诉求及其意义演化的过程等问题不太关注。

故此,本文希望重新梳理gender概念的所指和能指出现的情况,考察形成se/gendes二元对立模式的过程,着重分析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家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 u U les)对此概念的改造。

女性主体意识的探寻——王安忆《弟兄们》中姐妹情谊的解读

女性主体意识的探寻——王安忆《弟兄们》中姐妹情谊的解读

女性主体意识的探寻——王安忆《弟兄们》中姐妹情谊的解读-大学语文论文女性主体意识的探寻——王安忆《弟兄们》中姐妹情谊的解读赵军荣摘要:王安忆的中篇小说《弟兄们》讲述了三个互称为“弟兄”的女性之间的爱情故事。

本论文描述了她们三人之间姐妹情谊的建构及瓦解,并分析了她们的精神恋爱最终失败的原因,从而探讨了女性追寻自我解放的道路,并彰显出作者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弟兄们》姐妹情谊建构及瓦解追寻自我王安忆在《弟兄们》这篇小说中写的是三个普通人物的生活——从相识相知到分道扬镳的过程,小说从女性视角出发,描写三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姐妹情谊的高尚可贵,但在与传统男女恋爱模式的对抗中却变得不堪一击,促使我们去关注女性在自我解放的过程中,她们所经历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变化,以及女性建构自身主体性的努力。

一、姐妹情谊的建构及瓦解(一)姐妹情谊的建立这里所讲的“姐妹情谊”,也就是指女子之间的精神之恋,具体是指女子之间相互了解、体恤,为了保有女性自我而互相鼓励帮助,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不是姐妹却胜似姐妹,特别是在心理上能互为“知已”的一种亲密关系,是女人作为个人的相互交往。

[1]她们班里只有她们三个女生,同住一个寝室,在这样的生活学习空间里她们紧紧相连。

她们在短暂的校园生活中,互相鼓励、互相关爱,唤醒“在过去很久的日子里,她们都不了解自己是谁”[2]等这些被无意埋没的意识,共同为自我的独立和完整而奋斗,不断地解放自我,还原各自真实的自我。

她们把她们的姐妹情谊,看作是“一个自我灭亡与新生的奋博的过程”,是在“你拉着我,我拉着你中,才没有沉没”[3]。

总之,“她们因能摆脱男人而感到生存的满足,并且在同性相处之中获得了自我认识和肯定的体验,这种具有团结、平等、自由和发展特质的感情关系,是女性主义者极为重视的姐妹情谊”[4]。

可以说,她们是幸运的,在这段时间,她们运用自己的“话语”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和探索,建立了深厚的姐妹情谊。

《野草在歌唱》中“厌女症”表象分析

《野草在歌唱》中“厌女症”表象分析

《野草在歌唱》中“厌女症”表象分析摘要《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

本文从厌女情结角度分析了小说主人公玛丽扭曲人性背后的悲惨一生,进而得出结论:女性必须学会真正尊重自己,排除那些自我轻贱的意识,才能和男人达成和谐平等的关系。

关键词:《野草在歌唱》厌女症表象分析话语权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誉为战后文坛最富独创精神的杰出女作家之一。

其创作主题多元化,几乎涉及了20世纪所有的重大问题和思想。

但身为女性,莱辛也关注女性的命运和地位,并以新的视角予以揭示。

1950年,她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刚一问世,便引起了极大反响。

在小说中,莱辛于不动声色中,将笔端触及到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厌女症情绪。

小说表面是在描述厌女症情结,实质是对厌女症剥夺了女性话语权进行披露。

小说向西方读者第一次毫不掩饰地展示了在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部非洲的社会现象,描述了贫穷的白人移民艰难的求生历程,并涉及了妇女的生存环境与社会地位,以及全社会的厌女症情结对于女人个人生活的影响,进而分析了造成主人公玛丽·特纳悲惨结局的社会根源,即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厌女症情结是杀害玛丽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一厌女症特征:女人是祸水“厌女症”(mysogyny)是指文学作品中歪曲、贬低女性的形象,并把一切罪过都推到女性头上的情绪或主题,即所谓的“女人是祸水”。

“厌女症”是广泛存在于文学、艺术和种种意识形态表现形式之中的“病症”,表现为对女性化、女性倾向以及一切与女性相关的事物和意义的厌恶,并“把妇女,尤其是妇女的性,当作死亡与痛苦,而不是当作生命和快乐的象征。

”(joan smith)这种对女性的厌恶,表现为在父权制的文化统治下,对女性“物化”的推进,并逐渐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女性是“货”、是“物”,不仅仅体现在她们可以为男性传宗接代,是生儿育女的机器,而且还沦为男性的“玩物”。

广告中的伦理道德 女性性别歧视

广告中的伦理道德 女性性别歧视

广告中的女性角色
• 广告引导女性回归专职家庭主妇角色。 • 广告引导女性要成为“美女”、“花瓶”, 甚至成为“装饰品”。 • 广告导向让女性成为一种商业促销手段。 • 广告导向公开践踏、侮辱女性。
广告中宣传的家务承担者总是女性责无旁贷的责任,女 性总是在洗衣粉、洗衣机、洗碗机、抽油烟机等家庭 日用品的广告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并沉浸在给家庭 奉献的无限幸福之中。 例如:
“再低,就不可能了。”深圳一地产商打
出巨型广告牌,这句醒目的广告词旁边是 一个穿着红色低胸裙子的女子,女子坚挺的 胸部上面撩人的裙子,加上女子白皙的肌 肤让人浮想翩翩。
“怡人洗脚城的”广告宣传牌,画面上是一个一米
见方的粗大脚丫子里非常逼真地画了一个青年女 性的肖像,五个脚趾头则紧压在妇女的头顶。
一则广告画面所表现的:一位男性正在抚摸一位女性的下巴, 广告词是:“好嫩好滑!”“要有特别细嫩光滑的皮肤,就要用 一个与众不同的面膜!”由此可见,女性的美丽和顺从是为满 足男权文化而存在的,是“女为悦己者容”的承续。
在这类广告中,女性的自我是不存在的,
广告的伦理道德
-----广告中的性别歧视
什么是广告中的性别歧视
• 性别歧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广告中的 性别歧视,特别表现在对女性性别歧视倾向 上 .女性的纤纤玉腿、男性的目光、俏面、 丰胸 ,女人的性感身体、迷离而挑逗的眼神、 暧昧而诱惑的表情……。 常常通过这些来 表现出大男子主义和男权文化.
结语
贷。
我们不是旁观者,更不是糊涂虫,我们荣辱与共,我 们拭目以待
谢谢观赏!
再见!!!
赋予了种种意义和价值,女性的自我之声被抹煞和
压制了,这就造成了男权文化构造中女性自我的空 洞化。

张爱玲文学人物分析

张爱玲文学人物分析

从文本人物看女性主义意识两位女性作家都从女性的角度来建构文本,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女性主义意识,其主要是表现在女性形象、男性形象的塑造上。

(一)女性形象:个体觉醒与自我囚禁身为女性作家,她们有自觉敏感的女性意识,爱情、婚姻是她们热衷探讨的永恒话题。

莱辛和张爱玲都以大篇幅表现女性婚恋生活,其共同之处在于陷入婚恋中的女性不自觉地暴露出奴性相。

波伏娃《第二性》中对女性就描述:“女人本人也承认,这个世界就其整体而言是男性的;塑造它、统治它、至今在支配它的仍是男人。

至于她,她并不认为对它负有责任;她是劣等的、依附的……”。

奴性相是两人共同表现的地方,但基于国别、民族及信仰不同,还有时代的不同,莱辛和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特点大不相同:莱辛写的女人婚后经常走向毁灭或觉醒,而张氏塑造的女人是永不觉悟,即使是觉醒之后也继续扮演奴隶角色。

她们用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来体现女性意识。

莱辛笔下的女性形象是激进的、愤怒的、敏感的,甚至还有精神分裂:玛莎·奎斯特的冲动与深思,玛丽压抑太久爆发之后的错误选择,安娜的敏感与彷徨、激进与觉醒,摩莉的离婚与再婚,佳斯敏的矛盾与理性……这些就是莱辛的女性世界,她们自我矛盾过,在大环境中自我迷失过,在寻找“自由女性”的过程中,她们失望、愤怒、求助无门,甚至过度的精神需求探索使得她们精神分裂,但她们最后觉醒了,都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女性出路。

最富有启示的是,《金色笔记》的结局,安娜在与索尔的平等和谐相处中相互帮扶,找到自我,开始重新生活,这亦是莱辛所期望的男女两性模式。

莱辛相信女人离不开男人,每个女性都要去经历一次爱的洗礼,“一次强烈的感情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灾难,但是每个人都必须那样浪漫的爱一场才会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的。

”《金色笔记》中的几位女性具有典型性。

安娜的好友摩莉同她一样是个离异的女人。

她们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为男人造成的,站在男人的对立面,标榜自由。

摩莉的第一次婚姻“只是出于维持生计甚至家族体面的考虑”,它只是“那些二十年代的婚姻的产物”。

从《金色笔记》看莱辛的女性观

从《金色笔记》看莱辛的女性观

从《金色笔记》看莱辛的女性观作者:唐青赵亚珉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11期内容摘要:作为斩获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作,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小说《金色笔记》不仅以其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和见解新颖在文坛上享有声望,更因其体现出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和解放的精神深入人心。

本文在梳理莱辛文学创作主题的前提下,着重阐明了《金色笔记》与女权运动的关系,分析了《金色笔记》中的两性观,结合中国的社会现实,揭示了莱辛女性观的现实启示意义。

关键词:《金色笔记》女性主义自由平等自由女性被誉为“英国文学的常青树”的多丽丝·莱辛在其鸿篇巨制《金色笔记》(1962)中首次塑造了一位独立女性的形象,吹响了女性追求独立和解放的号角,成为了上世纪六十年代轰轰烈烈女权运动的独立宣言。

与其他当代女作家的女性题材小说一起,《金色笔记》“与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探讨遥相呼应,为女权主义小说研究提供了精彩的文本,从而促进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进一步发展”[1]。

然而,一个惊人的事实是莱辛曾公开表明过自己对于女权运动的否定与批评,并声明自己的作品《金色笔记》也并非是指导两性战争和女性解放的武器。

[2]本文将通过梳理莱辛的创作主题、《金色笔记》与女权运动的关系及《金色笔记》中的两性观等三个方面来探讨莱辛的女性观,结合中国社会中的两性关系现状,揭示莱辛女性观的现实意义。

一.莱辛创作中的女性主题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1919-2013),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英国最伟大的女性作家,是一位多产作家,曾创作过多部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作品,其代表作《金色笔记》“从横向剖析了一位当代女性(安娜·伍尔芙)的精神世界”[3]。

小说的女主人公安娜的形象一直被认为是新型自由女性的代表,根本上区别于传统的受男性社会剥削和压迫的妇女形象,因此历来被推崇为呼吁女性自由和解放的指路明灯。

在《金色笔记》当中,莱辛打破了以往采用的按照时序叙事的传统写作方法,全书以名为“自由妇女”的第三人称中篇故事为框架,分五个小节记叙两位单身母亲(安娜和莫莉)的生活和事业。

女性对私密处的十个误解

女性对私密处的十个误解

女性对私密处的十个误解对于我们的身体,我们常常会有许多的误解。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误解背后的谜底吧:误解一:女人的性器官都在外面通常我们所说的女性性器官就是摆在外面的那些:阴唇,阴蒂,阴道。

其实,就像呼吸器官不仅仅包括鼻子和嘴一样,性器官还包括我们看不见的子宫,输卵管,卵巢。

误解二:用的多了,就会变得宽松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处女的阴道最紧绷。

之后的女人,使用的次数越多,阴道就会越宽松。

男人刻薄的说:“那个女人啊,就像穿了一双太大的雨鞋,伸进去够不着鞋底儿!”这几乎就像男人害怕阳痿一样,成为女人最大的恐惧。

其实,只要你了解一点点医学常识,就会知道有多荒诞!阴道是一个由肌肉组成的管状器官。

阴道的肌肉充满了弹性,它可以配合所有大小的阴茎,并且在每次性行为后,很快就会恢复正常状态。

也就是说,一个女人,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天都是处女!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会使喜欢床上运动的女人们大大宽心。

就是说,阴道的肌肉会因为经常使用而变得更加发达,更加灵活,更加紧绷!误解三:阴毛是多余的很多人都喜欢刮除阴毛。

我想这大概真的是一种刺激的体验,因为很少是自己替自己刮除的。

不过,即便是涂上浓密的泡沫,让自己最亲近的人来刮,也还是会满心惧怕吧!然后只剩下光溜溜白生生的那话儿,是不是会觉得更加兴奋?这我可不知道。

大概吧!很多人还表示,长出阴毛的过程,是另外一种羞耻刺激的体验。

反正阴毛也没有什么用,刮掉了又怎么样?大概大家都是抱着这种心态吧!其实不是这样的。

阴毛,就像我们的一切毛发一样,善于储存我们的体味。

阴毛就是要把性器官的味道吸取,然后再慢慢发散。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在性交时候,阴毛也可以减少摩擦,减轻疼痛。

误解四:阴毛的颜色和发色一样有一个着名的笑话:一个男人在抽屉里放了一面镜子,用来窥视女人的裙下风光。

一个金发女郎发现了他的小把戏,怒道:“你可真不是一个绅士!”男士立刻反驳说:“你也不是真的金发!”那么,头发的颜色,真的和阴毛的颜色一样吗?其实并非如此。

精神分析中的女性主义

精神分析中的女性主义

精神分析中的女性主义从临床心理学意义上说,精神分析是一种独特的增强性的心理治疗形式,它可以加速个人的发展,使他们从生活中的不满意或者痛苦中解脱出来。

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患者与精神分析学家紧密配合,认真关注过往与现在、身与心以及幻想的与实际的个人体验、人际关系体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一种深层的,能够启动一个人转变过程的解释说明。

而从哲学意义上说,精神分析则不仅是一种身体理论和把握人们精神世界的方法,也是一种人类体验自身和心灵,以及周围世界的方式,“精神分析思想有助于把不同领域的体验联结在一起:过去与现在、清醒与睡眠、思维与情感,人际事件与最隐私的幻想。

"精神分析也提供了一种语言,用以描述精神的结构和灵魂的深度,以及主体、身份、性别、自我和道德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而"当代精神分析文献和当前分析性实践中主要关心的内容—主观性的性质、个人意义和创造力的产生、主体在文化、语言和历史背景中的存在,实际上都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关心内容。

"因而,当女性主义浪潮带来当代哲学思维的革命时,必须深入到精神分析领域研究“性别差异",发展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学。

当代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学已经超越批评弗洛伊德等人“解剖及命运"的阶段,而更多地从学理上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探讨性别差异、女性的主体地位、性别身份,女性的欲望和心理发展、母婴关系等问题,从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中,从现实和理想之间说明女性的心灵体验,以女性为主体阐述“性别差异"话语,从人的自我和道德的动态发展中解释和追求性别平等的目标,探讨女性|人类的心灵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

一、“双刃剑”效应"性别差异"一直是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的问题。

因而,精神分析理论似乎不分学科地成为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出发点。

伊丽格瑞认为,在哲学话语中性别歧视的首要工具是精神分析。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女性主义学派都试图从不同角度对精神分析学传统提出批评,而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学的探索也多半是从弗洛伊德的理论出发的。

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

当代女权主义女权主义源自西方,译文理解成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中国的女权主义,是指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体现女性自我精神与能量的一种女性思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

男女平等是女权主义最基本的目标,在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同时,女性还要注重自我的价值表现,展示女性的独特魅力,挖掘并发挥女性的社会力量,为社会各阶层女性的思想与行为解放而努力,要将全世界妇女的利益放在同一个起点,协助官方处理女性主义面临的问题。

在如今大多已经处于男女平等的社会中,存在了女权主义。

女性境遇的考察。

女权主义发现,女性在社会地下的地位和悲惨境。

不是男性统治者所说的那样,不是天经地义的。

无论是女性的性别,或是女性的社会地位,身份和角色等,都是社会不平的现实给予的。

女性是被构造的,没有选择的权利和能力。

由于野蛮人遗留下来的价值观长期的支配人的意识。

所以女性在创造人类历史和文化的作用反而被忽略了。

男人无端的成为了世界的唯一的主宰,并且自我编撰着第一创造着的神话。

女性存在的缺失。

在研究中,人们发现,女性遍布存在于这个社会里,她们只是非存在的,是男性的附属者和屈从者。

女性非存在的状态是社会男性强权统治和不合理的历史造成的,表现了人类整体的存在的缺失。

女性权利的实践,经济权力的实践,经济的权力和法律权力等多个方面都无法和男性取得相等的实际地位。

男女平等首先是权力的平等,男女平权意识和真正的权力平等都是很重要的。

可是到了今天,女性的权力被排斥和被践踏,仍是不期而至和十分严重的。

女性安全的毫无保障,需要警示和社会作出保护措施。

在家庭或社会公共场所里,女性经常受到男性的攻击和骚扰。

男性中心单一性别统治,用强制性的和暴掠性的方式对待女性和弱者,导致了女性的性恐怖主义灾难。

女性创造力遭受压制和被无视。

女性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伟大力量,可是她们的创造性被忽视了,更有甚者,女性的创造力和创造物被男性所抢占豪夺据为己有。

女性创造力受到压制和掠夺,是社会不合理的状态所致这是社会的损失,是全人类的不幸。

周作人在女性问题上的悖论

周作人在女性问题上的悖论

的悖论 , 以彰显其中正反两方面的可借鉴意义。 “ 女性解 放 ” 想与 男权话 语 的悖 论 思

依 据 “ 在先 于本 质 ” 存 的存 在 主义 理 论 , 方 西

女性主义者认为“ 女性是不存在的”是男权话语 ,
女 陛解 放 就 是 要 打 破 男 性 中心 , 父 权 、 从 夫 塑造出来 的 , 女性首先 是个体存在 , 她有 权力争 权、 男权 中解 放 , 女 性 独 立 不依 附 、 使 不从 属 。但 取 自己独立个 体 的 被 尊重 , 权 力 决 定 和 选 择 自 有
如 一 ”用 这 些 绝 对 性 的关 键 词 对 周 作 人 的女 性 解放 思 想 大 相 径 庭 。周 作 人 这 种 女 性 思 想 不 是 , 而 中 思想 做如 此纯 粹 的正 面 定论 , 制 造 一个 完美 的 关 心女 性 需 要 什 么 , 是 关 心 “ 国 现 在 需 要 怎 在 : 孩 意识形态 神话 的同时 , 遮蔽 了其 中的矛盾 复杂 样 女子 ” 丈夫需 要 什 么 样 的 妻 子 、 子需 要 什 么 社会 需要 什 么样 的“ 明妇 人 ” 文 。 性 。以下将 从几 个方 面分 析 周作 人对 待 女性 问题 样 的母 亲 、
关 键 词 : 作 人 ; 性 问题 ; 论 周 女 悖
中图分 类号 :2 6 16
文献标识码 : A
周作 人 的女性 思 想 , 括 “ 妇 人 ” 包 哀 以及 要 求 现在 不 需 要 “ 祖 ” “ 则 天 和 王 昭 君 在 现 今 都 嫘 、武 妇女 在经 济 上 、 想 上 、 爱 上 等 各 方 面解 放 的 是 同样地 不 需要 , 思 性 而且 有 了反 而 也 不好 ”不 需 要 、 思想 , 具有 启 蒙 和 进 步 的一 面 , 来 被 研 究 者 有 “ 昭” “ 木 兰 ” “ 红 玉 ” “ 梁 玉 ” 最 后 惟 历 班 、花 、梁 、秦 , 意无 意地 溢 美 、 榜 甚 至 神 化 的 现 象 举 不 胜 举 。 独需 要 的是 “ 母 ” 样 的 “ 得 教 育 子 女 的 女 标 孟 这 懂 如称 周 作 人 为 “ 国 第 一 个 女 权 主 义 的 倡 导 子 , 中 实在 是 国家 的 台柱子 ” 。 者 ”1 ; [ 0如说 “ 于妇 女 问 题 , 的态 度 是 始 终 ] 对 他

啊~哈头条文章男人和女人

啊~哈头条文章男人和女人

啊~哈头条文章男人和女人女人总是能够给我灵感。

她们如水一般的温柔,在困难面前,也总是会展现出一种惊人的力量,这是很多男人都无法做到的。

所以,我非常敬重她们。

在她们身上我能找到力量。

你看那个漂亮的女人,那么白、那么丰满,我被她吸引了。

但这仅仅是在外在,她的女性力量才是吸引我的主要原因。

如果没有女人的话,那这个世界早就灭亡了。

男人很脆弱。

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男人不哭泣的,尽管他们表面上看很坚强。

男人的眼泪有时候往往比女人更多。

其实,我就是这样的男人——爱哭的男人。

也许我还不是一个男人,谁知道呢?女人总是分不清方向。

我终于知道这是为什么了,其实,她们也很想分清楚,但是大部分女人在这方面都无能为力。

女人很多时候都是迷糊状态,当你问她方位的时候,她的答案往往是模棱两可的。

柔弱与感性是她们的专属形容词。

她们往往爱哭闹,心里会想很多问题,所以她们的感受能力要比男人强得多。

她们看似柔弱,其实内心坚强得很。

她们比男人更具有韧性。

你无法想象一个男人有多不堪一击,在遇到一丁点困难的时候,男人就会垂头丧气;但女人一般不会这样。

还有,女人不理解男人为何那么自信。

“其实,他什么都不是。

”一个女人对另外一个女人悄悄说道。

当然,有些女人身上有男性的特性,而有些男人身上也会有女性的特性,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完全的男性和完全的女性是不存在的。

男性的魅力在于突破,在于创新,更在于富有勇气。

一个女人往往会批评一个男人的自大狂妄,而一个男人往往会厌恶一个女人的敏感多疑。

所以,男人总爱吹牛皮,女人则总爱幻想。

男人的自大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女人的幻想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社会的多元化。

在生理上,男人比女人更有优势;在心理上,女人比男人更有优势。

男人爱发脾气,而女人爱生气。

这个世界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

没有男人的世界,这个世界很难前进;没有女人的世界,这个世界很快就会覆灭。

当然,我所指的“世界”是整个“人类社会”的世界。

男人总是可悲的。

视频化生存视角下女性身份认同问题研究——以小红书为例

视频化生存视角下女性身份认同问题研究——以小红书为例

声屏世界2022/2摘要:海量的视频作品堆砌出一个颇具幻像意味的虚拟空间,与此同时,生存和创作的界限变得模糊,创作日常化、生活视频化成为许多人生存的常态化选择。

在此背景下,大量女性群体在其中既是创作者也是信息接受者,视频作品的女性主题、符号隐喻和价值传达都带来了女性身份认同问题的新内涵。

小红书APP 作为女性用户占主体的社交媒体,为视频化生存的当下女性身份认同问题研究提供了绝佳样本,拉康的“凝视”理论为研究该议题提供了理论路径。

研究发现,在视频化生存的当下,女性在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两方面所遇到了新的危机和挑战。

关键词:视频化生存女性身份认同凝视媒介奇观视频化生存视角下女性身份认同问题研究———以小红书为例阴孙莹短视频、直播、鬼畜剪辑、弹幕文化,无处不在的视频产品存在于移动终端的各种应用中,不同于大众传媒时代的精英化影像创作,移动终端的普及降低了视频创作的门槛,这使得视频生产与传播更加日常化、生活化、草根化。

视频作品赋予了普通人展示的日常生活的权利,人们在尽情记录自己生活的同时也对专业化的影像作品进行了无意识的模仿———编排、导演、剪辑。

从还原生活到艺术化表达,生存和创作的界限变得模糊,“生存即创作,创作即生存”成为一部分视频博主的存在状态,这种以视频形式对日常生活进行媒介化表达的状态,就是本文所探讨的“视频化生存”。

[1]视频作品的生产离不开女性用户,她们作为创作者和受众,不仅深度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也制造了许多具有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的女性议题。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女性情感综艺内容传播价值研究报告》显示,女性对在线视频的观看黏性更强,女性话题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全网热议。

从用户数量上来看,一二线城市成熟女性对在线视频使用的黏性更强,女性话题和女性视角能为视频内容带来更多的社会价值和思考空间。

这些热点在推动了大众对女性身份认知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思考,劳拉·穆尔维、拉康等学者曾提出的对女性的凝视,是否从曾经的大银幕转向了数字化的视频空间,女性的自我认同是否突破了传统的男性凝视。

女性的裸体艺术、淫秽和性――纯洁的愉悦和刺激性的快感

女性的裸体艺术、淫秽和性――纯洁的愉悦和刺激性的快感

女性的裸体:艺术、淫秽和性――纯洁的愉悦和刺激性的快感在就如何看待一件艺术作品的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为规范和心理期待,这就导致了文化差异的形成。

违禁的文化所以违法,是因为它偏离了文化征用的规范。

历史地看,高雅艺术与对物质世界和感官世界的否定相结合,从启蒙运动的美学背景中浮现出来。

但更早一些时候,就存在着公众可接受的和不可接受的两种文化消费形式的分野,这种区分关系到当时特定的性与道德的评判标准。

因而,也许更确切的一种说法是,在启蒙运动时期,这些文化规范被内在化,在公共领域中高尚纯洁的注视已被扩展到在私人情境和公共情境中个体对高雅艺术的响应。

如今,流传着许多关于男性在观察裸体女性的雕塑和绘画时所产生的刺激性反应的故事。

在普林尼(Pliny)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一书中,作者描述了一起对普拉克西特列斯(公元前四世纪时古希腊雅典的著名雕塑家--译者注)的作品《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的攻击事件。

故事大概是讲,有一位年轻小伙子深深地迷恋上了那座阿佛洛狄忒像,于是他在神殿里藏了一夜,对着雕像手淫,秽物溅到了雕像的大腿上--这就证明了那座雕像的逼真性,也暗示出它能产生激发男性兴奋特有的性幻想。

当然,我们可以认为那座独立的雕像的身体维度加大了促使男性兴奋的可能性。

因为它不仅能被抚摸,而且也能被托起、被拥抱,至少在幻想中可以做到这一点。

如果延伸这种能动体验,我们必然要谈到皮格马利翁神话。

在这个神话中,少女的雕像不仅被皮格马利翁所拥抱,而且她还回应了后者的拥抱。

还有一起事例,说明了另一种引起男性兴奋的幻想置换。

16世纪意大利的阿瑞提诺(Aretino)高度赞赏Sansorino的作品--着色的裸体维纳斯像--中所表现出来的杰出的现实主义。

他宣称:"它将使所有观看它的人都充满欲望。

"两个多世纪之后,又有一个关于藏书家亨利・乔治・奎因(Henry George Quin)的故事。

村上春树:我理想中的女性

村上春树:我理想中的女性

读村上春树的小说,一度天昏地暗。

他小说里的女子,或宁静或活泼,但距这个世界都是遥远的:挥之不去的神秘气质,内心深处的创伤哀痛,强烈的死亡气息。

他说:“我理想的女性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

”是,这样的女子无法存在。

她们生活在异度空间,那是村上春树理想中的世界,一片走不出的青春森林。

在这片森林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那时,我以为他是水仙男人,有超严重的自恋情结,性格自闭,长相沉闷而帅气,当然还独身,没有哪个女人配得起他。

却完全不是。

村上春树应该是个能把理想与现实生活分得很开的人。

尽管他说理想中的女性不存在,却并不妨碍他早婚。

他22岁就结婚,长得也不帅,人也没有什么怪癖。

结婚时他大学还未毕业,爱人阳子小姐来自天主教女校,性格活泼,与这个世界有着一些淡淡的隔膜。

婚后的第16个年头,他写《挪威的森林》,阳子化身他小说里活泼的绿子,遍布阳光。

在现实生活中,他清醒理智,生活规律得近乎刻板,他只管埋头创作。

阳子总是他的第一个读者,对小说提出一些修改性的意见,而对外的一切事务,包括与出版社打交道,也由阳子打理。

他与阳子结婚35年,虽然没有孩子,两人感情却很牢固。

似乎作家所有的坏毛病在他身上都无法找见。

他既无昼夜颠倒的坏习惯,也无四处留情的不良记录,他对婚姻善始善终,这一切正常得让他不像个作家。

可他确实是写畅销书的大牌作家,还是纯文学领域的畅销作家。

他名利双收,让很多写纯文学作品而不叫座的作家,慨叹不已。

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还上了亚洲十大居家好男人的评选排行榜,对婚姻的理解他却冷静深刻,“说得残酷一些,婚姻生活就是近乎冷酷的相互磨合的过程”。

很显然,就如《挪威的森林》里的渡边最爱的女性不是绿子而是直子一样,与他生活多年的阳子,尽管与他夫妻感情甚好,却并不是他理想中的女性。

他明白,理想的永远在理想中,只有心甘情愿与婚姻里的她磨合感情,才能拥有现世的幸福。

因此,他能拥有普通人的幸福生活,他每天4点起床,早晨写作四五个小时,晚上10点钟就寝,每天都跑10公里路,不跑步的时候就游泳。

朱迪斯_巴特勒的后女性主义理论_李庆本

朱迪斯_巴特勒的后女性主义理论_李庆本

收稿日期:2008-06-12作者简介:李庆本,男,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本文为北京语言大学科研规划项目“比较文学与当代热点问题研究”(项目号:06G H 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朱迪斯·巴特勒的后女性主义理论*李庆本[北京语言大学,北京 100083]关键词:后女性主义;生理性别;社会性别;述行性摘 要:朱迪斯·巴特勒的后女性主义理论从质疑和重写以波伏瓦为代表的女性主义理论入手,在消解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差异性后指出,历来的社会性别都是基于生理性别而建构的,这就道破了男尊女卑之性别秩序的内在机制。

巴特勒通过她的性别述行理论揭示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一致性和建构性,在她看来,宣称性与性别是述行性的,也就是宣称身体从来不是仅仅被陈述或被描述的,而是在描述的过程中被建构的。

这就彻底打破了性与性别的稳定性,从而为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开启了新的路径。

中图分类号:I 1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11(2009)03-0061-07 在女性主义理论批评的发展中,朱迪斯·巴特勒的声音是很特别的。

这位生于1956年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比较文学教授,被人誉为“对权力、社会性别、生物性别及身份认同均有出色的研究”[1](P 64)的女性学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感受力和果敢的批判精神,开启了女性主义向后女性主义转型的进程。

她的《性别麻烦》(1990)和《身体至关重大》(1993)被认为是与波伏瓦的《第二性》同等重要的著作。

而她的特别之处则在于,她延伸了波伏瓦“女人是造就的”的观点,消解了生理性别(s e x )与社会性别(g e n d e r )的差异性。

她质疑了女性这一女性主义理论中心范畴的稳定性,她要询问的是“谁是那个特指的女性?”哪一类女性是女性主义的理论框架所认可的?哪一类女性又是为这一框架所遗漏和排斥的?她在阐述性别麻烦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为女性主义理论制造麻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是不存在的”——读《拉康与后女性主义》
作者:杜庆春文章来源:北大出版点击数:835 更新时间:2005-11-22
一个剧变的世纪景观的某个侧面是如此呈现的:1980年3月26日罗兰•巴特在被干洗店的卡车撞到之后,受了一点轻微脑颅外伤后,他不可意思的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方式选择了死亡;1980年11月16日的夜间,路易•阿尔都塞掐死了妻子,而进入了精神病院;1981年9月9日,雅克•拉康在经受严重的失语症后撒手人寰;1984年6月25日米歇尔•福柯死于这个世纪的新瘟疫艾滋病……
这个剧变就是在“现代性”依旧是未完成的定义的时候,“后现代”进一步将西方文明的思考路径逼到绝路,关于无何绝路逢生、柳暗花明的思考,让这些沉思的大脑经受着过于激烈的思想地层的能量释放。

无论他们将自己的肉身是否投进这个激荡的时期,但是大脑的灰质层却必然打开某种异度空间,于是他们的语汇奇崛,抑或宣布作为古典的自足的生命体的人死亡,而我们走向“非人”,主体碎裂后弥散开去……
拉康如此能言擅辩之才,最后收声无语,这个生命完成得象一个偈子。

拉康和女性的关系如何,我不得而知。

而拉康和女性主义的关系,则在拉康的那句名言下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女性是不存在的”这个判断,无论如何第一直觉,至少是男性中心的一个判断。

而如何真正得理解拉康的这个断语,而不仅是第一直觉的排斥,则如同陷入迷雾一样了,尤其是在弗洛伊德的两性差异的立场上看待此问题,则更是莫名其妙。

伊丽莎白•赖特的小册子《拉康与后女性主义》就是试图厘清个中疑问,作者的目的就是解决诸多女性主义流派对弗洛伊德和拉康的误解和混淆,特别是可否利用拉康的“分裂主体”依旧存在的“阉割恐惧”来给女性主义寻找出路。

伊丽莎白•赖特特别强调性的采用《拉康选集》之后出版的拉康的文献,也就是在1988年代的拉康讲授稿《再论》的英译稿的出版后,如果我们再在两性性差异上对拉康产生误解已经没有借口了。

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认为拉康在讨论男性和女性的性身份定位时,已经完全把自己的理论稳固的建立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基础之上了。

这个问题讨论的前提就是拉康排除了弗洛伊德的一个理论基础,“男女在性器官上一方缺乏一方不缺乏”,而拉康的理论根本没有暗含这样的认识,即男女是互补的。

也就是弗洛伊德的生理解剖学一样上的“我”到了拉康之处已经是符号逻辑和语言学背景下的“主体”概念了。

《拉康和后女性主义》明晰地呈现了拉康的符号逻辑的思路,也就是提醒我们不可大而化之地将拉康的思想简单归结为辨证性的反思,当然这个原因也是我们中文世界还没有翻译出版拉康更晚期的文献。

在拉康的符合逻辑中,一个核心的推演结果是“阳具代表的就是被禁止了的性欲满足(jouissance),所有主体的大部分性欲满足都被禁止了。

不管是男是女,只要进入这个符号系统就必须做出这样的牺牲,因为不为性欲满足设限主体性就无法获得”(P68)。

拉康所说的“女性并不存在”,其实是说那个“被划掉”的女性(如同那个“被划掉”的主体)并不存在,因为女性根本不可能进行全称判断,或者说女性不是一个可以明确界定的集合。

拉康所说的“女性”已经不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女性”了,虽然任何性别都可以采取“女性”的性别认同,但是此中的精神分析被女性主义者最为质疑的问题依旧存在,就是说,为什么要说“女性不存在”,或者要用这个话题强调“我/主体”的分裂状况?这个话题,我想到一个更为有趣的话题,就是晚明的文人为什么对小青的故事如此感兴趣,而且不断撰文作诗以“小青”来形容自己的“怀才不遇”?或者说,屈原的这个“传统”是性别混淆的传统,还是强化了将“女性”定位在弱势立场的男性文化传统?
小青是明朝某个高官的儿子冯云将买来的“瘦马”,因为冯云将的大老婆是一个妒妇,所以小青被逼
到西湖边这个宅子中住着,也禁止冯云将去探望她。

这位读书识字的才女,感到无比的孤独、压抑,但是每天坚持对着镜子仔细化妆,穿着华服在那里等待。

最后的结果是小青死了,死之前她受《牡丹亭》的影响,将自己的肖像画了下来,每天焚香、敬酒的献祭。

在晚明的男性作家笔下,小青的形象和屈原的形象的完成了一种深层想象。

在男性撰写的小青的故事中,变成了小青自个要把自己比喻成屈原,这些男人在强化小青的才华和被遗弃的命运,在把自己“作贱”为女人的时候,其实女人早就天然的是一个二等人类了。

拉康作为一个男性的研究者,做出“女性并不存在”的判断的时候,不可否认的依旧无法摆脱男性话语强权的本质。

他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本质上不是研究女性欲望的,而只是将女性作为欲望对象来考察的男性精神史的一部分。

当然,正如奇泽克所言,把所有的这种陈述都看成男性话语肯定是一种女性主义的陈词滥调。

拉康在研究思路上的巨大开创作用给我们提供了某种观察性别身份的原创性立场,亦即我们可否沿着这个路径获得一种摆脱二元对立的张力系统。

拉康这位受到结构主义深刻影响的思想家,在对结构主义这种研究共时性的基本立场出发,他的偏爱率先从对时间性的辨证,转入到关于空间逻辑的思考趣味。

拉康首先采用了地理学话语的组合,他把空间逻辑并入到了弗雷格促成的更加数学化的逻辑。

拉康这种试图将精神分析科学化的使命感,让麦比乌斯带(bande de Moebius)和微分拓扑学走进了精神分析,也试图在一种突破了二元观的拓扑空间中呈现我们的精神发生史。

而这本小书让我们初步的领略其中的风采。

在拉康的镜像理论和性身份的认同问题,都如同佛家所言的“执迷不悟”,拓扑之学可否彻底解脱二元对立的紧张之苦?收眼观看我们自己,在中国我们一步一步感受着这种分裂的主体处境,后现代状况与后现代思想的侵袭方式就是碎片化的,如同霰弹一样喷射到我们的肉身已经周遭的世界。

我们在这个时刻,或者即将到来的下一个时刻,一种思想地震也即将而来,我们也许同样要将一些智慧的大脑作为祭品奉献上去。

与此同时,我们或许期待着东方的思想资源可以在交锋之时,给我们一种的轻逸和超脱的视界。

西学引进后,学界对本土资源的缺失的不安,以及学界日渐对本土资源的能量的再度释放的期盼,以期去直面作为真问题的“我们的问题”,或许可作如是远观。

《拉康与后女性主义》[英]伊丽莎白•赖特王文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